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網癮調查報告(精選3篇)

網癮調查報告(精選3篇)

網癮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網癮調查報告(精選3篇)

隨着1994年我國引入互聯網,各大高校紛紛投入極大的財力和物力建設校園網絡。信息豐富、傳播速度快、交流互動性強、影響範圍廣便是網絡的的顯著特點。這也促使大學生對科學的探索,激發大學生學習的熱情,利用網絡平台把自己錘鍊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大學生。

網絡帶給我們方便和效益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不良的影響和衝擊,其中一些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學生無節制地沉湎於網絡不能自拔,自制力和自控力差,易沉迷於虛擬的網絡世界,不按時就餐,夜不歸宿,通宵達旦,影響紀律;生物鐘混亂,影響健康;社會交往簡單,人際關係淡薄等問題現象的出現。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扭曲了美好的心靈,荒廢了學業。為此,針對此大學生網癮問題,我將作出此次有關大學生網癮的調查報告。

二、調查方式

1.上網查找關於大學生網癮問題的相關資料;

2.通過與身邊的同學當面交流溝通,瞭解當今大學生對待網絡的態度;

3.網上聊天,與網友、同學討論大學生網癮現狀;

4.製作網上問卷調查,對部分大學生網癮進行可靠數據收集;

5.私下出訪校內外網吧,大概瞭解網吧上網人羣。

三、調查結果

1.通過網上查閲相關研究資料顯示,在我國現有的網迷中,60%以上的是大學生,在此當中10%的大學生有網絡綜合症的傾向。早在20__年2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就對全國13所高校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網絡成癮問題情況不容樂觀,在大學生中斷學業的調查結果分析有80%的大學生是因為網絡成癮。據北京公安部門統計,青少年犯罪中3/4的人都是網絡成癮患者。

2.在調查問卷中,結果發現現在很多的大學生都基本上呆在宿舍上網,很少出校外網吧或者到校內網吧上網。宿舍成了大學生網絡蝸居的場所

3.由於大學生自身都攜帶電腦來學校,因此校外的網吧對大學生的吸引力沒那麼大。通過私下走訪一些校外網吧,發現進出網吧的人羣更多的是中國小生或者社會上的人。有些網吧甚至還出現未成年人自由出入的現象。

4.從網友和同學或者身邊真實的現象中瞭解到網癮的大學生思想幼稚,在現實中遇見困難或者人際關係等問題,他們習慣於在網上找心理平衡,長期下來,自我封閉。對於自己的人生、大學生活從沒有認認真真的規劃過,對現實和將來都很迷茫。

5.網上一項數據結果顯示,60.5%的青少年網民的上網目的是看動漫,電影,下載音樂等,57.9%的青少年網民選擇聊天或交友,47.2%青少年網民選擇玩網絡遊戲,另有43.6%、39.5%及21.1%的青少年網民分別選擇了學習和工作、獲取信息、通訊或聯絡作為其上網目的。

6.調查問卷中顯示,當代大學生在對於自身上網的目的更多的是尋求網絡遊戲的刺激,查找學習工作信息,視覺與聽覺的消遣,沉面於上網聊夭、網上購物或網絡愛情。

7.通過調查與直接交流了解到很多大學生在上網時間難以控制,從1—2小時到5—6小時,上網時間不斷延長。有些大學生甚至會出現沒有上網時會倍感空虛、心煩。大部分認同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

8.在網上了解與現實調查中,發到現在的大學生在對待網癮上很少與家長溝通,找不到共同的話題,無法進行交流。就算沉湎於網絡也不去理會家長的焦慮與擔心。家長的言語在大學生心中越來越缺乏威懾力。

9.大學生活更多的是靠大學生自覺,然而由於大學生活的隨心所欲,很多大學生在對待學業上抱着一種漠不關心,冷淡對待的態度。一部分大學生寧願花時間在網絡上需求自我欣慰,也不願抱起書本埋頭苦幹。上課時間安排不合理,出現課少分散等情況,對部分學生網癮的形成也是有一定影響。

10.對學習不感興趣,對老師、同學有較強的叛逆心理。網癮的學生經常曠課、夜不歸宿,既使來上課了,主要還是趴在桌上睡覺或者心神不寧。喜歡獨來獨往,不太願意跟宿舍同學、朋友交談。老師找其談話時,要麼愛理不理、要麼大聲頂撞。

四、原因分析

在調查結果的問題上,我做出以下原因分析:

1.互聯網作為一個神祕的新鮮事物,深深的吸引住正值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慾望的大學生。大學生駐足網上,流連忘返。即使在現實世界裏,也難以逃出網絡虛擬世界的誘惑。以網絡遊戲為例,在網絡遊戲中,玩家可以拋開顯示生活中的種種規定,通過按鈕為自己重新確定身份、財產、相貌、性別,也可以親自設置生存環境,不需要任何背景關係和財產準備就可以挑戰一切,在遊戲中的每一次勝利都會得到具體的獎勵。正是互聯網的神祕與新鮮,使大學生在現實社會並不容易獲得,互聯網上無盡無窮的遊戲資源及其提供的機會可以使大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慾望得到滿足。因此,往往會導致一些大學生對網絡產生心理依賴而最終患上網癮。

2.大學生沒有中學生那樣大的學習壓力,擁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自由的大學生活使他們有了更多安排學習和生活的自主權。有時課程的不合理安排更是讓大學生在網絡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大學生的獨立生活的能力較差,對如何合理地安排自己的行為和時間往往缺乏理性的選擇和控制。學習壓力的驟減,讓不少大學生通過網絡途徑打發時間,宣泄心中的苦悶,逃避不願面對的現實,不少大學生在網絡的虛擬世界裏尋找心理滿足,對網絡的依賴心越來越強,沉溺於虛擬世界,與現實生活產生隔膜,網絡成了他們精神生活的支柱,久而久之,影響了正常的認知,甚至影響學業。

3.家庭教育問題的不當,過度嚴厲或者溺愛、缺少幸福感或者管教子女的方法劇烈衝突,都會導致部分大學生與父母關係處於緊張或者僵硬狀態。不可否認,大學生即使處於成年階段,但是由於部分大學生的閉鎖性使他們與父母交流較少。就算家長反對自己的孩子上網,但是孩子已經不再重視家長的言語,甚至當成耳邊風。所以,在大學生網癮問題上,大部分都面臨家庭關係不合(子女與家長關係緊張或父親與母親經常吵架等)、子女與家長缺乏溝通等問題。

4.大學生自我實現的強烈慾望,也是導致其網癮產生的原因之一。人都有自我實現的心理需要,更何況大學生。大學生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得到同學、老師的認可,需要在人前表現自我。但是,由於機會的偶然性與不可遇性。很多大學生在網絡中尋求實現自我需求。同時那些比較內向、不善言辭、不善交往、學習成績較差的大學生機會就更把機會投入到網絡中去,在網上得到滿足。

5.網絡作為一個虛幻的事物,好比一個集信息、知識和娛樂於一體的虛幻世界,它的不真實性、隨意性、隱蔽性、匿名制、虛擬身份、時間和空間的無界限性,讓大學生得到夢幻般的體驗和滿足感。在虛擬世界中,失敗可以被否認和逆轉,不承擔任何責任,現實中被壓抑的慾望、禁忌、幻想都可以以象徵的方式得到釋放和滿足。正式這種無時空感、無壓抑感、虛擬的親近感、成就感、滿足感讓眾多的大學生產生追求衝動,導致上網成癮,不能自拔。

五、提出建議

針對以上的調查與分析,我提出以下的建議:

1.作為家長,有必要提高自身對網絡的認識,絡知識。主動與與孩子協商上網和共同上網,要適時提醒孩子上網有度,用自己對網絡的態度引導孩子正確使用網絡。一方面多引導孩子參加娛樂或交際活動,幫助孩子培養新的興趣,另一方面要多與孩子進行情感交流,多抽時間陪伴孩子,滿足其精神需求。儘量讓大學生在虛幻的世界之外找到可以寄託的歸宿,

2.為了緩解大學生的網癮,自身必須有意識地加強上網控制力,提高自制能力。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合理制定學習計劃,確保足夠的學習時間,在學習之餘,不斷強化控制意識與上網動機,減少對網絡的心理依賴。。

3.對於網絡成癮的大學生,採取必要的心理輔導和技術治療。使大學生認識到網絡的消極影響與負面作用,教育大學生合法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更多地關注自身的'優勢和能力,幫助大學生提高辨析信息真偽的能力,掌握網絡使用的技術方法。進而不再沉迷於網絡,危害自身發展。

4.學校為大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寬鬆的成長環境。學校多開展一些豐富大學生生活和鍛鍊能力的課餘活動,引導學生參與積極的校園交往,減少網絡對學生的吸引力。另外,學校還要建立切實可行的網絡管理制度以及配套措施,對於大學生上網時間給予適當的限制,對他們不良的上網行為進行懲處,從而引導他們有目的、有選擇、有節制、守規則地上網,積極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網絡,通過各種途徑宣傳科學使用網絡的知識,預防不健康的內容。

網癮調查報告 篇2

今天上午,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在京發佈《20__年青少年網癮調查報告》,調查報告表明青少年網癮狀況並不讓人樂觀。

調查顯示,目前我國城市網癮青少年約佔青少年網民的14.1%,人數約為2404.2萬人,其中年齡在18至23歲的青少年網癮比例最高,其次是24至29歲。

而網癮青少年主要是網絡遊戲成癮,其次是網絡關係成癮。近一半網癮青少年(47.9%)把玩網絡遊戲作為其上網的主要目的並且花費的時間最長,屬於網絡遊戲成癮;13.2%的網癮青少年在聊天或交友上花費的時間最長,屬於網絡關係成癮。在上網目的方面,網癮青少年中選擇以玩網絡遊戲為主要上網目的的比例(47.9%)遠遠高於非網癮青少年中選擇這一選項的比例(21.1%);而非網癮青少年中以學習和工作(45.5%)為主要上網目的的比例則顯著高於網癮青少年(31.5%)。

此外,調查發現,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城市,網癮青少年比例高於發展水平高的城市。調查人員分析認為,發展水平高的城市青少年接觸網絡頻度較高、時間較早,在對網絡的認識和使用方面,較不發達城市更為成熟。此外,發達城市青少年所接觸的教育及課外活動資源比較豐富,青少年在課餘時間會被安排更多與網絡無關的事項,而不發達城市的青少年如果對於學習或生活感到厭煩,沒有其它地方可去,也沒有其它事情可做,他們更容易到網吧上網,導致網癮。

本次調查還發現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網癮青少年中有60.4%的人使用過手機上網,非網癮青少年使用過手機上網的比例僅為49.4%,網癮青少年更多地嘗試過使用手機上網。而在使用過手機上網的青少年網民中,網癮青少年比例為16.2%,高於全體青少年網民中的網癮比例(14.1%)。

隨着手機上網越來越便利,手機網民數量的急劇增加,手機上網有可能會成為青少年網癮的一個新動向。報告説。

青少年為什麼熱衷上網?

調查人員在訪談中發現,青少年認為網絡是一個逃避消極情緒的良好處所,給予了他們逃避現實、減輕心理壓力、填補空虛生活的機會。網絡在青少年眼中還是一個與他人交流的良好平台,讓他們可以更自信更舒適。而網癮青少年將成就感和滿足感視為他們從網上得到的最快樂的東西,網癮青少年對網絡的依賴性更強。

調查顯示,網癮青少年中平常不主動與人交往的比例顯著高於非網癮青少年。在非網癮青少年中,有29.1%的青少年平常不主動與人交往;而在網癮青少年中,這一比例達到38.0%。

此外,網癮青少年與非網癮青少年在家庭結構和家庭氛圍上有顯著差別:在網癮青少年中身處單親家庭的孩子比較多;網癮青少年往往與家長缺乏交流溝通或者互相不能理解。

此次調查還發現,目前網癮治療行業情況不容樂觀。多數治療機構存在着網癮判定標準不明確、網癮形成原因研究不深入、網癮治療的方法沒有針對性、網癮治療機構師資力量難以保證等問題,甚至還有些機構僅僅把治療網癮當成賺錢的工具。而很多在這些機構中接受治療的青少年對於自己出去後能否徹底戒除網癮並不抱有很大信心。調研人員認為,隨着網癮問題愈來愈廣泛地進入公眾視野,對這一行業的規範和管理亟待加強。

在網癮戒除和預防方面,調查顯示,72.6%的青少年網民認為應該由政府來出資建立國家級網癮預防和救助基金,51.3%的青少年網民認為需要制定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

報告談到。我國已經在相關的法律法規中涉及到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但是隨着網絡的迅速發展和社會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以往的條款已經無法保證青少年健康上網,制定專門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法已迫在眉睫。

網癮是一個十分複雜的社會問題,它涉及個人、家庭、學校、治療機構等社會多方面因素,需要各方的合作才能解決。

網癮調查報告 篇3

摘要:在當今中國青少年羣體中,有網癮的比例達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網癮傾向,青少年羣體成為了網癮問題的“重災區”。分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加強對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有效干預,對於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互聯網具有交互性、全球性、資源共享、匿名性、自由性等特點,它為人們提供了全新的交流界面,極大地縮短了知識和資訊的傳播時間,為人類世界和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提供了機遇。

與此同時,互聯網也是一把雙刃劍,有很多人沉溺於網絡聊天、遊戲、色情等虛擬世界而不能自拔,荒廢了學習和工作,疏離了朋友和親人,影響了正常的生活,甚至繼而引發了違法犯罪和不良社會行為,這就是網絡成癮。網絡成癮嚴重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分析青少年網絡成癮的原因,加強對青少年網絡成癮的有效干預,對於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關鍵詞:青少年;網癮;原因;對策

一網癮的現狀

20__年底,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發布的《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20__)》表明,在當今中國青少年羣體中,有網癮的比例達13.2%,另有13%的青少年存在網癮傾向。20__年,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在京發佈《中國青少年網癮數據報告(20__)》。這項在北京、上海、重慶、廣州等12個城市進行的實地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11023份。調查結果表明,目前中國網癮青少年約佔青少年網民總數的9.72%,雖比20__年首次發佈的網癮青少年所佔比例13.2%減少,但仍呈現較高水平。其中每100個人中就有7分之一的是青少年,這呈現出很較為嚴重的低齡危害,我們通過這些數據來發現所存在的現實性問題,針對問題而提出個人的見解,對未來的青少年有這重要的意義。

二產生網癮的因素

(一)社會因素

從理論上講,全社會都應該趨利避害,每個人都應該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而作出貢獻,事實上,網站建設缺乏有序和嚴格的把關管理,黃色、暴力等信息氾濫,據調查,在我國現有的8700多萬網民中,青少年佔70%,未成年佔20%,其中有40%的未成年人經常光顧色情的網站。網絡色情已經成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誘因之一。儘管我國已經實施了《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但在各地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落實,《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規定,網吧的營業時間從早上8點到晚上12點。但是學校周圍的網吧,夜間12點以後照常營業,為學生提供一夜上網服務。還有一些網遊企業,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提供一些靠購買本企業生產的遊戲卡練功升級的網絡遊戲,像吸血鬼一樣牢牢地吸住青少年的思想,讓那些缺乏自控能力的青少年不由自主的玩下去。

(二)學校因素

校園生活大多單調乏味,容易使學生將娛樂的重心轉向網絡;教師授課方式有時缺乏生動性和趣味性,與精彩的網絡世界相比吸引力略顯不足;網絡成癮是一個近期出現的新問題,學校教師對它的認識有一個過程,這就存在教育的滯後性,以往學校只注重培養學生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基本應用技能,卻沒有真正教會他們如何安排自己的學習,如何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時間,如何提高自身鑑別、分析信息的能力;同時校園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欠缺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單一化,管理無序化,師資力量較弱,投入簡單化等也使青少年網絡成癮形勢更加嚴峻。

(三)家庭因素

家庭環境不健康和家庭教育方式不當也是青少年網絡成癮的一個重要原因。研究發現,有網絡成癮傾向的青少年家庭教育或家庭環境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不和諧因素。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孩子期望值特別高,對孩子管教嚴格、懲罰嚴厲,孩子的成材壓力太大,一旦遇到挫折,容易到虛擬空間找滿足感和成就感。還有相當一部分家庭,父母忙於自己的事業,缺乏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溝通,使子女倍感孤獨,從而被互聯網上的一些具有交流功能的網站和聊天工具所吸引,迷戀於網上的互動生活,習慣於去網絡世界尋求感情寄託。

(四)自身因素

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對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好奇心強,有着強烈的求知慾,對課堂之外的知識同樣感興趣。網絡以它特有的方式和豐富的內容展示給人們一種全新的虛擬社會環境,網絡遊戲具有引人入勝的動畫和音響效果,生動的故事情節。使不同地域、年齡和身份的人,可以隨時找到共同的愛好者,在攻克遊戲難關時可獲得一種成就感,感受到從其他娛樂形式中所無法感受到的驚險、緊張和刺激;網上聊天可以在讓青少年在匿名狀態下,自主選擇交流對象,向對方盡情地傾訴自己的煩惱與困惑,給了青少年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於現實生活的交往方式;網上最新的流行歌曲,精彩的影視大片,新穎的網絡小説對青少年也有着難以抗拒的誘惑力。

這些娛樂項目對於正處於心理斷乳期的認知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青少年無疑是致命的吸引,從而花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上網,過分沉迷於網絡而形成網癮。同時青少年所處的年齡,決定了他們求知慾強,好奇心重,渴望理解和交友,尋求感情支持,希望擺脱成人的控制,獲得更自由的成長空間。當學業競爭壓力過大,日常生活中遇到挫折,人際關係不和諧或生活不順利時,因為缺乏應對困境的能力以及相應的勇氣和信心,而常會利用網絡作為發泄、放鬆或逃避的方式,而越沉溺在網絡上,實際遇到的困難越無法解決,這種惡性循環導致了沉溺者對網絡的依賴日益加重,最終發展為網絡成癮者。另外,青少年人生目標不明確,對專業學習缺乏興趣,也是導致其網絡成癮的重要因素。一些同學將上重點大學,重點高中,作為學習的目標,一旦目標達成,學生便不知還要學什麼,怎樣學,感到無聊,便上網去打發時光。

三網癮帶來的危害性

(一)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網絡成癮者因為對互聯網產生過度依賴而花費大量時間上網。青少年正處於身體發育的關鍵階段,沉迷於網絡世界,長時間連續上網,不良的上網環境也會損害青少年的身體健康,而網吧大多環境惡劣、空氣渾濁、聲音嘈雜,青少年在這種環境的網吧內上網,也容易被傳染上疾病。網絡成癮對青少年健全心理的發展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長期上網會引發青少年“網絡孤獨症”和“憂鬱症”等心理疾病,過分關注人機對話,對外界刺激缺乏相應的情感反應,對親友冷淡,對周圍事物失去興趣,嚴重時對一切都漠不關心,把與別人的交往當成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孤僻,造成青少年個性的缺陷;網絡成癮者一旦停止上網便會產生上網的強烈渴望,難以控制對上網的需要或衝動。

這種衝動使其在從事別的活動,工作、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造成青少年心理的錯位和行動失調;“網戀”和網絡聊天會引發青少年的感情糾葛,導致各種情感問題,造成青少年心理的創傷;網絡成癮者過度沉溺於網絡中的虛擬角色,容易迷失自我,將網絡上的規則帶到現實生活中,造成青少年自我認識的障礙,學習認真態度大打折扣,學習成績可想而知。網絡成癮者沉迷於網絡虛擬世界,對現實生活失去興趣,對枯燥的學習更是失去興趣,會出現厭學、逃學、輟學的情況。

(二)影響青少年人際交往能力的正常的發展

首先,網絡成癮者大多性格孤僻冷漠,容易與現實生活產生隔閡,導致自我更加封閉,進而不斷的走向個人孤獨世界,從而拒絕與人交往。同時,網絡成癮者沉溺於虛擬完美的網絡世界之中,沉醉於一種虛擬的滿足,他們從網絡遊戲中得到了個人成就感的滿足,他們從網戀中得到了個人歸屬感的滿足,他們可以在網絡世界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裏,他們已經擁有了一切。而在現實世界中,一切都不是那麼完美,朋友經常欺騙,愛人隨時背叛,因此他們認為現實生活中的人際的交往是一種可有可無的事情,從而不願意與人交往,拒絕與人交往,拒絕融入社會,是網絡帶給網癮青年的一大問題。其次,沉溺於網絡世界中,還造成了青少年與他人交往頻率的減少,迷戀人機對話模式,對着電腦屏幕行文如水、滔滔不絕,丟掉鍵盤鼠標就變得沉默寡言,在現實生活中語言表達能力出現障礙,只有到了電腦前,手按着鍵盤,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更難與別人更好地交流,更有甚者,還會得一種名叫“社交恐懼症”的心理疾病,表現為怕與人見面、談話,見人就緊張,面紅耳赤,顫抖,因之常獨居屋內避不見人。調查表明,56.3%的網絡成癮者人際關係較差。相比之下,46%的非成癮者能將自己與同學、親友的關係相處得很好。

四相關對策

對青少年網民的建議——成長為“網絡新公民”

對青少年健康上網提出5點建議:合理有效地控制上網時間;上網目的和網上活動豐富多樣;選擇在家裏上網,避免在網吧上網;避免對網絡產生過度的情感依賴;重視和加強現實生活中的溝通交流。

郝向宏建議青少年充分運用現代網絡優勢,吸取知識,開闊視野,增長本領,把自己培育成德才兼備的“網絡新公民”。

對家長的建議——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副會長、北京宏景捷迅網絡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曙波表示,網癮只是外在的表現,背後可能會有更復雜的性格和心理障礙。調查報告提醒家長要從七個方面關注孩子的性格和人格培育:營造和諧的家庭環境;學會與孩子有效溝通;家庭管教方式要恰當;不要給孩子過大壓力;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家長要學會科學上網;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對學校的建議——發揮學校的優勢和作用

作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學校無疑應該也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對此專家的三點主張是:關注學生的學習壓力,留意青少年通過網絡逃避現實;通過老師的鼓勵與認可,避免青少年尋求網絡認同;開展豐富的網上活動,引導教育青少年健康使用網絡。

對網癮治療機構的建議——加強研究和師資力量

本次調查報告對社會上和學術界爭議很大的網癮治療機構提出了一些普遍性建議:一是網癮治療機構應該強化社會責任感和愛心,網癮治療機構要樹立對社會及青少年的責任心和愛心,不應只看到網癮治療所藴含的巨大商機而忽略了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二是網癮治療機構需要花大力氣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從深層次徹底解決青少年的網癮問題;三是網癮治療機構要加強與心理、教育、醫療等科研院所機構相互合作;四是加強網癮治療行業管理和行業內的經驗分享交流。

網癮治療機構的代表如上海浦東新區關興教育培訓中心校長宗富林、石家莊劉曉冰教育訓練工作室負責人劉曉冰、陝西陽虎青少年素質拓展中心創辦人王陽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表示,網癮給青少年成長帶來了極大危害,希望全社會給予更多關注。網癮治療機構有責任和義務幫助網癮青少年走出困境。對相關部門的建議―大家共同努力。

此調查報告給相關部門提出了五點建議:對於網絡成癮問題仍然存在較大爭議,不宜過早下定論;應對青少年網癮問題,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制定相關法律,設立國家級預防救助中心;政府應該在網癮治療工作中起主導作用;大力開發健康網遊,加強防沉迷系統的建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gdnm4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