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父母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父母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會在很多事情上都有很多情緒,而父母們應該多加溝通來緩解孩子的叛逆情緒,下面本站小編整理了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供你閲讀參考。

父母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
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技巧01

一、多鼓勵少責備

由於孩子的年齡較小,分辨是非的能力不夠,因此當小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家長應多給予鼓勵和指導,並儘量讓孩子知道自己不對的地方在哪裏,不要用責備的辦法使幼兒承認自己的錯誤,應該督促幼兒改正錯誤,多給予他一些鼓勵,以期待他的下一次進步。

二、多尊重少強迫

尊重是溝通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家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小孩子當然也不例外。我們大人歡用自己的方式與立場去強迫小孩與自己做相同的事情,而忽略了對方的想法。要知道小孩子同樣有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僅用自己的方式去與幼兒溝通,而不考慮他們的想法,我想這樣的溝通方式最後一定會導致失敗。 尊重小孩的基礎上再與小孩溝通會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例如大人往往不準小孩看電視,但是父母在強迫小孩子離開電視機以後自己卻死守着電視台的各種節目,這樣做幼兒會感覺到不公平,是極不正確的溝通方法。

三、多期望少比較

"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 是天下父母親共同的期望, 所以父母對小孩子期望過高也是影響溝通的重要因素。雖然父母對小孩有所期望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父母很喜歡將自己的小孩與別人的小孩做比較,甚至於父母對子的期望多少參雜着自己自私的成份。希望借子女的成就,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這樣會直接影響自己和子女的溝通。更有的父母直接指出自己子不如別人的地方對孩子進行責罵。這樣做對給孩子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大的影響,甚至會使幼兒在以後的與人溝通中產生自卑心理。如果換一種方式與幼兒交談,讓幼兒知道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就會使孩子思想上產生無限的動力,朝父母期望的方向發展,事半功倍。

四、多建議少命令

當與小孩進行溝通時,務必要多用建議的方式,儘可能提供幾項不同的建議來供幼兒參考,並觀察幼兒的生活習慣,從旁邊協助和指導幼兒,誘導孩子去。有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小孩子也會罵人,但是如果你仔細聆聽會發現小孩子所説的話全部都是自己曾經説過的話。小孩子的思維系統發展特點決定了模仿是們學習的最佳方法。我們的父母如果用多建議少命令的話,比較容易讓小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五、多傾聽少嘮叨

傾聽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學問,當小孩子與你有不同的意見及看法時,做父母的往往就嘮叨個不停,成人一般總認為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如果孩子沒有按照我們的想法去做事情,那就是不應該。其實這樣想是不對的。要進行溝通之前我們首先要傾聽對方的意見與看法,認真地傾聽和了解孩子心中的真正想法,多方面綜合地觀察各種不同的見解後再提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做不但可以達到溝通的目的,小孩子也容易對你的溝通方式產生好印象,接受你所説的話語,拉近彼此間的距離。

六、多守信少敷衍

誠信是一種美德與小孩子之間的約定一定要兑現,千萬不能有敷衍了事現象。小孩子很容易將父母的言行牢記在心中,經過幾次對小孩子的敷衍之後小孩也學會用同樣的辦法應付父母提出的要求,而根本未改正不良習慣。因此,與小孩溝通之後所約定的事情也一定要如期達成。

七、多提醒少限制

對小孩的限制不但不能夠阻止孩子的繼續犯錯誤較多的限制還容易使小孩 產生極端的心理。 我們應該從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小事情來提醒和教育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用提醒以及建議的方式進行溝通更加容易讓小孩子對成人產生信賴感。例如小孩子不吃飯到底為了什麼?父母應該詳細去了解可能造成小孩子不吃飯的原因,儘量不要因為小孩子不吃飯就限制小孩子做各種事情,如:不吃飯就不能看電視、不吃飯就不帶你出去玩、不吃飯就不能吃巧克力)應該耐心地與孩子溝通告知孩子不吃飯會產生的不良後果,並且誘導小孩養成喜歡吃飯不挑食的好習慣。

父母與青春期的孩子溝通注意事項

1、家長把學習成績看成孩子的唯一。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家長關注孩子的學習這沒有錯,但要求孩子的每次考試成績在名列前茅,只要學習好,其它的一切都是次要的。孩子的學習成為許多家庭的頭等大事,分數成了家長與孩子嘴邊提到的最頻繁的字眼,甚至孩子考多少分,也成為許多家庭氣氛好壞的晴雨表。正如一名國中的學生所説:“我第一次考了第一名,父母很高興帶我去吃肯德雞,我發現成績能給父母最大的滿足。一次我考砸了,拿了一張慘不忍睹的試卷回到家,父母臉上露出疑惑的神情。原來,分數才是父母最疼愛的孩子。

2、對孩子缺乏正確的評價。我們經常聽到父母 問這樣的問題“孩子不愛學習怎麼辦?孩子不聽話怎麼辦?問話的父母大多是想要尋找教育孩子的具體方法。他們中的許多人在經歷了對孩子的説教、訓斥、打罵絲毫不起作用,感到束手無策而來求助的,然而,卻沒有想到任何一種具體的方法也不可能適應每一個人,孩子為什麼不愛學習,為什麼不聽父母的話,答案很簡單,是父母拿了溝通的絆腳石當方法,指責、埋怨、負面的評價充斥着孩子的耳朵,如:你學習成績這麼差,肯定不是讀書的料”“我肯定你什麼是都不能堅持到底,你就從 沒有做好過一件事”等。父母在説話時一開口就已經否定了孩子,當然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所以,不論父母怎麼説,也無論你正確與否,都難以得到孩子的接納與認可。每個人都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和肯定,孩子也是如此,當他感到從父母那裏得到的只是負面評價時,就會關閉溝通的大門。

3、父母喜歡揭孩子的短。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是正常的,並且有時孩子對自己的毛病也有願意改正的想法,作為家長應當及時的鼓勵,給予誠懇的提醒,給孩子改正缺點的勇氣和力量,這是因為孩子愈是犯了錯誤,心裏愈是脆弱,愈是需要父母的諒解與安慰。而有的家長則不是這樣,當孩子在改的過程中出現反覆時就把孩子的承諾當話柄,來刺激孩子,挫傷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雪上加霜。孩子對此不僅懶得聽,而且逆反心裏加重,反正你們把我看死了我就破罐子破摔

4、家長與孩子缺乏平等尊重的意識。有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總是處於居高臨下的地位,總是以一副威嚴的面孔對孩子,以嚴厲的語氣與孩子講話,無形中會使孩子產生畏懼的心理,從而不敢和父母交流,有的孩子甚至還會產生反抗的心理。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且還會阻斷親子間的溝通,也就人為地形成了代溝了。

5、家長過多地嘮叨,引起了孩子的反感。有關教育專家在對親子的研究中發現有些父母與孩子從早到晚只會説三句話。孩子早上起牀時“快點起來,到點了,快點快點“孩子出家門時”上課要注意聽講,不要做小動作,放學早點回家“孩子放學回來時一見面就問”“考了多少分,被老師批評了沒有”教育專家把父母的這些嘮話當作“正確的廢話”和無效的命令“,使孩子十分反感,有的孩子説我們的耳朵起繭了,根本就不想聽。

6、父母不能以身作則,起表率作用。父母自己身上存在許多不良的嗜好,打麻將、賭博、酗酒。工作中不敬業愛崗等,使一些不良的毛病感染了孩子。

凡此種種不一而舉,當孩子聽到這些話時,理所當然不僅關上了耳朵,也關上了心門,日子一長,不但懶得聽,而且逆反心理日盛。

標籤: 青春期 父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wxj09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