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精選15篇)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精選15篇)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1

在物理新課準中指出,物理課程要注重學生的發展,以使學生獲得學習的興趣及良好習慣,因此,如何提高物理學習的有效方法,是其要注重的地方。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精選15篇)

鄭州物理輔導培訓主任指出,物理的教學應貼近學生生活,通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來找出其物理規律,並運用到社會生活中,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

因此,新的物理教學方法,應強調以物理知識為載體,讓學生經歷其研究過程,逐漸培養出科學精神,使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發展。

鄭州一對一輔導教學處主任指出,在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對教師教學也有要求,其實,在實際教學中,很多的教學理念和方式,還並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因此,這是教師們應該先解決的主要問題。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2

在國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內容、方法、場所不失時機地滲透美育,激發學生對物理知識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慾望,使他們在愉悦的情境之中輕鬆、全面地認識物理規律,掌握並正確地應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如此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創設美育情境,降壓減負,使學生在認識過程中感受美

課堂美育環境創設,需要通過看、做、想、用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物理知識學得有趣有用,從而喜愛物理學,操作方法有以下幾種:

1.實驗教學。物理教學以物理實驗為根基,每個測量、測定中研究型實驗、教師演示實驗、課外興趣實驗,無不給學生留下真實感。尤其是演示實驗選用的簡單易操作的器材,越貼近學生學習生活的用具,教學效果越顯著。

2.直觀教學。對於實驗室無法完成的實驗,可採用掛圖、放映幻燈片來加強直觀教學,加深學直觀感。

3.激趣設疑。物理是融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於一體的一門自然學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求知好奇的心理,開展有趣的實驗,尤其是用玩具做的實驗,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用彈弓研究動、勢能轉化,用青黴素瓶做大氣壓存在等實驗。根據這些實驗現象提出設問,讓學生思考,隨着教學展開而揭示謎底,學生能夠知道物理知識來源於人類社會生產實踐和生活之中。

4.反差之比。對於易混淆的物理概念採取反差對比教學方法,加深學生了解它們之間的共性與個性的印象,正確區分不同物理量的內涵,從而達到認識物理規律的本質。如歌曲與嘈雜聲對照,區分樂間與噪聲;拿出凹面鏡與凸面鏡對太陽照,請學生觀察聚光點,再讓學生用這兩面鏡給自己照像,對比兩面鏡的作用與功能。

5.生動、新奇、真實的舉例。物理來源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實踐,幫助學生對物理概念的理解、物理知識的應用離不開舉例説明或驗證。用生動、新奇、真實的事例予以補證,能夠培養學生觀察能力,這些引例包括:社會新聞、消息、歌詞、詩句、格言、寓言故事等。

二、挖掘課本美育素材,展現美

國中物理課本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工具,它不僅注重傳授本學科的功能,而且在編寫的思想、體系、內容上融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趣味性於一體,藴含大量美育素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形象感染美。課本將思想品德教育放在前位,能以其美的形象影響學生思想品德。如介紹居里夫人、法拉第等科學家的刻苦鑽研的精神,啟迪學生樹立積極探索、勇於求真、追求進步的信念;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指導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用具體的事例和大量的圖示描述我國勞動人民、科學工作者對物理學發展的貢獻,如墨翟的小孔成像、漢代磚刻圖片、滑輪使用記載、明代發明的火龍、現代超導的研究、和平利用原子能等。

2.圖像畫面的直觀美。人的視聽感官是感知美的主要感官。要引導學生觀賞圖像畫面,直接感受物理現象和規律的真實美。課本配置的圖有:演示實驗圖、有趣的物理現象圖、實驗工具圖、物理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應用事例圖、自然景觀圖、科學家肖像圖,看過這些生動而直觀的畫面,給人以觀形如聞聲之快感,對學生認知識意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有一定的助動作用。

3.內容新穎美。新編教編寫的又一特徵是在思想內容上有新穎的美感。新增內容有必學內容,如聲學、無線電通訊常識等篇章;有常識性瞭解知識,如磁懸浮列車假設理論、放射性元素等;有閲讀性新知識,如火箭、激光知識等,這些新知識不僅給學生新感覺,還拓寬了學生認識視野,感受到物理學富有新穎的創造性和現代新氣息。

三、發揮想象,拓寬認識領域,激勵學生髮現美、創造美

1.編制習題。根據人類生產實踐和社會生活、物理實驗的數據編制習題是個有趣的活動。學生樂於參加這項活動,學會從簡單的已知、求條件對換、補充條件到自編習題,從不同的角度展開想象,進行再創造。由此認識到物理習題編制並不神祕,都是人的意識的產物。教師再順勢抽幾道習題加評比,看誰編題較好,更符合實際,予以鼓勵和表揚,使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2.一題多解與一題多為。習題課教學不是簡單的分式中數字的演算教學,而是圍繞題目給定的條件指導學生明確習題考察的知識點,挖掘習題中的隱含條件和等量關係,學會用公式解題,思索習題解法的可行性,聯想習題的可變性、延伸性,使學生能熟練地從不同方面學會一題多解。對可變性習題可採取增補或變換條件、結論等方法進行,使學生學會解答模型題,達到觸類旁通,提高應變能力。

3.摹擬實驗故障。實驗出現故障是常見的,具有可能性和偶然性。參與實驗操作的每個學生會遇到不同的故障,要排除可能出現的故障,教師應事先在課堂上通過設置故障,並加以摹擬,增強學生的分辨能力和識別能力,提高認識的操作能力。

4.探究物理量可能性測定方法。教材中有些物理量可以用不同器材進行測定。如物質的密度、導體的電阻等,由於選擇測量的器材的不同,方法就不會一致,但結果相同。以此引導學生加以想象,選擇較合適的測量方法,達到理想的測量效果。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3

不管是傳統教學還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學,“課堂”都是教學的主陣地,與傳統式教學比起來,“探究式教學”改變以往側重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通過學生親自參與,去發現和獲得物理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獲得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對老師備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課,需要老師精心打磨,以下淺談本人實踐中對課堂打磨的初淺認識。

首先,磨教學目標。新課程背景下,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教學知識,因此需要我們認真鑽研課標和教材,充分理解一堂課所要達到的三維目標。例如:《滑輪及滑輪組》這節課我確定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1、知道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2、能識別生產和生活中的滑輪;3、會根據要求使用和組裝滑輪組。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探究定滑輪、動滑輪和滑輪組的作用過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實驗能力和合作能力。這樣,不僅要求學生學習一定的知識與技能,同樣要求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培養能力

其次,磨學情。教學是“教”與“學”的有機結合。教師的“教”目的在於更好地引導學生“學”。因此,備課的時候要充分了解學情,包括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技能水平,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心理特點,情感因素等等。相同年級的學生有學情的共性,但不同的班級存在個體的差異。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情,結合不同學情,適當調整教學目標和方式,制定適合大部分學生“學”的教學方式和方法。

第三,磨教學方法與過程。教無定法,要充分理解教材與學情的基礎上,確定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不同的學情,選擇最有利的教學方法,準備必要地教學用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以期達到課堂的教學目標。例如:《壓強》這節課我對情景設置的選擇:開始我選用一節錄像,正在冰面上玩的小孩,發現冰面裂開,設置問題:小孩該怎樣脱險?上過一節課發現效果不理想,學生不知道怎麼辦,而且沒有很好地引入本節課的課題。後來我改為一個小實驗:讓一個男學生用兩手掌將一汽球壓破,學生費很大勁沒壓破。讓另一學生用削尖的筆尖刺,一刺就破。這種例子就在學生身邊,同時現象明顯,很好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同時也達到引入課堂內容的目的。磨教學方法和過程,要考慮教學的各個環節,包括情景設置,課堂提問,課堂板書或課件,探究過程細節,課堂習題等等,通過精心打磨,才能設計出高效的課堂教學。

第四,磨教學反思。善於反思,才能不斷進步。每一節課都有成功與不足,及時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斷成長。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對教學目標的確定是否合理,課堂教學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然後反思學生學習效果,通過課堂教學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課堂是否體現學生的“學習主人”角色;最後反思教學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課堂是否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教學過程與順序是否合理,教學媒體使用是否得當,師生交流是否流暢等等。

反覆打磨過的一堂課,才能提高課堂質量和效率,同時也讓我自己得到許多收穫和提高。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4

今年暑假,我省進行了國中化學遠程培訓。在這炎熱的夏天,老師們懷着滿腔的熱情積極的投入到了培訓中,每一天,我們認真上網學習。每天都有收穫,一天一個進步,過得很充實。我身邊所有的老師都感覺受益匪淺,豁然開朗。作為一名化學一線教師,我這幾天的培訓生活,感受良多,感激滿懷。

在這次學習中我們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不斷的更新自己教育觀念和知識體系,及時補充新知識,並對原有知識進行整合,調整自己原有教學思路和方法,使自己的教學節奏適應新的教育形式。並要求自己在教學過程中更重視知識的獲得過程和方法,在教學時以三條內容線索來支撐三維教學目標的實現和落實,體現知識的基礎性、時代性、多樣性和選擇性,從生活走向化學,再從化學回歸社會,以高視點、大視野、多角度、多層次地傳授知識和方法,將化學溶解於實際生產生活中,再結晶出來。

這幾天的培訓,給我們這些渴望課改的老師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和對改革的期望,給每一位即將投身新課程教學的老師們充滿了電,讓我們每位教師都滿懷勇氣和信心去面對學生。這次遠程培訓給我們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我們不僅還熟悉了新教材教法,更在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上有了更新換代。讓我們每位一線的化學教師都在化學新課程改革中都能有所收穫,有所提高。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受益頗多,但我們會更加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及時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作為一名化學教師,學習是我們終身的課題;我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水平,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教師的要求,也才能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事業成就提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5

新教材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係;新教材強調了學生主體性學習的重要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新教材讓學生主動地體驗實驗的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繫、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取科學實驗的方法。即國中化學新教材已注重從書本走向生活;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從注重知識走向注重活動。

一、從書本走向生活

教育的本意是面向生活的,所謂學習,就是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離開了生活,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長期以來,傳統教育觀念是:學習就是讀書,提高能力就是會解難題,對教師來説,“教學”就是把書本上的內容講給學生聽;對學生來説,讀書就是讀課本,能力的提高就是學會解難題。可以看出,傳統的教育把學生固定在“書本世界”裏,把教育與人的“生活世界”分離開來,使教育在“生活世界”的意義失落中艱難前進,不能為學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義和生活價值。

國中化學新教材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對科學過程的感受,不過分強調書本知識的邏輯關係。新教材改變了學科內容“難、繁、偏、舊”和過於注重書本知識的現狀,注重了科學與生活的有機整合,加強了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

新教材注重從生活實際中引入課題,生活是課題資源,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新教材編入了與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實際聯繫密切的內容。如空氣和水、燃燒和滅火、化石燃料和新能源、金屬材料和金屬資源保護,化學與生活等。在具體內容中編入瞭如何防止空氣和水體污染、如何滅火、如何防護鋼鐵鏽蝕等解決實際問題的課題,使學生通過化學學習,能夠初步解決一些與現代社會有關的實際問題,能從切身感受中體驗化學與人類社會的密切關係,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化學學習價值觀。

新教材注重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有位教育家曾經説過:任何有效的教學都始於對學生已有經驗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知識來源於生活,又用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新教材編入了怎樣正確使用煤氣爐具,用鐵鍋燒菜更好等生活中經常碰到卻並不太注意的問題,讓學生真真切切在感受到化學的實用性,化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學好化學,就一定要關注生活。

當然,書本知識的學習和在生活實踐中學習並不是完全對立的,相反,兩者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新教材要求教師“依據書本”,但不“依賴書本”。要從生產、生活實際中尋求教學素材,形成由單一的書本學習延伸到書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教學要讓學生從書本走向生活。

二、從以教師為主走向以學生為主

傳統的教學活動,認為只要教師教得好,學生自然會學得好。因而整個教學過程中只有教師“教”的自由,而沒有學生“學”的自由,一切教學活動都是從教師主觀願望出發,“我講你聽、我寫你記、我問你答”,“我要你怎麼學,你就得怎麼學”,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着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漸漸喪失。這顯然不利於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

國中化學新教材改變了以教師為主的教學傾向,按照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建立起了有利於學生自主探究和創新的教材模式,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讓“教本”變成“學本”,變簡單傳播為互動的教學,如化學反應中的能量探究、物質的製取和性質探究、元素質量計算的探究等等。改變了以往以教師講解為主的傳統,使從教師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轉變到教師帶着學生走向知識,從教師帶着問題提問學生轉變到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有人説,教師的教學好比“修橋”,目的是為了“過河”,離開了“過河”這一目的,“修橋”也就失去了意義,至於如何“過河”,應該放手讓學生去摸索,去探究,而教師不必把學生都一一背過河去。常言説得好:授人以魚,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漁,終生受用無窮。

當然,強調學生的主體性,也不可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教師是教學計劃的設計者、實施者和組織者,另一方面,教師又是教學實踐的參與者、合作者和引導者,不能認為學生主動學習活動多了,探究活動多了,教師就可以省力了。不能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而放棄了教師的責任性和指導性。恰恰相反,從學生髮展出發的教學設計與組織的難度更大了,啟發式和探究式教學的組織更費力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需要教師更多的培養、誘導和訓練。教師的主導性發揮得越好,學生的主體性增強得越快,二者是互動的關係,也是因果的關係。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6

我覺得新課程能否順利的實施,達到有效的目的。關鍵在於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們能否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怎樣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我個人覺得應該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意識。

我認為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責任重大,關係着祖國的未來發展。光有思想是不夠的,應該有先進的思想,才能夠順應社會的發展。拿我國的四大發明來説吧!四大發明是我國古代的自豪,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古代人民的思想。但是外國人卻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製造子彈攻敵,中國人只知道用自己發明的火藥做爆竹敬神。外國人用中國發明的羅盤航海,中國人則用它來看風水。總之,外國人用中國人發明的指南針找到了中國,又用中國人發明的火藥打開了中國的國門,再用中國人發明的造紙術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條約。英國教育家培根説“思想決定創造”,這就是國與國之間觀念、思想的差距所造成的。因此,我們在為我們古老的四大發明自豪的同時,也要為我們落後的思想感到悲哀。這使我意識到要進步、要有所成就必須要有先進的思想。如果沒有先進的思想,再好的智慧也是枉然。同理,教育工作任重道遠,在新課程標準改革背景下的老師們,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先進的教育技術也是枉然。這就是我要表達的第一點,要順利的實施課程改革,教育工作者們首先要有先進的思想觀念,用先進的思想教導和影響學生們。

那麼,新課改背景下的老師們,要具備哪些先進的思想意識呢?

(一)、首先,教師要具備“開放”的思想。

國家改革必須開放、教育改革也得開放,教育改革一線的教師更要具有“開放”的思想。具有了開放思想,在教育教學中,才能對學生進行“開放”式教育。才能培養出有思想的學生。

記得我看過這麼一篇文章,一個語文老師在教學魯迅雜文《夏三蟲》前,問學生:“在跳蚤、蚊子、蒼蠅中,你愛什麼?”學生們積極的思考,而且大家答案不一。在教學完《夏三蟲》之後,老師

問學生們同樣的問題,學生們不假思索的回答:“愛跳蚤,因為跳蚤來吸血,一聲不響的就是一口,何等直截爽快。魯迅就因此愛跳蚤。”就這樣學生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都“獨愛跳蚤”了。這意味着教育的成功呢,還是意味着教育的失敗?在教學《愛蓮説》之前,教師問學生:“在菊花、牡丹、蓮花中,你愛什麼花?”學生活躍起來,而且眾説紛紓在教學《愛蓮説》之後,教師問學生同樣的問題,學生異口同聲地答到“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泥而不妖”學生們都“獨愛蓮”了,這意味着教育的成功,還是意味着教育的失敗?

世界呈多元化趨勢,不可能,也不允許都一個模式。教師應該處理好統一性與多樣性的辨證關係,尊重每一個學生不能搞“強權政治”和“霸權主義”。每一個人都不希望別人把意志強加給自己,但也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別人。你可以獨愛蓮,他可以獨愛菊,我可以獨愛牡丹。教師沒有理由消滅菊花和牡丹,只留蓮花,因為世界需要蓮花,也需要菊花和牡丹,才豐富多彩。其實,愛蓮愛菊 愛牡丹都沒有錯。不論蓮花,菊花和牡丹,都是人的審美追求的象徵。是對自己的審美追求和現實人生的觀照。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愛蓮體現了人們對高尚品格的宏揚;菊花傲霜鬥寒,愛菊體現了人們對頑強生活的禮讚;牡丹雍容華貴,愛牡丹體現人們對興旺昌盛的追求。這些都是我國民族文化的優秀部分。況且,這些優秀文化,我們可以兼收幷蓄。不斷完善人格。既然“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番。”我們為什麼要求學生獨愛蓮,封閉學生呢?教育家張先華説“教育不是讓學生記住和揣摩別人的思想,而是要引導學生產生自己的思想。”具備了開放思想的老師,就能教出有思想的學生。

(二)、其次,教師要具備“發展”的思想。

“發展”有兩層含義,一是教師要樹立為了學生髮展的思想;二是樹立教師自身發展、學習的思想。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不僅要學習一些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一些社會生活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這就需要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但的培養和挖掘學生的能力,比如放手讓班幹部管理學生,培養一批有思想有主見的班幹部。在班隊課上開展一些我是生活小能手這類的主題班會等…)這樣有利於學生

們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另外教育工作者們必須不斷學習,不斷的提高,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教育觀念,以適應新的教育。這也是新時代知識社會的需要。

(三)、最後,教師要具備“創新”的思想。

教育家張先華説“創新比知識更重要,教育要培養創新型人才。”知識只有在創新中實現價值。陶行知在其創造教育理論中分析出:中國有4000餘年的歷史,20xx餘年的文化,卻落後於發達國家,原因是學生充其量只是一個活書櫥,販賣知識而已。只裝知識,不會創造。因此,陶行知呼籲新時代的老師:要教人創造,教人生利;要將知識與動手實踐結合,轉化為生產能力,創造文明。他説:“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造是孫子。”學知識目的是創造,培養創造力。他在《創造宣言》中説: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來,繼續教學生們創造。這要求教育工作者們首先具備創新的思想。並用激情與詩意造就人生與事業的創新,用自己的創新點燃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總之,先進的思想不僅影響着教育的對象學生以及自己的子女,還影響着家長的觀念,甚至推動社會的發展。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7

應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開展教師培訓是教師教育的一種創新,它以信息化帶動教師培訓的現代化,集中優質課程資源,極大地豐富了教師培訓的內容。以前我們沒有機會外出學習,如今在學校就能聽到專家講座,看到名師上課,這種培訓為我們提供了專業學習的渠道,使我們受益匪淺。

通過培訓學習,使我知道這次有效學習內容包含通識和學科專業知識兩部分。其中通識包含教師專業解讀,教師職業道德解讀和高中生心理髮展和學習策略研究。專業標準以學生為本,師德為先,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為要求,從三個維度,十四個領域進行解讀,很好地詮釋了教師專業標準對教師成長的功能。教師職業道德從六個方面:"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來要求教師。通過典型案例解讀師德的重要性,感染性。並鼓勵教師為教育而獻身。高中生心理髮展和學習策略研究,通過六個專題講座,對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學科專業知識包含化學實驗基礎,化學與資源開發利用的教學研究,特別是專業知識的講解,大學聯考分析,體現基礎性和時代性的要求,指明瞭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對課堂教學大有裨益。通過教授對高中化學解讀,指出不足和改進方法,他所説的很多方面值得借鑑。總之,我通過這次培訓,受益非淺,得到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理念,一種帶着現代技術投身於教育事業的信念,使我真正體會到講課是一種藝術。總感到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不過我有信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從而真正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為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的發展壯大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8

作為一線老師,接受課改新理念,感受課改新思維,使用課改新教材,至始至終課改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它是一次革命,一場對話,一座平台,一把邁向成功教育的鑰匙。

首先,課改是一次對傳統教育的革命。

它打破傳統教育原有的單一、教條的教學模式,構建以人為本、百花齊放的新型教學體系;它變沉悶、閉塞的課堂為歡聲笑語,使課堂充滿自由、民主、和諧的氛圍;它更注重的是師生的交流、學習過程以及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感體驗,它還注重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習和做人的品性。

其次,課改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

課程改革是全民族的一件大事,關係着下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長。課改應是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的大事。教學從本質上説是一種“溝通”和“合作”的過程。我們常常説溝通從心開始,課改的對話就是一場社會性的、多重網狀式的對話。我個人認為其內容表現為:

1、課改需要加強各校之間的對話。

“路漫漫其修遠兮”,課改途中困惑多,疑難多,信息少。面對共同的處境,各校紛紛羣策羣力,進行一場場多形式的課改對話,使得課改理念真正體現在課堂教學,紮根於課堂教學中,作用於每一個學生。羣眾的智慧是無止境的。對話中大家思維的火花得到碰撞,思路被打開了,思路又指引着出路,出路又決定課改教育的前途。正因為這樣對話,我們的課改出現了“百花齊放”教學新局面。有了這樣的對話,一線老師深感同行路上不孤單。

2、課改需要加強教材、理念與家長的對話。

課改涉及千家萬户,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是新課程能否順利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課改不僅對老師提出要求,也對家長提出了新的要求。因為許多課都需要家長配合輔導,或做一些必要的準備工作。讓家長了解新課程,取得家長對課改的支持,是這次課改實驗區普遍的做法,也是課改的應有之意。我校採取了多種辦法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新課程是怎麼一回事,如召開家長會、致家長一封信、問卷調查等形式向家長宣傳新課程理念。

3、課改需要加強老師與學生的心靈對話。

教學只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才能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而創設民主和諧的對話氛圍,正是這種雙邊活動的有力體現,它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它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創新精神,它能使學生置身於快樂之中。

教師在對話中要注意做到:

要以一個參與者、研究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的探索、研究、討論之中。與學生一起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自己的看法。教師用商量的、研討的口吻與學生對話,鼓勵學生相互補充,展開討論。比如“我想這樣做,大家看行不行?”“這位同學是這麼想的,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如果學生向教師提問題。教師要熱情對待,積極回答。在對話中,要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把話説完。

最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台。

“科研興校”已逐漸成為廣大中國小領導和教師的共識。教師的未來和未來的教師,都將與教育科研聯繫起來。我們的課改也迫切呼喚科研能力的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以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為對象,運用科學研究的原則和方法,探尋教育規律及有效途徑。

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個好士兵”。參與課改實驗的一線教師應該給自己一個重新的定位,樹立科研意識。啟動課改以來我們力求通過加強課程改革的研究,達到以科研促進實驗的目的,依據本校特色,將課改工作與“探究——發展”課題相掛鈎,以科研為先導,開展羣眾性課題研究。

因而,課改是塑造“科研型”教師人才的一個平台。廣大教師應增強的科研意識,積極投身於教學研究之中,做到人人都有研究專題,進而創造出一種濃厚的教科研氛圍,形成一種教科研網絡。我們有理由相信,通過抓科研,課改必將出現欣欣向榮的新層面。

總而言之,彷如一把鑰匙打開一把堅鎖。課改恰如一陣春風,正應了那句古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沐浴着課改的春風,定會邁向成功教育的彼岸。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9

隨着對“新課標”學習的不斷深入,我對新課標的認識又有了更全面的理解。新課標要求在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關注每一個學生,注重師生雙方平等的相互交流,溝通與合作,交流學生在學習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生的學習加以引導,對學生的學習給予肯定和讚賞。提倡、引導並促進學生建立“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交流與合作”為特徵的新的學習方式,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更加註重學生自身的發展

傳統的教學觀念認為體育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和體育知識,所以體育課又被認為是技術學習課,因此在體育課中過多的強調了學習技能、技巧。國小體育教育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都成為運動員,在體育課中把體育技巧作為每課必學的內容,並且把會不會技巧作為學生會不會體育的標準,不但偏離了教學體育的方向,而且由於純技術訓練帶有一定的強迫性,容易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體育 懼怕心理,進而造成了學生和體育之間的距離,以致學生喪失了學習的體育熱情和信心。心理學家卡格安在觀察兒童的行為時發現"只有那些與他們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與他們有一定聯繫的事物,才能真正地吸引他們"。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運用多種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辦法,巧妙地將學生與體育拉近,使學生獲得良好的體育感受,逐漸地喜歡體育。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説,如果單純的説教,死板的講述體育知識,那隻會扼殺孩子們的想象力、創造力,而且,也無法令孩子們喜歡。 我在對低年級學生教學實施新教材的過程中,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設置了許多與傳授體育技能有關的小遊戲,並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創想的內容。引導學生做一些小動物的外形模仿。讓學生自主地進行練習,逐步發展下去,可以自由發揮。學生自編的動作源於自己熟悉的小動物,由於個性和愛好的不同,每個學生創想的動作各不相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隨着課堂教學的深入,學生的動作已不僅僅侷限於模仿動物了,甚至連劉翔跨欄的動作都出現在了課堂上。不知不覺中既培養了形式的記憶力,模仿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二、設計好課堂教學的環節

一堂課四十分鐘,是老師和學生相處的最重要時光,把握住這四十分鐘是十分重要的。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激發起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好“開頭”、“銜接”和“結尾”這三 個環節,讓學生像欣賞一首旋律優美的樂曲,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影視片那樣津津有味地參與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更能使課堂教學具有“磁性效應”。

首先,一個良好的開端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開頭的設計上應該注重新穎,吸引與調動學生的各個感官,讓他們把注意力都投放到課堂上來;其次,各環節的銜接要巧妙,使課堂教學流暢自然,各環節自然過度,保持課堂教學的整體性。且不中斷學生的思路,易於學生接受;再次,把握好結果的處理,讓學生有一種精彩的感覺,就如同一齣戲,一部電影,必定有高潮。同樣,一堂體育課也應該有“高潮”之處。這個“高潮”一般宜在一堂課的結尾前夕。“高潮”往往是課堂教學的“畢彩樂段”,此時是學生注意力最集中,興趣最濃厚,積極性最易發揮的時刻,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時機,推敲再三,精心設計,使學生意猶未盡,期待着下節課的到來。

在"新課標"的指引下,我認為現在的教學重要的是去"做"。怎麼做,做得好不好都是其次的,我們要使學生樂意與自己合作,不應把目光盯在道路盡頭教學結果上,要集中精神引導學生在道路上如何前進。作為教師的我,必須在實踐中學習,不斷研究、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把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找到自己在這場改革中的位置,作出自己的回答!讓學生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我們的根本出發點,在教學中,讓我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儘快適應“新課程”,克服自身工作中的不足,讓我們為自己和學生創造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課堂。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10

眾所周知,化學是一門以實驗打基礎的科學,學生要想學好化學,多做一些實驗是必須的,因此我們按照新教材的要求讓學生做了許多探究性實驗。在這一段的實驗教學中,我們有許多成功的喜悦,但也不乏一些深刻的教訓。因此,在此有必要總結一下。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打基礎的科學。我們通過一些探究實驗課感受到了化學奧妙,激發了我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了我們分析問題、觀察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一段時間的實驗,一些同學基本掌握了常見化學儀器的使用方法。實驗操作逐漸規範,我們的動手能力大大加強。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使我們找到了學習化學、研究化學的基本方法。

總之,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們進一步總結經驗,取長補短做好今後的實驗。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11

教學過程中對教材的一個爭論就是:這套教材到底適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部分教師認為這套教材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知識內容切合學生的英語學習需要 ---口語交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符合當前英語習慣的純正英語。而部分教師則認為這套英語教材不適合農村學校的學生,因為這套英語教材要有六年的國小英語基礎學生才能開始學習。而我們的國小生大部分在國小沒有學過英語。教師又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彌補。再者,這套教材詞彙量多,對於沒一點英語基礎的學生來説難度太大。教師在教學進度上根本達不到新課標的要求。在爭論的最後,各位英語教師達成一致的看法:新課程更應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更要加強教學反思,要把教學反思落到細處、實處,注意課堂知識的構建,注重學生的實際能力的考察。下面就新課改談談個人體會:

一、新課改,新變化

隨着新課改的逐步深入,將會給整個基礎教育帶來新的變化。

1、新的課程目標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標是以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發展為基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此次課改的重點是一改過去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趨向,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讓學生在體驗、實踐、參與和交流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新課標增加了情感因素、學習策略以及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等方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終生學習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技能發展能力,提到了教育成功的核心。

2、新的教學模式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應該形成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應該形成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

3、新的評價機制新的評價體系更加科學、全面和完整,不但沒有忽視結果性評價,而且着重形成性評價。新標準認為,評價應有利於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考試檢測要有利於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評價機制應包括對課程的評價,對學生學習狀況的檢測,對教師教學的檢測等。

二、課改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課改形勢是好的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要表現為:

1、課堂教學方面的具體問題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也反映出不少的問題。有的緣於教學觀念,有的緣於教學能力,有的緣於教學條件。余文森教授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成績與問題反思》(《課程.教材.教法》20xx年第5期)一文中談到的四大問題,在我們的課堂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具體談四點:教學目標的虛化、教學內容的泛化、教學過程的形式化、教學手段的不合理。

1.1教學目標虛化新課程確立了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與教學目標,這是發展性教學的核心內涵,也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集中體現。新課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但是,由於對三維目標的設計和操作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目標的虛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知識、技能目標,該實的不實。知識、技能目標是三維目標中的基礎性目標,然而,由於認識上的片面和觀念上的偏差,在不少課堂上,最應該明確的知識、技能目標,反而出現缺失或者變得含糊。第二,過程、方法目標,出現了“遊離”的現象。首先,由於“過程、方法”這一維度的目標,是以往課堂教學所忽略的新要求,一般教師設計這類目標的意識不強,有些教師是有明確的意識,卻在設計和操作中明顯地出現了“遊離"現象:遊離於知識、技能目標之外,遊離於教學內容和教學任務之外,遊離於學生髮展之外,從而使過程、方法的價值喪失殆盡。第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出現了“貼標籤”的現象。總之,目標的多維化以及對目標的不當定位,致使教師教學中常常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

1.2教學內容泛化由於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缺乏有效把握的經驗,在實施層面上便出現了教學內容的泛化現象。突出表現在以下三點:第一,教材受到了冷落。不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卻忽視了學生對文本的閲讀理解,過早或過多地補充內容,海闊天空,甚至偏離文本而大談從網上查閲到的資料,大量補充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學活動失去了認知的支撐。第二,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情境設置應該自然的,而不能“為了情境化而設置情境”。第三,聯繫實際變成了一種裝飾。教學內容所聯繫的實際,必須是真正的實際,而不是給知識教1.3教學過程形式化新課程課堂教學方式出現了多樣化的景觀,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多樣化的背後,透露出浮躁、盲從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和思維並沒有真正被激活。

第一,“對話”變成“問答”。可以説,新課程所提倡的對話教學是對傳統獨自式教學的超越。但實踐上,卻有不少教師把對話等同於師生問答。實際上,發生在課堂上的有些師生問答,其實並非真正的教學對話。第二,合作有形式卻無實質。當前大多數課堂裏小組合作學習處於一種自發階段和隨意狀況,不少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這一組織形式時偏重於形式,缺乏對其內涵的深刻認識和反思。第三,有探究之形,卻無探究之實。應該承認,這也是當前探究學習和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1.4教學手段不合理表現為現代教育技術不用或濫用。農村學校教學手段的運用方面進步不大,甚至有走下坡路的傾向。非但計算機輔助教學未能跟上,就連原有的幻燈、錄音機的使用也越來越少。信息技術的運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學科教學。但也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集中表現為刻意追求多媒體運用而帶來的課件氾濫,在多媒體課堂,有的課成了一張張幻燈片的播放,一放到底,把過去的“人灌”變成了現在的“電灌”;有的課儼然成了“網吧”,學生各自為陣。我們發現,在課堂上明明是可以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自實驗完成的,結果卻被課件的模擬演示所代替;明明是需要學生通過文本描述來實現自我想像、聯想、體驗與感悟的,卻被教師精心製作的多媒體畫面同化到一種認知與體驗上去。這些認識上的偏差,亟待澄清;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效途徑、方法亟待研究。

2、從學生學習狀態中反映的問題

2.1國中學生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在某些學校的課堂觀察中發現,一節課中毫無反應的學生有近20%,似聽非學的也有近20%,只聽不寫的有約40%,只有10%-20%的學生臉上有積極參與的神色。從這樣的情況粗略地估計,40%的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態度原因,另有40%學生的學習困難是方法原因,這樣的學習狀態令人憂慮是不言而喻的。

2.2學習心理負擔重學生問卷調查顯示:有近70%的學生認為學習負擔過重。其實,學生不僅因為數量而負擔重,也是因為對學習內容不大感興趣,而導致的學習心理負擔重。其原因主要有:教師的教學不能較好地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生體會不到知識的來源與價值;課堂教學、作業從內容到形式都顯得單調枯燥;家長和教師過於看重考試成績導致學生心理壓力大和逆反心理。

2.3國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嚴重國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展變化最快的時期。目前教師對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和心理健康瞭解不夠,也缺少該方面的教育能力,往往採用簡單的教化去面對有着紛繁原因的心理問題,導致學生的心理牴觸,早戀、出走現象時有發生。加上家庭教育輔導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育人”沒有很好地與“授知”形成配合。

三、建議與對策

從調研中,我們深深感到我市國中課程改革的艱鉅與困難,思考並尋求對策是責無旁貸的,本人建議:

1、改變學生學習方式我們今天的教育是為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新課程的另一目標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方式。

2、改變教師角色新課程要求我們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他們構建一個自主、體驗、探究、合作、交往的學習平台。那麼學習方式的改變關鍵是教學模式的改變,教學模式的改變又在於教師角色的改變,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要讓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而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參與教學活動。在這種模式下,就要轉變教師的角色,才能建立起一種民主的、師生平等的、情感交融的新的學生觀和師生關係。因此對學生來説,教師的角色要由:管理者變為組織者;傳授者變為參與者;控制者變為幫助者;主導者變為引導者;仲裁者變為促進者。對於課程與教師的自身發展來看,教師的角色要由:教書匠變為研究者,教師要學會反思和創新;實施者變為開發者,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又是課程的開發者;執行者變為決策者。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12

星期五下班後,我們去岐江國小聽了樑老師的一堂課,真的是感受頗深。

樑老師講課的主題是:教育——渡人渡己的事業。她以自己十幾年來真實的教育人生為例,帶給我們很多的啟示。之前就聽過樑老師的一節語文課,她的課堂感染力真的讓人覺得上語文課是一種享受。她的表情永遠是笑咪咪的,正如她所説的,過着幸福的教育人生。我想,作為一名教師,我也要努力去做到,我每天走進課堂時,用內心的一面鏡子照一照,我的臉上有笑容嗎?或許用另外一中心態去面對,會有不一樣的效果吧!真的就象這句話“我的心中有春天,我的眼裏就會有芳菲。”每個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如果嘗試着先從學生的優點上去看他,充分發揮我們的育人智慧,我想一定會在工作中體會到樂趣。

還有第二個話題對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很有幫助。我們上語文課,是教孩子課文,還是教孩子閲讀?特別是對我們一年級,閲讀就更加重要了,因為一篇課文指導孩子多讀幾次,孩子自己就可以理解課文的內容了,如果老師有過多的講解或分析其實有點多餘。

平時忙忙碌碌的工作,覺得還是忽略了自身的學習。作為老師,一定要具備學習品質,我想樑老師,她的閲讀能力,表達能力能這麼好,跟她每天看書讀書是分不開的。選擇進步就要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因為誰也不想選擇卻步!

最後,樑老師還送給我們一句話。修煉性格——從容淡靜,心境平和,少計較外界,多要求自己!我想以後我處理任何事情,都要想想這句話。讓自己做一名快樂的教師,熱愛工作,熱愛生活!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13

理論指導實踐,所以要想自己在教學上能不斷進步和提高,就要不停學習本專業的理論知識,用專業理論知識來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最近我們再次學習了《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使我加深了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與體會。雖然是又一次的學習,但還真有“温故而知新”的感覺。讓我又一次對自己的教學思想和行為進行了反思,對自己曾經被視為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這讓我在語文教學方面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收穫。

對於國小語文教學來説,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課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堅定的新課程理念,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是不可能的。

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個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

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通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講授新課程時應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從本班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説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啟發式、討論式、師生互動等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閲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14

在這次難得的網絡教學培訓中,我再一次感到要成為一名好的英語老師,是非常需要有創新精神的,而創新來自於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視頻當中的每個教學案例都給以給我帶來啟發,知識還是那些知識,但需我們要根據學情,自編chant ,自編歌曲,自編遊戲、編寫課件以及選擇知識呈現的方式!方法是想出來的,理論也是實踐出來的!

新課程理念中提到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情,其實就是要求老師要教學生活學活用!減少語法規則知識的講解深度和廣度,多用有意義的語境來進行操練。這讓我恍然大悟,過去的確大糾結於語法知識本身的教授,而疏忽了這點:運用比語法本身更重要。其實單詞的記憶也是如此,一直有學生,在不斷地發問怎樣才能更好更快地記憶單詞,縱然已經出爐了很多方法,比如聯想法,對比法,歸類法,形象記憶法等等,這個問題還是如此棘手!我突然意識到因為這些方法都不是最根本的的解決之道,或者説他們只有輔助功能而已!都説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所以我便明白了,學習果真是沒有捷徑的,仍需要我們告訴學生真正的捷徑便是“勤”!若是要加一點便是,多使用!老師的作用便是多為他們創造與單詞見面的機會,如提供練習,閲讀,口語呈現,聽力刺激等多種形式。在以後的教學當中,我定當朝着這一方向靠攏。

在這次的網上學習當中,剛開始時是有點帶任務性來學習得,不過一段時間學習下來,發現其中樂趣,前輩、晚輩無拘無束,暢談心得體會,多方涉略,找出差距,正視不足,作出調整,摩拳擦掌,希望能在新學期有新氣象!鄧小平同志,説得多好:既要“走出去”也要“引進來”!在此次學習過程中,自己的確獲益匪淺!相信只有更大的碰撞,才能激發出更大思想火花,才能化為更為強大的教學行動力。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總結 篇15

自從去年來了學校就一直在學習新課標,對於我這個以前從未真正做過教師真是受益匪淺,眼界也開闊了不少,現將個人的感想與心得從以下幾個方面簡單的述説如下:

新課標中的趣味教學以及素質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提高民族素質、推動社會全面發展進步的奠基工程,當前中國小教育的核心和關鍵是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提出隨着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英語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也肩負着實施素質教育的責任。英語教學中實現向素質教育的轉變是擺在我們許多英語教師面前的一項重大任務《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英語教學大綱》中指出:“初級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聽、説、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為交際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初步的基礎。”

新制定的《英語課程標準》把“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在首位,再一次説明了:學習需要興趣,學英語更需要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的特點認真研究教學方法,排除學生在學習上的心理障礙,以調動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中學生朝氣蓬勃,能説愛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自我約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也不強。所以我認為,國中英語的教學急切的需要發展趣味教學。“如何激發並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成為學習的動力”是探討英語趣味教學的出發點,其核心問題就是:

一、如何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

我們教師應從國小開始就培養學生正確的英語學習態度和信心,讓他們對英語學習從小就開始重視也同時為以後國中英語的學習打基礎。教師可以以學生個人的前途以及現有的國際和國內形式來着手,讓學生可以認清現在的形式:世界是相通的而且變得越來越小,中國正在和更多的西方國家成為盟友,也就意味着除了母語再掌握一門外語已經成了必經之選,從而培養學生要為自己而學的心態,同時要用自己所學的知識來回報父母和祖國的心態。在增進學生學習英語必要性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必須先付出才會有收穫,古人云:“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老師只是起到一個引導和教導的作用,而學習語言也是需要勤奮和謙虛態度的;語言的掌握更需要積累,激發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養成每天進步百分之一的心態,才能使學生產生“只要我努力,我一定能學好英語”的信念。

今年開始我不僅接九年級畢業班的英語課程教授,而且也接了國小六年級畢業班的英語教學,由於國小英語一直以來都不被列為主課所以學生也認為英語沒有什麼重要的,所以上六年級的第一節課學生也沒有養成與老師互相問候的習慣,還記得剛上課時課堂上一片混亂,我大聲説了一聲“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It’s time for our class!”但是卻沒有理我,我又一次提高了分貝説了一遍,這時學生才安靜下來。由此我看出來了學生並不重視英語,所以我沒有進行新課的教授而是開始講一些去年的上海世博會呀,中國加入WTO之類的事情。學生一看並沒有真正讓他們學習英語與我也開始談論一些他們自己對於英語學習的態度。當我講述在國外一位中國留學生由於學習英語的定向思維而錯失了跟警察求救的機會導致自己死於車禍時,學生開始竊竊私語:“那麼可怕,還是要會一點兒日常交際英語比較好!”聽到這樣的小聲回答,我開始進行了今天第一次新課程的教授:日常交際用語中最常用的有哪些:“Nice to meet you!Hello! How are you?”由於學生擺正了學習英語的態度,有了一個正確的英語學習態度,所以新課進行的很好,課堂效果也很好。

二、如何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課堂上永遠都有老師和學生,而人與人相處和諧、融洽的關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直接影響着教學目標的實現。 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不僅要做學生可敬的師長,更要做他們可親可近的朋友。大量事實表明:如果學生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並分外重視,因而肯下功夫學好這門課。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位老師,由於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願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因此,教師要主動建立情感溝通的正常渠道:深入瞭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情緒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適實地幫助學生,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上冊第四模塊My family時,引導學生可以利用本模塊的重點句型There be 句型以及重點短語have got來介紹自己的家人,能流暢地閲讀含有there be 和have got 的有關家庭介紹的短文。讓學生自己準備一張家人的照片來介紹自己的家人,自然就用到了新的句型和短語,聽、説、讀、寫同時進行訓練了學生的各項英語技能。這樣的課堂教學設計有利於讓學生在課堂中起到主導作用,而老師起到了真正的引領作用。

當然,並不是説他們即使犯了錯也不能批評他們對他們的錯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是老師應該明白,其實學生都想要學好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學壞,否則他們也不會來學校,只是他們年齡尚小對於是非的判斷不是很明瞭,而老師不論是批評還是表揚同樣也是出於愛護,想讓學生更進一步。因此批評的方式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情緒及身心,做為教師應採取理解、寬容、平等、善待的態度來教育學生改正錯誤,既要不傷學生自尊心,更要讓他們能知錯就改真正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知道老師的批評是真誠的,是真的出於保護、關心他們,只有這樣的師生關係才是和諧和融洽的,學生也才會對老師佩服並且喜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愛上你的課從而更好來進行英語教學。

三、如何營造寬鬆愉悦的學習環境。

新課標要求,國中英語教師一定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要具有過硬的業務知識,要精通業務知識,只有這樣,才能硬碰硬,才能勝任新課標的課程改革,才能滿足其需求。另外國中英語教師更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如何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學習氣氛中接受、學會知識同樣也是很重要的,教師有責任為學生創造這樣的學習環境,因此教師要勤修師德,苦練基本功。

教師是一堂課的引領人,所以教師的情緒也是影響學生學氣氛至關重要的原因之一,教師應熱情洋溢的投入到教學中,以灑脱的儀表、文雅大方的舉止、簡潔幽默的談吐吸引學生,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輕鬆愉快的表情感染學生。讓學生的情緒可以受到你的感染,在輕鬆愉快的英語環境中自然地操練,在教師的帶領下不斷提高聽説讀寫的基本能力,教師對於學生應給予及時、恰當的肯定和表揚,而對於學生的錯誤也應及時的糾正,這樣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教師因為學生取得進步喜悦的表情也許會讓學生終生難忘,教師一個欣喜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一份由衷的讚許,都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成功慾望和自信心,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和成績。

教師可以採取各種方法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課前,我們好多英語都會根據需要都學生唱一些簡單的英文歌,並且讓學生可以在各種節日的晚會上來表演;或者讓學生用自己所掌握的詞彙來讓英語笑話、小故事等;或者還可以讓學生就課本中的情景對話演小話劇、自由演講和對話;以一首英文歌來做為引子擊鼓傳花來學習新的句型,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慾望,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活躍氣氛,激發興趣,達到教學前的預熱效果。總之,一堂課,始終要讓學生學得輕鬆愉快、興趣盎然此外,注意在互動實踐中滿足學生的“成功欲”。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問題和語言材料,要由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回答實踐,一旦學生出了差錯,不要埋怨、訓斥和責怪,要堅持多表揚、多鼓勵的做法,注意糾正錯誤的技巧,才能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為學習九年級上冊第一模塊Travel時,引導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曾經出去旅遊所經歷的事故或者有趣的事情來導入新課,同時講述自己曾在旅遊過程中遇到的比較尷尬又有趣的事情,用一些特殊疑問詞來引導他們完成對話“when, who with you, where, what happened? How to deal with?”讓學生可以有條理的來回憶對他們來説比較熟悉的旅遊經歷,不僅進行了知識的學習而且共同的經歷會讓師生之間更加地融洽,當然課堂效果就會更加地明顯。

四、如何變換各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用,學用結合。

實踐證明:單一的教學方法往往是乏味的,既便是一個好的方法,經常用也會逐漸失去它的魅力。為了激發、保持和鞏固學生的興趣,教師要認真鑽研教材,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例如在初學、鞏固和複習的不同階段),探索與之相應的好的教學方法。新課標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詞彙量大,生詞特別多。這當然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更有利於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然而同時也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心理負擔:會考需要它,未來的交際與發展也需要它。所以壓力歸壓力,英語還是要學好的。這就要求我們師生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詞彙的積累,要分類記憶、要重複記憶,教師應創設相關的語境讓學生不僅記憶詞彙並學會真正運用它們的能力。課改之後閲讀能力的提高成為我們國中英語的一個重點以及難點,中英語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時因地制宜,根據學生和教學的具體的現狀和情況,進行合理的、適當地對教材進行取捨,有針對性地選擇材料, 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和達到教學目標,從而更加深刻地領悟新課標的精神。

總之,利用具體情景教詞彙,生動活潑、快而有效,容易引起學生興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用順口溜的方式進行詞彙歸納複習。比如複習:以“f/-fe”結尾的名詞單數變複數,常把“f/-fe”改為“v”然後再加“-es”。我們先讓學生儘可能説出所知道的單詞,寫在黑板上,然後把這些詞的順序稍作調整、補充,就變成了:thief, wife, self, leaf, knife, wolf, half, shelf, life再讓學生根據漢語意思把它們串成一句話:小偷(的)老婆自己(用)樹葉(當)小刀,(把)狼(劈成了兩)半,(掛在)架子(上),(結束了它的)生命。這樣把枯燥的詞彙串連成一句有意義的話,既複習了單詞,也嘗試了歸類學習的新方法,學生興趣大增,一下子就記住了。

總之,英語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地教學生學習英語,要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他們所關注的問題,充分考慮到學生在現有基礎、興趣愛好、學習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異的客觀事實,面向全體學生,要把英語真正作為工具去教,想方設法讓學生去運用英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儘可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讓素質教育真正落實到學校教學工作中來,同時也讓學生的英語可以更上一個台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pjx6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