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精選19篇)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精選19篇)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

近日,作出重要批示,廣泛開展向鄒碧華同志學習活動。在推動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階段,需要大力弘揚鄒碧華精神。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精選19篇)

公僕情懷的先行者。鄒碧華首開先河,為一名被親生父母拋棄的白血病男童立案,起訴其親生父母,爭取應得的權利。為因火災失去母親起訴物業未果而連年上訪的沃根生仔細分析起火原因,並協助沃家修繕了閣樓。“法安天下,德潤人心”,鄒碧華就是這樣,努力讓人民羣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讓每一個當事人都體會到人民法官為人民的公僕情懷。

改革創新的帶頭人。20xx年起,上海成為全國司法改革的率先試點地區,法官、檢察官實行的“員額制”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因此也就成了“改革堅冰”。鄒碧華卻始終堅持着“作為一個共產黨人,除了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沒有個人利益”的信念,甘願揹着“黑鍋”,啃下這個“硬骨頭”。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黨員幹部更要緊隨改革腳步,加強改革創新意識,成為改革的推進者與參與者。

散發光熱的燃燈者。鄒碧華關愛家人,將江西老家的父母接過來一起住,工作再忙不忘父母生日,用心教育兒子,一家人其樂融融;他關心同事,將同理心傾注到法院管理當中,調動法院成員的激情;他善待律師,親自起草並主導推出《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在律師界乃至法律界都引起震動。正如羣眾稱他是“燃燈者”那樣,他用自己的生命來温暖他人、照亮他人。在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重要階段,每一名黨員幹部都要甘當“燃燈者”,加強自身奉獻意識,強化奉獻精神,努力散發自己的光與熱,温暖人民羣眾的心靈,點亮人民羣眾的理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2

20xx年4月18日,鄒老師在華東政法大學明法樓關於《法治的理想與現實》的講座讓我記憶猶新。在談到法治的現狀,以及法治理想與現實之間的鴻溝時,鄒老師説道:誠然我們國家在法治進程中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法律不夠成熟,司法人員專業能力不足,公眾的法律意識還比較淡薄,法治的社會資源配置不足,社會救濟制度不夠健全,保險制度也不夠健全,執行難度較大,包括法官構成上由於歷史原因,存在的軍轉幹部他們的法治思想不足的問題,這些歷史問題需要兩三代沉澱才能逐漸改善。面對這些法治的不足,鄒老師説我們應該用歷史的眼光看待我們的傳統,只有站在歷史的高度上,我們才有對現實的忍受力和承受力,我們應該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不能用其他國家的價值標準評價我們自己的事情,法治還是應當注重本土資源的利用,有什麼樣的資源才能做什麼樣的事,當然我們也不應該拋棄共同的規律性價值。要共享法治的文明成果,應當立足現實的土壤去追求法治的理想。

在談到自己的職業生涯時,鄒老師將它劃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剛剛邁入法官這一職業中,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做一名優秀的法官,其中鄒老師説到自己每天研究高院的指導判例到凌晨一點的習慣,這種長期的積累讓他能夠在審判實務中有較快的進步。第二個階段是成為民庭庭長之後,鄒老師説道,作為高院的一名庭長,就必須在自己管轄的領域內,對於所有的專業問題有明確的答覆,不能出錯。第三個階段是成為長寧區法院院長之後,鄒老師要求自己要做一名優秀的管理者。作為一名院長,更重要的是管理好整個法院這樣一個大團隊,提高團隊的凝聚力,注重司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其中鄒老師談到他與上訪羣眾耐心交談陪他們吃盒飯化解糾紛的情形,至今記憶深刻。第四個階段是鄒老師對自己未來角色的展望,他認為,每個人的職業都會有變動,自己也可能從事與法律無關的工作,無論在哪裏從事什麼工作,最重要的是,努力做到讓這個世界因為我自己的存在而更加美好。可惜鄒老師還沒有完成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匆匆離我們而去。

鄒老師作為上海司法改革的執行者,面對的壓力不言而喻。但鄒老師是勇於擔當、敢於創新的好法官。在司法改革全面進入深水區的當下,勇於擔當、敢於創新,同時不怕承受由於改革而帶來的種種壓力,是新時代法官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對他曾經説過的兩句話始終印象深刻,他説“改革,是一點點往前拱的”,他説“揹着‘黑鍋’前行,是改革者必須的修行”。人們為什麼會記住這兩句話?因為它體現了當前中國司法改革最重要的特徵。改革走到今天,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留下的都是難解的困局。沒有對司法改革深刻的體會是説不出這樣的話的,而沒有迎難而上、不計譭譽、甘背“黑鍋”的改革精神也同樣説不出這樣的話。

鄒老師早在六年前就開始為執法部門改革工作進行準備,讓時任法院信訪辦主任滕道榮抓信訪改革,每月做投訴率分析。在今天他時任上海司法改革組委會的一名成員時,更是在工作中時時將責任承擔於肩上,為細化法官員額制改革方案做準備。法官要壓縮到33%,為了“避免搞‘一刀切’,圖省事,出現‘欺負'年輕法官,將助理審判員‘就地卧倒’轉為法官助理現象出現,他建立科學考核標準,讓真正勝任審判工作的優秀法官進入員額,他讓執法人員將上海4家試點法院所有法官5年來人均辦案量梳理一遍,單看辦案數量不行,還要計算案件質效。他潛心鑽研,兢兢業業,為司法改革做出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辛苦。

鄒老師除了在改革上有重大成就,在尊重維護基層法律工作者權利的工作中也得到一致好評。法官與律師事務所打交道,如何在執法過程中尊重律師的意見,並且與律師共同維護法的尊嚴,鄒老師也做了很多工作。在朋友圈轉發上海法院律師訴訟服務平台上線的新聞,評論道:“希望讓律師的執業環境越來越好”。在重要的會議活動中強調法官與律師的關係。在全國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20xx年年會上,他最後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律師對法官的尊重程度,表明一個國家法治的發達程度;而法院對律師的尊重程度,則表明這個社會的公正程度。”道出了執法者與律師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他推動上海長寧區法院出台《法官尊重律師十條意見》,同時個人還撰文《法官應當如何對待律師》,闡述法官、律師職業共同體建設對中國法治的重要性。正是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才讓律師這一羣體對他充滿了尊重,讓他的個人行為贏得了整個執法羣體的認可。

汪滬平副院長在座談會上説,鄒碧華英年早逝,全國法律人都深感惋惜,評價他是一個“燃燈者”,説“做法官當如鄒碧華”。鄒老師走了,但是他的精神長存,他為司法改革所做的成績長存,他的行為更會激勵其他的執法者在工作中嚴於律已,為中國的司法護法衞道,讓司法改革打造出別樣的風景來。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3

中共中央、近日對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鄒碧華同志是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20xx年12月,他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終年47歲。他的先進事蹟被媒體廣泛報道,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3月2日 新華網)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這是雷鋒同志説過的一句名言。現實生活中,像雷鋒、焦裕祿、任長霞等那樣身體力行的去踐行這句名言的人不勝枚舉。一想到這,我的心底不由心生敬意,為自己不想幹事而羞愧難當。

近日,對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號召全社會向他學習。一時間“鄒碧華精神”、“鄒碧華現象”如雨後春筍,遍地競相開放,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掀起了學習“鄒碧華精神”的高潮。説到底,鄒碧華精神就是“三嚴三實”的真實體現。一名法官憑着自身的法學素養、對職業的尊重、對責任的擔當和用生命踐行優秀共產黨員的本色,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鄒碧華生前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投身司法事業20xx年。20xx年12月,他突發心臟病經搶救無效因公殉職,終年47歲。鄒碧華去世後,中宣部追授其“時代楷模”榮譽稱號,最高人民法院追授其“全國模範法官”榮譽稱號,中央組織部追授鄒碧華同志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鄒碧華是新時期公正為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作為立身、立行、立言、立德的標杆和榜樣。

重要批示高度評價鄒碧華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他崇法尚德,踐行黨的宗旨、捍衞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走上這個崗位,就得承擔起這個崗位的使命與責任。”鄒碧華用生命詮釋法治精神,用一生踐行自己的諾言。

鄒碧華的先進事蹟感染着我們每一位黨員幹部,我們都應當像鄒碧華那樣,甘當“燃燈者”,做時代的楷模,做改革的引領者和開拓者。在落實“四個全面”的征程中,以敬事為民的崇高追求、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任人評説的膽識勇氣、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努力作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

今天,我們弘揚“鄒碧華精神”,就是要感染、激勵、引領更多默默無聞的“鄒碧華”在法治建設、審判工作、司法改革和社會主義各項建設征程中,勇於創新、甘於奉獻、敢於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他的精神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寶貴的精神,也是激勵後來者不斷前行的力量。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毫無疑問,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要做實幹家,不做清談客。鄒碧華就是實幹家,就是“燃燈者”,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用自己的光和熱為國家建設匯聚正能量。

因此,我們只有把鄒碧華的精神更好的傳承下去,把“三嚴三實”的要求貫穿於工作始終,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落實“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匯聚團結奮進的正能量,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4

我不曾一次看到過那些在疫情一線的最美逆行者。

他們大多是黨員,也有一些自願參加的志願者,他們全部都是好樣的。

常常能看到那些醫護人員工作在抗疫一線,那厚厚的防護服、隔離服,是完全不透氣的,常常能看到他們的衣服都已被汗浸濕,已經濕透,汗滴濕了他們的衣服,也滴痛了我們的心。那些防護服,只要脱下就代表着廢了,醫護人員們常常在工作前都不能喝水,在診療時也不能吃飯,他們這樣做,就是為了他們身上的那件防護服,那份使命,他們毫無怨言,總是默默地完成着任務。他們也是最美逆行者,他們也是好樣的。

還常常能見到,那些穿着志願服的志願者和黨員,站在各個小區門口、各個街道中央、各個樓道中間、各個城市中心,常常一站就是十幾個小時,那是多麼累啊,可他們不下崗,堅持不下崗。我還在新聞裏見到過:七十一歲的老黨員堅持參加巡查、不小心摔壞腿的老黨員怎麼都不肯下崗,他們都堅守在抗疫防疫一線,甚至不能回家,過年不能見到家人,不能吃團圓飯、年夜飯,可想而知,他們要揹負着多少啊。

我們看到後,都會不禁淚目。我們都知道,他們是冒着被感染,冒着死亡的風險踏上一線的,可看起來,他們毫無畏懼,甚至能看出他們的表情都已是麻木,麻木當中透着温柔的樣子。

還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最美逆行者的孩子,有兒子,有女兒,他們都知道爸媽正在從事的是什麼職業,是有生命危險的世界十大高危職業之一,但他們不怕,他們知道,他們的爸爸媽媽也都不會怕,他們也都是好樣的,他們承擔着孤獨甚至是喪父喪母,可他們好像繼承了他們爸媽的無畏、無懼,每次都能從他們的臉上看到兩點:1。毫無畏懼2。擔憂他們的父母,我覺得,他們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跟他們的父母一樣,全部都是好樣的。

這些最美逆行者,都在我們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都給了我們無比的温暖,他們的汗水,是為了抗疫,他們的承擔,是為了抗疫,他們的兒女,也終將成為最美逆行者。讓我們再次喊出:

“你們都是好樣的!”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5

“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一直期盼着過年了能去農村外婆家,這樣我就可以和表弟在小院裏一起放鞭炮,一起撒歡;就可以趁外婆在灶台前忙碌時幫忙添火加薪;還可以圍着大火爐取暖,烤番薯……

在我一天天的期盼中,出發的日子總算到了。我剛出門,媽媽就給我戴上了口罩。怎麼了?為什麼要戴口罩?我百思不解。很快車子便開動了,我趴在車窗旁,欣賞着沿途的風景,路上行人和車輛都很少,沒有了往年的熱鬧景象。過了沒多久,車子突然停了下來,“怎麼了?”我探着腦袋往前看,“堵車了嗎?”“不是,我們要進村了,要檢查”媽媽説。打開車窗,我看到路口不知何時搭建了一個臨時的帳篷,一位穿着紅馬甲的志願者走到我們車邊,他戴着口罩,手裏拿着體温槍給我們每個人測了體温,然後問道“你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呀?麻煩下車做個登記。”很快爸爸下車做好登記回來了。我疑惑地問“這是怎麼了?他們為什麼要給我們測體温呀?”

“都是新型冠狀病毒惹的禍”爸爸説。

突如其來的病毒,打破了我原本過年的計劃。接下來幾天,我們一直呆在家裏。拜年、聚餐,在一通通電話聲中取消了。我天天守着電視看新聞,電視中,每天鋪天蓋地的都是有關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報道。不斷飆升的統計數值讓人提心吊膽。

但是我在電視裏看到,在這次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還有一些逆行者卻不顧個人安危,為了人民和國家的利益挺身而出。八十多歲的鐘南山院士來到武漢第一線,再次為國而戰。還有許許多多的醫護人員主動報名請求奔赴武漢。杭州13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共同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他們有的把四歲孩子交給鄰居;有的帶着三大包尿不濕,應急;有的當場直接剪短了頭髮,為了方便帶防護帽;還有的多年沒回湖北老家過年,這次回家是為了抗疫。每個醫護人員背後都有動人落淚的事蹟。他們犧牲小家,來維護大家安危,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是英雄,是今年最可愛的人。

他們崇高的精神激勵着我,所以我要現在認真讀書,學好知識,長大以後也要像他們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武漢,你快點好起來!中國加油!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6

剛剛結束了20世紀10年代,在我們美好的期待裏迎來了20__年。炮竹聲起,辭舊迎新,在這一年的開頭,迎接我們的卻是武漢的疫情,是每天不斷跳動上升的數據,是我們全國人民參與的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役。

截止今日,關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依舊是紮在人民心中的一根刺,尤其是隨着病例的不斷增加和隨着的攀升,全國公眾尤其是武漢人民更是人心惶惶,一時難以釋懷,也難以安心。但我們的背後是我們強大的國家,是眾志成城的中國人民,所以我很放心,哪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如風暴一樣來得如此兇讓人措手不及。

面對這樣的突發事件,我們的國家沒有隱瞞,沒有封鎖,每天數據實時更新,信息公開透明,高度重視這次疫情,這是對武漢負責,對全國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這簡短的八個字是醫護人員在堅守他們的信仰。國家所需、百姓安危為重,個人生死、物質得失為輕——在醫護工作者身上,我們不難讀出這種鮮明的價值排序。在疫情面前,白衣是他們的戰袍,醫療器械是他們的武器,他們在向危險深處逆行。全國各地的白衣天使他們主動請纓戰場,在洶湧的病毒前,他們並不比普通人多一份幸運。他們也會害怕,可不曾退縮。正如一位一線醫生的自白:“其實我也害怕,但我必須衝在第一線,給患者活下去的希望!”在未知的危險前總會有一羣一羣的英雄挺身而出,鍾南山院士84歲高齡親赴武漢,與白衣戰士在我們與病毒之間架起了高牆。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沒有人可以是旁觀者,局外人。

抗疫一線的工作者在前線攻堅克難,我們在後方守望相助。社會各界人員盡己所能。前方物資緊缺,口罩廠不惜用三倍工資來召集工人恢復生產,熱心市民輪流來接送醫護人員上下班,外賣小哥也在向危險中送去温暖。武漢選擇封城,各省拉響重大突發事件一級響應機制,開建“小湯山”模式醫院。

每當國難當頭,總會有堪稱民族脊樑者,挺身而出力挽狂瀾,一個個逆行的身影前仆後繼的奔赴武漢,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普通人或許能力有限,但我們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家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正在前線浴血奮戰的他們,解除後顧之憂。

期盼今年櫻花綻放時,我們都摘下了口罩。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7

《武漢戰疫紀》用33分鐘時間,回顧了過去一個多月,在這座千萬級人口的城市裏,疫情是如何從快速暴發到逐漸被遏制的全過程。中國政府對防控疫情采取的各項重大措施;記錄了一線醫護人員的偉大犧牲和奉獻;同時還講述了社區工作者、志願者、快遞員等普通武漢市民,在封城狀態下堅守並攜手抗擊疫情的頑強精神。

CGTN記者自疫情暴發之初就進入武漢,持續為海外受眾報道當地真實的、一手的情況。這次記者們以新聞紀錄片的形式,通過對過去一個多月的重要節點的梳理,用海外觀眾熟悉的語態,用感人至深的人物故事,真實記錄了武漢的“抗疫”過程,為海外觀眾展示了他們知之甚少的“抗疫”中的武漢。作為一部有故事、有深度的英文紀錄片,《武漢戰疫紀》用西方觀眾習慣的表達方式,講述了前線醫護人員和普通武漢市民眾志成城、英勇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大量海外網友在觀影后留言,對在武漢的醫護人員表達了敬意,併為中國、為武漢、為病患祈福加油。YouTube海外網友Starmoon Night表示,“紀錄片太棒了,我看哭了。這次,英雄並沒有穿着披風,而是戴着口罩。”美國網友SoLo85表示,“一線醫護人員們太不容易了,我感謝所有‘戰疫’的人們。祈禱患者趕快好起來,每個人都快點回到親人身邊。”Facebook網友Haydar JMoussa評論:“向所有中國人民送上我們的祝福和愛,尤其是那些從一月起就和疫情作鬥爭的英雄們。”《武漢戰疫紀》紀錄片讓更多海外觀眾瞭解到,武漢人民為了保護中國其他地區和全世界的人民,在過去一段時間裏做出的巨大犧牲。加拿大網友M9表示,“感謝武漢人民犧牲自己保護了我們,讓我們有時間瞭解情況,並提前做好應對病毒的準備。看這段視頻時,我的淚水湧了出來。快點好起來,中國。”

這部紀錄片不僅讓國際觀眾更全面地瞭解“中國抗疫”過程, 在疫情蔓延至全球的當下,它還為“全球抗疫”提供了寶貴經驗。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8

面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疫情形勢,增強學生自我防病意識和社會信心,進一步鼓舞鬥志、凝聚合力,切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和推進教育事業發展,結合我校和我院實際,面對當前疫情防治情況,我班同學根據所學專業,圍繞理性愛國、青春報國主題,對“我”能做些什麼,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我班組織開展了正面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大家知行合一,進一步紮實學習、夯實體會、指導實踐,充分激發愛國情懷和奮鬥精神。

我班藉助QQ羣平台以體會、評論、感受等形式進行了討論。面對疫情,我們要相應政府號召,少出門或不出門;利用網絡宣傳國家政策;不信謠,不傳謠;靜下心來,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我們要聽從黨和政府的領導指揮,注意隔離,不去人員密集場所,保證自己的健康就是對國家的貢獻。及時收看疫情相關新聞報道,在家中做好消毒工作,在户外戴好口罩,不去人羣密集的公共場所;瞭解口腔醫院應對本次疫情的方法。作為醫學生,科學防護疫情是職責所在,義務宣傳科學知識,不信謠不傳謠也是我們應該積極去踐行的。我們要及時關注疫情變化,發揮專業特長,宣傳正確的防護知識,為疫情的控制作出貢獻!作為學生,説服家人朋友不出門就是為國家和社會做貢獻。背靠全國人民和全國醫務工作者,武漢一定能贏,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次疫情!讓我們與祖國一起加油,共克難關!

我們要正確認識疫情,積極地向家人朋友解釋疫情的嚴重性和如何分辨謠言,提高周圍人對預防的重視程度,耐心演示戴口罩和洗手步驟等。堅信祖國一定可以贏得這場“戰爭”,堅信我們一定可以迎來美好的春天。科學是的謠言“粉碎機”。阻斷謠言的傳播鏈條,保持科學理性的態度,客觀地認識疫情、科學地預防疫情、有效地防控疫情,我們就能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注入更多正能量。

我班同學及時關注疫情變化,切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堅定信念,有信心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緊緊依靠人民羣眾,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9

在全國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有那麼一羣人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選擇奔赴抗疫前線,正因為有他們的堅守和付出,才能給我們築起了一道健康的防護線。他們是援鄂醫療隊,被人們稱為最美“逆行者”。

他們的優秀事蹟,説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堪當大任的!比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回信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

能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認可,也預示着在這場必將載入史冊的防疫阻擊戰中,我們年輕一代能肩負起責任,也能扛起先輩流傳下來的使命,用行動詮釋着責任與擔當。如今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給我們做了個好榜樣,他們的精神將會激勵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赴後繼,用自己的行動為祖國奉獻出一份力量。

想當初我們在老一輩眼裏,都是含着金湯勺出生的,基本是獨生子女,打不得罵不得,被父母捧為“掌上明珠”。也沒經歷過戰亂,更不用説捱餓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日子,似乎遇到一點挫折就扛不住。這是很多人對於90後年輕一代的看法,嬌氣任性是90後的代名詞。

然而在疫情面前,4.2萬餘名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中,有1.2萬多名是90後,他們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默默奮戰着,守護我們的國家,保佑國家的人民。危難時刻義無反顧、直面危險,90後青年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抗疫戰場上的勇士,穿着繁瑣的防護服,戴着厚重的防護鏡,日以繼夜地在疫情一線忘我地工作着,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就是“中國脊樑”!總之,他們早已不是從前那個少年了。

融入時代的青春之歌叩擊靈魂,走近抗擊疫情的青春畫卷力透紙背,我們是90後年青一代,理想之於我們是不斷精進技術本領。我們會將理想化作指路明燈,指引我們一步一步實現個人價值,進而為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0

我是一隻蝙蝠。我身上有1000多種病毒,我把它們都封印在自己的身體裏。這些病毒對我們蝙蝠幾乎沒有什麼作用,卻足以讓傷害我們的人類死亡。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長的那麼醜還想要長的更醜嗎?那是因為我們想把人類嚇跑,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我們生病了。

但是你們還是忍不住垂涎欲滴的口水。那天在寒冷的山洞裏,有幾個人把我的夥伴給抓走了,剩下的蝙蝠和我一樣默默的哭。我們詛咒:人類會得到報應的。

我想要告訴人類的是:如果你們不吃蝙蝠,那禍害就不會降臨了,我們也不會報復你們。

我相信你們以後不會再吃我了吧,如果再吃的話你們還是會得到應有的報應。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1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公安縣人民醫院廣大黨員幹部不辱使命,積極應對,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故事,彰顯了共產黨人的英雄本色。

隔離病房裏,醫護人員已經緊張地工作十多天了。他們冒着生命危險,日夜與病人在一起,與疫情抗戰拼搏。這個英雄的集體裏,黨員同志更是積極帶頭,敢於擔當。他們是感染科副主任、內科副書記田仕進、護士長林紅、醫生劉法。在感染科主任蘇傳清的帶領下,他們與同事們團結一心,奮戰一線,精心治療護理病人。顧不上防護服不透氣、護目鏡模糊雙眼,始終如一地認真細緻查房、全程觀察病情、測量生命體徵、及時標本採集、規範治療操作;無微不至地對患者生活照顧,一日三餐,污物處理,事無鉅細;耐心地對患者和家屬進行心理安撫,疏導不良情緒,保障積極配合治療。

發熱門診,等待接診的患者絡繹不絕。負責接診的夏向陽、劉世春全幅武裝,着連體防護服,精心排查病人,即便聲音嘶啞,仍然樂觀積極地接診每一位患者,連續幾次接診到凌晨4點,門外的患者仍然排着長隊。

在醫院作戰指揮部裏,蔣平同志帶領班集體以院為家,日以繼夜,時刻關注戰情,認真分析戰情,及時報告戰情,集體決策,統一指揮,為醫院抗擊疫情提供堅實的保障。

還有他們:會診專家王代平,駐鬥醫醫療救治的黃巍,帶領放射團隊作戰的聖文、聽從召喚的代萬發、胡紅霞,主動請戰的張志紅,不分晝夜、全面協調的魯俊、黃超……

“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這是共產黨員面對黨旗宣讀過的一句莊嚴誓詞。“我是黨員,我必須上一線!”“‘黨員示範崗’給予我力量”“我是黨員,應該帶頭上一線”……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我院黨員幹部用實際行動將鮮紅的黨旗插在了抗擊疫情最前線。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2

——致二十一世紀青少年

親愛的同學們:

近日,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你是不是也同我一樣內心略顯惶恐呢?是不是也整日守在微博“陣地”關注着防控一線的最新動態?是不是也痛恨於那位吃出病毒的“毒王”?是不是也感動於防控一線的奉獻故事呢?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少年,在這危難之際,我們除了憤慨吐槽做微博“鍵盤俠”,默默感動為鍾南山爺爺點贊,惶惶終日學不專玩不爽外,還能做點什麼為國分憂呢?在此,我向諸位提出以下三點倡議:

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居家隔離,不為社會添負擔。科學研究已經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存在3到14天潛伏期以及人傳人的傳播途徑,居家隔離無疑是保護自身、保護他人的最佳方式。請我們相信國家的防疫建議,既然我們能抗過非典,就足以證明國家防疫措施的有效性!讓我們做好“宅戴洗”的個人,為社會與國家減少憂患,減輕負擔。

二、抵制熱搜心理,準確識別信息,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細想此次疫情的起因,難道不是因為獵奇心理引起的嗎?若是那位“毒王”管住自己的好奇心,若是武漢漢口海鮮市場未違規售賣野生產品,就不會有如今的疫情蔓延。所以我們必須吸取教訓,不獵奇才能保證自身安全。再者,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假消息層出不窮,總有一些標題黨為了流量,製造一些虛假信息,來留住他的流量,引起我們的恐慌。所以我們一定要關注信息來源,不傳播非官方信息。不要因為信息是熱搜就去輕信,轉發。

三、建設積極心理,懂得自娛自樂,安心於學業。在這人心惶惶之際,保持一顆安定樂觀的心無疑是最重要的事情。打敗人的可能並不是病魔,而是心魔。當你鬱鬱寡歡之時,自身的免疫系統便免不了也隨你的心情而消極一番,病毒便可能趁虛而入。居家隔離的日子裏,我們千萬不能因為疫情負面消息而被打擊到一蹶不振,而應該保持樂觀心態,相信國家。若覺得自己有抑鬱壓抑情緒一定要及時溝通,努力排解,學會自娛自樂,鍛鍊身體。當然,作為學生的我們,更應該重視學業,自覺自律做好功課。向鍾南山以及支援武漢的醫護人員學習,心底懷着為自己和中國的明天更好的感情更加勤奮地學習,爭取為國出一份力,作出自己能做到的一份貢獻。

舉國同心,築不敗華夏;舉國同行,渡困苦難關。希望我們二十一世紀青少年能儘自身之力,響應號召,攜手共進,平安渡過疫情。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3

還記得,大年八年級醫療隊初到武漢時,因為封城,整個城市街道空無一人,瀰漫着一種緊張的氣氛。而當時面對這種未知的傳染病,隊員們其實也有一定程度的擔心和焦慮。我們主要負責的是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新冠重症病房,當時隔離病房還在徹夜改建,施工完成後我們就需要立即進駐。時間緊迫,所以一到武漢,醫療隊就馬不停蹄地和當地醫院對接、進行防護培訓、並着手開始制定患者接診的流程以及診療方案。面對新的工作環境,我們也擔心防護是否到位、是否能迅速適應並開展工作。但真正開始工作後,大家就全身心的投入進去了,而且毫不計較個人得失,都希望自己能承擔更多的臨牀工作。其實醫療隊的同事們在醫院裏可能以前都互不相識,但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下,圍繞着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做好防護,大家都迅速地融入到了這個新的集體中,為着共同的目標努力奮鬥。

從人民醫院第一批醫療隊與其他醫療隊一起接管第一個隔離病區,到第三批100餘名同事組成的醫療隊開始獨立接管病區,我們經歷了三個隔離病區近兩百名患者的診治工作。就像大家在新聞裏看到的那樣,每次剛開放病區收治病人,其實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病人入院一般都是在夜間,大概每批10-20名患者。隊員們需要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帶上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等等,對體力、生理和意志都是巨大的考驗,雖然我自己也參與過援藏工作,但防護服下的缺氧和西藏地區的缺氧完全是不同的感受,在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下,大家也都堅持下來了。

面對這種突發未知的傳染病,科學和專業知識是我們應對疫情最有利的武器。雖然最初對這種疾病很陌生,但隨着接診的病人越來越多、醫療隊積累的經驗也越來越多,我們同時也在見縫插針地抓緊一切時間去學習文獻、學習各地治療經驗,經過反覆討論,共同起草病歷模板、商討量化交班表格等,也是盡最大可能精細化接診流程和治療方案,通過對每一個病人都進行細緻的個體化評估,進而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讓每一個病人都能得到最妥善的救治。

很多病人入院時病情就很危重,往往第一時間就要大量吸氧甚至上呼吸機,這對隊員們的快速反應能力、統籌施治水平,都是極大的考驗和鍛鍊。我們至今仍對兩位患者的救治過程印象深刻。其中一位是老年患者,剛入院就病情非常兇險,血氧極差、心率快、血壓低,處於休克狀態,已經意識不清,我們快速判斷病情已危及生命,隨即迅速把患者轉移到病牀,給予心電監護,這時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實都是在與生命賽跑。在醫護的配合下,我們迅速給予患者高流量吸氧,開放靜脈通道給予藥物治療,滿負荷搶救了一個多小時,患者的生命體徵終於趨於平穩。另一位是年輕患者,他入院時氧合也很差,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脱離氧氣,我們就每日根據症狀、血氧飽和度和肺部病變的情況進行精細調整,一個多月後他終於能夠撤下吸氧管。然後他告訴我們説,終於可以和在另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的妻子見面了,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備受鼓舞也特別為他高興。兩個多月的工作時間裏,我們見證了很多危重病人治療後陸續好轉,從卧牀不起,到能下地活動、能唱歌聊天,最後康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所以過程再辛苦大家也覺得值得,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醫務人員最大的使命所在。

其實,除了臨牀上的診療,醫療隊員們每天也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去除他們的恐懼、緩解孤獨和無助情緒。在化驗指標有所好轉時,我們更會第一時間跟病人解釋指標意義,幫助他們進一步增強康復信心。在大家的努力下,醫患之間的情誼也越來越深厚,經常在查房時病人會對我們説,北京大學的醫療隊來了,他們很放心,也看到了希望。特別是我們每一次給患者家屬打電話,除了談論患者的病情,他們叮囑得更多的卻是你們在武漢辛苦了,你們一定要防護好自己。每當面對這些可愛可敬的武漢英雄人民,我們都深受感動,另一方面也感覺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必須要竭盡全力去幫助每一名患者,給他們帶去戰勝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雖然以前在臨牀上也會面臨很多生離死別,但通過此次武漢抗疫,我們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總書記在回信中所囑託的,我們廣大醫務人員要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人民信賴的好醫生,在病魔面前築起堅實的生命防線,這既是任務、更是使命。作為北大醫學人,我們也將牢記“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錚錚誓言,用心關愛病人、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和技能,在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去守護我們的家園,去踐行這一身白衣帶給我們的無畏與奉獻。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4

這注定又是一段不平凡的生活,疾病的肆虐使我驚心動魄,可這背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的景象卻讓我情難自已。在高速運轉的中國社會,我們終於又看到了温情的一面。

每個人都被捲入這場特殊的戰役,有的人衝鋒陷陣,有的人後方支援。這並不能阻擋我們前進的腳步,相反,這更像是一場特殊的磨練、一場偉大的教育。

疫情蔓延的第一時間,無數女性醫務工作者紛紛請纓支援武漢,她們許下生死不論的誓言,告別親人、朋友,放下生死、未來,義無反顧來到戰役的第一線,守護着一個個生命垂危的陌生人。當全國人民為此讚歎不已時,她們卻説:“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羣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着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了。”這難道不是的信念教育嗎?這難道不是一箇中國人最寶貴的財富嗎?

即使沒有歲月靜好,仍有她們砥礪前行,英雄有淚,巾幗無畏。她們,展現當代優秀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巾幗風采;她們,在困難面前挺身而出撐起“半邊天”。巾幗不讓鬚眉,紅顏也勝男兒郎。她們是妻子、是母親、也是女兒,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她們選擇主動出擊,團結一心並肩作戰;她們雷厲風行,擲地有聲,是疫情防控點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5

生活中令人尊敬稱讚的人無處不在,而這次我要歌頌的是白衣天使。

在全國各地本應張燈結綵喜迎春節時,“新型冠狀病毒”襲擊武漢。白衣天使們主動請纓,告別家人,馳援一線。冒着嚴寒,不畏生死,同病魔抗爭,默默付出。

自從新型冠狀病毒入侵以來,他們為了不讓更多人傳染,為了患者能早日康復,為了減輕同事們的負擔,他們不顧自身的安危,放棄了與家人團聚的機會。甚至有些人為了疫情的事幾天幾夜不睡,導致操勞過度猝死,獻出了自己最年輕的寶貴生命,他們不求什麼回報,只為能夠戰勝這次病魔。他們不是為了個人利益,不是為了金錢,只為中國人民的健康,只為武漢能夠早日戰勝這次病魔。他們是全國人民的希望,是我們的英雄!

每當他們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下班時,一層層扒拉下身上沉重的防護服,摘下一張張緊戴在臉上的口罩時,他們美麗的臉龐已經早已勒的變了形,一道道深深的血印讓他們的家人看到心疼,因為,他們也是丈夫,也是家裏的頂樑柱,也是妻子,是家裏的守護神,更是好兒女,父母的寶貝。但他們卻沒有一句怨言,輕輕的説聲,沒事,揉揉就好了。他們那一句輕描淡寫的話,無不牽動着千千萬萬的愛他們的心。因此我想説:奮鬥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你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你們的身後還有千千萬萬的中國人,讓我們一起去努力,雖然我做不了什麼,但我一定會聽叔叔阿姨們的話,老實待在家裏,不出門,不聚餐,勤洗手,出門時要戴口罩,不讓自己感染上病毒。我們安全了,武漢人民安全了,全國人民都安全了,你們也就能早點回家,好好睡個安穩覺,和自己家人早日團聚。我們期盼着這一天能早日到來。

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們,一定要保重身體,平平安安!等你們凱旋歸來。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6

回顧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全民抗疫,不斷取得其他國家難以複製的抗疫成績。對於醫務人員來説,守護患者的生命健康本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這次抗疫對於我們自身也是一次難忘的磨礪和經歷,大家深切地感受到了肩上的責任和擔當,更需要竭盡所能,用自己的所學去服務廣大需要幫助的病患。

還記得,大年八年級醫療隊初到武漢時,因為封城,整個城市街道空無一人,瀰漫着一種緊張的氣氛。而當時面對這種未知的傳染病,隊員們其實也有一定程度的擔心和焦慮。我們主要負責的是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新冠重症病房,當時隔離病房還在徹夜改建,施工完成後我們就需要立即進駐。時間緊迫,所以一到武漢,醫療隊就馬不停蹄地和當地醫院對接、進行防護培訓、並着手開始制定患者接診的流程以及診療方案。面對新的工作環境,我們也擔心防護是否到位、是否能迅速適應並開展工作。但真正開始工作後,大家就全身心的投入進去了,而且毫不計較個人得失,都希望自己能承擔更多的臨牀工作。其實醫療隊的同事們在醫院裏可能以前都互不相識,但在這個特殊的環境下,圍繞着如何更好地救治病人、做好防護,大家都迅速地融入到了這個新的集體中,為着共同的目標努力奮鬥。

從人民醫院第一批醫療隊與其他醫療隊一起接管第一個隔離病區,到第三批100餘名同事組成的醫療隊開始獨立接管病區,我們經歷了三個隔離病區近兩百名患者的診治工作。就像大家在新聞裏看到的那樣,每次剛開放病區收治病人,其實都會面臨巨大的挑戰,病人入院一般都是在夜間,大概每批10-20名患者。隊員們需要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帶上口罩、護目鏡、防護面屏等等,對體力、生理和意志都是巨大的考驗,雖然我自己也參與過援藏工作,但防護服下的缺氧和西藏地區的缺氧完全是不同的感受,在互相鼓勵、互相支持下,大家也都堅持下來了。

面對這種突發未知的傳染病,科學和專業知識是我們應對疫情最有利的武器。雖然最初對這種疾病很陌生,但隨着接診的病人越來越多、醫療隊積累的經驗也越來越多,我們同時也在見縫插針地抓緊一切時間去學習文獻、學習各地治療經驗,經過反覆討論,共同起草病歷模板、商討量化交班表格等,也是盡最大可能精細化接診流程和治療方案,通過對每一個病人都進行細緻的個體化評估,進而採取不同的治療策略,讓每一個病人都能得到最妥善的救治。

很多病人入院時病情就很危重,往往第一時間就要大量吸氧甚至上呼吸機,這對隊員們的快速反應能力、統籌施治水平,都是極大的考驗和鍛鍊。我們至今仍對兩位患者的救治過程印象深刻。其中一位是老年患者,剛入院就病情非常兇險,血氧極差、心率快、血壓低,處於休克狀態,已經意識不清,我們快速判斷病情已危及生命,隨即迅速把患者轉移到病牀,給予心電監護,這時的每一分每一秒其實都是在與生命賽跑。在醫護的配合下,我們迅速給予患者高流量吸氧,開放靜脈通道給予藥物治療,滿負荷搶救了一個多小時,患者的生命體徵終於趨於平穩。另一位是年輕患者,他入院時氧合也很差,很長一段時間都不能脱離氧氣,我們就每日根據症狀、血氧飽和度和肺部病變的情況進行精細調整,一個多月後他終於能夠撤下吸氧管。然後他告訴我們説,終於可以和在另一家醫院接受治療的妻子見面了,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們備受鼓舞也特別為他高興。兩個多月的工作時間裏,我們見證了很多危重病人治療後陸續好轉,從卧牀不起,到能下地活動、能唱歌聊天,最後康復出院恢復正常生活,所以過程再辛苦大家也覺得值得,我想這也是我們作為醫務人員最大的使命所在。

其實,除了臨牀上的診療,醫療隊員們每天也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希望能最大程度地去除他們的恐懼、緩解孤獨和無助情緒。在化驗指標有所好轉時,我們更會第一時間跟病人解釋指標意義,幫助他們進一步增強康復信心。在大家的努力下,醫患之間的情誼也越來越深厚,經常在查房時病人會對我們説,北京大學的醫療隊來了,他們很放心,也看到了希望。特別是我們每一次給患者家屬打_,除了談論患者的病情,他們叮囑得更多的卻是你們在武漢辛苦了,你們一定要防護好自己。每當面對這些可愛可敬的武漢英雄人民,我們都深受感動,另一方面也感覺到了自己肩上沉甸甸的責任,我們必須要竭盡全力去幫助每一名患者,給他們帶去戰勝疾病的希望和信心。

雖然以前在臨牀上也會面臨很多生離死別,但通過此次武漢抗疫,我們對自己的工作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正如總書記在回信中所囑託的,我們廣大醫務人員要到黨和國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做人民信賴的好醫生,在病魔面前築起堅實的生命防線,這既是任務、更是使命。作為北大醫學人,我們也將牢記“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錚錚誓言,用心關愛病人、努力提高專業水平和技能,在黨和人民需要我們的時候,義無反顧、挺身而出去守護我們的家園,去踐行這一身白衣帶給我們的無畏與奉獻。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7

7月11日,壩芒中學結合 “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組織全校教職工及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劉善平同志的先進事蹟。

6月10日,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大雨傾盆、濁浪滔滔。九潮鎮的九潮村等村寨發生嚴重的洪澇災害。

“劉支書,我和女兒被洪水圍困了,快救救我們啊!”凌晨3點,九潮村村支書劉善平接到村民吳丁志的求救電話。他二話不説,組織10多人就往吳丁志家趕。

到達救援現場,大家拿出梯子和繩索。

“我下去!”村民陳昌勝説着就要下水。

劉善平一把攔住他:“你不要去,你家只有你一個崽(當地方言,即兒子)。我是村支書,讓我來。”

劉善平把繩索捆在腰間,跳進洪水,蹚過激流,一手抱起吳丁志年幼的女兒吳振燕,一邊手拉着吳丁志,朝對岸走去。

雨越下越大,水越來越急。突然,一個大浪襲來,吳丁志、吳振燕父女被激流吞沒,劉善平趕緊向前去拽小女孩,可由於用力過猛,倒在了滔滔洪水中,岸上的羣眾使勁拉繩索,但無論怎麼拉也拉不上來。

“一小時過去了,大家都不肯鬆手,直到因水勢太大、岸上的人也可能被沖走時,大家才將繩索系在樹根上撤退。誰也不忍丟開那繩子啊!”參與救援的陸剛景眼中含淚回憶道。

“一定要把劉支書找到!”水勢剛剛回落,大家就自發組織起來尋找失蹤的劉善平。可是,9天以後人們才找到了劉善平的遺體,年僅46歲的他還保持着去撲救吳振燕的姿勢,在場的幹部羣眾無不淚流滿面。

劉善平20xx年12月全票當選九潮村村支書。9年來,九潮的羣眾自發給他送過9塊牌匾。

20xx年6月8日,九潮村遭到暴雨襲擊,劉善平顧不上搶救自家店鋪裏的貨物,第一時間跑到滑坡危險區域的21户羣眾家,將80多名男女老少疏散到安全地帶。大家深受感動,自發給劉善平送了“為民做主辦實事”的牌匾。

為了重建羣眾盼望幾十年的侗寨鼓樓,劉善平四處奔波籌措資金。他沒吃集體一頓飯,沒花集體一分錢,靠着實幹苦幹終於把鼓樓和侗寨門樓建了起來。20xx年元旦,九潮村村民又給劉善平送上了“金匾送功臣”的牌匾。

20xx年九潮鎮爭取到了4300畝的紅陽獼猴桃種植項目,羣眾對獼猴桃種植不瞭解,都不願意種植。劉善平急了,他明白自己不帶頭這個項目就搞不成,率先承租了20畝土地種植獼猴桃,打造示範基地,消除了羣眾的疑慮。幾年來,九潮村累計種植核桃500餘畝、茶葉200餘畝、中藥材200餘畝,20xx年羣眾人均純收入達6352元。

“劉支書雖然走了,但他的話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羣眾是有困難了才會找我們啊!’”參與搜救的九潮村第一片區組長趙永興説。

“我們個個都服劉支書!他答應我們老百姓的事,件件都做到了。”九潮村柳洞自然寨52歲的村民李培蘭説。

劉善平常説:“如果你把心交給了羣眾,你的工作就算成功了一半。”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他用生命踐行了一個合格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

通過學習,讓大家認識了劉善平不僅是一名好支書,而且是一名合格的黨員。在災難面前,他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把生的希望留給羣眾,甘當百姓心中的“守護神”。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8

以初心立信心,任爾東西南北風。疫情狂風驟雨的時候,黨和國家迎難而上,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紅色堡壘固若金湯、一面面黨旗高高飄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疫情這場“大考”,我們答得頑強且堅定。沒有什麼能阻止中國行穩致遠、繼續前行的腳步,到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向人民、歷史作出的莊嚴承諾。誓言錚錚,初心不改。正因為今年只剩下200天,對打贏脱貧攻堅戰,我們絕對不鬆勁、不懈怠、不停頓,那些“貧中之貧、困中之困”的硬骨頭,定要舉全國之力、全國之智,戰旗獵獵,不勝不還。

以磨礪煉韌勁,放使幹霄戰風雨。“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温室雖好,只能生長嬌花;温水雖適,只會困死青蛙。黨的幹部應是夙興夜寐,實幹興邦的。在前進道路上我們面臨的風險考驗只會越來越複雜,甚至會遇到難以想象的驚濤駭浪,今年的疫情考驗算是一個,也正是這樣的考驗讓黨員幹部尤其是年輕幹部浴火淬鍊,加速成長。僅僅月餘,疫情前線那些摘下口罩帶着血痕的昔日稚嫩的臉,儼然配上了沉靜的成熟表情;一份份來自火線的入黨申請,帶着“紅”的熱烈和“綠”的青春。疫情防控中,貧困地區基層幹部更展現出較強的戰鬥力,他們日常是“扶貧隊”,拉起來就是戰疫隊。他們既在疫情防控中穩定民心,保障羣眾生活;又在疫情防控形勢積極向好變化時,響應號召,抓住時間節點和工作重點,關注勞動力外出務工、扶貧產品銷售、幫扶工作等最易產生問題和困難的工作上想辦法、找出路。

全國脱貧攻堅先進事蹟報告會心得體會2

貧困是一切社會問題的根源。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本質要求。長期以來,我黨在團結帶領老百姓脱貧致富的過程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人民羣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也正在一步步變成現實,但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依然要求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扶貧攻堅力度,特別是採取一切可能的有效措施,支援老少邊窮地區,黨員幹部要牢固樹立理想信念宗旨意識,千方百計造福貧困羣眾,注重培育造血功能,廣大貧困羣眾更要發揚艱苦奮鬥精神,不安於現狀,不破罐破摔,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自力更生,確保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

第一書記駐村幫扶挑起了農村黨建的大梁。今年7月,_縣共從縣鄉機關和事業單位選派63名幹部奔赴到貧困村、後進村擔任黨組織“第一書記”,任期為1年。半年來,第一書記們肩負組織的重託和羣眾的期望,踐行抓黨建就是抓發展,身居一線,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摸清村情想法子,發展產業出點子,依靠單位鋪路子,辦成實事收面子,打破一潭死水,激活一江春水,贏得羣眾口碑。

大學生村官是基層社會治理的生力軍。他們擁有專業技術知識,懂電腦,會經營,有幹勁,向老同志學習做好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彌補了農村信息化電子政務電子商務的空白,緩解了村級後備幹部短缺困境,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計劃生育、徵地拆遷、綜治信訪等農村工作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各級駐村幫扶工作隊給貧困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省州縣等蹲點單位有資金、有項目、有能力從外部拯救孤立無援的貧困村,立足實際,發揮優勢,一村一品。

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 篇19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瀋陽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瀋陽演藝集團組織中心國有院團和各機構,挖掘在抗擊疫情中湧現出的積極的、正能量的、感人的、可歌可泣的事蹟,創作出眾多的優秀文藝作品,以多種藝術表現形式鼓舞激勵廣大人民羣眾奮勇抗擊疫情的鬥志。

瀋陽京劇院、瀋陽歌舞團、瀋陽曲藝團、瀋陽話劇團的演職人員紛紛行動起來,以瀋陽演藝人的使命和擔當,克服外出不便、居家創作條件簡陋、分組錄音和排演不易等困難,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創作了不同演藝形式的作品,謳歌身處抗擊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讚美奔赴重點地區支援抗擊疫情的英雄;鼓舞民眾士氣,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經過夜以繼日的鏖戰,在短短的三天時間裏,連夜創作、連夜錄音、連夜排演、連夜拍攝,完成了詩朗誦《逆行者之歌》、歌曲《承諾》、東北大鼓《壯士踏征程》、雙人評書《生死阻擊》、相聲《“毒”人兒》等優秀作品。對口快板《防疫戰歌》、東北大鼓《為逆行者點贊》等作品,並正在緊張創排中。這些作品將為全市抗擊疫情加油鼓勁。

瀋陽京劇院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常東,在家中無化粧、無戲服、無伴奏的情況下,以其獨特的唱腔傾情演繹《為抗擊疫情發聲》,發揮個人影響力,在網絡上廣泛傳播,為中國加油。

瀋陽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所屬各機構也積極行動起來,利用各種形式,共同助力抗擊疫情。瀋陽市羣眾藝術館傾力創作歌曲《鼠願》,為勇敢的白衣天使奉上熾熱的禮讚;組織瀋陽非遺傳承人以傳統技藝、非遺藝術的表現形式,表達瀋陽非遺傳承人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和意志。瀋陽市圖書館和瀋陽市少年兒童圖書館,為豐富瀋陽市廣大讀者在疫情防控期間的精神文化生活,積極引導讀者通過網上體驗數字圖書館的魅力,足不出户,便能在手機和電腦上閲覽各種喜愛的圖書,同時利用網站、微信公眾平台宣傳解讀疫情防控基本知識,增強廣大讀者自我防控能力。瀋陽書畫院和簽約書畫家們,積極發揮文藝輕騎兵作用,以奮戰抗擊疫情和防控疫情為內容,創作出一批振奮精神、鼓舞士氣、傳播正能量、謳歌抗擊疫情一線英雄的好作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j3lg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