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精選9篇)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精選9篇)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 篇1

時代需要榜樣,榜樣就是方向,方向指引我們前進的道路。全國優秀法官鄒碧華同志就是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裏,湧現出的傑出榜樣,是新時期全面實現依法治國的征程上,人民司法的新標杆,是深入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建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的“燃燈者”。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精選9篇)

中共中央、近日對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蹟所作出的重要批示指出,鄒碧華同志是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政法幹部要以鄒碧華同志為榜樣,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我們就是要向鄒碧華同志學習,做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我們與鄒碧華一樣,是同處在一個法治建設求新求變的偉大時代。這是一個另多少法律人夢寐以求的時代,另多少法律前輩為此奮鬥終身的時代。我們能為趕上這樣的時代而自豪,能為身處這個時代而慶幸,能為這個時代的改革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驕傲。這樣的時代能激發我們對司法事業的無限熱忱,他能讓我們無論面對什麼的艱難困苦、什麼樣的曲折得失,都能坦然面對,都能義無反顧。因為我們的隊伍裏有鄒碧華這樣的“燃燈者”在引路,有“鄒碧華精神”再激勵我們,有鄒碧華這樣的典型做標杆,我們只有始終像鄒碧華那樣保持火一樣的激情,才能完成黨賦予我們的使命,完成鄒碧華未竟的事業,才能做出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我們就是要向鄒碧華同志學習,做出無愧於人民的業績。人民法官來自於人民,人民是我們的根,是司法權的權源。我們只有始終牢記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宗旨,心存敬畏,守住底線,才能實現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我們只有永遠忠誠於黨和人民的事業不動搖,才能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在任何紛繁複雜的形勢下,保持定力,堅定方向,自覺抵制公器私用,讓“刀把子”永遠掌握在黨和人民的手中。我們只有做出無愧於人民的事業,才能得到黨和人民的認可和信賴,司法權才能有公信力和權威,人民法官也才能有作為和地位。

作為一名人民法官,我們就是要向鄒碧華同志學習,做出無愧於歷史的業績。我們今天的事業,是傳承於我們前輩們的流血犧牲和無私奉獻,沒有他們就沒有人民司法的今天。我們的事業,同時也是薪火相傳的事業,我們今天所做的一切,也是對子孫後代負責,對黨和人民的事業負責。而我們今天的每一名法官都正處在歷史的抉擇中,我們能交出一份什麼樣的答卷?歷史將會給與我們怎樣的評價?這需要我們有自我革新的勇氣和自我犧牲的精神。正如所指出的,“法治領域改革涉及的主要是公檢法司等國家政權機關和強力部門,社會關注度高,改革難度大,更需要自我革新的胸襟。如果心中只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拘泥於部門權限和利益,甚至在一些具體問題上討價還價,必然是磕磕絆絆、難有作為。”歷史的接力棒已經傳到了我們的手上,而我們又是處在這樣一個浩浩蕩蕩大變革的時代,時不我待,失不再來,只有抓住機遇,拿出自我革新的胸襟和氣魄,迎難而上,擔當起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才能做出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 篇2

有這樣一位法官,他學識淵博、業務幹練,他不辭辛勞、充滿激情,他主動作為、敢於擔當,他是改革航船中的舵手,是改革道路上的燃燈者,他樹立了為官無愧於心的正能量,他弘揚了黨員幹部的浩然正氣,他就是人民的好法官——鄒碧華。這樣一個勤政務實的好乾部就這麼永遠地倒下了,他累倒在他熱愛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摯愛的他司法事業上,累倒在他畢生追求的法治路上。他的離去讓人唏噓不已。

指出:“面臨改革大潮,我們要做改革的弄潮兒”。鄒碧華就是弄潮兒的楷模,勇於擔當的改革奮楫者。他生前除了擔任上海高院副院長,還有另一個頭銜——上海司改辦主任。他曾參與研製最高法“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司法公開平台建設改革試點”等方案,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鄒碧華以“揹着‘黑鍋’前行”的擔當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個又一個“硬骨頭”。

是什麼支持他不顧個人得失、不計個人譭譽、頂住壓力、將改革“一點一點向前拱”?我想是那個司法夢,是那個懷揣着的、融入血脈的、深入骨髓的司法夢給予他力量,使他衝破阻力,在改革的征程上“殺出一條血路”?

我們為他的離去感到痛心惋惜,我們更應該沿着他足跡、秉承着他的信念和理想繼續走下去。作為一名青年法官,我們懷揣夢想、求真務實、勇於探索、敢於擔當,在司法改革這條道路不辭辛勞、披荊斬棘,為我國司法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添磚加瓦。

作為一名青年法官,首先要樹立成為一名公正為民的好法官的夢想。公正是司法的原則和根本,霍爾頓是小説中麥田裏的守望者,法官則是社會中公平正義的守望者。公平正義比太陽還要有光輝。做一名公正為民的法官,需要具備崇高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法學家丹尼爾•韋伯斯特曾經説過:“世界上沒有一種職業能夠比學識淵博、公平正直的法官職業更加崇高和純淨”。做一名公正為民的法官,需要擁有一顆仁愛和體諒之心。在法官的職業生涯中,可能會處理成千上萬的案件,接觸形形色色的當事人。但是,對絕大多數當事人來説,他們這輩子,可能就進一次法院。我期盼,每一起案件中,我們都能以仁愛、體諒之心對待每一位當事人。我期盼,每一位法官的整個職業生涯中,都能對法律和正義充滿信仰之情。

作為一名青年法官,要懷揣成為一名勤勉務實的好法官的夢想。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新一代領導集體已經向世人宣示了法治中國的願景。只有腳踏實地地付出每一分汗水,只有勤勉謹慎地辦好每一起案件,求真務實、克己奉公,才能無愧於人民法官的光榮稱號。

作為一名青年法官,我們要傳承和發揚鄒碧華主動作為、敢於擔當的精神,在司法改革的潮流中,主動擔當起肩頭的重任;在司法體系建設的進程裏,主動承載起法治中國的希望,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沿着鄒碧華為我們指明的方向,櫛風沐雨、砥礪前行,為實現法治中國的夢想而不斷奮鬥。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 篇3

自鄒碧華先進事蹟被媒體傳開以後,全國各地迅速掀起了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的熱潮。而在高度評價鄒碧華先進事蹟的同時要求所有黨員幹部都要像鄒碧華那樣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鄒碧華是所有黨員幹部的榜樣,是時代的楷模,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用生命譜寫了一個法律人無私奉獻的華麗篇章。雖然鄒碧華走了,但他那忠誠敬業、敢為人先、甘當“燃燈者”的崇高精神卻照亮了後人。有人説,法官當如鄒碧華,然所有黨員幹部亦當如鄒碧華。

學習鄒碧華,就要學他把事業當目標,把推進公平正義當己任的工作態度的責任擔當。就是要我們牢固樹立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工作態度,把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專一行融入到工作目標中,把做好本職工作,提服務技能作為實現人生價值的目標和追求。

學習鄒碧華,就要學他敢於打破常規,敢啃硬骨頭的勇氣和魄力。就是要我們在工作中樹立勤于思考,善於謀劃,能發現問題、會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就是要樹立敢於突破常規,勇於探索創新,不畏艱險、迎難而上的魄力和勇氣。

學習鄒碧華,就要學他不把羣眾利益當小事,甘為人民公僕的崇高精神和情懷。就是要我們樹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工作理念,切實把服務好、維護好和實現好廣大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提前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憂羣眾之所憂、解羣眾之所難,切實當好羣眾的知心人。

學習鄒碧華就是要學他敢為人先,甘當“燃燈者”的奉獻精神和時代楷模。就是要我們樹立學習先進,不斷奮進,爭先創優,不甘平庸的思想意識和人生追求,傳好繼續領跑的接力棒。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 篇4

繼承是最好的紀念。所以,學習鄒碧華,主要學習他敬業奉獻的實幹精神和改革先鋒的情懷。就是要立足崗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學習鄒碧華同志,就是要學習他踐行黨的宗旨、捍衞公平正義的優秀品質。鄒碧華同志擔任法官20xx年來,始終秉持“做一名有良知的法官”的職業理念,依法公正行使好手中的審判權。我們要像鄒碧華同志那樣,堅定理想信念,堅持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忠誠履職,勤勉敬業,依法行使好憲法和法律賦予的神聖職責,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人民羣眾的合法權益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學習鄒碧華同志,就是要學習鄒碧華同志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的擔當精神。鄒碧華同志作為上海高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成員兼司法改革辦公室主任,始終站在司法改革的第一線,勇挑重擔,不畏困難,以前瞻性的改革視野、精深的法學素養、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全國司改擔當探路先鋒,被譽為司法改革道路上的“”。我們要像鄒碧華同志那樣,樹立問題意識,弘揚改革精神,積極投身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司法體制改革、社會治理創新的偉大實踐,鋭意進取,頑強拼搏,勇於承擔責任,正確對待利益得失,努力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學習鄒碧華同志,就是要學習鄒碧華同志愛崗敬業、崇法尚德的職業情懷。在20xx年的法院工作中,雖經歷多次職務和角色轉換,鄒碧華同志始終充滿激情。在他看來,工作本身就是回報,艱難的任務能鍛鍊意志,新的工作能拓展才能,與同事的合作能培養人格。他做任何工作都堅持高標準,精益求精,不知疲憊。他堅守高尚的精神追求,堅持原則,公道正派,嚴以律己,清正廉潔,始終保持着一名共產黨員和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

學習鄒碧華同志,就是要學習鄒碧華同志勤奮好學、追求卓越的進取精神。鄒碧華同志愛好學習,博覽羣書,大膽探索,勇於創新,善於總結提煉審判和管理經驗,不斷實現從一般到優秀、從優秀到卓越的蜕變。工作之餘,他撰寫、發表了大量專業著作、論文,受到法律界的高度評價。我們要像鄒碧華同志那樣,勤學苦練,勇於創新,立足本職崗位創先爭優,善於把能辦的事辦好,努力把難辦的事辦成,在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 篇5

“法官當如鄒碧華”。懷着無比崇高的敬意,我聆聽完了最高人民法院舉辦的“學習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作為上海高院副院長,鄒碧華是中國法制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甘當敬業、進取、創新的奉獻者,走在司法改革路的前端,引領着一批又一批的法律人前仆後繼。鄒碧華不僅具有豐厚的法律素養,盡顯卓越才華,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將淵博的法律知識,昇華為堅定的法治信仰,內生成強大的精神動力,實現了知行合一,成為將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運用於法院實際工作的典範——他是踐行法治中國夢的時代先鋒。

習説:鄒碧華同志是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他崇法尚德,踐行黨的宗旨,捍衞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與鄒碧華成為法律同仁,我感到無上榮光,我要以鄒碧華為榜樣,學習他忠誠敬業,鋭意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的精神,努力成為一名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政法幹警。

學習鄒碧華,從汲取豐厚的法律素養做起。鄒碧華是一位專家型法官,他不僅取得了北京大學的博士學位,還先後撰寫了十多本法學專著,其撰寫的《要件審判九步法》折射出了一名優秀法官的縝密審判思路和豐富的法律職業素養。殊不知,這些都成為鄒碧華日後提出的諸多司法改革舉措的墊腳石。讀書使人明鑑,這句話淺顯易懂,然而大多數人卻很難沉住氣,安靜下來讀一本書。鄒碧華淵博的法律涵養令我震撼,我從心底裏敬佩他,也勵志從現在開始要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努力成為一名擁有豐厚法律素養的法律人。

學習鄒碧華,學習他進取勃發,敢於創新的奉獻精神。20xx年,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上海開啟了司法改革試點的大幕。鄒碧華當仁不讓,成為上海司法改革的領軍人,“他就像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成為一個無畏的改革者”。為了落實司法責任制,解決長期以來責任難落實、責任難追究的問題,鄒碧華堅持人員分類管理制度,他認為一定要擇優遴選法官,一定要把優秀的人才遴選到法官隊伍中來,絕不搞論資排輩、絕不搞一刀切、絕不網開一面;鄒碧華親自起草並主導推出了《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十條意見》包括,庭審中法官不得隨意打斷律師發言;法官不應當着當事人的面指責、批評律師,更不得向當事人發表貶損律師的言論,甚至連為律師預留車位、提供休息區、提供複印設施等細節,都收入其中。這一意見的出台,源於他對法官與律師關係的考量,他希望法官與律師能夠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建立良性互動關係,彼此惺惺相惜,肩並肩走在中國的司法改革道路上,共同為建設中國法治事業發光發熱。

鄒碧華也是一位兒子、丈夫和父親,他不是一名鐵鑄的鋼鐵俠,他有七情六慾,有兒女情懷。在聆聽鄒碧華妻子唐海寧所作《你的生命是我愛的雕塑》的講演時,我感動地流下眼淚,鄒碧華與父母妻子兒女生活的點點滴滴無不與當代普通家庭有半點區別,鄒碧華愛攝影、愛歌唱,他是妻子眼中的“陽光大男孩”,只是這個“陽光大男孩”將自己的畢生奉獻給了祖國的法律事業。

“每天都有進步的目標,積小勝為大勝,我們的每一點努力,都會給我們周圍的人帶來福利。”這是鄒碧華生前所説的一段話。潛心法治,鞠躬盡瘁,鄒碧華帶着他的法治中國夢離開了我們,但是他那勇於擔當,鋭意創新的改革精神依然激勵着我們,我們必將沿着鄒碧華生前繪製的法治藍圖繼續前行!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 篇6

鄒碧華驟然辭世後,人民日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鄒碧華人物通訊和評論,並連續刊登評論文章,討論“鄒碧華現象”。

這些報道,與其説是我們採寫的,不如説是自發追悼鄒碧華的人們共同書寫的。

鄒碧華離世後,網上網下,哀思如潮,紀念文字噴湧而出,追憶懷念連綿不絕。人們稱讚他,“法官當如鄒碧華”“一個真正的法律人”“燃燈者鄒碧華”。

今天的社會,價值多元,眾聲喧譁,人們早已習慣對偶像的質疑和解構,為什麼鄒碧華能夠凝聚起如此強大的輿論認同?

當我們走進鄒碧華的精神世界,感受到他曾經給周圍人們所帶來的温暖與光亮,感受到他仍然留存於人們心頭的信心和希望,終於明白,人們為什麼一致為他獻上“燃燈者”冠冕。因為,他用自己47年充分燃燒的一生,迴應了時代需求,回答了社會迷惘。

燃燈者,光亮源自內心。鄒碧華心靈燈火源自何處?

採訪鄒碧華北大同學,他們回憶當年一起求學歲月,那正是中國法治建設求新求變的年代。親歷這段流金歲月的法律人,感受到法治前行者篤志革新、砥礪奮進,法治理想和信仰漸漸融入他們血液。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大學畢業後,鄒碧華的同學有的當了律師,有的在企業從事法務工作,收入遠比他這個法官高。在基層法院實習時,事務的瑣碎,也曾讓他有些茫然。

可時間久了,鄒碧華卻發現,每審理一件案子,如果法官處理得很得體、很公平,雙方當事人都會很滿意。後來,鄒碧華和媒體回顧這段歲月時説,這些經歷讓他體味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找到工作的目標和意義,這種自我價值滿足感和幸福感,成為鄒碧華心中的長明燈,也成為他行動的光源。

燃燈者,用內心温度,温暖他人。鄒碧華的心靈燈火是怎樣照亮了他人?

很多人説,鄒碧華不僅智商高,情商也高,溝通管理,往往事半功倍。他夫人唐海琳老師説,和兒子講道理,我費勁説上半天,比不上他三言兩語。兒子説,因為爸爸很少會衝我發火,他和我説一件事,不同角度分析,再一對比,道理就很明白了。

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體會他人的情緒,理解他人的感受,這是鄒碧華的同理心。他在一次演講時曾説,我們需要一個有同理心的社會。

鄒碧華將同理心傾注到法院管理當中,喚醒法院幹警內在的激情。走進長寧法院,我們看見,他壓縮會議室等公共空間,給每個法官分隔出獨立辦公室,面積雖然狹小,但這是要“創造條件,維護法官的職業尊榮”;立案大廳分隔出一個個獨立小隔間,保障當事人的隱私權,也讓當事人感受尊重;甚至,連食堂餐桌設計他都強調要人性化,要保持一定寬度,以免不熟悉的人面對面吃飯,心生尷尬。

20xx年清明,鄒碧華在博客中寫下他的人生感悟,“生命中最為可怕的,是生命熱情和詩意向往的流逝。”後來,他總結自己工作時説:“堅持用理想與激情去影響下屬,引導大家不抱怨,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好工作,手頭工作做好了,就是推進法治進步。為事業注入理想,就會產生持久而強大的熱情,會對下屬產生影響力。”

許多人回憶,與鄒碧華共事的歲月是激情燃燒的歲月,一位年輕法官説,“他是我們活着的理想”。鄒碧華儘自己最大努力,讓世界再多一些人,一起為法治進步而努力,這何嘗不是一種温暖!

燃燈者,是衝破困境的先行者。明知前路艱難,鄒碧華為何能義無反顧?

“一人逝去而眾人哀,不唯哀斯人之早逝,亦哀法治之多艱”。這是一位律師對“鄒碧華現象”的解讀。

改革從來多艱難。在深化司法改革的今天,鄒碧華們並不是在一張白紙上描畫中國法治未來,而是要打破多年來形成的錯綜複雜的利益格局,重新調整,每走一步都會碰到“硬骨頭”,都要涉險灘。明知前路艱難,鄒碧華為何還能義無反顧?

他夫人唐海琳老師告訴我,鄒碧華曾不止一次感歎,趕上一個改革開放的好時代,有一批愛才惜才的法律前輩引領,有走出國門、開闊眼界的機會。像他這樣一個沒有任何背景的山鄉少年,能一步步走到今天,完全得益於這個時代。他感恩這個改革時代,也義無反顧地投身於這個時代。

他敢於擔當,因為他對改革充滿信心,不怕遭受挫折。

他敢於擔當,因為他的專業素養和執着睿智,這是他能夠“一點一點往前拱着改革的底氣”。

他敢於擔當,還因為他有着“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

鄒碧華是“燃燈者”。他生命最後一瞬大放光彩,凝聚起強大的輿論認同,凸顯了人們對法治中國的期待,凸顯了人心所向和強烈的改革共識。這樣的共識彌足珍貴,這樣的共識正是改革的信心和希望所在。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 篇7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就是後者。我們追憶鄒碧華,就是要把他的精神傳承下來、發揚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鄒碧華”。這也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鄒碧華是勇於擔當的改革奮楫者。指出,“面臨改革大潮,我們要做改革的弄潮兒”。鄒碧華就是弄潮兒的楷模。他身前除了擔任上海高院副院長,還有另一個頭銜——上海司改辦主任。從參與研製最高法“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司法公開平台建設改革試點”等方案,到參與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鄒碧華以“揹着‘黑鍋’前行”的擔當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個又一個“硬骨頭”。生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時代,每名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像鄒碧華一樣,追求改革理想,獻身改革大業,不計個人得失,不計個人譭譽,頂住壓力,衝破阻力,將改革“一點一點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殺出一條血路”。

鄒碧華是勤政務實的時代好乾部。勤政務實,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鮮明品格。這一點在鄒碧華身上得到了有力印證。推行法官員額制,獨創一套“案件權重係數”,避免了兩個“一刀切”;針對執行投訴多,變“一人一案管到底”傳統運行模式為接待、查控、研判、強制4個環節,執行投訴率下降76%;為讓當事人方便聯繫法官,建起法院“小總機”,安排專人接聽,成為如今在全國法院推廣的12368熱線電話的雛形……鄒碧華用一個個實際行動踐行着自己“有數據、重事實才能更好地推進改革”的工作理念。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每名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像鄒碧華一樣,謀實事、出實招、求實效,向實處着力、用實幹説話、憑實績立身。唯有勤政務實,方能謀成小康之業、揚起改革之帆、行好法治之道、築牢執政之基。

鄒碧華是與時俱進的行業創新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抱殘守缺、固步自封,只會越來越退步,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才能越來越進步。鄒碧華曾經説,“我們做司法改革,光懂審判業務和法院那點兒事是不夠的,你必須及時吸取其他學科的最新成就,可視化、大數據、移動終端……都是未來的大趨勢,法院現在不研究、不跟上,將來就會被別的行業嘲笑。”主持制定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設三年規劃,他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用信息化力推司法公開,其中6項應用屬於全國法院首創。“不日新者必日退”。作為黨員領導幹部,無論身處何種崗位、從事什麼工作,都要像鄒碧華一樣,敢於創新、善於創新,在創新中贏得工作主動、答好時代考題。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 篇8

人們説,鄒碧華是法治路上的“燃燈者”,是敢於擔當、善於謀事的好乾部。從去年12月10日鄒碧華去世到現在,我們一直在追尋他走過的足足,試圖還原他充分燃燒的47歲人生。

“走上這個崗位,就得承擔起這個崗位的使命與責任。”鄒碧華説,“不要讓我們現在的改革努力,變成未來的改革對象。”在擔任長寧法院院長期間,他率先在全市搭建訴訟服務平台,掛牌成立全市首家“訴調接中心”﹔設立便民電話,方便羣眾,深受當地羣眾的歡迎。他曾冒酷暑前往一位信訪人家中,用了足足5個小時開展溝通工作,最終化解心結。

我認為,鄒碧華同志一生短短47餘載,踐行了一個優秀中共黨員的本色,踐行了一個樸實無華、默默奉獻幹部的風骨,踐行了一個真抓實幹、懲兇揚善法官的氣度。在20xx年的法院工作中,雖經歷多次職務和角色轉換,他始終甘於奉獻、充滿激情,他勇於承擔重任,工作精益求精,辦事雷厲風行,作風細緻入微,從不抱怨、計較個人得失。他鞠躬盡瘁,最終累倒在他熱愛的司法事業上,累倒在他摯愛的司改工作上,累倒在他畢生追求的法治路上。

鄒碧華同志非常重視法院的廉政建設,提出“必須提升廉政工作的基本定位,將廉政管理融入隊伍管理,將廉政教育融入法院文化,使之成為法院管理的重要環節,站在法院工作的全局性的角度來確立廉政工作的戰略思想”。在長寧法院工作期間,他親自執筆“讓我們共同守護我們的家園——給幹警家屬的一封公開信”,他讓各位幹警家屬都來做“家庭廉政監督員”,與法院共同擔負起監督和保護的職責,共同保護好自己的家庭。

26載的法律生涯中,鄒碧華同志崇法尚德、慎思明辨,他喜歡毫無保留地與人們分享自己的專業見解和人生感悟,他常常利用週末時間,應邀到全國各地參與法官培訓教學,或在公共論壇開設講座,把自己多年所思所悟的思想成果傳播到更廣的範圍。他在新浪網開設個人微博“庭前獨角獸”,宣傳法院工作,弘揚法治思想,不遺餘力地播撒智慧的種子。他説,這是一種“予人玫瑰的快樂”。鄒碧華同志用自己的行動,矢志不渝地踐行了自己的諾言,並實現了人生

鄒碧華事蹟學習體會 篇9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鄒碧華就是後者。我們追憶鄒碧華,就是要把他的精神傳承下來、發揚下去,用他的精神孕育出更多的“鄒碧華”。這也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鄒碧華是勇於擔當的改革奮楫者。指出,“面臨改革大潮,我們要做改革的弄潮兒”。鄒碧華就是弄潮兒的楷模。他身前除了擔任上海高院副院長,還有另一個頭銜——上海司改辦主任。從參與研製最高法“審判權力運行機制改革試點”“司法公開平台建設改革試點”等方案,到參與主持起草《上海法院司法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鄒碧華以“揹着‘黑鍋’前行”的擔當精神,啃下了司法改革中一個又一個“硬骨頭”。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時代,每名黨員領導幹部都要像鄒碧華一樣,追求改革理想,獻身改革大業,不計個人得失,不計個人譭譽,頂住壓力,衝破阻力,將改革“一點一點向前拱”,在改革的征程上“殺出一條血路”。

鄒碧華是勤政務實的時代好乾部。勤政務實,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鮮明品格。這一點在鄒碧華身上得到了有力印證。推行法官員額制,獨創一套“案件權重係數”,避免了兩個“一刀切”;針對執行投訴多,變“一人一案管到底”傳統運行模式為接待、查控、研判、強制4個環節,執行投訴率下降76%;為讓當事人方便聯繫法官,建起法院“小總機”,安排專人接聽,成為如今在全國法院推廣的12368熱線電話的雛形……鄒碧華用一個個實際行動踐行着自己“有數據、重事實才能更好地推進改革”的工作理念。站在歷史與未來的交匯點,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黨員領導幹部既是決策者,又是組織者,還是實踐者,要像鄒碧華一樣,自覺踐行“三嚴三實”,察實情、出實招、求實效。唯有勤政務實,方能謀成小康之業、揚起改革之帆、行好法治之道、築牢執政之基。

鄒碧華是與時俱進的行業創新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抱殘守缺、固步自封,只會越來越退步,吐故納新、與時俱進,才能越來越進步。鄒碧華曾經説,“我們做司法改革,光懂審判業務和法院那點兒事是不夠的,你必須及時吸取其他學科的最新成就,可視化、大數據、移動終端……都是未來的大趨勢,法院現在不研究、不跟上,將來就會被別的行業嘲笑。”主持制定上海法院信息化建設三年規劃,他綜合運用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用信息化力推司法公開,其中6項應用屬於全國法院首創。“不日新者必日退”。適應日新月異的發展形勢,順應瞬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n3kq8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