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貧困調查報告範文4篇

貧困調查報告範文4篇

本文目錄貧困調查報告範文城鎮貧困人口調查報告範文大學生社會優秀調查報告——在校貧困大學生扶貧關於貧困居民生活情況的調查報告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1*年工作安排,市人大常委會調研組於201*年5月在我市範圍內開展對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調研。5月13—17日,調研組深入右江區、田東縣、靖西縣、凌雲縣的計生局和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站、部分鄉(鎮)計生辦和計生服務所、村計生服務室、企業,並走訪了部分計劃生育户和計劃生育貧困户,對計劃生育貧困家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進行現場調研。通過採取實地查看、發放調查問卷、召開座談會聽彙報、專題詢問和現場走訪計生獎勵扶助户等方式進行調研,實地瞭解當前我市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貧困調查報告範文4篇

一、工作成效

(一)領導重視,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體系不斷完善

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對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貫徹落實工作十分重視,主要領導親自抓、負總責;認真落實配套資金,強化落實措施,細化工作責任,加大責任追究,確保各項計劃生育貧困家獎勵扶助政策落到實處。並且把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兑現落實工作納入重大事項督查範圍和績效考評內容,進一步完善了人口計生目標責任管理,健全了黨政領導、相關部門、人口計生“三條線”考核機制,有力促進了人口計劃生育各項政策措施的全面落實。各縣(區)人民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並且結合當地實際,出台了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和一系列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幫扶措施。市人口計生委、扶貧辦、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門也根據各自的工作職能,給予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相應的優惠政策傾斜。目前,我市已經基本形成了涵蓋“獎勵、扶持、優惠、救助、保障”等多層次、多元化的計劃生育貧困家獎勵扶助政策體系。

(二)廣泛宣傳,為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實施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我市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充分利用報紙、標語、電視、廣播、節慶、歌圩、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多種渠道加大對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宣傳,廣泛深入宣傳對計劃生育貧困家庭實行獎勵扶助的重大意義,讓人民羣眾及時、全面、準確瞭解國家的獎勵扶助政策,形成實行計劃生育光榮的良好社會氛圍。通過廣泛宣傳,使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家喻户曉,深入人心,使傳統的生育觀念發生了可喜轉變,激發了羣眾實行計劃生育的內在動力,增強了羣眾響應實行計劃生育的國家號召的自覺性,有力地推動了全市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紮實工作,推動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

XX年我市家庭總數995517户,其中計劃生育家庭户660714户,佔總户數的66.37%。全市貧困家庭432270户,佔總户數的43.42%;計生貧困户282544户,佔貧困户的65.36%。按照國家新的扶貧標準,我市扶貧對象有169.5萬人,佔全市農村人口的48.6%。其中,計生貧困家庭人口107.6萬人,佔全市貧困人口的63.48%。到XX年末,全市落實專項扶貧項目的貧困家庭158565户505707人,其中落實專項扶貧項目的計生貧困家庭為135308户464669人,分別佔落實項目户和人數的85.33%和91.88%;落實專項扶貧項目資金34929.29萬元,其中落實計生貧困家庭扶貧開發項目資金31297.76萬元,佔89.60%。據統計,XX年全市共減少貧困人口20.34萬人,減幅12%,其中計生家庭減少貧困人口18.42萬人,佔全市減少貧困人口數的90.56%,減幅17.11%。這些成效的取得,主要是落實了以下幾項政策:

1.認真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獎勵扶助政策。XX年國家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制度實施以來,全市通過層層動員,嚴格審核把關,強化監督等方法,按照自治區制定下發的相關獎勵扶助實施方案,從調查摸底到三級公示,逐級審批,入網,辦理證件,發放存摺等程序,儘量做到獎扶對象不漏不錯。至XX年12月止,全市共確認獎勵扶助對象14596人(國家政策8806人,自治區政策5790人),獎扶資金1395.71萬元。

2.較好地落實人口計生優惠政策。為切實落實各項獎勵扶助政策,全市加大投入,保障經費,保證了獨生子女保健費、非財政撥款企事業單位和無業計劃生育家庭退休後享受提高待遇人員經費、計劃生育貧困家庭扶貧項目資金及獨生子女户和雙女結紮户代繳新農合經費等各項經費的兑現。XX年,全市兑現獨生子女保健費60172户(農村38720户),投入經費722.06萬元(農村464.64萬元)。年度兑現非財政撥款企事業單位和無業計劃生育家庭退休後享受提高待遇人員5884人,金額516.30萬元。為100609個獨生子女户和雙女結紮户321949人代繳新農合1931.69萬元。年內享受扶貧項目的計劃生育貧困家庭135308户464669人,項目資金達31297.76萬元。

3.各級各部門較好落實對計生家庭獎勵政策。全市各級各部門在實施各項惠民政策中,對計劃生育貧困家庭或誠信計生户進行優先優惠。如,XX年,市林業部門把對計劃生育家庭或誠信計生户的幫扶列入年度工作要點,在舉辦的20多次林業技術培訓班中共培訓計生貧困家庭或誠信計生户共1300多人次,佔培訓總數1600多人次的81%;幫助20多萬户計劃生育家庭發展林下經濟,補助珍貴樹種120多萬株給誠信計生户;安排1800多萬元給7200多户計生貧困家庭或誠信計生户建設農村能源沼氣池。市教育部門除了全面兑現計劃生育家庭子女就學優惠政策外,XX年對全市高中3898名誠信計生户女生髮放每人1000元補助金。為210人普通高校本科學歷貧困家庭每人資助5000元,其中誠信計生户190人。市扶貧辦年內協調金融部門發放扶貧貼息貸款1億元,共7000多户,其中實行計劃生育的困難户6300多户。完成大石山區貧困家庭子女職業教育3000人次,其中誠信計生貧困户2900多户。完成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培訓4197人次、完成農民實用技術培訓32802人次,分別惠及誠信計生户1900多和16000多户。市民政局對誠信計生貧困家庭給予享受低保優惠政策,獨生子女保健費、計劃生育獎勵和扶助金均不計入申請低保救助的家庭收入,全市享受低保的計劃生育貧困户8334户共22246人。市人社局在就業創業援助行動中加強對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的援助,共培訓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羣眾7309人,並拿出10萬元作為流動人口創業項目扶持金,幫助計劃生育流動人口貧困家庭創業。市扶貧辦、市婦聯、市人口計生委在聯合實施“廣西扶貧巾幗勵志班”活動中,將計劃生育貧困家庭子女作為重點,750名學生中有686名學生是誠信計生家庭子女。XX年新招生400人中有375人為誠信計生家庭,委託百色農校招收的男兒自強班學生400名,有360人是誠信計生户子女。

4.實施“生育關懷”救助行動成效顯著。一是全市12個縣(區)已為76549户計生家庭投保,投入保費229.65萬元。XX年撥出辦理理賠案659件,賠付金額138.25萬元。那坡縣還從財政拿出補助經費20萬元為參保雙女户的另一個女孩和獨生子女再投一份保險。二是全市XX年上報小額貼息貸款扶持2102户,共辦理貸款3835.97萬元,為計生貧困家庭發展“短、平、快”生產項目提供資金保障。三是開展“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試點工程在隆林、田林縣開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每年均使受助家庭人均年增加收入1000至1600多元。

(四)羣眾生育觀念進一步轉變,穩定了低生育水平

我市落實計劃生育基本國策不折不扣,在做好穩定低生育工作水平的同時,高度重視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的民生工作,確立了全市計劃生育工作由“處罰多生”向“獎勵少生”轉變的指導思想,樹立了良好的責任政府形象。實施獎勵扶助制度後,大大增強了計劃生育政策的感召力,對“養兒防老”的傳統思想產生了巨大沖擊,激發了羣眾實行計劃生育的內在動力,羣眾的生育觀念發生了可喜的變化,生育決策更加理性,羣眾真正體會到了實行計劃生育的光榮,受到羣眾的普遍歡迎,保證了各種計劃生育優惠和獎勵政策健康穩定地實施,也為遏制出生性別比升高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獎勵扶助制度的實施在社會各界產生了強烈反響:廣大羣眾一致認為這項制度是深得民心的德政善舉;獎勵扶助對象深切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温暖。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部門協作機制不夠健全。部門在制定和落實惠民政策中,一些政策沒有對計劃生育貧困家庭優惠、優先和傾斜,如徵地拆遷,還存在按“人頭”計算的分配方式,存在計生家庭實際上“少生孩子吃虧”的情況。對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各相關部門都強調按各自上級部門的文件辦,協作配合不夠;沒有整合有限資源,扶助資金分散,扶助成效不明顯。

二是宣傳工作不夠深入。不同人羣的認知情況也有明顯差異:如村幹部對獎勵扶助制度普遍比較瞭解,但也有些羣眾知之甚少;老年人羣特別是獎扶對象瞭解較多,而育齡人羣特別是年輕人羣瞭解程度不高或不太關心。

三是政策兑現需進一步加強。現有獎勵政策規定無業人員由屬地人民政府兑現獨生子女保健費。由於國企改制企業職工身份置換後,屬地政府難以確定身份置換後的企業職工,是否是城鎮無業人員難以確定,給兑現工作帶來一定的難度。由於部分私營企業人員流動性大,有的企業不願意按政策兑現計劃生育獎勵政策。

四是獎勵扶助制度長效機制亟待建立和完善。我市尚未出台市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各有關部門職責不明,責任不清,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工作未能完全形成合力。

三、意見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加強領導

做好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把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工作作為獎勵、扶助、關愛計生家庭的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真正把這項為民、利民的德政善舉辦成羣眾滿意的“民心工程”和“陽光工程”;讓計生家庭、特別是計生貧困家庭在社會上有地位,經濟上得實惠,生活上有保障。

(二)進一步深化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宣傳,不斷擴大社會影響

要繼續把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作為人口和計劃生育宣傳工作的重要內容,認真組織開展好豐富多彩、貼近羣眾的宣傳活動,提高羣眾知曉率,努力擴大社會影響。同時,還要注重宣傳形式、載體的選擇與創新,找到效果好的途徑和方式,提高宣傳工作效率。

(三)加強部門協調,進一步提高獎勵扶助政策實施成效

整合部門資源,構建“政府主導、部門支持、社會關愛”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工作協作機制。各部門在制定相關獎勵扶助制度和政策時,把計劃生育貧困家庭作為扶持的重點統籌考慮,互相協調。人口計生部門要牽頭落實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扶助制度;扶貧部門要認真做好農村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的幫扶工作;民政部門要對計劃生育家庭實施救助,把計劃生育家庭優先納入社會保障;教育部門要對農村獨生女入學給與降分優待,對農村計劃生育困難家庭子女入學給予學費減免和獎勵。財政、勞動保障、農業、衞生、婦聯等單位,要積極制定和實施有利於計劃生育貧困家庭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不斷擴大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的覆蓋面。

(四)結合上級獎勵扶助政策,儘快出台百色市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法》、《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件》、《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辦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文件的要求,市政府應儘快出台具有百色特色的統一的計生獎勵扶助辦法,建立計生國策與各部門普惠政策相銜接機制,讓計生家庭、特別是計生貧困家庭享受到更多的優惠政策,增強利益引導,推動計生融入民生大局,促進全市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健康發展。

(五)進一步加大投入,為計劃生育貧困家庭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提供保障

隨着廣大幹部羣眾實行計劃生育自覺性的提高,獨生子女父母家庭逐年遞增,獎勵兑現所需資金越來越多,除了國家和自治區規定的獎勵扶助政策要100%的按時兑現到位外,各級財政要按中央、自治區的要求,把計劃生育獎勵扶助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並逐年加大計劃生育獎勵扶助經費在計劃生育事業經費的預算比例,確保獎勵扶助政策落實到位,解決好計生貧困家庭的實際困難問題。

城鎮貧困人口調查報告範文貧困調查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按照市委辦公室《關於開展“扶助貧困羣體,建設幸福延安”調研活動的通知》精神,我縣及時安排部署,由縣委農工部牽頭,扶貧、民政、街道辦等部門參與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就我縣貧困人口情況彙報如下:

一、貧困現狀

xx位於延安市南部,屬省級貧困縣,總面積4182平方公里,轄8鎮2鄉 1個街道辦事處3個社區服務中心、240個行政村,總人口1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2萬人。XX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5497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5498元。

1、農村貧困現狀

按照省定1600元的貧困標準,我縣農村貧困人口約2.4萬人,其中位於洛河峽谷及支流等重點區域19687人、貧困村數128個、轄320個自然村;按照市定1800元的貧困標準,我縣農村貧困人口2.6萬人,其中位於洛河峽谷及支流等重點區域21090人,貧困村數128個、轄320個自然村;非重點貧困村中的貧困人口約4910人。

我縣農村貧困人口主要分佈在在高塬溝壑、洛河峽谷及支流葫蘆河等流域,這些地區生存條件較差,主導產業尚未形成,扶貧難度很大。我縣農村貧困人口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佔全部經濟收入的90%以上,從事種植業的貧困人口約85%以上;養殖業佔全部經濟收入的2%、從事養殖業的貧困人口為5%;工資性收入佔全部經濟收入的7%,其中從事服務業的佔3%,外出務工人員佔7%。農村貧困人口中60歲以上佔24%、45歲以上佔48.3%、18歲以上佔88.4%、16歲以上的89.3%.農村貧困人口中60歲以下高中及其以上學歷佔5.7%、國中學歷佔38%、國小學歷佔37.3%、文盲19%。

農村貧困人口中享受養老保險8081人、低保7140人、救助10640人。XX年以來,移民搬遷35處、931户、4291人,脱貧2.152萬人。

2、城市貧困現狀

按照生活保障線標準,我縣城鎮“三無”人員166人;有一定勞動能力和不固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線的貧困居民2665户6653口人,下崗職工370人,失業人員436人,零就業家庭46户,分別佔貧困人口5.6%、6.6%、1.7%,因災、因病生活困難的家庭292户,城鎮貧困户中經營性收入26.5%,工資性收入73.5%。無住房户居民633户。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共有XX户,5240口人。

3、貧困主要原因

目前,我縣城鄉貧困因素很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農村貧困人口貧困原因:一是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條件差,主導產業尚未形成。我縣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高塬溝壑、洛河峽谷及支流葫蘆河等流域區域。這些地區資源缺乏、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惡劣,沒有形成主導產業,有近30%的農户用水、吃糧、花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暖而復寒、飽而復飢的情況也較為嚴峻,剛剛脱貧不久的羣體抗災能力弱,稍有變故就可能重新返貧。二是貧困人口多,整體素質差。貧困人口由於知識貧乏,文化水平低,現代科技意識、商品意識不強,自給自足思想嚴重,再加上大多體弱多病,勞動能力弱,外出務工受限,發展產業項目受限,創收門路非常有限。三是財政投入強度偏低,扶貧成效鞏固較難。國家扶貧項目覆蓋面偏小,資金投入較少,如今年連片開發的三個貧困村,每村100萬元的資金量,50%用於貧困户的產業扶持,30%用於基礎設施建設、20%用於村容村貌整治。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村容村貌整治的資金只有50萬元,只能用於貧困村最需要解決的問題,而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一年的扶貧結束了,扶貧成效並不明顯,一旦沒有了國家的支持,現有的成果將很快恢復原狀,更難以鞏固提高。

城鎮貧困人口貧困原因:一是部分企業倒閉,下崗職工增加,並且這一羣體大多年齡偏大,職業技能不符合社會需要,再就業難度大,無收入來源。二是城區失地農民,從業難,生活無來源。三是部分家庭因災因病致使家庭負債,生活困難。

二、採取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來,縣委政府十分重視貧困人口工作,積極爭取國家對城鄉貧困人口扶貧優惠政策,大力實施扶貧開發,最低生活保障、養老保險、大病救助等工作,使扶貧、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農村扶貧開發工作。XX-XX年,全縣累計投入扶貧資金3793.08萬元,共啟動實施扶貧重點村72個,農村安全飲水9處,集雨窖灌3394眼;組織實施貧困人口搬遷931户4291人、危房改造78户355人;投放扶貧貼息貸款6390萬元,建立互助資金協會11個,投入社會扶貧資金3146.84萬元;組織培訓轉移輸出貧困户剩餘勞動力1036人,農民實用技術培訓4萬多人次,這些有效地改善了貧困村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了貧困户自我發展能力,全縣貧困人口由XX年的2.63萬人下降到 0.478萬人(按1196元貧困標準)。二是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工作,城鎮居民截至目前共有XX户,5240口人納入了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範圍,占城鎮人口的3.1%。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3.8萬元,實現了困難居民保障全覆蓋,做到了應保盡保。並積極開展了各項救助工作,臨時救助126人,發放救助金41.8萬元,大病救助121人,發放救助金72.2萬元。積極組織下崗職工、失業人員開展各種職業技術、家政培訓,組織引導無業居民再就業。

三、意見和建議

1、加大財政投入,着力改善農村基礎條件。自然條件差是我縣貧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貧困地區生存環境仍然是重中之重。政府在工作決策、安排資金項目時,首先要優先照顧到人的生存環境問題,要千方百計幫助貧困地區搞好基礎設施規劃,加快農業基本建設特別是農田水利、農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水、電、路綜合治理,不斷優化農業生產條件,這是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基礎。加快發展老區農村教育、文化、衞生等各項社會事業,逐步提高社會保障的覆蓋面和整體水平,這是實現農民增收的保證。同時,加大小額信貸、互助資金支持力度,重點解決貧困人口發展生產資金短缺問題。

2、實施移民扶貧,改善惡劣生存環境的人口居住條件。對那些自然資源匱乏、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極差、交通不便的貧困地區人口實施移民搬遷。按照市上統籌城鄉發展要求,移民搬遷必須向縣城、重點鎮、社區集中,而我縣重點鎮、社區主要集中在塬面鄉鎮,而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道鄉鎮,計劃在洛河峽谷地帶規劃一些社區,把移民搬遷的重點向川道社區輻射。

3、加大對農民實用技術培訓和教育扶助的力度。加大對農業科技培訓的投入,開展農民實用技術培訓,使大多數貧困人口掌握一至二項實用技術和操作技能,為貧困農民發展生產和外出務工創造條件。對貧困農户子女就讀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每學年給予一次性補助或提供助學貸款,以此進一步緩解低收入農户的子女教育費用壓力,促使貧困家庭子女改變命運,真正解決低收入家庭的脱貧問題。

4、創造條件拓寬城鎮貧困居民的就業渠道。一是招商引資創辦工業企業,使下崗職工、失業青壯年開創優惠政策進入廠礦企業工作就業。二是根據社會需求,政府組織培訓,使無業人員掌握一定的技能,發展勞務輸出。三是對確無勞動能力的,做好養老保險、社會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工作。

大學生社會優秀調查報告——在校貧困大學生扶貧貧困調查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大學生調查報告--在校貧困大學生扶貧

經過了3個月的細緻調查分析之後,近日,中國扶貧基金會發布了專門針對“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狀況調查結果,結果顯示:38.1%的特困女大學生每個月從家裏得到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15.7%的特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25.3%的來自城市家庭;非西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來的特困女大學生一樣貧困;特困女大學生有三難:求學難,勤工儉學難,找工作難,甚至連談戀愛都是一種妄想……

一個案例

“油多了不好。”勸孟娜打一些油多一點的菜的時候,她這樣説,並執意要多吃一些帶肉的菜,而她只要了一份1元錢的炒粉絲。這還是在在場的情況下,如果是平時,她只要8毛錢的豆腐、土豆或者6毛錢的白菜。

孟娜是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xx級學生,她的家鄉在河南柘城。孟娜家裏一共有6個兄弟姐妹,還有一個70多歲的爺爺,加上父母,一共有9個人。xx年,孟娜考上了中國農業大學車輛工程專業,父親賣光了家裏能賣的所有糧食,借遍了所有能借錢的親戚朋友,才把她送到了北京。

孟娜所在的專業每年需交學雜費共6200元。孟娜沒那麼多的錢,她身上總共不過2300元。她拿出1400元交了學雜費,自己留下900元做1年的生活費用。沒有交上的學費只能慢慢補。

學校每個月給每個學生髮放107元的生活補貼,孟娜還在學校申請到一個勤工儉學的機會。在那間放了40多台電腦的屋裏,孟娜每天用半個小時進行清理,這樣下來,每個月能掙上80來塊錢。

孟娜不敢上街買東西,一要花車費,二來東西貴。前幾天實在太熱,她花20元買了一件t恤;實在沒有鞋穿了,又花30元買了一雙鞋。孟娜櫃子裏還有一件春天買的外套,值19元。

孟娜是學校裏的特困生,但她並不是惟一的。在中國扶貧基金會調查的農、林、師範類高校中,像孟娜這樣的特困女大學生,超過了學生總人數的15%,她們“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而中國扶貧基金會這份《貧困女大學生調查報告》顯示,在一般的綜合性院校,特困女大學生的比例也達到了8%。

五組數

●15.7%來自獨生子女家庭

接受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19.4%來自農業大學,6.6%來自林業大學,6.6%來自醫科大學,15.3%來自師範大學,52.2%來自綜合大學。70%以上的貧困生來自“老、少、邊、山、窮”地區,農村經濟不景氣,家裏缺少勞動力,致使收入只夠維持温飽。同時,由於近幾年城市貧困家庭尤其是下崗職工家庭數量日趨加大,下崗職工的再就業率比以前有所下降,使城市家庭供養大學生也面臨諸多困難。在此次調查的高校貧困女大學生中,就有25.3%的貧困生來自城市家庭,其餘74.7%來自農村。來自城市的貧困女生中,絕大多數都來自雙親家庭,只有11.9%的女大學生來自單親家庭,0.5%的貧困女大學生是孤兒。另外,15.7%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84.3%的貧困女大學生來自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

●93.7%月生活費不足200元

貧困女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水平都很低,在校期間基本生活費用難以達到學校所在地最低伙食標準,且無力繳納學費及購置必要學習用品,日常生活沒有經濟保障。調查顯示,貧困女大學生的父母每月能支付給她們的生活費在100元以下的有38.1%,100元到200元之間的有44.3%,在200元以上的僅為17.6%。貧困生每月生活費支出在51元到100元之間的佔28.7%,支出在101元到150元之間的有37.9%,200元以下的比例總共達93.7%。

在吃飯以外的消費上,有13.7%的貧困女大學生根本沒有經濟能力購買學習用品,49.8%的貧困女大學生每月個人學習用品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高達56.6%的貧困女大學生沒有購買服裝的經濟能力,還有25.2%的每月服裝支出只能在20元以下。65.9%的女大學生無力購買化粧品,還有31.5%的貧困女大學生月支出能力只能在20元以下。

此次調查的貧困女大學生中,有45.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困難,只能靠勤工儉學勉強維持;有42.2%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緊張,手中的錢必須用心計劃,才能維持生活;還有高達6.6%的貧困女大學生生活特別困難,已經無法維持,不能繼續上學。

●84.7%的人承受經濟困難的壓力

因為貧困,女大學生們承受着巨大的壓力,業餘生活有諸多阻礙。調查顯示,84.7%的貧困女大學生承受着家庭經濟困難的壓力;60.2%的承受着學費書費上升的壓力;48.5%的承受着生活費上升的壓力;42.0%的承受着學習緊張的壓力;還有28.1%的承受着考試不理想的壓力和怕與同學談論錢方面事情的壓力。

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28.2%的同學不願讓他人知道自己的心事,36.8%的學生選擇向過去的同學傾訴,31.4%的選擇向現在的同學傾訴,28.0%的向家人傾訴,17.4%向學校、教師傾訴。

在課餘時間的安排上,有66.2%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餘活動是勤工儉學;有83.8%的貧困女大學生的業餘活動是學習,只有9.6%貧困女大學生有休閒、娛樂活動。勤工儉學的工作主要是校內勤工儉學和家教,所佔比例分別為50.3%和45.5%。

關於貧困居民生活情況的調查報告貧困調查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省**縣**鎮曾經是**縣城所在地,地跨“一江兩河”,是三峽庫區的移民大鎮。在三峽工程建設中,**鎮順利完成了公路復建和集鎮建設搬遷工作,較好地完成了一、二、三期移民搬遷清庫以及庫區地災治理等項目工程,確保了三峽工程按期蓄水發電通航和庫區的社會穩定與發展,受到了國務院三建委及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可是,因歷史、社會和自然等多種原因留下的社會問題越來越突出,城鎮貧困居民生活困難、失地農民發展艱難等影響着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一、問題現狀

(一)縣城東遷和移民搬遷過程中原老縣城和香溪集鎮剩下的居民困難突出。其主要特點是:

1、家庭成員老弱病殘的多。歸州鎮現有1個居委會,轄4個居民小組,928户1735人,其居民總户數和總人口各佔全鎮的18.3和5.9,貧困居民佔70,50歲以上的老人單獨生活的佔6,家庭存在老弱病殘現象的佔75。

2、無穩定的生活來源。居住歸州的貧困居民,無就業門路,沒有一家有穩定的生活來源,大部分都是靠每月幾十到一百餘元不等的低保金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貧困居民家庭户平低保月收入116.2元,人均低保金60.3元,遠遠滿足不了生活所需,低於全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為了尋求生活來源,有的家庭在集鎮內墾種菜園,有的卸貨背腳,有的揀廢品,有的揀黃菜葉,甚至還有偷雞摸狗的現象。

3、家庭負擔過重。多數貧困居民家庭負擔最重的是子女教育,從國小到國中再到高中,負擔各不相同。其次是房租費,40的貧困居民沒有自己的房屋,每月要30-120元不等的房租費開支。家庭經濟承受力及其脆弱,最擔心家中有人染上疾病。

4、多數家庭住房困難。據調查,現有貧困居民只有25左右的家庭建了房,並且100的負債,大都在3-6萬元。沒建房的家庭只得靠租房或是搭臨時簡易房居住,還有一部分貧困居民則居住在老縣城175米線上經過政府出錢改造的殘值房中。

(二)失地農民的生產生活值得關注。歸州鎮因集鎮、居民點和公路及項目工程建設佔地移民2598人,其中秭興、歸泄、歸水及庫周交通佔地移民1802人的85%調整了土地,極少數(54人)外遷,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就地轉非;集鎮佔地552人中有346人就地轉非;20xx年土地調整後因交通和項目工程建設佔地的人口則沒有土地可調整。失地農民按政策領得的移民補償費,大多修了房子,有的還欠了一些帳,就業無門,生活非常困難。並且在社會事務中農村不管他們,居委會也不管他們,似乎被社會邊沿化。

(三)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的發展值得關心。1997年大中專畢業生分配製度改革以來,每年都有100多乃至幾百人盲目無序的流向社會。這些人的户口很少遷往農村,一般都是找人託親掛靠在縣、鎮不同單位。他們既不是農民,也不是居民,更不是幹部職工。什麼就業再就業、惠農、社會保障等優惠政策都沾不到邊,更沒有任何生產資料,幾乎成了社會的盲點,發展十分困難。

二、問題影響

複雜的原因造成了這部分人羣生活艱辛,發展困難,若長此下去,將會影響社會穩定,不利構建和諧社會。突出表現有四:

(一)影響社會穩定。多數貧困居民和失地農民家庭子女因經濟條件差只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有的國中未讀完即流向社會,成為社會的負擔。在這部分家庭中,少數子女生活墮落,抽煙酗酒,打牌賭博,打架鬥毆,偷盜搶劫,犯罪現象時有發生。

(二)是影響家庭穩定。在貧困居民和失地農民中,離婚的多,出走的多,留守的多,孤居的多。不少家庭主婦忍耐不住貧寒,不得不拋開朝夕相伴的丈夫和老人小孩離家出走,謀求新的生活出路。貧困限制了子女讀書就業和今後的發展,造成貧困居民和失地農民家庭生活狀況的惡性循環。

(三)是影響政府形象。上述人羣總認為他們為國家建設和社會改革付出了犧牲、做出了奉獻。政府虧待了他們,造成目前狀況的根源在政府。因而,他們埋怨政府,懷疑黨的政策,思想消極,牢騷滿腹。

三、原因分析

造成上屬人員生活貧困和發展困難的主要原因是5個方面:

(一)政策原因。一是國家在出台政策時,考慮農村移民的多,考慮城鎮居民的少,農村居民可以外遷,而城鎮居民不能,農村居民搬遷有房屋補償費、生產安置費、基礎設施費、外遷補助費、過渡期生活補助費、搬遷費等各種補助費用,而城鎮居民搬遷則只有房屋補償和253元/人的搬遷費。城鎮貧困居民與中央的各項惠農政策不沾邊,庫區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又享受不到,各級的重視程度又不能與大中城市相比,各項政策對城鎮貧困居民來説顯得有些不公平。二是政策不配套。對於在改革和發展中做出犧牲和奉獻的人羣缺乏配套的政策管理和跟蹤的社會服務,使得他們成了黨恩惠顧的盲區。三是政策滯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改革與發展、發展與穩定、建設與吃飯統籌協調不夠,一些領域的政策適應不了日益變化、多元發展、社會轉型的具體社會活動。

(二)社會原因。就老香溪和老縣城而言,蓄水前,老香溪是長江中上游的一個重要港口,非常繁榮,居住在老香溪的居民隨便開個小店、或是出租房屋、或是做點其他事情每月都有不少收入;居住在老縣城的居民,條件更是優越,生活的門路寬廣,勤快一點,每天就有幾十上百元的收入。蓄水後,留下來的居民無論是居住的小環境,還是生存的大環境都發生了深刻地變化,原有的經濟格局被打破,失去了過去的生活來源。佔地移民失去了生產資料,打破了原有的生產生活格局,一時適應不了新的形勢,加之僅有的補償資金用於建房,沒有發展空間。同時,大壩蓄水、縣城東遷失去了往日的商貿優勢,資源匱乏,企業破產重組,庫區產業空心化,就地就業的門路極其狹窄,導致生活與發展十分困難。

(三)經濟原因。蓄水前,居住在歸州的這部分貧困居民,實際上是當時社會的弱者,他們家底薄,沒積累,有點房子也是土木房屋,還有一部分家庭本身就無房子,靠租住原縣房管局或是其他單位的房子,加之土木結構房屋補償標準低,128元/平方米,一般一個家庭的所有移民費加起來也只有1-2萬元,若是沒房產的,就只有253元/人的搬遷費。一、二、三期移民搬遷清庫,這些居民是每蓄一次水就搬一次家,實際搬家支出遠遠超出國家補助的搬遷費,結果是東西越搬越少,家庭越搬越窮,沒有資金用於發展。

(四)自身原因。歷史的原因,導致絕大多數貧困居民很少走出去,視野不開闊。移民搬遷後,限於各方面條件特別是經濟條件的限制,他們也很難走出去,生活圈子變得越來越小,生活的路子越走越窄。經過幾次移民搬遷,有錢有能力和有門路的或是因特殊關係都搬到茅坪去了。留下來的多是一些老弱病殘、少文化、缺技術、無出路的人,缺少發家致富的先決條件,只得依靠周邊環境或是他人過生活。蓄水後周邊環境發生了變化,先前的優越環境不存在了,再也沒有多少好事可幹,他們變得無所適從。

四、對策與建議

黨的xx屆六中全會要求: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總要求,以解決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為重點,着力發展社會事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建設和諧文化,完善社會管理,增強社會創造力,走共同富裕道路,實現社會和諧。要建立和諧社會,就必須從長遠來謀劃,努力消除不和諧因素。因此,就着力解決好弱勢羣體的生活及生產發展與建設和諧社會提以下5點建議:

(一)加強政策研究,深化社會管理。爭取政策支持,加大和完善城鎮居民、失地農民以及為改革和建設付出了代價的扶持力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長效機制,從長遠上解決根本問題。加強和細化社會管理,提高社會服務功能,科學有效的歸屬人口管理、户籍管理、社區管理和政策管理,使社會的每一階層,每一羣體,每一角落都享受到黨的春風和陽光。

(二)加快發展地方經濟,吸納城鎮貧困居民和失地農民就業。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一個地方弱勢羣體的生活出路問題,唯一的出路就是大力發展地方經濟,用發展的辦法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縣搶抓三峽工程建設機遇,已逐步邁向工業新縣、旅遊名縣、物流大縣的行列,每年可提供就業崗位都在不斷增加。各級政府要有意識的通過合法程序,吸引城鎮居民、失地農民或零就業家庭成員及未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從更本上解決問題。

(三)提高城鎮低保標準,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歸州作為老縣城所在地,情況特殊,歷史遺留問題較多,貧困居民在庫區移民搬遷中做出了犧牲,縣級人民政府在出台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時,可適當考慮歸州的特殊情況,在政策上給予適度傾斜,真正保證這部分貧困居民,尤其是絕對貧困居民能夠吃得上飯、吃得飽飯。創新機制,建立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的社會保障體系,鼓勵人們參與社會保險,以解決個人和社會的後顧之憂。

(四)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堅定他們的生活信心。人生最寶貴的是對生活持積極健康樂觀的態度,從精神上戰勝困難。對於庫區城鎮建設搬遷後留下和新出現的貧困羣體,要幫助他們擺脱貧困,首先要從精神上幫助他們擺脱貧困,要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活動,讓他們認識到自身價值的存在,認識到自己不是生活的"多餘人",要看到生活的希望,樹立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五)強化居民技能培訓,鼓勵外出務工創業。在打工經濟已發展成為農(居)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的情況下,各級政府要研究具體措施,為他們打工構建信息傳遞、技術培訓、維權保障等機制。社區居委會要逐一對貧困居民家庭進行解剖分析,建立貧困居民外出務工就業信息檔案,派出專人走出去聯繫勞動就業單位,簽訂就業合同,幫助他們融入經濟社會的大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evv0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