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清水縣國中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清水縣國中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黨的xx大明確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而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所在,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是發展基礎教育、辦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保證。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事關國計民生,已愈來愈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清水縣國中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近年來,清水縣教育部門為推進基礎教育、尤其是國中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採取了多種措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為了解我縣國中教育均衡發展現狀,我們選擇清水縣東部幾所初級農村中學為調研對象,於XX年10月對其進行了一次聯合教育調研,我們於10月10日至10月12日先後深入秦亭中學、百家中學、旺興中學等進行實地走訪。又於10月14日在秦亭中學召開了“農村國中教育均衡發展校長座談會”,在綜合調研材料的基礎上,形成本調研報告。

清水縣東部幾所初級中學大約建校在五六十年度,已經走過了40多年的發展歷程。在我縣經濟建設持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農村初級中學始終堅持科教興縣、人才強縣主體戰略,全力推進我縣教育現代化建設。各學校教育迅速發展,尤其,秦亭中學每年國中畢業升學率令人矚目。成為我縣東部農村主初級中學獨樹的一面“旗幟”,山門中學、百家中學、旺興中學各校校長及領導班子成員認真研究、共同探討、互相切磋,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能真正運用於我縣農村教育事業當中,加快我縣教育資源整合,優化學校佈局;加大財政投入,在財政投入許可的條件下,力爭改善辦學條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關心學生,完善各類規章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促進國中農村教育的全面、協調、健康發展。

一、清水縣東部幾所初級中學推進國中農村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做法和成績

堅決貫徹義務教育公平、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認為“國中農村義務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是涉及千家萬户、涉及最廣大羣眾之利益的教育”。堅持國中教育均衡發展,為民眾提供滿意的教育。面對國中農村教育的新情況,新挑戰,我縣教育局領導、包鄉包片督導態度非常明確: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教育的成果,尤其重視我縣東部幾所農村初級中學,和全縣相比想方設法力爭縮短城鄉中學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的差距,堅持推進教育均衡發展不動搖,“辦學生髮展,家長滿意,社會信任”的學校。

調研中,我縣東部幾所學校實施均衡編班,不設重點班的科學決策,這充分反映了各學校教推進國中教育均衡發展的氣魄和膽略,表達了全體學生及家長眾呼喚教育公平的心聲。這些態度和做法,成為我縣初級農村中學學習的楷模。為此,在秦亭鎮進行教育調研時,羣眾普遍反映,“最滿意的是教育”。

(一)科學規劃,調整學校佈局,為均衡發展奠基

1958年山門鎮中學建立,面積只有4000平方米,只有三個教學班,學生人數不足百人,隨着近40多年的快速發展,學校面積增加到9367平方米,學生人數增加到300多人,XX年我縣初級中學都實現了“兩基”達標,這充分證實了國家重視教育,尤其農村教育邁上了一個新台階,農村國中教育教學質量以邁上了新水平,面對農村當前的教育的新趨勢,清水縣主管部門又重新制定了《加快教育資源整合、優化新區學校佈局綱要》,合理整合教育資源,實施規模辦學。自XX年以來,對我縣東部幾所中學加大了建校資金投入。山門中學建起了教學樓,百家中學、秦亭中學都有獨立的教學樓和宿舍樓,已成為國家寄宿制項目學校。以往學校“小、散、亂”的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變,學校佈局和教育結構更趨合理。

(二)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為均衡發展提供保障要實現國中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加大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是根本保障。

1、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加強硬件建設,改善辦學條件

為實現國中教育均衡發展,我縣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從XX年“兩基”達標以來,我縣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關於加快建設農村教育強省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決定》,積極開展農村中學基本辦學條件合格學校創建活動。狠抓教育現代化學校的創建。目前,我縣東部幾所農村初級中學基本實現了義務教育現代化學校。

學校理化生實驗室能按國際二類標準進行建設並達標,全校國中生生均佔地28.2平方米,生均建築面積7.7平方米,生均活動場地8.2平方米,達到了《國中基本辦學條件標準》要求。各學校都有計算機網絡教室、多媒體網絡教室,現代化遠程教育網絡設施齊全,師生能充分活動和利用。各校嚴格按照省教學儀器配備標準,逐年更新設備和補充必要的實驗材料。並在教學裝備的基礎建設方面進一步加大投入。

2、均衡師資配備,強化隊伍管理。

積極推進人事制度改革,不斷優化和提升師資隊伍的素質。我縣全面實施新教師“凡進必考、雙向選擇”制度,公開招聘、擇優選用;另一方面制訂實施教師繼續教育規劃,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教師隊伍學歷水平和專業水平不斷提高。全縣所有教師均有合格的任職資格,教師合格學歷達95%以上,中學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75%。與此同時,縣教育體育局力爭按師資均衡的原則調派任課教師,做到師資水平、教學力量均衡配置。提升我縣農村教育辦學水平,提升我縣教師隊伍素質。

3、均衡生源分配,為學生提供公平的入學機會

由於各校注重對各校經費投入、硬件配置、改善辦學條件和師資配備的均衡化,按“就地入學,就近入學”的原則,我縣東部幾所初級中學生源的流動已相對企穩。

各校實行平行編班,均不設重點班或快慢班。在嚴格按照國家規定的課程計劃開齊開足各門課程的前提下,各校均堅持平行分班。分班時,科任老師搭配儘量做到均衡,縮小各班平均總分分差和單科均分分差,對優秀學生、行為習慣較差的學生及中途插班生的派放,都力求平衡。這樣,不僅給每一個學生提供了一個公平受教育的環境,也讓每一位教師有一個公平競爭的起點,進一步提高了教師競爭的積極性,有利於對教師進行公平、公正的考核。

(三)優化管理,提升教師內涵,為均衡發展注入活力

1、切實加強教科研工作

根據我縣東部幾所農村中學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緩慢的現狀,在教學管理及教學模式方面進行了較大的改革,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方法,把城區學校的一些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邀請到我校來,傳經送寶,結果近兩年的實踐經驗,教師們肯吃苦,負責任,精業務,講奉獻,為提高國中農村教學質量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學校教育研究工作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另外各校堅持“科研興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開始步入規範化軌道,以人為本的校本機制逐步形成,各校還採用隨堂公開課、研討觀摩課、校外聽課、業務進修、校際交流等形式和途徑加強教學研究,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水平。

2、紮實搞好教師培訓

我縣教育體育局非常重視教師各級各類培訓,採取集中培訓、教師自學、遠程教育和校本課程培訓相結合的方式,立足校本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本着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注意吸納校外資源並加以研究利用,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反思、研究、進步、提高。

在具體措施上,一是落實新教師培訓,以崗前培訓和教育教學業務達標活動形式開展;二是加強骨幹教師培訓工作,充分利用我縣對優秀人才實行獎勵的機制,以實施“名師工程”為重點,加大骨幹教師、名教師培養力度;三是實施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工程,通過培訓、考試、認證,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四是實施英語教師口語能力提高工程,使英語教師能夠用流暢、準確的口語給學生授課,並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五是加強校本教研,提高教師教科研水平。以教學行為研究、問題研究、課堂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向,採取“人人搞教研;人人有任務”,以科研促教學方法的改進,努力做到教學、科研的有機結合。

3、大力優化教育管理

一是進一步加大和深化教育三項人事制度改革,即校長聘任制、校內結構工資制、教師末位待崗制。二是切實保障教職工工資待遇的全面落實。三是加快骨幹教師的培養步伐,出台了骨幹教師考核獎勵制度。四是積極加強城鄉中學之間的交流,採取送教下鄉、傳寶送經、研討交流等形式,既聯絡了感情,又取得了學習實效,更促進了教師隊伍的均衡發展。五是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學校常規管理制度,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科研工作和教師隊伍建設。六是改革教學評價方式,根據素質教育要求,對各學科提出相應的教學要求和評價要求,採取等級評價方式,優化教育管理。

(四)傾注愛心,關愛學生,確保教育公平

為了保障每個適齡兒童不因貧困而失學,各校建立健全經濟困難家庭子女義務教育資助體系。各校都能認真落實做好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兩免一補”工作。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特困職工家庭子女等給以經濟補助。三年來,“兩免一補”的經費都能專款專用,落實到人,讓轄區內的學生得到實惠,緩解了學生因貧困而嚴重流失的現象,確保學生的鞏固率。

我縣農村中學推進國中教育均衡發展上,態度堅決,措施紮實,成效明顯,源於我縣縣委、縣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思想認識、組織領導、政策保證和經費保障的“四到位”,由此充分説明,實現教育公平關鍵在縣委和縣政府部門的遠見和決心,我縣進一步推進國中教育均衡發展已取得的可喜的成效。

二、當前在教育均衡發展方面還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1、生源的大量流失,造成學校教育質量的下降。由於我縣東部經濟落後,貧窮閉塞,有85%的家長沒有文化基礎,對學生上學接受義務教育的認識不明確,認為子女外出打工就是做好的出路,於是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對子女上學不支持,不盡家長應盡的義務和責任,這樣致使子女上學無人監護,甚至出現了眾多的留守兒童,給學校教育增加了較大的難題,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學生失去了父母的依賴,心神不一,厭學情緒每況愈下,最終流失。所有這些,給農村的教育質量和學校發展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嚴重挫傷了學校辦學和教師從教的積極性。生源的大量流失,造成生源的不均衡,我們認為,這是影響教育均衡發展最嚴重、最主要的問題。

2、教師師資水平亟待提高。要構建教育的高位均衡,各校教師師資水平亟待提高。一方面是教師學科結構不合理,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是教師隊伍的數量不足。據統計,城區教師數量上往往超編,而鄉村教師往往短缺,有的學校仍然有代課教師充值,這樣教師專業水平層次不齊,骨教師教育教學水平亟待提高。部分學校由於硬件設施還相對落後,教師現代教學技術適應不了課改需要。培養機制、獎勵機制、評價機制和教師校本培訓機制還不盡完善,所有這些都制約着教師師資水平和學校服務能力的提高。

3、教育經費仍顯不足。雖然在縣委、縣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硬件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由於教育附加費的取消、學雜費的免除等使義務教育投入仍顯短缺,經費收不抵付,學校的經濟發展處於相對弱勢,教師待遇偏低,這些,也影響了農村教育的均衡發展。

4、缺乏區域內教師流動機制。目前我縣農村國中教師的調配學校之間教師流動困難,致使我縣部分邊遠學校教師隊伍缺乏活力。

三、對策和建議

1、政府部門以督查監測促進均衡。為了促進教育均衡發展,需要縣督導部門建立具有積極導向性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監測評估體系和制度,監測的結果依法發佈,對我縣農村的義務教育決策起到激勵、約束和規範作用。嚴格執行國家教育法規及我縣相關教育政策,上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檢查和監督力度,對擾亂教育均衡發展的違規現象依法處理。

2、實行以地方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做到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統一安排教育經費。建立並實施“以縣為主,鄉、村為補充的教育管理機制”,由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履行職能,統一均衡調配教育經費、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並逐步達到生源的平衡。

建立教師流動機制,各校每年可以15%的教師數進行區域內流動。加強校際溝通交流,讓一些邊緣薄弱學校的教師、中層領導與縣城一些先進學校實行對口輪崗交流,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3、統一標準,加大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各級政府及財政部門應按照有關規定,不斷增加對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比例。同時,要研究義務教育經費的有效使用問題,倡導科學評估,節約辦教育,提高教育經費的使用效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j0myn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