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精選10篇)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精選10篇)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1

自由,是個充滿快樂,充滿幸福的詞,他可謂是人的靈魂。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精選10篇)

從小我就渴望自由,渴望掙脱家長的“魔爪”,渴望他們放手。但是,從小到大家長給我的自由空間太少。他們每時每刻都會“盯”着我,把我的時間安排得緊緊的,我似乎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

小時後,我從只有籃球那麼大的煙囱孔中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鄰居家的孩子在外面玩耍。他們的笑是多麼的純潔,而他們的換了卻成了我的悲哀。我時躲在煙囱孔下,傾聽這個世界,注視這個世界,體會這個世界。幻想着有那麼一天可以逃出大人的視線,找到屬於我自己的世界,去發展自己的愛好,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假如給我三天自由,我該多麼快樂。

當我漸漸長大,有了同學有了夥伴,他們時常叫我出去玩,但是幾乎每次我都我發用任何理由去徵得母親的同意。每次媽媽都會説:“現在學習要緊,要好好學習,不要貪玩……”接着就是一大堆嘮叨的話用到我的耳邊。我渴望自由,我多麼渴望成為一隻自由的小小鳥。

我渴望我的自由,假如我擁有它,我要成為一隻鷹,在蔚藍色的天空中飛翔,去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最遠的地方,去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最遠的地方,去完成我的夢;在風雨中,我會傲然飛翔。

家長們,也許你們的話都為我們好吧?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2

這個星期天,正好是國際兒童節,我不想做練習了,可是媽媽卻叫我把口算、數學試卷、語文試卷……每本都做5頁。我一邊做一邊想:不行,今天是我的節日,我可以不做練習,我可以自由,別人都能出去玩,我為什麼就不行,我真羨慕她們。

想着、想着,媽媽就來了,媽媽在外面拍了拍門,我還沒反應過來,她走了進來大聲喊道:“林奕汝,快給我認真寫作業,再不做,等會我就讓你加倍寫10頁!”我愣了一下,然後馬上拿起筆開始做練習……

好不容易我做完了,我馬上拿着試卷給媽媽看,“哦,這次做得不錯,先休息一分鐘,等會再寫5頁!”“啊!”我叫了起來,這簡直讓我忍無可忍!忽然我腦子裏想出同學教我的一招:自殘,咬自己的手指頭。我勇敢地將自己的大拇指輕輕地咬破,手指上立刻有了一個紅紅、圓圓的咬痕。“啊,痛!”我大聲叫道。

媽媽見了嚇得面如土色,連忙改了主意:“奕汝,你先休息吧,等好了再寫吧!”我心想:哈哈,媽媽上當了!媽媽每過5分鐘都會來問我:“奕汝,還痛嗎?”我老是回答:“還痛!”這次把自己手指皮咬破挺值的,也換來了自由。

哈,我真聰明,這麼聰明的媽媽也會被我嚇着啊!這也要怪她,兒童節也不給我一點自由時間。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3

得到自由是多麼的快樂,自由是我們大家必不可缺少的。

在我日常生活中,我看見其他的朋友都在高興地玩耍着,有的還閒着沒事幹,就像一隻自由的小鳥在天空上飛翔着。而我覺得自己像是一隻被關在鐵籠子裏的小鳥,沒有自由,我多麼渴望成為一隻有着自由的小鳥。

在爸爸媽媽眼中只有兩個字——學習。星期一到星期五都要上學,星期六從早上補習到晚上,回到家吃了飯就必須上牀睡覺,又要迎接明天的學習,連一點玩的時間也沒有,也沒有一點自己的生活空間。都是別人叫我幹什麼我就必須幹什麼,你可能會説我是一個沒有自主能力的孩子。別人叫你幹什麼就去幹什麼,其實我也不想學習這麼多,可又想到我不學習又能幹什麼呢?

唉!自由在其他的小朋友眼裏是多麼的多呀!永遠也用不完。在我眼裏自已的自由是多麼的遙遠。唉!我的自由好短暫,一轉眼就沒有了自由,我多麼的渴望自由,它好像在我的身邊,又好像不在我的身邊,抓也抓不住。

每天我聽見別人家傳出的是歡樂地笑聲和電視機的響聲,在聽聽我家,既沒有歡樂地笑聲,也沒有電視機的響聲,而且是多麼的安靜,只有沙沙的寫字聲。我是一隻關在籠子裏的小鳥,既失去了自由,又失去了快樂。如果給我一天自由我會好好的珍惜,不會浪費掉的。

啊!我多麼渴望得到自由。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4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是我最希望得到的自由。但對於生活在21世紀裏的我們,所謂的自由似乎成了一種奢侈名詞。

窗前,我望着夜闌星空,人們常説,看見星星就如看見過去。我也不例外。想起4、5歲時的生活,一邊感歎時間飛逝,一邊感歎現在與兒時的差別。曾幾何時,我不為一絲作業而煩惱,而是盡情揮霍時光。只為快點長大,但是後來的我又覺得這種想法是多麼幼稚。現在,每天被各科作業以及背誦壓的死死的,拖着疲乏的腦袋一躺而睡,不能想其它更多的事情。考試的成績成了多少人的噩夢。後來自由便成了一種話題。

印度一篇新聞報道:中國的高房價,毀滅了年輕人的愛情,也毀滅了年輕人的想象力。他們本可以吟誦詩歌、結伴旅行、開讀書會。但現在,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成為中年人,像中年人那樣為了柴米油鹽精打細算。他們的生活,從一開始就是物質的、世故的,而不能體驗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種面向心靈的生活方式。還有一位美國教授曾説過:中國年輕人活得太累,他們的人生只有兩個詞組:成功和拼搏!我很奇怪,他們連快樂都感受不到,卻想追求幸福。他們從國小到大學,忙着各種考試;畢業後忙着找工作和結婚;結婚後忙着生孩子養孩子;退休了還要給孩子看孩子。如此活着而已!中國的年輕人們的確活得不太像人,更像是台“機器”,一台謀生的“機器”,賺錢的“機器”。這一切就像是奴隸,而奴隸哪能奢談幸福!是啊,我們一出生就已經被這個社會束縛住了,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更何況是自由。於是我們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由離我們愈來愈遠。

突然,我有一種想回到古代的感覺。在那,我可以與孔老夫子一起名遊天下,與李白一起高歌“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與杜甫站在山上,體會那“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豪情。再與蘇軾觀那美麗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的美麗情景,與范仲淹登上岳陽樓,把酒臨風,還有與廬陵歐陽修在宴會上同樂。多麼閒暇的心情。心情多麼舒適,放鬆。這才是自由。

漫漫人生路,我們需要前進,但不是被人像玩偶似的牽着走,而是需要我們自己掙脱束縛,自由奔跑。我們要像老鷹,自由翱翔;我們要像鯉魚,自由跳躍;我們要像獅子,自由馳騁。不要被生活挫折絆倒,自由——其實並不難。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5

中國各地區的家長:

大家好!我是五年(6)班李嘉鉅同學,很高興能與你們談論讓中國孩子自由的事,也很高興我能發表我對中國孩子自由的看法。

在我的眼裏,中國孩子不自由有很多種方面,下面我為你們一一講解我的看法:

1、中國孩子不自由,大部份都是因為中國還是沒成熟的國家,所以不可輕意放鬆小孩子,因為現在小孩子是未來的希望,如果一放鬆,中國的未來就不堪設想,便讓中國孩子一年最多八十幾天是自由的,而外國孩子一年最少也有一百多天自由時間,所以使中國孩子缺少了自由的時間。

2、中國孩子的作業太多,成長壓力太大,使中國大部份孩子一天到晚都在做作業,沒自由的時間。做得快的人還好説,做得慢的人就整天頭暈眼花。

3、中國的孩子太懶,因為中國實行的是一孩化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孩子,所以父母都慣着自己的孩子,什麼事都自己幹,不讓孩子幹,後來老師提醒了,家長才強補“自家大少、千金小姐”(兒女)自然就沒自由時間了。

對於這些問題,我設想,假如我能改變一切,我會讓中國孩子一年最少也有一百天休息時間,每天最多四個作業,如果放假的話,最多十個作業(語文、數學、英語三科一共)。

可是一切都是設想,不切實際,可是在未來,相信中國孩子一定會改變。

中國的孩子也能更加自由!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6

朋友們,大家好!

當得知我獲得一等獎並且要參加演講比賽的時候,我身邊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他們都有這樣一個疑問:你讀美國的書?寫一篇關於美國人生活的徵文?獲得一等獎?現在還要到現場去説一説美國優點?我理解他們的意思,我不是不愛國,相反,我更愛國!今天,我就和大家説一説我讀完這本書後的真實想法。

我一直懷着忐忑的心情在讀林達的《歷史深處的憂慮》這本書;一直在思考林達的內心深處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憂慮?況且這種憂慮還是深藏於歷史深處的。

現在我知道了,林達以他在美國普通階層親身的經歷和感受寫下了對美國的民主制度、公民自由以及他的歷史的深刻觀察和認識。最令我眼目一新的是這本書用書信的形式,用委婉的筆觸、樸實的文風、説故事的方式將美國複雜的人口來源、歷史背景、深遠的法律和制度的淵源梳理得井井有條,讓大陸讀者讀到的不是法律的繁文縟節,也不是政治理論的高深晦澀,而是用一個個生動的事例將深遠的道理、複雜的過程和美國人兩百年來的思考娓娓道來。

接下來我講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自由VS代價

從我對美國開始產生印象起,他在我心目中就是一個自由的國家。感覺生活在那裏的人們擁有着無尚的自由,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不管是對還是錯;可以斥責當權政府,尖刻而大膽;可以擁有自己的槍支,不管你是為了防衞或是行惡。這足以令一個身在中國而沒有此特權的我難以理解。

但林達告訴我:“要想理解美國的自由,你得先看到美國的不自由。”在欣賞美國自由的同時,我們不能忽略的是美國人為了自由而付出的代價。美國人熱愛自由,他們甚至可以為了自由而選擇承受隨之而來的犧牲,即使在經歷了諸如恐怖襲擊、種族衝突、信任危機等情況下,也不輕易放棄自由,雖然有時候,他們為了自由,不得不付出慘重的代價。

高中學習美國這段歷史的時候,一直對這樣一個問題冥思苦解。那就是在羅斯福實施的新政使美國聯邦政府膨脹之後,美國人為什麼對美國聯邦政府權限的擴大懷有重重戒心了。因為他們對自由的嚮往已經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他們堅信“不自由,毋寧死”,我想,這句話在美國也算是得到了最好的詮釋了。

二、權利VS法律

《權利法案》的第二條:“組織良好的民兵隊伍,對於一個自由國家的安全是必需的。人民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當我讀到這樣的語言時,不禁讓我感慨。美國賦予公民的權利太超乎我的想象了。它並不沒有説“憲法規定人民有擁有武器的權利”或“憲法賦予人民擁有武器的權利”,而是説“人民擁有和攜帶武器的權利不可侵犯。”美國一直認為,這種權利不是任何人給予、恩賜的,而是“天賦人權。”書中給猶太裔美國人詮釋説:槍不是一種工具,槍是一種權利。但從這種槍支管理的憲法文件中我們依然看出了美國人為保護公民自由而賦予他們的權利。

美國人一直崇尚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但他們表示:自我言論的內容完全中性化,與真理無關,這只是他個人表達自己的權利。同時,我也看到,美國人雖然非常注重個人權利,但也告誡自己: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誰也不能立身其外,坐享其成,維護他人的權利也關係到自己。也就是説,每一個人都必須為他的個人行為負責。所以,再大的權利背後依然是神聖的法律在約束着你。

三、歷史VS憂慮

或許對於美國憲法賦予公民槍支彈藥的權利我們中國人依舊無法理解,但是對於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大陸同胞來説,就很容易理解美國這種做法了,因為美國對他們的政府也抱有擔憂。假如當時的中國也有持槍自由的話,那麼“文化大革命”中的無數抄家批鬥悲劇或許就可以避免了。只可惜,歷史無法假設。

我並不是想表達中國政府也應當賦予國民此權利的觀點。但可以肯定的是,持槍自由與否,兩害之間的權衡,不論是對美國還是對中國,都將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命題。

幾年前,在大陸,為了爭取沉默權,法學界,特別是刑法學界,吶喊了很久,最後仍是無果而終。在美國憲法第五條修正案中,這一權利被這樣表述:“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證其罪”。在刑訊逼供屢禁不止,屈打成招不時曝光的中國大陸,引進沉默權,應該已經是迫在眉睫了。然而,就現在來看,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大陸同胞還要繼續等下去。

當然,在引進沉默權之前,我們也要學會接受美國“寧可放過一千,不可錯殺一個”的做法。如果我們不願意支付這一代價,那麼我們就必須繼續忍受刑訊逼供和屈打成招。那麼,不僅僅是“文化大革命”那段值得我們深思的歷史,現在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將會成為我們今後深思的對象。歷史必然重蹈覆轍。

中國歷史的憂慮不僅僅是過去,更是現在和將來。在林達的最後一封信《他們就是美國人》中,我看到了一羣自立自強、重視公益的美國人。而他們的自立自強,對當下“啃老”嚴重的中國社會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我們不要羨慕“富二代”、“官二代”,不要抱怨自己投錯了胎,更不要問父母能為我們做些什麼,而是要問我們自己能為父母做些什麼,能為他人和社會做些什麼?

最後,我想説的是:歷史不只是過去那個真實的事實,它依舊隨着現代文明的發展而伴隨在我們身旁成為現在的事實。而我堅信,世界的每個角落,總有一天,一定會存在更多地用自己理性眼光看待這個國家的親身經歷者,他們的所見所聞必將讓更多的讀者瞭解到一個真正的事實。到那時,歷史的憂慮不再是一個國家的,而是整個人類的。

謝謝大家!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篇3

我一直不太明白,中國人為什麼那麼愛做選擇題,連人都是要非此即彼,魯迅還是胡適,一看這樣的文字,我就異常鬱悶,就如非讓我選擇是吃蘿蔔還是白菜一樣。

在魯迅所有文字中我最推崇的是《死後》,魯迅生前即想到了死後所要面對的各種尷尬與恥辱,那些任意歪曲和篡改着他文字的人,是他死後所不能控制的,生前尚且有申辯的可能,死後是斷無申辯的機會了。

作為一定要釘在歷史上示眾的人,我常常以為他們是很悲劇的,如胡適,如魯迅,儘管內心是多麼的不情願,他們絲毫不能阻撓死後被人利用,而且被利用得如此徹底,如此純粹。有時他們的一句話,就可以被無限上綱上線,就可以作為養活別人的工具,殺死對手的利器。

因魯迅和胡適而成就了文化政治上敵我相向的兩大陣營,選擇一個,就意味着放棄另一個,這樣的一種文化選擇,是人的悲哀還是他們二人的悲哀?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很納悶,為什麼我們一直嘴裏喊着的頭上舉着的至理名言,卻在實踐的時候拋到了九霄雲外。

胡適在《夢與詩》中有一句:你不能做我的詩,正如我不能做你的夢。可是,為什麼我們總是要別人做一樣的詩歌,甚至做一樣的夢呢?做不成魯迅,也做不成胡適,是不是我們就不再是我們自己?當我們以為離他們很近的時候,實則是我們遠離他們的時候,因為我們失去了他們兩個人最基本的精神――獨立與自由的精神。

失去獨立自由的靈魂,不過是依附於他人的奴隸,無論所依附的人多麼的偉大,多麼的崇高,都改變不了奴才的本性。所以研究紅樓夢的紅學家終其一生寫不出第二部紅樓,不過是在一些殘跡中搜索到可以賴以生存的殘羹冷飯。於是文抄公遍地走,考證癖成通病。假如胡適先生跌碎了一副眼鏡,我一點都不驚訝會有人去考證他眼鏡的來歷,跌碎的原因,當時他在想什麼,做什麼,為什麼那眼鏡就從鼻樑上掉到了地下,那地方是在他家裏,還是在外面,在哪個角落都必須有特定的意義。放在顯微鏡下的人,是無隱私可言的,所以胡適的婚姻成了飯後茶餘的點心,想怎麼掰就怎麼掰,想怎麼揉就怎麼揉,也不管胡適自己是不是幸福的,胡適夫人是不是滿意的,就在那裏按照自己的意願去下結論,殊不知,幸福的結論是胡適與他夫人一起寫的,是與旁人毫無關係的。

胡適一生堅持自由,這自由不僅僅是對自己的,也是對別人。1920xx年,在《晨報》被燒事件之後,胡適在給陳獨秀的信中寫到:“爭自由的唯一原理是:‘異乎我者未必即非,而同乎我者未必即是;今日眾人之所是未必即是,而眾人之所非未必真非。’”因此在晚年的時候,他能説實則他與魯迅是一個陣營裏的,而這個陣營就是自由之營。魯迅與胡適無論曾經多針鋒相對,有過多少公案,多少過節,都在自由的旗幟下站在了中國文化的頂峯,而通往自由的路上,跌倒的是大批的行屍走肉,多的是人云亦云的奴才與走狗。

在個人自由與國家命運發生矛盾的時候,胡適勇敢的放棄了個人自由而選擇了與國家共進退,這絕對不是有些人單純意義上所説的向政治靠攏,向政權妥協,胡適從一個政府的批判者而轉成政府的建言者,這種角色的錯位實則是對自由更大意義上的一種詮釋。國之存亡,匹夫有責,胡適報效之國,絕非所謂的某個政府掌控之國,而是中華民眾之國,當這個國家遭受到外來侵略的時候,個人的政治觀點與哲學理念是要和國家當時的環境相靠近或者暫時妥協的,因此,不難理解一個一向堅持自由之靈魂的胡適何以能在1938年接受蔣介石政府的駐美大使之職,當時他的日記是這樣記載的:“二十一年的獨立自由的生活,今日起,為國家犧牲了。”這樣的悲壯,該是怎樣的一顆愛國之心,無論是否對他的政治主張或者哲學思想贊同,我都為這樣的一顆心而感動。在美任職期間,給他的夫人江秀冬女士的信中這樣説:“我是為國家的事出來的,吃點苦不要緊。我屢次對你説過:‘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國家是青山,青山倒了,我們的子子孫孫都得做奴隸。”,我想這話已經充分詮釋了胡適關於國家與自由的關係。在對這段經歷的回顧中,有一段話我以為今時今日之官員們該是羞愧汗顏的:“本人在美任大使數年,赴美各地演講400多次,從未帶過隨員,自己提皮包。如此而作,實係為戰時國家節省外匯。”,在兩個月沒有領到薪俸的時候説:“我過的日子總算頂舒服的了。比起打仗的兵士,比起逃難的人民,比起天天受飛機炸彈的驚恐的人民,我這裏總可算是天堂了。”為學與為官,不管身份的差異存在多大的不同,在人格上胡適卻讓他們統一了起來。梁實秋在紀念他的文章中寫道:“大使有一筆特支費,是不需報銷的。胡先生從未動用過一文,原封交還國庫。他説,旅行演講有出差交通費可領,站在台上説話不需要錢,特支何為?”這樣坦蕩的人格,做官與做學問,又有什麼可以指摘的?如若為學只是誤人子弟,為官只是為禍一方,那麼官也好,學也罷,終究是要被唾棄的。在自由面前,胡適是真正做到了平等,他不因與自己的政治主張不同,就失去做人的基本原則,他擯棄這些存在的不同,而對於所謂的異己大加提拔和幫助。這樣的自由才是自由之精髓,才是自由之靈魂。只虛有其表的自由,實則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專制,是對自由的踐踏。在黨派之中打轉的人,是不會從桎梏中掙脱出來,獲取真正的自由的。只有超越了黨派的隔閡,在堅持自己信仰和主張的同時,尊重別人的信仰和主張,並努力捍衞別人的自由,這樣的人才是把自由實踐的人,才是在自由的隧道中自由穿梭的

人。胡適對於這些有一段相當精闢的文字:“思想切不可變成宗教,變成了宗教,就不會虛而能受了,就不思想了。我寧可保持我無力的思想,決不肯換取任何有力而不思想的宗教。”黨派也好,宗教也罷,都是為了使得人的思想高度統一,保持一致,不容許有不同聲音出現,於是自由成為了相當奢侈的華麗外衣,可以披着這樣自由的外衣為自己的黨派或者宗教爭取到黨徒和追隨者,黨外之人,便成為了異己,於是自由失去。

無論是沈從文,還是羅爾剛,這些沒有學歷的人是得到了胡適充分肯定的人,他從來不因為形式上的限制而忽略人本身具備的真才實學,因此他能在任何時候都提拔這樣有才華的人,讓他們不因自己的學歷而失去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給予他人以真的自由,是胡適對於自由的實踐。困守在一種陳規陋習中,自由失去,發展無從談起,因此,胡適總是能打破舊有的規範,從《文學改良芻議》開始,他就一直在破除堅冰的道路上艱難行走,從未曾動搖。

最能體現一個人對待自由精神的就是如何對待那些所謂的異己態度。在對待如魯迅,陳獨秀或者其他一些人,胡適向來是能幫則幫,而且從來是仗義執言,不因與自己對敵就落井下石,反而是仁厚待人,努力為對方的困境伸出援助之手。如歷次對陳獨秀的拯救,勸蘇雪林放棄對魯迅的攻擊,併為魯迅抄襲罪名進行洗清等,這不僅僅是一個人品格的高貴,而是對於自由之信仰,之追求,之堅決捍衞。在對待反對者的態度上,有一個事例很讓人感動,林琴南是反對新文化運動的急先鋒,為了阻止新文化運動曾妄圖藉助北洋軍閥的力量來剷除新文化運動的骨幹,因此有人作小説以影射林琴南,攻擊他,編輯把小説轉給胡適時,胡適的話就算是今天説來給人聽,也是讓很多人慚愧的,所謂君子坦蕩蕩,恐怕也就如此吧:林琴南並不曾有在路上拾起紅鞋的事。我們可以不贊成林先生的思想,但不當污衊他的人格。這也就是為什麼陳獨秀與他在思想上分歧,但始終是摯交的原由吧,也曾假想,當魯迅在天國聽見胡適對於他的維護並做的評價,該是怎樣的心潮?當然,在魯迅生前,除了觀點的交鋒,胡適幾乎未對魯迅人格有過微詞,也並無惡言相向,始終保持着君子的風範。有人説胡適之49年的哀號,是為了蔣介石政府的倒台而傷,實則是把一種政治觀念上的骯髒俗套強行的加在了他的脖子上。他所哀傷的是他一貫提倡的自由不能實現,循序改良的主張中斷。這最多是他對於新政府沒有抱希望,但絕對不能算做蔣介石的忠實走狗,這是有質的區別的。

有這樣悲觀的情緒並不難理解,曾經有一段時間,無論胡適還是魯迅都把蘇俄看作是中國未來之走向,而後又深深失望,因為一個專權的政府是和他們的獨立自由民主之主張是尖鋭牴觸的,毫不相容的,因此胡適也好,魯迅也罷都很快放棄了這一夢想,而重新回到各自的理想上去。因此堅持蘇俄路線的中國共產黨的政府得不到胡適的青睞也是自然的,而且從後來發生的歷史事件來看,我以為胡適之去美國,魯迅之早逝,未嘗不是一種幸運。最少在某種程度來説,我們沒有看見他們如一些人一樣出現人格的被侮辱和人格的分裂,保持了他們的人格獨立完整和尊嚴,這該是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最值得欣慰的事。

拋開政治不談,胡適的清醒不僅僅體現了其人格的高貴,更主要的是,他始終不曾放棄自由的追求和信念。在上個世紀國內對胡適的清算中,胡適的態度再次讓人欽佩:“兒女們被逼着控訴父母,家庭沒有温暖與私人生活。個人的尊嚴與價值,已被剝奪淨盡。沒有任何基本人權,甚至沒有不説話的自由。”説的自由被剝奪已經很可悲了,連不説的自由也被剝奪,該是怎樣扭曲的一個社會。在自己的思想被肆意歪曲和篡改的時候,在自己的思想得不到公正對待的時候,讓我們再次領略了一種大家風範,這些光有寬容與理解是不夠的,更多的是人性的悲憫,一種深入骨髓的自由信念的支撐和散發。

從純粹自由精神的角度説,魯迅的一個都不放過和胡適的誰都放過,都是社會需要的,我們無須選擇,批判與寬容在自由中得以釋放和融合。

中國向來不缺乏熱血,亢奮與激進的人,但是惟獨缺乏冷靜思考的人,中國人的血是熱的,總在沸騰着,中國人的火是一點即着而且燎原之勢不可收,但是在理性思維上始終欠缺着,潑冷水的人一向是被列入另冊的,妄想翻身何其難哉。胡適曾經拋出的自由主義之旗,被國民黨和共產黨無情踐踏於腳底,但正如毛澤東所説的,二十一世紀給胡適平反。那麼這面沉在水底的自由之旗終將浮出水面,飄揚起來。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7

這節語文課老師讓我們寫作文。

老師説這個單元的作文是自由出題。又是自由出題,不寫過的嗎?不會是老師臨時想不出主題了吧!這下好,有人痛苦,有人高興,還有人又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可以想寫什麼就寫什麼,發愁的是題目實在是想不出來。比如我的好朋友徐陽陽就想不出題目。

大家都在想題目,有些同學想題目想得很快,已經在寫了。老師説這節課寫不完沒關係,中午午休時可以繼續寫。下課了,徐陽陽告訴我,她的題目實在想不出來,我也無能為力了。可我不知怎麼的,一下課就想出了個題目:“我的班級”。

中午,午休時間都快過去一半了,她一直趴在桌子上冥思苦想。過了一會兒,她又給我做手勢説自己還是想不出來,我也只好來幫忙想了。我讓她寫“我的好朋友戴依雯”,她説不好;我讓她寫老師,她説不要;我讓她寫自己,她同意了。後來她跟我説她的題目想出來了,叫“我是一個文靜的小女孩”。她的題目想出來了,我也鬆了口氣。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8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放暑假了,我本以為可以自由自在的玩了,可是媽媽給我報了一個英語班,作業特多,爸爸還讓我寫日記,這是使我非常苦惱。

叫我無法出去玩,早上、中午、下午也就算了,可是昨天晚上把我最自由的時間也給我封閉了,我只要晚上不滑滑板,心裏就會很悶很疼。

這我都沒給他們説,吃苦我倒不怕,唯一不能讓我接受的是不能下去滑板,他們永遠認為這樣做很對,都是為了我好,大人們永遠不知道我們小孩想的是什麼,我想要的是自由!自由!

我太想自由了,可是我就是一隻小小小小鳥中的鳥,想飛卻飛不高,我已經心碎了,有很多鋒利的箭插在我的心上,真的很痛。

我多麼希望有人能體諒我的心情,安慰安慰我美好幼小的心靈,可是沒有人,我的心在慢慢碎着。

希望天下所有的爸爸媽媽,能體諒我們孩子,給我們一定的空間,使我們在童年的學習生活中快樂成長。

謝謝大家!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9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我渴望自由,渴望能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的生活着,沒有現實生活的煩惱。

然而,老天卻讓我做了人,讓我體會到生活中的憂愁、痛苦,讓我承受各種挫折、失敗和壓力。如果有來世,我會向上蒼祈求,讓我做只小鳥,在藍天白雲中自由穿梭。

每天對着課本的種種知識,寫的字不計其數,早上還要起個大早,想睡個飽覺都是困難的,一日又一日,像歌曲一樣重複播放。厭倦這種重複的日子,一星期才見媽媽兩面,星期五、六可以晚睡才見着媽媽。這有什麼意思?

隨着時間的推移,思想的成熟,想的也越來越多。與父母少見面是因為他們工作操勞,有時我會想:鳥兒真的無憂無慮嗎?它們沒有煩惱?不是,它們經常遇到狂風暴雨、寒霜冷雪,以及獵槍的偷襲。

鳥兒為了生存,它們付出了很多,甚至是生命。人類為了生存更要付出艱辛,學會本事,因為自然條件規律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人類早就能想象鳥兒一樣在天空翱翔,於是有了飛機。但你若沒錢去買飛機票,你將無情的被剝奪乘飛機的‘自由’。

我渴望自由,終於明白了‘自由’的內涵,只有艱辛的付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謝謝大家!

以自由為主題的演講稿 篇10

啊!自由原來這麼重要。當我開始讀國小的時候,我真正的明白了大姐所説的自由究竟有多麼可貴。

我在讀幼兒園的時候,羨慕比我小的孩子能不用去讀書,可以在爸爸媽媽的懷裏依偎。後來,我開始讀國小了,我又變成羨慕那些在幼兒園的孩子。他們還不知道他們是多麼幸福呀!

我希望時間能倒流,讓我能好好品味這段美好又短暫的時光,小時侯總是最幸福的,我想國中時我一定懷念國小時美好的生活,高中的時候我一定會懷念國中的美好時光、大學時我一定會懷念高中的生活……

我什麼都不需要,只需要屬於我的自由。把我的自由還給我!或許自由是要自己創造出來的吧。你看,你如果把學習搞上去了,你不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去玩了嘛,沒有作業的煩惱、沒有家長的拘束、沒有老師的催促……讓我自由的去翱翔吧!

我的目標是飛得更高,飛得更遠,飛得更好!為自己的目標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lizhi/qmgr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