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3篇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3篇

本文目錄孫子兵法心得體會讀孫子兵法心得體會心得體會範文:讀《孫子兵法》有感

《孫子兵法》在《火攻篇》中道出了火攻與水攻的方法,介紹了各種要素。返回去看當年曹操火燒烏巢,陸遜火燒七百里連營,薛仁貴火燒兗州,朱元璋火燒陳友諒等無數經典火攻取勝戰役中,各指揮官們利用的要素,無不印證了孫子兵法火攻篇裏的方法。

孫子兵法心得體會3篇

實施火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發火有時,起火有日”,指揮官想要發動火攻,也不是隨便就能發動的。首先要有膽識,其次要會觀察敵軍,觀察天氣的變化,比如:指揮官是否具有“智,信,仁,勇,嚴”五種素質;是否充分了解敵人內部情況;火攻前天氣是否合適,月是否在“箕,壁,翼,軫”,這些要素全部齊備,火攻才能成功。火攻一旦失敗,勢必導致我方損兵折將,戰爭失敗,乃至亡國,當年後梁大將王琳火攻反燒到自己戰船,導致戰敗,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打仗是決定國家命運,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不可以不小心謹慎。不論是戰略部署,亦或是戰役的作戰方法,都必須抱着“慎戰”的思想,作戰不可以對敵人有絲毫的輕視,為什麼史上那麼多的“驕兵必敗”的例子?因為“驕”即認為自己完美無暇,沒有任何漏洞,無懈可擊,而忽視了自己的弱點與缺陷。殊不知要想做到真正的無懈可擊,就必須認真分析自我弱點,不足,並做出各種應對突發情況的方案。不只戰爭,生活中也一樣,如果我們輕視競爭對手,或者輕視面臨的問題,想要“戰勝”基本不可能。

作戰不但要“慎戰”,亦要隨機應變,不能死搬兵書,就像生活中做事不可能有任何人或書籍告訴你可能發生的事情和對策,所以在做事前,一定先分析好自己所能想到的各種因素,並在接下來做事的過程中,遇到意想不到因素時,不慌亂,沉着冷靜,將問題清晰地分析清楚,才有可能解決各種難題。

最後,孫子強調:“主不可以怒而興兵,將不可以愠而致戰。合乎於利而動,不合乎於利而止。”像當年楚懷王忍不住自己一時慾望與憤怒而招致國家受損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戰爭不是目的,而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戰前定要慎之又慎,不能輕啟戰端,開戰前必要做好萬全的準備,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能因一時衝動造成難以挽救的後果才是最重要的。一味比長短,爭高低,在情急之下,往往會喪失理智。善於把自我優勢最大化的發揮,利用,保存自我實力,不做無謂犧牲才是明智之舉。只有平心靜氣的看待問題,才能從長遠角度考慮問題。雖然控制自己的情緒並不容易,但是遇事冷靜分析問題,一定能逐漸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會有更多精力處理更重要的事情。

雖然做到沉穩冷靜,機制靈活,情緒控制是極其困難的事情,但如果總能事前勤加思考,事後多加反思,不論是否修煉到這種地步,總歸還是會“八九不離十”吧。

讀孫子兵法心得體會孫子兵法心得體會2篇 | 返回目錄

孫子兵法,我國曆史上現存的第一本兵書,相傳是孫武所著,後由其子孫孫臏整理。該書對我國古代軍事學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被譽為“百世談兵之祖”,同時對世界各國的軍事思想產生重大影響,它是美國西點軍校參訓軍官必讀的書。

孫武生活於春秋末期,正是中國古代社會更替——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之際,階級鬥爭激烈,諸侯國之間爆發戰爭。一方面,孫武借鑑以前人留存的思想資料作為這部兵書的起點;另一方面,孫武充分地吸收所處時代的理論上的和實踐上的成果,如參考春秋五霸(齊桓、晉文,秦穆、楚莊、宋襄)的戰事。雖然書中很多作戰方式對於科技發達的現今來説早已過時,但真正的瑰寶是在於其永不落後的戰略、戰術思想,一些基本的原則甚至滲透在社會各行各業當中,在商業競爭、體育比賽等領域廣泛應用。

計篇第一

孫武認為在考慮戰事的過程,要着重以下五個方面來研究。一是道義,二是天時,三是地理,四是將帥,五是法規。“道義”可以理解成統治者與人民能否達成一致,心意相通。“天時”則是指時令變化、春夏秋冬。“地形”也就是路程的遠近、地勢的變化。“將帥”是指將軍是否兼具智謀才能、軍紀嚴明、關心部屬等。“法規”是指軍隊組織的編制,軍需物資的掌管和供給等。在充分比較對戰雙方上述五個方面,基本可以判定一場戰爭的勝負了。

孫武認為用兵作戰,本事就是一種詭詐的行為,並沒有固定的規則模式去套用,因此戰爭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所以書中舉出大量的例子如對方休整充分,那你就要使其勞累;對方自卑謹慎,那你就要使他驕傲自大;對方內部團結,那你就要設法離間他。

經典佳句:“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勢者,因利也制權也。”

作戰篇第二

孫武從戰爭對人力、物力、財力的依賴關係出發,提出了“兵貴勝,不貴久”速戰速決的軍事思想。作者順理成章地指出龐大的軍隊執行長期殲敵任務會耗費龐大的軍費、軍需物資以及兵力,所以進行大規模作戰的同時達到兵貴神速的效果。同時,戰事過程應該以節約作戰開支,減少遠程運輸,減少軍隊消耗為目標。其中,以奪取地方糧草為例,得出奪敵一鍾糧食相當於本國運來二十鐘的結論。

最後,孫武提出了對本方士兵與敵人俘虜的策略。對於前者士兵,需要最大程度的激起士兵們對敵人的憤怒。要使士兵勇於掠奪敵方的軍需物資,需要把繳獲得來的財物分給士兵;而對於後者俘虜,需要優待他們、供養他們,使得更多敵軍投誠我方,通過戰勝敵人使得自己日益強大。

經典佳句:“故兵貴勝,不貴久。”

“故知兵之將,生民之司命,國家安危之主也。”

謀攻篇第三

孫武認為通過“不戰而屈人之兵”超過憑藉武力而屈服對方。百戰百勝並不是好中最好;不戰而勝才是好中最好。而要使自己百戰百勝,需要很好的瞭解對方。因此,作者總結得出軍事行動中最上的策略是用謀略擊敗敵人,其次就是用外交手段戰勝敵人,再次就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的策略就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孫武提出用兵的原則是:十倍於敵就要圍殲敵人,五倍於敵就進攻敵人,一倍於敵就要設法分散敵人,勢均力敵就要設法戰勝敵人,兵力少於敵人就設法擺脱敵人,如果各種條件不如敵人就要避免與其正面作戰。

最後,孫武提出五條預見勝利的方法:能夠準確判斷仗能打還是不能打的會取得勝利;能夠根據敵我雙方而配備兵力取得勝利;全軍上下同心協力的會取得勝利;有充分準備對付毫無準備的會勝利;將領精通軍事,而己國君主不橫加干涉的會勝利。

經典佳句:“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必以全爭於天下,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

形篇第四

孫武認為善戰者首先是創造出不被敵人打敗的條件,然後再伺機打敗敵人。儘管有些時候,勝利已經可以預見,但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不能強為。所以,打勝仗的軍隊,總是在先造成取勝條件之後才去交戰;而打敗仗的軍隊,卻總是先去交戰而在取勝條件之後才去交戰。

當敵人過於強大時應採取防守的戰術,採取防守是因為我方的兵力不足。而力量超過敵人時應採取進攻的戰術,採取進攻是因為我方兵力有餘。善於防守的,需要把兵力隱藏在深不可測的地方;善於進攻的,需要把兵力用在出奇制勝的地方。會用兵的人,既懂得創造制勝的條件,同時明白用兵制勝的方法,因而成為整場戰局勝敗的主宰者。

經典佳句:“勝可知而不可為。”

“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勢篇第五

孫武認為用兵之“勢”要理解“奇正”之術的變化運用。何謂“奇正”之術,奇是指變化多端、出敵不意的作戰方法;正是指傳統正規的佈陣作戰的方法。“奇正”之術需要視實際戰況而靈活搭配運用,而“奇”更重要一些。孫子將進攻的節奏比喻為弓弩拉滿時的形勢,態勢非常短促而險峻。所以將帥除了要懂得布奇陣、出奇兵,還應隨着情況的變化而改變“奇正”的戰法。

正如奇正”關係,諸如“勇怯”、“亂治”、“強弱”,它們在一定條件下都能相互轉化。所以善於調動敵軍的人,給敵軍一點好處,敵軍很可能會上當所騙。當敵軍發現恐怕是為時已晚,因為我方早已部署重兵來嚴陣以待。

所以善於指揮的人追求的是有利的“勢”,而不是去苛求士兵,因此能選擇合適的人才去早就相應的“勢”。而他們所製造的“勢”,就像圓石從很高的山上滾下來一樣,來勢兇猛,無法阻擋。

經典佳句:“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虛實第六

孫武把將“虛實”定義為通過分散、集中兵力的戰術變化影響戰爭形勢從而打敗敵人。它是上篇“勢篇”的展開,講述“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的方法。

兩方對壘,己方需要利用各種方法,迷惑、分散、甚至調動敵人的軍隊。書中列舉了如誘敵深入、攻其不備、以逸待勞等作戰方法,其核心主要是準確判斷戰爭的實時態勢,集中己方優勢力量,進而分化對方從而贏得勝利。

因為每一次作戰所採用的具體方法不盡相同,所以陳思佈陣的方法應該要運用得更加巧妙隱蔽。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人們都知道我之所以克敵制勝的方法,卻不知道我是如何應用這些方法獲勝的。

經典佳句:“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地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眾敵寡。”

軍爭篇第七

“軍爭”是指作戰雙方之間爭奪取勝的有利條件,也就是獲取戰場的主動權。孫武認為要想取得致勝的先機,就要懂得把不利條件化作有利條件,好比如將迂迴曲折變成直面平坦,也就是“迂迴之計”。所以,誰懂得以迂為直的方法,誰就能獲得生理。所以用兵作戰便需要使用“詐”,判斷是否有利於未來而採取行動。

三軍士氣是非常重要的作戰因素,甚至可以影響到帶領士兵的將領。軍隊初戰,士氣高漲;但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士氣就會回落;到了後期,士氣就會衰竭甚至消失。善於用兵的人總是避開敵人氣焰囂張的時候,而選擇在對方士氣低落衰竭時發起猛攻。

在這部軍爭篇中,孫武還闡述許多聞名於世的不朽戰術:如“以患為利”,“後人發,先人至”,“高 崚 勿向,背丘無逆”,“圍師以 闕,窮寇勿迫”等等。

經典佳句:“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

“故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震。”

“故善用兵者,避其鋭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以治待亂,以靜待譁,此治心者也。”

變篇第八

“變篇”體現孫武高度的辯證法思想,與老子所提出“福禍雙倚”有異曲同工之妙,孫武認為用兵佈陣需要達到見利思害、見害思利的境界、並根據不同的地形、敵情綜合考慮問題,採取靈活激動的戰術。

本篇孫武指出九變之地利以及將帥之五危,用意是在強調洞察“利害”的重要性。即便身陷死地,只要用兵得當也有逆轉乾坤的可能,這也是我們常道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即便是廉潔好名、溺愛子民的將領,也可能會被羞辱而喪失理智、會因民眾的煩擾無法抽身迎戰,從而陷入戰爭的被動。所以“變篇”中一直貫穿着孫武臨危不亂、居安思危的軍事原則,它進一步完善和豐富將領備戰策略。

經典佳句:“ 圍地則謀,死地則戰。”

“是故智者之慮,必雜於利害,雜於利而務可信也,雜於害而患可解也。”

“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也;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行軍篇第九

行軍篇論述行軍作戰處置軍隊、判斷敵情等軍事問題,對今天而言借鑑意義並不大。另外,文章提及了作者“令至以文,齊之以武”文武兼用的治軍原則、以及其提倡用以犒賞三軍、嚴明正法的獎懲軍制。

孫武分析,在士卒還沒有真心依附就懲罰他們,那麼他們就不會服從。而士卒已經真心依附而懲罰不能執行,也不能用來作戰。因此可以得出軍紀、軍法必須得以嚴格執行。而現今的公司企業管理制度也或多或少參考了老祖宗們曾經制定的規章。

經典佳句:“ 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謹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無武進,足以併力、料敵、取人而已;夫惟無慮而易敵者,必擒於人。”

地形篇第十

顧名思義,本篇是以“地形”為角度論述不同地形環境對戰爭的影響,以及相應採取的作戰方法。

地形,是用兵打戰必不可少的輔助條件。在古代,戰爭活動領域在陸地或者江河、湖泊,所以説地形在作戰前制定戰略要納入考慮的必要因素。

孫武在本篇最後對地形的重要性做出如下表述。只知道自己的部隊可以進攻,而不知道敵人不可以進攻,取勝的可能只有一半;知道敵人可以進攻,也知道自己的部隊可以進攻,然而不瞭解地形不利於作戰,取勝的可能性仍然只有一半。所以,瞭解對方,瞭解自己,爭取勝利就不會有危險;懂得天時,懂得地利,勝利就不可窮盡了。

經典佳句:“知吾卒之可以擊,而不知敵之不可擊,勝之半也。”

“故曰: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

地篇第十一

地篇是上篇《地形》的姊妹篇,孫武根據用兵作戰的原則,將戰地根據地形分成九種,每種採取相應的作戰策略。此外,還提出了“兵貴神速”、“攻其不備”、“剛柔益彰”等經典戰術。

篇章中,描寫了孫武心目中理想的將領。將領除了要雄才大略、沉着冷靜、端莊穩重、有條不絮之外,用兵之道更是知人善任、靈活變通、高深莫測、瞞天過海,同時還要熟悉士卒的心理狀態。

經典佳句: “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眾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離而不集,兵合而不齊。”

“聚三軍之眾,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户,後如脱兔,敵不及拒。”

火攻篇第十二

顧名思義,本篇所講述的是火攻的種類、條件以及實施方法等問題。 孫子把火攻簡要分為“火人”、 “火積” 、“火輜”、“火庫”和“火隊”五種。火攻的條件就是天氣乾燥,風向適宜。一是做好發火器具的準備,“行火必有因,煙火必素具”。二是掌握髮火的時機,“發火有時,起火有日”。孫子認為當月亮運行在箕、壁、翼、軫四個星宿時便會起風。而火攻是通過裏應外合聯合實施,“裏應”是指在敵人內部放火煽動,“外合”是指外圍部隊及時、乘機發動攻勢配合。

此外,孫武在本篇末端指出君主和將帥對待戰爭要慎重從事,提出“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愠而致戰。”,戰爭主導者不可感情用事,應該遵照如“非利不動,非得不用”“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等以整體利益為重的原則。

經典佳句:“ 非利不動,非得不用,非危不戰。”

“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温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

用間篇第十三

本篇主要論述使用間諜的重要性及其方法,將用“間”術昇華到很高的層次。孫武在篇內提出五種間諜,分別是因間、內間、反間、死間、生間。“因間”,就是利用同鄉關係去從事間諜活動,現代社會“因間”的範圍更廣,包括親人、同學、同事、朋友等。“內間”,解釋為利用敵人內部派別之間的矛盾進行間諜活動。“反間”,就是收買或利用敵方派來的間諜,使其為我所用,同時也是最活躍、最生動的一種方法。“死間”,針對敵人內部那些瞭解我方弱點的人,及時改變或製造假象掩蓋我弱點,使敵方主將懷疑提供情報的人,乃至將其殺掉的方法。“生間”,生間者是指那些派往敵方偵察後親自返回報告情況的人。

《孫子兵法》以《用間篇》收束全書,不僅與戰略決策的《計篇》相互輝映,同時也使我們看到,孫武的“知彼知己”,“先勝而後求戰”的“全勝”思想是始終如一,一貫到底的。《孫子兵法》問世XX 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案卷重温。為它博大精深的內容,莊重嚴謹的結構,渾然如一的體系而驚歎不已,同時為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寶庫中有這樣一顆瑰麗的瑪瑙感到自豪和驕傲!

經典佳句: “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

“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幹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惟明君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

心得體會範文:讀《孫子兵法》有感孫子兵法心得體會3篇 | 返回目錄

隨着國內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管理與企業發展逐漸不協調,造成許多企業管理停滯不前,工作效率低下。既浪費了人力資源,又給企業增加了一定的發展阻力。因此,管理在現代企業發展中的作用顯得逾發突出。在此基礎上,xx鋁業公司領導根據公司管理中存在的諸多問題,組織全體員工觀看《管理者的孫子兵法》與《中層變革》,我看了以後,感觸頗深,特別是xxx老師的講座給人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因此,觀看之後,特留此一感,以供各位同事共勉。

觀看xxx老師的講座,讓我感觸頗深的是許多我們日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孫老師都能一針見血的把他指出來,教授我們解決方案,這對我們基層管理者有着很大的幫助,特別是對今後工作協調方面、處理上下級關係方面給人一種撥雲見霧的感覺。

孫老師的講座強調管理者的職能作用,他舉了一個比較幽默的例子來説明工作沒做好,完全是豬頭(管理者)的責任。這與我們公司許多基層管理者遇事相互推究,相互指責,從不找下自己的原因有很大共鳴,於是乎,管理者下屬員工同樣養成遇事拖拉、推究的工作性格,而工作性格又驗證了孫老師所説的性格決定命運。因此,孫老師的講座讓我如臨其境,仔細回想我們工作中的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不正是阻礙xx公司發展的拌腳石嗎?

在實際工作中生產平穩的時候大家“和平共處”,遇事相互推諉,沒有多少人主動找找自身原因,正真解決問題,相反,推諉説辭變成員工茶前飯後的笑柄。同時,許多基層管理者驕傲自滿,無明顯工作責任感,當別人提出好的意見時想着他是針對你,為難你,遇事總抱着上有領導的行為習慣,從不主動查找原因,解決問題。這就是豬頭的責任,也從側面反應出了帶頭兵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從我們公司的管理現狀看,現在還不是談管事理人,無為而至的時候,應該把管理工作從授能、授責、授權學起,從基層到高層,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識,提高他們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突出管理者的地位優越性,放棄只要結果不要過程的管理模式,雖説結果至上,但孫老師所點評的過程控制也是相當重要的管理環節。

同時,怎樣體現管理者的價值觀,通過管理者改變員工拖拉與干擾因素,也是孫老師談管理的重點。每個班組都有我們俗稱潛水的員工,也有認真負責,綜合素質較強的員工,我們必須在管理上從管理者做起,端正思想,在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着重培養品行、技術過硬的那30%人羣,培養他們對自身前途的渴望。充分調動優秀員工的積極性,通過他們,把70%停滯不前員工的思想,行為改變過來。而不是眼看優秀員工被混水王子同化。

孫老師在講座中還強調了彙報工作談結果,解決問題談方案的思想,給我很大的啟發。是啊,以前許多基層管理者向上級彙報工作時長篇大論了半天,工作結果是什麼依舊不清爽,導致領導對你本人失望至於,你同時喪失了自我存在崗位上的價值;另外,遇事總是在領導面前講這講那,甚至事情沒做,先談條件,搞了半天,解決方案一問三不知,都是我們日常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大家在以後的工作中自己去體會,自己從自身工作思路去解決。因為,這是自身的行為和習慣問題,而態度、行為、習慣、性格、命運是連在一起的。也是取決於自身的。

從此次觀看講座氣氛來看,總體是好的,但是,部分管理着抱着服從指令安排的心態來看,我個人覺得是沒多大進步的,對於那些在觀看錄像過程中人在而神不在的管理者,在今後公司的發展中必遭淘汰!

關於孫老師的講座,還有許多精髓之處,我以上體會只是鳳毛麟角,諸多管理內涵值得大家去深刻檢討和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xqp6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