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1

今年9月28,29,30日,我參加了在郯城美澳學校舉行的全市國小英語常態與高效課堂教學研討會,作為一名農村國小的英語教師,能有機會參加市裏給我們提供的這次培訓機會,我覺得十分榮幸。這次培訓是給我們英語老師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也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穫和深深的思考,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精選15篇)

一、提高自己的基本功

這些老師基本功都非常厲害,每個老師的口語都很棒,脱口而出的英語很令人佩服。高要求的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也是高水平的。他們的教學設計好都很完美。每一個環節之間相連繫的細節之處都體現了匠心獨到之處。環環相扣讓人不得不佩服。每位老師的.課前準備都非常充足,材料也很豐富。課中有可能用到的他們都事先想到了

二、以話題為中心吸引學生注意力

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匹千里馬,老師則是發現他們的伯樂。每一個學生都有他藴藏的能量。可能深埋在地不被發現。如何調動這些積極因素是一個好老師應該追求的。在這次聽課中我明顯地感受到這些上課的老師都很善於發掘學生,他們啟發式的提問給了學生很大的發展空間。例如盧春苗老師在課堂中的提問,每一次都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吸引到課堂的話題中。房昀老師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以話題為中心的,而且她經常將提問的機會讓給其他學生,讓其他學生在當聽眾的同時也積極思考問題。這些都是老師上課的藝術。

三、讓學生充分融入課堂

國小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可以看到緊緊圍繞教材的教學過程。學生開口説的也僅僅是課本上那些話題,基本上沒有什麼向外拓展的機會。但是這次上課的老師卻能將課堂向外延伸到很遠很遠。他們以點連線,以線組合面,將一個很小的話題拓引得很大很大。真正做到讓學生有話可説。另外加上老師準備的豐富而恰當地材料也為學生開口説英語提供了機會。所以在課堂教學中一個好的老師是要讓學生有話可説,敢於開口表達自己的觀點,給學生一種安全感,讓他們敢於在他人面前張口,並不害怕犯錯誤。一個班上的學習氛圍好與不好與這個老師的培養有相當大的關係。因此,我們要努力成為這樣的老師。相比之下,我感覺到自己在專業方面還有許多不足,在今後的工作中應不斷加強學習,爭取在專業技能上有較大的提高和長足的發展。上課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尤其是英語教學,對任課教學各方面的技能都有較高的要求。它要求任課教師不僅是語言教師,同時又是藝術教師。英語教學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在日常應用中面臨着一定的困難,學生不大容易體會到英語的實際用途,沒有迫切的學習要求。如何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成為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講課教師們通過巧妙的設計,創設出有趣而真實生動的情境,成功調動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他們在學習中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到成功的喜悦,真正感受到“快樂英語”的魅力。

此次培訓,更新了我的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我的英語新課堂教學打開新天地。這是我執教的一個新起點,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會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聯繫實際,學以致用。在今後的工作中,我都會銘記這段培訓的日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你是一位較會思考的老師,能夠從這次學習中汲取營養,反思自己的教學工作,但是反思的角度有點大,如果能夠抓住一個點,深入的反思並找出自己努力的切入點,對你的工作進度會有更大的幫助!請記住:一次學習並不能全面改變一個人,但可以從某個點上開始改變!

讓改變,從今天開始,OK?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2

為期三天的作文教學研討會結束了,觀摩和聆聽了於永正、賈志敏和管建剛等名師和專家的精彩課例和報告後,我得到了以下啟發:

1、語文課要有三個原則:

以同學為本,以訓練為主,以鼓勵為主。語文是一種技能,所以教學中老師要想方設法地提高同學學習的積極性,紮實訓練,指導小朋友的聽説讀寫,學會欣賞他人文章,修改作文,做好課內與課外的結合,培養同學的良好習慣,習慣一旦養成,以後作文訓練就不費勁了。能讓同學不認為是作文課時才是最有效的。

回顧自身的教學,為了提高小朋友的寫作能力,我除了堅持讓小朋友每天讀課外書外,還堅持寫週記和每篇課後的小練筆,比方續寫、讀後感或者與自身喜歡的人物對話等。明天早讀時間開始讀自身的文章,讀之前先自身修改,然後同桌互批,最後讀一讀,師生互批。最後證明這樣做效果很好。這些做法與名師的講座不約而同,應該繼續發揚。

2、語文教師要有素材意識

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會考慮,要有好奇心和童心。老師能想多遠,同學就能走多遠。所以老師要多看書,多積累,養成勤動筆的習慣。

假如教師沒有素材意識,同學就更不知道寫什麼了。反思我們的教學,教學中的確有許多值得我們考慮的地方。從教師自身看,要養成多看書、多積累、勤於動筆的習慣還需要鍥而不捨;從同學方面看,很多小朋友寫的非常空洞,內容簡短,沒啥可寫,詞語也不豐富,乾巴巴的。教師應該把素材意識傳導給同學,讓他們學會選材,學會把環境、局面、心理、動作、對話、神態描寫具體。

3、老師要學會運用三種鏡子

一會用放大鏡放大小朋友的優點;二是用顯微鏡放大自身課堂的缺乏;三是用廣角鏡觀察大千世界,吸取國內外先進的教學經驗。

我在教學中比較注意時刻鼓勵小朋友的點滴進步,這是值得發揚的地方。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不只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一張會表達的嘴,還要有一對能診斷語言的耳朵。教學中除了傳授同學知識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個有心人,注重培養同學的表達能力,力求讓每一位同學會聽、會説、會讀、會寫、讓每一節課更生動、更有趣。

本學期在全校開展了同課異構教學教研活動,受到了較好的效果,同課異構教學教研活動,既使各位老師相互取長補短,也為各位老師課堂教學活動的豐富性和多樣性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素材。12月23日我有幸與幾位語數外老師參加了在大理舉辦的同課異構研討會,在兩天的研討會中受益匪淺。英語的同課異構研討會在大理民族中學報告廳舉行,我們分別聽了,下關四中兩位老師和來自北京的孫露娜老師的課,在英語教學專家季燕老師的帶領指導下對四堂課進行了講評和討論,並聆聽分享了季燕老師多年來對於詞彙教學的心得。

一、關於同課異構的心得

“同課異構”的提法,已經不止一年了。一般而言,同課異構是指選用同一教學內容,根據學生實際、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自身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同課異構”要求教師精心研究教材,潛心鑽研教法和學法,以便各顯風采,各具特色,為集體研討提供很好的研究平台。它是教師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驗的一條有效途徑。聽完兩節九年級聽説課和兩節寫作複習課,使我瞭解到同課異構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及其重要。兩節寫作課尤其讓人印象深刻,一節課以練習建議的話題為主,另一節課是一總結國中三年重點話題為主。兩位老師的視角把握截然不同,但課堂效果卻是各有好處,給我很大的啟發。同課異構的基礎是“同課”,即同一教學內容,基本一致的教學目標,“異構”則體現在兩位(或多位)教師的不同呈現。確定這一主題,就是要進行比較式研討,在“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比較過程中提升我們的教學水平。“同課異構”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師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所產生的不同教學效果,由此打開了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是繼承和批判的統一,真正體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雖然目前我們對“同課異構”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夠深入,在今後的教學研究中必須繼續“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要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作為同課異構教學教研活動的終極目標。

二、對課堂詞彙教學的心得重視課堂記憶

在兩節聽説課各有特長,但孫露娜老師的聽説課在詞彙教學這方面尤其出色。季燕老師也分享了關於詞彙教學的一些心得。有很多老師認為詞彙記憶是課後放給學生做的事情,原因是他們記憶是個人行為。但大多數學生的自主性畢竟有限,也浪費了課堂上一些可以利用的時間。這種方法其實是不可取的。課後複習固然重要,但堂中適時穿插使用各種不同的抽查檢測方法,一方面能夠起到督促檢測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能調動學生記憶單詞的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背單詞的方法和策略,使得學生不再覺得背單詞是機械、枯燥的,也不是壓力下強迫記憶的,而是有趣並充滿成就感的積累過程。這樣便可以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孫露娜老師在認讀詞彙的前提是物與詞的結合,以認物為前提,最後達到認詞的目的,把英語單詞同實物或情景直接聯繫,增強語言的真實性、形象感,易於調動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於英語學習初級階段的學生,採用直觀教學,使學生一開始就把實物或動作與英語直接聯繫起來,獲得一個直觀印象。最後通過圖片與文字的結合循環播放,達到了很好的記憶效果。這一課堂教學程序值得借鑑。

英語是任務型教學的典型,因此凡能激發學生喜愛英語學習的方法,則是英語教學的最好方法,而使學生厭惡學習英語的方法則是最壞的方法。希望以後能通過同課異構,讓教師有更多的思維去活躍課堂氣氛,而且引導學生產生交際願望,從而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言交際活動,使學生在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導下進行的學習,其結果必然是有效的,也必將是高效的。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3

3月24日至25日,在這春意濃濃的季節,懷着無比興奮的心情,我參加了在z三小舉辦的z省國小數學青年骨幹教師課堂觀摩會。本次會議選擇了有代表性的3個課題:《3的倍數的特徵》、《三角形內角和》、《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採用“同課異構”方式進行研討;做課的10位教師都是來自我省各地市近年來在省優質課評選中獲一等獎,或在華東國小數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中獲獎的青年骨幹教師執教;使我們足不出市即可領略到我省課改前沿的最新成果,也讓我們盡情飽嘗了最豐盛的教學大餐。兩天的活動時間雖然短暫但是名師們的精彩課堂和徐老師深刻的大會總結一直衝擊着我的思想和靈魂,靈動的課堂、深刻的報告,讓我真切體會到課堂教學的境界正可謂:一點一滴塑造完美,一言一行彰顯魅力。

一、“靈活”讓數學更有“趣”

1、生動的語言

回憶十節課,老師們豐富的語言,或靈動、或張揚、或幽默、或娓娓動聽、或嚴謹凝練,總之在課堂中這樣的語言俯拾皆是:

如:四節《分米毫米的認識》,教師都充分利用金箍棒之神奇,加之教師生動的語言——“變-變-變”,從而引入毫米和分米,泰安的張豔老師整節課語言娓娓道來,好似鞠萍姐姐講故事,讓數學課堂情趣相容,學生興趣盎然,順應孩子之天性;另外幾位教師語言也都十分嚴密,當他們引領學生觀察屏幕中的刻度尺時説到“這是一把放大的尺子”從而避免了學生的認知誤差。

煙台z老師在引導學生探究出3的倍數的特徵後,巧妙的用多媒體出示了一個又紅又大的蘋果和牛頓的圖像,教師適時幽默的説到:“蘋果好看嗎,想吃嗎?可惜他只能看不能吃,牛頓看到了蘋果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關於3的倍數的特徵你還有什麼疑問?”教師巧妙地利用牛頓和蘋果向學生滲透了“學貴有疑”的思想,從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進而探究3的倍數的特徵的算理中來,教師的語言極富藝術。

濟南的z老師巧妙的課前談話讓人耳目一新,意猶未盡,通過一個“猜猜看”的遊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慾望,米老師通過模仿小瀋陽“一樣一樣的”語言特色,一下子抓住了“特徵”。在課堂中教師的語言也極具特色,比如“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會有偉大的發現”引導學生進行猜想等。

聽完棗莊張彤彤老師課,我身邊的老師談論到“怎麼像個賣野藥的”,聽似在評論教師語言滔滔不絕,其實老師的那份激情與投入,不正是在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的狀態嗎?學生更是一直在老師的煽情與鼓舞中前行啊。

2、靈動的課堂

課堂因為有了靈動,所以給我們聽課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課堂因為有了靈動,所以學生學習得如此輕鬆;課堂因為有了靈動,所以才顯得如此美麗。

記得在米老師的課堂中,當他提到“關於3的倍數的特徵,你一點兒疑問也沒有了?”其中有個孩子説到“如果一個多位數特別大,加起來的和是111,那該怎麼辦?”,米老師雖然未能敏鋭地抓住這一生成性的資源,我想學生能有這樣靈動的思考不就源於教師善於追問的點金之術,才讓學生的智慧在輕輕一點間迸發的嗎?

還有在《分米毫米的認識》的課堂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建立“心裏的尺子”,通過豐富的活動、想象形成長度單位的表象,建立長度單位觀念。比如青島王老師在讓學生充分感受了1毫米後,提出“你想對1毫米説點什麼?”很多學生説得好“1毫米,我想對你説,你太小了……”,在1分米的認知中教師讓學生找身體上的1分米等等,總之孩子的體驗是深刻的,語言是真實的,課堂是靈動的!

二、“思想”讓數學更有“味”

數學思想是數學的靈魂,沒有思想的教育是索然無味的,沒有思想的教學是不深刻的。隨着《課程標準》中由“雙基”到“四基”的擴展,“基本數學活動經驗”與“基本數學思想方法”不僅越來越受到推崇,更重要的是越發凸顯了數學學科的性質,如何把數學思想方法落到實處?十節課給了我們清晰的引領與示範。

1、“去情引思”——把思維引向深入

思維含量的高低是判斷數學味濃與淡的標準,如何由創設情境到引發學生思考,從而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才是教學的目標所在。三個課題十節課堂他們或複習引入巧妙鋪設、或開門見山直入主題、或創設情境去情引思,總之都是在關注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的思維,並沒有停留在情境的創設中。

《毫米、分米的認識》四位老師都是通過孫悟空神奇的金箍棒這一情景引入,然後教師拋開情景引發學生思考,引領學生經歷“毫米分米產生的必要性——通過多層面,量、捏、摸感受體驗1毫米,1分米的的大小——認識毫米、釐米、分米、米之間的關係——拓展長度單位”的學習歷程,重在啟迪學生思維。

2、“追根求源”——剖析數學內在的美

《3的倍數的特徵》一節課四位老師雖然風格各異,但都讓學生經歷了“為什麼”的心歷路程,算理算法的滲透融入了課堂,可以説不同的設計,同樣的精彩。

z臧老師通過2,5倍數算理鋪設,巧妙引入3的倍數特徵的探究,順理成章的採用“擺小棒”研究3的倍數的特徵,整個過程水到渠成、渾然一體,讓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煙台的陳老師則通過萬有引力定律引入學生進行深度思考;濟南的米老師在學生得出3的倍數的特徵後也再次引發學生深度思考“為什麼要把各個數位相加呢?”,幾位教師的處理方法不同,但都在“追根求源”,向學生剖析數學內在的美。

3、“滲透思想”——彰顯數學之魅力

大數學家華羅庚曾説“數缺形時少直觀,形少數時難入微,數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3的倍數的特徵》幾位教師通過擺小棒不僅巧妙的突破了教學難點,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而且更重要的體現了“數形結合”的思想,其中米老師還在課堂中還滲透了反證法這一常用的數學方法。

《三角形的內角和》兩位老師則向學生滲透了“猜想——驗證”和“不完全歸納”的數學方法,“轉化”的思想體現的淋漓盡致。東營的z老師為學生創設了大問題大空間,課伊始教師便拋出問題“到底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呢,請你利用學具,在小組內想辦法驗證。”,教師把更多的時間與空間讓給了學生,學生盡情的想辦法、找策略,他們或量、或剪、或折,方法各異但殊路同歸,教師適時提升,“你們方法雖然不同,但有個共同的特點?”從而滲透了“轉化”的數學思想。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生靈光。”徜徉在智慧課堂裏,感受著名師的智慧,啟迪着我的思緒……精彩的課堂,猶如春風化雨般滋潤在我的心裏,讓我慢慢品味,永久珍藏。心中有個信念升起——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更有趣,讓自己的課堂更有味!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4

3月1日上午,我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在實驗國小參加了《國小英語教學研討會》,聽取了兩位英語教師的講課,受到了很多啟發,使我開擴了眼界,有很深的感想。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1、講課教師素質高。教師精神飽滿,與學生很有親和力。語音語調優美準確,語速適中,與學生的配合很默契。新課導入新穎,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看得出老師在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

2、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設法創造英語交際活動的場景,利用圖片、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教學內容由淺入深,難點解釋的清楚,同時突出重點,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對重點內容進行操練及運用,使學生很好的掌握知識。學生和教師在課堂中密切配合,較圓滿的完成了教學任務。

最後市教研室主任結合目前英語教學狀況,強調了實施有效教學的重要性。針對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建議和要求。

1、要加強自身的學習,熟讀課標,通讀教材,努力提升自身業務素質。

2、加強交流,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實踐經驗。

3、加強研究,研究學生,切實解決好國小生英語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在今後的英語教學中,我要不斷學習,取長補短,爭取使自己的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5

非常榮幸有機會參加了蘭山區國小數學本真“新課堂”活動,雖然天氣很冷,但是會場內氣氛卻熱烈,洋溢着濃厚的學習氛圍。上課的老師們嫻熟的教學技巧、精緻的板書、親切的教態、良好的綜合素質,同學們認真聽課的態度,訓練有素的自主學習與小組討論交流,精彩的發言,都獲得了聽課老師陣陣熱烈地掌聲。

雖然很累,但是這次活動使我受益匪淺,讓我領略到了名師的風采,學到了寶貴的教學經驗。在這次活動中聽了四位老師的課,其中韓老師和薛老師上的是常態課,郝老師和孫老師的課是即將參加比賽的,四堂課都很精彩,而後教研員進行了點評,然後還安排常態課教師介紹了自己是研究“新課堂”教學模式的經驗,讓人受益匪淺。通過學習為我以後的教學工作起到了點雲撥霧的作用,下面就談談我的感受比較深的幾點體會:

一、訓練有素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

在韓老師和薛老師的常態課上,學生們的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學習非常高效。我覺得這一方面是得益於老師們平時的指導,更重要的是每次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前,老師都會給出明確的提示,連時間和音量都會提示。而討論交流結束時,師生之間會有約定好的結束信號:韓老師的是口號“---我自信----我成長”,薛老師的是“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彙報時會讓學生們按序號彙報。這些細緻的提示給學生們的討論交流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依據,讓學生們能有條不紊的進行思考,交流,彙報。

二、紮實有效的教學。

兩位老師上的這兩節常態課都非常紮實,重難點突出,比如韓老師的《按比例分配練習》這一課,韓老師準備了四種不同類型的題目,層層遞進,每一個題目都有針對性,學生結合問題學習、探究、交流,使學生一步步建立模型,並理解應用此類題目的模型。而薛老師的《萬以內加法(連續進位)》一課,在教學算理和算法時,讓學生先自主探究,把探究結果寫在學習單上,然後在小組內交流,再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最後練習時再鞏固,學生在自學、交流、練習中一遍遍鞏固算理和算法。

三、善於發現與聯繫的眼睛

數學知識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作為數學老師要善於發現,善於從生活中找素材,把知識生活化,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課上兩位老師都從生活中尋找素材,而非直接教教材。例如:孫老師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時,把三種情況(一端種,兩端種,兩端不種)整合到一道題目中,讓學生從中發現矛盾點。在對比聯繫學習中解決問題,建立模型。在應用練習時,引導學生把模型與生活中的問題聯繫起來,如釘鈕釦、鐘聲,鋸木頭,裝路燈等等。既訓練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也加強了知識與生活的聯繫。

體會是可以記錄的,但心靈的感受可能是無法言語的,只有自己的經歷,才會有認識上的提高。

雖累但幸好有收穫。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6

這次參加我縣語文教學研討會的學習,讓我收穫頗豐。

研討會內容主要分為四部分,一聽取各個學校優秀老師的片段教學示範課;二聽課的領導老師進行點評;三聽取穆老師關於《閲讀滋潤心田》的報告;四縣教研員關於閲讀技巧方面的報告。

我總共聽了兩位老師的片段教學示範課,一位是浮來中心國小解老師的《比尾巴》,解老師由讓孩子説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導入教學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另外通過如排火車朗讀等各種教學手段讓學生熟練掌握生字,符合新課標對低年級的要求,同時解老師注意指導孩子的書寫,這些在教學過程中我也運用過,但是通過聽解老師的課發現自己在運用教學手段方面還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二節是果莊中心國小朱老師的繪本課程《長大我也做個好爺爺》,以前也聽説過繪本課程,但不是很瞭解,這次聽朱老師的課,讓我對繪本課程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朱老師精彩的朗讀和配樂讓我的心靈受到很大觸動。但是朱老師這堂課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一直是老師問學生齊讀,教學形式有點單一,另外對學生回答的問題缺少評價性的語言。兩位老師講課的優點和不足,教育局領導和各位老師都給予了詳細點評,讓我在發現其他老師身上的優點和不足後,明確了自己作為低年級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向哪個方向去努力。

穆老師《閲讀滋潤心田》用自己與學生讀書的切身體會,現身説法,像我們推薦了不少好的閲讀書目,例如:畢淑敏的《心靈密碼》桑格格的《小時候》等,另外她談讀書對人生命的陶冶,對她生活的影響等都給我帶來不少啟發。

第四部分由倪主任給我們作的關於閲讀理解的技巧方面的報告,我覺得對我以後的教育教學會有很大幫助。閲讀理解題是考查學生語文素養綜合能力的重要題型,這類題涵蓋面廣,題型多變。通過聽倪主任的報告,我明白了,閲讀理解題雖題型多變,但是萬變不離其宗。要做好這種題,需要有充足知識儲備的同事時,講究一些技巧和方法。比如讀材料時,有兩種方法:順讀和倒讀。找答案時要以原文為依據,去課文中找原話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做好閲讀題很好的法寶。另外倪主任談閲讀時要求讓學生讀書時做批註,並且讓這成為一種習慣也是很不錯的建議。再有倪主任為我們推薦了一些學習的資源,比如:“幕課”,這讓我這個新人欣喜不已,因為我比較愛學習。

總之通過這次語文研討會的學習我發現了許多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同時也收穫了許多好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以後我要好好學習,好好努力,爭取做一名合格並且優秀的人民教師。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7

3月15-16日,我有幸前往重慶參加“全國國小語文課程觀下本體性教學研討會”。短短兩天的學習,我們聆聽了盛新鳳、薛法根、諸向陽、何捷等7位名師的4節課和專題講座,見識了專家行雲流水般駕馭課堂的神韻和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欣賞他們奇妙的教學設計和賞心悦目的板書,敬佩他們對課堂生成的巧妙應對和精當的思維點撥,感歎他們對學生學習的深切關注,這樣的零距離的聆聽,確實感受到了和專家十萬八千里的差距。下面我想結合所聽過的幾節課着重談談對語文本體性教學的認識。

一、從“教課文”到“教語文”

聽上海師範大學吳忠豪教授的講座《本體性教學內容的教學設計》,我才知道原來我們一直以來是“教課文”,而不是“教語文”。所謂“教課文”,就是把課文的內容當作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教語文”是指以課文為例子,指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技能。他認為,現在的語文課採用的教學流程大多是“初讀課文——分段講讀——總結提升”這樣的教學流程大多瞄準的是非本體教學內容,許多老師的語文課會缺少“語文味”,往往是大量時間用於課文的人文解讀,拼命挖掘課文中的人文內涵,花費大力氣去進行情感、態度、審美、價值觀、思維能力多元文化的學習和創新精神的這些非本體性教學內容,成為思想品德課、自然常識課、歷史課或者地理課。吳教授主張語文課不應該講課文,而應該教方法教規律,能舉一反三。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律。“要和課文內容分析説再見”!

本次研討會上,盛新鳳老師的《跨越百年的美麗》本體性體現在用三個特寫鏡頭“畫像中的居里夫人” “報告會上的居里夫人” “實驗室中的居里夫人”來聚焦人物的“形”,讀懂人物的形象描寫,遷移練筆。同時教會學生旁批,概括小標題和發表議論等語文技能。諸向陽的《莫高窟》主要品讀課文語言,學習對稱語言的節奏美、意境統一以及表達多樣,並在教學中模仿文段中的對稱詞組和關聯詞進行仿寫練習和積累等。

二、從“教學”到“讓學”

有人説:語文教學猶如“植樹”,樹木是自己長的,別人替代不了它的生長。這次專家的示範課讓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專家的“讓學“。他們把課堂上的時間讓給學生,把機會讓給學生,把場所讓給學生。學生的學習潛能的確是無限的,只要教師引領,學生就能大膽地學習。在何捷的《“101行動”在中國》四年級的作文教學中,老師出示評價作文標準——有共鳴。師問:什麼是共鳴?生:大家一起叫。生:大家一起鼓掌七嘴八舌後,一生:聽了他的作文我們也會產生同樣的念頭。這時老師採訪了這位同學讀了多少本書?然後教育學生廣泛的閲讀才能使人睿智博學。老師也相機出示共鳴的含義就是覺得熟悉、真實,似乎在我身上也發生過所以老師説,我們要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自主學、努力學,要講就講最關鍵的地方。學生能讀懂的地方,老師不講,學生不容易懂的地方老師引導學生去思考,並進行語文工具性的訓練。

這次學習,我懷着朝聖之心走近名師,我在仰視中學習,在審視中思考。我想,在今後的課堂也應該更多關注對學生語文知識的積累和加強對語文方法的指導、技能的培養,迴歸語文的本體,以達到這次學習的目的。

2、洗淨鉛華,迴歸本真語文課堂

葉瀾教授曾指出,一堂好課的基本要求是“常態性”。因此,以常態打造每一節課,一步步落實有效,看到學生真正的成長和進步,才是有效課堂的前提和基礎。有效的語文課堂應是原生態的課堂,“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提質量”才是語文課堂的改革方向,真正讓語文課除去華麗、表演的外衣,迴歸語文的本真質樸。

浙江建新國小的閆學校長給我們帶來了一堂常態的《臨死前的嚴監生》,梳理課文,掃除生字詞障礙,充分地朗讀,理解嚴監生這個吝嗇鬼形象。如何看待“嚴監生是吝嗇鬼的代名詞”這個現象,讓學生辯證分析這個形象的其他特質。這個問題引起學生“集體思維過程”,引發學生的對話、研討與合作。最後閆校長推陳出新,拓展文本,引用《兩根燈草》、《咫尺天涯應對難》,豐富人物形象,多角度解讀人物內心,避免臉譜化。看上去簡單的課堂,少了許多雕飾,卻充分考慮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也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李麗老師的《庚》更加紮實自然,親切隨和,教師引導學生以讀促悟,以讀代講,不用一詞一句地解釋,學生便能清楚明瞭。很好地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李麗老師的課堂抓住了每個細微之處,把對語言的訓練、感悟落到了實處,讓學生真正做到“讀書就是用書面語言在説話”,不停地指導學生的朗讀,直至熟讀成誦。自然細緻的教學就像是一股清泉,滋潤着每一位學生的心靈。

這幾位專家向我們展示了什麼是充滿語文味的語文課,那就是“字詞句篇,聽説讀寫”。他們都注重朗讀在教學中的運用,以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根據課文提供學生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的機會,讓學生在“聽説讀寫”上都得到鍛鍊。同時,他們非常注重迴歸語文的本真之美,那就是簡潔不誇張、質樸不雍容。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8

研討會於11月24—26在崇義召開,這次選址崇義,是因為在崇義這個偏遠的地方卻有一支戰績輝煌的語文教學隊伍。本次研討會就是由向崇義中學語文組學習取經和大學聯考專題報告兩大塊組成。

一、崇義中學語文組的建設作為一個縣城教學隊伍,崇義中學語文組師資並不是很雄厚,面對的也只是本縣城自己的孩子,受限於適齡兒童的數量,他們的學生並不是選優拔尖,但是在最近的三年大學聯考中,無論文史類還是理工類,他們的平均分都在100分以上,在贛州十八個縣市的重點中學中排名一、二,他們的成功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一)大環境崇義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文氛圍濃厚的地方,苦學、苦教就是他們的優良傳統。作為一個語文老師,崇義中學的校長更是極度重視語文這門基礎學科的功能和意義。、1)以嚴治校,為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從軍訓開始,從學生的頭髮、跑操、穿校服等細節抓起,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舉全校之力,強化語文的學習。每週兩節閲讀課,每天固定的新聞電視時間、練字時間,為語文學習提供了有力的幫助。

3)強化教研組的建設,為每位老師提供專項經費用於專業書刊的訂閲。教研組年級之間傳承有序、資源共享。備課組分工協作、專人專題、羣策羣力。

(二)小細節1)強化非智力因素。從端正書寫,強化審題,規範答題等角度杜絕

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2)教學上推行“慢進度,緩坡度”的原則,緊扣教材,迴歸教材,將知識細化。

3)考試針對性強,學什麼、考什麼,考後更通過錯因分析表,進行反饋訓練。

二、大學聯考語文專題分析,建議。

研討會下午,南康中學的邱老師結合近幾年語文大學聯考,對各個題型逐一進行分析,提出複習建議,重要又一下幾點:

1)文言文考試重點以人物,敍事類文本為主,但應重視從未考過的“何、若、為、焉”這幾個虛詞。

2)詩歌鑑賞中,用典、意象、情感是考查重點,也應注意語言風格,練字題型的出現。

3)小作文的命題,表達方式是“主料”,修辭方法是重要“配料”,要警惕相關句式知識的考查。

4)大作文還是會貫徹專家們“糾偏”和“導向”的使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思考生活、感悟生活”的導向。

三、20xx大學聯考新動向

20xx大學聯考,語文試卷格局將發生變化,取消第一、第二卷的劃分,試卷將以專題的形式組合。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9

前幾天,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國小數學觀摩研討會,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觀摩了6節課,聆聽了6場講座,不同的老師,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在我看來,不同的教師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

這次學習給我的觸動很大,下面我就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課堂要有巨大的魅力。

(一)備課。

xx老師在他的講座中説到幾點:

1、備課時,要把握數學本質;

2、把握數學思想(數形結合、模型、變中不變等);

3、重點引發學生數學思考,要讓學生在數學概念的學習中長見識,悟道理。

(二)課堂上的深度對話

正如在他的講座中談到的“課前三問”:學什麼?為什麼學它?我們要學會什麼?讓學生有準備地學,讓學生轉變思想,學會學習。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素質。

xx老師的一句話“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培養自己”讓我印象深刻。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來,調動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成長要有深度的反思

先賢説“吾日三省吾身”,我們也許做不到那樣,但是見賢思齊,經常反思依舊是讓我們快速成長的'最佳途徑。在xx老師的講座中便提到通過“反思自己的課和通過別人課的好壞”來反思自己。我覺得這一點尤其重要,在自己講過每一堂課後都要反思自己的優缺點而不斷改進,學習;在每次聽完別人的課時,好的地方借鑑學習,不好的地方要引以為鑑。

在這次外出學習中,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為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即主張:學生能自己探索發現的,教師不提醒;學生能通過思考描述出來的,教師不引導;學生能自己總結出規律的,教師不告知等等。課堂中允許學生出現錯誤,允許學生出現分歧,允許學生出現自己預設中沒有的問題,創設的情境真正為教學服務,課堂的原生態味兒十足,這也充分展現了深厚的教學功底,課堂上臨時應變的能力很強。

短短的觀摩學習已結束,但我會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我會以此次觀摩活動為契機,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裏快樂的學習成長。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10

5月10日至13日,有幸在學校主任的帶領下和英語組的另外兩名英語老師一起到參加了第xx屆現代與經典全國國小英語教學觀摩研討會。這次研討會邀請到了全國各個地方的名師進行現場授課。很多經常在英語各大報告會上出現的名師講完課又圈粉無數,被我們在場的英語教師們稱之為大神、大師。作為參會的一員,對各位老師的講課更是敬佩不已,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獨特的個人魅力。下面,來總結一下從特別被圈粉的幾位國小英語教育界大師那裏得到的優秀教學方法的啟示和教育理念的提升。首先,是來自xx市xx區外國語學校的xx老師。

整堂課上,主老師風趣幽默,讓學生在愉悦的課堂氣氛中樂於思考,積極分享。課堂設計環環相扣,從看圖到聽説再到分享總結,主老師一直給學生營造用英語進行思維並表達的英語學習氛圍。另外,還有許多細節值得學習,例如上課的評價方式就做了精心的設計,本節課主要內容為Five step guide for online shopping.主要通過閲讀讓孩子們學習網上購物的五個步驟及注意事項。然後主老師做了愛心、鑽石、皇冠樣子的小卡片,如果哪位學生回答問題回答的很好就獎勵一個貼在黑板上,然後等學完網購步驟後討論如何選擇買家,黑板上這些獎勵就是重要的評判標誌,之間的聯繫自然並緊密。

第二位敬佩的大咖是來自xx市中路國小的xx老師,林老師打破常規,帶來了一節一年級的課。課堂真實有效,很受用。她在我們如何進行低端英語啟蒙上給大家了很好的啟示。例如,課前和孩子們打完招呼用簡單的圖片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明白英語課堂的指令:Listen,Talk,Read,Stop。我們一線教師很多對一年級的課堂孩子們在聽不懂的情況下怎樣用英語授課,林老師用她的實例告訴我們肢體語言的重要性,簡單指令的重要性。並且讓孩子通過觀察標點符號的不同,學會英語不同的語音語調。針對較難的句子並沒有説出英語意思,而是在課件上標上漢語,不用解釋,孩子就能很快的明白。整堂課完全遵循一年級孩子的特徵,由課堂用語的訓練到字母的認識再到語調的訓練都體現了林老師的智慧和用心,在以後得教學當中,我也會把這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上。

還有來自廣東田教師,講完課圈粉無數,被大家稱為大師,大神。田老師最值得學習的是英語課上豐富的表情和上課時發自內心的快樂。他的課堂氣氛輕鬆,由歌曲引到單詞發音,整堂課都充滿了歡樂,孩子們樂享其中,這是我們國小的課堂應該呈現的。

還有一位身邊的大咖,我們六一國小的校長。王校長是北方唯一一個站上全國講台的老師,欽佩無比,身為六一人,為此感到無比榮耀。王校長在語音教學方面給大家做了一個典範,就像沈峯教授説的那樣,我們現在的英語教學缺乏的正是紮實的語音,紮實的音形義的教學。王校長講的正是我們課本中的教學材料,根據已有的材料進行拓展延伸,利用繪本將所學語音知識運用其中,作到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種方法在語音教學中值得借鑑和運用。

不管哪位大咖,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擁有一顆熱愛教育的心,對孩子滿滿的愛,用這份愛對教學進入深入的研究,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讓課堂變得有趣,讓學生愛上課堂,我想,這種精神就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真正熱愛教育,靜下心來去研究教學。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首先把自己變得優秀,把自己的語音功底變得深受,然後才能培養孩子們優秀。因此,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首先做的應該是把自己的英語知識拾回來,把眼光不僅僅放在現階段所教的國小階段,應多聽多練,保持充足的英語知識和技能,這樣才能給孩子正確的示範。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11

3月6日我校舉行了課堂“有效教學”研討會。觀摩了5節課,我聽了兩節數學課,並進行了研討,研討會帶給我深深的思考。

一、受益匪淺

聽完課後,又聽取了教師代表的經驗介紹,王兆利老師的發言受益匪淺。這次研討會不僅是對自己知識的擴充、教學理念的提高,更是一次心靈的洗滌,對我今後的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

課堂上,講課老師展示了他們高超的教學基本功,演繹了一堂又一堂精彩紛呈的名副其實的好課。教者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課上給學生充分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能力。

二、感觸頗深

本次活動反映出了實施課堂有效教學以來,課堂教學更注重挖掘藴涵的思想,注重學生的認知變化。在教學活動中,師生互動,啟發引導,注重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體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

上課老師都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增強學生動手、動口能力,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在應用現代化教學工具的同時,能很好的與傳統的數學教學手段相結合,嚴謹、生動,提高了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體現新課程教學理念,重視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

在這幾節課中,老師們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清晰,教學方法靈活,很好地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每節課氣氛都很活躍,學生參與互動性強,我們看到的是老師和學生的互動、交流,老師在引導中讓學生慢慢發現問題,體驗數學的本質。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點燃探索的慾望,學生很樂意、自覺地參與整個學習過程,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參加這次活動感觸頗深,收穫多、收穫的質量高、學習的感悟深,更使我深深感受到了更強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學習新教學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認真反思自己的工作,特別要在如何通過現有的教學設施優化課堂教學,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等方面多作探索,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讓自己能擁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去勝任國小數學教學。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12

十月底,跟隨校領導前往北京學習,聆聽了俞等幾位國內名師的精彩展示課,以及吳等幾位大師的點評和報告,使我受益匪淺。印象比較深的是俞xx老師的《平均數》和強xx老師的《圓的認識》。

俞xx老師的《平均數》,首先是出示課題“平均數”。讓知道平均數的學生在一邊,並問他們什麼是平均數?説不明白的回去坐着,活躍了課堂氣氛。然後出示一個題目:小明60米跑了五次,分別是15s、10s、12s、14s、12s,第六次跑60米是多少s?有的學生説:15s太慢,10s太快,12秒正好。有的學生説14s也行。學生對12s和14s進行了討論,然後學生説13s正好。學生就問:13在這組數據中沒出現過?俞老師老師通過在黑板上豎着擺放吸鐵石,豎着5個表示15s,豎着2移動,讓它們平均起來,正好是13塊,而且一樣高。俞老師説,13就是這組數據的平均數。學生問:13s出現過,為什麼可以?另一名學生説:平均數不一定是出現的數。前五次沒有跑13s,並不代表以後不能跑13s。通過這個題給學生講解了平均數的算法,後進行了練習。

課結束後,吳xx老師問學生,老師直接給你算平均數的公式不久完了,為何還要上這節課?學生的回答有:通過舉例子和生活的聯繫,使得自己更加明白平均數的作用。如果直接給公式,就感覺很生硬,不太明白。然後老師給學生説明了一下13是怎麼來的,平均數是虛擬的數,反映一組數據的整體情況。

平均數是虛擬的數,反映一組數據的.整體情況。學生雖然以前接觸過,但老師通過讓知道平均數的學生講什麼是平均數,讓他們意識到自己瞭解平均數不真正意義上的平均數,還需要學習。再次老師通過豎着擺放吸鐵石,直觀的看出和理解平均數。

強xx老師在課前先和同學們進行了課前交流。師:老師手裏有個東西,生:繫着繩子的球。然後老師拿着繩子的另一端,手不動。讓小球在空中旋轉。小球的軌跡是什麼?生:圓。師:怎麼畫?學生説了各種方法。師: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然後通過微課出示了正確的畫法。師:那怎麼在操場上畫一個大圓?學生經過討論,一根繩子繞一個點一週。然後師生畫圓。學生髮現:老師用繩子畫的很圓,而學生用鬆緊帶畫的不圓。老師問為什麼?鬆緊帶長度不定。得出了定長。老師問學生:圓和以前學習的圖形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對圓進行了定義,圓心、半徑和直徑。然後進行了練習,通過練習得出它們的特點和半徑與直徑的關係,並強調出在同一個圓中。

自己以前講過《圓的認識》,通過對比感觸很多。原先的課,是直接教學生圓的畫法,然後找直徑與半徑的關係和特點。

而強老師首先是圓的畫法,老師通過演示和互動得出畫圓定點、定長、旋轉一週。再次圓的特點,半徑、直徑、邊線的特點講的很透徹,是學生自出探究得到的,而不是老師告訴的。

通過學習,受益匪淺:

一是告訴學生公式和學生自主探究出公式,學生的感受是不一樣的。

二是對於一些知識點,多讓學生去説去做,學生在説的過程中,知識點就會閃現出來。

三是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尤其是圖形的學習。國小生想象能力比較差,通過操作可以鍛鍊學生的想象能力。

四是對於數與代數這塊,學生理解計算方法的算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

五是平時教學中注重化曲為直和割補法等方法的滲透,不要等着用時才讓學生想。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13

幾天中,我不僅開闊了眼界,還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語文課堂是學生的。我們要培養的是熟練的閲讀者和流利的表達者,教師要了解學生應該學什麼,能夠學什麼。語文課是可以有多種形態的,但以學生完成目標為終點。

二、語文課堂應該看學生的思維是否活躍,該掌握的知識有沒掌握,看學生是否充分有個性地解讀了文本;看老師的導:引導學生讀文本、思文本、生成思考最後自己的表達。

三、成功的教學創意的首先要精細研讀教材,整合教學內容語文,教師的第一功夫是讀出課文的味道,這種功夫的歷練伴隨着我們一生的語文教學。然後要重語言教學,深入課文文本,閲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習得語言、積累知識、訓練能力。如果教學之中不能深入文本,這些任務都可能難以完成。還應讓創新設計藝術,突現能力訓練,閲讀教學的創意之中必須考慮能力訓練,而多進行集體訓練則表示我們真正知道什麼是高效課堂。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14

20xx年10月19日—20日,我有幸參加了首都師範大學舉辦的“20xx年中學生物教學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的主題是——新時代生物學基礎教育特徵——聚焦“核心素養”。一天半的會議,日程安排緊湊,內容豐富多彩,近距離聆聽了生物學新課標、新教材修訂的專家進行新課標的解讀、新教材的修訂説明,學習了中學教學名師的優秀教學案例交流,在本次會議中收穫頗豐。

一、理論培訓深入理解新課標

北師大x教授在本次會議中對《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進行了深度解讀,將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通過內涵釋義、事例列舉,使我們對學科核心素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本次課改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內容聚焦大概念,概念層次由大到小為大概念——重要概念——次要概念,不同概念層次的“保質期”不同,劉教授舉例大概念“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是進化的結果”(幾十年)及之下的重要概念(幾年)、次要概念(幾個月),次要概念、重要概念的習得是形成大概念的支撐,強調概念之間形成合理的框架。我們的課堂教學要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使學生理解次要概念,進而形成重要概念,最終上升到大概念,使之長久保留在學生的記憶中。每節課上完後教師要反思一下,本節課學生學到了什麼,新課標要求的相關概念學生掌握了嗎?如果沒有,教學設計如何改進?

在談“高中生物學新課標的實施要點”時,劉教授談到要準備從“三維目標”到“學科核心素養”的轉變。生物學素養和生物學核心素養可類比為金字塔的全部和塔的上部,在教學中,生物學素養的全部內容並沒有刪減。學科核心素養是全新定義的課程標準,它的每一維度都包含了三維目標;追求持久的學習成果和運用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認真鑽研、理解新課標,在具體章節的教學時,參照新課標的內容要求,通過具體的教學設計,落實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期待學生:吃的透、記得住、用的上”,劉教師用簡單通俗的語言概括了新課標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

對於新教材,我們充滿期待。人教社趙佔良研究員主要從三個方面介紹了高中生物學教材修訂的基本思路:研修教材修訂的新要求;分析原教材的及與不及,在保持及的基礎上,在“不及”上下功夫。修訂新要求主要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同時符合時代要求“科技新進展,創新驅動戰略”,符合教學需求,教材的修訂在廣泛深入調研教材的適切性的基礎上。生物學核心素養是原課標的升級版,更加明確也更加聚焦於學科的育人價值。趙教授通過例舉部分章節教材內容的變動,包括問題探討、教材圖片,內容刪減等,講述變動的意圖,指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進行調整優化。

二、教學案例全面落實新課標

本次會議有四位名師帶來的公開課交流,對於如何通過課堂教學落實新課標給我們帶來了啟迪。北京四中的陳月豔老師帶來的課題是高一《細胞學説》。剛看到會議日程安排時,我心裏就嘀咕:這個課題我們平時就是讓學生自主閲讀,然後通過問題討論交流,教師進行補充總結,能上出什麼新意呢?然而,陳老師的課,讓我用“驚歎”來形容,原來“細胞學説”的內容還可以這麼上。上課伊始,陳老師用餐桌上的海蔘“真假辨認”導入,自然地引入細胞發現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技術——顯微觀察,也滲透了新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念——結構與功能觀。這一生活化的導入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陳老師從解剖學開始,像講故事般將細胞學説的發現過程娓娓道來。整個故事中,有人物、有情節、有背景、有“道具”,我想在場的人都沉浸在這個故事中,這是一種享受。這當然來源於陳老師對研究資料的廣泛收集,對情節的有效串聯。陳老師講到她在20xx年參觀大英博物館時,見到1665年羅伯特·胡克看到植物細胞所用的複式顯微鏡,就用相機拍下來作為教學資料,這啟示我們時時處處做“有心人”。

復旦附中xx老師帶來的是基於核心素養培育的實驗教學探究——《葉綠體色素提取與分離(實驗)》。趙老師將我們平時的體驗式教學上成了探究式教學,通過帶領學生觀察校園植物,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這可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本節課很好落實了核心素養中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人大附中戴亞老師的課《其他植物激素》,也通過引導學生分析現象,發現問題,進一步設計實驗解決問題,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提高了科學探究能力。

如何有效落實新課程標準,在課堂實踐中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這是我們每一位一線教師應認真思考的問題。希望通過我們的教學,使學生“吃的透、記得住、用的上”。

教學研討會心得體會 篇15

9月22日,我參加了在莒南縣第八中學召開的臨沂市國中語文教學研討會。會議共安排了兩項內容:課堂教學觀摩、研討與點評;國中語文教學規劃和課堂教學規範。

22日下午,是課堂教學觀摩,共聽了三節課,第一節是寫作教學《文從字順》,執教的老師是莒南縣第六中學的王娟老師。她從學生的習作《軍訓中的一幕》入手,藉助於這篇習作,總結出了文從字順的幾點要求:用詞準確,語句完整,語序要恰當,搭配要合理,朗讀可以糾錯。老師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很強,收放自如,沒有廢話,注重了對學生的激勵評價。第二節課是閲讀教學,《走一步,再走一步》,執教的是羅莊區冊山中學的高新麗老師,課堂的環節是由故事導入,之後便由整體感知到研讀賞析,重點放在了研讀賞析的環節。這節課重點突出,教師嚴謹認真,目標定位準確。第三節課是文言文教學,題目是《智子疑鄰》和《塞翁失馬》,執教的老師是蒙陰縣第三中學的邵霞老師。她的教學過程是老師教學文章,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學習另文章,注重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容量較大,老師的基本功紮實,運用了合作學習,教學效果好。

23日上午,首先是縣區教研員對這三節課進行了點評。然後聽了臨沂市國中語文教研員龐雲龍的專題報告:《國中語文教學規劃與課堂[內容來於教學規範》。從這篇報告中,我受益匪淺。我明白了課堂教學的幾點規範:面向全體學生;薰陶感染,獨特體驗,積累應用,培養語感,整體把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學習目標的制定與呈現;關於“讀”;課堂教學評價現象;多媒體的使用。

課堂教學的幾點規範,對今後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把這幾點規範落實在教學中,在實踐中進一步理解其中的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783rp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