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高速公路養護工作調查報告

高速公路養護工作調查報告

在高速公路管理工作中,公路養護是其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它的養護工作不同於一般公路,它具有技術性強、人員素質全面、維修反應迅速、機械化程度高、安全措施嚴格等內在要求。但是目前由於受較為落後的養護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限制,使得各地高速公路養護工作都無法完全達到這一內在要求。

高速公路養護工作調查報告

一、高速公路養護體制存在的主要問題

1、養護管理體制不順,機構設置複雜。目前,我國高速公路養護管理存在“管養一體”和“管養分離”兩種模式,其中“管養一體”模式比較普遍。許多高速公路養護管理仍然套用事業型養護管理體制,職責不明、責任不清,養護經費採用撥款形式,這種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高速公路公司化經營的發展趨勢和養護體制改革的要求,束縛了養護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管理體制的創新。另外在機構設置上,許多高速公路仍然按照“統一管理,分級領導”原則設置養護處、養護科、養護工區等,造成人員龐大、機構臃腫。這種按照計劃經濟體制形成的養護管理模式,一方面不利於養護工程市場化,另一方面不利於養護工程的監督和質量管理。

2、養護運行機制落後,創新力度不夠。近年來,根據交通部提出的“管養分離、事企分開”的原則,各省(區、市)都不同程度的進行高速公路養護運行體制的改革,並取得的初步成效。但是目前由於各地對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化運作尚存疑慮,從而使得養護運行機制較為落後,創新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養護市場封閉運作、養護市場化模式尚未確定、養護市場主體尚未完全形成、養護市場各項制度尚不完善等等。另外,高速公路養護目前仍未制定全國統一的養護定額和高速公路養護技術規範,各地養護部門在編制養護計劃和養護費用估算時,大都參考公路工程定額和《公路養護技術規範》中的相關要求,從而導致養護工程費支出缺乏嚴格的考量標準,隨意性較大;養護質量的考核仍沿用一般公路養護的“好路率”指標,不能滿足高等級公路全方位養護的客觀要求。

3、養護隊伍臃腫,技術力量薄弱。目前,在全國各地的高速公路養護管理中,由於“政、事、企”不分以及激勵約束機制不強,導致各地養護機構重複設置,非生產人員膨脹,養護隊伍臃腫,人浮於事現象比較嚴重,從而使得養護經費被擠佔,養護隊伍素質下降等問題產生。同時在現有養護隊伍中,其人員結構也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1)管理人員過多,一線從事養護生產的人員太少;(2)文化素質較低,技術力量薄弱。以河北某高速為例説明,此高速公路共有養護職工126人,其中正式工73人,臨時工53人,正式職工主要從事管理工作,一線施工大多由臨時工進行。在養護職工中,中專以上學歷僅為25%,由此其技術力量可見一斑。

4、用工制度僵化,分配形式不活。隨着高速公路的發展,科學技術和現代機械在高速公路養護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這就使養護單位一方面急需專、精、尖人才,而另一方面無法解決“不能勝任”工作的職工安置問題,從而導致內部人員出不去,外部人才進不來的“兩難”境地。在工資分配上,效益工資在工資總額中所佔比重較小,激勵作用不強,使得“有工不出、出工不出力、多勞不多得、幹好幹壞一個樣”的現象比較普遍,導致職工工作積極性差,責任心不強,生產效率低下等問題產生。

5、養護資金不足,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全國各地高速公路養護中普遍存在養護資金不足的問題,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1)建設資金缺口太大,有限的養護資金難以滿足不斷增加的養護任務;(2)有些高速公路本身收費額低、效益差,養護資金分配不足。(3)償本付息壓力較大,養護資金投入不夠充足。(4)由於利益驅使,不願投入過多資金用於養護。尤其是一些採用bot、tot方式經營的高速公路,由於經營公司一味追求低成本、高利潤,從而忽視了對高速公路養護維修的投入。養護資金的不足,必然會使高速公路病害得不到及時處理,公路使用壽命大大縮短,交通事故頻頻發生,給經營者和使用者都造成極大的損失。同時,由於各地高速公路管理養護機構臃腫,養護生產效率低下,導致高速公路養護成本居高不下。

6、機械化程度不高,無法適應“及時養護”需求。高速公路需要高標準的養護,實現養護機械化是推進養護工藝更新和養護技術提高的重要標誌,也是保障和改善高速公路交通環境的客觀要求。但目前從整體上看,我國高速公路養護維修較大程度上仍然依靠傳統的手工養護作業,養護機械化水平不高,養護機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比較低,作業效率和養護質量難以適應高速公路大交通量、快速交通的要求,無法確保高速公路養護的及時性、快捷性和高效性。

7、養護體系不健全,無法實現“預防性養護”要求。目前各地高速公路養護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動養護,主要表現為疲於應付各種病害,缺乏運營使用過程中的路況調查、病害預測以及適時養護決策和養護規劃。只有變被動養護為預防性維護,才能延長道路的使用壽命,減少養護成本,提高養護效益。實現預防性養護應具備兩個條件:(1)技術條件,包括道路及橋樑結構檢測系統、路況評價預警系統、養護決策系統及成套養護設備;(2)機制條件,指養護管理體制及其運作模式,需要建立完善的養護決策、養護規劃、養護調度及工程養護監理制度。

8、法規建設滯後,影響養護市場化進程。近幾年來,一系列公路法規的頒佈實施,對公路建設、養護和管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從整體上看,公路法規體系尚不配套,尤其是高速公路管理與養護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建設難以適應突飛猛進的高速公路建設和養護體制改革的要求,因此應加速制定高速公路養護技術規範、操作規程、養護保障、養護定額等管理體系和技術體系,建立完善養護系統,以實現養護管理的現代化、科學化、法制化和規範化。

二、高速公路養護體制存在問題的成因

1、重建輕養。自從1988年第一條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以來,我國高速公路建設突飛猛進,目前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經超過3.4萬公里,並且根據《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再用20年左右的時間,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要達到8.5萬公里。由此可見,目前我國正處於高速公路大規模建設時期,建設任務很重,各地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門將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高速公路項目的融資及建設上面,而對於高速公路的養護問題,往往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普遍存在“高速公路工程質量好,早期無須養護”的思想,沒有充分認識到“公路建設是發展,公路養護也是發展,而且是更重要的發展”的真正內涵,因此導致高速公路養護資金被挪用擠佔,養護體制缺乏創新等問題的產生。

2、體制不順。為了解決高速公路建設資金嚴重不足的矛盾,國家不斷深化高速公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打破了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下高度集中的投資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資金來源多渠道、投資方式多樣化、項目建設市場化”的新格局。投融資體制的改革,一方面調動了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參與高速公路建設的積極性,解決了高速公路建設資金問題,但同時也帶來了高速公路管理體制混亂等問題。高速公路管理體制的混亂必然導致養護體制的不順,尤其是“政、事、企”不分現象比較嚴重,養護管理套用計劃經濟模式,長期封閉運行,使得高速公路養護工作長期缺乏競爭意識、市場意識以及效益意識。

3、管養不分。由於各地高速公路建設規模增長迅速以及養護市場尚未真正建立,因此在高速公路養護管理中,“管養不分”現象比較普遍,許多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既是養護管理者,又是養護生產者,同時也是養護質量的監督者,這種管養不分的傳統養護模式,很難實現養護計劃的合理性和科學性、養護實施的嚴格性和徹底性、養護監督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從而給高速公路養護帶來諸多弊端。

4、壟斷經營。長期以來,由於高速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不順,管養不分,因此目前各地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基本上都是內部封閉運作,壟斷經營,高速公路養護市場的公開性、透明度不夠,離真正的市場化、社會化要求有相當的距離。這對於高速公路養護市場的健康發展非常不利,容易導致養護效率低下、養護成本居高不下、養護人員過度膨脹等問題的產生。

5、規模不經濟。目前,各地高速公路管理基本上採用“一路一公司”或“一路一處”經營形式,所管轄里程最多200公里左右,最短的只有十幾公里。而大多數經營公司(或處)自設養護機構,這必然使高速公路養護無法達到最佳規模,不能實現規模經濟效益。養護規模不經濟,則容易導致養護單位無錢購置現代化養護設備或由於里程短出現養護設備閒置浪費現象,另外規模不經濟也會導致養護隊伍文化素質不高,養護技術不強、養護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問題的產生。

6、規章不健全。為了促進我國高速公路養護事業的健康發展,國務院和交通部先後出台了一系列規章制度,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辦法》、《公路養護市場準入暫行規定》、《公路養護工程招投標管理暫行規定》等等。但是,由於目前高速公路管理體制以省(市、區)為主,上述規章制度的頒佈只是給各地高速公路養護體制改革提供了基本原則,指明瞭方向。各省(市、區)由於具體情況各異,對規章制度的執行力度不一,各種養護體制改革的具體執行政策及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出台,從而導致養護體制改革的混亂和問題的產生。

三、高速公路養護體制存在問題的對策

要解決養護體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就應加快高速公路養護體制改革的步伐,積極響應交通部提出的養護體制改革基本精神,理順管理體制、建養並重、管養分離,同時打破壟斷經營,健全各種規章,實現養護市場化、規模化及專業化運作。從改革實踐看,自從“xx”期間交通部提出“管養分開、事企分離”養護體制改革原則以來,各地在建立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新型公路養護模式上,進行了多種多樣的探索和實踐,全國湧現了以“上海模式”、“吉林模式”、“浙江模式”、“湖北模式”為代表的眾多成功範例。在市場化改革實踐中,已經顯現出市場化養護的諸多優點,主要表現在:(1)事企分開,突出養護管理部門的管理職能,有利於精簡機構,可以改善人浮於事,吃大鍋飯的局面。(2)引進市場競爭機制,促使從事養護的企業進行自身的優化改革,有利於培育高素質的養護企業。(3)有利於提高養護資金使用效率和養護質量。這些成功範例的出現以及其顯示出來的市場化養護的優越性充分説明了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化的可行性。在具體實施中,尤其應注意下面幾點:

1、建養並重。要順利推進高速公路公路養護體制改革,政府部門及高速公路管理機構首先要消除認識上的誤區,牢固樹立“建設是發展,養護管理也是發展”的指導思想,充分認識養護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做到建養並重,保證高速公路養護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

2、理順體制。科學、高效的管理體制是做好養護體制改革的重要保證和必要條件。目前,我國高速公路已經具有相當規模,高速公路運輸網絡已經初步形成,為此交通管理部門要充分認識到高速公路現行管理體制的弊端,從有利於高速公路事業的大局出發,儘快建立起精簡高效、職能明確、權責一致、運轉協調,辦事規範的高速公路管理體制。

3、管養分離。高速公路市場化養護模式的實施就是要通過將市場經濟中的競爭機制、激勵機制、價格機制等引入養護工作中,達到提高養護質量、降低養護成本的目的。為此,就應該逐步實現管養分離,將高速公路管理機構所屬的適宜於市場化養護工區、養護中心等與管理機構相分離,並通過合併、重組等形式將其培育成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自我發展、自我經營、自我約束、自負盈虧、獨立產權”的養護企業。

4、監管到位。在高速公路養護體制改革過程中,政府部門要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定位,即政府部門是養護市場的“掌舵者”,而非“划槳者”,它以自己的行政權威對高速公路經營公司、高速公路養護公司、高速公路養護中介機構的市場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同時制定有關政策及規則保障養護市場規範有序運轉;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門應該對養護市場準入、招投標、養護質量等方面加強監管,做到政府監管到位,保障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健康有序發展。

5、依法保障。市場經濟本質是法制經濟,在高速公路養護市場化進程中,應該以《公路法》、《收費公路管理條例》等法規為龍頭,重視和加強高速公路養護管理有關法規的制定。政府部門應建立一整套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評價辦法及檢查制度,使高速公路市場化能夠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從而減少改革風險,保證改革目標的順利實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z8g97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