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關於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關於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員:

關於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的調查報告

為推動文化陣地、文化人才等工程實施,促進文化發展繁榮,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度工作安排,我們在常委會分管副主任帶領下,於8月中下旬就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中,我們聽取了附海鎮、匡堰鎮和崇壽鎮的工作彙報,召開了由市文廣局、財政局、人事局、文化商務區指揮部等市級部門和部分街道分管負責人、基層綜合文化站負責人、部分文化企事業單位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實地察看了部分鎮的綜合文化站和村落文化宮建設情況。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估價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實施文化陣地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保護工程、文化產業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人才工程、文化傳播工程,加大投入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效。一是全市文化設施漸趨完善。市體育館工程基本完工,陳之佛藝術館竣工開放,文化商務區文化公建羣項目順利推進。公共文化設施規模全省領先,綜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實現全覆蓋,20個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創建特級站11個、一級站7個、二級站2個,建立農家書屋297個、文化明珠企業104家、基層文化宣傳閲覽點500多個,設立圖書流通站70個。二是文化產品供給不斷豐富。實現每一行政村(社區)每年2場戲劇或文藝演出、每月1場電影的目標,每年組織高水準文藝演出50場次以上,推出“三北講壇”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各類文化論壇、文化節慶活動的名片效應逐漸積累,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信息資源延伸到468個基層服務點。三是文化政策機制不斷完善。制定出台了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政策,形成“1+9”的政策體系,支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納入市財政預算並實行專款專用,XX年起市財政每年安排3000萬元文化發展資金用於“七大工程”建設,各鎮、街道均有相應的配套政策保障和資金投入。四是文化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明確要求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按人口規模配備專職文化幹部,組織和管理各項文化活動的開展,免費培訓農村文化業務骨幹。目前,全市有各類文體隊伍1292支,總人數超過3萬人。

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硬件設施建設、文化服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相比,還存在着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還不夠健全。儘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推進文化發展繁榮的“1+9”政策體系,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行建設和管理,但還沒有形成系統化、長效化的財政投入機制、運行保障機制、人員培訓機制和服務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用的發揮和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在鎮級層面,調研中普遍反映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取決於領導的主觀意願,領導重視的就搞得好、幹勁足、活動豐富、羣眾歡迎,反之就搞得差。這些現象反映在設施建設、人員配備、活動開展、經費投入等多方面。

(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資金保障和效用發揮的力度還不夠強。總的來講,這幾年市政府在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非常大,一批場館陸續建成或開工建設,並且從XX年起每年都安排了3000萬元的文化發展資金。但回過頭來,整體力度還不夠強,首先,按《市委、市政府關於改革創新推進文化發展繁榮的決定》要求,每年的文化發展資金並沒有按不低於經常性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予以增加。其次,預算安排的3000萬元資金每年都有大量結餘,也就是説錢花不出去,資金的效用沒有充分發揮。再次,部分鎮、街道安排的文化活動經費不足,且沒有制定資金配套政策和具體操作規程,配套力度不夠。另外,調研中我們也瞭解到,這幾年市圖書館的購書經費一直維持在100萬元,但因書價上漲等因素,實際購書量在減少;每年預算安排的惠民演出經費總額實際上在下降;市文化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後,相應費用上升,但財政沒有增加補助,影響服務能力等。

(三)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仍有待加強。一是部分鎮、街道並沒有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的實施意見》(慈政辦發〔XX〕157號)要求,配齊綜合文化站工作人員。二是在編的綜合文化站幹部兼職過多,全市真正專職從事綜合文化站工作的僅有14人,其中橫河鎮3名、龍山鎮和觀海衞鎮各2名,其餘17個鎮、街道專職幹部僅有7人,實際從事文化管理、文化服務工作的人員和精力有限。三是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辦法》(慈黨辦〔XX〕64號)規定,龍山鎮、觀海衞鎮和周巷鎮要各配備1名文化執法幹部,但實際並未到位。四是基層文藝創作、展演、管理、培訓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缺乏,文藝專業人才和文化活動帶頭人不多,影響和制約了羣眾文化活動的深入開展。

(四)基層文化陣地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重建設、輕服務的現象還比較突出,對發揮文化陣地作用還不夠重視。一是部分鎮級綜合文化站建成後,實際開放率低,除廣場外,其他設施如圖書室、練功房,因圖書量少、設施不全、缺乏活動組織者或經費等原因,少有羣眾使用。二是全市村落文化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雖然已基本實現全覆蓋,但部分村落文化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作為村、社區綜合服務站使用等情形較多,存在“建而不用、挪作他用” 的現象。三是大型設施的利用率低。市體育場建成以來舉辦活動數量少,近年來設施日漸陳舊,需要維修的經費無法落實,功能發揮得不夠好。由於經濟效益等原因,市人民大會堂長期租給夜總會使用,影響惠民演出和羣眾文化活動開展,羣眾對此時有反映。

二、意見建議

為進一步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文化大市建設水平,滿足羣眾文化生活需求,調查組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運行機制。要對我市近年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做深入細緻的研究和分析,總結經驗,通過制度加以固定。一要探索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財政投入機制、運行保障機制、人員培訓機制和服務管理制度,使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儘快走向規範化、制度化軌道。二要研究制定一套切合實際、具有可操作性的綜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的日常管理使用制度,確保羣眾文化活動的有序開展。三要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考核評價機制,重點對硬件設施的運行和活動經費的保障、專兼職人員配備、服務功能發揮及活動開展情況進行考核。

(二)加大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保障力度。一要針對市財政每年文化發展資金有積餘而鎮級文化資金安排不足,影響基層文化活動開展和設施運行的現狀,加強市鎮兩級資金的聯動,擴大市文化發展資金獎勵補助的覆蓋範圍,充分發揮政策資金的導向作用。二要針對調研中普遍反映的獎勵補助資金兑現手續繁雜、速度慢的情況,市級相關職能部門要引起重視,儘量簡化手續、加快兑現速度。三要重點加大對公共文化活動開展、設施管理和運行經費的投入,進一步明確鎮級文化投入機制並加大投入力度,市級政策補助的方向要逐步調整到直接補助公共文化活動開展上,將綜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農家書屋的管理、維護、運行經費等納入市鎮兩級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對調研中反映的圖書館購書經費不足、惠民演出經費下降、市文化館免費開放後相應設施運行費用上升等問題,建議市政府和相關部門能夠予以重視和解決。四要在增加財政資金投入的同時,出台優惠政策,引入民間資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通過政府購買、企業服務、廣大羣眾享受的方式,解決公共文化服務產品相對不足的問題。

(三)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加強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是保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發展和運營的關鍵。一要嚴格落實相關政策規定,按照人口規模和文化建設實際需要配齊綜合文化站專職管理人員,逐步解決綜合文化站人員兼職過多、業務不精等問題。對基層反映的社會文化人才申報職稱時,有關部門辦理不及時的問題,要引起注意。二要優化文化人才政策,在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的同時,更要注意招錄適合基層實際需求的文化人才,吸引具有相應專業或經歷的人才投身基層公共文化事業。三要通過培訓,提高基層公共文化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造就一批基層文化骨幹,培養一批文化活動熱心人,做到每個村、社區都能有文化活動骨幹和文化活動組織者。另外,對調研中瞭解到的龍山鎮、觀海衞鎮和周巷鎮尚未按要求配備文化執法幹部的問題,建議儘快落實。

(四)充分發揮文化陣地作用。目前,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設施建設已經作了安排。今後,工作重心要轉移到豐富文化內容、提升文化服務、加強文化管理上來,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容和服務管理納入重要的議事日程要管好、用好現有公共文化設施,對公共文化服務場所利用率不高或挪作他用的問題,市、鎮兩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加以解決,特別是綜合文化站、村落文化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陣地作用要發揮好。對市體育場、人民大會堂等大型文化設施運營問題,建議作些研究。文化商務區中幾個大型文化設施建設的功能配置中,要借鑑市體育場運營的經驗教訓,注意結合市民性、日常性功能配置,如書店、影視廳等。同時,針對調研中瞭解到的街道一級無規劃權限、文化場所難以落實的情況,在城區文化設施佈局上要更加註意xx區文化點的保留,做到統盤謀劃、多點佈置,不要建了大的拆了小的,避免出現文化設施規模變大但布點不增加的現象。關於目前我市圖書館已呈現滿負荷的問題,要研究單獨建立少兒圖書館的問題。小區建設中,配套社區用房往往是最差的,影響功能發揮,建議在小區建設方案會審時有鎮、街道有關同志參加。要探索以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平台,以總分館形式建設市、鎮兩級圖書館共享機制,互通借閲網絡,提高圖書的利用率。市文化館、鎮級綜合文化站要堅持免費對外開放,提升自身服務能力,大力開展各項文化活動,擴大羣眾參與。要針對不同人羣的文化消費需求,有針對性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根據社會發展實際,適當增加老年人文化活動場所。

以上報告,供常委會會議審議時參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x4lpj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