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畢業設計 >

漢語專業畢業設計:交互式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漢語專業畢業設計:交互式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摘 要】 單向傳輸知識的傳統的講演式課堂教學容易造成學習的被動和高分低能現象。對此,以問題為本的學習(pbl)起到了一定的改進作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學習者作為學習主體,倡導從學習者出發和加強問答的教學。探索和實踐經驗表明,開展交互式的課堂教學,以問題為引導,增強了課堂的交互功能,激發了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把握了教學進程,突出了教學要點,加強了能力培養。從實際出發的交互式課堂教學大有可為。

漢語專業畢業設計:交互式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 交互式方法、課堂教學、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 4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js-s265(XX)創刊號-0048-004

study and practice on interactive-engagement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liang jun

(sanjiang university,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department, jiangsu,nanjing, 210012)

abstract: the tradition lecture transmits knowledge messages in a single direction. it is easy to land the students in a passive position and bring some of them about “high score and low ability”. the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have changed the case partly. this paper applies the learning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to practice. every student is a principal part of his learning and the lecture start in all case from them. increasing interactive questions in class are proposed. both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show that, by means of the interactive-engagement method with pbl, the interactive function in classroom is enhanced, learning desire of students is aroused, teaching progress is easily held and main points of knowledge taught are highlighted and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is developed. the interactive-engagemen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lassroom from practice is most valuable.

keywords interactive-engagement methods,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practice on of teaching

應屆生考研取得高分,複試卻表現不佳的現象已經不足為奇。這種“高分低能”現象與傳統教學模式有關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美國massachusetts大學一項研究表明,訓練良好,能正確答題的物理系學生在要求解決與課本略有不同的問題時,卻對熟記在心的公式符號所表徵的概念關係感到困惑不解[1]。哈佛大學的一次抽測發現,畢業生對幾年前所學內容的遺忘率高達90%,進一步調查還發現,學校的教學脱離了未來的工作實際[2]。多年的教育理論研究和教學改革實踐已經使得人們對傳統課程重知識傳遞,輕能力培養;重書本,輕社會生活實際的弊端達成了共識。國外的改革經驗也表明,課程目標要強調基礎知識和技能的重要性,正確處理好知識與能力的關係[8]。因此,“高分低能”被我們鎖定為教學改革的切入點。

一、交互式課堂教學的探索

在課堂教學中,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式主要有講演、討論和問答三種[3]、[4]。講演式的教學方法最適於“大組”教學,在“傳輸式”的學習觀下,這種普遍採用的教學方法被認為效率最高而在高等教育中保存了兩千多年[3]。課堂上教師按照教學大綱傳授教材上的知識,學生作課堂筆記進行“語言編碼”的教學模式被公認是天經地義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教學方式存在一個弊端,就是信息的接受是被動的,而且對學習主體的精確把握無從談起,容易照本宣科和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

與講授法相對應的是討論法和問答法。討論法顯然比較適宜於“小組”教學,相比之下問答法更適合於“兩人組” [3]或個別教學。問答式教學法因為便於教學對象的精確把握,但效率方面似乎不如講演法而被機械認為不適宜於大組教學。

一般地,對教學改革的探索和實踐有兩條道路可供選擇。

第一條道路是從最流行的教育理論出發,構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再通過反覆的教學實踐,來檢驗和評價最終的教學效果。

台灣的一項教學改革實踐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5]。當前最流行的教育理論是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學習理論[1、3~7]。建構主義認為學習過程是學習者根據自己過去的既有知識與經驗,以闡釋新引進的科學概念。這種理論注重學習中的互動,強調課堂上提供問答式的交互式(或互動式)教學法(interactive-engagement methods),以激勵學生動腦筋思考及檢驗教學目的的達成[5]。然而,受到建構主義不同流派的影響,這項實踐在接下來的教學設計上似乎出現了問題。按照社會建構主義(social constructivism)的觀點,小組討論在交互式的課堂教學中被過分誇大,結果是在物理教學實踐中慘遭失敗。調查表明,八個教授中有七個都認為小組討論雖然有助於提高教學效果,但受學生水平和學時的限制而滯礙難行。調查還表明,比起小組討論方式,學生更關心是否在學習內容上增加了更多的生活實例[5]。

第二條道路是根據教學優化的實際需要,探索各種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進方法,經過反覆教學實踐,在證明了行之有效的情況下,進而找出理論根據,完善整個體系結構。

我們的教學改革選擇的正是這條途徑。如何從解決“高分低能”問題入手來改進我們的教學?普通知識和實用技能的結合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具有啟發意義的綜合性基礎,提供“廣泛聯繫”和“積極思考”的平台。所謂“廣泛聯繫”,就是理論聯繫實際,各科知識融會貫通;所謂“積極思考”,就是學生按照自己的認知策略積極主動地思考問題,提出問題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裏,需要增強師生的課堂交互。

交互式教學在國際上比較流行。美國許多教授的教學往往始於學生的發問[5]。在外語教學上也已形成了一種“互動式”潮流。特別是隨着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交互功能得到不斷增強,交互式方法在離線或在線式的計算機教學中更是“火”了起來。目前,在多媒體教學、計算機輔助學習和遠程教育中,交互式更是成了教學水平高低的一種標誌。

那麼,在師生面對面的理工科課堂教學中,究竟是保持傳統的講演式教學好呢,還是也應當借鑑一下“交互式”的方法呢?答案如果不排斥後者,那麼這種交互式教學的模式應當是什麼樣的,教學效果又將如何呢?下文的內容對此進行了回答。

二、交互式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

交互式課堂教學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並且體現瞭如下教育理念:

㈠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重視學生需求,教法服從學法。

㈡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實行個性化教學[10]。

㈢重視學習過程和方法,利於終生學習。

㈣奉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原則,進行啟發式教學。

㈤以問題為本(pbl),積極思考,重視能力。

三、交互式課堂教學模式和實施方法

交互式課堂教學從教學實際出發,在課程既定的教學內容、目標的條件下,通過增強教學信息交流,探索如何激勵學生、啟發學生,如何根據學生知識建構的進程和需求,決定教什麼和怎麼教的問題,達到把握學習進程,突出教學要點,理論聯繫實際,提高實際能力的目的。這比較類似於迪克和凱瑞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受到了教師們的普遍歡迎[11]。

交互式課堂教學的具體實施方法、步驟如下:

提問準備 以兩個學時的課堂教學為例,前十分鐘可以根據需要分配給學生作提問準備。劃定當天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進行面上的自學,並確定聽課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準備向教師提出問題,給出需求信息。這一階段與預習的區別在於,它不僅僅是一種預覽,而已是教材知識學習的一個實際進程;這一階段與自學的區別在於,學生要弄清自己的真正需求,以便和教師展開交互式的教學。

提出問題 這包括課堂上公開徵集問題(學生舉手提問)和教師下講台個別詢問兩種方式。倘若一時未能徵集到學生的需求信息,教師便可以倒過來向學生髮問,把握學生的學習進程,進行教學啟發和引導。

授課 按照加涅的觀點[5],從提高效率出發,簡明易懂的內容在授課時可以不講或者少講,重心應放在重點和難點上,而且要求使學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要點的把握要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答疑 鼓勵學生隨時(課下也包括隨地)地提問和主動性地提問,並配合授課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解答。與此同時也還要將學生未能及時提出的疑難問題和概念容易混淆的地方點出來講解清楚。

習題課 習題課的課堂互動可先由幾名學生上黑板把習題解出來,並逐一介紹自己的思路,再經過課堂討論,最終由教師進行講評,把問題完全搞清楚。

複習考試 考核成績由試卷和平時成績構成。在平時成績中除了學習態度、作業、回答問題情況之外,還多出一項“提問成績”。它不僅反映了學生平時提問的數量和質量,而且還包括複習階段學生是否按要求提出了問題和所提問題的質與量。複習階段的提問有助於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總體的融會貫通和與教師之間的教學互動。如果學生的問題有創意,就應當予以加分鼓勵。

四、交互式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

五年來,經過本科和大專兩種學歷層次的“通信原理”、“數字通信”和“數字通信設備”等三門專業課程的8個班次的課堂教學實踐,發現交互式課堂教學明顯地提高了預習、授課和複習考試的效果。

預習率從幾乎為零上升到了70%以上 預習,通常被學生當成可有可無的軟任務,功課一緊,就容易忽略。因此,“上課先跟着聽,下課再自己看”的不良學習方式制約了教學效果的提高。交互式課堂教學要求當眾提出問題和回答提問,這就迫使學生不得不事先認真進行預習,否則僅靠課上的十分鐘進行提問準備顯然是不夠的。實踐表明,採用交互式教學後,預習的人數從先前的幾乎為零,不斷上升到了70%以上。而且有的優等生課前已經基本消化了教學內容,課堂上着重於積極參加研討,提高自己的水平。

授課、聽課質量明顯提高 因為經過提問準備使學生對當天教學內容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確定了各自的聽課重點和難點,做好了聽課的心理準備。所以有利於教師授課突出要點,側重於思路和方法論介紹,同時也有餘地聯繫實際、介紹專業前沿情況。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感到書讀“薄”了,內容學“少”了,聽課積極主動了,重點也抓得住了。

複習考試效果得到了改善 應試教育重分數,容易培養出“高分低能”的學生;素質教育重能力,要求學生能夠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的學生基本上是從應試教育中走過來的,即使是一些“優秀學生”也容易被分數牽着鼻子走,影響了其它重要問題的思考。交互式課堂教學要求在複習中能夠提出和思考一些高水平、有見地的問題,從而緩解了分數與能力之間的矛盾,改善了複習策略。由於平時成績的評定要結合平時和複習中提問和回答問題情況,按質按量“論價”,所以促進了學生思辨能力的提高和對課內外知識的融合,有利於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

五、考核結果與畢業生跟蹤分析

考試結果與分析以99級程控專業“通信原理”考試為例(詳見下列直方圖)。

考核成績接近於正態分佈,表明試卷設計合理,具有實驗的有效性;均分為71.05,略微偏低一點,這和“通信原理”課程較難有一定的相關性;成績達到90分以上的三名學生都是課前積極預習,課上積極思考,與教師主動進行交流互動的學生。其中,取得最高分的學生感覺整個答卷過程比以往考試輕鬆得多;不及格的學生對自己的成績心悦誠服。原因在於這些學生基礎差,又不能和教師形成有效的教學互動。

六、教學建議

鑑於學生能提出有一定質量的綜合性問題,必須要具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交互式教學更適宜於在專業課中進行;要面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進行理論聯繫實際講解,教師就必須首先提高自己的水平,即:教師不僅要講好課,同時要有教研和科研學術水平。

綜上所述:交互式課堂教學有效地改變了單向傳輸知識的傳統的教學方式和高分低能現象,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 [美]萊斯利·p·斯特弗等著,高文等譯,《教育中的建構主義》[m],xx師範大學出版社,XX.

[2] [美]埃德温·m·布里奇斯、菲利普·海林傑著,馮大鳴主譯,《以問題為本的學習在領導發展中的應用》[m],xx,xx教育出版社,XX.

[3] [美]r.m.加涅等著,皮連生、xx等譯,《教學設計原理》[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4] 顧xx,《教與學的心理學》[m],xx大學出版社,XX.

[5] 張xx,“由教授與學生對教與學觀感探討其學習觀”[j],台灣,《亞太科學教育論壇》[j],XX.

[6] hake, r. r. (1998) interactive-engagement versus traditional methods: a six-thousand-student survey of mechanics test data for introductory physics courses[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66 (1), 64-74.

[7] 瞿xx,《中國教育研究新進展·XX》[m],xx,xx師範大學出版社,XX.

[8] [美],《關於美國教育改革的演講》[m],xx,教育科學出版社,XX.

[9] 謝xx,《現代教學基礎理論》[m],xx,上海教育出版社,XX.

[10] 沈xx,《當代教學方法》[m],xx,中國物資出版社,1989.

[11]]孫xx,《現代教學設計綱要》[m],xx,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sheji/kpmpz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