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對口支援工作總結模板3篇

對口支援工作總結模板3篇

本文目錄對口支援工作總結模板石河子大學對口支援工作總結對口支援工作總結

“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學校計劃”和“援疆學科建設計劃” 是教育部為落實西部大開發戰略而採取的重要舉措。按照教育部關於對口支援工作的統一部署,新疆大學狠抓對口支援工作的具體落實,結合學校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與西安交通大學等11所高校展開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對口支援工作總結模板3篇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使對口支援工作成為推動學校發展的關鍵工程

教育部對口支援計劃的實施對加強新疆大學的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推動學校改革和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新疆大學黨委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工作,多次召開常委會議,為加強對口支援工作的領導,成立了以校黨委書記和校長為組長的“新疆大學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併成立由黨委(校長)辦公室行政管轄,專人負責的對口支援辦公室。學校各職能部門、各學院也成立了專門的工作機構,做到了對口支援工作分工明確,責任到人,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校黨委把“加強和改進對口支援工作”作為中心組學習的重要內容,經常組織學習教育部關於對口支援工作的新精神、新安排、新部署,研究解決學校對口支援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提高學校各單位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學習西安交通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科研開發和學校管理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基礎上,緊緊抓住對口支援這一有利契機,促進了學校各項工作的發展。

二、我校開展對口支援工作情況

(一)西安交通大學

以來,西安交通大學對我校的支援工作力度不斷加強。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在一年內四次訪問我校,磋商對口支援工作。5月,我校領導多次帶領有關部門負責人前往西安交通大學討論對口支援工作,雙方在幹部掛職交流、研究生培養、師資培訓、實驗室建設、圖書館建設、經費保障等方面達成了一定共識。

1. 學科建設

兩校的領導經過深入細緻的分析,認為加強我校的學科建設是對口支援工作最好的切入點。在全國第十批博碩士點申報工作中,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校長鄭南寧多次來新疆大學指導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並派遣掛職幹部專門負責博士點申報事宜。

在全國第十批博碩士學位授權審核中,我校新增7博士點,其中工科博士點4個,實現了零的突破。這與西安交通大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密切相關。通過新增博士點、博士生導師和西安交大的專家的力量,加強了我校工科的學術團隊建設,提高科研和人才培養水平。

2. 幹部掛職交流

3月新學期伊始,西安交通大學陸續派出4名幹部來我校掛職,分別任我校數學與系統科學學院副院長、機械工程學院副院長、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和後勤服務中心主任助理。這些掛職幹部不畏艱苦、勤勉敬業,特別是在我校機械工程學院掛職任副院長的尚春陽教授,主動向組織申請繼續在新疆大學工作半年,以幫助機械工程學院在學科建設方面取得較快發展。

為了進一步加強兩校對口支援工作的深度與力度,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親自將王小力同志送到新疆大學,擔任新疆大學黨委委員、常委、副校長,幫助新疆大學加強工科建設。與此同時,我校也派出2名幹部赴西安交通大學分別掛職圖書館副館長和後勤服務中心主任助理。

3.師資培養工作

11月,西安交通大學聘任我校15名教授為其博士生導師,並從春季開始在西安交通大學招收博士生。

西安交通大學接收了我校經管、信息和電氣專業4名推免研究生,畢業後作為我校的師資。同年11月,為加強新疆大學的師資隊伍建設,西安交通大學向國家學位辦積極申請了30個碩士研究生招生指標,專門為我校相關專業教師單獨組織考試。與此同時,我校15名被西安交通大學聘為博士生導師的教師也開始進行的博士生招生工作。春季,我校兼職導師共招收博士生13人(13人均為我校在職教師,其中物理學專業2人,機械工程專業2人,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7人,電氣工程專業2人);秋季,西安交通大學招收我校8名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以單獨考試方式招收我校12名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學位。

4.成立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新疆大學研究生分院

11月5日,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新疆大學研究生分院揭牌儀式在新疆大學隆重舉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努爾·白克力、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黨組書記趙德忠、新疆大學黨委書記王桐等領導同志和新疆大學師生代表共350餘人參加了揭牌儀式。在揭牌儀式上,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與新疆大學黨委書記王桐簽訂了《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新疆大學研究生分院建設方案》。研究生分院的建立,對於進一步加強新疆大學研究生教育,爭取正式成立新疆大學研究生院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5.教師講學工作

西安交通大學謝友柏院士、盧秉恆教授、王兆安教授等學科帶頭人來我校開展學科建設研討和學科前沿講座。7月~7月,選派李旭祥教授到我校相關院系講授環境工程設計及過程控制、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西安交通大學信息學院劉仁江教授系統的給本科生講授了自動化儀表與過程控制課程,併為學院學科專業建設提出指導性意見。西安交通大學黨委書記王建華教授、電氣工程學院院長王兆安教授、電氣工程學院索南教授等曾先後來院講學和指導工作。

西安交通大學數學學院於3月至7月委派博士生導師彭濟根教授來學院擔任掛職副院長,為師生舉辦學術報告,並講授本科生課程和負責研究生的教學與管理工作,使學院的管理和學科建設工作收益頗多。同年7月,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徐宗本教授也前來講學,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

6.圖書館信息建設和網絡教育建設

目前,西安交通大學圖書館已向我校圖書館免費提供自建數據庫:《錢學森特色數據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題錄)》、《重點學科導航數據庫》、《聯合書目信息數據庫》、《西文生物醫學期刊聯合目錄》。8月,西安交通大學向我校贈送了1200個品種、6000餘冊、價值11萬元的圖書資料;同時,還為我校專門培訓了兩名圖書館工作人員。上述工作,對進一步推動我校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網絡教育建設。西安交通大學贈送給我校價值八萬元的遠程教育衞星接收設備,幫助我校建立了一個校內地面衞星接收站。

7.實驗室建設

10月,西安交通大學王建華書記親自帶隊,贈送給我校價值25萬元的實驗設備,用於我校工程訓練中心的工業系統測量和驅動與控制實驗室建設。

(二)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的支援學科為法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和數學。

1.幹部掛職交流

武漢大學法學院皮勇博士到我校法學院擔任副院長,為我校對口支援工作的開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在他的積極努力下,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

2.交流與合作

6至7月,武漢大學法學院書記莫洪憲、院長曾令良來學院就對口支援建設以及學科發展進行指導,同時就援疆學科發展的前沿問題與教師們進行了交流,並贈送給學院5000餘元的專業書刊。

在“數學學科戰略發展規劃“和“師資隊伍發展規劃”的制定過程中,武漢大學數學學科有關專家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使這兩個協議更加完善。此外,武漢大學還為數學學院複製了近1000冊最新外文期刊和圖書。

3.師資培養

我校建工學院測繪繫系主任阿里甫、易學鋒於年底前往武漢大學簽定了對口支援協議。該校於起,在少數民族人才培養方面給予我校特殊政策。

武漢大學法學院接受我校法學院兩名青年教師進修,1名博士進入其博士後流動站從事研究。9月將接受法學院2名本科生和2名碩士生前往武漢大學進行專業學習。在數學學科人才培養上,武漢大學將於9月接受我校一名教師去武漢大學進修。

4.教學指導

武漢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院長陳允平教授、副院長談順濤教授一年來為電氣工程學院學科建設和博士點申報給予了熱情指導和幫助。學院兩次派人去武漢大學進行短期調研、學習,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法學方面,12月,武漢大學法學院選派了法律史學柳正權教授來學院講學、指導,並對法律史碩士點的建設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

(三)大連理工大學

8月,大連理工大學派出趙宗昌教授(博士生導師)到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擔任副院長,具體落實雙方所達成的協議,並協助學院開展學科建設等工作。

1.師資培養

基於我校實際情況,趙宗昌副院長主動和大連理工大學聯繫,爭取適當減免培養費,併為考生聯繫博士生導師,去年10月已經有4名考生參加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生入學考試,其中三名教師被該校錄取。

2.學科建設

大連理工大學利用自身人才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積極協助新疆大學申請“應用化學”、“物理化學”博士點。在大連理工大學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全國博碩士學位授權審核中,我校這兩個學科的博士學位授予權均獲得了批准。

3.教學與學術交流

下半年,趙宗昌副院長為學院30多名研究生講授了“計算流體力學和傳熱學”課程。同時,為學院全體師生舉辦了專題報告,學生對講座普遍反映良好。

4.實驗室工作

,教育部已經正式批准在新疆大學建立“石油天然氣精細化工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趙宗昌副院長作為技術專家之一參加了重點實驗室”立項論證工作,併為該重點實驗室提出了許多可行性意見。

5.積極開展科研工作

充分利用大連理工大學技術優勢,結合新疆太陽能特點,趙宗昌副院長整合兩校的學科力量,主持開展了“太陽能空調關健技術研究和示範化裝置”項目,並同新疆一家企業簽訂了技術開發合同(開發經費20萬元),目前經費已經到位,設計研發工作開展順利。

(四)與北京大學等高校的工作情況

根據教育部關於對西部地區高校實行政策傾斜的有關規定,我校還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以及東華大學等高校建立了對口支援聯繫。3月,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接受我校孫素榮副教授作為訪問學者,時間一年。今年3月,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已有1位教師考取北京大學的相關專業的博士生。北京大學積極協助學院申報“應用化學”、“物理化學”兩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加強了兩校在該學科建設方面的合作。

同濟大學建築與城規學院與我校建築工程學院建立了兩校學生實習基地,並無償提供本科培養計劃、教學大綱、國內外專家的講座光盤以及各類教材等。我校選派三位教師先後在同濟大學建築城規學院進修。,我校二級學科建築設計及其理論碩士點獲得批准,同濟大學將在研究生培養方面給予支持。10月,同濟大學派遣2名博士到我校建築工程學院從事教學工作。3月,同濟大學城規學院規劃系主任趙民教授及3名博士研究生來我校建築工程學院授課。

北京外國語學院著名學者王福祥被我校外國語學院聘為客座教授,他對我校俄語語言文學碩士點的申報給予了大力幫助;並提供了該專業的研究生、本科生培養方案和教學計劃;幫助我校對現有的英、俄語本科專業進行學科調整。每學期派2-3具名有碩士以上學歷的研究生來我校任教。招收我校俄語專業博士委培研究生1名。同時,委派教師與我校教師聯合申報了校級課題,並派教師為我校師生作學術講座。清華大學先後接受我校3位教師和2名研究生調研和短期學習。暑期,清華大學副校長龔克教授、電機系的梅生偉教授先後來我校電氣工程學院進行講學和業務指導。

東華大學幫助和促進我校藝術學院的學科建設工作,合作領域涉及紡織工程專業、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以及藝術設計專業等。

4月,我校塔西甫拉提副校長一行赴中國礦業大學就對口支援工作進一步進行接洽。,中國礦業大學招收我校1名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

(五)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口支援工作,西安交通大學等有關內地高校不論是在具體工作方面,還是在辦學思路、教學理念、發展模式等方面,對我校的進一步發展都予以了支持和幫助。但是,也有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在:

1. 對口支援中,我校一些院系由於承擔的費用過大,成本過高,對口支援工作難以順利展開。

2. 現有支援高校在學科上還不能充分滿足我校多學科發展的需要,希望增設援疆學科數量,以促進這些學院在重點學科上的突破和發展。

3. 對口支援雙方高校要進一步加強聯繫,更深入地推進支援和合作。

三、今後的工作計劃

通過一年的援疆學科建設工作,我校已與上述11所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支援合作關係。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大大促進了我校相關學科建設的發展,提升了教學與科研水平,為我校培養了一批教學和管理人才。今年4月,塔西甫拉提·特依拜副校長、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賈殿贈、人事處處長李永晟等一行前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中國礦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東華大學就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培養及合作研究等方面與對口支援學校達成共識。

(一)繼續狠抓落實援建工作,把援建工作納入到我校“十一五”規劃中,作為本校發展規劃中的重中之重。開展人事制度改革等相應配套措施,調動各學院教師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並將援建工作實施效果作為校各學院領導業績考評的重要指標。

(二)計劃今年8月與各支援高校舉辦一次“對口支援工作年度例會”,檢查、總結一年來的工作進展情況,並就下一階段主要工作進行協商部署。

(三)積極保持與各支援高校的密切聯繫,就援建事宜進行溝通接洽,根據我校和支援學校的實際情況,形成有目標、有重點的對口支援協議。雙方進行深入具體的合作,落實協議中的各項意向,實現雙方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四)一年來,優秀幹部來我校掛職大大提高了學校管理工作水平,使學校的本科生、研究生管理得到一定改進。我校將在管理工作水平和推動管理隊伍建設方面不斷加強與各支援高校的合作,計劃下一年度相應增加到支援高校的幹部掛職人數。

(五)根據學科發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對口支援院校的優勢,積極把握有利條件,實現我校我在重點學科上的突破和發展。

(六)以科研合作為龍頭,聯合爭取對我區發展有重大意義的項目、成果,以此帶動我校相關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全面發展。我校還將在遠程教育、教授學者交流互訪、學分互認、網上選課等方面進行合作。

我們將抓住教育部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良好契機,進一步密切與對口支援院校的聯繫,加快發展,提升辦學實力和水平。

石河子大學對口支援工作總結對口支援工作總結模板(2) | 返回目錄

6月,教育部啟動“對口支援西部地區高等教育計劃”,確定北京大學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1月為進一步加大對新疆高校的支援力度,教育部又決定增加天津大學對口支援我校。4月教育部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指定天津大學、浙江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對口支援我校11個學科。3月,教育部將江南大學列入“援疆學科建設計劃”中,對口支援我校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啟動東西部高校對口支援計劃是黨中央、國務院西部大開發的一項重要戰略舉措,也是教育部實現東西部高等教育均衡發展,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有效嘗試。

新疆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户,是我國戰略資源的重要儲備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是當今世界獨有、中國唯一的黨政軍企合一的特殊組織,是穩定新疆、建設新疆、繁榮新疆的一支關鍵力量。作為兵團高等教育的龍頭,石河子大學擔負着兵團“人才庫、思想庫、智力源”的重要任務。正是從國家戰略高度出發,北京大學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工作,將對口支援我校納入創建世界一流大學整體規劃中,並作為北大服務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積極落實。天津大學也將對口支援工作當作一項政治任務,本着實事求是的校訓把每一項工作落到實處。“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支援高校也都從講政治的高度認識對口支援工作,積極支援我校。石河子大學更是將對口支援工作當作新時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充分利用、深入挖掘對口支援的各項資源。

五年來,石河子大學以對口支援為契機,抓住機遇,統籌規劃,乘勢而上,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輝煌,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突破。我校成為省部共建高校,在新疆率先順利通過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博士點從無到有,已建成4個博士點學位授權點,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取得立項,國家“863”高科技計劃項目實現零的突破,文科碩士點申報成功,留學生教育和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本科生就業率連續四年位居新疆高校前列,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社會美譽度迅速提升。這些成績的取得,標誌着我校正一步步朝着建設高水平、綜合性、開放性、教學研究型大學目標邁進。對口支援工作在我校的發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北京大學全方位對口支援成果豐碩

(一)名校名師支教,教學水平、師德師風建設明顯改善

五年來,北大先後有100多位學者、教授來我校講學、支教。-教育部實施“李嘉誠基金會重點課程教師選派計劃”,北大派出具有豐富教學經驗、較高學術水平的30位教師來我校支教,重點支持我校新辦專業,使新辦專業的課程建設、教材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在短期內都得到提高與完善。我校給每位支教老師配備了1-2名助教,使這些青年教師足不出校就可得到名師們的指點。一批批北大教授來我校支教的同時,將北大百年名校的精神在我校傳遞。中文系孟二冬教授就是他們中間的傑出代表。支教期間,他忍着病痛堅持完成了支教任務,最終咳血住進醫院。他在我校支教的先進事蹟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胡錦濤總書記為孟二冬同志題詞:“為人師表,品德高尚”。北大精神孕育培養了孟二冬,同時,他對學生高度負責、對科研鍥而不捨、對事業無私奉獻的崇高精神在我校得到了昇華。

名校優秀教師羣體所傳遞的奉獻精神與我校一貫秉承的艱苦奮鬥的兵團精神高度融合,這兩種精神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校的教師,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我校教師紮根邊疆、獻身邊疆教育事業的決心明顯增強,我校教師流失率從的10%下降到的1%。

(二)實施“文化西援”工程,開展“名校名師講壇”,校園學術氛圍空前濃厚

“文化西援”工程是北大對口支援的文化盛宴,是弘揚學術精神的主陣地,是推動我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特色項目。截至目前,已有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北大醫學部主任韓啟德院士、北大校長許智宏院士、北大常務副校長林建華、柯楊、原北大校長吳樹青、著名學者樑柱、陸儉明、閻步克、魏英敏、曹文軒、王曉秋、胡壯麟等在內的31位專家學者先後到我校開展了66場學術講座,內容涉及哲學、歷史、文學、語言學、倫理學、經濟管理、醫學、化學、生命科學等學科領域,聽講師生多達三萬餘人次。“文化西援”工程引起了新聞界、學術界和社會的極大關注,在新疆地區產生了強烈反響,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名校名師講壇”掀起學術高潮。為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擴大學校影響,帶動科研和學科建設,3月我校全面啟動“名校名師講壇”計劃。邀請北大、天大等國內著名高校的名家名師來我校開壇講學。從4月至10月將陸續有40位國內一流學者來我校講學,為我校十年並校慶典營造崇尚科學、尊重學術的濃厚氛圍。

(三)加大人才培養,提升教師學歷層次,師資隊伍建設成效顯著

對口支援工作伊始,我校就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對口支援的中心任務認真落實。五年來,石河子大學共派出120餘名教師赴北大進修,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7人作為師資後備力量前往北大學習。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大學新疆研究生培養基地”在我校掛牌成立,重點為我校培養高層次教師。目前共招收我校21名教師攻讀博士學位,佔目前我校攻讀博士學位教師總數的18%。

(四)重點扶持學科建設,以科研為突破口,四個學科取得重大突破

對口支援工作伊始,北大確立重點扶持我校漢語言文學、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藥學四個專業。五年來,四個專業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藥學方面,在北大專家的指導幫助下,申報新專業1個、碩士點1個,立項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1個,兵團級重點實驗室1個,合作申請國家“973”前期預研項目1項,聯合申報國家級科研項目2項,省級科研項目3項。生物技術方面,兩校共建植物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加強實驗課教學,提高綜合類、設計類實驗課程的開出率,申報國家“863”轉基因項目獲得立項。計算機科學方面,我校教師與北大教師合作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採取共建EDA電子系統設計實驗室、計算機聯合實驗室、實施遠程授課等形式,提高了我校計算機理論和實踐教學水平。在自治區高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基礎教育教學課程評估中,我校名列第一。漢語言文學方面,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主,我校成立了文學藝術學院,改變了我校文輕理重的局面。6月在北大的幫助下,文學藝術學院成功舉辦了“文學與文化研究:問題與方法”學術研討會,來自全國十幾個省區的專家、教授在會上進行學術交流。

在北大的帶動下,我校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辦學層次顯著提高。在國務院學位辦第九、十次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審核中,我校共獲4個博士學位授權點,新增32個碩士點,博士點和文科碩士點取得零的突破,我校學位點建設與研究生教育工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

(五)舉辦幹部培訓班,互派幹部掛職,幹部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

北大充分發揮學科齊全、知識信息密集的優勢,於10月為我校中層幹部舉辦了為期兩週的管理幹部高級研修班,我校42名機關部門、各學院、直屬和附屬單位主要領導參加了培訓。短期幹部培訓開拓了我校幹部的視野,轉變了我校幹部的思想觀念。北大還通過與我校互派掛職幹部,幫助我校提高管理水平。北大先後派東方語言所所長趙傑教授、校長助理於鴻君教授出任我校副校長。根據我校需求,北大派出研究生院彭萬華、國際合作部潘慶德、藥學院李長齡、政府管理學院王磊擔任我校相關部門和學院領導。掛職幹部們管理經驗豐富,管理理念新穎,管理思路明確,管理方法科學,既能出成績,又能帶隊伍,為我校的管理隊伍注入了新鮮活力。同時,北大接受我校10名中層幹部到相關部門掛職,加強了兩校幹部交流。

(六)積極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畢業生自願留疆工作人數逐年增加

我校十分重視學生工作,把人才培養作為服務社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口支援以來,我校每年都選派優秀本科學生赴北大插班學習,感受北大名校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對口支援工作中,我校聯合北大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不僅活躍了學生的課餘生活,而且增進了兩校學生間的友誼。,兩校學生開展題為“西部開發,教育先行”的同台演講,以“相約在西部”為主題舉行了兩場文藝晚會。此外,應北大邀請,我校非藝術專業學生藝術作品在北大圖書館展出,我校學生參展的87幅美術、攝影作品受到北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12月,應北大邀請,我校5名優秀學子赴台灣參加了“海峽兩岸大學生交流實習營”活動。我校每年接受北大學子暑期社會實踐團來新疆兵團進行社會實踐,加強了雙方學生的交流。通過開展活動,與北大學生交流對話,開闊了我校學生的視野,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熱情,我校學生素質得到很大提升。

隨着我校的快速發展,隨着新疆及兵團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大,讓許多內地畢業生看到了巨大的創業空間和自身發展的希望所在。對口支援五年來,一批優秀的內地畢業生志願“服務地方經濟,投身西部開發”,到新疆和兵團基層農牧團場建功立業已成為我校畢業生就業的一大亮點。西部大開發人才需求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我校創設的教書育人的內部環境共同作用,促使教育留人紮根西部的新的人才流向機制逐步建立起來。自以來,學校畢業生中自願留疆工作的內地生源人數和比例不斷擴大。至內地生源畢業生中在新疆和兵團就業率均在53%以上,達到了70%,截止目前已有2084名內地生源畢業生紮根在了西部,不少學生已成為新疆及兵團各條戰線的骨幹力量。

(七)開放辦學,擴大交流,石河子大學聲譽明顯提升

對口支援之初,北京大學就積極幫助我校做好外事工作。經北京大學牽線搭橋,我校已同日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日本巖手大學、韓國忠南大學、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新西蘭梅西大學、歐亞太平洋地區大學合作中心等多所境外高校簽訂合作協議,在學者和學生交流、交換圖書資料和學術刊物、科研合作、舉辦學術研討會等方面與上述高校建立了廣泛的合作關係。近年來我校接待國外友好院校訪問團近30批次,接受日本巖手大學贈圖書700冊,與國外高校合作科研項目2項。北大還介紹國外基金資助我校教師到國外研修,和我校共同組團參加國外和港台學術交流活動。自起我校開始發展留學生教育,目前已培養巴基斯坦、韓國、日本留學生百餘人。通過不懈的努力,外引內聚,我校五年來的外事活動量超過了建校以來外事活動量的總和,形成了開放辦學的局面,極大地提升了我校的知名度、美譽度。

(八)物資捐贈,資源共享,辦學條件不斷改善

北大組織出版社每年向我校捐贈新版圖書,動員全體教師為我校捐贈自己的出版著(譯)作。五年來共捐贈圖書一萬四千餘冊。由北大牽線,北京大學圖書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石河子大學圖書館簽署了三校學術資源共享協議。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北大圖書館向我校開放了網上電子資源,北大圖書館在外文全文期刊查新上給予我校支持和幫助。

為改善我校辦學條件,北京大學方正集團向我校捐贈了100台電腦建立了“第五微機實驗室”。北大向石河子大學化學系捐贈價值30萬元的化學實驗設備。北京大學資源集團向我校捐贈了40台NC機和4台服務器,由北大牽線,美國明導公司向我校捐贈了價值1億元的計算機軟件,三方建立了美國明導公司一一石河子大學——北京大學“電子系統設計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成為新疆電子設計第一家,已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二、天津大學全方位對口支援,注入新鮮活力

(一)兩校互訪頻繁,重點突出

我校校領導先後多次赴天津大學訪問,就對口支援工作與天大領導溝通交流。我校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機電學院、化學化工學院、水利建築工程學院先後組團赴天津大學尋求支持與合作。6月22日,天津大學校長單平率代表團來我校,落實兩校的對口支援協議工作,並簽訂了兩校“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協議書。11月23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院長元英進、黨委書記馮亞青率相關專家教授等一行13人來訪我校,就天津大學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召開科技洽談會。4月,來自天津大學研究生院、化工學院和社會科學與外國語學院的領導、老師一行12人蔘加天津大學和石河子大學聯合招生的工程碩士班開學典禮。

(二)人才培養措施得當,力度顯著

天大化工學院與我校化學化工學院簽訂聯合開辦“化學工程類專業”在職攻讀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班協議,並於在我校招生。經過組織報名、考試,目前已有我校和新疆農墾科學院的22名教師、工作人員被錄取。該工程碩士班的開辦,對於我校提升化工專業教師學歷層次,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同時幫助兵團培養高水平化工人才,適應兵團經濟社會發展由以第一產業為主向二產、三產轉型等具有積極重要的作用。今年,我校化工學院教師徐曉琳考取了天津大學的博士研究生,天津大學免收全部學費。為幫助石河子大學提高英語語言學等專業的教學水平,天津大學研究生院、社會科學與外國語學院還與我校外國語學院決定為我校聯合培養單考英語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天大研究生院和社外學院領導、教師等多次來我校組織報名考試工作,該班今年招收我校15名教師作為師資培養。同時,天津大學接受我校選派的第一批工科類5名教師赴天大進修。4月,天津大學聘任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李春、代斌兩位教授為該校的博士研究生導師。

(三)積極搭建合作平台,帶動學院發展

在天津大學的支持幫助下,我校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的組建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11月,該實驗中心通過自治區教育廳組織的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評審,實現了我校自治區級基礎實驗課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零的突破,併成為自治區向國家推薦的兩個實驗中心之一。目前,該實驗中心正在積極準備申報國家級示範中心,迎接教育部組織的評審。為了更好的加強院際之間的合作,天津大學化工學院與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正在積極準備組建聯合學院,搭建人才培養平台,並針對新疆生物質富集暢通等特點,籌建旨在解決能源短缺等問題的生物質轉化工程中心。

(四)選派名師支教,我校教師受益匪淺

截至目前,天大已派出9位教師來我校短期講學。天大派出的教師都是多年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具有豐富教學經驗、榮獲多項教學科研成果獎的老教授。他們懷着對西部教育的滿腔熱情來到石大,認真準備了授課內容,將自己長期從事教學、科研的心得體會毫無保留地傳授給我校師生,詳細介紹學科前沿動態,受到我校師生的熱烈歡迎。5月22日,天津大學李淑芬教授來我校為化學化工學院、食品學院、藥學院的師生們作的題為“超臨界流體技術研究進展”的專題講座,使我校三個學院的師生們受益匪淺。

三、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構建全新辦學格局

(一)簽訂學科建設計劃協議,積極出訪加強校際交流

4月-6月,我校黨委書記周生貴,校長向本春分別帶領有關學院、部門前往這5所支援高校就落實“援疆學科建設計劃”事宜進行磋商,初步達成合作意向。2月,我校黨委書記周生貴帶領相關部門領導就進一步落實“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專程前往天津大學、浙江大學等5所高校考察,具體商洽選派援疆幹部事宜。

6月,教育部在新疆召開“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工作會議,教育部部長賙濟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會上,我校與天大、浙大等5所高校分別簽署了“援疆學科建設計劃”協議書。8、9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孫武學校長、四川農業大學黨委書記、校長文心田等先後率團來我校進行調研考察,落實兩校簽訂的有關協議。

伊始,我校校領導、各院系組團積極出訪各所“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支援高校,落實對口支援各項工作。3-6月,我校黨委書記周生貴、校長向本春先後組團訪問天津大學、浙江大學、四川農業大學、江南大學等支援高校,就學科建設、選派掛職幹部、申報國家級重點學科、師資培養等事宜與各高校深入交流,達成多項合作意向,並落實了工作。在此期間,我校化學化工學院、水利建築工程學院、農學院先後組團赴天津大學、四川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等高校訪問,加強學科間的交流與合作。

(二)重點加強人才培養,提高我校師資水平

10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接受了我校醫學院選派的10名優秀中青年教師參加該校在職博士研究生班學習。該院還決定在我校醫學院舉辦一期在職碩士研究生班。10月,根據兩校簽訂的協議,四川農業大學破格錄取我校動物科技學院一名教師為動物營養學博士研究生。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接收我校選派的兩名碩士研究生前往該校相關實驗室進行碩士論文實驗。今年,我校動物科技學院一名教師報考川農大的動物營養學博士,三名教師報考浙江大學動物學博士,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確定與我校聯合培養博士生兩名。

(三)廣泛進行教學、學術交流,促進相關學科建設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研究生部石年、李龍和吳漢榮三位教授先後來到我校,為我校級預防醫學專業方向班學生講授課程,並留下了他們的授課資料及相關多媒體課件。近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又將有4位教師來我校講授課程。

11月,浙江大學管理學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黃祖輝教授來我校舉辦講座,並被我校特聘為客座教授。4月,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動物營養學教授許梓榮應邀來我校訪問,與我校動物科技學院院領導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聯合申報科研項目、學科建設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談。許教授為我校師生做了題為“介觀動物營養的研究進展與展望”的學術報告,受到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他在我校有關領導的陪同下專程前往兵團科技局、兵團發改委及兵團農業企業就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與石河子大學動物科技學院共同申報國家級項目、聯合研發產業化項目等事宜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交流。結合新疆地方資源優勢特點,我校動物科技學院聯合浙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共同起草了兵團“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受到兵團有關部門的重視,並爭取到了兵團科技局工業科技攻關計劃的立項支持,雙方教師還共同參編專著1本。近日,我校動物科技學院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達成兩項科研項目意向。

(四)掛職幹部積極溝通,促進學院學科交流

對口支援實踐證明,選派掛職幹部是加強學科交流的有效途徑。我校黨委研究決定,以共同院長、掛職幹部、副院長等形式大力引進支援高校的優秀管理人才,在1-2年間給我校17個專業學院都選配上支援高校的領導幹部。-,共有7名“援疆學科建設計劃”所屬高校的掛職幹部來我校工作。他們是天津大學張毅民博士任我校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呂家高博士任我校醫學院副院長,浙江大學餘東遊博士任我校動物科技學院副院長,北京阜外醫院任曉慶博士、熊長明博士先後出任我校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四川農業大學傅體華教授任我校農學院副院長,江南大學王洪新教授任我校食品學院院長。這些掛職幹部都來自名校,學有專長,不僅能夠承擔一定的授課任務,指導實驗室及學科建設,而且能夠結合自身專業為學院建設出力,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等方面發揮與支援方良好的溝通作用。

此外,8月,教育部實施“50所內地高校對口支援新疆高校選派教師計劃”,確定中國政法大學對口支援我校。三年來,中國政法大學派出9位教師來我校支教,成功舉辦兩屆“西域法學高峯論壇”,極大地促進了我校教師教學、學術水平的提高。通過對口支援工作,我校更加積極地與內地名校進行多方面的交流合作。我校先後與南開大學、武漢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簽訂合作協議書,開展校際之間的合作。

四、對口支援工作幾點體會

五年來,我校黨委緊緊抓住對口支援這一歷史機遇,在教育部的大力扶持下,藉助北大、天大、援疆學科建設計劃高校等支援高校的力量,我校的各項事業蓬勃發展,對口支援工作碩果累累,對口支援工作規模逐步擴大。回顧五年的對口支援工作,我們總結以下經驗: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措施到位。從受援角度講,兵團領導、學校領導對對口支援工作十分重視。我校將對口支援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寫入規劃中,把對口支援當作學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來抓。從支援角度講,北大領導也十分重視對口支援工作,閔維方書記一直強調:“對口支援是北京大學一項光榮的政治任務,一定要把它做好、做實,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北大許智宏校長把對口支援石河子大學看成是北京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天津大學單平校長也明確表示實事求是、求真務實、高起點、見實效地做好對口支援我校的各項工作。支援、受援雙方成立了對口支援工作組,由主管校領導任組長、職能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工作組下設辦公室,負責對口支援日常工作,每年切塊對口支援專項資金。建立了對口支援例會溝通機制。中央、兵團、學校都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採取了有效的措施,為對口支援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全面開展,重點突出,樹立精品。在對口支援中,我校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採取教師單科進修、訪問學者進修,推薦免試研究生攻讀學位,建立北京大學新疆研究生培養基地,與天大、華中科技大學等支援高校以聯合開辦研究生班等形式加大師資隊伍的培養力度。共培訓、培養師資近200餘人,佔全校專任教師的1/6。同時,以管理幹部高級研修班、互派掛職幹部等形式提高管理層整體素質。落實“重點課程教師崗位計劃”,帶動我校藥學、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以及漢語言文學四個學科的發展。天大通過學科重點建設帶動我校化工專業建設。我校強力打造“文化西援”工程、“名校名師講壇”、“西域法學高峯論壇”等擴大我校學術影響力的精品項目,提高社會聲譽。

(三)積極合作,優勢互補,科研攻關。我校教師與北大、天大、浙大、華中科大等教師利用新疆的地區資源特色,結合雙方相關學科的優勢資源,一同立項申報科研項目,取得包括國家“973”預研項目立項1項,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在內的多項科研合作項目。申報立項省部共建實驗室1個,兵團重點實驗室1個,植物分子學實驗室1個,EDA電子系統設計實驗室1個,組建基礎化學實驗中心1個。我校充分利用新疆的資源優勢與支援高校合作科研項目,在國家重點科研項目上取得了突破。從兵團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出發,我校同天津大學聯合與新疆石化企業合作,增強我校科技服務能力。

(四)藉助名校,促進交流,提高聲譽。經北京大學牽線搭橋,石河子大學已同7所境外高校簽訂多方面的交流合作協議,營造了良好的對外交流氛圍。自對口支援工作開展以來,石河子大學的外事往來量大幅度增加,超過建校以來的總和。同時,我校藉助北京大學等名校的品牌優勢,利用名校品牌的無形資產,積極擴大對外影響力,提高了社會美譽度。

(五)名校帶動,培養人才,育人有方。通過北大、天大的全方位支持和援助,“援疆學科建設計劃”高校的支持,我校教師隊伍逐步趨於穩定,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社會聲譽不斷提升,從而吸引了一批批內地莘莘學子從全國31個省區千里迢迢來到石大求學,以第一志願報考石大。同時,支援學校教師所體現出的以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為核心的精神與石大所秉承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鬥、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相融合,深深地影響和感染着石大的學子們,激發了石大學子的愛國熱情和創業精神,樹立了“服務地方經濟,投身西部開發”的就業新觀念。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長風破浪,壯志豪情。對口支援的五年,是對口支援高校和石大攜手共進親密合作的五年,是我校大跨越、大發展的五年。我校在五年中取得的全方位的進步離不開教育部的關心與支持,離不開支援高校大力而誠摯的幫助。誠懇地希望教育部將對口支援工作繼續開展下去,石河子大學將把握這一歷史機遇,只爭朝夕,奮發圖強,為服務邊疆、建設邊疆做出更大的貢獻。

對口支援工作總結對口支援工作總結模板(3) | 返回目錄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國務院三峽辦、省三峽辦和各對口支援省市的關心支持下,我市對口支援工作以迎接黨的十八大召開和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為動力,以推動庫區和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和移民安穩致富、同心同德建設和諧穩定的新庫區為目標,堅持創新驅動、合作共贏,全市對口支援工作取得新成績。據統計,20xx年全市共落實對口支援資金共92.18億元。其中落實經濟合作類項目52個,到位資金81.3億元,落實無償援助資金1.22億元,落實經濟支持類項目201個,到位資金9.66億元,通過對口支援安置移民就業1250人,培訓各類人才1064人,出色完成了省三峽辦、市委市政府下達的對口支援工作任務。20xx年我們着力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抓春節回訪,謀劃部署全年工作。20xx年是全國對口支援五年規劃及省內對口支援工作規劃實施的最後一年。為認真做好全年工作,按照國務院三峽辦、省三峽辦的工作要求,我們着重抓了三點:一是以抓好春節對口支援回訪求援活動為契機,銜接落實對口支援項目計劃。20xx年春節前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對口支援回訪求援工作。庫區三縣區以及長陽、五峯、點軍、大老嶺等受援單位抓住春節良好時機,由主要領導率隊,分別組織回訪專班,赴對口支援重點省市和企業,開展了回訪求援活動,彙報銜接了20xx年項目活動計劃,雙方增進了感情,密切了關係。二是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市政府年初召開了全市對口支援工作會議,下發了宜府發[20xx]7號文件《關於認真做好20xx年全市對口支援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全年的目標任務和重點工作。三是各縣市區按照省市對口支援工作安排,創新思路,創新工作,層層分解落實任務,為全年工作打下了紮實基礎。

二、抓主題活動,促進更多名優企業項目落户宜昌。20xx年是我市重大項目建設活動年。我市以組織對口支援主題活動為依託,以打造沿江萬億經濟走廊、推動產業集羣轉型發展為目標,以重點對口支援省市及發達地區為主戰場,積極組織開展了對口支援主題活動,精心搭建合作平台,推動創新驅動,攜手合作共贏。一是在上海等對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多形式組織開展了對口支援主題活動,為引進項目搭建平台。市政府於9月份在上海市舉辦了20xx年三峽宜昌經貿推介會,邀請了近300家上海名優企業和民營企業參會。國務院三峽辦、省政府、省三峽辦和市委、市政府領導赴滬出席活動。推介會現場簽約9個合作項目,協議投資總額26億元。二是以庫區移民生態工業園和我市“一區六園”為載體,以開展重大項目建設年活動為抓手,積極組織邀請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福建、深圳等地企業家組團來宜昌實地考察洽談合作項目,有力促進了一批項目落户宜昌。三是各縣市區政府打“三峽牌”、打“對口支援牌”,瞄準重點項目,創新招商方式,紛紛組織項目專班,赴對口支援省市、企業和沿海發達地區開展了招商推介活動,取得了新成效。

三、抓新農村建設,積極幫助庫區大力發展現代農業。20xx年,按照國務院三峽辦、省三峽辦的工作要求,我市對口支援的工作重點向支援庫區農村移民安穩致富轉移,積極爭取對口支援省市企業和省內支援,幫助庫區大力發展設施農業、有機農業、精品農業等現代農業。一是圍繞庫區新農村建設,庫區三縣區認真制定落實了發展現代農業的規劃和措施,在重點對口支援省市支援項目計劃安排上,努力爭取提高支援現代農業的比重,增加援助資金額度。二是進一步維護壩區移民的和諧穩定,着力幫助三峽壩區周邊移民發展食用菌、無公害蔬菜。20xx年壩區周邊四鎮新發展食用菌10萬袋、無公害蔬菜XX多畝,有效幫助了壩區40、50移民就業,促進了壩區移民安穩致富與和諧三峽建設。三是以我市“稻花香”、“採花”、“蕭氏”、“土老憨”等龍頭企業為主體,積極組織我市農特企業赴上海蔘加20xx年上海對口支援地區特色商品迎春博覽會和第19屆上海國際茶文化節活動,組織農商、農超企業進行對接。在上海迎春博覽會上,我市有42家農特企業、近百個特色商品參展,簽定合作項目6個,協議投資48億元,有力促進了全市現代農業的發展。

四、抓人力資源開發,不斷促進對口支援“引資”向“引智”延伸。一是不斷創新求援方式,深入推動勞動力資源轉化。庫區三縣區充分發揮政府的組織服務和政策引導作用,積極爭取對口支援省市發揮人才、資金、技術、信息、市場等方面的優勢,進一步推進庫區人才開發戰略,努力把庫區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二是積極做好移民勞務輸出。在上海、江蘇、青島等對口支援省市的支持和配合下,一年來,我市進一步加強了庫區移民勞務輸出工作。通過採取定向培訓、訂單式培訓等多種方式,與對口支援省市開展了勞務合作,有效緩解了移民就業壓力。三是進一步加強了幹部和專業人才培訓與交流工作。一年來,加強了對口支援省市和發達地區與我市幹部培訓和掛職交流工作,積極爭取上海等省市加大了對全市幹部和專業人才培訓工作,提升了我市幹部和企業經營管理者及專業技術人員的能力水平。20xx年,上海、廣東、深圳、寧波等省市,在完成好自身對口支援地區的幹部培訓工作任務的同時,幫助我市培訓幹部及專業人才近100人。

五、抓無償援助,不斷提高庫區城鄉一體化和城鎮化水平。20xx年,庫區三縣區和點軍、長陽、五峯、大老嶺等共爭取無償援助資金1.22億元,比去年增長30%。一年來,我們着重抓了三點:一是各地結合自身實際需要,年初同對口支援省市和企業單位進行了項目對接,制定了全年無償援助項目規劃和工作計劃。二是把握項目重點,積極爭取對口支援省市和企業援助庫區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文化、教育、衞生、體育等社會服務設施建設,切實幫助解決了一批移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上學、出行、飲水、看病等民生問題,促進了庫區城鄉一體化和城鎮化水平的提高。

六、抓政策引導,進一步爭取國家部委和省內對口支援。一是各地進一步學習和研究三峽後續工作時期的相關政策,結合三峽後續規劃的實施,認真篩選受援項目,積極配合省直有關部門,爭取國家部委進一步加大了對我市的政策和項目扶持力度。二是積極爭取省內對口支援項目對接落實。主動到省直部門和有關地市州、企業、院校回訪求援,彙報項目,落實計劃。同時,主動邀請省內對口支援結對單位來我市實地考察調研,讓他們到宜昌多調研、多瞭解,以此增進了解,密切關係。三是積極參加省政府、省三峽辦組織的各項活動,爭取援助項目落實到位。在今年全省對口支援工作會上,省直部門、企業舉牌捐贈我市無償援助項目資金5000多萬元。

七、抓經濟協作,促進對口支援工作上新水平。在省三峽辦、省經協辦的支持指導下,20xx年,我市積極組織開展經協工作,努力建立健全對口支援與經濟協作工作互動機制,全市經協工作邁上新台階,有力促進了全市對口支援工作上新水平。一是積極組織參加經協活動,進一步宣傳推介宜昌,引進合作項目。今年我市重點組織參加了滬鄂經濟合作項目洽談會、全省經協工作會、全省服務商會企業合作交流大會、長江沿岸城市經濟協調會暨第xx屆市長聯席會,以及“西洽會”、“青洽會”、“蘭洽會”等活動,藉助經協平台,宣傳推介宜昌,引進項目。二是進一步加強了項目宣傳推介基礎工作。上半年,我市共篩選了60多個重點合作項目,通過省經協辦將項目信息發送到了全國各省市的湖北商會,通過商會組織,加大宣傳力度。同時我們對全市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68個農特名優產品進行情況調查,弄清了基本情況,為幫助這些企業特色產品進入上海等地的大超市、大賣場以及促進與東西部地區的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交流打下了一定基礎。

八、抓感恩活動,營造良好的對口支援環境。一是夷陵區以對口支援工作20年為契機,在上海組織開展了《牽手三峽·感恩上海》系列活動。國務院三峽辦、省政府、省三峽辦、市委、市政府領導赴滬出席感恩活動。這次活動進一步密切了感情,宣傳了宜昌,擴大了對口支援影響力。二是加大了對口支援宣傳力度。今年,我市先後在人民日報、湖北日報、解放日報、三峽日報、三峽晚報等報刊上進行了對口支援系列宣傳和專版宣傳。同時積極配合國務院三峽辦、中央電視台組織編寫、拍攝《在三峽》大型記錄片。三是宣傳表彰了對口支援工作先進典型。在今年省政府召開的對口支援工作會上,我市共有17個單位被評為全省對口支援工作先進單位,有17名個人被評為全省對口支援工作先進工作者。

XX年我市對口支援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以解放思想、推動激情跨越為動力,緊緊圍繞建設和諧、穩定新庫區這個總目標,突出人力資源開發、社會事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優勢產業培育、生態環境保護這一工作重點,堅持創新驅動,加強合作共贏,為加快宜昌現代化特大城市建設步伐作出新貢獻。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1、積極搭建對口支援活動平台,為項目引進落户創造更多機遇。積極參與和組織全市對口支援主題活動,以此進一步擴大視野,拓展領域,引進項目。XX年,我市除了組織參與國務院三峽辦和省政府、省三峽辦組織的各項對口支援活動外,還將依託上海,繼續在滬組織召開宜昌推介會。將結合各縣市區,在江蘇、福建、深圳、寧波等地組織推介招商活動,創新宣傳推介方式,豐富宣傳形式和推介內容。

2、繼續幫助庫區和移民安置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進一步通過對口支援,促進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通過對口支援着力吸引各地龍頭企業、知名民營企業與我市建立通暢的產、供、銷合作渠道,提高庫區和移民安置區產業的組織化和集聚化程度,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3、繼續推進庫區人力資源開發和移民轉移就業。進一步加大移民教育培訓力度,不斷創新庫區人力資源開發模式。進一步爭取對口支援省市在人才培訓、移民勞務輸出給予我市更多的支持和幫助。

4、積極爭取和配合國務院三峽辦、省政府、省三峽辦推動湖南、江蘇等省市對口支援高層互訪,進一步鞏固對結關係,深化合作,創新發展。

5、積極配合和爭取新一輪省內對口支援工作規劃儘快出台和實施,繼續努力爭取省內對口支援項目落實。

6、努力創新建立對口支援工作的長效機制。注重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建立攜手共進、合作共贏的對口支援工作長效機制。

新疆醫科大學對口支援工作總結2018年對口支援工作總結範文(4) | 返回目錄

根據《教育部關於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的通知》精神和《關於全面實施對口支援新疆西藏本科高等學校有關事宜的通知》精神,一年來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廳的領導下,在內地對口支援高校的大力幫助支持下,我校積極穩妥地開展了對口受援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績,積累了經驗,為今後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對口支受援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現將我校對口受援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充分認識開展對口支援(受援)工作的重要意義。

下半年,教育部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共同實施“援疆學科建設計劃”,確定復旦大學、中山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中南大學五所高校為我校對口支援高校,其中北京中醫藥大學和中南大學為全面對口支援高校。

開展對口支援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做出的重大決策,對於提高邊疆高校的辦學水平和辦學效益、建設一支高素質高層次的人才隊伍、對邊疆地區高校的建設和發展,對於邊疆穩定都有着深遠意義。校黨委從講政治的高度,充分認識對口支援工作的重大意義,在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和教育廳的領導下,認真部署、精心組織,緊密結合我校和內地高校的實際情況,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對口受援工作。

二、建立機構、明確職責,確定基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

首先,學校成立了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下設對口支援辦公室,學校校長任組長,並劃撥對口支援工作專項經費,從組織和財力上保證了對口支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其次,根據對口支援工作的要求,校黨委多次召開專題黨委會議研究部署工作,確定了以學科建設為龍頭,突出重點,講究實效,帶動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人才培養、管理等各方面發展的基本工作思路和方法。

第三,深入各學院、各附屬醫院進行調研,瞭解各學科的現狀和迫切需求,確定出受援目標,制定出詳細的受援計劃,並緊緊圍繞學科建設,通過“借腦引智”、“借船出海”等方式做出可行性計劃,引進人員、項目、成果和理念來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實現與援建高校雙贏的目標。

三、以點帶面,點面結合,以項目帶動支(受)援工作,務求實效。

一年來,我校領導多次到對口支援學校走訪,洽談對口支援及合作意向,並通過援疆幹部積極牽線搭橋,對口支援工作取得了很多實質性成果。

首先,以學科建設為核心,確立受援目標。我校積極圍繞內科學、婦產科學、腫瘤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營養與食品衞生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病原學、方劑學、生藥學等學科博士點的申報條件,通過整合我校的特色項目,與對口支援高校積極開展合作,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論文質量。以交換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進站工作人員和碩博研究生聯合培養的形式引進相近研究領域的高層次人員。以籌建重點學科和博士點實驗室為基礎,爭取到,建立“新疆特色環境、資源與健康研究”省級重點實驗室。以聯合申報科研項目為標準,提高我校科研申報質量。

其次,注重人才培養,學術交流,鼓勵和支持中青年教師、醫生報考支援高校的博士學位,通過對口支援工作,抓緊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全面提高我校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幾所對口支援高校共派出了40位骨幹教師赴我校授課,並選派了6名援疆幹部到我校掛職。目前,中山大學與中南大學已經同意接受我校教師攻讀博士學位,並在招生錄取方面予以政策傾斜,我校有二十多名在職人員已經報考。中山大學醫學院向我校贈送了部分教材和課件,我校基礎醫學院也選派優秀中青年骨幹前往中山大學學習、進修。浙江大學專家來我校舉辦學習班傳授生理學網絡課程建設經驗,幫助我校搭建生理學教學網站,並贈送了20多萬元的精品課程上網管理系統軟件。北京中醫藥大學計劃同我校建立“北京中醫藥大學-新疆醫科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基地”,專門為我校培養中醫藥學方面的高層次人才,目前此項工作已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中山大學基礎醫學院吳忠道一行四位專家蒞臨我校指導工作,進行示範性教學和學術講座。其中,陳爭教授還將留我校工作三個月,幫助我校建設生物遺傳學科以及合作組建“遺傳學諮詢門診”等。以曾益新院士為首的中山大學中青年學者也來我校開展腫瘤學、眼科學、婦產科學、神經內科學以及人文管理學等學科的學術講座。不僅提高了我校相關學科專業人員對本學科最新進展的認識,而且通過查房、手術等也除去了部分患者的痛苦。僅眼科就救治了20例患者的視力,使他們重見光明。同時,通過交流我校還將送派一批教學管理人員和實驗技術人員前往中山大學等對口院校進修學習。

第三,加強科研合作

我們將把一些特色課題和優勢研究資源拿出來,與援建高校共同立項、共同研究、共享科研成果,積極務實、合作交流、實現雙贏。通過校際交流及謝富康、馬金龍兩位援疆幹部的積極努力,中山大學與我校基礎醫學院建立了法醫研究所和司法鑑定所,並建立了法醫學教學與科研基地,既填補了我區司法鑑定的空白,也為我校的法醫學教學和科研創造了有利條件。中山大學基礎醫學院洽談了與我校包蟲病研究所合作成立病原研究所,同時洽談了在免疫學、藥理學、遺傳學等方面的科研合作事宜,並與中山大學聯合申報了國家級課題。

第四、其他方面

北京中醫藥大學每年將提供10萬元的專項資金(我校以1:2配套)用於對口支援工作。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的全面對口支(受)援前期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專家教授專程赴我校指導評估工作;同時幫助我校在法醫精神鑑定方面給予技術和人員支持。與復旦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的具體援助計劃正在細化,並派專人來我校考察,探討合作和援助的具體項目。

我校在不斷與對口高校合作的同時,還與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浙江大學等建立了良好的支援合作關係,特別是通過援疆幹部在我校和學院擔任領導,很好地發揮了橋樑和紐帶的作用,如中山大學謝富康教授、山東大學馬金龍教授、北京中醫藥大學李志剛教授、浙江大學張曉明教授和沈樂良教授,把內地一流大學先進的辦學理念、辦學模式帶到了我校,為我校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他們還積極主動尋找對口支援的合作項目,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我校與上海交通大學、山東大學合作,委託培養我校七年制臨牀專業學生在該校學習基礎課程。

四、對口支援工作體會。

一是用好用足政策,支受援雙方平等互利是基礎。二是找準受援點和受援項目,雙方明確支援的具體任務,契合點是關鍵。三是緊密圍繞學科建設,才能帶動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教育教學、科研等方面的發展。四是隻有充分發揮援疆幹部的橋樑作用,才能在對口支援(受援)高校間更好地建立聯繫,才能更好地開展合作與交流。

實施“援疆學科對口支援計劃”,有效地促進了我校的建設、改革、發展和穩定工作。我校也衷心希望能夠繼續得到教育部和對口高校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不斷增強我校的辦學實力,提高辦學質量,為新疆的醫學高等教育事業、醫療衞生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標籤: 模板 對口 支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d3no0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