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縣林業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大綱

縣林業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大綱

**縣地處湖北西部、長江西陵峽畔,隨着三峽工程一期工程結束,首批機組發電,永久船閘通航,二期工程全面展開,實施庫區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高效庫區林業產業經濟已成為全縣林業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

縣林業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大綱

一、發展現狀

近幾年,為適應三峽工程帶來的生態環境,社會環境發生的重大變化,妥善安置庫區移民,有效地保護庫區生態環境,合理開發利用林業資源,全縣根據三峽庫區經濟發展的態勢,緊緊抓住國家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和西部開發兩大歷史機遇,以項目為依託,以工程為載體,開展了以林業產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環境建設,走出了一條生態、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的路子。

一是庫區生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通過以林業為主體的農林網絡生態工程項目建設,地力減退、森林過伐、水土流失、環境污染等問題得到了有效遏制,森林植被逐步恢復,林分質量不斷提高,林業用地面積增大,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43.4%提高到45.4%,增長了2個百分點,水土流失得到遏制,年輸沙量減少75%,流域徑流時間延長了7-10天,中強度水土流失由75%下降到30%,野生動植物得到有效保護,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受害率逐年降低。

二是林業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退耕還林、天保工程等生態環境項目的建設實施,使全縣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了實質性進展,以立體產業為導向的新型林業經濟結構完全取代了以林業為導向的傳統經濟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生產向林果種植業、畜業化以及二、三產業過渡,尤其是旅遊事業的蓬勃發展成為全縣經濟中最活躍的板塊,由此帶動了交通運輸、餐飲服務等行業的蓬勃興起。**的自然風光,**的漂流探險,**的滑雪滑草都是以森林資源為載體,以秀水青山為切入點而發展起來的。

三是生產模式發生了重大變化。利用庫區氣候垂直分佈的特點,變平面生產模式為立體生態生產模式,按照“山下糧菜,山上銀行”的思路,具體建設模式為:山頂戴帽—大於25度的坡耕地退耕建水保生態林,把住水土流失源頭;山腰種果—小於25度的山腰地帶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和等腰梯田,在梯上建設以柑桔、板栗為主的林果業高效經濟林,為農民開拓致富項目;山下糧菜—即在河谷沖積地帶改造低產田,溝、渠、林、路網絡配套建設,發展糧油、蔬菜等多經作物。

四、移民安置容量發生了重大變化。近幾年,我們緊緊抓住三峽庫區開發性移民這一歷史性機遇,以林業生態工程項目建設為龍頭,以經濟林為載體,應用生態農業的技術措施進行開發移民,拓展了庫區移民的生存空間和就業門路,增加了安置容量,解決了庫區農民的生存狀況,基本實現了移民“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發展目標。

五、經濟效益發生了重大變化。通過林業產業項目的開發建設,項目區的農民直接獲得勞務費、種苗費收入,從營造生態經濟林、銷售水果和乾果中獲得收入等,項目直接和間接產生的經濟效益,活躍了當地農民的經濟,開拓了致富的財源,為庫區經濟培植了新的增長點,項目區的生態經濟林已成為庫區農民的“綠色銀行”。

二、存在問題

一是森林資源的總量不足,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我縣的林業發展與全國、全省的林業發展形勢及先進地區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從人均佔有林地量來看。我縣人均僅有林地面積6畝左右,特別是實現縣委、政府提出的一人一畝高效經濟林尚有一定的差距。二是從森林覆蓋率來看。我縣為45.2%,居**市中游,與**、**相比有差距。三是單位蓄積量低。全縣林木蓄積量僅2.5立方米,比全國平均(5.3立方米)水平低1.12倍。四是林份結構不合理。中幼林多,中成齡樹少。五是就區域佈局來看。也不近合理,低半山地區殘次林多,高質林少,高山地區產業支柱尚未形成。由於森林覆蓋率低,整體林網建設水平不高,導致生態環境比較脆弱、坍山滑坡時有發生。

二是林業產業化生產水平不高。隨着全縣九十年代末“1155”工程林果基地的建立,全縣林業產業規模已經初步形成,但缺乏集約化經營、產業化水平不高,如柑桔等大量果品優質果率不高,品種單一,季節性強,優質果僅佔30%左右,與市場對柑桔果品優質化、多樣化、週期供應的需求不相適應,絕大部分乾鮮果品加工、貯藏、保鮮生產技術能力差,調控市場的能力差。林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多為技術含量低的家庭作坊式初加工經營户,初級產品多,附加值小,對本地木材生產形不成帶動效應。幅射帶動力差、市場體系不完善,經濟效益低。

三是基礎設施薄弱,發展後勁不足。板栗生產是近幾年半山地區發展起來的一頂新興產業,但由於管理滯後,投入相對不足,銷售信息不靈,加工增值尚未起步,導致目前該產業發展緩慢,經濟效益不高,後勁嚴重不足。

四是投入機制單一,社會參與積極性不高。近些年,我縣林業產業投入主要以國家工程項目投入為主,其他社會民營資金投入甚少,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立法補償來加以保護,導致投入機制單一,社會參與林業產業投入的積極性不高。

三、建設目標

全縣林業產業建設到2011年實現2個目標,建好3條綠色通道,培植4條經濟帶,發展5個產業。

實現兩個目標: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力爭到2011年,森林覆蓋率達到60%,比現在提高14.6個百分點,森林蓄積量達到600萬立方米,年實現林業總產值18億元。

建好三條綠色通道:在長江水路沿岸,高標準、高起點建設集生態、經濟、防護、觀賞於一體的綠色長廊。

培植四大經濟林帶:以長江沿岸及支流水系沿線為骨幹,建成以柑桔為主體的經濟林帶;以低半山地區為重點,建成茶葉、小水果經濟林帶;以中高山地區以為主,建成板栗經濟林帶;以高山地區為重點,建成銀杏、杜仲木本藥材經濟林帶。

發展五大產業:1、柑桔產業:到2011年,全縣柑桔總面積達到20萬畝,總產量達到4億公斤,總產值5.6億元。其中,年加工能力達到5000萬公斤,加工產值1億元。2、板栗產業:到2011年,全縣板栗總面積達到10萬畝,進入盛產期後,年總產量達到3000萬公斤,總產值達1.2億元。其中,年加工能力達500萬公斤,加工產值5000萬元。3、茶葉產業。到達2011年茶葉面積達到5萬畝,年總產量達到200萬公斤,總產值達1.6億元。4、木本藥材產業:到2011年,全縣木本藥材總面積達到10萬畝,年產各類木本藥材1000萬公斤,總產值1.5億元。其中,年加工各類中成藥300萬公斤,產值1億元。5、森林旅遊業:以九畹溪、四溪、朱其荒為龍頭,到2011年,使森林公園總數達5個,年接待遊客100萬人次,年綜合社會產值5億元。

四、發展對策

為了促進我縣林業產業的快速發展,必須要在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機構,完善生產體系,加大資金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優化經營機制和擴大銷售體系,提高經濟效益上下功夫。

一是加強領導,在提高認識,健全機構上有新的突破。

我縣林業產業建設與外省市相比,與兄弟縣市相比,不論是在規模上、品種上、數量和效益上都存在很大的差距。我省的安陸、羅田等地林業產業生產建設規模和效益都十分可觀,基本上把林業產業辦成了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為把我縣建成庫區林業產業大縣,從更高的層次上來滿足三峽工程生態環境的需要和解決農民增收問題,必須在思想上要有新突破,把林業作為一個大的產業來抓,借國家政策大勢,明確發展戰略,着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農民新的致富門路。通過政策宣傳,典型引導,利益驅動,健全機構,激發全民投入林業產業的積極性,走規模化經營的路子,力爭在2011年形成“二、三、四、五”林業產業新格局。

二是完善生產體系,建設交易市場,在擴大規模和銷售上有新的突破。

林業產業化建設要向規模開發集約經營方向發展。要積極推行“公司+基地+農户”面向市場的經營管理機制,鼓勵公司、企業結合國家林業工程的實施,建設原料基地,發展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實現國家、地方、公司、農户“多贏”的局面。要按照“一鄉一品”、“一村一品”的林果業發展目標,在項目規劃上求突破,按大項目、大工程設計。鼓勵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私營企業主從事林果業生產,逐步形成柑桔、板栗、茶葉、銀杏、杜仲為主體的林果業生產體系。同時,要以市場導向,生產大量優質,適銷對路的產品。要積極開拓市場,主動出擊,擴寬銷售渠道,開展多形式的銷售活動,努力提高我縣林果產品的知名度。要花氣力用1—2年時間,在縣內柑桔等農產品集中產地,建立3-5個產銷直接見面的農產品交易市場,促進產品與市場的對結 ,推進產業化進程。

三是完善投入機制,增加投入,在夯實基礎設施上有新的突破。

多年來的實踐經驗教訓都證明,產業建設的成敗,關健在產權和利益機制。鼓勵多元化資金投入,形成國家、集體、個人和合資、合作,股份制等多元經濟投入林業產業化建設的格局,按照誰承包、誰購苗、誰栽種、誰培管、誰所有的“五誰”管理機制,調動各方面投入的積極性。林業主管部門要積極爭取中央和省、市林業產業化的建設項目投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產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

四是依靠科技,推廣實用新技術,在提高林果業產品的質量上有新的突破。

加大科技興林的力度,重點在開展新品種引進繁育,新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及標準化、無公害、綠色和有機森林食品示範基地建設上下功夫,抓好林果產業技術培訓工作,積極開展內引外聯不斷開發升級新產品,創造我縣自已的林產品新品牌、新名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nxvkm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