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精選3篇)

學生物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10月19日—20日,我有幸參加了首都師範大學舉辦的“20xx年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新時代生物學基礎教育特徵——聚焦“核心素養”。一天半的會議,日程安排緊湊,內容豐富多彩,近距離聆聽了生物學新課標、新教材修訂的專家進行新課標的解讀、新教材的修訂説明,學習了中學教學名師的優秀教學案例交流,在本次會議中收穫頗豐。

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精選3篇)

一、理論培訓深入理解新課標

北師大x教授在本次會議中對《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進行了深度解讀,將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通過內涵釋義、事例列舉,使我們對學科核心素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本次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內容聚焦大概念,概念層次由大到小為大概念——重要概念——次要概念,不同概念層次的“保質期”不同,劉教授舉例大概念“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幾十年)及之下的重要概念(幾年)、次要概念(幾個月),次要概念、重要概念的習得是形成大概念的支撐,強調概念之間形成合理的框架。我們的課堂教學要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次要概念,進而形成重要概念,最終上升到大概念,使之長久保留在學生的記憶中。每節課上完後教師要反思一下,本節課學生學到了什麼,新課標要求的相關概念學生掌握了嗎?如果沒有,教學設計如何改進?

在談“高中生物學新課標的實施要點”時,劉教授談到要準備從“三維目標”到“學科核心素養”的轉變。生物學素養和生物學核心素養可類比為金字塔的全部和塔的上部,在教學中,生物學素養的全部內容並沒有刪減。學科核心素養是全新定義的課程標準,它的每一維度都包含了三維目標;追求持久的學習成果和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認真鑽研、理解新課標,在具體章節的教學時,參照新課標的內容要求,通過具體的教學設計,落實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期待學生:吃的透、記得住、用的上”,劉教師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概括了新課標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對於新教材,我們充滿期待。人教社趙佔良研究員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高中生物學教材修訂的基本思路:研修教材修訂的新要求;分析原教材的及與不及,在保持及的基礎上,在“不及”上下功夫。修訂新要求主要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同時符合時代要求“科技新進展,創新驅動戰略”,符合教學需求,教材的修訂在廣泛深入調研教材的適切性的基礎上。生物學核心素養是原課標的升級版,更加明確也更加聚焦於學科的育人價值。趙教授通過例舉部分章節教材內容的變動,包括問題探討、教材圖片,內容刪減等,講述變動的意圖,指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進行調整優化。

二、教學案例全面落實新課標

本次會議有四位名師帶來的公開課交流,對於如何通過課堂教學落實新課標給我們帶來了啟迪。北京四中的陳月豔老師帶來的課題是高一《細胞學説》。剛看到會議日程安排時,我心裏就嘀咕:這個課題我們平時就是讓學生自主閲讀,然後通過問題討論交流,教師進行補充總結,能上出什麼新意呢?然而,陳老師的課,讓我用“驚歎”來形容,原來“細胞學説”的內容還可以這麼上。上課伊始,陳老師用餐桌上的海蔘“真假辨認”導入,自然地引入細胞發現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技術——顯微觀察,也滲透了新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念——結構與功能觀。這一生活化的導入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陳老師從解剖學開始,像講故事般將細胞學説的發現過程娓娓道來。整個故事中,有人物、有情節、有背景、有“道具”,我想在場的人都沉浸在這個故事中,這是一種享受。這當然來源於陳老師對研究資料的廣泛收集,對情節的有效串聯。陳老師講到她在20xx年參觀大英博物館時,見到1665年羅伯特·胡克看到植物細胞所用的複式顯微鏡,就用相機拍下來作為教學資料,這啟示我們時時處處做“有心人”。

復旦附中xx老師帶來的是基於核心素養培育的實驗教學探究——《葉綠體色素提取與分離(實驗)》。趙老師將我們平時的體驗式教學上成了探究式教學,通過帶領學生觀察校園植物,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這可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本節課很好落實了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人大附中戴亞老師的課《其他植物激素》,也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現象,發現問題,進一步設計實驗解決問題,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了科學探究能力。

如何有效落實新課程標準,在課堂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這是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應認真思考的問題。希望通過我們的教學,使學生“吃的透、記得住、用的上”。

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10月19日—20日,在王薦名師工作室的帶領下,我與劉銀華老師有幸參加了首都師範大學舉行的20xx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近距離聆聽各位專家對課標、教材的解讀以及課堂、科研的.經驗介紹,受益匪淺,總結如下:

1.課怎樣上?教為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學科核心素養而教。

研討會邀請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初高中生物教學大綱修訂工作牽頭人劉恩山教授作《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解讀,普通高中生物教材編寫主持人趙佔良研究員介紹高中生物學新教材特點,教學評價研究院胡興昌教授作了基於核心素養的考試評價的介紹。

這一次的高中課改站在“立德樹人”的制高點落實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關於生命觀念,劉教授列舉“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這一重要概念,指出不同水平概念教學的“保質期”不同。教材通過數十個生物學術語、概念如“嘗試通過化石記錄、比較解剖學和胚胎學等事實,説明當今生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嘗試通過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等知識,説明當今生物在新陳代謝、DNA結構與功能等方面具有許多共同特徵”等來形成“地球上的現存物種豐富多彩,它們來自共同的祖先”這個生物學觀點,最終形成“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的生命觀念。因此在我們的教學中,始終要牢記我們所講的每一節課、每一段內容都要服務於學生長久生物學概念的形成,最終達成生命觀念的素養培養。

關於科學思維,科學思維是基於事實和嚴密推理以期達到更好結論的方法。學生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一堂課,培養學生高品質的思維尤為珍貴。通過教材的範例,幫助學生提升管理思維結構,使用理智標準、應用邏輯、權衡事實形成良好的思維範式、習慣和工具。質疑是思考的視角,實證是判斷的尺度,邏輯是辯論的準繩,通過不斷對學生提出科學思維的學科要求,達成學生自主、自律、自我監控和自我糾正的思維習慣,讓清晰、準確、質疑、客觀、邏輯、深刻成為思考和決策的原則。

關於科學探究,繼續強調科學探究,堅持生物學教學改革的方向。通過探究,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理解科學家如何思考和工作,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更好地認識科學的本質特徵。關於社會責任,劉教授指出我們並不為社會責任而教社會責任,社會責任是滲透在生物課程之中的,將不斷滲透的生物學觀念作為學生考察和思考社會科學議題的視角和立場,用生物學的規律進行判斷、作出決策。

基於生物學科核心素養,趙佔良教授介紹了新教材的編寫工作思路。從老教材到新教材,實現從“着眼於學生掌握生物學領域中核心的基礎內容”轉變為“以生物學核心的基礎內容為載體,提升學生的觀念、思想、探究能力和社會責任”。通過例舉具體的章節變動指導教師理解教材安排的意圖。基於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研討會安排了《細胞學説》、《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其他植物激素》三節公開課與專家點評,展現了當今一線教師應該如何圍繞新要求展開工作而最終為培養符合要求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不斷努力。

2.教科研怎樣展開?要像一名科學工作者一樣探究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然後才是教導我們的孩子。

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何奕騉教授通過講述自己從無意中讀書讀到德國科學家恩格爾曼的好氧菌與葉綠體實驗開始,然後引導博士不斷尋根究底,通過“質疑—研究—再質疑—再研究”直至引導博士生完成博士生論文的寫作。而在這個過程中,何教授只是不停地發問和提供解決問題的可能途徑。何教授幽默風趣、聊天式的講談中,讓我們感受到科學研究不僅僅發生在科研所,可以發生在一本書中、一節課中甚至一篇文章一句話中,重要的是,這個人是否有善於思考的大腦和善於思考的心。同樣,愛在顯微鏡下看這看那的張柳老師,通過勤快地看、細緻的發現、合理的歸納總結,也看出了與眾不同的鏡下細胞世界。唐俊穎老師和沈璟老師,介紹了自己獨創的校本課程,充分利用身邊的資源,努力實踐,引導學生從發現中學習生物,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實實在在地培養學生的生物學核心素養。

北師大二附中的倪川老師更向我們展現了一名專業素養極高、善於冷靜思考的高中生物一線教師形象。他帶領學生借鑑工程學原理與實驗技巧相結合自制模型3D打印,採用DIY分光光度計定量研究酶促反應速率,將生物學中的工程技術與數學相結合,採集實驗數據分析實驗得失,客觀質疑數據中的疑問,他帶領學生研究具有臨牀意義的腸道炎症生物檢測器等等。倪老師將有限的課文資源進行無限的挖掘,構建了STEM理念下獨特的生物課堂。同樣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師那裏產生了不同的教學效果,達成不同程度的核心素養培養目標。怎樣利用教材和挖掘教材正是一線教師要不斷鑽研的問題,而這,恰恰就是教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教科研哪裏來?來自一顆好問的心和勇於解決問題的勇氣和能力。

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生物科學不斷髮展,學生不斷成長變化,教師唯有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才能當好一名教師,當好一名好教師。這次培訓不僅僅讓我瞭解了高中生物學的新發展,更激勵我在今後的日子裏不斷鑽研教材教法,首先把自己變成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其次才能教好生物學科。

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3

在國小教育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感受與體會,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周邊情況。雖然這一階段學生在生活經驗與閲歷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但是通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好這一內容,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生活閲歷。

一、保證理論知識上的生活化

隨着新課改的不斷髮展,《道德與法治》教育也開始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上來進行。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做好課堂的講述工作,主動將理論知識與生活結合在一起,保證教育的生活化。在開展課堂教學以前,教師也要及時進行備課工作,從這一階段學生的生活閲歷等方面出發,保證教育的針對性,並從學生的視角入手,注重開展體驗教學,減少説教教育。可以説只有真正將生活知識與教材結合在一起,才能培養好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升教育的質量。如學生在學習《我是國小生啦》這一知識時,教師就可以從教學的實際情況入手,綜合好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來開展引導工作,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活動。

二、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幫助學生實現有效學習的目標

對於教學工作者來説,要清楚認識到幫助學生學會學習要高於傳授知識。只有讓學生掌握好學習的方法,才能及時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促使學生主動進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在國小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教師就要清楚認識到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重要性,以此來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奠定基礎,幫助學生掌握好學習的方法與技巧,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在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也要及時更新教育觀念,給學生準備出充足的學習時間,將學生從被動的學習局面中解放出來。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在國小中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是存在着一定難度的,但是隻有讓學生可以理解好這一知識點,才能更好地對知識進行總結,同時也可以實現理想的教育目標[2]。

三、優化教學方法

想要提升國小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效果,實現教育傳播的目標,在教學中教師就要綜合分析好這一階段學生的特點,主動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實現對教育的優化與完善,從而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慾望。對於國小生來説,在學習中進行知識的積累是極為重要的,只有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才能產生出主動探究的慾望,才能不斷產生出學習的興趣與新鮮感,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操作能力。在這一背景下,教學留白被提了出來,併成為了一種比較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在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師不再過多的向學生講述知識,而是在教學中給學生充足的思考實踐,以此來促使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深入性的探究,從而培養好學生的探究能力,實現學以致用的目標。在國小道德與法治教育中運用這種教學設計方法,也可以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幫助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發揮出自身的想象力,從傳統的思維模式中解放出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出科學的答案,提升自身的實踐與探索能力。

四、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創建出和諧的學習氛圍

就現代化的教育理念來説,要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就要明確學生的地位與重要性,真正凸顯出學生的主體性,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因此,教師就要及時更新自身的思想理念,正確認識到自身的主導位置,建立出良好的師生關係,加強自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效果或是可以藉助角色互換等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次,在教學中就要保證教學進度與方向上的合理性,在課堂中也要掌握好學生的學習動態與方法,採取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來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時,教師就要及時分析中其中存在的原因,分析好學生的表現,同時還要擺正自身的位置,為學生營造出濃郁的課堂氛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新課改的發展下,道德與法治教育也要主動進行調整,構建出合理化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思想,在分析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來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學對策,實現對教學環節上的優化與創新,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最後,在教學中教師還要主動對教學內容與目標等進行分析,及時更新自身的思想與認識,研究出能夠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因素,從而做好教學準備與設計工作,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求。

五、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內容產生出興趣後,才能主動進入到學習中去。且針對這一階段的學生來説,如果教師採取説教方法是難以達到理想的教育目標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要從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角度上入手,為學生創建出可以行互動遊戲的平台,同時還要綜合利用好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學生在學習冬天類知識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藉助課前作業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學習,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在户外活動中的照片分享出來。其次,就是要向其他同學講述自己的經歷,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認同感。最後教師就可以藉助多媒體等來為學生展示出我國的地域,通過為學生展示出不同地區中的冬季景色,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慾望,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開展國小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從培養學生學習慾望的角度上出發,為學生制定出有針對性的教育目標,同時還要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提高學習的效果,實現學習的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30lpx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