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育心得體會 >

孩子教育心得體會:怎樣給孩子自由

孩子教育心得體會:怎樣給孩子自由

本站:對於孩子我們總是很重視,可是如何給予孩子最好的自由,讓他可以在未來受益終身?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怎樣給孩子自由?》。

孩子教育心得體會:怎樣給孩子自由

一,失敗的自由

經常接觸一些家長,在關於孩子的課程學習上,總是説,跟孩子商量一下。他們覺得,這是對孩子的尊重和自由。

通過行為心理學的架構分析,有些家長,或許內心有一種補償機制,即在他的兒童時代,是缺乏愛和自由的。

老一輩的家長教育知識少,他們對孩子的愛,是填鴨模式,不知道怎麼表現,以至於子女成人,痛定思痛,就要改變這種狀況。所以 ,有些家長會尊重孩子意願,不願過多約束。

但不約束的後果卻很不妥。比如手機,電視,遊戲,一切社交類的事物,都會成為孩子逆反的心理肇因。這時,家長往往喜歡抱怨或者付諸武力,孩子不高興,家長也沮喪。

徐靜蕾就是典型的例子。父親高壓,讓她少年時間毫無自由。以至於她回想去那些時間,曾經説過,如果可以選擇,她願意用十年的生命去換回。

有時候,一段所謂的成功,是用暗無天日的侷促和逼仄去換,也會覺得人生沒有意義。她這樣想,也是補償機制。如果沒有後天的調節,這樣當了媽媽,後面的教育也會出現失敗。

二,失敗的界限

我們都愛孩子,噓寒問暖,陪伴成長,這些就是愛孩子的表現嗎?有時候,家長需要思考,想一想是基於什麼想法去愛孩子。

比如,開車出行,孩子想坐副駕位上,但這樣一是不安全,二是法規不允許。常識大家都有,當孩子堅持,又哭又鬧,有些家長就會妥協了。

對孩子來説,一是真有危險,二是他們知道有些規則可以哭鬧爭取。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界限意識。

沒有規則的愛,是溺愛;沒有界限的自由,是無能。

當家長不能拒絕孩子非合理要求,不能跟孩子構建框架和邊界。就是一切失衡的開始。

很多家長對孩子有依賴。這種依賴,會導致他們與孩子的妥協。潛意識可能會有擔心:害怕對孩子的教育,會拉開和他的距離,而這可能意味着,你會失去孩子對你的依戀。

而孩子很容易感受到家長的潛意識,所以孩子學會了威脅,比如得不到,就離家出走。或者一意孤行,跟家長對着幹。

所以,我們要去內省,是真的愛,給他自由。還是內心恐懼、焦慮失去。

三,怎樣建立界限

沒有規則和界限,更缺乏空間。心理學家曾説:父母對孩子的適當的恨,實際上是對孩子有好處的。因為這樣可以拉開距離,讓彼此不僅有共同的空間,還有各自的空間。

記住哦,讓孩子進門之前先敲門,告訴他那些抽屜你不能隨便查看,以及假裝不去看他的日記本,這些都是適當的空間教育。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家庭環境,就像社會環境一樣,是所有家庭成員共同來構建的。

在共同的空間裏,規則是大家相互協商而產生的。規則內,就是自由。也是孔子説,隨心所欲不逾矩。

自由在家庭的規則裏,是雙方的博弈而制定的。是一種互相商量。比如看電視的時間,寫作業的時間,讀書的時間,商量的越具體越好。

同時,確定的規則,要言而守信。不能僅停留在説説的階段。可以把規則文字化、圖片化,讓規則可視化,也是培養了孩子的秩序感。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是雙方協定的規則,可以鼓勵他漫天要價,家長就地還錢。最後拉鋸達成一致。特別提醒,一致,並非強迫。而是博弈。

可以用遊戲的方式和孩子討價還價,堅持底線,同時適當靈活,比如故意讓孩子在談判中贏得某些權利。

這個過程,既是培養孩子的界限,也讓孩子感受尊重,即家裏的規則是共同商量的,並不是父母一手製定的。這也意味着,規則不僅要一起遵守。

以後,當孩子可能會突破規則時,家長就要守住約定的規則底線,並表達對孩子想法的尊重。

家長可以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仍然可以對孩子的想法表達尊重,而不是去指責孩子。

比如説:你想多玩一會兒遊戲,但我們約定好了時間的。這樣的迴應,讓孩子感受到,你沒有從情感上拒絕,只是遵從規則意識,就不造成情感衝突。

四,教育的提醒

邊界的建立,並非朝夕。重要的是,孩子會在家長身上,看到父母是如何處理邊界的問題。當這些被內化以後,這就是他的規則意識。也是您給他的最好的愛和自由。

最後提醒一下,橫穿馬路,加塞,走捷徑,找關係,言而無信,貪便宜,説話不經過腦子,打架罵人,説髒話,處理問題情緒化,不講道理,吃飯吧唧嘴,衣着邋遢不修飾,説話隨意不禮貌,不尊重老人,説老師壞話,這些都是人生的負面清單。會對孩子造成難以估量的影響。

過去以為,三歲以前不記事。現在還是記不了事。但是,三歲以前經歷的事,都在人的經驗裏習得了。

吃飯穿衣喝水喊疼,這些都是非習得性經驗。開心微笑害怕哭鬧,這些都是習得性經驗。習得以後,就是框架。

好的習得,就是好的框架,壞的習得,就是壞的框架。這也是門當户對和龍生龍鳳生鳳的由來。

不會教育不要緊。不學習教育就是失職。遺憾的是,這種失職無法補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yu/pxev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