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精選17篇)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精選17篇)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1

不平凡的人生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精選17篇)

朱麗華生於1957年10月,1994年10月入黨,現任浙江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四十多年前,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鬥來追逐光明,靠着自己的雙手推出了璀璨人生。

她刻苦鑽研中醫推拿技術,成為嘉興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並帶動了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她熱心公益、無私奉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金額高達333萬元。近年來,朱麗華同志榮獲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道德模範”等諸多殊榮。

9月22日,嘉興市委書記張兵對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批示:“朱麗華的事蹟十分感人。她身殘志堅、自強不息,心有大愛、樂於奉獻,自己失去了光明,卻給許多人帶去了光明,她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人的初心,生動詮釋了新時代‘勤善和美、勇猛精進’的嘉興人文精神,值得全市共產黨員和各級幹部認真學習。”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印發《中共嘉興市委關於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嘉興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活動。《決定》指出,朱麗華是嘉興市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優秀代表,值得嘉興市黨員和有關幹部認真學習:學習朱麗華同志堅守初心,一心向黨的政治品格;學習朱麗華同志身殘志堅,自強不息的頑強品質;學習朱麗華同志心有大愛,樂於奉獻的高尚情懷;學習朱麗華同志勇於擔當,奮發有為的崇高追求。

9月7日起,“南湖初心講堂——紅船旁的空中黨校”百堂融媒體黨課震撼展播,每天播出一期。百堂融媒體黨課將在“紅船領航”微信公眾號、浙江新聞客户端、“禾點點”新聞客户端、“讀嘉”新聞客户端以及紅船網、嘉興在線新聞網站、浙江在線新聞網站等我市主要融媒體平台進行展播,並向省級和中央級融媒體平台推薦播出。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2

為盲人造光: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經歷過痛苦和絕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絲光亮何其珍貴。

上午9點左右,位於嘉興市區和興北路353號的麗華推拿診所內,已經忙碌起來了。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説,隨着推拿診所的名氣日增,讓自己好好活着對她來説已不成問題,但她明白:“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意義。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才有意義。”於是,她希望用診所“造光”,為更多盲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是啥模樣。”在福利院相識後,盲人吳阿姨與朱麗華已相伴28年了。“從斜西街‘征戰’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朱醫師走到哪裏就把我帶到哪裏,比自己親姐妹還親。”

吳阿姨説,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生活上有了穩定的依靠,還擁有了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不會被生活踐踏。”

1991年,朱麗華開始收徒弟,而“盲人”是她收徒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包吃住,還免學費。如今,100多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了就業崗位。

“朱醫師,就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嗎?”每當有人不解發問時,朱麗華總會淡然答道:“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着,有的東西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再説,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3

“既然進了黨的門,就要做好黨的人,愛崗敬業在診所,樂於奉獻在社會,活着從醫幾十年,死後器官捐醫學,我願骨灰撒大海,將把此生獻祖國。”10月31日下午,朱麗華同志先進事蹟巡迴報告會在同濟大學浙江學院舉行,同濟浙院校長、黨委副書記董琦,副校長、黨委委員周亞夫,黨委副書記林冶出席報告會,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張新民主持報告會,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領導到會指導,全體教職工參與了此次學習。

浙江省盲協副主席、嘉興市政協委員、嘉興市盲協主席、全國自強模範、浙江省“十大之江先鋒”、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最美浙江人、浙江省第六屆道德模範、嘉興市“十大紅船先鋒”、嘉興市麗華推拿診所所長朱麗華同志以“我的初心,我的夢”為主題展開演講。她的情懷之偉大,談到,“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333萬元捐贈款、救治22萬多人次,雙目失明的她在33年中將愛心與決心發揮到了極致。嘉興市首位也是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的她心有大愛、一心向黨、勇於擔當,讓人們相信心中有光的人,永遠擁有光明。全體參會人員仔細聆聽了朱麗華同志的先進事蹟,都認為傷痕背後振翅飛翔的故事感人至深,經歷挫折後迸發出的頑強力量震撼人心、催人奮進。

朱麗華曾經的同事、嘉興市社會福利院護理部主任胡慧娟同志讚美她:“朱麗華同志把關懷當成恩情銘刻於心,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入黨誓言,把自己獻給了黨的事業。以大愛之心做事,以感恩之心做人,以自己的模範行為生動詮釋着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先進事蹟報告團成員、朱麗華資助的學生葉慧敏也來到現場,她説,朱阿姨對她們的愛和關心都是毫無保留的,她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業績。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4

11月14日下午,嘉興麗華推拿診所所長朱麗華帶領全體按摩師,與新嘉街道黨員志願者一起,在月河歷史街區小廣場“組團”為羣眾送服務,一如既往發揮她的光與熱。

服務現場,麗華推拿診所志願服務攤位前羣眾絡繹不絕,近10張紅色塑料凳一字排開,朱麗華和按摩師們穿着白大褂站在凳子旁,每一次推、按、揉都一絲不苟。“聽説朱阿姨在這裏義診,我特地趕過來的。”有的市民慕名而來,“她很專業也很熱心,這麼按一按脖子肩頸都舒服了。”

10月10日,中共嘉興市委印發《中共嘉興市委關於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決定》,在全市廣泛開展向朱麗華同志學習的活動。作為全市的初心榜樣,30多年來,朱麗華一直樂於奉獻愛心,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達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傳遞人間大愛的同時,她也不忘踐行身邊好事,“我們一直以來積極參加這樣的義診活動,這也是回報社會的方式。”朱麗華邊按摩邊對記者説。

作為朱麗華現在工作生活的轄區,新嘉街道積極響應市委號召,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積極開展各類學習活動,在黨員羣眾中掀起“學習身邊人、勵志踐初心”的熱潮。

“朱麗華同志30多年傳播大愛的事蹟感染和激勵着街道轄區每一位黨員羣眾,今天我們街道廣大黨員志願者很榮幸能與身邊典型一起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用實際行動向初心榜樣學習,共同踐行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新嘉街道黨工委委員蔣亞峯説。

據悉,10月以來,新嘉街道在全體機關幹部、黨員志願者和愛心企業中發起“我為朱阿姨做件事”“我跟着朱阿姨做好事”等活動,已組織開展各類志願服務活動16場次,惠及羣眾數百人。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5

“你這個數據再核實一遍,要不然你把電話發給我,我自己問。”__在電腦桌前不厭其煩地逐個核對。

作為“生長於斯,服務於斯”的黨員幹部,她深知此次情況急、任務重,大年七年級就早早來到辦公室“等候差遣”。

得知對來武返武人員詳細排查、登記是當前重中之重,她主動請戰。“我是當地人,工作了幾十年,對各社情況比較瞭解,能更快、更準確地完成基本信息台賬登記工作。”__信心滿滿地説。

__告訴筆者,由於部分來武返武人員是外地人,姓名、住址、電話等信息錯誤率較高,所以更需要事無鉅細。為了保證數據的真實性、正確性,必須把核查工作精準到人。

遇到“頑固”的來武返武人員,她定要針對性教育引導,宣傳居家隔離的重要性,普及防護知識,還不忘送以温暖的節日祝福。

作為外地返鄉人員,__同志不僅給我們宣傳防控知識,還關心我們的身體狀況,現在還給我們送來口罩,真的是

“只隔離病毒,不隔離愛”。蓮池村團堡組返鄉村民告訴筆者。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6

許帥同志作為河南省安陽市救助管理站站長,多年來如一日,愛崗敬業,敢於擔當,以‚民眾之事無小事‛為己任,始終把羣眾利益放在首位,視救助對象為親人,真心實意幫救助對象辦實事解難事。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民政戰線一名優秀共產黨員、一個年輕幹部對黨的忠誠、對民政事業的熱愛、對服務對象的真情、對人生信念的追求。他帶領全站職工轉變服務理念和工作方法,使安陽市救助管理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為我們每一個人做了表率,是我們今後工作的學習榜樣,更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許帥能夠在平凡的本職崗位上取得突出成績,得到領導和同事的一致肯定,這與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踏實工作,努力進取的精神是分不開的。 何謂執着?對某一事物或某一信念極強的渴望即為執着。

做好一件事不難,難就難在不斷重複地做好一件事。這就是執著。救助管理是許帥的工作,更是他為之奮鬥一生的事業。許帥把羣眾的利益扛在肩上,一路走來無怨無悔、痴心不改。為了工作,他經常忙得錯過了吃飯的時間,只好泡方便麪填肚子。即使後來病倒躺在病牀上,他依然堅定説:‚等我病情穩定後,我會繼續以‘孺子牛’的精神,為民政事業作更大的貢獻!‛許帥同志的事蹟感染着我們民政的每一個人,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兩學一做‛教育活動的精髓,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踐行着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的忠誠、責任和擔當以許帥為榜樣,堅定愛黨報國信念,化忠誠為行動,把工作當事業,爭做民政戰線的孺子牛!

許帥同志的事蹟告訴我們,作為一個民政人首先要有為民情懷。許帥同志多年來如一日,視救助對象為親人,實實在在為他們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這種為民情懷是他做好救助工作的根本。作為民政人,我們面對的是絕大部分弱勢羣體,要真正做到情為民所繫,就是要以許帥同志為榜樣,培養和增強對人民羣眾的深厚感情。比如在做慈善事業時,要始終以一顆慈善之心去幫助更多的人。這樣即使天天加班,工作再累,也感到非常欣慰。因為我們是在用心為民服務。

其次要愛崗敬業。許帥同志,20__年12月被確診為胃癌後,仍以樂觀豁達的態度,勇敢對抗病魔,坦然面對人生,以超乎常人的毅力,頑強堅守崗位,積極履職盡責。正是靠着這種勤奮的敬業精神,他在平凡的崗位上幹出了不平凡的業績。這種愛崗敬業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民政工作是細活,是累活,我們要像他那樣用滿腔熱情,恪盡職守,勤奮踏實工作,以持之以恆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完成各項工作任務。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在當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許帥無疑是共產黨員的楷模代表,他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才是合格的黨員。民政系統的每一位都將以許帥同志的先進事蹟和崇高精神為動力,見諸於行動,取信於民,為民服務。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7

王春易——北京市十一學校的一位生物教師。第一次瞭解他的事蹟是在學校的週末總結會上,安校長組織全校的教師共同學習有關她教育改革的先進事蹟,翟校長在大會上給我們宣讀了分別由中國教育報刊登的題為《“四兩撥千斤”的教改探路者——記北京市十一學校特級教師王春易》和中國教師報刊登的題為《特級教師王春易:從講到不講的華麗嬗變》的兩篇文章。回去之後,我又在網上找了幾篇有關對她的報道的文章繼續認真學習、深入思考,對於她的做法和理念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 紮實的教師基本功

要想成為一代名師,就要有紮實的教師基本功。當今社會,隨着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很多教師備課、上課用的教案和課件幾乎都能在網上搜索到,這就使得很多教師在上公開課前,不僅要對所上的課精挑細選,而且教案也大多是通過網絡搜索打印出來對其進行效仿,對於自己上的課很少經過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結果,課堂上生搬硬套的現象比比皆是。而王春義則不然,她專門講那些別人認為不出彩的課,對於她來説,一節公開課寫百頁手稿是常事,經過一遍又一遍的磨課,一輪又一輪的創新,王春易練就了一身好功夫,隨便抽出其中一節課,她都可以講出彩。雖然,精彩的背後是王春易花了比別人多幾倍的時間,但是經過自己的反覆磨鍊卻練就了一身紮實、過硬的教師基本功。

二.敢於否定自我的勇氣和魄力

“講課,沒有人能超過王春易。”師生和教研員都這麼認為。但20xx年和自己學生的一次聚會,卻讓王春易動了改變自己的念頭。因為已經上了大學的幾個學生來看她,抱怨大學老師的課講得不好,老師不標明重點,自己記一摞筆記也沒用。學生的抱怨引起了王春易的反思“教學到底是為了什麼?”。同時,十一學校也將20xx年確定為課堂成長年。校長李希貴提出一句口號:“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地方,不是教師展示的地方。”這句話也更堅定了王春易改變的信心。

從此,王春易悄然地改變了原來反響極好的課堂教學風格。她提出,教師要從自我表演的“獨角戲”戲台上悄悄隱退,轉而讓學生在課堂上當主角。在她的課堂上,曾經有過的滔滔不絕的精彩講解沒有了,華麗的板書也不見了。只是在學生討論結束後,王春易才會不露痕跡地點撥一下。曾經,精彩的語言、形象的表達是她最得意之處,但在這場教學改革中,她卻放棄了自己最擅長的講課,改變了多少年來既定的教育教學模式,這對於一個名師來説需要多大的勇氣和魄力啊!雖然,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了許多質疑和困難,學生最初找不到自學的方法,難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而現在,課堂真的成了學生展示自己的地方。 天平的兩邊,王春易最終還是偏向了學生,因為她相信能夠學會獨立學習的學生終將贏得未來。雖然,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是看到學生的成長她是幸福的。我想王春義老師這種敢於否定自我,勇於挑戰自己,顛覆自己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學習。

三.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

歷史的時針走到了20xx年,對於王春易來説,這是個特別的一年。這一年,學校提出改變課堂教學方式,並將這一年定為“課堂成長年”。 這次改革的大背景就是提倡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新課程改革,它希望學生們能夠像綠色植物一樣,主動地吸收陽光和水分。

這次改革使王春易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教育的價值究竟在哪裏?”她忽然意識到,自己需要停下來聆聽自己的聲音。也許,我們真的需要一場革命,對課堂教學永恆問題進行重新思考,對習以為常的教學進行徹底反思。這一變革,使滔滔不絕的講解、填鴨式的灌輸、機械重複的訓練徹底告別了課堂。對於她來説,這是一個大膽的突破。“從我自己的經驗和實踐來看,不是學生不愛聽的課要改,不是成績不好的老師要改,而是每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教師都要改革自己的課堂,特別是那些愛講、會講的老師更要改。”王春易説。

其實,真正擋住我們腳步的是我們自身的習慣、每個人內心深處多年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觀念、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它們幾乎變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沒有人願意否定它,改變它。而今天,為了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做出改變。

這樣,學生的學習發生了變化,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書本知識,也不是簡單地從書中找到現成的答案,更不是記憶老師強調的內容。而是通過閲讀,有了感知、認識、發現和好奇,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提煉核心內容,然後有了重新認識,重新發現,重新獲得,形成了自己的觀點和認識。

這種變革突破了原有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生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它改變的不僅是學生學習的地點和內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法和渠道,使他們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索中獲得一種新的學習體驗。讓他們真正從課本和教室的狹小天地裏解放出來,如同魚入大海、鳥歸山林,廣泛而自由地攝取自己需要的營養。

因為熱愛,所以充實。因為付出,所以收穫。因為奉獻,所以幸福。“課堂永遠是我無悔的追求,我的生活因它而精彩,我的生命因它而美麗。”王春易老師已經足夠豐滿了,卻還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收。

這種趨於一般意義的“愛”成為穿越現代教育和當代教育的一種嶄新的符號,為當代中國教師提供了一種範式。從這個意義未説,王春易老師的探索具有十分深刻和深遠的價值。

李希貴曾説,在校長眼裏,教師第一。而在王春易眼中,學生永遠是第一。名師王春易,在改變自己的過程中,讓傳統課堂、傳統學科煥發出新的魅力和光彩。這正是新時代的教育最需要的“改變”。那麼對於這樣一位高中名師的轉變,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我想這是每一個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8

3月29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鍾揚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鍾揚同志,1964年出生,博士,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__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植物學家。曾任復旦大學研究生院院長。鍾揚同志是中組部第六批、第七批援藏幹部。10多年來,他每年堅持開展青藏高原野外考察和生物多樣性與適應性進化研究工作。為了完成科技部下達的“青藏高原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與保存”項目,先後15次自費進藏,克服生活困難和高原反應,在xz採集大量野生植物標本和DNA樣品,為我國西南植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和xz多樣性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從事科研教學30多年,為國家生態文明作出巨大貢獻。

20__年9月25日,鍾揚教授在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去世,年僅53歲,這位偉大的植物學家雖然離開我們已經半年多了,但是鍾揚同志走了,他的精神卻還在,鍾揚説過,“人不是因為偉大才善夢,而是因為善夢才偉大”。他做的很多事情都着眼於十年、百年,甚至千年,哪怕自己看不到開花結果,也要把種子播撒在大地。

教育部近日發佈通知,追授復旦大學教授鍾揚“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並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向鍾揚同志學習。鍾揚同志從教三十年,十六年來在xz為我們的未來採集了四千萬顆種子,“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鍾揚老師離開了我們,但他留下的精神種子還會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從鍾揚身上看到了一名優秀教師那種愛崗敬業、無私奉獻、事業為重的高尚品質。今後我一定要以鍾揚同志為榜樣,不忘育人初心,努力拼搏進取,學習他忠誠於黨、科研報國的崇高信念,學習他愛崗敬業、潛心育人的高尚師德,學習他心繫民生、造福人民的至誠情懷,學習他不畏艱險、鋭意進取的創新精神,學習他求真務實、敬業奉獻的人格風範。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9

如果一個正值壯年的人身患絕症,生命已倒計時,該如何面對?在被查出胰腺癌晚期後,公安分局刑偵支隊副支隊長王正宏做的第一件事,是用一整晚説服妻子一起撒個謊,向所有人隱瞞病情。在接下來的14個月裏,他挺過無法吞嚥、體虛發冷和晝夜持續疼痛的折磨,每天堅持在破案第一線。"我們是幹刑警的,要記住,這每一起積案的案卷,都是我們欠老百姓的一筆債。"

通過學習王正宏我體會到要時刻為民服務,堅守崗位。要增進羣眾感情,堅決克服特權思想。要教育、引導民警真正懂得人民警察的本質屬性是為人民辦事、保護人民利益,從而增強羣眾觀念和公僕意識,切實解決好"為誰執法、為誰服務"的問題。堅決克服以管人者自居的特權思想,堅決克服冷硬橫推等舊警察作風,始終保持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思想感情上貼近羣眾、尊重羣眾,工作上相信羣眾、依靠羣眾,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

要強化大局意識,服務中心工作。公安機關堅持執法為民,就要強化大局意識和服務觀念,把公安工作擺到這個大局中去考慮、去籌劃。要堅決革除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形成的那些保守的、落後的、狹隘的思想觀念,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的思想,牢固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竭盡全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好務。要充分發揮公安機關打擊、管理、服務等職能作用,努力為經濟建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要改革行政審批制度,進一步放寬政策、下放權力、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做到便民利民。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必須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思想,改掉自己頭腦中舊的思想觀念,緊跟時代步伐,這樣才不落伍、不掉隊。執法為民的思想是一個民警必須首先具備的主觀意念,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延伸。那麼,怎樣才能牢固樹立起執法為民的思想呢?我認為,首先必須對自己過去的舊的執法觀念進行認真的剖析。實事求是的講,在我的頭腦中有如下舊的意識:一是認為警察就是對社會進行嚴格的管理,我是警察我就是管人的,羣眾就是要服從我們的管理;二是認為打擊違法犯罪是警察的天職,為了破案可以採取一些"強硬"的方法和手段;三是警察作為社會的管理者,應該樹立威信,抖抖威風不過分,為了辦案或者為了進行治安管理耍點特權是可以的;四是警察的職能是打擊,對羣眾的求助是其他部門的事。由於存在上述觀點,造成在工作中出現了諸如以管人者自居,對待羣眾態度不夠好,在辦事中反而去強調羣眾説話的語氣,對羣眾提出的疑問認為是在和自己過意不去,就不高興,有時還"教育"對方,對其辦的事進行拖拉;對待羣眾分"類別",存在着"熟人來了出笑臉,生人來了翻白眼"的現象;對羣眾的報案,出警不積極,或者出警後不出力;在辦理違法犯罪的案件中,聽不得別人的辯解,認為那是在狡辯。上述行為是違背執法為民思想的行為,這些行為也是羣眾痛恨的,影響警察形象的行為。我認為只有在對自身進行認真剖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違背執法為民的行為有了清醒的認識和界定,才能執法為民,才能實現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治安環境,創建"美麗天津"的目標

做為警察,就要從國家,公家,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出發,一切執法都要公平,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為重中之重,要全心全意的為人民羣眾辦實事,執法為民,立警為公真正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事為民所辦!做一個合格的人民警察。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10

近日,一篇公號文章《請暫時遺忘袁隆平,我們應該認識一下這些給我們米飯吃的人們》,讓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在朋友圈獲得了一波“新流量”。

首先,“請暫時遺忘袁隆平”,這個論題根本立不住腳。憑何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又如何可以讓人們忘記袁隆平?“吃水不忘打井人”,今天我們吃着袁隆平培育出的大米,你又讓我們忘記袁隆平,除了忘恩負義,世上有這樣的人嗎?

其實,公號文章只是想説明: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給我們米飯吃”的人,除了袁隆平還大有人在;袁隆平的成就被“過度放大”,應該被“暫時遺忘”,把“舞台”留給其他科學家。真是豈有此理!我們不否認,“給我們米飯吃”的人不止是袁隆平一人,但僅僅是因此,我們就該忘記袁隆平嗎?再説,現在是創新創造的時代,“舞台”就擺在每個人面前,用一句廣告語來説:“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廣。”“舞台”豈是給讓出來的?君不見,佔着茅坑不拉屎、在學術榮譽上殫心竭慮地造假者比比皆是,卻不思如何作為,難道是社會沒有給他們“舞台”嗎?

再説,袁隆平是誰?相信多數的中國人都知道,他就是聞名中外的“雜交水稻之父”。但這個“榮譽”絕不是吹出來、誇出來的,而是他數十年孜孜不倦、潛心研究,用勤奮努力的汗水換來的。袁隆平是我國第一個發現水稻雜種優勢現象的科學家,他1971年找到雄性不育系,1974年找到三系配套模式,此後成立“全國雜交水稻研究協作組”,1976年我國就實現了三系配套大規模製種,不到6年時間完成這些工作,速度之驚人,難道這些是能夠讓出來的嗎?袁隆平的敏鋭洞察力、超強組織力和堅定執行力,業界無不佩服,這也不是可以讓出來的。

我們不妨看看央視《感動中國》節目給袁隆平的一段頒獎詞:……民以食為天,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飢餓的抗爭,從未停歇過對糧食的渴望。面對嚴峻現實,世界陷入了糧食恐慌,人們連連發問:誰來養活中國,誰來養活世界?20世紀70年代,中國通過對雜交水稻的成功研究,最終將水稻畝產從300公斤提高到了800公斤,並推廣2.3億多畝,增產200多億公斤。這些事蹟都歸功於今天的獲獎者——袁隆平。

事實勝於雄辯,袁隆平今天依然奮鬥不止,顯然,公眾號文章是罔顧事實,説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名不符實、成就被“過度放大”了,大有吃不到葡萄就説葡萄酸的意味。袁隆平,畢生夢想就是消除飢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事實上,不論過去、還是今天,像袁隆平,還有屠呦呦一樣成就卓著的科學家很多,他們淡泊名利,默默無聞,致力於科學研究。我們只見有學術造假者,從沒見過哪位科學家的成就是被人讓出來的。

可以説,袁隆平不可遺忘,也不可能被遺忘,他的科學貢獻不但是對中華民族的,也是對世界的。他追求科學的精神,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做人當有良心,那些鼓吹遺忘袁隆平者,那些妒忌袁隆平科學成就者,還是好好學習一下袁隆平的創造精神吧,別辜負了這個時代,要用自己的汗水去努力創新創造,機遇歷來就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舞台就擺在每個人的面前。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11

許興龍同志1975年開始從事教育工作,1982年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分配到經濟不發達的常山,在常山一中默默工作了20多年。根據工作需要,服從組織安排,從不討價還價。相繼擔任過班主任、教研組長、年級組長、教務主任、副校長、副書記等職務。兼任衢州市中學數學研究會副會長、衢州市數學學會常務理事、常山縣數理化協會會長、常山縣教育學會數學分會副會長、常山縣科技協會委員,常山縣第五屆、第六屆政協委員。20__年6月調任縣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擔任黨支部書記。在涉及普通教育的各層次崗位上任勞任怨,努力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許興龍同志在近三十年的教學生涯中,總結出一整套數學教學、數學競賽和指導大學聯考複習的成功經驗。課堂教學深受學生歡迎,他所任教的班級參加省會考、全國大學聯考,其學科成績的優秀率、及格率明顯高於其他班級。輔導學生參加全國數學競賽二人獲省三等獎,多人次獲衢州市賽區一、二、三等獎。在優質搞好數學課教學的同時,他廣泛從事教材教法、解題技巧、複習指導等方面的研究,多篇論文在市、縣學會上交流,其中有1篇論文獲衢州市一等獎、2篇獲二等獎,多篇獲優秀獎。他致力於教學創新,探索數學課教學的最佳途徑,勇於打破傳統的封閉式教學,大膽推行開放型教學,使教育效果、教學質量顯著提高。主編的《國中代數解題方法與同步測試》、參與編寫的《中學數學單元知識和能力自測》等書均由貴州出版社出版發行,參與編寫的《高中會考題型分析與研究》一書由華東工學院出版社出版發行,《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導課藝術》一文在浙江師範大學《中學教研》雜誌上發表。

許興龍同志如醉如痴地愛他的事業、愛他的學生,把全部心血都拋灑在教書育人上,在擔任班主任期間,以火熱的激情感召學生,以真摯的愛心滋潤學生,深入細緻地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培養出各類合格人才。在形成良好班集體,培養優秀學生班幹部、轉化後進生等方面都總結積累出豐富的經驗,並多次在市、縣介紹,得以普遍推廣。當學生生活上遇到困難時,他不但儘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給學生以幫助,還組織學生互助給以解決,許多接受過他捐助和關懷的學生在來信中説:“許老師您比父母還親,我將永遠懷念您”。

許興龍同志是一個樂於工作、不知疲倦的人。他經常為全市、全縣數學教師講學、輔導,積極開展教學科研活動,多次參與衢州市數學學會組織的《高三數學複習與測試》教材編寫工作,負責研究的課題《中學生數學科研意識的培養研究》獲衢州市三等獎。目前,他正在負責市級立項課題《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與研究》和參與省級重點立項課題《高中數學青年教師培養模式研究》的研究工作,並獲得階段性成果,對提高常山縣和衢州市數學課教學質量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許興龍同志在擔任常山一中教務主任、副校長、副書記期間,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積極配合校長做好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制定並完善了學校的教育教學常規,相繼出台了10多個管理制度和評比條例,使學校的教學工作走上了正規化、科學化,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大幅度提高和順利通過浙江省二級重點中學驗收立下汗馬功勞,學校被評為浙江省文明學校、浙江省綠色學校、浙江省現代技術實驗學校,多次被評為省、市級先進集體。他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指導工作,使青年教師很快適應教學,成為學校的教學骨幹。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積極組織開展實驗教學,學生小發明、小創作等科技活動和其他豐富多彩的興趣小組活動,輔導學生參加省小發明比賽有三項獲省三等獎,學校已連續15年榮獲縣科技活動先進集體。

許興龍同志因工作需要,調任縣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室)工作後,他深知全面提高常山縣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和難度。積極主張確立教學中心意識、教學質量意識、教學效益意識和教學改革意識。把教研工作定位在實施以創新為核心的素質教育,按教學管理、教學研究、為師生服務三個層面,緊緊圍繞教法、學法、考法進行改革探索。在工作中堅持調查研究,做求真務實的楷模。每學期直接調研和進行教學視導的學校都在20所以上,聽課不少於60節。此外,還經常與外地教研部門和學校加強聯繫,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如到義烏新課改實驗區學習培訓時,曾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到義烏稠州中學考察調研,從早上五點半學生起牀,到晚上九點三十分熄燈,每個環節都細心觀察,不肯放過,回來後在多次會議上進行彙報,引起領導的重視,為加強常山教育教學管理提供借鑑經驗。目前又承擔着常山縣高中教師基本情況調查分析、常山縣職業技術教育情況調研和常山縣國中畢業生外流情況調研分析等工作,為教育行政部門決策提供依據。

許興龍同志情繫常山,紮根常山。常山縣屬浙江省經濟欠發達地區,與義烏老家相比,差距很大,當初與他一同來常山的近30多位老鄉都陸續離開常山,到杭州、義烏等發達地區工作,他的親朋好友、同學、同事多次為他在發達地區找到工作條件優越、經濟收入豐厚的單位,但他並不為此所動搖,帶着他對常山教育事業的熱愛,帶着對常山人民的深厚感情,毅然把根緊緊紮在常山的土地上。從教近30年,沒有搞過有償家教,沒有從事過第二職業,20多年來基本上沒有因私事請假,既使結婚也放在週末舉行,不請婚假。腳受傷,打着石膏達半個月,拄着枴杖照常堅持上班。

許興龍同志的工作受到省、市、縣領導的充分肯定,獲得社會各界的好評,深得家長、學生的信任。被評為常山縣首批高中數學學科帶頭人,多次被評為常山縣先進教育工作者,榮獲常山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評為衢州市新時期好形象教師,兩次評為浙江省教育系統單項先進工作者,被衢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衢州市勞動模範,被浙江省人民教育基金會授予浙江省第__屆“春蠶獎”。目前,被省總工會推薦參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評選。

不待揚鞭自奮蹄。他常以“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自勉,自強不息,勇於開拓,為實現常山教育的美好明天而不斷追求。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12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關鍵時期,8名來自市人社局的機關幹部奔赴__社區,支援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他們深入居民區一線,以飽滿的工作狀態參與無物業小區道口的值守,與社區幹部和志願者一起,全力保障社區居民平安健康。

用“店小二”精神把優質服務帶到羣眾中去。__和__(福祿居委會):由於一個手錶厂部分辦公地點在沿街居民這幢樓,所以在查看出入證時需格外仔細。碰到倒垃圾的老人時,我們會幫老人把垃圾倒了;碰到拎着重物的居民,就幫忙拿一下。通過這次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我們體會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責任與擔當。在窗口,我們是人事人才“店小二”;在疫情第一線,我們同樣要用“店小二”精神把優質服務帶到羣眾中去。

從敗下陣來到融入社區。__(__居委會):現在居民出入小區會主動出示出入證並積極配合測温檢查。但第一天時,額温槍偶爾失靈,我便手忙腳亂,居民也多有煩躁情緒。吃了“敗仗”後,我主動與進出人員打招呼,及時更換額温槍,提醒和幫助居民取快遞,慢慢地工作開展起來便順暢多了。這告訴我:一線羣眾工作不簡單,只有積極開動腦筋,主動投入真情,才是得到大家的理解和認可。

社區是我家,再苦再累也值得。__(明園村居委會):測温、詢問出入居民,登記外來人員,一天下來,幾乎沒有停歇的時間,連額温槍都偶爾罷起工來。但看着社區志願者和熱心腸的居民主動加入值勤工作,我感受到了“社區是我家,再苦再累也值得”的正能量,同時也感受到了大家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的信心。

值守中,我們認真檢查出入證,耐心登記外來人員和車輛,並協助做好快遞歸類。看到沒戴口罩的居民,我們都會提醒要帶上口罩,聽到勸説後大多居民都會返回家中重新戴上口罩再出門。對於每個小區而言,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掉以輕心,我們每一個人要以持久戰的態度做好防護工作。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13

近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的具體情況。在發佈會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內的兩個“小目標”。袁老説,長期目標就是實現“禾下乘涼夢”,而短期目標一個是爭取早日實現雜交水稻雙季畝產20__公斤,一個是希望將目前實施的“三一工程”升級為“兩一工程”,即“三分地養活一個人”變成“兩分地養活一個人”。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日復一日的堅持。今年已90歲高齡的袁隆平説,“我會鼓起勇氣繼續幹下去,從‘90後’一直搞到‘100後’(指100歲)。”長沙冬季寒冷,為了有更多時間進行研究,袁老每年冬天都要從長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農田裏勞作、觀察和研究。“小目標”不過是風趣之語,並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沉澱與積累,需要的是更為艱鉅、更為艱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着“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小目標,無異於痴人説夢。“行百里者半九十”,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一定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大理想”的指引。袁老曾經説過,他曾兩次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他則和幾個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標,如今又向着兩個新的小目標繼續前進。“大理想”指引着“小目標”,讓大理想看起來沒那麼遙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規劃即是我們的一個小目標,我們還有“兩個奮鬥十五年”的大理想,最終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因為有“偉大夢想”的指引,我們才一步步實現着一個個曾經看似困難的“小目標”。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靈犀一指”的創新。袁隆平談及自己和團隊的小目標得以實現,“第一祕訣”就是不囿於現存結論的創新思維。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麼“小目標”就會成為無法完成的目標。有了“靈犀一指”的創新,沿着創新之路前進,我們才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講“摸着石頭過河”,正是對創新的大膽嘗試。現實中遇到的困難,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到頭來很可能就“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通過創新才能過得去“時間”這一條湍急的河流,讓國家和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也能夠解決越來越多從前從未遇到的難題。

希望袁老的“小目標”早日實現,也希望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能夠樹立自己的“小目標”,並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14

偶然間在微信朋友圈刷到一篇記錄張桂梅事蹟的文章,在讀的過程中我被深深的感動,同時也感受到了強大的力量。是什麼力量支持這位看起來飽經滄桑女士願意為了山裏的女孩們能夠上學付出自己的一切。同時她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成功創建了全免費的女子高中,並且讓1600多名女孩成功走進了大學,改變了一生的命運,其中不乏全國頂級的大學,有浙大、武大、川大等。

事蹟的來源是央視的《面對面》,在節目中主持人對張桂梅做了採訪。先來看一下張桂梅其人(以下內容來自百度百科),女,滿族,1957年6月出生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教師兼兒童之家院長,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這些內容是她眾多人生經歷中的一小部分,但這是最令我感動的歷程。雲南麗江華坪女子高中是全國惟一一家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這裏招收的學生全部是華坪縣農村貧困家庭的孩子。據公開資料顯示,20_年,全校共有118人蔘加大學聯考,600分以上有10人,一本上線48人,本科以上有109人,綜合上線率達100%。建校12年以來,有1645名女孩從這裏走出了大山,多名畢業生進入名牌大學。這是一份多麼偉大的成績,但每一個偉大的成績背後都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付出。

張桂梅在華坪中學任教過程中,時不時就會有女孩在課堂上消失,在家訪之後她發現,這些十幾歲的女孩都被家裏嫁人了。20_年張桂梅擔任兒童福利院院長,她發現一些健康的女孩被丟棄在福利院門口。這些經歷讓她萌生了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的想法,因為幫助一個女孩可以挽救三代人。於是從20_開始她四處奔走,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四處募捐,然而社會往往是現實的,用了5年時間僅籌到了1萬元。事情的轉機出現在20_年作為黨的17大代表參加黨代會期間,一名記者在她褲子的破洞上發現了她的願望,發表了一篇名為《我有一個夢想》的報道。從此她想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的願望得到了黨和政府的支持,政府出資200萬元創辦了華坪女子高中。高中創辦之後也不是一番風順,條件艱苦,師資落後,多名老師因無法接受這個工作條件而辭職。剩下的老師在張桂梅的帶領下,憑着作為共產黨員的信念才堅持下來,並取得了不凡的成績。

任何偉大的事業背後的過程都是艱難的,張桂梅甚至沒有自己的生活,她説:“也不是不想有自己生活,只是一天做着做着,就把時間做沒了。忘了,把生活忘了”。是什麼支撐張桂梅走了下來?在採訪的最後,記者問道:“您覺得您這輩子的價值在哪?”,張桂梅回答:“不管怎麼着,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還是少,畢竟她們後面走的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這對我是最大的安慰”。我在這句話中找到了答案,就是她找到了人生的使命,是使命的力量支撐她堅持下來,並在黨和政府的支持下做到了這一切。

使命是什麼,在當代的企業管理中,使命、願景、價值觀是經常被提到的三個詞彙,企業的使命就是你的企業存在的目的是什麼。對於個人來講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個找到自己使命的人和一個沒有使命的人,能夠做到的程度是絕對不一樣的。張桂梅就是因為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也就有了支撐自己走下去的信念,在這個過程中她可以不記榮辱,不記得失,真心誠意的為自己的使命去奮鬥,進而取得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成績。

張桂梅的事蹟給我了很大的啟發,“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在20_年這個特殊的年份,疫情肆虐,國際形式波譎雲詭,但所有的危機又都是機遇,從此時此刻起認真的梳理自己,挖掘自己的人生使命,併為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奮鬥。

在疫情之下,我們的黨和政府表現出了強大的執政能力,以極快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是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唯一能保持經濟正增長的國家。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珍惜當下的大好環境,為了自己的人生使命而努力奮鬥。張桂梅在採訪中也提到:“我希望她們出來不需要感謝張桂梅,不需要感謝女子高中,我希望她們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就足夠了”。這正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心聲。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15

病逝在工作崗位上的王瑛書記,感動了很多人。她自參加工作以來,始終牢記黨的宗旨,滿腔熱忱,一身正氣,以實際行動踐行了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南江經濟社會發展付出了艱辛努力,做出了突出貢獻。她的先進事蹟集中體現了新時期黨員領導幹部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和精神風貌。她留下了為黨為民的光輝業績,她書寫了人生追求的不朽精神,她傳頌了共產黨人的光輝模型,她的事蹟和精神激勵着我們每一位教師,特別是我們一線教師愛校如家,愛生如子,愛崗敬業的情懷,必將促使我們每一位教師更加珍惜為黨為民的工作崗位,更加珍惜做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機會。通過學習王瑛同志的先進事蹟,使我深刻體會到以下幾點:

一、熱愛教育事業,忠於教育事業

我們要向王瑛學習,就是要像她那樣,始終牢記黨的根本宗旨,堂堂正正做人,乾乾淨淨幹事,始終保持一種蓬勃朝氣、昂揚鋭氣和浩然正氣。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忠於教育事業,要像愛自己的家那樣愛自己的學校,要像愛自己的孩子那樣愛自己的學生。

二、恪盡職守,心繫學生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育工作者,學習王瑛同志就是要實實在在做事,認認真真教書。我所教的是學前班的數學,班上有近四十名的小朋友,個個年齡都很小,不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需要做教師的我關心愛護。我要向王瑛同志學習,恪盡職守,心繫每一個學生,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行為,關心他們的成長髮展,使他們健康成長,和諧發展,為以後的成長準備良好的基礎。

三、真抓實幹,無私奉獻

“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羣眾的根本利益,就必須實實在在的做,不能玩虛的”。這是王瑛同志的一條行為準則。做為國小教師,在實際工作中,就應堅持真出力、真流汗、真爬坡,堅持重實際、幹實事、求實效,幹一行、愛一行,鑽一行、精一行,努力在這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業績。走近學生,走近家長,與家長溝通,與學生溝通,盡一切努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成長。

四、心態平和,本分做人

向王瑛同志學習,就是要學習她自覺遵守和執行黨章黨紀,正確對待權力和金錢,保持樸素、平和的心態,不攀比、不浪費,做本本分分的清白人。聯繫自己的工作實際和環境,就是不向學生及其家長索要或變相索要財物,不要求學生購買習題,就是愛護珍惜辦公用品,學校財物。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16

2019年8月13日,甕x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龍增剛同志因忘我工作,積勞成疾,不幸病逝。他把自己年僅47歲的生命留在了甕x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一生展示了共產黨人的執着堅守和不變本色。

龍增剛同志1968年5月出生,布依族,貴州貴陽人, 1989年1月參加工作,199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9年1月任甕x縣草塘區青池鄉政府祕書;1991年11月撤區並鄉後調入鬆坪鄉工作,先後任鄉團委書記、黨政辦主任、組織幹事、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紀委書記、黨委副書記;2019年12月調入木老坪鄉工作,任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政法委書記;2019年6月調入中坪鎮工作,任鎮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2019年3月調入建中鎮工作,先後任鎮黨委副書記、鎮長、黨委書記、人大主席,2019年7月調入中共甕x縣委組織部工作,任組織部副部長、縣直機關工作委員會書記、縣委基層組織局局長,2019年2月任中共甕x縣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

龍增剛同志從事組織工作近二十年,他始終堅持走羣眾路線,紮根基層服務羣眾,始終保持組織部門的優良傳統,講政治、重公道、業務精、作風好,他是踐行“安、專、迷”組工精神的優秀楷模,他是用生命踐行“三嚴三實”的優秀基層黨務幹部。

堅守信念 紮根基層無怨無悔

“組織上給了我這個機會,我一定把它幹好”。 26年前,20歲的龍增剛,通過省公開招考,懷揣理想,從貴陽來到甕x縣這個一類貧困的青池鄉,從此,他就安家落户,紮根在這片紅色革命老區的沃土,貧困的山鄉多了一個“小秀才”。

在鄉鎮,他一干就是24年,從來沒有想過調回貴陽的問題,家人曾經叫他去“找路子”,他總説:家都在這裏了,還走哪裏!他長期奮戰在基層一線,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他從工作員一步一步走向領導崗位,深知羣眾的疾苦和基層的困難,但他堅信:辦法總比問題多。

在工作中,他謙虛好學,善於吸取經驗教訓,喜歡和老百姓交朋友,練就了一身調解本領,贏得了當地羣眾的信任,很多工作中的難事,經他出面,就會很快解決,因此,鄉親們都親切地叫他 “小金剛”。

從事組織工作,他善於發現羣眾中的鄉土人才,他考核推薦的村幹部基本都穩定工作2019年以上,有的至今還在崗位,他推薦啟用的大金星村黨總支的書記田述均,是2019年甕x縣唯一被省委表彰的 “文朝榮式好支書”。

主政建中鎮後,他通過調研走訪羣眾,瞭解到羣眾行路難、飲水難、發展難的“三難”問題,他抓住省公路局幫扶建中之機,申請建設了建中到果水連接省久銅線的通鄉油路項目;跑遍全鎮45口水井和5座水庫,申報水利項目5個,一年後就改變了建中鎮靠人挑馬駝飲水的歷史,他與當時分管水利的副鎮長龍海燕一起被羣眾親切地稱為“二龍治水”;他發動幹部、引進客商種植“白茶”、綠茶2萬多畝,發動羣眾種植烤煙8000多畝,成為羣眾增收致富的主要支柱。龍增剛務實拼搏的精神感染着身邊的每一個人,省公路局駐村幹部贈送龍增剛同志的一幅對聯---“增產增收立黨為公,剛柔相濟執政為民”就是最好的印證。

2019年7月調入甕x縣委組織部負責全縣基層組織建設工作後,他深知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保壘強不強,關鍵看幹部”的道理,於是,他從村支“兩委”班子換屆着手,實施“領頭雁工程”,選好配強村級班子,並提請縣委研究同意,對村幹部進行職業化管理,先後兩次對村幹部報酬進行了提標,在原基礎上每月增加工資800元,實行了工齡工資補助政策,並全部納入社會養老保險,解決了村幹部的後顧之憂。

在他主抓黨建工作的三年裏,甕x縣黨建工作連續兩年獲“全州第一”;機關黨建工作先後得到了貴州省直機關工委、中央國家機關工委的高度肯定;2019 年,駐企特派員工作在全省工商聯推廣學習;2019年,創新開展的“1+3”機關黨建服務模式,被評為全國建設服務型機關最佳案例和全省機關黨建創新成果二等獎。

生命會燃盡,精神的火種卻越燒越旺。龍增剛在甕x這片紅色土地上的辛勤開拓和耕耘,讓黨建之火在革命老區愈燒愈旺……

為民情懷 始終踐行服務宗旨

“鄉鎮幹部的工作地點不是在辦公室,是在老百姓的家裏,在田間地頭”。他是這樣説,也是這樣做的。

在鄉鎮,他走遍了家家户户;在機關,他走遍了全縣99個村(居),他有一垛工作筆記本,專門記錄着所到地方幹部羣眾反映的點點滴滴。

在建中鎮任黨委書記期間,格頸水庫的抗洪搶險、病險加固,他兩天兩夜堅守庫區指揮,建中治水,他是“跟着水管所長屁股後面跑的書記”。

今年1月,他帶領同事堅守永和鎮紅巖村轎頂山村民組的水利建設工地,只為了幫助羣眾能趕在過年時用上自來水,外出務工的農民回家能過上一個歡樂祥和的春節。

今年6月,永和鎮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災,洪水造成63户居民房屋不同程度受災,上千畝莊稼被毀。洪災發生的第二天,他便帶領部裏的幹部趕赴受災嚴重的觀溏村,現場查看災情,給受災羣眾解決生產生活困難。

“最近天氣多雨,你們要多到村、組,把遍訪工作落實好,部裏最近工作較多,還有一個偏遠村民組我還未走訪,過幾天我就去,8月上旬要完成所有偏遠村民組的走訪工作”。這是龍增剛副部長在今年開展的貧困户遍訪工作時,向永和鎮黨委副書記李永羣交待的事,這也是他臨終未了的心願。

深情幫扶憶母恩。他經常説:“看到那些困難的羣眾,我就想起自己的母親,母親近80高齡了,沒有在牀前好好盡過孝,我離開家鄉來到這裏,這裏的鄉親也是我的親人呀!”去觀溏村看望貧困户,得知村民屈家發因患間隙精神病,無法照料卧病的母親時,他難過地掉下了眼淚。

老百姓都是他的親戚。在猴場青池,他是蔣華富、李德全等羣眾子女的“老師”,是他用思想影響父母、帶動子女,紛紛考上學校外出就業;在鬆坪場村,蔣全華有一個孫女叫蔣思憶,在出生時其父親已過世,龍增剛同志10多年來堅持不間斷關心照顧,給她送衣服、學習用品和慰問金,鼓勵她好好學習,小女孩幸福地説,我有兩個親爺爺!

在他任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委基層組織局局長期間,他大力夯實基層黨組織服務陣地,借行政區劃調整契機,組織新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24個,其中“村社一體化”模式11個,實現了服務羣眾零距離。

“不求生命輝煌,但求無悔人生”。他通過實際行動把自己的名字深深地刻在了人民的心裏。他想得最多的,始終是服務羣眾的問題。

永葆本色 清正廉潔人淡如竹

“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這是他剛參加工作時一位老領導送給他自勉一生的座右銘。

有的人認為,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應該很風光,更不會差錢。而龍增剛卻始終堅守清廉的底線,與家人一道,共同承擔起生活的沉重壓力。

在縣城文峯花園不足100平米的住所中,除了一台舊彩電,幾乎沒有像樣的傢俱,屋裏隨處可見的擺設就是各種書籍,清潔辦公桌上,除了處理的文件、稿子、材料外,最多的就是他記錄的筆記。

在和老百姓、同事打交道時,都知道他是一個很隨和、很親切的人,但在家,“他性格很犟、不講人情”,這是不少親友對龍增剛的看法。

他從來沒有用手中的權力為親友辦過私事。當初愛人趙益芬放棄貴陽牛奶廠工作,來到鄉下陪伴他,他在鬆坪鄉任黨政辦主任,分管食堂,怕別人背後“戳脊梁骨”,説自己公權私用開“夫妻店”,中飽私囊,怎麼也不願讓妻子到食堂幹活,掙一份辛苦錢。趙益芬先後做過代課教師,賣過牛奶、米粉,直到今天,也只是一物業公司臨聘人員。

有一次,妻子告訴他説,現在你工作在縣城穩定了,兄弟一直找不到事做,家庭比較困難,能不能你給安排一下,幫兄弟謀一個相對穩定的職業。龍增剛對她説:“兄弟找不到事做,我也曉得,但如果需要動用我手中的這點權力,那肯定是不行的”。就這樣,妻子沒有辦法,只好把他的弟弟叫來跟着他們一家住,在縣城擺個臨時攤點烤蛋餅養家餬口。

龍增剛同志光明磊落,一塵不染。一位在偏遠山區工作的幹部,想進城,藉口向龍增剛彙報工作,到他家拜訪,提着禮物,希望“照顧”。“禮物請你提回去!”龍增剛嚴詞拒絕, “只要你確實優秀,現在進縣城可以參加遴選,機會是很多的!” 這位幹部不甘心,走時將禮物留下,結果,他硬是讓妻子當場給他還了回去。

權為民用,甘守貧寒。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屈芳説:“龍增剛同志在鄉鎮工作了20多年,不管在哪個崗位,總是能把所有工作都做得很好,從來沒有向組織提出過任何困難和要求。”

患腎病半年來,他始終堅持一邊治療一邊上班,從未在同事面前叫過一聲苦,喊過一聲累,説過一聲痛。7月26日,他高燒至40度,醫生堅持叫他住院治療,他卻仍然放不下工作,上午輸液,下午上班,同事們都叫他休息,他只説“沒事,沒事”。直到7月29日下午在列席縣委常委會時,實在扛不住了,他才正式住進縣中醫院,還堅持一邊輸液一邊處理工作。由於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龍增剛同志先後轉院到都勻、貴陽,也沒能控制住病情,8月13日,因呼吸衰竭、腎衰竭,再也沒有回來。

他走了,生命定格在了47歲。一位邊遠鄉下的村民放下手中的農活主動趕來“超度亡靈”;一位小區業主主動擔當辦理喪事的“總管”;數位白髮蒼蒼的鄉下老人趕來日夜“守靈”,寸步不離……,一位中坪鎮卸任多年的老支書揮毫為龍增剛送別:“革命一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從政廉潔於公於私光明磊落”。

他走了,帶着未兑現的承諾。他曾跟家人説,有時間的話帶他們去上海看打工的妹妹,順便帶他們看上海的東方明珠塔……,可終究,他為事業傾盡所有,卻還沒來得及帶家人看到許久未見的妹妹。這個承諾,永遠無法再實現了。

他走了,同事、妻兒、羣眾淚灑千行。一生精神歸華表,滿堂珠淚灑雲天,山無語,水凝噎,熟悉他的人無不扼腕歎息,痛哭流涕……

學習朱麗華先進事蹟心得體會及感悟 篇17

剛學習完滕啟剛事蹟的我,眼角的淚痕還沒有消失,有太多種情緒湧上心頭。

滕啟剛同志用一生詮釋了堅守初心、無私奉獻,他對黨的事業無限忠誠,對審判工作無比熱愛。學習滕啟剛同志的事蹟,我最大的感受是他是一個有情懷、有温度的法官,即便他已離我們而去,即便之前我並不認識他,但就是通過那些樸實文字記錄下的滕啟剛法官卻讓我感覺無限温暖,同時激發了我強大的鬥志。

他剛正不阿,敲響了東北地區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第一槌,勇於做出自己獨立的判斷,讓自己的案件經得起歷史的檢驗。他温暖堅韌,現場永遠是滕啟剛同志的第一法台,他走訪調查,將法理和情理融為一體,擺事實講道理,民事案件的調解率可以達到七成以上。對於滕啟剛來説,結了多少案子不僅僅是報表上的數字,那些躺在檔案室裏的案卷,飽含了他對百姓的深情。他深切關懷生病的當事人,幫其尋醫問藥;他幫助安置受到性侵的小女孩,幫助她走出陰影;他義無反顧跳水救下落水的路人……

在厚重的生命面前,再多的讚美仍顯蒼白。我很痛心這樣一位優秀的法官離我們而去,法官的隊伍裏倒下了一位英模。

滕啟剛同志的事蹟給了我非常大的感召,他把無限的愛奉獻給了社會,我不知道我能為他做些什麼。我想可能還真有一件事是“他希望”我能為他做的,那就是繼承他的遺志。今年我剛剛踏入員額法官的隊伍,他曾經對新任員額法官提出過寄語:“你們要接受人民的重託,擔當使命,鏗鏘前行,在案牘之勞行中獨守高潔,在絲竹之亂耳中堅守內心,在法治中國建設的大潮中,在司法改革的全面深化中,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奮鬥!”這句話我記下了,帶着我的愛,努力承擔起當事人的期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gg4v0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