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個人工作總結 >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通用13篇)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通用13篇)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1

針對“入城”幼兒家長工作繁重、教育觀念落後、配合度低的具體情況,我們運用多種途徑、多種活動、分層指導、用心溝通,使家長主動參與到我們的教育當中來,同心協力共同培養幼兒的生活習慣。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通用13篇)

(一)量身定做,有的放矢

根據家長的年齡、角色、文化水平分層指導。瞭解不同家庭背景、家庭結構情況,有針對性進行指導。對於改變祖輩家長的觀念更加會難一些,老師們在面對這樣的監護人時,我們可以用親暱的語言拉進彼此的距離,從而逐步地讓他們配合幼兒園的工作。“入城”幼兒家長普通文化水平較低,班上也總存在幾名文化水平較高的幼兒家長,他們教育觀念相對先進,因此要充分發揮他們“領頭羊”的作用,家長之間的溝通作用不可小視,往往有引領帶頭的作用。班內也總有一部分家長是積極配合型的,那麼就要發揮這些家長的“後援團”作用。把自己的一些教育行為改變而產生的效果分享給其他家長,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愛”的叮嚀,從心出發

1、倡議書的發放

向家長們發放“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培養倡議書”,讓家長們認識到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並且也讓家長們瞭解,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培養,同時有培養方法與策略的借鑑,書面的倡議書不僅能夠讓家長們感受到幼兒園方面在對其的重視度,同時也能夠讓家長們感受到幼兒園所作的努力,從而也進一步激勵家長的配合度。

2、便籤的應用

“入城”幼兒家長大都上下班來去匆匆,把孩子一放一接就趕緊走了,無瑕與老師進行交流,因此“便籤”就可以很好地架起老師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樑。便籤温馨又含蓄地傳達着老師的要求,家長們也樂意接受改變。每個班級都存在部分孩子長期不換外套,當面指出又恐傷了孩子與家長的自尊心,於是就換成“愛心便籤”讓孩子帶回家。“親愛的家長:寶貝的外套髒了,該換換了哦!寶貝換上後,肯定會更神氣,更有自信哦!老師明天很想看寶貝穿乾淨外套的樣子。”家長隔天的確給孩子換了乾淨的衣服,這時候老師仍舊需要及時送達“愛心便籤”以資鼓勵,可以是書面的、短信的、網絡私信的方式進行。“親愛的家長:謝謝您的配合與付出,今天寶貝的‘新’外套很漂亮,寶貝的笑容也更加燦爛了,還自豪地對同伴説自己的衣服香香的,是媽媽洗的。”以此來鞏固家長與孩子的習慣。

2、家園聯繫冊

作為每個月與家長溝通的“書信”,老師應充分利用其溝通的價值,把幼兒一個月來在生活習慣方面的進步和需要進一步引導之處,利用家長聯繫冊與家長進行書面溝通。家長冊每個月都羅列出在園在家需要培養的生活習慣內容,讓家長們進行有針對性地培養。比如三月份大班生活習慣培養內容與要求:

A、具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自覺保持周圍環境的整潔、衞生、且能夠指出他人的不良行為。

B、瞭解一些基本的飲食衞生常識。家長就可以對此進行相關內容的培養。

3、巧設家園欄

對於忙於生計的“入城”家長而言,教室門口的家園欄總存在無人問津的冷落境地。所以家園欄的作用也被淡化、甚至褪化。為了重拾家園欄的宣傳作用,我們一改以往家園欄以文字形式出現,為增加其可“觀”性和提高效率,即節省家長閲讀時間。家園欄對於生活習慣培養的宣傳內容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進行。比如刷牙的正確方式,那麼就以圖片的方式來展示,讓家長一看就明白。比如進餐的正確方法,會讓班級的小朋友來做“演員”進行照片的拍攝。以此來吸引家長們的眼球,進而達到了宣傳欄向家長宣傳正確培養生活習慣方法這一目的。

(三)直面交流、有效溝通

“入城”幼兒家長上班都很忙很辛苦,而且許多家長只是單休,加班是經常的事情。因此老師們就得抓住一學期園內必須要進行的幾次家長活動對家長進行指導與灌輸,家長的習慣就是幼兒的習慣,家長的任何行為都將直接影響幼兒的行為習慣。老師們需要幫助家長們從根本上改變其生活習慣,才能夠真正有利於幼兒的長遠發展。

1、家長會

家長會的時間專門留出一塊給“幼兒良好生活習慣培養”。每個班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訂本班一學期的生活習慣內容與要求,並告訴家長在家應配合的地方。為了進一步促進家長的配合度,從根本上改變“入城”幼兒家長的教育觀念,老師們都製作了精美的PPT,用中外名人的事蹟和科學的研究數據來説明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性,而且告訴家長幼兒期是習慣培養的關鍵期。

2、家長沙龍

班級內總存在一些只停留於口頭答應層面上的“頑固”家長,行動上並沒有落實。究其背後的原因,“入城”幼兒家長工作繁忙外,還是在思想上認為生活習慣的培養並不重要,而是知識方面的學習更為重要。因此邀請這些家長和一些生活習慣良好的幼兒家長坐在一起,往往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幼兒在各方面都比較出色。讓“頑固”的家長認識到原來生活習慣培養得好,能夠促進學習、專注力、交往能力各方面的發展。我請有經驗的家長介紹“育兒經驗”,例“制定有序的生活作息。”、“飲食衞生的培養”、“愛清潔習慣的培養”等都十分有效的育兒經驗。通過相互交流,對這些未作改變的家長有一定的觸動,感覺自己的孩子不能夠輸在此。

3、家長開放日

教師在孩子在園期間,通過對孩子的一階段訓練,孩子已形成初步的常規時,請家長來園觀摩孩子在園的一日生活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園的老師對孩子的要求,讓家長在家可以遵循幼兒園的一日常規制度對孩子進行訓練,達到家園一致。

通過多種活動和老師“用心”交流溝通,家長們的觀念改變了,他們一改以往“只聽不改”的態度,積極主動地與老師交流,提出寶貴建議。通過家、園的共同培養,孩子們的生活習慣有了很大改善。孩子們更加愛乾淨了,而且公共衞生的責任感更強了。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2

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是一個人一生髮展的基礎,也是幼兒園集體生活的必要保證。我班在幼兒入園初期就重視了幼兒良好生活、學習習慣的培養,有一定的基礎。本學期,結合我園開展的“家園共育培養幼兒良好交往習慣”的研究,我們將更加科學、合理、規範的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為幼兒終生髮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現將我班幼兒行為習慣培養總結如下:

一、學會安靜傾聽老師、同伴講話,不插話、不搶話。

措施:

1、通過故事、兒歌等文學作品,幫助幼兒樹立榜樣。

2、以“考考誰的耳朵靈”、摸摸小腦袋,稱讚等親切的語言鼓勵幼兒注意傾聽,積極應答。

二、學習使用禮貌用語,能主動向成人、同伴問好,會用禮貌用語解決與同伴發生的矛盾。

措施:

1、教師間、家長間注意使用規範的語言,做幼兒的榜樣。

2、在班內佈置“我是甜嘴小寶貝”專欄,每天把甜嘴寶貝的標記貼在專欄內以示表揚。

三、建立初步的規則意識,喝水、入廁、户外活動排隊不爭搶,來晚的主動站到最後一個。

措施:

1、通過教育活動,進行排隊和不排隊後果的對比,引導幼兒討論,師生共同制定規則。

2、教給幼兒正確的排隊方法,提出要求:排隊時要耐心等待前一個小朋友做完了再做,不能中途跑開,也不能推擠前面的小朋友。

3、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檢查、提醒、鼓勵。

四、逐步幫助幼兒養成做事整潔有序的生活習慣。學習收放玩具、圖書及美工活動廢料。

措施:

1、教師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樹立榜樣,班內物品擺放有序,隨手撿起地上的玩具及廢料。

2、玩具材料擺放合理,便於幼兒取放。

3、與幼兒共同整理玩具,學習整理玩具材料、疊衣服的正確方法。

五、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不挑食、不剩飯,不浪費美工區材料,愛惜玩具。

措施:

1、在日常生活中以故事、兒歌、歌曲等形式幫助幼兒樹立節儉意識,知道“好孩子要節儉”。

2、掌握幼兒進餐量,少盛多添。鼓勵幼兒不挑食,逐步克服挑食的毛病。避免剩飯。

六、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

措施:

1、通過故事、兒歌等文學作品,讓幼兒懂得要做一個講衞生、愛清潔的好孩子。

2、每週一上午固定時間師生互查個人衞生:指甲、頭髮、衣服等。

3、請保健醫講述衞生常識,學習飯後擦嘴、漱口。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3

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處事和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悉技能的良好習慣。”具體有道德行為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衞生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等。鑑於幼兒身上發育的特點,從不剩飯,自己穿脱衣服,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按時睡覺,按時起牀的習慣等。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就為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勞動習慣、衞生習慣等打下基礎。

一、培養幼兒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和能力

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場所。當孩子從家庭走向學校集體生活時,每個幼兒在與同伴一起的學習、生活中會碰到許多問題。如:怎樣與別人合作,在活動中如何控制自己去遵守一些必要的規則、紀律等。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應儘量給幼兒提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並且讓他們體驗自己做出決定的後果,然後讓幼兒做出負責的選擇。比如區角活動中經常會碰到許多小朋友“都喜歡玩同一內容的遊戲”這種情況,但是由於場地、材料有限,不可能人人都有機會參加。

碰到這樣的事,一般情況下,教師總是點名叫幾個小朋友出來讓他們到別的小組去玩,結果被叫出來的幾個小朋友總是不太情願。我們不妨試着讓幼兒自己決定碰到這樣的事情該怎樣做。這樣,小朋友就會提出許多可行的方案去解決問題,我們要相信小朋友,他們完全有這種能力。

二、不斷鼓勵,讓幼兒在練習中慢慢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我採取不斷鼓勵的辦法,矯正幼兒不良的行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時候,往往有個別幼兒起來小便,腳步走的很重,就給他一個暗示,提醒他矯正;當幼兒小心走路的時候,就微笑着點頭表示他做的對。

又如我們班有個新小朋友叫魏曉蕾,膽子特別小,他不習慣集體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簡單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對於他來説,我們需要讓他養成合羣的習慣。我就運用各種方法來鼓勵他。先是讓他做一些簡單的事。如上美工課的時候,讓他來分發美工紙;吃午飯時候,讓他來分筷子。經過一次兩次的鍛鍊。他的膽子慢慢大起來了。接着,我還訓練他在大眾面前講話的習慣。

一次在學習兒歌《老師的手》的時候,我提問全班的幼兒:“老師的手可以做什麼?”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提問之後我就有意識這樣説:“老師準備請一個勇敢的小朋友來回答這個問題。大家看看誰最近以來比過去勇敢了?”小朋友們不約而同提到了魏曉蕾,他也就大膽地站起來回答了這個問題。當幼兒受到鼓勵的時候,他們為了要從自己的行為中得到愉快,也就會自覺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為了。

三、通過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遊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遊戲中幼兒心情愉快,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幼兒通過遊戲的活動過程,能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質。同時,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容易表現出來,有利於教師及時發現,給予糾正。並以此教育小朋友們要講文明,懂禮貌,同伴之間要互相謙讓,爭做好孩子。

四、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

最近幾年,對幼兒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庭的重視,這種趨勢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家長,只注重開發孩子的智力,卻不注意孩子早期行為習慣的培養。這要求家庭和幼兒園要把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放在首位。因此,對部分只注重學習知識的家長,我給他們出了一道選擇題:A、一天教會你的孩子寫10個字。B、幫助孩子10天改掉一個壞毛病,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多數家長會笑着選擇後者。

總之,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必須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成人嚴格要求,反覆抓,抓反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4

幼兒時期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對於人的一生是致關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際行為特徵的孩子,其德商與情商都很高。為了在以後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我對本學期的工作做個總結:

一、從孩子的點點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裏逐漸形成的,它貫穿於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應善於抓住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譬如,孩子良好的衞生習慣是在他飲食、起居等活動中逐漸養成的,文明禮貌習慣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培養的,愛學習的習慣往往是在遊戲中形成的,愛勞動的習慣是在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説的,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當然,作為老師應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我們先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這樣對於善於模仿的孩子來説必然受益匪淺。

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把孩子本來不自覺的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自覺行動。做為老師要細微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孩子的特點確定培養目標,並善於抓住教育時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孩子儘快地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化。

1、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

良好的習慣要經過不斷的重複。反覆地實踐才能養成。所以要堅持要求,日積月累孩子的大腦神經活動才能形成“定型”。這時孩子做起來會感到輕鬆、自然、舒服、愉快,主動地去做,慢慢形成了習慣。反之,他會感到緊張、壓抑、難受不願意去做,自然很難形成習慣。

2、要統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複地轉入孩子的大腦,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經聯繫,良好的習慣就容易養成。如果一個老師對孩子要求嚴格而另一個放縱,或者施教者今天嚴格,明天放鬆。幼兒園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父母不堅持,都是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的。

3、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簡單粗暴。

孩子喜歡受人鼓勵、誇獎,如果總是換來批評、受指責,他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緒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為。但這樣的孩子有時受了環境的影響也有想改正的願望,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做起來要費很大的力氣。因為不良的行為往往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而好的行為則要十分自覺,必須剋制自己的需求,這種抑制力要經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實現。這時孩子往往表現的不會那麼自然、輕鬆。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對他的想法給以鼓勵、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誘導和啟發並堅持下去,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成。

總之,幼兒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易於塑造,不良的行為易於糾正。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為幼教工作者,必須重視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把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當成一件關係孩子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振興民族的大事來抓。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5

為進一步規範幼兒在園行為,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嚴謹規範、積極向上的風貌,我園開學第一週進行了幼兒行為習慣養成訓練。

經過一週的行為習慣訓練,全園幼兒的衞生、禮儀、常規等方面習慣基本形成:

一、個人習慣初養成

幼兒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吃飯(小班會用勺子吃飯;中大班孩子會用筷子吃飯;)

自己穿衣穿鞋(衣服、鞋子能夠分清楚正反,會穿脱)

上廁所(能夠知道有人時等候;會用廁紙;上完廁所要洗手)

衞生習慣(穿戴要整齊、整潔;每天自己洗臉、刷牙、洗腳;知道飯前便後要洗手)

自己的東西自己整理。

二、文明禮儀從我做起

經過一週的訓練,幼兒已經從暑假的隨意狀態過度到幼兒園的正常作息及習慣,幼兒來園時見到老師、小朋友和長輩會用普通話主動問好,會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係”。

在園內小朋友們懂得了以下規則:

第一,粗野、粗俗等不文明的行為不可以有。

第二,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

第三,從哪裏拿的東西使用完畢後要放回哪裏去。

第四,玩教具等誰先拿到誰先使用,後來者必須等待。

第五,別人工作時,不可以打擾。

第六,做錯事要道歉,並且有權利要求他人道歉。

第七,對不文明行為學會説不。

離園時間能有序活動,靜待家長;家長接園時,和老師小朋友説“再見”,安全返家路上不打鬧。

三、活動課中懂常規

在教學活動及區域活動中幼兒能文明舉手發言、聲音洪亮、坐小凳子不搖晃、桌凳對齊、不大聲喧譁。

四、安全教育有成效

幼兒明確了一日生活中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的具體要求,知道應該怎樣做,建立了良好的生活秩序,有效避免了幼兒的傷害事件。

入園——不帶小刀、釦子、乾燥劑等危險物品進園;

行走——行走時抬頭挺胸,手前後自然擺動,學會靠右行走,不猛跑(以免碰撞、摔倒);文明上下樓梯(台階);按照行進路線進行。

遊戲等活動——遵守遊戲規則和集體紀律;

專題或滲透性的安全教育活動——教師通過集體教育活動,讓幼兒知道了日常生活中哪些是安全行為。

五、感恩教育暖人心

幼兒懂得了他人的辛勞和付出,主動為爸爸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田間勞動。

六、繪本閲讀成習慣

幼兒每天會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親子閲讀二十分鐘,小朋友們還把故事錄製成荔枝FM語音,發到微信班級羣及朋友圈,與大家分享好聽的故事。

幼兒行為習慣訓練週中,全體教職工也參與到訓練中來,明確分工管理,合理安排訓練內容,確保訓練抓出實效。並且在幼兒面前能做到為人師表,要求幼兒做到的教師必須先做到,成為了幼兒學習的好榜樣。

通過開學一週的行為習慣訓練,孩子們很快進入了狀態,為新學期開了個好頭,也為今後的幼兒園生活及學習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6

幼兒時期良好品德與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對於人的一生是致關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際行為特徵的孩子,其德商與情商都很高。為了在以後能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我對本學期的工作做個總結:

一、從孩子的點點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長期的生活裏逐漸形成的,它貫穿於孩子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應善於抓住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譬如,孩子良好的衞生習慣是在他飲食、起居等活動中逐漸養成的,文明禮貌習慣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培養的,愛學習的習慣往往是在遊戲中形成的,愛勞動的習慣是在自我服務和為他人服務的過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葉聖陶先生所説的,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當然,作為老師應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給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我們先要做到飯前便後洗手、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這樣對於善於模仿的孩子來説必然受益匪淺。

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

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就要把孩子本來不自覺的行為,轉化為有意識的自覺行動。做為老師要細微地觀察孩子,瞭解孩子身心發展的規律,根據孩子的特點確定培養目標,並善於抓住教育時機,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孩子儘快地從“要我做”向“我要做”轉化。

第一、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

良好的習慣要經過不斷的重複。反覆地實踐才能養成。所以要堅持要求,日積月累孩子的大腦神經活動才能形成“定型”。這時孩子做起來會感到輕鬆、自然、舒服、愉快,主動地去做,慢慢形成了習慣。反之,他會感到緊張、壓抑、難受不願意去做,自然很難形成習慣。

第二、要統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複地轉入孩子的大腦,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經聯繫,良好的習慣就容易養成。如果一個老師對孩子要求嚴格而另一個放縱,或者施教者今天嚴格,明天放鬆。幼兒園培養孩子好的習慣父母不堅持,都是難以形成良好的習慣的。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簡單粗暴。

孩子喜歡受人鼓勵、誇獎,如果總是換來批評、受指責,他情感上接受不了,會產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緒會產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為。但這樣的孩子有時受了環境的影響也有想改正的願望,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但做起來要費很大的力氣。

因為不良的行為往往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來,而好的行為則要十分自覺,必須剋制自己的需求,這種抑制力要經過自身的努力才能實現。這時孩子往往表現的不會那麼自然、輕鬆。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對他的想法給以鼓勵、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誘導和啟發並堅持下去,良好的行為就會逐漸養成。

總之,幼兒時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易於塑造,不良的行為易於糾正。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為幼教工作者,必須重視對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把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當成一件關係孩子健康成長和社會進步、振興民族的大事來抓。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7

良好的行為習慣、文明生活的基本素養是人才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兒期正是人的一生身心發展尤其大腦結構和機能發展最為旺盛的時期,更是良好生活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好的生活習慣不僅關係到幼兒的身體健康,而且關係到對幼兒的自信心、意志品質、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孩子們健康品質發展的基礎,幼兒期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對人的一生影響巨大,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必須從幼兒園這一關鍵期開始,家庭給予的影響更多、更大。

抓住一日生活的每一環節堅持教育和培養,才能使幼兒養成好的生活習慣。根據科學、合理的生活制度中各個環節的特點,有計劃、有目標地把培養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工作,寓於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在這個過程中,除堅持一貫地要求外,還講究一些教育方法的藝術,使幼兒對教師提的要求,不但不感到厭煩,反而有一種新奇感,產生一種願意學習和實踐的願望。使幼兒為自己養成了一種好習慣而感到快樂。

五步曲培養習慣之有效途徑。

1、故事的引導認識到重要性,變被動為主動。

在小班利用故事《漏嘴巴》和《不掉飯泣的丁丁》,引導幼兒吃飯時認真不講話。主動萌發幼兒想要認真吃飯,儘量不掉飯粒的進餐習慣。

2、結合兒歌,培養技能,鞏固習慣。

在培養小朋友自己吃飯時,應尊重和培養讓其自己吃飯的慾望,雖然邊吃邊掉飯粒,但老師還是堅持讓小朋友自己吃,隨時幫助糾正拿勺的姿勢。我們老師還不時提醒幼兒:“調羹,拿拿好,飯碗,扶扶牢,眼睛看好碗,吃得乾淨真正好。”“吃飯時,要坐好,慢慢吃,細細嚼,不掉飯,不灑湯,好好吃,長得胖。”

在培養幼兒洗手的習慣時,我們參與到幼兒的洗手過程中,一邊念兒歌一邊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裏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幹。”最後請幼兒找小毛巾擦乾手。通過形象的語言和動作,幼兒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3、利用遊戲,增加趣味性,養成習慣

陶行知説過“喚興味起。”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在有趣的活動中接受教育,在他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中,幼兒能按照一定的要求,約束自己不良的行為,限制自己不應該擾亂一定的生活習慣,遊戲是對幼兒進行生活習慣教育的良好手段。班上有名幼兒做事總是我行我素,我喜歡怎麼樣就怎麼樣,玩具不會收,玩過之後還會滿地亂扔,於是,我們就開展了“送玩具回家”的遊戲,用塑料筐佈置成玩具的家,讓孩子根據筐上的提示把玩具送回它自己的家,午睡時也能夠做遊戲,我將此稱為“催眠遊戲”。孩子們在午睡時,用極其柔和緩慢的聲調進行催眠:“天黑了,花兒也睡了,小草也睡了,小動物們回家睡覺了,小免睡了、小貓睡了……小朋友們也閉上眼睛睡着了。”語言氛圍的渲染,果然對孩子們的睡眠有一定幫助,孩子們在一點之前的入睡率有很大提高。

4、牆飾的提醒,顯而易見、潛移默化習慣。

環境是不會説話的老師,對孩子們的習慣培養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例如在盥洗室就是個極佳鞏固習慣之處,洗手枱前可以有洗手步驟的圖示,到了中大班就張貼刷牙步驟圖,為了培養孩子們喝水的習慣,在小便池資磚上張貼有小便顏色對比圖,讓孩子們了反省今天的水是不是喝少了?是不是該多喝幾杯水呢?

區域活動小班娃娃家牆飾上就有折衣褲步驟圖,孩子們便能夠再一次自行學習與鞏固這一生活技能。

幼兒園一些走廊是孩子們必經之處,因此在這些牆面上也用圖文茂的方式展示一些良好生活習慣,如“打噴嚏”

5、激勵機制成為動力。

班級內可以開展“我是清潔寶寶”、“今天我喝水了嗎?”“今天我值日”等獎勵和評選機制,讓孩子們在被讚賞和被鼓勵中體驗到成功感,從而強化其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這些方法可以綜合、靈活、巧妙地運用。比如在培養幼兒刷牙習慣時,就可以利用故事《老虎拔牙》讓孩子們明白吃東西后不刷牙的後果,再結合兒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上嘴,咕嚕咕嚕吐出水。”牆飾上佈置刷牙的步驟分解圖,時刻提醒着孩子們正確刷牙的方法。為進一步鞏固孩子們愛刷牙的習慣,利用音樂遊戲“刷牙歌”為刷牙增添樂趣。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8

利他行為是一種自願的,以利他人為目的的親社會的行為,它有助於人更好地與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利他行為包括幫助、安慰、救援、保護別人或與人分享等。利他行為的形成,能幫助幼兒克服“自我為中心”意識、“自私自利”思想,會對孩子社會性的發展和健康快樂成長髮揮重要作用。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與研究,發現孩子在友愛互助、謙讓、分享等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一些幼兒,由於家庭的緣故,改變並不大,自我中心的意識還是很大,還是會出現一些掙搶、吵鬧、指責、做錯事情怪別人等現象。特別是個別在家裏比較寵愛的幼兒。因此本學期,我們將注重對個別孩子的指導,通過追蹤記錄,改變幼兒不良的行為。同時,我們還將繼續開展謙讓、分享等活動,及時捕捉幼兒生活中出現的好的或者不好的事情,通過讓幼兒辯論的方式,引導幼兒明白是非,並能正確地評價別人與自己。具體目標為:

1、有時能自覺地從別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些簡單的問題。

2、經常主動發起與別人交流情感。

3、習慣使用禮貌語言,行為文明。

4、關心、幫助有困難的人。

5、非常關心班級、幼兒園、小組的事,主動作貢獻,關心並維護集體的榮譽。

6、自覺地遵守各項規則,善於協調,喜歡合作,增強責任意識。

7、在相關情境中能習慣為別人着想,主動將“好處”讓給別人。

根據這些目標,本學期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研究。

一、創設設良好的心理環境,注重心理疏導,融課題於一日之中

1、教師做有心人,為幼兒創設寬鬆和諧的環境。

教師也是孩子們觀察、學習的對象,在日常行為中教師要善於觀察孩子,在其生病時要經常關心詢問,在孩子心理難過時多同情、撫慰,在其處於困境時為他着想,用教師的情緒情感激發孩子的相應情緒情感。

2、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勵、表揚孩子,關注孩子的心情,讓孩子有一份好心情。

設立“好人好事本”,及時記錄孩子們閃光點,然後再講給全體幼兒聽,幫助幼兒樹立榜樣,通過外部激勵,強化其利他行為。

3、加緊隨機教育和個別指導,對發生的事件教師要仔細觀察分析。及時幫助幼兒端正心態,懂得擁有朋友、擁有快樂才是最重要。

二、引導幼兒通過辨析,分清是與非。

在平時,注重對幼兒的觀察,及時發現幼兒的各種表現。把幼兒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利他”的或者“利己”的行為,用照片、圖片或情境表演的方式記錄下來,引導幼兒一起討論、辨析,從辨析中引導幼兒發現對與錯,好與不好,什麼事情該做什麼事情不該做等。並結合一些文學作品、童話等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明白對與錯,分清是與非,進而激發幼兒的利他意識。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幼兒的利他行為

1、開展“我來幫助你、關心你”的主題活動,激發幼兒助人的意識。

在班級中,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的個性,發展水平也不同,有的幼兒在某一方面發展比較慢。而有的幼兒發展卻較好。因此,通過“我來幫助你”的主題活動,讓幼兒學會主動幫助那些能力較弱的幼兒。

3、開展“分享日”活動,培養幼兒的共享行為。

為了讓幼兒學會分享,學會謙讓,每週一次請小朋友把家裏的玩具圖書,帶到幼兒園,把這一天稱為“分享日”。在餐後、傍晚等自由時間裏,幼兒可以和別人交換着玩具玩,交換圖書來看。在玩的過程中,引導小朋友們學會等待,學會謙讓,學會分享。在交換的過程中,幼兒也體驗自己玩別人玩具和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時的快樂心情。體驗到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4、開展“大帶小”活動,培養幼兒謙讓、助人的意識。

每月一次開展的“大帶小”活動,讓幼兒在生活、勞動、學習、遊戲、交際等方面互相體貼、互相模仿、共同努力、共同分享,從而喚起其利他行為的情感共鳴。活動前請小朋友帶一樣自己喜歡的玩具,或者做一份禮物等,把自己的好東西給弟弟妹妹玩,學習照顧弟弟妹妹,幫助他們擦鼻涕,和他們一起打積木等等……

5、開展“好人好事”、“我是值日生”等活動,增強利他行為。

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注重幼兒的一言一行,設立“好人好事”記錄本,專門記錄幼兒做好事的事情。只要看到有幼兒做好事,哪怕是幫忙撿地上的紙屑,我們也及時記錄下來。並在傍晚離園前,讀給全體小朋友聽,給予大紅花或五角星獎勵。以此來激勵其他的幼兒,帶動其他幼兒做好事,逐漸形成“助人”的行為。

幼兒對“值日生”的擔任興趣濃、熱情高,因此每週一次評選“值日生”或“小組長”,增強幼兒的榮譽感,引導幼兒學會關心集體,關心別人,願意為班級做事情。

四、家園配合,樹立“好家長”的榜樣,共同培養幼兒的利他行為。

1、在家中做孩子的榜樣,不説不文明的話,不打罵孩子,不在孩子面前爭吵,以表揚、鼓勵孩子為主,培養孩子關心大人、老人等良好的行為。

2、每2月開設家長沙龍活動,在班級網站上就有關課題開展討論,如“你的孩子被同伴欺侮了怎麼辦”、“如何愛孩子”等讓家長在互相討論中消除有關消極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樹立起健康正確的教育觀念。

3、每2月組織一次,親子活動。如“野外拾趣”“小鬼當家”“共慶六一”等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在共同的活動中,感受濃濃的親情和愛意,融洽了親子關係。

總之,在本學期的實施過程中,我們課題組織的老師將積極配合,每週一次進行集中、反饋、分析、研討解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家長積極配合,幫助幼兒克服自我為中心意識,促進幼兒利他行為的形成和發展。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9

孩子吃飯不好,多數是因為飲食習慣沒有培養好。吃得少或不好好地吃,都會造成飲食混亂。飲食混亂了會使孩子胃液分泌失調,特別是一天多吃,一天不吃,使孩子一天的營養超量而另一天則不足,這十分不利於消化和吸收,獲得的營養也不全面,生長髮育就要受到影響,從而也影響到幼兒的飲食習慣。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在本學期我們將培養幼兒的飲食習慣,使得有所提高,增強幼兒的體質。

因此,僅供給富有營養的飲食是不夠的,還需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才能免保證營養的消化和吸收,使孩子得到正常的生長髮育。由此可見,父母和老師應重視孩子的飲食習慣的培養,除了要專心愉快地吃飯外,還要生活有規律,定時定量進餐。他們的早餐質量要好,一夜睡醒,孩子精神好,食慾旺盛,吃起來也香。午餐是食量最多的一餐,既要補充上午的能量消耗又要準備下午活動的能量需要。晚餐宜清淡一些,以利睡眠,因為睡眠時能量消耗少。兩次點心要質好量少,定時進食。孩子的正餐已保證了生長髮育所需要的營養素,不必在餐間或飯前,隨時隨地亂吃零食,否則會降低食慾,使營養獲得量不足;吃零食還地弄亂腸胃消化活動的生理規律,影響消化功能,常吃零食的孩子自然長得不如別的小孩好。

我們讓家長在家讓孩子多吃一些,其實,午餐或晚餐就會少吃一點,有的孩子早餐未吃飽,午餐或晚餐就會多吃一點,只要一天的營養達到需要量,就不必太擔心。有的孩子每餐都吃得少,可找找原因,是否睡眠不好,因為睡眠會影響食慾;是否活動太少,沒有活動,能量消耗少,就不想吃;是否孩子生病了,感冒、腹瀉都會影響胃口;有的孩子總是被大人抱的懷裏,沒有活動的機會,自然吃得也就更少了。原因找出來了,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對孩子的厭食現象應予以及時的糾正。幼兒的厭食再加上飲食習慣的不好,這樣會更加影響飲食質量。強制性地逼迫孩子進食,而應首先尋找導致食慾不佳發生的原因,。不然會適得其反。

在患病期間,一般來説應儘量做到飲食清淡且易消化、少吃葷菜和避免食用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在疾病的恢復期可適當給孩子服用助消化、增強食慾的藥物。

在糾正孩子的厭食情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平時注意合理安排飲食並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家長一起來努力,如:糖果、冷飲等雜食和不要飲過多的水,按時就餐。主食可包括米飯、麪條、餃子等諸多種類,菜餚葷蔬兼顧。

②不要過分地注意和強調孩子的每一餐飲食,在孩子確實表現出不願進食的態度時,不要強迫其進食。在孩子吃飯時不要經常性的批評、指責孩子,有什麼問題最好留在飯後予以解決。否則可使孩子產生逆反心態而加重厭食程度。

③鼓勵孩子在託兒所等集體環境中積極進食,並給予適當的獎勵。

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配合實施下,幼兒們一定會有所進步。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10

一、利用綠色家園培養幼兒良好品質小班幼兒初次離開家庭

走進一個陌生的環境,有的孩子會因為不熟悉環境而害怕,有的孩子會因為性格上的問題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我經常帶領幼兒到綠色家園中散步,孩子們看到紫色的茄子等作物時,感到十分新奇。並在為蔬菜澆水等勞動過程中增強責任感和求知慾,並逐步喜歡上幼兒園。在飼養角,鼓勵幼兒飼養小動物,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熱愛小動物的情感。冬天來了,孩子們在寒冷的風雪中感受堆雪人、打雪仗的快樂,體驗什麼是克服困難?什麼是勇敢?什麼是堅強的意志……使孩子們在大自然裏盡情吸收知識,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擴大孩子們的眼界,培養孩子們良好的性格,健全孩子們的心理。

二、利用各種遊戲培養幼兒良好品質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在遊戲中幼兒心情愉快,情緒高漲,精神飽滿。我們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鼓勵,以培養幼兒的個性品質。

在角色遊戲中,根據幼兒的經驗進行遊戲活動,以角色的身份要求自己完成遊戲。在小班教學中,我組織幼兒開展"大家一起玩"的遊戲,在幼兒遊戲的過程中,啟發他們學習分享。在體育遊戲活動中,也是採取多種教學形式,培養幼兒的良好的心理品格。班上幼兒有辦"生日會"的需求時,我與家長配合把"生日會"辦成一個"分享會",在"生日會"上蛋糕、飲料、糖果等成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教師還利用"生日會"的過程有意識地為幼兒創造分享的機會,讓大家唱完生日歌,説説簡單祝詞,請"小壽星"為大家分生日蛋糕,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時刻,在這一時刻大家分享食物,體會着過生日者的快樂心情以及由分享帶來的樂趣。

三、利用個別教育培養幼兒良好品質通過對個別幼兒的隨機教育

逐漸使幼兒養成了樂於與他人分享的好習慣,懂得了做任何事情自己不可能永遠都排在第一位,進而逐漸做到先人後己。有一次,揚揚小朋友帶來了一件非常好玩的玩具"奧特曼",小朋友見了十分羨慕,都想玩玩,揚揚卻害怕被別的小朋友弄壞,不願借給他們,孩子們都挺失望,我一看,這正是對孩子們進行品質教育的有利時機。於是,對該幼兒進行個別教育,啟發他設身處地地要為他人着想。通過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談話,揚揚拿過"奧特曼"塞到其他小朋友的手中,大夥兒高興地和他一起玩了起來。孩子們體驗到了羨慕時地迫切心情、被人拒絕時的失望心情、與人分享時的滿足心情等多種情感,從而逐步擺脱了自我中心的思維。

四、利用主題活動,挖掘教育價值我們有針對性的設計一些有利於個性品質的主題

如"親親熱熱一家人"、"我愛爸爸媽媽"、"不再麻煩好媽媽"等,培養幼兒對父母產生關心、愛護的感情,進而關心身邊的同伴和其他人的主題。再如"可愛的小動物"中"受傷的小黃鴨"的活動主題,教育孩子要有同情心,富有愛心。"怕羞的小黃鶯"的主題活動中教育孩子要自信、勇敢;主題活動"春天來了",讓孩子在感受春天美景的同時,並以小主人的身份主動參與活動,培養責任心。

五、利用家庭教育資源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長也是我們寶貴的教育資源

為此,我通過召開家長會的形式,請家庭教育比較成功的家長交流育兒經驗,改變全班幼兒家長的育兒觀念。對特殊幼兒,我通過家訪的形式和家長討論育兒方法。

實踐證明,良好的個性品質的培養對幼兒的發展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我班孩子們通過培養,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初步形成互愛,團結的班級風氣,遇事能設身處地為別人着想。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11

英國作家薩克雷曾經説過:“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到:“發育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體質、協調的動作、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標誌,也是其它領域學習與發展的基礎。”由此可見,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對人一生的學習、生活和發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我國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説過“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度多半可以在6歲以前培養成功”,這就揭示了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漸漸地形成了一定的生活行為習慣的。而小班是幼兒跨入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良好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有研究指出:2-4歲是兒童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從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看,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越容易接受來自家人、老師、社會的各種影響和教育。小班幼兒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生活環境,在新環境中建立新的規則,培養生活行為習慣相對容易些;同時,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教師進行常規管理的有利條件。因此,對小班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下面,我就來談談在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生活行為習慣時自己的所做所想。

一、將好習慣的培養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

抓住時機,在幼兒園一日的各項活動中,如:喝水、入廁、進餐、午睡、遊戲等各個環節都貫穿着行為習慣的培養。喝水時,我教育幼兒注意安全,遵守秩序,人多時要排隊,一個跟着一個接水喝。進餐前,培養幼兒飯前洗手的好習慣。我會親自示範,和幼兒一起洗手,邊洗手邊念兒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先把小手淋淋濕,再用肥皂搓搓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沖沖洗洗,擦一擦,我的小手真乾淨。”這樣,剛開始孩子是跟着我在做,慢慢的,他們就養成了洗手的好習慣。午睡時,我會輕輕地摸一摸、拍一拍小朋友,讓他感到老師喜歡自己,對睡得好的小朋友及時進行表揚,其他孩子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就會趕快閉上眼睛,安靜地入睡了。有的幼兒睡覺姿勢不正確,喜歡趴着睡覺。我們就通過健康活動《正確的睡姿》讓幼兒明白怎樣午睡才是好寶寶,使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其實,在區域活動時,每個遊戲中都藴含着不同的行為習慣培養。在美工區,我會注意幼兒衞生習慣的培養,教育幼兒不亂塗亂畫,碎紙放進紙簍裏等;建築區,孩子們養成了玩具輕拿輕放的習慣;遊戲結束時,教育幼兒把玩具送回家,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總之,只要我們抓住有效的時機,機智、靈活地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過繪本閲讀,培養好習慣。

進入小班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成了幼兒入園後的首要任務。幼兒要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等,每天還要獨立完成很多事情。這和他們在家裏,樣樣事情完全由大人包辦是截然不同的生活。《皮皮狗生活故事繪本》這類主題多元的繪本,剛好可以協助幼兒學習各種主題,體驗書中主角的經驗,產生對自己的認同與喜愛,鼓起勇氣嘗試新鮮事,進一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歪歪兔行為習慣系列互動圖畫書》,精選了10個生活中最常見、最實用的培養幼兒行為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小故事,描繪了三個可愛的小主人公歪歪兔、乖乖羊和威威龍,在遊戲、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發生的一系列小插曲。幼兒在閲讀繪本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小主人公們的開心和煩惱。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幼兒也向可愛的歪歪兔和她的好朋友們學會了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能力。

此外,《熊笨笨的禮物》、《大衞,不可以》、《紅袋鼠》,這些都是幼兒非常喜歡的繪本故事。隨着孩子們閲讀的故事越來越多,各種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也在不經意間逐步養成了。當然,繪本教學有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但過多説教性質的繪本閲讀,又會讓孩子讀書的氣氛沉重壓抑,喪失了閲讀繪本的樂趣,這就違背了繪本作者的初衷。因此,我們要把握好繪本教學的度,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繪本的魅力。

三、利用兒歌、遊戲幫助幼兒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養成的,我們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取一些適合他們心理髮展的方法和措施,避免呆板的説教,讓孩子們在愉快的精神狀態下逐漸鞏固各種良好生活行為習慣。

念兒歌、做遊戲是小班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他們在説説唱唱中強化了養成好習慣的意識,也在做做玩玩的同時鞏固了好習慣的養成。小班幼兒自理能力弱,於是,我教幼兒學念兒歌《穿衣服》、《穿褲子》、《穿鞋》等,簡單、形象的兒歌內容幼兒非常喜歡也易於接受。幼兒在和同伴比賽穿衣服、疊衣服、整理學具筐的遊戲中,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午餐前,孩子們會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吃飯歌》,“吃飯了、吃飯了,大家排隊來吃飯。自己端飯又端湯,我的小手真能幹。細細嚼慢慢嚥,飯菜全部吃精光。桌面地面都乾淨,我的習慣真正好。”久而久之,孩子們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進餐習慣。通過《玩具玩具我愛你》這首兒歌,孩子們養成了玩玩具時輕拿輕放,玩好玩具送回去的好習慣。

在培養幼兒好習慣時,我們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只揚善不傳惡。

陳鶴琴先生指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學上指出:愉快的情緒能促使大腦皮層建立一個興奮灶,使學習保持最佳狀態。因此,我們在培養幼兒習慣的過程中要做到只揚善不傳惡。幼兒會對自己正確的行為獲得鼓勵而為之喜悦,從而使良好的行為習慣繼續保持。

二、統一要求,家園合作。

班級的兩位老師在幼兒習慣培養上要統一要求。為什麼有時候在一個班級,不同的老師帶班,幼兒的行為表現會不一樣呢?原因就是老師的要求不一樣。經常會有家長反映孩子在家不聽話,吃飯要喂,衣服、鞋子要大人穿,跟在幼兒園簡直就像兩個人。一個小寶兩個樣,其實就是家園要求不一致的結果。因此,在培養幼兒好習慣時,不僅班級的教師要統一要求,而且家長也應配合幼兒園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品行端正,以身作則。

孩子們喜歡老師,時時刻刻都會關注着老師的一舉一動。老師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都會在幼兒的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幼兒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小班幼兒善於模仿,可是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弱,因此,我們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嚴格要求自己,把做人與育人統一起來,努力做幼兒的好榜樣。

四、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幼兒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特別是小班幼兒自控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心和耐心,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12

幼兒正處於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要學習,可塑性強,自控能力較差,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不適時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養成不良行為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應當培養幼兒哪些良好的習慣呢?。葉聖陶先生指出:“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在社會主義社會裏生活的一切良好習慣。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處事和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悉技能的良好習慣。”具體有道德行為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衞生習慣、學習習慣、社交習慣等。鑑於幼兒身上發育的特點,從不剩飯,自己穿脱衣服,不隨地吐痰,不隨地大小便,用完的東西放回原處,按時睡覺,按時起牀的習慣等。有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就為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勞動習慣、衞生習慣等打下基礎。

一、培養幼兒對自己行為負責的態度和能力

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場所。當孩子從家庭走向學校集體生活時,每個幼兒在與同伴一起的學習、生活中會碰到許多問題。如:怎樣與別人合作,在活動中如何控制自己去遵守一些必要的規則、紀律等等。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的過程中應儘量給幼兒提供自己做決定的機會,並且讓他們體驗自己做出決定的後果,然後讓幼兒做出負責的選擇。比如區角活動中經常會碰到許多小朋友“都喜歡玩同一內容的遊戲”這種情況,但是由於場地、材料有限,不可能人人都有機會參加。碰到這樣的事,一般情況下,教師總是點名叫幾個小朋友出來讓他們到別的小組去玩,結果被叫出來的幾個小朋友總是不太情願。我們不妨試着讓幼兒自己決定碰到這樣的事情該怎樣做。這樣,小朋友就會提出許多可行的方案去解決問題,我們要相信小朋友,他們完全有這種能力。

二、不斷鼓勵,讓幼兒在練習中慢慢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幼兒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難長期集中。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我採取不斷鼓勵的辦法,矯正幼兒不良的行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時候,往往有個別幼兒起來小便,腳步走的很重,就給他一個暗示,提醒他矯正;當幼兒小心走路的時候,就微笑着點頭表示他做的對。又如我們班有個新小朋友叫魏曉蕾,膽子特別小,他不習慣集體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簡單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對於他來説,我們需要讓他養成合羣的習慣。我就運用各種方法來鼓勵他。先是讓他做一些簡單的事。如上美工課的時候,讓他來分發美工紙;吃午飯時候,讓他來分筷子。經過一次兩次的鍛鍊。他的膽子慢慢大起來了。接着,我還訓練他在大眾面前講話的習慣。一次在學習兒歌《老師的手》的時候,我提問全班的幼兒:“老師的手可以做什麼?”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提問之後我就有意識這樣説:“老師準備請一個勇敢的小朋友來回答這個問題。大家看看誰最近以來比過去勇敢了?”小朋友們不約而同提到了魏曉蕾,他也就大膽地站起來回答了這個問題。當幼兒受到鼓勵的時候,他們為了要從自己的行為中得到愉快,也就會自覺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為了.

三、通過遊戲活動,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遊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在遊戲中幼兒心情愉快,思維活躍,接受能力強。幼兒通過遊戲的活動過程,能學會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比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質。同時,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容易表現出來,有利於教師及時發現,給予糾正。並以此教育小朋友們要講文明,懂禮貌,同伴之間要互相謙讓,爭做好孩子。

四、家園配合,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

最近幾年,對幼兒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家庭的重視,這種趨勢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有不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的家長,只注重開發孩子的智力,卻不注意孩子早期行為習慣的培養。這要求家庭和幼兒園要把培養孩子的良好行為習慣放在首位.因此,對部分只注重學習知識的家長,我給他們出了一道選擇題:A、一天教會你的孩子寫10個字。B、幫助孩子10天改掉一個壞毛病,讓幼兒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多數家長會笑着選擇後者。

總之,培養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必須貫徹落實在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成人嚴格要求,反覆抓,抓反覆,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

幼兒行為習慣培養工作總結 篇13

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漸漸地形成了一定的生活行為習慣的。而小班是幼兒跨入幼兒園,開始集體生活的一個轉折點,也是進行良好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有研究指出:2-4歲是兒童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從兒童心理髮展規律看,年齡越小越單純,可塑性越強,越容易接受來自家人、老師、社會的各種影響和教育。小班幼兒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生活環境,在新環境中建立新的規則,培養生活行為習慣相對容易些;同時,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也決定了教師進行常規管理的有利條件。因此,對小班幼兒進行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是極為重要的。下面,我就來談談在培養小班幼兒良好生活行為習慣時自己的所做所想。

一、將好習慣的培養滲透到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中。

抓住時機,在幼兒園一日的各項活動中,如:喝水、入廁、進餐、午睡、遊戲等各個環節都貫穿着行為習慣的培養。喝水時,我教育幼兒注意安全,遵守秩序,人多時要排隊,一個跟着一個接水喝。進餐前,培養幼兒飯前洗手的好習慣。我會親自示範,和幼兒一起洗手,邊洗手邊念兒歌:“吃飯之前要洗手,輕輕擰開水龍頭。先把小手淋淋濕,再用肥皂搓搓手。

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沖沖洗洗,擦一擦,我的小手真乾淨。”這樣,剛開始孩子是跟着我在做,慢慢的,他們就養成了洗手的好習慣。午睡時,我會輕輕地摸一摸、拍一拍小朋友,讓他感到老師喜歡自己,對睡得好的小朋友及時進行表揚,其他孩子也想得到老師的表揚就會趕快閉上眼睛,安靜地入睡了。有的幼兒睡覺姿勢不正確,喜歡趴着睡覺。我們就通過健康活動《正確的睡姿》讓幼兒明白怎樣午睡才是好寶寶,使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其實,在區域活動時,每個遊戲中都藴含着不同的行為習慣培養。在美工區,我會注意幼兒衞生習慣的培養,教育幼兒不亂塗亂畫,碎紙放進紙簍裏等;建築區,孩子們養成了玩具輕拿輕放的習慣;遊戲結束時,教育幼兒把玩具送回家,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總之,只要我們抓住有效的時機,機智、靈活地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過繪本閲讀,培養好習慣。

進入小班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成了幼兒入園後的首要任務。幼兒要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等,每天還要獨立完成很多事情。這和他們在家裏,樣樣事情完全由大人包辦是截然不同的生活。《皮皮狗生活故事繪本》這類主題多元的繪本,剛好可以協助幼兒學習各種主題,體驗書中主角的經驗,產生對自己的認同與喜愛,鼓起勇氣嘗試新鮮事,進一步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理能力。

《歪歪兔行為習慣系列互動圖畫書》,精選了10個生活中最常見、最實用的培養幼兒行為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小故事,描繪了三個可愛的小主人公歪歪兔、乖乖羊和威威龍,在遊戲、生活和社會交往中發生的一系列小插曲。幼兒在閲讀繪本的同時,彷彿身臨其境的感受到了小主人公們的開心和煩惱。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幼兒也向可愛的歪歪兔和她的好朋友們學會了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能力。

此外,《熊笨笨的禮物》、《大衞,不可以》、《紅袋鼠》,這些都是幼兒非常喜歡的繪本故事。隨着孩子們閲讀的故事越來越多,各種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也在不經意間逐步養成了。當然,繪本教學有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但過多説教性質的繪本閲讀,又會讓孩子讀書的氣氛沉重壓抑,喪失了閲讀繪本的樂趣,這就違背了繪本作者的初衷。因此,我們要把握好繪本教學的度,讓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繪本的魅力。

三、利用兒歌、遊戲幫助幼兒養成好習慣。

好習慣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養成的,我們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採取一些適合他們心理髮展的方法和措施,避免呆板的説教,讓孩子們在愉快的精神狀態下逐漸鞏固各種良好生活行為習慣。

念兒歌、做遊戲是小班幼兒感興趣的活動。他們在説説唱唱中強化了養成好習慣的意識,也在做做玩玩的同時鞏固了好習慣的養成。小班幼兒自理能力弱,於是,我教幼兒學念兒歌《穿衣服》、《穿褲子》、《穿鞋》等,簡單、形象的兒歌內容幼兒非常喜歡也易於接受。幼兒在和同伴比賽穿衣服、疊衣服、整理學具筐的遊戲中,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午餐前,孩子們會邊做動作邊念兒歌《吃飯歌》,“吃飯了、吃飯了,大家排隊來吃飯。自己端飯又端湯,我的小手真能幹。細細嚼慢慢嚥,飯菜全部吃精光。桌面地面都乾淨,我的習慣真正好。”久而久之,孩子們逐漸養成了良好的進餐習慣。通過《玩具玩具我愛你》這首兒歌,孩子們養成了玩玩具時輕拿輕放,玩好玩具送回去的好習慣。

在培養幼兒好習慣時,我們還要做好以下幾點:

一、只揚善不傳惡。

陳鶴琴先生指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學上指出:愉快的情緒能促使大腦皮層建立一個興奮灶,使學習保持最佳狀態。因此,我們在培養幼兒習慣的過程中要做到只揚善不傳惡。幼兒會對自己正確的行為獲得鼓勵而為之喜悦,從而使良好的行為習慣繼續保持。

二、統一要求,家園合作。

班級的兩位老師在幼兒習慣培養上要統一要求。為什麼有時候在一個班級,不同的老師帶班,幼兒的行為表現會不一樣呢?原因就是老師的要求不一樣。經常會有家長反映孩子在家不聽話,吃飯要喂,衣服、鞋子要大人穿,跟在幼兒園簡直就像兩個人。一個小寶兩個樣,其實就是家園要求不一致的結果。因此,在培養幼兒好習慣時,不僅班級的教師要統一要求,而且家長也應配合幼兒園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

三、品行端正,以身作則。

孩子們喜歡老師,時時刻刻都會關注着老師的一舉一動。老師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都會在幼兒的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幼兒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小班幼兒善於模仿,可是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弱,因此,我們必須十分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嚴格要求自己,把做人與育人統一起來,努力做幼兒的好榜樣。

四、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幼兒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特別是小班幼兒自控能力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這就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愛心和耐心,堅持不懈,持之以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gerenfanwen/3vq40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