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教師心得體會 >

談語文課的交流與互動大綱

談語文課的交流與互動大綱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活力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注入交流與互動學習的時代活水,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交流與互動中煥發活力,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思維火花,促進學生潛能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從而使課堂教學充滿了樂趣。如何讓學生獲得充分的交流與互動的機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談語文課的交流與互動大綱

一、生本互動 ,主動探索

生本互動是指學生對教科書、課外讀物等文本的閲讀理解。理解是能動的,帶有創造性質的。真正的互動,能讓學生最大限度地調動自身的經驗儲備,靈活地、多角度地體悟文本,與作者、作品的人物進行心靈交匯、情感交流,體察他們的境遇,感受他們的思想。文本是語言符號的堆積,如果單純的依靠學生自己是無法體會出文本中的意境的。教師要根據文本提供的豐富形象的語言描繪,將它創設成為一種具體可感的情境,並對一些情境優化、篩選出最適合學生生活體驗的情境,將他們引入情境,讓他們在體驗中感到樂趣,從而保持思維的敏捷,使他們對文本的探究能不斷進行。《清澈的湖水》一文用優美的語言,敍述了湖光山色的秀麗多姿。文本中有許多適合學生體驗的文本情境,如文字情境、多媒體情境等都能將學生帶入到文本所描述的畫面當中。所以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手段,將它組成了一個整體情境,並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自主進行體驗、探索。我首先以錄象導入,激發學生自主閲讀的興趣,又以當小導遊、小講解員的方式,促進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與交流。學生在模擬的情境中獲得親身體驗,給他們留下了寬闊的想象餘地,使他們展開了想象的翅膀,飛到文本描寫的意境之中。對文本的理解,不僅有具體可感的形象,有自身情感的體驗,而且由表及裏對文本內在內容也有了很深的體會。學生剛從情境中走出,便提出了很有創造性的問題,而且,他們對問題的回答也是那麼富有創造性,是基於文本,又高於文本的創造。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是幫助學生去發現、組織和管理知識,學生的探究性閲讀和創造性閲讀能力也得到了體現。

二、生生互動,合作探究,盡情交流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語文教學應重視主體間的互動關係,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彼此對話,相互交流,通過學生個體之間,學生主體與羣眾之間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語文世界的精彩與美妙。語文學習是一個富有個性的自主學習行為,感知、理解、頓悟,無不需要學生全身心的投入。教師要喚發起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課堂活起來。教學中,教師可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重視培養學生交流和合作的習慣,培養他們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性。針對國小低年級學生就必須要給定具體的交流合作任務---一些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探究性學習題。切忌小看學生,在課堂上提一些膚淺而幼稚的問題。譬如,在教學《坐井觀天》這篇課文時,對於“天有多大”這個問題,低年級的學生可以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天無邊無際”。因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根本不必討論這個問題的答案,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思考小鳥和青蛙為什麼各執一詞,而且又是這樣地理直氣壯?有些學生認為:“這只是青蛙在瞎説”,“這是一隻笨青蛙。”很明顯,這些觀點是錯誤的、不可取的。青蛙的認識根源怎麼是一個“笨”字呢?我的做法是在教學中把這些觀點擺出來:青蛙到底是不是在瞎説?青蛙太笨了嗎?然後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自由、自主地發表自己的看法。這樣做的結果,使得整個課堂教學氣氛異常活躍,學生不斷地產生出閲讀的情感,閲讀活動也因此深入持久下去。

同時,這樣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可以發現學生體驗到的不僅是學習結果帶來的快感,更多的是學習過程--通過探究獲得成就所帶來的樂趣。探究至此,學生已能明確:青蛙的觀點是有其特定理由及其根源的,因為青蛙整天坐在井底,從來沒有看到過井外的世界。於是學生紛紛作出對這隻青蛙的正確評價:這是一隻頑固不化的青蛙;青蛙看到的,知道的很少,還自以為是正確的……

學生通過自己提出問題和研究問題,瞭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最後解決問題。合作性和探究性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瞭如何進行學習的方法或經驗,培養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同伴互助、協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無疑是我們國小語文教學最可喜也最寶貴的收穫了。

三、師生互動,民主平等,樂於交流

在新課程的課堂上,教師應改變過去那種“以我為中心”的傳承式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情境的創建者,是平等對話的首席。要實現師生互動,首先要創設一種民主、平等、真誠、信任的互動氛圍。學生不僅有機會説書,而且與教師共同決定着交流的形式與內容。在與學生交流中,教師既是課堂教學的創建者,更是課堂教學的參與者。

1、閲讀期待,創設解決問題的互動情境

互動,既然是一種溝通與交流,那麼,我們必須使學生產生溝通與交流的願望。特別是當學生通過自學,初讀,對課文內容已經瞭解、甚至比較熟悉的情況下。使學生再次產生強烈的閲讀期待,則是我們深入教學的重要策略。因此,我們應針對不同類型、特點的課文,創設引起學生思維的問題情境。

2、抓住學生髮言,創設學生爭論的互動情境。

在互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有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特別是學生在學習的進程中所暴露的問題。我們許多教師,很怕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問題,那樣會打亂自己的原定教案。而新課程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很好把握學習互動中生成的問題,把一個人的問題(關鍵的、重要的問題),轉化成全體學生的學習資源。

3、活用教材,創設生動的互動情境

教師應該善於針對課文的特點,靈活使用教材,讓學生在生動的語言實踐中實現對話。我就曾經有一次走下講台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那是在教《蟋蟀的住宅》一課,教學中我創設了這樣的情境:

“小蟋蟀這樣可愛、可敬,同學們想不想演一演小蟋蟀?(學生回答:“想!”)那我現在就是蟋蟀王國的首領了,誰讓我這老蟋蟀比你們歲數大點兒呢。我老蟋蟀剛剛接到這樣一封邀請函,(點擊課件,出示信函內容。)昆蟲聯合國總部快要召開

昆蟲國際建築經驗交流會了,請咱們派代表參加。去參加這次盛會,展示咱們蟋蟀傑出的建築才能,這可是一項光榮而又艱鉅的任務啊!誰想去?(學生爭着回答:“我!”“我!”)有這麼多勇士!可只能去幾隻小蟋蟀,這樣吧,我們先來個人才選拔賽,好不好?大家滿口答應。那你們打算用怎樣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建築才能呢?學生有的表演,有的畫圖,有的講解,有的歌唱,有的朗誦。大家各展所長,把小蟋蟀的本領一一展現在大家面前。”

這一過程中,我把“講台”搬到了學生中間。我不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權威,不再板起一副凜然不可侵犯的“師道尊嚴”的面孔。而是一隻快樂的老蟋蟀,是學生學習的夥伴,在與學生的對話與交流中,巧妙地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創造性學習,構建了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在教與學的交往、互動中,老師與學生形成了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作為一種語言教學,其過程應該是學生、教師、文本間交流互動的過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每一位學生,為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語文活動和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充分發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如同魚兒在水中跳躍、呼吸新鮮空氣。

標籤: 語文課 大綱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aoshi/j0gp6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