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調查報告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調查報告

課題小組成員: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調查報告

課題指導老師:

主導課程:政治

一、研究目的:對未成年人犯罪進行深入的思考,向社會發出呼喚。

二、論文摘要:

由於市場經濟尚未成熟,複雜的社會生活給心智遠未成熟的青少年帶來了視覺、心理、物質等方面的衝擊,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象日趨嚴重,且向低齡化、團體化、暴力化、突發性、智能化、涉毒犯罪等方面發展。青少年違法犯罪是由社會、學校、家庭、個人各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由於個人法制意識不強,是非觀念不明。面對此種嚴峻形勢,社會、學校、家庭應全體總動員,共同營造一個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青少年個人則應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增強法制觀念,砥礪奮發,早日成為國家棟梁。

三、研究報告:

警 告 篇

--青少年犯罪理象不容忽視

青少年(14-25週歲)犯罪在我國刑事案件中佔50-70%。未成年(14-18週歲)犯罪已高達12%,這些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正在走向罪惡的深淵。為了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研究了青少年犯罪的情況,發現青少年犯罪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了:

(1) 低齡化: 指14週歲以下的人犯罪,這部分少年犯罪的比例正在上升。

[案例1]張某,女,1989年7月1日生,金壇市某國小二年級學生。1998年8月10日下午到陳某家去玩,無意中發現了一紮現金,便偷回了家,對其爺爺謊稱在路邊撿到的,小小幼童見錢眼開,這説明在商品經濟條件下,金錢對小孩的影響是多麼大。作為孩子的家長教育孩子時,是向他(她)灌輸金錢至上呢?

(2) 團伙化:青少年幼,不懂法律,在社會上交了不當的朋友,幾個人談在一起便氣壯如牛。經常會生刑事案件,在青少年所有的犯罪案件中,有60%的團伙犯罪。

[案例2]張某(男17歲),劉某(男17歲),唐某(男18歲)於1997年11月某日下午3時許,去常州市某溜冰場溜冰,這四個人在一位滿某的唆使下竟敢在光天化日下進行搶劫,可悲的是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是犯罪行為,劉某甚至認為“萬一出事,頂多罰款”。他們走下搶劫犯罪道路不是偶然的,張某等從小便不愛讀書,留級二次,混到國小畢業就不念了,和社會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搭在一起,打遊戲機,逛舞廳,這結果便可想而知了。

(3) 暴力化:暴力犯罪指不僅侵犯財產而且危害人身健康與生命,如xx、殺人、綁架等。

[案例3]1997年10月28日晚,王峯的女友×××向王峯哭訴郗×對其動手動腳,王問,還有什麼動作了女友最後説郗峯xx她,王峯聽後怒火燃燒,便夥同好友陸某一同趕去把郗某殺了,女友被人xx是很傷心的事,理智的做法是,保管好物證,向公安機關報案,計法律來處罰xx犯,切不可有報復的念頭,行兇傷害致人死亡,後果嚴重自已也逃法網。

(4) 突發性:青少年由於一時衝動而犯下的罪行,這種犯罪沒有預謀,但青少年由於年少氣盛而一時無法控制自已的情感,而犯下的罪惡。

[案例4]常州某中學由於考試後,某宿舍四個人在宿舍打“三打一”由於一張牌的爭執而吵了起來。張某牙尖嘴利,王某説不過他,便從枕頭底下拿出一把刀,連捅張某數刀,張某搶救無效而死亡。一個所輕的生命便這樣消失了,就難道僅僅是為了爭一張牌嗎?

(5) 智能化:青少年利用電腦、互聯網等高科技犯罪。如利用電腦挪用公款,利用互聯網傳播淫穢等。

[案例5]在常州1993年,一青年剛從學校畢業便進入一家銀行工作,看着這許許多多的鈔票,便眼花了。於是,便用電腦挪用公款,結果事發入了牢門,可謂“剛出校門,便進牢門”。青少年永遠走在時代的前端,懂電腦也有水平,但用這幹了什麼?沒有法制觀念的人最終毀發自已。

(6) 涉毒犯罪:即與毒品有關的犯罪。犯罪會引發其他犯罪,為了吸毒,男的去偷、去搶。甚至殺人無惡不作;女的賣淫、詐騙,樣樣“能幹”。常州僅97年-99年兩年中毒品犯罪便增長了344%,真是一個驚人的數目。毒品的萬惡之源,也能輕易毀掉一個人的前程,破壞一個家庭的美滿。

[案例6]吳某,男23歲,南京市人原系南京某醫院住院處出納員,一個偶然的機會,吳在一朋友家聊天時看見一些朋友在偷食白粉,他經不住朋友的誘勸,便跟着吸了幾口,便上了癮,不久便花完了自已的積蓄,自然打上了截留病人付款的主意。短短兩年間便貪污共94萬元,吳某身為國家醫院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截留公款,其主觀上具有非法佔有的故意,客觀上已將鉅額公款祕密侵吞,故構成貪污罪。吳某的墮落告誡我們,青少年交友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能與那些品行不良、心術不正的人同流合污。古訓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仍是我們今天交友的警言。

原因篇

青少年違法犯罪原因是複雜的、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環境方同的因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改革開放以來,青少年成長的社會、學校、家庭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了許多影響青少年成才的新情況、新問題。

1、 社會因素。這主要體現在:一、對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薄弱;二、各種錯誤思想觀念的侵蝕;三、不良精神文化產品的毒害;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五、不健康娛樂場所的誘惑;六、青少年就業崗位不足;七、青少年活動場所不足。

[案例1]王某,湖南省辰吳縣錦濱比鄉人,今年17歲。年齡雖不大,但他所犯的罪行卻令人髮指。去年9月,年滿16歲的他因與父母賭氣而離家出走,到深圳闖蕩江湖。在大街上流浪了一星期後,被一位“好心”的台灣老闆看中。台灣老闆叫他當保安,每月付工資1000元,可王幹了2個星期分文未得。台灣老闆見他賺錢心切,便對王説:想賺大錢,只要按我的話去做“。於是台灣老闆便讓王跟隨另外2個台灣人、1個浙江人、1個湖北人去幹活。台灣老闆給他們5人10隻手機,1個偵碼器,讓他們專門盜用他人的電話號碼打國際聲訊電話和色情電話。王跟着4個成年人,先後在深圳打了1天,在武漢打了2天,在常州打了2天。成年人負責打電話,王負責記下時間,報給在深圳的老闆,然後再由台灣老闆和香港通訊台結帳。5天中,王等5人瘋狂撥打電話,話費高達726萬元。終於被我市警方在常州某火鍋城抓獲,台灣老闆也於青島就擒。

王某的犯罪之路因素眾多,但很關鍵的一點就是台灣老闆的教唆。社會是複雜的,對於單純幼稚的未成年人來説更是深不可測。如果我們不學法律、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加之形形色色的施編調唆,只會“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2、 學校因素。這主要體現的:一、忽視學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質的培養;二、法制教育課教學效果不佳;三、對“雙差生”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四、學生管理、校園管理存在漏洞;五、解決輟學失學問題重視不夠。

[案例2]他叫李學輝,才16歲,少年英俊,是湖北琥漢無線電工業學校學生,先後擔任學校團支部書記,學生會委員、保衞部副部長等職。但是在1996年6月25日不幸發行了,那天上午上完課後,當班的衞生值日龔某某按規定打掃衞生就回宿舍了。勞動委員張某知後前去“質問”,龔自知理虧,但不肯認錯,還罵句粗話。同學盧某見龔不值日還罵人即説了他兩句,龔某即惱羞成怒,拿起一張凳子要向張某砸去……,李學輝剛好回到宿舍,見此狀,急加以制止,並調解。事態稍平息,大家散開時龔某突然又拿起一塊磚頭砸向張某、盧某,然而磚頭卻擊中了李學輝的眼睛並擊碎了玻璃,被砸碎的玻璃碎片刺進了李的眼球,致使李十級傷殘。

李學輝一個花季少年,人生的樂章才剛開始譜寫,然而如花青春,如何面對無奈傷殘?這個慘痛的教訓使我們清楚認識到,當今相當一部分學校在德育、法制環節十分薄弱,而只抓“智育”。一幕幕本不該發生的慘劇在發出無聲的警鐘:德育,智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我們的校園永遠是“明朗的天”。

3、 家庭因素。這主要體現在:一、家庭教育方法不當;二,家庭不和睦父母離異對子女的影響。

[案例3]1997年12月8日至11日,鄭某(時年16歲,男)夥同另三名被告人竄常州紅星新村,勤業新村、勞動新村等地,採用撬門入室等手段盜竊作案6起,總價值4萬餘元。案發後,鄭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

常言道:“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鄭某的犯罪動機並非先天性,而與家庭教育息息相關。鄭某出生於一個經濟較富裕的家庭,被全家視為“掌上明珠”,“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久而久之形成驕橫脾氣。上國小後,貪無,花錢“僱”同學做作業,逃學,勉強讀完國小。但其父母仍“無動於衷”,鄭整天遊蕩,後結識三個“哥兒們”,為了“賺錢”,鋌而走險,去盜竊,終於鋃鐺入獄。

青少年犯罪並非天性,他們是由種種客觀感主觀的因素在潛移默化中逐步蜕變而成的,其中家庭教育便是重要一課。

4、 個人因素。這主要體現在:一、遵守社會規範的意識薄弱;二、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力;三、自控能力弱易受誘惑;四、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五、逆反心理強情緒偏激;六、世界觀尚未定型可塑性強。

[案例4]張某(男,17歲)、劉某(男,17歲)唐某(男,18歲)於1997年11月某日下午3時許,去某溜冰場溜冰。滿某看見他三人(平時認識),就對他們説等一20來歲的人進來一,把他的大哥大搶過來。三人答應照辦。張某、劉某先藏在廁所內。那人進來後,唐某藉故將其叫到廁所裏,滿革在外監視,於是三人對那人進行搶劫,搶了那人一隻大哥大,一塊手錶、一枚18k金戒指,60元現金。案發後,上述四人皆落法網,滿、張、劉、唐分別被判處7年、5年、3年、3年有期徒刑。可這四個法盲,當他們搶劫後還不知這是犯罪行為,劉某甚至認為“萬一出事,頂多罰款”。

這個可笑的悲劇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得視,雖然顯得幼稚,卻在現實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果他們知法,也許就不會做出這種荒唐事。但這又再一次提醒我們,自已樹立法律意識是預防違法犯罪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一步,最有效一步。故,我們在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同時,不得不相應地加強自身的修養,增強法律意識。

吶 喊 篇

--預防為主,防治並施

(1) 家庭教育是第一條防線

第一、 家庭的環境和父母的言行,對未成年人的成長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優良品行,可以使未成年人積極向上,健康成長;不良的家庭環境和不當的家庭教育,可以使未成年人養成不良的行為習慣,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第二、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和未成年人生活在一起,照料他們的衣食住行,而未成年人對其父母或監護人有着很大的依賴性,使父母便於瞭解他們的行為情況,便於掌握他們的心理和要求,有利於及時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家長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及教育方法,不溺愛也不放任自流。

(2) 學生學習的基地--學校

學校在對未成年人進行預防犯罪的教育方面也負有重要責任,學校應法制教育,以德育為先,教師隊伍要有奉獻精神,以熱愛每一個學生為出發點,循循善導,學校要開展一些文化活動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要重視學習差的學生,加倍愛護他們,學校管理要加強防止帶放刀具、雷管等危險物品。學校要改善周邊環境,也可多舉辦展覽會,報告會、演講會等多種形式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

(3) 社會方面:社會也是預防未成人犯罪的第二道防線;社會預防就是動員全社會的人來關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為他們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與社會秩序,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和精神食糧,排除各種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污染”和“病中害”。黃色刊物、錄像等,還要對學校周邊和各種娛東場所按有關法律進行徹底的清理整治,應禁止在中國小校附近開辦歌舞廳、營業性電子遊戲場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有渲染暴力、色情、賭博、恐怖活動或其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內容的讀物音像製品或電子出版物。

(4) 個人方面:面對當今我國商品經濟大潮有些青少年沒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而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影響了一些青少年使一些青少年自追求高消費,趕時髦,看了不該看的書,聽了不該聽的話,交了不該交的朋友,進了不該進的門,做了不該做的事,追求了不該追求的東西,忽視了艱苦樸素等優良傳統。

(5) 心理工作: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心理特徵,設立諮詢站,為青少年家長、老師諮詢有關方面的內容,特別是青少年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反覆性大,有強烈的報復心理,比照模仿,心病還需心藥醫,心理諮詢中以為他們解決一些心理障礙。

小結:以上對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分別從現象、原因到解決途徑的辦法進行,不僅對我組6人是一個很大的收穫,我們更希望把這一成果讓別的同齡人一起分享。

展 望 篇

未成年人犯罪的問題雖仍十分嚴峻,但在黨中央和國務院、全國人同、全社會的關心和重視之下,其犯罪比例正逐年下降。所以我們還是應充分信任我們的黨,完全能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應對未來充滿無限的希望,我們的前程光芒萬丈,我們的明天將是一派生機盎然,欣欣向榮的新景象。

鳴 謝 篇

衷心感謝以下單位和個人給予我們的支持和關懷:

1、 原司法局副局長陳和庚

2、 天寧區人民法院少年庭主任季衞東

3、 司法局宣傳部解瑞龍

4、 解放路國小

5、 省常中孫福明老師

6、 省常中劉高平老師

四、參考書目: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2.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保護法

五、研究心得: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所以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

預防青少年犯罪作為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環節與內容,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創造有利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而作為青少年的我們,從直接方面來説,首先要強化法制觀念,要學法、守法、用法。其次,要自尊、自重、自警,要有自我保護抵制不良風氣的意識。再次,要慎始而敬終,決不能忽視小錯誤、小缺點,抱無所謂的態度,必須防微杜漸,把壞思想、壞習氣、壞習氣、壞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從間接方面要做到:

一、 堅持學習科學文化與加強思想修養的統主。不僅要刻苦學習,掌握現化科學文化知識,以要做到求知與修養相結合,注重思想修養,陶冶情操,努力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二、 堅持學習書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而且要向社會實踐學習,向人民羣眾學習,自覺投身於火熱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

三、 堅持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祖國人民的統一。要虛心向革命先輩和有民羣學習,在為祖國的謁誠奉獻中煥發出青春的絢麗光彩。

四、 堅持樹立遠大理想與進行艱苦奮鬥的統一。要有遠大理想,更要有實現理想的堅定信念和腳踏實地、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

祖國的未來是無限美好的,青少年的未來也是無限美好的,我們要和全國人民一道,在勇於開拓,向着新世紀前進,向着現代化的光輝目標前進,向着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前進!

六、指導老師意見:

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未來的主人。青少年的素質直接關係到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由於市場經濟尚未成熟,繁煩複雜的社會生活給心智遠未成熟的青少年帶來了視覺、心理、物質等方面的衝擊,加上某些方面對青少年的“不恰當”的“愛”,導致部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追求、人生目標等發生偏差,有些甚至“走向深淵”,真是令人拒腕痛惜!本研究小組直面這一令人痛心的現象,深入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在大量調查採訪的基礎上,剖析典型案例,尋找失足原因,總結經驗教訓,提出了許多發人深思的問題。對研究小組成員而言,不僅僅是鍛鍊了能力,懂得了合作、互助,更關鍵的是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他們也受到了一次教育的機會。本小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工作作風認真、踏實、細緻,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g3r9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