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職場指南 >職業生涯規劃 >

教師的職業困惑

教師的職業困惑

以下例舉了教師職業的幾大困惑,希望對你有幫助。

教師的職業困惑

一、教育心理“硬幣”。

1、僅僅從理論上了解學生的需要,對於想走出課堂危機的教師而言,猶如雖有百元大鈔在手,卻無法兑付1.2元的公共汽車費,無濟於事。

2、沒有人能夠光憑理論概念教導學生,學生問題千奇百怪,即使教師相信民主、愛心、尊重、接納、個別差異等理論,到時候依然手足無措。

3、應付課堂時刻會發生的繁雜問題,老師需要的是心理上的硬幣。即教師需要特殊的技巧合情合理地解決學生中間發生的小吵鬧、日常糾紛和突發危機。

4、值得注意的是教師無論如何處理?上述問題,都會產生或好或壞的後續效應:它會產生服從或反抗的態度,滿意或爭執的情緒,引起改過或復仇的慾望,進而影響學生的行為和人格,使之日趨完善或每況愈下。

重要原則:學習永遠是現在式,而且因人而異。

教師的職業困惑二、教育心理硬幣的共同特徵。

1、關懷而非冷漠。師愛是源於母愛,又高於母愛的教育愛。“gu shu wen 現象”背後的人文底藴。曾有人去調查他的班級,提問:“老師最喜歡的學生是誰?”其中除2個同學回答“全班同學”之外,其餘學生的答案都是“我”。教育育人有兩種方式:一是以智慧啟迪智慧,二是以心靈啟迪心靈(能調動孩子的內在學習潛能,願意學,想學)。

2、理解而非説教。要學會用學生的眼睛看世界。

事例一:5.1長假大人牽着5、6歲的小孩去逛商場,這原本是件開心的事,但沒過多久,可能會發現孩子又哭又鬧,一點也不高興,為什麼?這時你不妨蹲下去以孩子的高度去看這個世界,所看到的剛好是大人的走動的腿或屁股。

事例二:南京師大曾做過一個 “孔融讓梨的道德説教” 實驗。午休後幼兒園吃點心、水果的時間到了。於是老師把梨短到教室,讓小朋友自己去拿,於是跑的快的小朋友就拿到了又大又好的梨,而跑得慢的小朋友就只能得到又小又差的。這時候,老師就讓小朋友把梨都放回去並回到自己座位聽老師講“孔融讓梨”的故事,講完後老師問:“小朋友們都聽懂了嗎?”小朋友都答“聽懂了”,這時老師讓小朋友在去拿梨,結果還是同前一次一樣,跑的快的小朋友就拿到了又大又好的,而跑得慢的小朋友就只能得到又小又差的。這時一位觀察員就問了其中的一個 小朋友“剛才老師跟你們説什麼了?”小朋友答“老師先讓我們拿梨,後來讓我們放回去,接着又讓我們去拿梨”觀察員又問“為什麼你剛才拿大梨現在拿小梨了呢?”“因為第一回我跑得快,所以就拿了大的,而第二回在跑的時候被其他小朋友撞了一下,等我爬起來就晚了,只能拿到小的了”,問問其他的小朋友,答案都 差不多,這些的回答都很出人意料。這時,就有人懷疑古代是否真的發生過“孔融讓梨”這樣的故事。如果的有的話,可能也就是説孔融有着非常高的人際智慧,否則出於本性的孩子是難以這樣做到的。

同樣,另一個實驗是“五塊巧克力給三個孩子分”。結果也都差不多,沒有一個孩子説給我一塊,你們每人兩塊。相反往往是首先每人平均各一塊,剩下的兩塊就是你掰我一點、我掰你一點,以達到平衡。孩子要的是平均,講究的是公平。

3、尊重而非霸道。不打罵學生,不能心理虐待學生。ding rong 曾説“醫生如果出了醫療事故是要受法律懲罰的,而老師如果傷害了學生,卻一輩子也不需要受到懲罰,除非是自己心理有所譴責的。”這所説的就是師源性的心理疾病。比如“請你起來回答”,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老師就應該及時地説“對不起,我不知道你還沒準備好”。老師不應該點名問問題,而應該問“有沒有誰願意回答”。歐美老師非常注重學生的尊嚴有沒有受到冒犯。沒有辦法建立和維持自己的自信。

教師的職業困惑三、合情理、有實效的溝通技巧

1、幫助恢復信心。案例:讚揚一位學習成績不好學生的演出服裝。“我對你們的愛不是用身高、體重和成績來衡量的,我有足夠的愛去疼愛每個學生。”

2、有益的對談。

案例:教師與學生就家庭、婚姻等社會問題進行交談是有益的。“你最害怕的事情?”——最怕爸媽吵架,一吵就要離婚

3、安慰而不用解釋。

案例:學生哭泣,尋求安慰,不是要調查事情真相,給予安慰,沒必要讓學生解釋哭泣的原因。特別是國小生。“你為什麼哭,誰打你了?”這些老師的做法都是錯誤的,明智的老師只需:拍拍學生肩膀,摸摸學生的頭,拿出紙巾幫學生擦擦就夠了。

4、和藹的糾正。案例:對自己的錯誤,學生更容易接受和藹的提醒和糾正。

5、專注在感受。案例:一生的學具被另一生無意損壞引起矛盾,教師省掉盤問、指責和教訓,把注意力放在玩具被損壞的學生的感受上,顯示明快和同情的力量。老師的做法:第一步:哎呀,你看你的筆盒損壞了,心裏很難過吧?(將心比心)我也覺得很可惜。好象他不是故意損壞的吧?是不是?第二步:提醒另一學生以後不要太莽撞。

6、賦予尊嚴。

7、智慧化解尷尬。

案例:1、一生在課堂上介紹自己名叫甘地,眾生轟笑,老師説:“甘地是個好人,值得我們效法和敬愛”,學生平靜。2、一學生考試時尿出,老師拿起窗邊的魚缸在學生的身邊摔下去,然後説自己不小心把這個學生弄濕了,讓他趕緊出去換衣服。

8、適當的目標。不對輕微的不當行為分析來龍去脈,不對意外事件追根究底;不對學生的過去經歷或長遠未來抱成見,處理眼前的事情,關心學生此時此地是否無恙。“現在,我的目標比較適當,我注意學生眼前的心境和普遍的需求,捨去遙遠的烏托邦,我在我的班上要做到完全符合人道精神。”

教師的職業困惑四、師生間不良的溝通方式。

教師使用尖酸嘲諷的語言,儘管滿含“恨鐵不成鋼”的愛意,但師生之間的隔膜就在這不經意中產生。這樣不適當的表達,不僅無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相反會產生巨大的破壞力量:激起學生的怨恨心理、報復幻想,甚至閉鎖心靈。

1、抱怨:開始少數學生會有自責,抱怨多了以後學生無動於衷,直至反感。

2、窺探隱私:造成學生難堪和怨恨。

3、苛刻盤問:學生封閉心靈。學生遲到;為什麼作業不帶、沒交。第一、二次一定要相信學生是真的忘了沒帶,第三次時,説“你不要又告訴我你忘了帶了,如果的話我讓你父母以後提醒你”。

4、藐視:傷害學生自尊,學生疏遠、反感。

5、辱罵:引起學生憤怒。學生透過教師的反應瞭解自己。學習教師的榜樣。老師像外科醫生,絕對不可以隨意下刀,因為刀口可能永遠存在。

6、諷刺嘲笑:對學生有害,就像毒藥會置人於死地,破壞學生的自信與自尊,會加重當事人被攻擊的缺點,惡毒的批評不但不會激發學生改進,反而會毀掉他們的學習動機。

7、遙控、設“線人”:離間學生之間的關係,反感、痛恨,影響“線人”的人格發展。案例:小名和小剛是好朋友,小名告狀最近小剛上課老是打擾自己聽課。這時作為老師你應該告訴他:小剛不是你很好的朋友嗎?朋友的問題應該你自己去解決,不應該來向我告狀啊!

8、恐嚇:引起學生懼怕,心理上疏遠。

多大的孩子不怕打?10歲。原因:自我意識獲得迅速發展;身體開始發育,肌肉的痛感不強烈。不要向家長告狀。1、如果孩子怕家長,就不要請家長,只要核威懾就夠了。2、如果孩子不怕家長,就更不用請家長了。

9、設圈套:對學生傷害最重,不再相信任何人、無安全感、害怕、行為退縮。《永久的悔》學 生最近瘋玩裝塑料子彈的餓手槍,為了安全,學校決定把所有班級一律嚴禁把槍帶到學校。於是各班老師紛紛讓學生把帶來的槍上交。某老師進教室,跟同學們説 “學校禁止玩槍,那我們就不在學校玩吧,星期天老師帶大家去山上玩警察抓土匪遊戲!”他、學生聽了非常高興,都説自己老師好,不像其他老師都在紛紛繳槍。 老師又説“為了玩得開心,老師希望每個人都有一把槍,沒有的同學舉一下手,老師統計一下一起去購買。”結果沒一個學生舉手。老師就問“那大家都有?在哪呢?”於是學生就把自己的槍從書桌都拿出來,看到學生自動繳械投降,老師別提有多得意。但當他看到這麼多雙怨恨、失望的眼睛,心理別提有多悔恨。因為這讓 學生從此失去了對自己的信任。行為的退縮回導致人格的退縮,另外還會出現“以暴助暴”現象。

師的職業困惑五、師生有效溝通的原則。

教師的工作是指導幫助,而不是傷害。有效的溝通方式是改善教育教學生活、增進師生關係的關鍵。適當的溝通是一門需要學習,而不會“自然生成”的藝術

1、首要原則:就事論事,不針對個人的個性與品格。案例:學生上課打翻顏料,甲、乙教師的對比。幫助粗心孩子進行的教育是改善粗心大意的毛病。對這個學生的訓練:第一回:故意讓他給自己拿眼鏡,並囑咐其小心,別打破。第二回:故意讓他給自己拿中藥,並囑咐其別灑出。

2、尋求合作。

(1)明智的教師不會把學生看成理所當然的朋友。因為學生是會愛、會恨情感矛盾的混合體。學生通常會依賴老師,而這種依賴卻可能增長敵意。白巖鬆〈〈渴望變老〉〉

(2)謹慎地給學生機會去體驗獨立,自治權越多,敵意越少,越自立就越不會怨恨別人。不要越俎代庖。“放風箏”放得好的話就多放點,不好就收。

(3)避免命令可以減少反抗。甲乙教師比較。案例1:佈置作業。甲老師:p60 1.2.3。乙老師:“請大家把書翻開來,第一組同學已經全部翻開來了,第二組同學還有2個,我們大家稍微等一下他們。” 案例2:有書掉地上了。甲老師:書掉地上了也沒人撿!乙老師:呦,這誰的書?(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原理)

(4)避免學生防衞性反應。教師地位的影響,不使用壓迫性措辭,“你應該要……”

(5)放棄與學生爭辯。辯論只會帶來反辯,結果我得花很多時間去平息紛爭,特別在課堂上學生髮生輕微不當行為的時候,陡然延緩教學合作的時間。改變上課氣氛比設法改變學生的想法,更容易得到學生的合作。案例:課堂上有人講話。1、“好象有人講話哦,誰在講呢?那我要豎起耳朵聽,把你抓住嘍!” 這個時候就應該用幽默的方式。千萬別“痛説革命家史”。2、師:“你怎麼不認真讀書,不讀的話還不如回家去!”生:“你管我讀不讀書,我是交錢的?”這時老師就該:“是的,你是交錢的,我不想跟你爭,不聽是你吃虧。”與學生起爭執時要學會妥協,知道上課為主,最好的方法:數數、吞唾沫。

3、接納與認清。

(1)師生之間相互接納與瞭解是一門複雜的藝術,需要特殊的語言。

(2)向學生提出要求,使用批評與非批評的語言效果不一樣。非批評的語言不涉及情緒並且減少衝突,批評的語言引發怨氣、製造緊張。

(3)面對學生的問題,教師説出自己的感受與期待,用“我”字開頭;

(4)回答學生的問題、抱怨、或請求,則用“你”字開頭比較好。

4、憤怒可以,侮辱不行!

(1)在現實中班級人數多,需求多、危機四伏——造成教師憤怒不可避免。學生經常惹你生氣,你的生氣就是應對之道。討論教師能不能生氣?

(2)教師可以宣泄怒氣但不可以侮辱人,不抨擊學生的品行。“我非常生氣!”,説出的是自己看法、感受和期待。老師生氣時,學生會特別注意聽老師講話。

(3)教師應當熟悉不帶侮辱的表達自己憤怒的方法。

5、不給學生貼標籤。

(1)貼標籤就是傷害。

(2)以成績貼標籤,以相貌貼標籤,以家庭貼標籤,以財富貼標籤,以表現貼標籤。

(3)處置學生問題時要儘量避免評斷和預測,評斷的結果可能會使學生形成真的毛病。學生通常照着老師的消極性語言成長,變成老師所説的那種人。

6、正確使用對學生的影響。(1)學生具有接受教師教誨的天然傾向。(2)學生能夠區別良性與惡性信息

7、不要帶有敵意的盤問。(1)學生遭到敵意的盤問時,就像把他的掛在絞刑架上,任人拷打追問。

(2)聰明的老師避免有害無益的盤問。案例:學生:我還沒有準備好參加考試,教師若盤問學生會找藉口、防衞自己的謊話。因此,老師説:問題來了!你想我們該如何解決?你的意見怎樣?

(3)教師這種不劇烈的反應對學生具有長遠的影響力。尊重、自治、自我負責。

8、簡明扼要。

(1)不要喋喋不休。教師要像劇作家一樣引人入勝或必須簡明扼要。眾興趣減弱時,戲也該結束了,學生會對喋喋不休的老師關起心門。

(2)避免鑽牛角尖,不要長篇大論。教師解決眼前的問題而不細究將來的責任和過去的經歷。

(3)老師如果忽略學生的情緒而採取羅嗦複雜的邏輯解釋,學習就難以進行,甚至終止。

9、不要諷刺。

(1)尖酸刻薄的教師尤其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2)師生溝通不容許使用有害的語言。(3)老師的工作是幫助,不是傷害。

10、不急於救助。

(1)學生出現負性情緒時,老師要謹言慎行,不要擾亂學生的感覺。

(2)學生出現困難時,迅速的安慰亦幫助不了他們。

(3)聆聽、重複、澄清,讓學生自己想解決的辦法。

11、糾正即指導。 (1)學生需要的是指導,不是苛責。(2)有效的糾正就是指導。

12、適當的溝通。

(1)適當的溝通可以改善教育。

(2)適當的溝通是一種成就,它需要學習、預習和自律。

(3)溝通要真誠,沒有什麼比造作更有害。虛情假意容易被人識破。

加裏寧: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比學生的眼睛更能觀察到那些細微末節的變化。

(4)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應當注意到:激發學習、鼓勵自治、支持自尊、衍生自信、消除焦慮、去除恐懼、減少挫折、平息憤怒、化解衝突。

標籤: 困惑 教師 職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ichang/zhiye/loznz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