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國小語文如何開展實踐活動

國小語文如何開展實踐活動

語文實踐活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學習的過程,是將已有的語文知識技能在實踐中應用,又在應用中獲得新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因此,語文教學應當是生動活潑的,充盈着豐富的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這就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積極創設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國小語文如何開展實踐活動

一、注重語文實踐活動的激趣作用,讓學生樂學、主動地學

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興趣是人的認識需要的一種情緒表現,是最有效的內驅力,是創造才能的催化劑,它是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的主要條件。

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根據每篇課文總有一些難於掌握的生字這一特點,讓學生自己選擇2—3個最難的字,課前在家裏做成“難字卡”,學生興趣非常濃,人人樂於動手,發揮各自的創造性思維,做出的難字卡豐富多樣,有“圖解字”、“物配字”、“字比字”等等,上課時全班廣泛交流,個個當小老師,在活動中,遊戲中自然突破了難認字。教師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主動地學習,在活動中積極動手做一做,學生樂學、樂做,最大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二、鼓勵嘗試參與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在課堂教學中要落實好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離不開學生的實踐活動,因為教學的過程要以學生的個體活動來承載,學生只有在親身的實踐體驗中探索出問題的答案,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眼、口、手、腦等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學生在嘗試活動中自主發展。如教學《詹天佑》一文,在學到詹天佑對居庸關,八達嶺採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時,教師注意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先讓學生細讀課文,嘗試畫出“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中部鑿井法”兩種不同的施工方法的示意圖;然後結合學習課文,讓學生分組討論,比較這兩種不同施工方法的特點。經過讀書思考後,教師適時啟發學生能否把以上兩種不同的方法互相交換,並試找出原因。學生的思維再次活躍,在邊讀書邊交流彙報中一致認為因為山勢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方法,也只有分別採用這兩種方法才能克服困難,縮短工期,這充分體現了詹天佑的聰明才智。另外,在學習設計“人”字形線路一段內容時,教師又佈置讓學生動手製作抽拉投影片,模擬火車上坡,組織動手操作,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處於積極,興奮活動狀態,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從直觀的學習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課堂中安排有層次性,趣味性的練習,使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認識所學知識的用途,體驗學習成功的愉悦,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習活動貫穿於生動有趣的活動之中

1. 口語交際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把聽話,説話改為口語交際,這體現了觀念上的改變,體現了時代的要求。新教材的編寫,把“口語交際”編排在每一組課文的“積累.運用”裏,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如上口語交際課《怎樣過六一》,抓住學校準備組織“六一”慶祝活動這一機會,讓學生以小記者的身份採訪校長,詢問有關的活動設計,跟校長談談自己的建議。課上,教師為學生創設與校長交際的情景,學生的學習興趣,動力為之激發,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實踐了口語交際。

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創設各種交際情景,如針對有些學生特別愛看電視這種情況,組織“該不該看電視”的討論;讓學生為創建“文明班”提出自己的意見;組織課外讀物介紹,評選喜愛的課外書;故事擂台賽;成語接龍等交際活動,以看導説,以話促説,以演激説,讓學生在口語實踐過程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2. 剪報活動

剪報活動可以很靈活,形式上可以在自己閒暇時剪,內容上可以任隨學生喜歡選擇:有些同學喜歡介紹生活知識的,有些喜歡科技知識的,有些喜歡健康知識的……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去剪,不用受到任何約束。學生在剪報過程中對資料的篩選,蒐集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語文實踐活動。

3. 做小編輯

讓學生編輯手抄報,編輯作文選,圖畫集,學生在編輯過程中,實際上就經過了聽、説、讀、寫的階段。在編輯活動過程中,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調用一切語文知識去選材,達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形成了語文能力。

總之,語文實踐活動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還可以是辯論會、主題活動、新聞報道、社會調查等等。

四、聯繫學生現實生活,從課內活動向課外實踐活動拓展延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來引導學生投身語文實踐,在實踐活動中自主參與,培養語文能力,使語文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1. 搞好語文興趣小組

語文興趣小組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在第二課堂舉辦朗誦、演講、故事會、課本劇表演、小記者站等相關的小組活動,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發展自己的特長,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2. 加強課外資料收集與學科間的聯繫

課堂上學的語文知識可以看成是掌握了學習語文的一把鑰匙,大量語文知識的積累還要靠這把鑰匙去打開課外語文知識寶庫的大門。如,在教完《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為了讓學生深入瞭解地球生態環境被破壞的情況,可以把我國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方面製成一份表格,讓學生去查找資料,把得到的相關數據填入表格裏。這樣做有利於學生學會收集資料,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把語文學習從課內引向課外。

3. 利用節假日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

節假日是學生體驗生活的一個良好契

機,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些節假日讓學生去體驗生活。如“三八”婦女節,讓學生為母親、奶奶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清明節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掃墓;“世界環境日”組織學生收集人們污染環境的有關資料,調查本地區環境受污染的情況等等。這樣,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生活,在活動中積累生活知識。

激活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它不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更是培養了學生的創新型人才。因此,作為一名力求上進的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儘可能為學生創設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只有這樣,才可以為21世紀的中國增加更多的適應現代化發展的四有建設者和接班人。

標籤: 語文 國小 實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pl8nd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