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老師培訓感悟:濟源學習課程建設感悟

老師培訓感悟:濟源學習課程建設感悟

20xx年10月12日,在教研室侯建華主任的帶領下,道口新區、白道口、四間房三個鄉鎮的一百多名教師帶着對學科課程建設的迷茫、困惑、問題來到了濟源學習課程建設的先進經驗。

老師培訓感悟:濟源學習課程建設感悟

凌晨三點半被鬧鐘準時叫醒,匆匆洗漱完畢,四點去鄰村接上同事,就向道口出發了。天空還飄起了細雨, 4點50來到了集合地點英民國小門口,已經有別的學校的老師等在那裏了,幸好雨已經停了,預示着這將是一次愉快而美好的學習之旅。五點教育局領隊領導給我們開個小會,告訴我們此去目的和相關事宜。五點多出發,顛簸了三個小時終於來到了三面環山一面臨川、一年四季風和日麗的濟源。

第一站是位於宣化路的濟水西關國小,英姿颯爽的女校長張化芬在校門口熱情的迎接我們的到來,走進學校大門,左面牆上一行醒目的紅色標語映入眼簾:努力讓每一朵花兒燦爛開放。標語下面是一簇簇鮮豔的向日葵圖案。張校長介紹説這是他們學校的辦學理念,他們實施的是七彩教育,綻放七彩人生,學校通過實施兒童課程、教師課程、家長課程這三大課程來實現每一朵花兒都燦爛綻放、人人皆可為饒舜人人都能成優秀、過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僅僅是站在校園裏就能感受到濟水西關國小濃厚的個性文化特點,更讓人長知識的是張校長結合他們學校的實際做的《課程領導力決定着學校課程建設的成敗》的報告,正如張校長所説: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就是推進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最優化實施和校本化實施,我們要努力在本校生長出一套獨居特色科學規範的校本課程體系。課程不是在辦公室裏或教研室裏創造出來的,而是在教室裏一天天的創造出來的。讓課程落地,讓課程真正走進課堂,走進學生,這個過程很艱難,濟水西關國小的三大課程就是成功的校本課程,其核心是兒童課程,共包括了閲讀課程、樂器課程、遠足課程、民族課程、故事課程、水育課程、入學課程、畢業課程。這些課程很有新意也很接地氣。

第二站第三站分別是濟水中學和北海路國小,他們在課程建設的理論、操作方面各有特色,使我在課程建設理念上有了一個嶄新的認識。之前我覺得課程建設對於我們一線老師來説感覺好像是個很大的內容,很神祕,不知道該做什麼,覺得課程都是教育家的事情,自己僅僅是一名普通的教師,只要根據《課程標準》拿上教材上好自己的課,把學生教好就可以了,為什麼讓我們來設計自己的學科課程呢?我們有這個能力嗎?直到聽了北海路國小校長的《基礎型課程實施》報告,我明確了課程的真正內涵:學生在學校獲取的所有經驗和對經驗的理解。真所謂“無人不課程、無處不課程”。課程建設的兩條思路: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化,開發具有學校特色的校本課程。在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中關鍵要體現出課程的綜合性要有主題和實踐性要有學生參與、體驗),同時必須有與之相適應的評價。

北海路國小的四位老師還給我們分享了他們學校在語文、數學、英語方面的校本課程建設實例。從各位老師的精彩呈現中,我進一步體會到教育教學質量是學校發展的生命力,紮實的課堂教育教學是課程建設的前提。對校本課程的開發設置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明確了校本課程的開發首先要了解和分析學校、教師和學生的實際需求,要以學生的需求為主,清楚學生需要的是什麼,把課程的選擇權交給學生。校本課程的開發還要對學校周邊及教師自身的資源進行充分的調查和挖掘,對資源的優勢與不足做到心中有數。培養目標要具體,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而制定,並根據目標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不斷加以完善和改進,使校本課程更加飽滿。

一天的學習結束了,雖然緊張但很充實,我學到了許多課程建設的相關理論,深入瞭解了課程建設的實際操作方法,學習了許多優秀的課程建設案例,我從優秀的課程案例中也清楚了一點課程建設的選題範圍和基本操作步驟。從學習到實踐,通過思考、結合學校的人文特色設計校本課程建設方案,把所學知識運用於校本課程開發。通過豐富的理論和優秀案例的學習,相信只要我們肯發掘,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用心開發,一定能開發出適合學生,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校發展的校本課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l0x8o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