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大學生網癮調查報告範文

大學生網癮調查報告範文

一、引言

大學生網癮調查報告範文

當前社會,互聯網正以空前的廣度和深度滲透到人們生活當中。截至XX年,中國網民已達7780萬人,大學生是其中最活躍的羣體。抽樣調查顯示,北京重點高校大學生常常上網的人數到達80%,然而在別的地方的高校又是怎樣的情況呢?互聯網在給我們帶來迅捷的同時又給我們帶來了甚麼?垃圾郵件、色情傳播、暴力恐怖、網上犯法不一而足,當代大學生面臨這些是不是都有抵抗力呢?我們看到的常常是一些大學生沉溺於網絡中不能自拔,他們荒廢學業,耗費大量的金錢和體力,網絡為何那末有吸引力?

大學生是中華民族的建設者,他們在祖國未來的發展中扮演着極其重要的角色,關注這一羣體從本質上來講就是關注我們祖國的發展,我們民族的發展。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就在於通過對本校大學生上網情況的調查分析,揭開大學生沉溺於網絡的緣由,重新反思高校,家長,學生,網吧,社會管理部分所承當的責任,並進一步提出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二、調查研究相干説明

1、研究目的

本次調研活動由《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緣由及對策研究》srt課題組實施,具體目標以下:

(1)通過調查研究瞭解本校學生網癮現狀,把握網癮比例在年級、地域和性別上的散佈情況。

(2)通過對不同上網目的、網民分類(非網癮、網癮偏向、低度網癮、中度網癮、高度網癮)的交叉對照分析,探索上網成癮與網上活動之間的內在聯繫。

(3)通過對不同程度網民的家庭狀態等題目進行分析對照,調查家長對大學生消費及上網題目的態度。

(4)通過對調查對象平時的在校情況及上網情況進行分析,調查學校及社會其他方面對大學生網絡成癮題目的影響。

(5)通過對不同程度網癮大學生網民的人格因素進行對照分析,探究人格因素對網絡成癮程度的影響。

2、調查實施方法

本課題組於XX年6月成立,在徵求指導老師意見以後確定操縱程序,設計調查問卷,並於10月份進行試點調查,在總結試點調查工作以後重新修改調查問卷,並終究確定調查方案。

本調查為自填問卷的方法。問卷發放方式以實地面訪為主。調查的範圍為本校除大四年級、碩士生、博士生之外的在校學生。訪問地點為學校、網吧和其他公共場合。實地調查共發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35份,有效問卷387份回收率為88.9%

(1)指標體系的構建

本次調查主要觸及到三大類共五個指標。分別是:1、核心指標――網癮;2、參考指標――網癮程度與網癮偏向;3、其他相干指標――上網目的特點與調查對象自然狀態、人格因素等。

(2)核心指標:網癮

網癮是本次研究的核心題目。“網癮”的概念,最初由美國心理學家咯噔博格(goldberg)提出,隨後,匹茲堡大學的金伯利?揚博士(dr. kimberly young)發展完善了他的這一概念。

“網絡成癮”(internet addiction,簡稱 ia)、“網絡成癮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簡稱 iad)或“病態網絡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簡稱 piu),指在無成癮物資作用下的上網行為衝動失控,表現為由於過度使用互聯網而致使個體明顯的社會、心理功能侵害。

依照金伯利?揚的觀點,上網成癮者主要有以下特點:(1)耐受性增強,即上癮者要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才能取得和以往一樣的滿足;(2)出現戒斷症狀,假如一段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不上網,就會變得煩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網,時刻擔心自己錯過甚麼;(3)上網頻率總是比事前計劃的要高,上網時間總是比事前計劃的要長;(4)企圖縮短上網時間的努力總是以失敗而告終;(5)花費大量時間在與互聯網有關的活動上,比如安裝新軟件、整理和編輯下載大量的文件等;(6)上網使其社交、學習、工作等社會功能遭到嚴重影響;(7)固然能意想到上網帶來的嚴重題目,依然繼續花大量時間上網。

在這七個標準和研究所遵守的“網癮”定義的基礎上,本課題組在多方徵求意見以後設計了相應的問卷。

固然金伯利?揚博士很早就對“網癮”概念進行過界定,並且在網癮調查研究方面獲得了豐富成果,但由於美國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差異較大,因此其實不能直接拿來作為我國網癮狀態的研究根據。因此,根據指導教師意見和課題小組成員的屢次深進探討,制定了以下網癮評判標準:

網癮評判標準的條件(必要條件)為:上網給大學生的學習、工作或現實中的人際交往帶來不良影響(問卷第5.7題)。

在這一條件下,只要網民滿足以下三個條件(補充條件)中的任何一個:(1)總是想着往上網(問卷第5.1題);(2)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更能實現自我(問卷第5.5題);(3)每當因特網的線路被掐斷或由於其他緣由不能上網時會感到煩躁不安、情緒低落或莫衷一是(問卷第5.6題)。即判定他屬於“網癮”。

調查問卷中,針對這些標準設置了組合型的“或然”題項。在第5.7題選“是”的情況下,第5.1題、第5.5題和第5.6題中只要有一個選“是”,即判定該網民屬於“網癮”。

(3) 輔助指標:網癮程度和網癮偏向

分析中所使用的兩個輔助指標,分別是描寫網癮羣體和非網癮羣體的。對已被界定為網癮的個案,我們考察他的網癮程度有多深;而對還沒有成癮的個案,我們考察他是不是具有網癮偏向。

網癮程度的丈量方法是:在網癮的三個補充條件中,滿足的條件越多,則其網癮的程度越深。即:被訪者在對問卷中第5.7題回答“是”的條件下,第5.1、5.5、5.6題回答“是”的題項越多,其網癮程度越深。

網癮偏向的丈量方法是:在非網癮羣體中,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1)向親人隱瞞自己的上網時間(問卷第5.4題);(2)實際上網時間常常比自己預期的時間長(問卷第5.9題)則表示該被訪者具有網癮偏向。之所以這麼確定,是由於這兩個選項可以反映出網民在上網時行為和心理上的一種失控趨勢,即:行為上沒法控制自己的上網時間;心理上固然已意想到過度上網的危害卻沒法自拔,因此才向親人隱瞞上網時間。

(4) 其他相干指標――上網目的特點與調查對象自然狀態、人格因素等。

本次調查中,上網目的被分為文娛性目的和實用性目的兩類。

文娛性目的包括:(1)玩網絡遊戲,(2)聊天或交友,(3)看動漫、電影、下載音樂等;

實用性目的則包括:(1)獲得信息,(2)學習或工作,(3)通訊或聯絡。

網上活動豐富性通過參與各種類型網上活動的數目體現出來,參與的種類越多,表示活動越豐富,反之則越單一。

調查對象的自然情況由以下幾方面的題目加以體現,包括其性別、年級、籍貫、月生活費等。

而研究發現,一些消極人格特質與網絡成癮有關。網絡成癮者具有自持性、敏感、謹慎、個人主義等特點,喜歡單獨生活,限制自己的人際關係途徑,特別具有抽象思惟能力,較遵守社會風俗,相對其他人更輕易情感化。

對調查對象的人格因素的調查,主要體現在題目13—18當中,本次調查主要是從調查對象對本身狀態的滿意程度情況進行分析的。

(5)數據預處理

在所有調查問卷回收後,經過數據登錄和邏輯查錯與淨化處理構成終究數據庫,研究進程中使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6)數據處理説明

本報告對問卷調查的樣本結構進行了描寫,但在後期分析的同時,又對身邊已知沉溺網絡程度較深的同學進行了個別訪談,訪談的結果主要作為問卷調查的補充和參考。

三、我校學生上網情況分析

1、具有網癮和網癮偏向的學生範圍

(1)我校學生網癮比例約16.3%

從下圖可以看出,目前我校網癮學生約佔學生網民總數的16.3%,網癮現象在我校已不容忽視,需要引發多方關注。

以往研究顯示,我國青少年中約有10%15%的網民上網成癮。例如,有報導稱,“整體而言我國上網人羣中大約有6%的網癮用户,而在青少年中這個數字更高達14%” 。另外,民盟北京市委XX年的一項抽樣調查也顯示,“北京市中學生中網絡成癮者比例達14.8%” 。本次研究實地調查和網絡調查的結果都與以往相干研究的結果比較接近。

(2) 我校學生網癮偏向比率為8.6%

除現有的數目龐大的網癮學生羣體外,調查結果顯示,在非網癮羣體中,約8.6%的學生存在網癮偏向。可見,加強對在校大學生的網癮預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網癮羣體散佈情況及生活用度狀態

(1)性別散佈

可以看出,男同學網民上網成癮的比例(66.7%)比女同學網民(33.3%)高出約33個百分點。在具有網癮偏向的網民中男同學比例一樣高於女同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y6dr3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