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感悟高中(精選4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感悟高中(精選4篇)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感悟高中 篇1

主人公叫1900,他從小就是孤兒,是丹尼養父在弗吉尼亞輪船上找富人丟下的東西的時候,在鋼琴上撿到的。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感悟高中(精選4篇)

最開始,我就看到了社會地位和階層的不同,帶來的人的身份。

自始至終,人總分為服務和被服務。

丹尼和他的工友們,屬於社會最底層的人民,他們服務的是輪船,並非上流社會,而輪船服務的才是上層社會的貴婦人和貴公子。

工友們知道自己的處境,所以他們嘲笑丹尼,收養了一個孤兒,嘲笑丹尼或許成了別人養孩子的工具,可丹尼不在乎,他愛這個孩子,孩子籃子上的紙條:TD,丹尼解讀為:“Thanks danny”。

丹尼給孤兒取名為1900,教他認字。

就這樣,他們倆和工友們一起生活了七八年吧(其實我忘了丹尼去世的時候,1900多大了,可以肯定的是,1900那時候沒有長大),不幸的老丹尼,在一次輪船搖晃時,被掉下來的鐵鈎,打到了後背,三天後,去世。1900第二次成了孤兒。

因為1900是被老丹尼收養的,因此,他沒有出生證明,也就是説,他本不該存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一直生活在輪船上,或許,因為他是在鋼琴上被撿到的,所以,他在音樂、鋼琴上的造詣也許能説得通。他給給船上的人彈奏自己的作曲,人們也開始驚歎他的才華。

Tonny ,1900後來的好友,一個吹trumpt(小號,一種古老的樂器)的胖男人,在輪船上,偶然遇到了1900,成了1900的之心好友,而且,在1900死後,只有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海上鋼琴師——1900,偉大的鋼琴家。他一直希望1900能夠走出輪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把他的才華展示給世人,因為1900值得更多人們的仰望和掌聲,他的才華對於侷限於輪船的演奏來説,簡直就是浪費。

他把那盤母帶掰碎扔到了垃圾桶裏,後來,這盤母帶被一個收藏家收藏了起來。

since then,他波瀾不驚地生活着,可是,他早在聽到女孩説,她的父親聽到了海的聲音,就下定決心,要去陸地聽海的聲音,因為在穿上聽不到the voice。

後來,戰爭結束,弗吉尼亞號也到了被炸燬的年紀,Tonny知道,1900還在弗吉尼亞號裏,他帶着那盤被重新粘好的母帶找到了1900,可是,1900 refused him again.

但是,這次的拒絕和上次完全不同,上次,是因為1900對外面的世界沒有安全感,而這次,是他經歷了外面的世界後,對外面的世界失望了,對外面的人們失望了,所以不願意去外面,要和輪船共存亡。他在外面的世界裏,遭遇了戰爭,轟炸和受傷的人,他覺得世界對他而言太大了,而他只是一個會彈88琴鍵的普通人,世界這個無限鍵的鋼琴他無法彈、不會彈、彈不起。

其實,給我最大啟示的,還是開頭和結尾,1900説的那段話,讓我在最後瞭解了一個1900是個怎麼樣的人,孤單,深切孤獨的人,卻能把每個人心看透,但是他沒有野心、知足常樂,而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樣,恐怕就沒有戰爭了,因為戰爭最早就是因為個人野心的無限大引發的,但是同樣,沒有野心,也就沒有我存在的這個社會的一切,包括我看到的這不電影。(嗯,感覺很辯證)

所以,人怎樣控制、引導自己的慾望呢?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感悟高中 篇2

1900,為了音樂而生的乾淨純粹的一個人,純淨的如同孩童,他的一生都在這艘船上,都在這架鋼琴上,他離不開。他生於船,長於船,死於船。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朋友,原諒我,我不下船了。”

我看見,他第一次遇見鋼琴的時候。他穿過禁止通行往高級區的門,隨心而動撥弄着鋼琴發出優美的旋律,然後帥氣地拋出一句“fuck the regulation ”後來,他就和那架鋼琴融為一體了。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88 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並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鬆應對,而你現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裏,等着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那是上帝的鍵盤啊!”

1900始終沒有離開過他的小世界,他的一生就像音樂一樣,有始有終。1900最終隨着船的炸燬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沒下船。可能放在我們身上,有些人會認為自己被囚禁了大半生的孤獨日子終將逝去,有些人會認為到陸上我會過得更好,有些人會認為我要去找那個女孩。可能這就是我們和他之間的區別,一個是純粹的鋼琴天才,我們是碌碌生活的平凡人。他自己的選擇,這是一種堅守,在面對外面風華無限的花花世界,他堅守住自己最為看重的東西,執着着做着一個本真的自己。

1900 一個生而不平凡的人,他註定也會擁有與我們平凡人相違的結束。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感悟高中 篇3

終於看完了《海上鋼琴師》。

1900把自己禁錮於自己的音樂中,也同時把自己禁錮於自己的世界裏——他的全部世界就是他所生活着的Virginian號豪華郵輪。

對於1900而言,音樂,是用來娛樂自己的——他永遠為了自己而彈奏着,永遠不讓自己的音樂和自己分離。

1900的存在很特別麼?未必,他的生命因為沒有踏足過真實世界而顯得尤為純淨和清澈,甚至純淨和清澈得不能夠生活在這個真實的現實世界裏。最適宜他生活的地方,是Virginian,一個漂浮在海上的烏托邦,一個能夠讓1900這樣純粹且單純的音樂聖徒棲息的地方。他不能,也不應該走進我們的世界,我們的世界對於1900而言,太骯髒,太複雜了。

究竟是1900把自己禁錮在狹小的空間裏了,還是我們讓陸地桎梏了我們自身?城市裏有着成千的街道,我們迷失於其中,看不到天的盡頭,而大海以其廣博的胸襟,容忍並珍藏了1900這個特異的存在,也甚至是因為大海的廣博,1900看到了世界的盡頭。

影片中有兩個鏡頭很讓我感動,一個是因為其藝術性,另外一個則是單純的感動——對一個膜拜音樂的人發自內心的由衷感動。

當1900從甲板上緩緩走下舷梯時,攝影師並不像其他同類鏡頭的處理方式那樣,由近及遠的慢慢拉長景深,而讓作為主體的1900的身影在以龐大的Virginian號做背景的環境下,越變越小——這是一種真正的渺小。攝影師選擇了另外一種處理方式——幾乎是前無古人的處理方式——當1900一步一步的捱下舷梯時,鏡頭以同樣的緩慢和凝重由遠及近,最後漸漸定格,轉而我們看到的是從舷梯後方的角度拍攝的1900沉重的腳步,以及透過舷梯的縫隙和1900雙腳展示給觀者的紛繁而凌亂的城市。而後,我們從1900的眼眶中看到了一個別樣的城市——張牙舞爪的炫耀和叫囂着自己的浮躁,揚揚自得的伸展着櫛比的高樓和煙囱。

很特別的表現手法,當影片行進到最後,Ma_問及1900為何不願意離開Virginian的那一瞬間,我們就不難理解1900的答案了——琴鍵太大,音樂無從而生;城市太大,我們無從而生……

而另一個鏡頭,在Virginian被炸燬的前一刻,忽然一雙手,乾枯的手,輕輕的擺放在觀者眼前,然後這雙手開始在空氣中彈奏,背景音樂是那首美妙的樂曲——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尤其是這樣以單音為主的簡單旋律,總是顯得特別的乾淨和輕靈,彷彿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着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出現在1900生命裏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着鋼琴、膜拜着音樂時,心裏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還有一些細節化的東西。

影片的前半部流淌着明快和歡樂的音樂,而後半部則幾乎都是以那段1900唯一留在人間的那段短曲及其變奏——空靈短巧,細微孱弱得如同1900具備自閉潛質的心靈。

而影片另一個不得不説到的細節,一般的回憶錄式的影片在回憶部分總會製作成比較灰暗的色調,而在《海上鋼琴師》裏則完全顛覆了這個傳統——我們所看到的Ma_的敍事時間裏,影片呈現出一種陰暗的效果,彷彿是Ma_所生活着的戰時亂世所帶給Ma_以及和Ma_生活在共同的時代背景下的那些芸芸眾生的心理——陰冷、悲傷、困苦、頹廢。而當Ma_開始回憶過去和1900在維吉尼亞號上的生活時,影片的色調轉為鮮豔而明快的亮色。可是我們不難發現,從1900第一次也是此生可能僅有的一次邂逅愛情——無望無果的愛情起,原本海面的晴澈和湛藍被一種潮濕且傷感的連綿不絕的陰雨所替代了。那個姑娘出現的時候,舷窗外是霍然騰起迷霧的大海。而後,在Virginian的甲板上,大雨滂沱中,1900訥訥的看着那個被一襲黑衣和一把黑傘籠罩着的姑娘,張開嘴,妄圖説些什麼,繼而卻有無奈的閉上了嘴巴——用言談與人溝通,始終不如用音樂來得更流暢。即使雨停了,天氣卻依然繼續陰森着,於是1900只得和那個不知名的姑娘在一偏陰霾和湧動的人流中道別。

另外關於以爵士樂作為影片的主體音樂類型。

爵士樂很奇妙的,居然可以一邊表現着別有憂愁暗恨生的情意,一邊又可以跳動出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嘲諷的音符。爵士樂的自由節奏全然破壞了過去那些傳統音樂的模式。如同1900自身一樣,以其的存在嘲諷着這個無聊的世界,同時卻又不得不為自己的出生黯然傷神不已。

總之,很值得一看,很值得品味——音樂,其實就只是表達我們自己的另一個方式而已,只不過1900比我們任何人都表現得更為極端。

記得,仔細的聆聽影片的配樂哦。

海上鋼琴師觀後心得感悟高中 篇4

常常,你可以聽到一個北京人説,“我們”的故宮、國貿、天安門怎樣怎樣,聽到一個上海人説,“我們”的東方之珠、新天地、外灘怎樣怎樣,或者另一個城市的人自豪的講起“我們”的那麼廣闊的空間,彷彿一個城市都是他的世界。而實際上,我們往往捨不得在國貿的商場買一件衣服,捨不得在新天地吃一頓有品味的飯,在故宮、外灘也只是照照相,向親朋證明到過這些地方。而我們真實生活的空間還是那些正付着按揭的小屋、那快要被拆遷的衚衕、弄堂。在這點上,我們或許沒有《海上鋼琴師》中的1900看的更加清楚,他一生生活在郵輪上,他不願離開一個讓他感到安定自由、無憂無慮的空間,他永遠沒有踏上陸地,開啟他的“遠大前程”,在我們看來,他是自閉的,但是,他也是最清醒的,在最後無比絢爛的死亡中,他走的孤獨而坦然。

1900來到這個世界就顯得孤獨,被輕生父母遺棄於郵輪,幸運的是被豪放而粗魯的鍋爐工丹尼收養,並給他起了個長而古怪的名字。於是,1900在這艘郵輪的傳奇故事開始了,他漸漸開始長大,漸漸開始觀察外面的世界,終於,一種叫音樂的東西觸動了他的心絃,一位叫鋼琴的淑女成為他的戀人。關於他究竟從哪裏學會了鋼琴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幾年內兩度成為孤兒的他終於獲得了他一生不會拋棄,也不會拋棄於他的音樂。此後,他伴隨着郵輪在世界遊歷,他在頭等艙以調皮的表演施展着才華,在下等艙他以更天才的表演施放着能量,期間有外界的誘惑,有外界的挑釁,他都在一陣陣短暫的波瀾後重新紮根於他生長的這艘郵輪,哪怕一段隱約萌發的愛情也只是讓他心潮更澎湃了些,掙扎更劇烈了些,他還是愛那船,還是愛那台鋼琴,或者更準確的説他還是對上岸後的世界感到恐懼。

在我們看來,1900是孤僻的,是自閉的,是需要“治療”的,就如他的好友邁克斯所做的一樣,一再勸説他去廣闊天地,或許在邁克斯眼中,在幫他灌製唱片的商人眼中,他們都是在幫助1900,都是在治療一顆孤獨的靈魂。1900似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宅男,只是他的宅子顯得更大些,但是大不過岸上的世界,或許其實他的宅子更小,只是鋼琴上的88個琴鍵,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而滿足。正如片子最後,他對邁克斯所説,“你知道琴上88個鍵一個不多一個也不少,琴鍵是有限的,但你是無限的,在這些鍵上所能創造出來的音樂,那才是無限的,這個我喜歡,也是我願意做的,但是在舷梯上,擺在我面前的琴鍵有成千上萬,永遠也數不完的琴鍵”,“而在這個無限大的鍵盤上,你根本就無法去演奏”,“天呢,你沒有看見那些街道嗎?有上千條!你怎麼去選擇那一個?”。這幾句話充滿了哲理,我認為原著作者巴里科和電影導演託納多雷講述這樣一個夢幻的故事,不僅僅是為了製造一種很“文藝”的調調,而是闡述某種人生哲理。實際上,和1900對無限的恐懼相反,現代人正是在追逐着無限,我們貪大,貪全,貪廣,房子要住大的,哪怕被每月的房貸壓的生活質量下降;交際圈要交廣些,哪怕每天疲於奔命於並不讓自己愉快的應酬;旅遊要走遍世界,哪怕其實只是疲憊的趕着在一個又一個景點的人羣中拍照;炒股也有“不漲到翻倍不痛快”,哪怕每天被指數折磨的大喜大悲。還是看看這個“宅男”1900,反觀自己,其實我們都是宅男,我們都是在自己營造的世界裏生活,我們總有個無形或有形的圈子,但是似乎“開疆擴土”是人的本能,我們總是希望這個世界更大些,更廣些。其實,並不是因為你走遍了這個城市的大街小巷,你的世界便擴展到了整個城市,哪怕真的這樣,你也只是有了個城市這樣一個更大的宅子。所以,1900不貪求太多,他一生都在一艘船上生活,這是有限的;但是他一生都有音樂相伴快樂的生活,這是無限的,快樂而自在的生活才是無限的。正如我們拼命拓展的交際網永遠是有限的,但是和其中幾個真正的知己在一起的快樂才是無限的。

1900在郵輪上有自己的快樂,也伴隨着一些悲傷,但是,快樂從來不是僅僅以空間的廣度來評判的,就如你有一筆錢,可以買大房子簡裝修,也可以買小房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精裝修(當然,精裝修的意義不是買一堆豪華傢俱的堆砌)。1900選擇在一個相對狹小的世界裏精心構築他的世界,安逸而愉快。而在我們看來,這樣的小小的快樂永遠是“有病”的,就如我們如果看到一個人沉溺於數學而廢寢忘食,會認為他是一個科學怪人,為他隨時可能的英年早逝而悲哀;如果看到一個人長期執着的在農村搞什麼社會試驗而履受挫折,會認為他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他幹些“不實際”的事情而悲哀。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們總是很自戀,常常看到他人沉浸於一些比較“獨特”的事物而不問世事而感到“悲哀”,而對他們表示不解和“同情”,特別當這些人甚至為之折壽或是如1900那樣“找死”後,更是如此。其實,生活方式本來沒有定義,其實想想,1900在一艘船上就活的那麼滋潤,一些人一天到晚在屋子裏悶頭看武俠小説、漫畫書就那麼快活,我們這些號稱精神健康,性格樂觀的人卻常常無名的不停嘮叨“真鬱悶”,這時的我們是不是會突然感到一絲沮喪,而對宅男們有些羨慕,同時意識到,其實我們都不過是在自己的世界裏有喜有樂的宅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dwmry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