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幼兒園工作總結 >

幼兒園行為習慣小結

幼兒園行為習慣小結

俗話説:“三歲看大,七歲看老”。3—6歲的孩子各種行為尚未定型,加強對他們的品德教育,使他們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一環, 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説:“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從來都是非常重視良好習慣的訓練和培養的。行為習慣包括許多內容,如禮儀教育、勞動、生活習慣、愛惜物品、自理能力等。由於現在的幼兒在家庭中地位發生了變化,往往是幾個大人圍着一個孩子轉,孩子成為家庭的中心,家庭教育方式也大多表現為寵愛多,教育少、順從多、要求少,幼兒園老師經常會發現幼兒在家庭和幼兒園之間存在着行為習慣方面的脱節現象,在幼兒園裏感覺孩子較聽話,能積極地做事情;而在家裏,家長反映孩子任性、依賴性強。在幼兒園裏已養成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到了家裏被淡化,甚至被廢止。例如:在幼兒園裏小朋友堅持每天獨立地進餐,不挑食;在家裏,一家人圍着孩子轉,你逗樂、我餵飯,孩子成了“小皇帝”。

幼兒園行為習慣小結

幼兒園和家庭是培養幼兒文明行為的重要場所,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僅在幼兒園裏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在家庭也應嚴格要求,這就需要家庭與幼兒園的合力,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其表現是在課程領域裏實現多種經驗的整合;在家庭和幼兒園的關係上追求家長與教師的夥伴關係,合作關係。要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取得對幼兒的最佳教育效果,一方面幼兒園必需向家長宣傳科學的教育方法,瞭解幼兒園教學與遊戲的目的、內容及方法,運用多種有效手段吸引家長的關注和參與,使家長重視幼教;另一方面,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堅持不懈地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在幼兒園形成的行為習慣在家裏得以鞏固和發展,做到家園攜手,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家園一體化教育中,幼兒園與家庭之間是一種雙向的關係,其中幼兒園應採取主動,充分調動家長這一幼兒教育的重要資源,讓家長成為教師的夥伴,把幼兒園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延伸到家庭,使幼兒的學習經驗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得到鞏固和強化。因此,在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中,今學期我街道制定以下計劃:

1、制定家園聯繫表

家園聯繫表的作用是在行為習慣方面,對家長提出一些具體要求,要求家長督促幼兒嚴格執行,積極鼓勵有進步的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普遍存在的問題,設立的具體內容為8個:早起早睡;有禮貌;獨立進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早晚刷牙;愛勞動;不挑食,不挑穿;愛護、收拾玩具。每項文字邊上有圖示,便於家長與幼兒共同評價,日期為星期一~星期日,用標記表示幼兒的表現情況,好★中△差╳,在備註一欄裏,寫寫今天幼兒在家做的好人好事,講講有趣的事情,或根據幼兒自己的表現,增添項目,家長堅持每天給予認真的記錄,每週的情況在週五下午總結,經過老師認真細緻的整理和統計工作。對在某些方面有明顯進步的幼兒,老師在集體中進行表揚,並作為“評選學園四星”的標準。設置“小紅花園地”,如午睡小紅花, 進餐小紅花,講衞生、愛勞動小紅花,比一比誰的紅花多,誰的進步大。激發幼兒積極向上的願望,抓住時機,多采用正面教育,鼓勵幼兒的進步。例如:某某小朋友原來在家裏不做事,依賴性強,有了家園聯繫表後,在家裏變得勤快多了,幾月幾日媽媽在備註欄裏記下這樣一段話:某某今天學會了自己繫鞋帶,既認真又耐心,系出的鞋帶非常好”。家長們都説自從有了這個表後,孩子們變得懂得聽話多了,家園聯繫表就象老師教給家長的神奇法寶,孩子們都一個個變了樣。

2、各園設立家教園地

家教園地是老師與家長之間溝通聯繫的專欄,是反映保教工作情況的一扇窗户,更是進行教育交流的一塊園地,加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和了解,使雙方形成合力,共同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

通過“連心橋”、“迴音壁”、“請您關注”等欄目向家長介紹一些教育信息,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使家長了解、掌握幼兒園行為習慣的具體內容,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更好地配合教師做好教育工作,同時家長也可以把自己的見解和要求,通過迴音壁傳遞給老師。從而實現家園攜手,共同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搭建家園一體化教育的橋樑。

3、組織家教沙龍

利用家教沙龍組織家長圍繞如何培養幼兒形成良好行為習慣中的若干問題進行討論,如:在家庭中如何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通過討論,使家長知道培養幼兒愛勞動的品德是形成高尚情操的重要內容和條件,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忽視這方面教育,事事處處為孩子着想,辛辛苦苦為孩子吃穿,孩子從小隻想“人為我取”,不想“我為人用”家長了解到在向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首先應進行自我服務性勞動,教育幼兒自己的事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洗手絹,也要為別人做一點事。如回家後,幼兒幫助爸爸、媽媽拿拖鞋,幫助爸爸媽媽擺放碗筷等。家教沙龍的內容組織也可以是讓有經驗的家長談談教育幼兒的體會,或者是通過電教手段請家長觀看從幼兒禮儀和幼兒行為規範的錄像,運用各種形式,使幼兒家長真正瞭解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究竟有哪些內容,指導家長用科學的育兒方法,循序漸進,幫助幼兒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繼續開展《牽手兩代》親子活動

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可以讓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活動,親眼目睹幼兒在園的表現,瞭解自己孩子與其他幼兒之間的差距,同時也增加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親情,增添了樂趣。結合主題活動,我們發動家長配合開展 “爸媽鬆鬆手,要讓孩子露一手”系列活動,讓孩子在實踐中,瞭解爸爸、**的辛苦勞動,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讓爸爸、媽媽操心,在日常生活中幫助爸媽做一些自己會做的事情,如:擦桌子,掃地,倒垃圾等。從而提高幼兒的道德認識,陶冶幼兒的情感,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和合作意識,豐富幼兒社會交往的知識經驗,使他們變得更愛集體,更愛他人。又如我們開展的“以環保為主題的時裝秀”上,以家庭為單位,讓家長自己設計服裝、道具,自己當評委,融入到幼兒園的活動中來,這極大地激發了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寓教育於遊戲之中。在“獻愛心”的活動中,幼兒和家長向災區損獻了書籍、衣物、玩具、食物,銘爾小朋友將兩本新書精裝本帶來了,並在書面上寫着“災區的小朋友,我愛你們”,表達了一股童貞般的愛心,使幼兒懂得關心有困難的人,將自己的快樂分享給他人,這樣才是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5、開展家長會

開展形式多樣的家長會:全園家長會、班級家長會、幾代同堂家長會、座談式家長會,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家長的需要,向家長系統講授科學育兒的知識,根據家長對教育子女的難題進行諮詢,切實提高家長的育兒水平,密切家園聯繫,共同教育好幼兒。

傳統意義上的家長會總是教師説得多,家長聽得多。家長參與性不夠,主動性也發揮不出來,很多關於幼兒在家裏的個性發展,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問題沒有與幼兒園及時溝通。而以座談會的形式,就能以家長們關心的教育問題,普遍存在的幼兒行為習慣現象,幼兒園的教育教學等,進行交流、互動。家長們可以在座談會上談論自己的各方面家庭教育困惑,如幼兒怎樣在家長指導下養成具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還可以介紹自己的成功育兒經驗,也可以發表自己對幼兒園工作的看法和建議等。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家長真正成為家長會的主人,家長會也真正起到向家長宣傳教育新形勢新觀念,聽取家長急需解決的育兒問題,共同探討教育措施的紐帶作用。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幼兒健康成長,取得人生成功的奠基石。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單*幼兒園的教育是難以實現的,早在20世紀30年代,陳鶴琴老先生就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種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家庭和幼兒園是影響幼兒身心發展的兩大方面,只有家庭與幼兒園的同步協作,實現“家園教育一體化”,形成緊密的教育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youeryuan/67rwg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