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我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調研報告

我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調研報告

近幾年來,我縣圍繞大交通、大通道建設,堅持全方位發動,大手筆投入,狠抓農村公路建設,全縣86%的行政村實現了通水泥路,農村公路(包括縣道、鄉道和村道公路)數量和質量有了較大幅度地提高,農村運輸條件和投資環境大為改善,有效地推動了縣域經濟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但由於我縣農村公路量大面廣,加之已建的農村公路技術等級低、安保設施不健全以及養護管理“缺位”等問題日益突出。根據《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南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縣實際,我局就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問題進行了專題調查和研究,形成了本調研報告。

我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調研報告

一、我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基本情況

(一)農村公路現狀

截止到XX年底,我縣農村公路總里程為1654公里,其中縣道255公里、鄉道275公里、村道1076公里、專用道48公里;擁有二級公路25公里、三級公路6公里、四級公路1347公里、等外公路276公里;擁有水泥砼路面1213公里(其中縣道156公里、鄉道88公里、村道964公里、專用道5公里)、瀝青混凝土路面26公里(其中縣道15公里、專用道11公里),簡易鋪裝路面22公里(其中縣道13公里、鄉道9公里),未鋪裝路面393公里(其中縣道16公里、鄉道78公里、村道267裏、專用道32公里)。鋪裝路面公路里程合計1261公里,佔農村公路總里程的77%。由於前期公路建設技術等級低,橋涵、水溝、擋土牆、路肩、標誌標牌等附屬設施配套不全,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加上通行車輛超限超載現象越來越嚴重,對原本承載能力較差的農村公路破壞程度不斷增大,有些路段甚至大面積損毀,造成公路發揮經濟效益差,使用壽命降低。

(二)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現狀

目前,我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縣道和部分到辦事處的鄉道為專業養護,設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少量的專業養護隊伍,已納入交通公路部門管養或代管範圍,管養的辦法基本上是採用國省道的養護運行機制,走養護市場化的路子,實行分段承包養護或專業養護公司進行養護。對於村級公路的管養,由於目前的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一直未納入交通公路部門管理範圍。

二、我縣農村公路管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路況總體水平較低,四級以下公路較多。近幾年來,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用於鄉村公路改造建設,但由於鄉村公路長期養護管理“缺位”,致使公路基礎薄弱,路況總體較差,公路等級普遍較低,絕大部分為四級以下公路,且大部分鄉村道路的橋樑又是由民間橋樑改造利用,病危橋較多,普遍存在路通橋不通的現象,道路安全設施、標誌標牌根本無法配置到位。

(二)管理主體不明確,責任未落實。《公路法》對縣道、鄉道公路的養護管理主體作了規定,即縣道縣管、鄉道鄉管,但目前我縣部分到辦事處的鄉道養護是由縣交通局代管,由於經費無着落,鄉鎮基本上不管。至於村道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目前法律法規還沒有明確規定,鄉村公路養護管理“缺位”現象仍普遍存在。有些鄉鎮和羣眾還認為鄉、村道路建好以後,養管工作就是交通部門一家的事,沒有把鄉村公路的管養工作納入正常的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範疇,個別地方還出現損壞或破壞鄉、村道路的現象。

(三)養護資金投入不足,經費無來源、無保障。村級公路既沒有明確養護責任主體,又無固定的養護經費來源,而且多數村在修建村級公路時已負債累累,根本無法籌出資金來養護。加之農村税費改革後,國家財政轉移支付用於農村公路養護的補助資金未明確,因而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目前是一個明顯的缺口。

(四)管理機制不健全,養護質量難以保證。由於村級公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不明確,鄉村公路的養護管理長效機制無法建立,特別是鄉鎮既沒有固定的管養機構和專業養護人員,又無養護設備。加之近年來全縣建設項目增多,人工工資和物價上漲增幅較大,而現有的縣道養護承包單價較低。因此,農村青壯年願意從事養護承包的人數很少,隨着農村公路養護水平的提高,專業的養護技術和機械操作人員嚴重短缺,鄉鎮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都無法承擔農村公路管養任務,養護質量難以保證。

三、抓好我縣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的幾點建議

鑑於我縣農村公路及其養護管理的現狀,為解決鄉村公路養護管理“缺位”、資金匱乏等問題,改善農村公路路況,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須探索建立一條符合我縣實際的、新型的“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民辦公助”的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體制,實現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確保農村公路路況良好、路產完整、路權得到有效保護。

(一)明確責任主體,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各級人民政府應將農村公路的管養納入管理工作的範疇。縣人民政府成立鄉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交通工作的副縣長任組長,縣財政局、縣交通局等部門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縣交通局,由縣交通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

鄉鎮人民政府是鄉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的責任主體。鄉鎮人民政府和村級組織,應當認真履行上級政府制定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以及養護資金籌措等方面的具體職責,明確相應的組織機構,並落實鄉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專職人員。

縣交通主管部門作為政府職能部門,應將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工作納入行業管理範疇,加強指導、考核、監督。其所屬的公路管理機構作為公路行業管理的實施部門,應落實人員,設立農村公路管養科。鄉鎮人民政府設立農村公路管養所,分管公路的副職領導兼任所長,另配1-2名工作人員開展日常工作。

(二)建立穩定、長效的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資金渠道。鄉鎮人民政府和村級組織都應按照“鄉村自籌、省縣補助”的原則,積極組織籌措鄉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資金,建立由國家投入、財政補助、鄉村自籌和其他資金共同組成的多渠道的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資金籌措機制,建立健全養護資金的保障體系。縣財政局負責籌集縣本級鄉村公路養護管理資金,待其他渠道資金統一到位後,縣交通局提出使用方案,經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領導小組審核後,由縣財政按計劃要求及時撥付到縣交通局,再由縣交通局撥付到具體項目。縣審計局要加強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審計,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三)實行管養分離,推進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利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公路養護資源,逐步建立科學、高效的公路養護運行機制。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可實行“分級管理、分級養護”的管養運行機制,逐步形成“政府監督、行業管理、主體負責、承包人包乾”的四級農村公路管養保證體系。推行招標養護、委託養護、合同養護、承包養護等模式,建立健全養護市場。農村公路大中修工程通過招投標方式選擇有資質的養護施工單位;日常小修保養由行政村落實農民養護工具體負責養護。養護形式可多樣化。根據交通量和路面類型情況,選擇日常性養護、季節性養護、臨時性養護等模式,對交通量較大的可採取日常性養護,交通量較少的一般採用臨時性對外發包養護,還可根據農業生產特點,實行彈性養護制,忙時幹農活,閒時養村道,不拘形式養好路。農民養護工按照養路的好壞或達標率,從村委員會或鄉鎮政府領取勞動報酬。交通公路部門負責做好監管和技術指導,並負責培訓農民養護工,真正做到:責任在鄉鎮,實施在村組,受益在羣眾。

(四)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長效機制。建立和完善鄉(鎮)、村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機制。縣政府應出台農村公路養護標準和管理辦法,為養護工作監督考核提供依據。縣級政府要將農村公路養護納入對鄉鎮考核的內容,鄉鎮政府要明確一名副職領導專職負責此項工作。鄉(鎮)政府還要建立對村的養護管理考核機制。建立養護經費撥付激勵機制,將撥付的資金與農村公路養護路況直接掛鈎,交通公路部門與鄉鎮簽訂養護質量和路政管理責任狀,實行定期目標考核,並將考核結果公示,根據考核結果撥付養護資金和獎勵經費,確保農村公路的養護質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yqn9o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