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演講稿 >精選演講稿 >

培養兒童社交能力的遊戲

培養兒童社交能力的遊戲

角色遊戲對促進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發展、具有特殊的功能,如何來培養呢?下面本站小編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些培養兒童社交能力的遊戲。

培養兒童社交能力的遊戲
兒童社交能力案例一

角色遊戲的各主題,可以説是再現了一個小社會,幼兒扮演着各種社會角色,有着各種不同社會關係。

“甜甜屋”是每天最受幼兒歡迎的遊戲地點,一直都會有很多小朋友被甜甜屋裏逼真誘人的蛋糕、冰淇淋、蛋撻等甜點所吸引。他們喜歡在甜甜屋內不停地擺弄那些有趣的小玩意兒,卻不顧陸續光臨的小客人。我故意扮演小客人來到甜甜屋裏,向服務員圓圓點了一塊蛋糕和一杯果汁。可是圓圓卻不知所措地直接從貨架上拿出了蛋糕和果汁杯遞給我了。在一旁的廚師香香不願意了,她連忙阻止圓圓,説:“你還沒有讓我這個廚師做果汁,烤蛋糕呢!”

分析:

廚師香香説的確實如此,正因為在甜甜屋裏的工作人員缺乏他們之間的交往和溝通,才導致了剛才的那一幕。針對這一情況,我進行了分析和反思,幼兒剛剛開始遊戲時,由於受他們語言表達能力的限制,跟其他角色很少交往,即是交往了,也是停留在動作交往上。如:娃娃家的媽媽總是一味地給孩子餵飯,哄他入睡,給他洗澡,洗衣服,一系列動作發生後,卻沒有與孩子進行語言交往,這樣,社會角色之間產生的各種關係也不能很好地表現出來。為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養成幼兒樂於與人交往的習慣。

1、引導幼兒説一些常見的交往語言

幼兒不喜歡用語言與人交往,其中最直接的原因是由於自己沒有掌握一些交往性語言。與人交談時,總覺得不知道説什麼,怎麼説。因此,教師注意扮演一些與幼兒從屬關係的角色,或者與幼兒扮演同一個角色。如:老師當媽媽、幼兒當孩子、以角色的身份主動與幼兒交談、從中教給幼兒一些常見的交往語言:“願意嗎?行不行?別害怕,沒關係……”幼兒也由於與老師角色之間發生關係,而必須開口與老師交往,經過幾次訓練,教師的語言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孩子。在遊戲中,他們就能學着老師的樣子,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與人交談。

2、鼓勵幼兒積極用語言與人交往。

幼兒較豐富的交往性語言,為他們的交往活動提供了可能,但是有相當一部分幼兒不能主動地與人交談,這時,教師首先要鼓勵扮演一些主要的角色,由於角色身份的要求,他必須與其他角色交往。如:娃娃家的媽媽她必須與孩子,爸爸發生語言交往,超市的收銀員要與其他服務員和顧客發生語言交往……。雖然,開始時,他們只能用詞和短句與同一主題的角色進行零星的交談,隨着遊戲的開展,他們能用較完整的句子與其他角色進行較頻繁的交往。其次,鼓勵他們走出自己的遊戲主題,與其他主題的角色進行交往。經過多次的遊戲,我們發現:遊戲中的語言交往能形象地幫助幼兒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幫助幼兒識別別人的情緒,理解不同角色的語言,幫助幼兒學習選擇不同類別的語言去進行交往,進而模仿和遷移到日常生活的其他交往活動中來。

兒童社交能力案例二

一個階段後,我又開始關注起“甜甜屋”的遊戲情況,只見小客人蜜寶抱着寶寶來光臨甜甜屋了,服務員林子軼連忙上前迎接:“歡迎光臨甜甜屋,請問你要吃什麼?”蜜寶高興地點了她想要的甜品後,林子軼又熱情地對蜜寶説:“請坐,你的東西馬上就好,請等一會哦!”説着,她又去和廚師洋洋在一邊不停地交談着,洋洋就開始張羅起冰淇淋、蛋撻等甜品了。不一會兒,服務員林子軼像模像樣地把甜品端到了蜜寶的面前。等蜜寶吃完臨走時,林子軼還親切地對她説了聲:“歡迎下次再來哦!”

分析:

看到這樣的場景後,我倍感欣慰。正如《指南》中所説的:“幼兒園要為幼兒創設温馨、關愛、平等的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師幼關係和同伴關係,讓幼兒在積極健康的人際關係中獲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發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會環境及文化的薰陶中學會遵守規則,形成基本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案例二中的場景充分反映出了孩子們在有趣快樂的遊戲中獲得了自信,從而使他們願意主動與同伴交往。

幼兒的社會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成人應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樣作用,避免簡單生硬的説教。

培養兒童社交能力的遊戲

這些遊戲,都是我們耳熟能詳,小時候也玩過的。但是,如果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向和孩子一起進行,是起不到培養孩子社交能力的效果的!所以請家長們一定要注意下面講的放法!

1.捉迷藏遊戲

學習控制興奮情緒

原理解釋:

人類是容易被情緒控制的生物,經常在情緒影響下做出錯誤的判斷。原因就在於,情緒產生時,會有伴隨的血壓、心跳、激素分泌等一系列生理變化。

如果在童年時期沒有很好的學會控制情緒,尤其是興奮、欣快情緒,隨着孩子的成長,其性格情緒化因素也就會很明顯,這樣“不穩定”的性格,很難受人歡迎。

遊戲控制方法:

捉迷藏讓孩子感到興奮的原因有兩點:一是躲藏時巨大的緊張感;二是找到別人時強烈的興奮感。

因此,在孩子躲藏的時候,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在緊張感之下正確的躲藏,不能因為是遊戲就裝作找不到他;在孩子找人的時候,要在他的興奮之下適當給予挫敗的體驗,即讓孩子以為能夠找到,但實際上沒有。

這兩種方法,目的都是教會孩子能夠在情緒影響下運用邏輯思維思考問題。

2.打鬧、“戰爭”遊戲

學習解決問題

原理解釋:

日本早稻田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幼年時期,沒有經歷過打鬧遊戲,經常被家長保護或禁止打鬧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欺負,在成年後的性格會出現逆來順受或極度暴躁兩種極端的發展。

這是因為,打鬧是兒童早期模擬社會化、學習社會規則的重要手段,通過打鬧,兒童會自發的學會從建立規則到破壞規則,再到遵守規則,最終學會“通過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

遊戲控制方法:

為了孩子的安全,打鬧遊戲可以通過組織各種協作性的“模擬戰爭”遊戲來進行。比如,抓人遊戲、橄欖球遊戲、奪旗遊戲、打雪仗遊戲等。

無論哪一種,要點在於:

1 成人除了保護孩子的安全外不能對孩子的打鬧有過多幹涉;

2 孩子們發生衝突後,成人不能以“仲裁者”的身份評判是非,而是要引導孩子們建立規則,並可以進一步引導孩子思考,這個規則是否合理,有無更合理的方法。

3.和爸爸的跤遊戲

學習自我保護和“平等”的含義

原理解釋:

我們經常心懷美好的教孩子許多“偽善”的東西,給孩子灌輸“平等”、“博愛”這些觀念。可事實上,我們的生活環境完全不是這樣。以為的教給孩子“善良”,等於讓孩子放棄自我保護,當遇到危險和侵害時,孩子通常不知道保護自己。

遊戲控制方法:

在遊戲進行前,要十分嚴肅而正式的給孩子講好摔跤規則。孩子的力量肯定不及成人,所以可以適當給孩子一些“機會”,讓孩子感到“勝利在望”,然後在關鍵時刻給予反擊。但在最後,一定要把孩子穩穩的扶起。

這樣的遊戲給孩子傳遞了兩個信息:公平是建立在力量的基礎之上,不存在絕對的公平;只有父母是不會傷害自己的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yanjiang/jingxuan/wj38p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