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4篇)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4篇)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日前,中央政治局、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提出一個鮮明的觀點:"為官不易"但不能"為官不為"。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4篇)

黨的以來,在中國大地的行政官員中間,"為官不易"的聲音漸漸多起來。其原因有二。一是黨的以來,中央規範各級幹部行為的多項禁令密集出台,立規矩、糾"四風",執紀監督空前嚴格。一些官員感到"為官不易";二是"為官不易"對一些官員來説,舊方式尚存依賴,立新更是不易,形勢的快速發展也讓其感到了本領恐慌和問責的壓力。

其實當今官員感到"為官不易"是好事。世界上任何一種職業,如果做好都是不易的。做官也是一種職業,而且是一個高風險、高壓力、高誘惑的職業。目前,絕大部分官員普遍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心理疲勞"及"壓抑"心理。常懷"為官不易"之心,既是對中央三令五申的敬畏,也是既不循規蹈矩,又奮發有為、勇於創新的內心真實寫照。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無論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還是民生改善,各級黨員幹部的責任重大。往深處推進改革勢必對既定利益格局進行重新調整,會遇到較大阻力。改革的這些複雜性、艱鉅性、緊迫性都是對各級黨員幹部的巨大考驗。一個敢於做事、勇於擔當的黨員幹部,發出"為官不易"的感歎,是對當前發展大勢的清醒與自覺。有所知,才會有所畏,才會如履薄冰,不易之感才會沛然心間。

為官誠然不易,"為官不易"可以不為官,但既然選擇為官就不能不作為。在其位,就要謀其政。從本質上講,"為官不為"是一種典型的官僚主義。在反"四風"的背景下,也許會有官員認為約束多,越"不為"出錯機會就會越少。在新的政績觀考核下,抓項目做決策,不但要看官員幹了什麼,而且還要看效果,決策失誤,甚至還會被問責。"為官不易"不能成為"為官不為"的藉口,正如所言,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

為官要為,而且要願為、能為、善為。社會發展到了一個矛盾疊加期,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矛盾、分配不公的問題以及就業難、住房難等問題交織在一起,矛盾重重疊疊。在各種矛盾之間,要遊刃有餘,就必然要求黨員幹部打破常規、敢於創新,用新辦法解決新問題。感到"為官不易",就要在不易處補課,加強修養,提高學識,不斷把不能為的事情變成能為、願為的事情。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2

以來,“零容忍”的反腐態勢、“八項規定”的剛性約束和以反對“四風”為主要內容的作風建設,使黨員幹部作風明顯好轉,人民羣眾普遍歡迎。

現在“禮不敢亂收了,酒不敢亂喝了,公車不敢亂開了,辦公室都要擠擠了”,少數幹部在感歎“為官不易”的同時思想滑入另一個極端,不敢擔當,躲事怕事,為官不為。

為此,中央領導在講話中強調“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並擲地有聲地提出要對“為官不為”者加大專項治理力度,讓不想為、不敢為、不會為的黨員幹部沒有“市場”。

個人認為,中央領導強勢發聲後,關鍵是要抓住從嚴管理幹部這一要求,以健全乾部考核制度為根本,抓緊研究調整不適宜擔任現職幹部的辦法,完善有利於各方面人才脱引而出的選人用人機制,使庸官難過“上崗關”、懶官難過“考核關”、太平官難過“羣眾關”,讓今天的“為官不為”,成為明天的“為官不易”,讓想幹事、敢幹事、能幹事、幹成事的幹部大顯身手,使一批批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的好乾部有展示才能的舞台,才能真正做到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開創改革發展的新局面。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3

隨着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深入推進和一系列禁令的出台,對黨員幹部的工作要求更高、作風要求更嚴,各種不應有的待遇也隨之減少或取消,於是有的同志發出“為官不易”的感歎。從“官好做”到“官難當”,説明中央一系列禁令真正產生了效力,反腐反到了一些官員的“痛處”。 正如網友直言,“並不是官不好當了,而是貪官不好貪了,庸官不好混了,壞官不好受了;是做違規之事不易了,做規定之事更容易了。”

“為官不易”凸顯了權力觀的錯位、宗旨意識的淡薄。早在1944年,毛澤東在《為人民服務》中説:“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着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這説明,黨員幹部必須“完全”“徹底”地為人民利益而工作。“為官不易”意味着權力迴歸本位,即本質是為民、本色是盡責。

為官即為民,有責當盡責。“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這是因為,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我們的肩上有千鈞重擔,我們的身後有千軍萬馬,必須時刻以“為民”“盡責”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絕不能抱有任何“超然物外”的心態。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13億多人口的國家深化改革,絕非易事。中國改革經過30多年,已進入深水區,可以説,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不能“為官不為”,就是要求黨員幹部必須增強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增強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增強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始終保持幹事創業的精氣神。這“三個增強”、“兩個保持”,既是黨員幹部“為民”的本質體現,也是“盡責”的本色要求;既是政治品格、官德修養問題,也是精神狀態、工作能力問題。

毛澤東同志當年把執掌政權視作“趕考”,“兢兢業業,生怕出岔子,但説不定岔子從什麼地方跑出來。”60多年後的今天習也反覆告誡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正在征程中。‘考試’仍在繼續,全黨都要繼續把人民對我們黨的‘考試’、把我們黨正在經受和將要經受各種考驗的‘考試’考好,努力交出優異的答卷。”黨員幹部要始終把“為官不易”當成一種憂患意識,一種工作動力,千方百計、殫精竭慮地“為民”“盡責”。

“衙齋卧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既然做了官,就要感到身上有壓力,從而鋭意進取、勇挑重擔、積極作為。如果覺得不堪“重負”、難以勝任,就不要勉強自己,把位子讓給甘於奉獻、勇於擔當者,絕不能“為官不為”,佔着位子不幹事。習説,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這才是黨員幹部應有的本色。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4

當前,少數黨員幹部“臉好看,事不辦”,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臉好看,事不辦”,是在糾“四風”、正作風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不良症狀。患這種病的典型表現是:樹“正氣”但不辦事,守規矩但不作為,把“為官不易”搞成“為官不為”。

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堵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羣眾隔開。現實生活中,無形之牆有“硬牆”和“軟牆”之分。“硬牆”好拆,比如臉難看、門難進等問題,但“軟牆”卻難拆。何謂“軟牆”?就是搞“為官不為”那一套。譬如有的單位門開着、人也在,態度也熱情、説話也客氣,辦事卻依舊很難,要麼這次説你缺這個,要麼下次説你少那個,來回折騰好幾趟;有的被告知“業務已受理,請耐心等待”,之後便石沉大海;還有的當面説不合規、不好辦,私下找關係後才肯辦。諸如此類,白巖鬆也深有體會:“這堵軟牆就是相關部門的回覆態度很好,但是給出的回覆卻浮於表面,而且遲遲看不到根本改變。”這樣的“軟牆”,比之“硬牆”,更容易傷老百姓的心,更容易降低黨員幹部在羣眾中的形象和威信。

“為官不易”決不能搞成“為官不為”。事實上,“為官不易”和“為官不為”一點也不矛盾。共產黨人為官,既要幹事,又要乾淨。“為官不易”就是保證幹事的乾淨。“巨匠是在嚴格的規矩中施展他的創造才能的。”只有“為官不易”,才能保證為官者幹好事、幹成事、不出事。否則,還像以前一些人那樣,搞權錢交易,不收禮不辦事,必然會受到黨紀黨規的懲戒。

做官何為?荀悦在《申鑑·政體》中説:“治世所貴乎位者三:一曰達道於天下,二曰達惠於民,三曰達德於身。”再通俗點講,“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封建官吏尚且如此,共產黨的幹部應有更高的境界。我們常講,“打鐵還需自身硬”,強調“自身硬”,就是為了更好地“打鐵”,為了更好地給老百姓辦事。不去“打鐵”,不“為民做主”,“自身硬”又有何用?所謂“打鐵”,就是要敢於為民請命,敢於啃硬骨頭,做到平常時愛人民、關鍵時為人民、危險時護人民。

有些人之所以把“為官不易”搞成“為官不為”,根子裏是公權為公、當官為民的思想樹得不牢,公權為私、當官發財的觀念根深蒂固;職業道德、公僕情懷樹得不牢,市場交易、利益交換的觀念根深蒂固。殊不知,黨員幹部身份是公職、公僕,職責是公務、公幹,維護的是公益、公利,倡導的應該是擔當、責任、使命,恪守的應該是公私分明、先公後私、公而忘私,堅持的應該是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如果把市場上的那一套用到為官做人上,搞不送禮、不辦事,或者守規矩、不作為,就不配人民公僕的稱號,遲早要被人民羣眾掀翻在地,被黨組織清理出黨員隊伍。

“為官不易”當是“擔當不易”。共產黨人做大事不做大官。做大事就要捨得奉獻,就要吃苦吃虧,就要敢於擔當、擔起所當。在深入開展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今天,“為官不為”已為時代所不容,“為官避事平生恥”必須印刻在每名黨員幹部的心頭。面對羣眾處理具體問題時,不能再拿“領導不在”“條件不具備”“情況很複雜”等理由為自己的不作為來辯解,而是從羣眾關切的問題做起,從羣眾身邊的小事抓起,抓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大勝,在解決具體問題中讓羣眾看到新氣象新變化。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5

4月20日,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進會在瀋陽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講話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在河南蘭考調研指導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高標準高質量,堅持從嚴從實要求,把每個環節的工作做紮實做到位,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説,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要引導黨員幹部增強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增強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增強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保持幹事創業的精氣神。

隨着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步步深入,以及中央各種禁令的密集下發,公務人員的灰色利益受到強烈衝擊並逐步剝除,於是,一些公務人員、領導幹部產生了憋屈心理、埋怨心態,“為官不易”甚至“官不聊生”的感歎也隨之產生。他們要麼覺得幹得越多就越有可能觸犯禁令,產生了畏懼心理,要麼覺得付出多,得到少,產生了不平衡心理,於是把消極應付作為應對各種監管的法寶,往往只滿足於做個“太平官”,雖不犯錯但也無所作為。如果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有的人之所以會感歎“為官不易”,心生抱怨進而心生懈怠,工作消極,碌碌無為,本質是個人私心在作怪,企圖以此抵抗中央政令,夢想恢復往日的那種逍遙自在。

其實,積極的正確的“為官不易”應當包括以下三種含義:一是“官門”更難進了。隨着政治體制改革的深入,特別是幹部任用管理制度的改革,選拔程序越來越嚴密科學,幹部教育管理越來越嚴格規範,“當官”的門檻越來越高,靠歪門邪道和關係、後門進入“官場”的可能性越來越小。二是“官道”更難行了。隨着經濟社會不斷髮展,各種新事物、新情況不斷出現,一系列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協調各種利益關係的難度不斷加大。對於手握公權力、肩負一方發展之責的領導幹部來説,如何跟上時代潮流,提高素質能力,以更好地履職盡責,推進改革發展穩定,是一項重大考驗。三是“好官”更難當了。巨大的社會變革,對官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面對物慾橫流、各種誘惑增多的花花世界,要當焦裕祿、孔繁森、牛玉儒、楊善洲式讓羣眾擁護、領導滿意的好官、清官,比過去更不易了。

然而,儘管“為官不易”,但每一個為官者決不能因此而“為官不為”。當官的“難”與“易”、“為”與“不為”,不僅體現出當官者的綜合素質,更折射出為官者的境界高下。古人講“在其位,謀其政”,也反覆強調,“我們不舒服一點、不自在一點,老百姓的舒適度就好一點、滿意度就高一點,對我們的感覺就好一點。”各級官員必須時刻敬畏權力,珍惜權力,視擁有權力為重大責任、光榮使命,為擁有權力卻沒能為黨和人民做好事而自責和不安。“為官不易”,更需要“有所作為”,這需要廣大幹部不斷增強宗旨意識、服務意識、責任意識,不斷學習新知識、積累新經驗、掌握新本領,摒棄私利,夙夜在公,兢慎為官,真正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更好地幹事創業、推動發展。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6

為官不為,是指一些領導幹部不履行或不認真履行應盡的職責,是非面前不表態,矛盾面前不敢上,風險面前不敢闖,失誤面前不擔責,歪風面前不敢斗的行為。

自中央八項規定執行以來,“臉難看、事難辦”的機關作風大為改觀,吃拿卡要、胡作非為之風大幅收斂。在這種內設“高壓線”,外念“緊箍咒”的大環境下,黨風政風為之一新。但門好進了,臉好看了,為官不為的“太平官”現象卻有所抬頭。許多老百姓抱怨,有些幹部手不伸了,錢不拿了,事卻比以前變得更加難辦甚至不辦了,推諉扯皮、拖卡慢蹭的情況也多了起來。應該説這是新形勢下出現的新問題,如不解決對事業的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為官不為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第一,居功不為型。這種人工作時間較長,年齡較大,資歷較老,有的已接近退休年齡,升遷無望。他們覺得自己過去作過貢獻,現在已“船到碼頭車到站”,該“歇歇腳、享享清福”了,於是乎工作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得過且過,只求不出事,不想再幹事。

第二,無利不為型。這種人信奉“無利不起早”,遇事先打利益算盤,利大大幹,利小小幹,無利不幹。甚至在作風建設面前消極怠工,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疲疲沓沓混日子。

第三,無膽不為型。這種人怕字當頭,怕為人先,怕擔風險,怕擔責任,怕得罪人。他們認為,幹事就會有風險,就難免出錯,就會得罪人,改革容易失範,創新容易出事,進取容易受挫,只求不出事,寧可不幹事,但求平安無事。

第四,激勵缺乏型。幹部需要激勵。一個地方如果有良好的政治生態,在幹部的選拔任用和獎勵上公平公正,對幹事創業者能給予及時的提拔重用和褒揚獎勵,則積極幹事創業自然會蔚然成風。反之,如果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不好,用人不公,賞罰不明,甚至出現“逆淘汰”現象,讓賢者不如親者,乾的不如看的、跑的、送的,則為官不為行為就會像瘟疫一樣蔓延。

不良表現有三:

“慢作為”:推諉拖延、效率低下。

“庸作為”:把關不嚴、監管不力。

“懶作為”:消極怠工、紀律鬆弛。

產生原因有四:

一是信仰缺失。少數黨員幹部對領導交辦的事就“為”,而對羣眾的事情就“不為”,漠不關心,這是“為人民服務”“權為民所用”意識降低和淡薄的表現。

二是責任缺失。少數黨員幹部喪失擔當意識,工作因循守舊保守固化,不想創新不敢幹事,把“不出事”作為最大原則,忘卻了自身崗位應盡的職責。

三是能力缺失。一些黨員幹部因為不學習、不研究,存在着“能力恐慌”、“本領恐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無所適從,自然難作為。

四是制度缺失。“干與不幹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由於缺失合理公平的考評考核體系,也導致一些黨員幹部喪失工作激情。

主要措施:

一要定崗、定員、定編、定責。為官不為主要原因是職責不清,如果職責定位清楚,知道自己做什麼,這一問題會很好解決。

二要加強思想教育,樹立擔當精神。加強對黨員幹部進行宗旨意識和從政道德教育,使黨員幹部時刻牢記自己的身份是公職,職責是公務,待遇是公定,牢固樹立“當官須為民、為官須有為”、“當官與發財應當兩道”、“幹部的價值就在於擔當”、“不幹事也是腐敗”的理念,以幹事創業為榮,以為官避事為恥,引導幹部在其位,謀其政,司其職,幹其事,建其功。

三是完善用人機制,引導為官有為。通過完善用人標準、完善考核辦法、加強幹部交流工作、建立和完善幹部退出機制,及時撤換那些精神懈怠、能力滑坡、不思進取的庸官懶官。

四要強化監督機制,克服為官不為。包括加強組織部門和紀檢監察部門的監督,把為官不為作為監督的重點,嚴格執法執紀,讓為官不為者及時受到問責和懲戒;加強羣眾監督,積極開展羣眾問政、民主評議、民意調查等工作,督促幹部認真履職,擴大人民羣眾對幹部任用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加強輿論監督,及時褒揚勇於擔當、幹事創業的幹部,鞭撻為官不為的幹部,在全社會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7

黨的以來,以同志為的黨中央勵精圖治、攻堅克難,帶領全黨全國人民深入開展反對‚四風‛突出問題,持續保持反腐高壓態勢,黨風政風明顯好轉,人民羣眾滿意度不斷提高。然而,隨着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入,少數黨員幹部感歎‚為官不易‛的消極思想,進而滋生了‚為官不為‛的‚懶政‛現象,這種不良風氣也逐漸向‚一方淨土‛的高校蔓延。此時,我校及時召開了‚為官不為‛動員布臵會,通過現場聆聽學校主要領導的《‚為官不為‛動員大會專題報告》,感到思想上有很大的啟迪,精神上有很大的激勵,黨性也得到很大的拷問。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要深入領會會議精神,特別是要深刻把握學校主要領導在會議上提出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論述、新思想,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學校黨委的決策部署上來,以更加積極態度,主動作為,敢於擔當,為促進學校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特色發展,實現‚昌航夢‛貢獻力量!

一是勇於亮劍‚敢擔當‛。擔當不僅是一種官德,更是一種能力。動員報告中指出‚權力就是責任,有責任就敢擔當‛。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如果能夠在重要的崗位工作,這是組織對你的信任與培養。你更要將組織的關心化為工作的無窮動力,不能因為工作崗位矛盾多、風險大、工作忙,壓力大,就產生畏難情緒,退縮情緒,甚至向組織討價還價。到關鍵時刻不敢用權,不敢承擔責任,以致不敢作為,這就有愧於組織對你的信任和培養。一個真正的共產黨人,一個合格的領導幹部,在組織需要的時候,就要勇於亮劍‚敢擔當‛,主動將組織利益、單位利益、學校發展裝進心裏,時時做到‚心上用功‛,用心為官,‚為官有為‛。

二是率先垂範‚勇擔當‛。為官避事平生恥。報告中強調‚各級黨政負責人要堅持以上率下,對整治工作要親自部署、親自研究、親自推動,逐項抓好落實‛。領導幹部的一舉一動無不具有示範、暗示的作用。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領導帶好頭,下屬有勁頭,只有上行下效,擔當就會成為一種共識,就會形成一種氛圍。只要領導幹部親自上陣,做到‚事上做功‛,其行動必然影響一片、感染一羣。作為一名基層幹部,我要堅持用創新的思維,尤其是要用率先的速度去適應學校快速發展提出新要求,用改革的辦法推進學校快速發展帶來的新問題,絕不做無所事事的‚太平官‛、逃避責任的‚滑頭官‛、因循守舊的‚平庸官‛、好大喜功的‚浮躁官‛。

三是堅持事實‚真擔當‛。報告中還強調‚做到觸及思想不怕‘痛’、亮出問題不怕‘醜’、‚挖掘根源不怕‘深’‛。這就告誡我們問題是怎樣就是怎樣,不要羞於遮掩,同時這也是對學校為官者提出的要求,是讓我們要勇於對照自身‚治治病‛,用十足的勇氣真正擔當。對於為官一方,卻不為民謀利,不為校謀利,只求穩,不出事,思想上保守,怕幹事會出事,對於這類思想為官者是不是應該治下思想上的病。而治思想病,關鍵揪出思想中的‚痛‛,亮出行為中的‚醜‛,挖出根深蒂固的‚根‛,真正做到治上下功,真正擔當。讓為官不為的人成為黨內少數‚精神病患者‛,成為治療的對象,早日成為信念堅定,思想健康有力的為官者。

四是履行職責‚善擔當‛。 肩扛千斤,謂之責;揹負萬石,稱之任。‚抓好‘四風’問題專項整治工作,既要統籌重點開展的專項整治工作,也要兼顧專項整治的‘回頭看’工作‛。‚為官不為‛專項整治活動實際上是四風整治的延續,是學校黨委在整治四風問題上所做的‚行上功‛。羣眾支不支持你,擁不擁戴你,不關你説的多好,關鍵就看你有沒有實際行動,有沒有對羣眾指出的突出問題主動認領、善於擔當,並付諸實踐整改。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共產黨人最重實踐,最重‚行用上功‛,幹部好不好,不是你自己説的算;而是要有善於實踐,善擔當的實際行動和實實在在的成效,來贏得羣眾的信任,得到羣眾的支持和認可,成為羣眾可信賴的為官者。

五是即查即改‚有擔當‛。領導幹部為官一方,有擔當最可貴,能直面問題及時整改。報告中指出‚對查找出的問題,不迴避、不隱藏,認真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任何一種規範,任何一種制度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在運行的過程中肯定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遇到問題不要緊,只要我們正視不足,虛心接受意見,並從‚制上下功‛, 積極改進,促進制度的完善。真正形成讓‚為官者必有為‛,‚為官不為‛者沒有生存的空間和環境。

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一個有為的領導幹部,心中會永遠裝着羣眾、裝着組織、裝着黨,不會被所謂‚為官不易‛,‚為官求穩‛的思想所矇蔽、所牽絆。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8

最近反腐雷聲大雨點也大,對公務人員的管理也越來越嚴了。有些既得利益者受不了了,開始發出“為官不易”的聲音了。真的不易嗎?我覺得只是以前為官太易,我親身的感受是以前很多執法者上午下去執法,中午就在執法的地方吃飯,吃完中飯去洗腳或按摩,下午就這樣打發,晚上接着處理以前查出問題要“了難”的,根據問題的性質和關係情況,吃喝玩法因人而異了。他們的一天異常的充實。當然要從以前“工資基本不動,老婆基本不用,煙酒基本靠送”的時代回來確實"不易"。“同志們”你們知道有多少人早就不易了嗎?本來公務員就是一種職業,而且難度不大的職業,換誰都可以應付的。迴歸吧,別把職業當地位!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9

“為官不為”就是腐敗

在主持召開國務院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時指出,“有‘勤’無‘廉’,政失之於公,有‘廉’無‘勤’,政失之於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做不到‘廉’是腐敗,做不到‘勤’也是變相腐敗。”“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敗,不作為的‘懶政’也是腐敗!對那些混日子、不作為、得過且過的行為,要嚴厲問責。”當官不作為,守土不盡責,這就是一種腐敗,這種“為官不為”的現象,必須引起我們警惕和深思。

“為官不為”是理想信念出了問題。隨着反腐敗力度加大和整治“四風”活動深入開展,一批腐敗分子紛紛落馬,黨員幹部作風明顯好轉。但一些政府官員感歎“為官不易”,抱着“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甚至“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態度,敷衍了事,認為這樣就能既免是非,又保烏紗。“為官不為”的根本原因,是為官者的理想信念出了問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淡化了,可以置黨和人民的利益不顧,工作作風飄浮、效率低下,怕得罪人、畏首畏尾,不願為民謀福利,而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用作謀私的工具。更為可怕的是,當今患上“為官不為”這個病的幹部實在不少,而且很容易感染他人,正是一些幹部的“不為”,才導致審查不嚴、監管不力、制度懸空,給了“老虎”、“蒼蠅”可乘之機,造成權力“出軌”和“撒野”。因此,可以説,做不到“廉”是腐敗,做不到“勤”也是變相腐敗。

為官不能當公堂木偶。官員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俸祿是納税人提供的,職務意味着責任,在其位、謀其政、盡其責,這是對領導幹部最基本的要求。為官者如果只想拿工資不幹事,或庸或懶或混,都會誤事,或是苦民害民,即便不貪不佔,也是對黨的事業和人民利益的嚴重不負責任。清代紀曉嵐在《閲微草堂筆記》中講了這樣一則寓言故事。一個官員在閻王面前自稱生時為官清廉,所到之處,只飲一杯清水,可以無愧於鬼神。閻王笑道:設官是為了興利除弊,如果不貪錢就是好官,那麼在公堂中設一木偶,連水都不用喝,豈不更勝於你?官員不服,辯解道:我雖無功,但總無過。閻王怒道:你處處只求保全自己,該辦的事不辦,該斷的案不斷,豈不是負國負民,無功就是過啊。

“廉而不為”也犯罪。明哲保身追求的是個人利益,是一種平庸的腐敗。與貪腐官員相比,這種不作為腐敗,阻礙着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損害了羣眾的利益,破壞的是政府的公信力和社會形象,其危害更大。從法律角度説,行政不作為是指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沒有履行法定職責,在其位不謀其政,是失職行為,應該依法查處。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童名謙,有自己一套“廉而不為”的所謂為官之道,滿足於明哲保身,不貪污腐化,同時也不主動作為、不得罪人。在擔任衡陽市委書記期間,嚴重不負責任,不正確履行職責,發生衡陽賄選大案,造成了惡劣影響。此外,他主政湘西州、邵陽、衡陽等地時,在查辦非法集資、高鐵建設、官場生態建設方面無所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緩慢,構成嚴重的失職瀆職行為,被法院以玩忽職守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對“為官不為”應該有很好的警醒作用。  黨員幹部要有擔當精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同志要求好乾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他強調:“看一個領導幹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沒有責任感,有沒有擔當精神。”黨員幹部的責任關乎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的建設。當前,改革已進入了“深水區”、“攻堅期”,改革越深入,難度越大,各種新情況新矛盾新問題會不斷出現,這樣那樣的體制機制障礙和瓶頸制約將會困擾着我們,黨員幹部不能安於現狀,不思進取,要有敢負責的勇氣、敢擔當的精神、敢作為的勁頭,要敢試敢闖,正確把握和有效化解矛盾和問題。“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閲不市”,黨員幹部要堅持乾淨做人、踏實幹事,要將為官一任、治理一方、振興一方的重擔自覺扛在肩上,記在心間,落實到工作中,堅決同各種形式的消極腐敗作鬥爭,以夙夜在公的精神、寢食難安的姿態對待工作、對待事業,我們的事業何愁不興?

新常態下如何應對“為官不為”

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有些幹部卻把新常態當做“為官不為”的擋箭牌。國務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對為官不為、懶政怠政的,要公開曝光、堅決追究責任。在依法治國、從嚴治黨的要求下,如何根治“為官不為”、深化作風建設,讓幹部既廉又勤,乾淨幹事?  用考核和問責治理“為官不為”

新常態對領導幹部提出了新要求,政府要曬出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權力要接受監督制約。對幹部的考核,應有新的標準和辦法。考評的導向和標準明確後,就要嚴格監督和問責。

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祕書長 王滿傳:首先要讓地方政府、各部門官員知道新形勢下對他的要求是什麼,新形勢下到底該怎麼為。一是列出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對官員要有明確要求,承擔責任。二是調整領導幹部考核體系,對官員提出要求。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 宋立: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組部出台了新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方法。其中減少了經濟發展類指標的比重,增加了人民生活、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節能減排等方面的指標。

中國社科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祕書長 高波:一是改革。要對幹部考核評價體系進行結構性的調整。二是要監督,包括問責。考核方式應該增加新元素,比如能不能把幹部的考核評價體系更加開放和多元,不要變成少數人來評價少數人,讓我們黨員羣眾,讓我們的社會公眾的知情權、話語權、監督權能夠做實。包括利用互聯網新媒體手段,對政情、政績有更多監測手段。在這個基礎上,拿起問責手段。

從根本上解決官員做事“動力源”

解決幹部工作的動力源問題,需要進行公務員薪酬改革和獎懲機制的良性激勵,保證公務員有正常的晉升通道和職業尊嚴。  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祕書長 王滿傳:要分析為什麼一些幹部尤其是基層公務員沒有積極性心態,是不是與待遇有關?是否與目前的幹部人事制度有關?我到基層調研發現,一些縣提拔幹部是按照年齡劃線,50歲提不到副處就晉升無望,提前退居二線了,而在縣這一層,四五十歲正是幹事的時候。沒希望自然就喝茶打牌去了。幹部人事制度中央明確要改革,要採取新的措施。另外,對於怎麼樣創新,在簡政放權之後不再審核後在怎麼樣創新和提高能力方面要採取措施,不但只拿鞭子,也要有胡蘿蔔,要扶上馬,用綜合措施應對問題。

新華網特約評論員、新華社高級記者 陳芳:解決幹部工作的動力源問題,就是要讓有為幹部有位,要形成這樣一種良性激勵機制。我們看到,中組部出台新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這是很好的考核導向。另外,對公務員特別是基層公務員和財政供養人員調資,不斷激勵他們幹事創業的熱情,也是從待遇留人的角度給踏實幹事的幹部給予更好保障。對於公務員和廣大幹部而言,要讓他們也能夠體會到為民做事的職業尊嚴。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以反腐之力治為官不為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但要抓緊上路。

黨的以來,制度“籬笆”越扎越緊,紀律要求越來越嚴,“四風”頑症得以糾正,腐敗蔓延勢頭正在扭轉。沒有反腐過頭,也不存在矯枉過正,所以還要堅持不懈,以治標之力治本,以反腐之力反一切偏頗認識,以新的作風、新的成效,激發改革發展強大活力。

首先,要認清危害。當前,雖然亂作為現象正在被剷除,但也出現了熱度消減、消極怠工的新動向,出現了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的“無為官”,出現了讓人猜不透底、摸不到邊的“忽悠官”,遇到問題打退堂鼓、遇到矛盾繞道走的“太極官”,諸如此類問題。應該講,無為也是腐敗。究其原因:一是佔用公共資源,比如崗位、職位等;二是佔有資金俸祿。“無為”的腐敗,如同潛伏的毒瘤,不予重視,不僅會逐步變“硬”變“堅”,還會慢慢“癌變”,最終損害改革發展大局。所以,要講清問題危害,認清形勢任務。

其次,要跟上節奏。為什麼解決腐敗舊問題,又出現“無為”新問題?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做到系統、全局地思考解決問題,沒有做到經濟發展、改革創新與反腐倡廉的“力度統一”,沒有落實治本的責任,沒有跟上改革的節奏。腐敗問題可以通過監督檢查來查究,但改革發展卻需要創新與活力來推動。因而,要繼續嚴懲腐敗,讓廣大黨員幹部常思貪慾之害;要疏堵結合,通過制度重構、營造氛圍來凝聚改革活力,通過區別對待,寬容失誤、失敗,減少荷載“負壓”,引導健康成長,激發擔當勇氣。

再次,要形成共識。一方面,反腐永遠在路上,要看大局、明大勢,不誤讀形勢、不誤解精神、不誤會任務要求,做清醒明白之人。另一方面,擔當之責更要形成共識。沒有共識,就沒有合力;沒有合力,就形不成改革的勢能;沒有勢能,“雙輪驅動”就無從實現。清廉只是底線,發展才是真英雄。嚴查“貪庸混”,激勵“勤能卓”,才能形成“清廉為官、事業有為”的強大氣場;敢於擔當不推諉,勇於負責不避責,善於作為不亂為,才能形成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

“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

中央“八項規定”執行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加大了對違反“八項規定”精神行為的曝光和懲處力度,各級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所謂“隱性福利”、“灰色收入”明顯減少,特別是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聚焦“四風”問題,老百姓也有了更多新要求新期待,一些官員明顯地感覺到“為官不易”、“官不好當”,甚至還有一些公務員產生退出江湖之想。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敬畏法律法規,自覺遵守規矩。“為官不易”,這是對為官當政者的素質要求和規範約束,是必須要強化的。但是,正是因為有了這樣那樣的約束,一些官員乾脆將慵懶散當作了家常便飯,認為反正沒有了這樣那樣的好處、實惠,幹多幹少一個樣,在思想上、工作上、精神狀態上產生了懈怠,將“為官不易”異化為了“為官不為”,還有一些官員產生了“怕羣眾”的思想,這不僅不利於個人的成長,也會對黨和人民的事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必須堅決予以克服。

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不能丟。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全面深化改革,是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做出的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各級黨員領導幹部,務必要切實增強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要樹立“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沒有長遠發展”的認識,讓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實質和決策部署在思想和頭腦中牢牢紮根。要加強對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黨性黨紀教育、羣眾觀念教育,消除“消極對待”、“貪圖利益”等不健康的心態,要有力有序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照理論理想、黨章黨紀、民心民生、先輩先進“四面鏡子”、對思想之垢、作風之弊來一次大掃除、大檢修,實現思想認識大提升、作風行為大轉變。

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不能失。在其位,謀其政,擔其責。敢於擔當,是提出的“好乾部”標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面。黨員幹部特別是“一把手”幹部,承擔着引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而發展的道路,向來不是平坦的,勢必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激流和險灘,必須切實增強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一把手”要親自過問、具體指導,不當“甩手掌櫃”,不遊離於活動之外。既帶頭參加活動,為黨員幹部樹標杆、作表率,又切實履行好引領者、組織者、推動者的責任。在助推發展、促進和諧、服務民生等工作中,必須克服畏難情緒,將責任擔當起來,並在解決複雜問題和攻堅克難中提升執行力和公信力。不負責、不擔責、不盡責,就必須被嚴厲問責,從而倒逼幹部履職盡責。

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不能缺。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官員有沒有作為,有多大作為,關鍵要看其有沒有一顆為民之心。個別黨員幹部,心中裝的不是人民羣眾,對人民羣眾缺乏真感情,不能將人民羣眾當父母、親人,不能站在羣眾的立場想問題、辦事情,成天盤算的是自己的小算盤、小九九,他們認為的“為官不易”是覺得在現在的高壓反腐敗、反“四風”的形勢下,自己的日子不好過,面對羣眾的挑剔、監督,覺得官不好當,這樣的幹部不可能成為人民滿意的好公僕。各級各地黨員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必須將人民的利益舉過頭頂,始終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要將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想羣眾之所想,急羣眾之所急,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進行到底,才能成為人人敬仰和愛戴的人民公僕,也才能有所作為,有大作為。

幹事創業的進取精神不能少。毛澤東同志説過,人活着是要有點精神的。黨員幹部尤其需要精神飽滿,對黨和人民的事業充滿激情,不當太平官、混事官、懶散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少數公務人員、公職人員,缺乏主動向上的進取心和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工作上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甚至滿足於“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缺乏一種對工作精雕細刻、精益求精的較真精神、認真態度,辦事拖拉、作風疲沓,遇事推諉扯皮、得過且過、明哲保身,有的還“佔着茅坑不拉屎”,凡此種種,有這樣精神狀態的官員,不可能為黨和人民做多大貢獻。各級黨政官員,要想當好官,必須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要有隻爭朝夕、幹事創業的進取精神,要把工作當事業來做,將事業當生命來愛惜。如此,才能對得起自己頭上的那個“官帽”,也才能對得起黨和人民。

毋庸置疑,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要引導黨員幹部增強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增強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增強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保持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有為才能有位。“為官不為”,也就沒有資格再在為官的位置上“呆”了。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在主持召開國務院部門主要負責人會議時指出,“有‘勤’無‘廉’,政失之於公,有‘廉’無‘勤’,政失之於慵。‘廉’和‘勤’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做不到‘廉’是腐敗,做不到‘勤’也是變相腐敗。”“尸位素餐本身就是腐敗,不作為的‘懶政’也是腐敗!對那些混日子、不作為、得過且過的行為,要嚴厲問責。”當官不作為,守土不盡責,這就是一種腐敗,這種“為官不為”的現象,必須引起我們警惕和深思。如下是我對為官不為的幾點學習心得。

首先,要認清危害。當前,雖然亂作為現象正在被剷除,但也出現了熱度消減、消極怠工的新動向,出現了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的“無為官”,出現了讓人猜不透底、摸不到邊的“忽悠官”,遇到問題打退堂鼓、遇到矛盾繞道走的“太極官”,諸如此類問題。應該講,無為也是腐敗。所以,要講清問題危害,認清形勢任務。

其次,要跟上節奏。為什麼解決腐敗舊問題,又出現“無為”新問題?是因為我們還沒有做到系統、全局地思考解決問題, 沒有做到經濟發展、改革創新與反腐倡廉的“力度統一”,沒有落實治本的責任,沒有跟上改革的節奏。腐敗問題可以通過監督檢查來查究,但改革發展卻需要創新與活力來推動。因而,要繼續嚴懲腐敗,讓廣大黨員幹部常思貪慾之害;要疏堵結合,通過制度重構、營造氛圍來凝聚改革活力,通過區別對待,寬容失誤、失敗,減少荷載“負壓“,引導健康成長,激發擔當勇氣。

再次,要形成共識。一方面,反腐永遠在路上,要看大局、明大勢,不誤讀形勢、不誤解精神、不誤會任務要求,做清醒明白之人。另一方面,擔當之責更要形成共識。沒有共識,就沒有合力;沒有合力,就形不成改革的勢能;沒有勢能,“雙輪驅動”就無從實現。清廉只是底線,發展才是真英雄。嚴查“貪庸混”,激勵“勤能卓”,才能形成“清廉為官、事業有為”的強大氣場;敢於擔當不推諉,勇於負責不避責,善於作為不亂為,才能形成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

毋庸置疑,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要引導黨員幹部增強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覺,增強攻堅克難的責任擔當,增強一心為民的公僕情懷,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保持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成為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有為才能有位。“為官不為”,也就沒有資格再在為官的位置上“呆”了。

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廣大黨員幹部只有主動地自我轉變,才能將作風建設由他律轉化為自律,才能將改進作風落到實處,才能防止住“為官不為”,永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4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組長在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推進會上指出,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目的是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更好地促進改革發展;遵守規矩不是無所作為,“為官不易”不能“為官不為”,要保持昂揚向上的進取心和幹事創業的精氣神。這番話語重心長,促人警醒。

黨的以來,中央不斷出台各項規定、禁令,大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這讓一些領導幹部感到“不適應”,有的甚至認為既然要求這麼多、緊箍咒這麼緊,那還不如干脆不幹活、做“太平官”以明哲保身。講話對這些領導幹部無異於一針醒腦劑。

作為新時期的領導幹部,幹工作、做事情固然要遵規守矩、依法行政,但面對當前繁重而艱鉅的改革發展任務,需要有履職盡責、為民解憂的擔當精神。在涉及改革發展深層次矛盾問題上,要迎難而上;面對急難險重的任務,要頂得上去;面對各種歪風邪氣,要敢抓敢管。如果一味怕擔責而不思進取,只會貽誤發展時機、耽擱改革大業。

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勢,領導幹部還需有一種改革創新的精神。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我們解放思想,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當前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改革與發展問題相伴,經濟與社會矛盾交織,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面對大量棘手的問題,領導幹部當“甩手掌櫃”、無所作為,顯然無助於矛盾的解決,只會堆積風險,釀成更大的危機。

今年兩會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指出,領導幹部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番講話精闢闡述了“規矩”和“作為”之間的辯證關係,那就是既要“遵守規矩”即“三嚴”,又要“有所作為”即“三實”。當前第二批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在廣泛深入開展,各級領導幹部應自覺踐行“三嚴三實”精神,慎用權力,切實為百姓辦好事、謀好利,開創工作新局面。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最近,社會上一直在討論“為官不易”的問題。w也願談談對“為官不易”的理解。

討論“為官不易”,首先要搞清楚做官是為了什麼?想明白好官的標準是什麼?為什麼的問題很好理解,往大了説,是為了黨和國家的事業,是為了服務人民羣眾;往小了説,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自己的生活更有意義。標準的問題稍微複雜一些,因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為官的基本道德標尺還是有的,那就是做人講人品,做官講官德,做事講原則。做人講人品,就是要正直、真誠、善良;做官講官德,就是要為民、務實、清廉;做事講原則,就是要合法、合理、合情。

想明白這兩個問題,我們再談“為官不易”,所謂“不易”就是需要領導幹部更清廉一些,繼續艱苦奮鬥,保持謙虛謹慎,密切聯繫羣眾,這些都是迴歸本源,共產黨人本該如此。

我想,之所以產生“不易”的想法,是對有些人來説是不能再以權謀利了,不能再“混日子”了。這些人把當官作為貪圖享受、攫取利益的工具,卻忘了黨的根本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忘了做官的最終目的是執政為民。現在黨和人民對官員的標準高了,對黨員幹部的要求嚴了,這些人自然發出“不易”的感歎。

其實,真正應該感歎“不易”的是那些好乾部。因為,偶爾做一次好乾部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乾部,難的是面對各種誘惑和考驗,能夠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的作風,始終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因此,“為官不易”之於好乾部應該是一種激勵、一種自警、一種始終把人民放在心裏的信念,“為官不易”的感歎體現了兩種不同的人生追求。

為官不易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剛剛過去的春節長假,對一些幹部來説,過得有些“乏味”:年禮沒人送了,單位福利不濫發了,不敢開着公車走親訪友了,有人宴請也不敢貿然答應了,窩在家裏過了個“裸年”。

豈止是春節。去年以來,治吏之網日漸收緊,一系列針對領導幹部和黨政機關的“禁”字頭舉措密集出台,內容不僅涉及工作要求,還細化到生活領域,給幹部戴上了一道道“緊箍咒”,使不少人如履薄冰:不能坐好車了,不能喝好酒了,不敢上酒店了,連辦公室也要擠一擠了……

於是,一些人感慨,現在官不好當了,當官沒意思了。“為官不易”“官不聊生”之歎油然而生。

顯然,“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不是一個概念。官員有固定的職業,有穩定的收入,有良好的社會保障,有福利待遇。所以,“官不聊生”並非指生活狀況。既然如此,為什麼還有人説“官不聊生”呢?細細分析,原來是在正風肅紀之下,一些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可以以權謀私、為所欲為了,羣眾期盼更高、從政標準更嚴、肩上擔子更重、壓力更大了,一言一行都得接受組織、羣眾和社會的嚴格監督。

對幹部來説,“官不聊生”多少有些矯情。本來,當官就需要清正廉明。“在官惟明,蒞事惟平,立身惟清”,中央出台的“清規戒律”就是為官從政的行為規範,身為幹部理應嚴格遵守。中央的一系列治吏之舉,劍指的問題都是本不該發生的,都是老百姓深惡痛絕的,也與政治清明背道而馳。治國首在治吏,整治與規範,意在將“亂走”的權力趕入“籠中”。況且,禁令扶正祛邪,對幹部也是一種愛護。

對百姓而言,“官不好當”無疑是件好事。“政府過緊日子,羣眾才能過好日子”,對幹部要求嚴一些,讓權力運行中規中矩,百姓才能安居樂業。因此,羣眾樂見“為官不易”,是希望幹部迴歸“公僕”應有之義,不要把公權力當作私權益。

黨員就得有黨員的樣兒,幹部就得有幹部的範兒。無論是從政治倫理,還是從民意期待,“官不聊生”都是個偽命題。更要看到,當今的社會,正在加快從“官本位”向“民本位”轉型。“做人民公僕”不是一句空話,公務人員須釐清身份,清除特權意識。既為官,就要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經得起考驗。為官者,既要潔身自好,又要勇於擔當;既要敢作敢為,又要嚴於自律。

《荀子·大略》雲:“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越是抓得緊、管得嚴,就越行得正、走得端,越幹得實、做得好,方見宗旨意識,方顯為民情懷。當然,也有少數人不堪“重負”,思想和行動上都轉不過彎來,那就不要勉強自己,給好人騰個地兒,把位子讓給甘於奉獻、勇於擔當者。説,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這才是黨員幹部時刻需要面對的真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e0rx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