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對當前教育技術研究若干問題的反思

對當前教育技術研究若干問題的反思

自1994aect教育技術學定義的引入、傳播和評論,特別是面對信息化的國際浪潮,教育技術學作為一個正在發展中的研究領域正地顯示出卓絕的生命力,其研究的領域、理念、成果不斷擴展,研究隊伍不斷壯大,研究範圍不斷延伸。但作為一名多年在這個領域上耕耘的中青年學者,筆者認為我們應當透過目前的繁榮,以一種批判性的反思思維來審視我國目前教育技術發展的總體現狀,分析問題、揭示實質、研究對策、推出產品,以科學的名義和時代的精神塑造教育技術學發展的精神家園和實踐田地。

對當前教育技術研究若干問題的反思

一、教育技術學學科體系的構建應是教育技術學理論研究的重頭之戲

翻看多種專業期刊,我們在理論天地裏看到多種關於教育技術學理論的文章,但以筆者的對教育學基本理論的研究基礎來看,這些文章大多是在引進和運用國際上、國內多種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上,少有對教育技術學專門領域的理論描述。這不僅使人們產生一種疑問,即教育技術學究竟有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有沒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或者是對這種疑問本身的疑問,即這種擔心是否多餘。筆者認為,一個獨立學科的存在至少有三個方面的標誌:(1)有相對獨立的研究範疇;(2)有自己確定的研究方法;(3)有自己確定的研究對象。而對第一個標誌和第三個標誌的回答,有人會以aect94定義的描述作為回答,即把人類學習過程與人類學習資源作為主要對象和研究範疇。而對研究方法的描述中筆者認為其中描述的研究方法即是教育學科學研究方法。而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又集中了社會學、自然科學和心理學研究的諸種方法。因此我們在考察教育技術學的研究方法時,是不是應該有一種對教育技術學本身透徹的精煉的描述,包括對學科屬性、研究範疇的較精煉的確定,而研究方法應確立為教育技術學進行自我描述和實踐應用的較通用的規則。如果我們不能對這幾個問題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説明,我們就不能對我們所從事的理論和實踐活動給出一種合適的解釋和評價,就實實在在地缺少了一點科學的意味,從而喪失存在的價值。而我們目前所看到的情況是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都在繞開這個難纏的題目,筆者想大致有三個原因:一是自己對自己領域的屬性和基本問題説不清;二是不清楚這些問題是一個學科成熟化的必然標誌;三是認為這些問題不重要,反而以外國人只做不説或先做後説作為對自己功底欠缺的搪塞。筆者近來注意到,目前國內一批有了深厚的理論功底、良好的教育背景,懷有對教育改革的滿腔熱情,積極活躍在教育技術領域中,富有批判和反思精神的一些中青年學者們正在關注着這個問題,如廣州大學李康先生、北京師範大學李芒先生曾在多篇理論文章中對教育技術學理論的建構提出了卓有見地的觀點,但僅僅依靠這批人做還不夠,還需要一大批真正懂得教育科學、紮紮實實進行實踐而不是被所謂教育現代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產業化名詞弄得不知所以然,反而説不清自己在做什麼的浮躁狀態所淹沒。

筆者認為,教育技術學科體系的構建是所有從事教育技術學研究的人們共同的任務。通過這項工作,人們會知道有這樣一門學科與其他學科有着不同的研究範疇和研究方法,做着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工作,唯有此,才能不使人認為教育技術學搶了別人的陣地和飯碗。

在教育技術學學科體系的構建中,一個重要的部分是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在國內已有多所院校多年招收了多名教育技術學博士生之後,我們的博士導、博士生們還不能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清楚的説明和完整的描述,這是無論如何不能服人的。長期以來,翻開任何一本稱之為《教育技術學》的著作或教材,我們都會看到説明了教育技術學的概念、教育技術的產生和發展之後,都要描述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基礎,不外是教育學、心理學、藝術、科學、傳播學等等,但都沒有對自己基本理論的描述,所謂學科基本理論應該是對這門學科所描述事實的規律性表述。讓我們回過頭看一級學科教育學的基本理論大致如下:揭示論證教育基本規律和研製教育行為的基本規範、教育目的、教育規律、教育制度、教育內容、教育活動、教育過程、教師、學生等,一些學者還在對教育學的基本理論的範疇和表述形式進行爭論,但無論如何,以上內容是在教育這個特定領域存在、運動、生成着。在這些內容中幾個關鍵詞限定了基本理論概括的主要內容即目的、對象、過程、關係,但往往沒有方法、手段、技術這樣的操作範疇上的內容,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之所以難以描述,主要的原因是人們對教育技術學的對象和功能缺乏一種準確的定位,對教育技術學所賴以存在的基本標誌和背景之間的關係不能清楚界定。如果對這兩點能夠表述清楚,那麼教育技術學的基本理論就比較容易地確定了。曾經有一段時間,人們對教育技術學作為一個學科稱謂的前身(電化教育)有過激烈的爭論,即電化教育是姓“電”還是姓“教”的問題,現在回想起來,這種爭論是非常必要的,而不是像有些人以為的那樣只管做,不用管姓什麼,因為姓什麼的問題標誌着一個學科的歸屬、走向、標誌。但是有一點我們應該認識到,在爭論的當時,也反映出我們在教育技術學研究領域的理論上的稚嫩,比較明顯的説明是把教育作為目的和“電化”作為途徑進行比較的不可比性。後來人們對電化教育趨於“教育”似乎不大存疑議了,但這同時也帶來了另外的問題,即教育技術學的標誌性特色是什麼?即是“技術”,還是“技術”和“教育”的在關係的規定性的特徵。現在一些教育技術學界的青年學生們重提技術或媒體。認為重塑教育過程中技術或媒體的意義、性質、作用的意義,給出“技術”、“媒體”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規範性描述是教育技術學自己的基本理論的主要內容,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富有新意的嘗試,是在對教育技術學基本理論長期飄浮不定,沒有清晰界限與表述的具有批判性的思考。

教育技術學研究目前似看蓬勃向上,但如果我們真是有一點科學的態度,有一點對我們從事活動的深切反思,多一些學者的求實、求真精神,我們就會發現自己的研究基礎是多麼簿弱,眾多的説法是多麼沒有根基,生搬硬套的多種理論和實踐模式是多麼可笑,其基本原因是我們沒有一塊基礎紮實的理論土壤,缺少一種支撐性的研究背景,也反映出目前研究隊伍的基本素質較低,這種狀況持續下去,將產生阻礙教育技術學的發展步伐,進而影響教育技術學的學術聲譽。

二、關於教育技術學理論研究與實踐研究的關係

教育技術學作為教育學下的一門應用學科,不知從何時起有了搞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之分,以招收碩士研究生為例,一個教育技術學二級學科竟有5.6個研究方向,學生在選取導師時,負責人往往介紹説某某老師是搞理論的、某某老師是搞教學環境的、某某老師是搞計算機教育的等等,筆者對此十分不解。在教育技術學學科內部能夠存在脱離技術的教育技術理論和脱離“理論”的教育技術嗎?正是因為這種缺少基本學識的劃分方法,使得所謂的搞基本理論研究的和搞技術開發的人們常常為彼此的作用、地位爭論不休,往往相互攻擊。例如,搞所謂技術的人往往稱缺少理論指導,故斷定之目前教育技術學理論研究水平較低,實際上,這些人恰恰是自己説不清需要什麼理論支撐行為,首先是自己本身缺少進行技術開發的理論基礎,缺少的是對教育技術存在背景的大教育理論的基本把握,這些同志如果能首先把教育給自己一個較有説服力的表白,或者説能夠表明自己的教育理想,更將有助於他們對教育技術理論的選擇和評價。搞所謂教育技術基本理論的人往往又認為技術作為工具永遠不能代替理論的明晰、嚴謹,人的活動的複雜性、工具性的操作往往僅限於工匠級的勞作,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他們往往忘記了離開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的性質、規律、形態、評價方式的描述,教育技術學理論則本來無意義而言。以上現象説明在實際上在教育技術學的理論層面和技術層面始終有一個互相吸收、互相選擇、互相促進的過程,嚴格的劃分只能加重彼此的隔閡,阻礙雙方的發展,進而阻礙整個教育技術學學科的發展,搞教育技術學基本理論的同志應該時刻關注最新的技術成果和轉化形式,搞技術開發的同志應廣泛吸收在教育技術理論研究的最新動態,把握當代教育和教學改革的基本脈絡。雙方應具有對理論與技術的選擇意識和選擇能力,任何一方都有義務為對方提供必然的支持,這是我們應該採取的一種客觀的態度,正是由於對方在需求上始終存在着不協調和不滿足,才保證了教育技術學科研究的各個分支始終進行生成、分解、融合,才有着互具特色的研究領域。

三、重讀經典,使教育技術學研究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藴

回顧教育技術學的百年曆程,還鮮以為見為整個教育界產生巨大影響的文獻和論著,從而使整個教育技術學界始終處於一種看似高漲、實則浮躁,看似前衞、實則落魄,看似轟轟烈烈、實則久旱缺甘雨。因此,多年來人們期待着在自己的領域中建立起獨特的,對人類教育過程起着巨大影響的高屋建瓴。這無疑是件非常令人振奮的事,但是在這過程中又生出許多遺憾,一方面對前人的、外來的理論不加分析地搬來或不厭其煩地解釋,另一方面對前人的經過實踐檢驗的東西一概否定,完全忘記了經典之所以為經典,一是因為它是有一定歷史的東西,是經受過時間錘鍊的;二是因為它是好東西,是值得流傳的、學習的。以我們目前國內在教育技術學領域的研究隊伍來説,我們必須下苦功夫,做真學問,才有資格對先人的、其他人的精神成果進行評價,而不是抓住隻言片語妄加指責,從而顯示出我們目前的教育技術學研究缺乏一種文化意藴。

這種文化意藴的缺乏在理論上表現在不顧一切地要麼照搬照抄,要麼輕易否定,在實踐上表現為求同、求表面、求大、求規模。在學科解釋上無視媒體與人、媒體與教育的多角度關係,使媒體的作用和優勢的宣傳凌駕於人的價值與功能以及教育規律之上,缺乏對技術應用於教育之中的終極性考慮和有效的聯結,這樣的研究往往可以從馬克思的人的全面發展學説直接跨越到智能導師系統,可以從學習化社會聯接到網上教學,可以從創造力到基於web的教學設計,既沒有對這些基本主題的本質確定和深刻理解,又沒有展示出足夠有效的實現上述主題的具體支持、説的多、做的少,看的多,用的少,顯示出在學科研究的內部缺乏一種厚重的感覺,也鮮見諸多真正敢於直言有真知灼見的學者。而在這個領域活躍着一批首先着眼於市場,着眼於中國小校校長的行政指令,着眼於孩子和家長腰包的商人。如果一個領域研究的前提是基於此,那麼這個領域的發展將不會長久的。一種極強的聲譽功利和商業功利在教育技術領域蔓延的情況不容忽視。因此,我們應該祟尚一種對教育真諦的嚮往,對學生髮展的關注,對教育功能的認定,對技術職能的確認。崇尚嚴謹的思辯和踏實的工作,崇尚百花齊放的開放性的研究氣氛,崇尚海納百川的研究風度,崇尚讓教育技術應用於教育過程中教學進發出生命的活力和智慧的火花,崇尚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和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理想,崇尚科學、民主、自由、開放、百家爭鳴,淡漠權威、門派、地域,祟尚個性的、孩子們歡迎的、教師喜歡的優秀成果,崇尚先人的和別人的一切優秀的成果,祟尚教育這個特殊領域的神聖性,祟尚維護教育的尊嚴和教育研究者的尊嚴,崇尚一切在人類文明的進步史上有閃光點的思想、智慧來技持我們在新的研究環境中體現出蓬勃的生氣。

教育技術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缺少文化意藴還表現在常常忽略本身的文化傳承和創造功能,完全無視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方式中比較普遍的部分因素時,就已經演變為一種文化方式,這種文化方式在各種不同文化土壤中紮根、繁衍、長枝、結果,影響人們對其他文化的選擇、判斷、應用,因此,對於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過程中引起的多重文化效應鮮以有人研究,不僅僅侷限於對引發出的不同文化現象的描述,更應體現出對新質和異質及多元文化狀態的解釋及對具有符合主流文化慣例的文化的推廣,教育技術研究者們是不是應該多做些思考。如果在我們所標榜的信息資源環境中看到大學生正向兒童化發展,幼稚的心靈正向頹廢發展,生動的個體向異化發展,我們還不呼籲新技術應用的文化使命的探索嗎?因此,教育技術學研究應該突出文化傳承的功能,即使從市場和產業上的角度g也應突出文化的意藴。而我仍目前缺乏文化意藴的狀態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缺少對經典的理解,言稱現代教育、現代理念,全然沒有一種歷史的觀點,全然不顧現代的也會成為經典,經典是可以給我們啟示,給人們指引路程,使人們少走彎路,在經典之中藴含着生命的張揚和智慧的火花,藴含着理性、文明、自主,藴含着對教育真話的不懈追求和孜孜進取,也湧動了激勵後人不斷前行的動力。我們太容易否定了,在沒有弄清是什麼的情況下,事情是怎樣發生的情況下就已在否定了,顯示了我們在研究過程中的極度文化蒼白。所以,回過頭來,重讀經典,從《愛彌爾》到《大教學論》,從《普通教育學》到《民主主義與教育》,從《教育哲學》到教育過程,追溯大師們關注人生、關注發展的不同軌跡,理解他們求實、求證、求學的意義所在,考察他們在人類教育的領域耕耘的歷程,共享他們卓越的智慧成果,為他們的成功歡呼,也為他們的失誤遺憾。總之,懷着一種真切的、關懷的情感考察教育發展的軌跡,領悟教育作為一種特殊活動形態的意藴,理解文化傳承和創造的過程,展望未來教育發展的走向,從而使我們的研究基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藴,研究過程具有獨特的文化特徵,研究成果具有鮮明的文化品位,而不是研究者普遍的為成為書商、電子出版商和出版作坊奔波,這樣一種狀態是不能完成使學科豐實、發展和有所建樹的目的的。筆者無意輕視以上諸行業,但是覺得這種商業功利性和教育的博大情懷不能混為一談。

四、進行研究隊伍建設的深切反思

教育技術專業的研究隊伍有着鮮明的特徵:首先,研究隊伍的中堅力量來自非教育技術專業,有着各自不同的學科背景,主要以教育學、電子學、計算機科學、物理學為主,目前較為活躍的以電子計算機和教育科學兩類人士為多。不同的學科背景使這些研究者沒有一絲成熟學科的門户之見,使自己的研究成果具有着鮮明的本學科特徵。同時也是暴露出缺少一種鮮明的總體的學術體例和學術傳統,更由於研究方法上缺少規範,表現出許多教育技術研究無方法的現象。目前,一些心理學專業的人士進入到教育技術研究領域中,把心理學的研究方法作為教育技術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並大加推廣,筆者認為有待於推敲,一門學科的研究方法是不是能適應另一學科研究的全部現象,對於教育技術學這樣一個綜合性的應用學科,僅憑心理學的方法來説明問題是否全面有待商榷。這中間就暴露了這樣一個問題,即研究者本身拓展知識領域、探究知識內涵的狀態決定着這個學科的基本水平。目前,搞教育技術的專做開發,為了説明開發的依據,往往冠之以某某主義的字眼,搞理論的本來自己不懂什麼技術,生搬硬套自己也沒有用過的技術,其結果是理論和技術往往都被一線教育工作者擋在門外。這説明研究者本身對研究對象、任務、方式、結果都不會給予一個具有説服力的描述,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任務極為重要。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好的老師”,話語雖有些偏頗,但是真的有些道理。教師和研究者的素質亟需提高,這種提高應該不分年齡,不分門户,不分流派。全體教育技術學研究的同志們都應該認識到我們的理論水平、實踐能力都應有大的飛躍,否則將難以完成加速教育技術學學科發展,以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育的現代化的重任。

參考文獻

[1]李康《教育技術學若干理論問題述評》《中國電化教育》XX.(11)

[2]李康《試論教育技術及其研究對象》

《中國電化教育》XX.(1)

[3]李龍《論我國教育技術的定位》《中國電化教育》XX.(1)

[4]張祖忻《教育技術94定義的理解》《中國電化教育》XX.(1)

[5]巴巴拉?西爾斯等著《教學技術:領域的定義和範疇》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9年9月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x4lqr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