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禮儀 >交際禮儀 >

幼師如何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幼師如何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人際交往能力是人們綜合素質中的一項重要能力,而幼兒時期是人生的初始階段,在這一階段加強對幼兒人際交往能力的培養,將會有利於他以後與人們的相處。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幼師如何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文章內容。

幼師如何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
幼師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為幼兒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使幼兒感受交往的樂趣

中班幼兒一般是4~5歲的孩子,他們的認知水平和自我意識相比小班而言,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由於不同幼兒的性格、認識水平不同,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與人交往的能力也就不同。比如,有的幼兒性格開朗,喜歡和同伴一起玩,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人際交往能力就強,而有的幼兒性格內向、害羞,這就導致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得不到發展,所以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多給幼兒創造一些與同伴交往的機會,使他們感受到與人交往的快樂和樂趣,進而變得願意與人交往、善於與人交往。

如,我們可多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如角色扮演活動,主題要選取幼兒感興趣的,如海寶小超市、乖乖兔病了、今天我是服務員等,讓幼兒扮演導購員、顧客、醫生、乖乖兔、服務員等角色,這樣,我們既能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使幼兒樂於投入角色的扮演中來,又鍛鍊了幼兒的溝通能力和與人交往技能,一舉多得。

二、加強對幼兒的交往指導,使幼兒掌握人際交往技能

幼兒年齡小,還不具備判斷是非的能力,所以,在跟其他小朋友交往時,可能會出現爭、搶、打、罵等不良行為,這就要求作為幼兒學習行為指導者的我們加強對幼兒的交往指導,使他們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技能。

比如,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合適的表達方式。如,不小心撞到別人時,要説“對不起”;聽到別人説“對不起”,自己要説“沒關係”;接受了別人的幫助,要説“謝謝你”;和同伴、老師分別時,要説“再見”……另外,我們要教給幼兒在與人交往中遇到矛盾和問題時具體的處理方法和措施,如幼兒在玩積木、畫板時,如果產生了矛盾,要教導他們絕對不可以攻擊對方身體,而是自己做出讓步,或者是達成統一意見大家一起玩;或者,我們可以向幼兒提問一些有關與人交往的問題,如“如果你和同伴在玩貼紙時,你們產生了矛盾,同伴生氣打了你,你會怎麼辦呢?”“教室裏有一個喜洋洋玩具,你和同伴都非常喜歡,你會怎麼做呢?”等等,如果幼兒的回答合情合理,我們要對他們進行及時的鼓勵和讚揚,如果想法錯誤,我們則要作出指出和糾正。總之,我們要教給幼兒正確的與人交往技能,以此促進他們積極情感的發展。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應深刻認識到培養幼兒人際交往能力對幼兒人生髮展的重要意義,並積極探索、總結各種符合幼兒認知能力和學習特點的與人交往措施,從而為幼兒一生的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幼師培養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的要點

一、靈活運用各種資源,幫助幼兒建立寬鬆和諧的同伴關係

同伴之間的交往是社會交往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兒童學習社會交往的初始階段。怎麼利用周圍生活中的自然環境來幫他們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呢?首先,要教給幼兒友好地與同伴交談,交談的語調要柔和,能耐心傾聽別人的談話。其次,要讓幼兒更多的注意別人的長處,學習別人的長處,而不是總看到別人的缺點,拿別人的缺點來取笑別人。再次,要理解同伴的興趣和愛好,既能尊重別人的興趣但又不盲目地聽從別人。例如:幾個小朋友在一起做遊戲,教師可以教幼兒一起商量做什麼遊戲,怎樣做,在遊戲中既能積極地提出建議,又能尊重別人的意見,不強迫別人接受或服從自己的意見,最後要教給幼兒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與他人交往,愉快地與同伴合作。在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一些自然發生的情景,幫助幼兒尋找遊戲夥伴,鼓勵幼兒多結交新朋友。比如開闢了“玩具的新家”,發動孩子從家裏帶來心愛的玩具,利用玩具為幼兒提供交往的機會。在活動中,及時表揚那些主動與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兒,促使幼兒之間建立起平等友好的關係,培養了他們社會交往能力。孩子在入園前一般只限於與家人交往,進入幼兒園後交往範圍明顯擴大,通過幼兒遊戲活動他們可以學會與同伴交往、分享、合作。在幼兒園我們可以引導幼兒討論“怎樣和同伴合作玩”,“別人想玩你的玩具時該怎麼辦”,“你拿到同伴的玩具時該怎麼説”,“你想玩別人的玩具時該怎麼説”等話題,讓幼兒説自己的想法,從而明白與人相處的方法,如要愛護玩具,不強奪、搗亂等,體驗交往的樂趣。

教學活動實際上是個體內部需要的過程,只有孩子們的內部需要得到了滿足,才能快樂地學習。因此以滿足孩子的情感為提前設計好教學活動,多采用小組探索、討論等形式,讓孩子之間可以相互交流,彼此爭論,互教互學,共同提高,在滿足內心情感需要的同時掌握了知識技能。在一次認識蝸牛的活動中,我先將蝸牛這個主題給孩子,提出一些關於蝸牛的問題分支,讓孩子們自己分工去尋找關於蝸牛的資料。第二天,我又帶孩子去找蝸牛,然後養蝸牛,請孩子們分組觀察蝸牛,探索蝸牛的祕密,讓孩子在相互的爭論、辯論和互助中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知識。也許孩子們所找到的知識還不夠完整,也許在語言的組織上還不夠妥當,但是孩子們用他們自己的語言在對蝸牛進行探索和討論。當他們在一起共同為一個問題尋找到答案的時候,他們學到的就不光是知識,更多的是知道了怎樣和自己的同伴交往,怎樣快樂地學習,從教育學的角度來説,實現了認知、情感和技能均衡發展的目標。

二、建立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關注那些性格內向的孩子,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

性格內向的孩子,他們比其他孩子更會察言觀色,更在乎老師對自己的態度。老師的一個友善的微笑、親切的問候、充滿愛意的撫摸都會讓他興奮不已。對待這樣的孩子,老師最好蹲下來和他們談話或交流,首先在視覺上給他平等的感覺,日常活動中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儘量採用微笑、點頭、肯定性手勢、撫摸頭、肩膀等身體語言和動作,用充滿愛的、鼓勵的眼神注視他們,創造較多的語言溝通機會,讓這些孩子充分體驗到老師的關心、老師的愛。

教師如果注重交往互動的價值,對膽小、內向的幼兒充滿愛心、尊重,善於用適當的方法接觸和引導他們,實行雙向交流溝通。那麼,這些孩子對教師也親近、信服,容易接受教育,敢流露自己的情感、自尊、自信,有一定的創造精神。那些自信心差、膽小畏縮、缺乏上進心的孩子,從老師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和每一句話中都感受到了老師的喜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liyi/jiaoji/g3zkw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