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經營你的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經營你的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我們總在談論什麼事高效課堂,我們學校的校本研修課題也是《構建和諧高效課堂》,曾經我跟很多老師的想法一樣,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講的多、容量大,分析的透徹,概括的全面,學生主動的跟着老師的思路走,課堂上能積極思考問題,積極回答問題,這樣的課堂就是好的課堂,就是高效的課堂,通過學習,我覺得高效課堂不應該是這樣的,這實際上是降低了教學內容的思維含量,你想,教師講的好,分析的透徹,概括的全面,那學生做什麼呢?在老師的全權包辦之下,學生就會造成一種惰性,學生不需要想,也想不出什麼,只要隨着老師的思路走就可以了,久而久之,是不是就會造成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越來越差了呢,説到底還是我們教師課堂當中講的多,包辦的多。

經營你的課堂學習心得體會

大家可能對於課堂上到底該不該講,講多少,該怎麼講還是比較困惑,其實,從根本上説,做教師不“講”是行不通的,關鍵問題是如何“講”,“講”什麼,把握好“講”的分寸。所謂“講”與“不講”,是依據學情,依據教學內容有所選擇的,學生的知識建構與成長要靠自身去完成的,教師的“講”要視學生的能力與學習內容,學習過程來抉擇,也就是講接受式與主動式結合起來實施課堂教學。“講”與“不講”在課堂教學中視情況而轉換調整,不是僵硬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能有硬性的規定一堂課最多能講多少分鐘,最適宜的就是最好的。

新課程改革實施已經十年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也成了教師們的“口頭禪”,但一回到課堂,我們老師還是會陷入“我講了你才能會”的誤區,以為只有“講”過了學生才可能學會,只有“講”過了自己才會心安理得,不相信知識“不講”,學生也能夠獨立掌握,所以在課堂當中常出現“滔滔不絕”“滿堂灌”的現象。要把握好“講”的分寸,教師的心頭應該刻上四個“不等式”

老師講了≠學生聽了

學生聽了≠學生懂了

學生懂了≠學生會了

學生會了≠學生會學了

只有真正的認識到這些不等式的含義,我們才會從根本上扭轉自己的觀點,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在講的分寸上,有人提出堅持“三講三不講”相信對於這一點大家都比較熟悉

“三講”---------講易錯點、易混點、易漏點

“三不講”-----------學生已經學會了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教師講了學生怎麼也學不會得不講。

以上的這些理論知識我也努力在我的課堂當中去落實,我們7年級下冊的地理學習的是區域地理,在教學當中,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學生如果掌握了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而且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習區域地理一般分四步

第一步找準位置----在哪裏,任何一個地理區域都有其相對準確的地理位置和較明確的地理範圍,弄清楚區域地理的位置和範圍,是學習區域地理知識的第一步,第二步掌握特徵---------有什麼,區域地理特徵包含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自然地理特徵主要包括地形,氣候,河流,土壤性質,自然資源等,人文特徵主要包括人口,民族,宗教,文化,交通、農業生產、工業生產、旅遊、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等等。第三步弄清原理------為什麼,掌握了區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就是要搞清楚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繫,形成原理,任何一種地理現象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必有其產生的原因,區域所處的地理位置對該區域的自然特徵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而自然特徵又會影響到該區域居民的生活、生產習慣、農作物種類工業生產等等眾多的人文環境特點。第四步提出建議-------怎麼辦,瞭解了區域的地理特徵後,最終目的是探究該區域的開發、利用、發展問題和保護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到最後一步也就落實了三維目標當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每學習一個區域,我都會按照這四步一步步去落實,我把它形象的稱為“把大象放冰箱裏的四步”,儘可能的放手給學生自己去做,時間長了,學生自己也能總結出學習區域地理的方法,自己利用地圖去找相關的知識,這個過程很關鍵,我們的課堂就是培養學生利用地圖和各種圖表獲取知識,現在在課堂當中,學生可以很輕鬆的找出區域的地理位置(包括半球位置、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總結出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簡單分析出區域自然地理特徵對人文特徵的影響。

把握好“講”的分寸更離不開我們精心的準備每一節課,抓住重點,對於會與不會的界限心中要有數,甚至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回答問題過程中會出現哪些問題,哪些狀況都要有預想,況且説,課堂是動態的,也是生成的,即使我們準備得再充分,也會出現難以預料的新的走向,不可能完全按照我們課前預設的情形來進行,所以研究好課標,把握好教材就顯得更為重要了,而有的時候課堂上學生的一句話、你的一個問題、身邊的一個物件,往往會觸動你的某一根敏感的神經,讓你突發奇想,就好像頭兩天,在講到極地地區的時候,學生對於方向問題迷茫的時候,我用雨傘一下子把他們轉明白了的一樣,課堂中的一個靈感,讓你在隨手拈來的一個舉動中,就可能輕鬆地化解一個難題。這就是生成式教學資源,很多時候,生成的教學資源要比你經心準備的教學資源要好用的多,儘管有的時候有一些不太準確、經不起推敲的地方,但是在課堂那個特定的時段、特定的情節中,它可以解決大問題,不要輕易放過這靈光閃現的機會,抓住它,你的課堂會出彩。

知識不讓學生主動去感悟獲取,問題不讓學生自己去探討解決,老師一味的包辦,時間長了,你的學生就像飯店裏等吃等喝的客人,最多就是點點菜而已,至於做好這些菜需要哪些原料、需要什麼樣的操作流程,應該注意哪些事項,它們根本不會動腦子去想。慢慢地,他們就沒有了學習的主動性,甚至不會學習了,因此,高效的課堂不是教師給學生講明白了多少,而是體現在引導學生想明白了多少,通過學習,學生吸收了多少,又產生多少問題,學生自己又能提出多少問題,進而需要尋找怎樣的解決辦法,這才是高效教學的標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dgn7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