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精選12篇)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1

手裏捧着剛到手的《智慧引領幸福》的時候是幸福的。這些年來,周國平的書一直是我的最愛,他的思想可以説是我的人生指南,説他是我的人生導師也不不為過。在人的一生中,有幸可以和一位儒雅平和瀟灑的智者分享他對人生的感悟心得,有機會透過他睿智的語言思維,去更深層次地理解自己的內心,理解自己和周圍的世界的關係,就像沙漠裏苦苦跋涉的旅人終於發現一片綠洲,發現一眼泉水的心情,今生有幸,沒有錯過。

讀他的第一本書是《周國平論人生》。當時這本書是在北京逛國際圖書城時隨意買的。只記得一口氣讀完,就像飽餐了一頓,後來有無數次反覆慢慢細讀,覺得他有的思想就是我的想法,有的思想我還沒有站在那一人生高度,後來的生活中才逐漸發覺了他的智慧所在。隨時可以翻起來,隨時讀裏面的一兩篇文章,都有如沐春風之感。

後來又陸續讀了《安靜》,《守望的距離》,《永恆之女性》,《把心安頓好》。以誠實的態度對待自己,看待社會,處理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自己和靈魂的關係。對於今天疲於生活,為名為利所累的現代人,如清風,似甘泉,撫慰着軀體,滋養着心靈。

《智慧引領幸福》是他多年來思考,體驗人生幸福的結晶。用自己心靈的智慧為我們做“智慧的導航”:他倡導人們應該珍惜簡單的平凡的生活,注重豐富內在的精神生活。幸福在於生命的單純和精神的豐富,道德在於生命的善良和精神的高貴。人們所追求的優秀和幸福都離不開智慧。幸福其實離我們並不遠,一個人如果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並且靠這能養活自己,又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並且能使他們得到快樂,即可稱之為幸福。幸福是靈魂的事,外在的財富和遭遇僅是條件,如果轉化不成內在的體驗和心情,便不稱其為幸福。

能夠體會到幸福的人,一定是活出真性情的人。所謂的真性情,就是對個性和內在精神價值的看重,對外在功利的看輕。人生許多美好的事情,報酬就在眼前。愛情的報酬就是相愛時的陶醉和滿足,而不是有朝一日締結良緣。創作的報酬就是創作時的陶醉和滿足,而不是有朝一日名揚四海。定力不是修煉出來的,它直接來自於所做事情對你的吸引力。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詩,酒,哲學,愛情往往無用。吟無用之詩,醉無用之酒,讀無用之書,鍾無用之情,終於成一無用之人,卻因此活得有滋有味。成熟了,卻不世故,依然一顆童心。成功了,卻不虛榮依然一顆平常心。這就是真性情。有真性情的人,與人相處唯求情感的溝通,與物相觸獨鍾情趣的品味。他待人接物有一種閒適之情,有一種不為利驅,不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懷。

一個人必須有一個真實的自我,一顆飽滿的靈魂,他決定了一個人爭取成功和體驗幸福的能力。幸福取決於靈魂的豐富,德性取決於靈魂的高貴。創造幸福和承受苦難屬於同一種能力,沒有被苦難壓倒,這不是恥辱,而是光榮。一個人倘若能夠通過讀書,思考,藝術,寫作等充分領略心靈的快樂,形成一個豐富的內心世界,他在自己身上就擁有了一個永不枯竭的快樂源泉。

讓生命迴歸單純,這不但是一種生活藝術,而且是一種精神修煉。只有外在生命狀態單純之時,內在生命才會向你開啟,你離神就越近。人,萬物之靈,應該滿足於自然需要,保持自然之子的本色。莊子也認為:物慾與生命是相敵對的,被物慾控制住的人與生命的本性背道而馳,因而是顛倒的人。今天,文明為我們創造了越來越優越的物質條件,遠遠超出了維持生命所需,那超出的部分固然提供了享受,但同時使我們的生活變得複雜,離生命的自然狀態越來越遠。優裕的物質條件使我們容易沉溺於安逸,喪失面對巨大危險的勇氣和堅強,在精神上變得平庸。如果多數人能夠保持生命的單純,彼此也以單純的生命相待,這個社會將是多麼美好。

愈是自然的東西,就愈屬於生命的本質,愈能牽動人至深的情感,例如,女人和孩子。現代人享受的花樣愈來愈多,但是,人世間最美的享受始終是最古老的享受。一個人無論在城市還是在鄉村,都可以領悟到生活的真諦,也都有可能毫無感受,這就要看你的心靜不靜,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所以要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過內在從容和悠閒的生活。正如清朝漲潮所言:能閒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閒。

在五光十色的現代世界中,讓我們記住一個古老的真理:活得簡單才能活得自由。有了物質生活的簡單和人際關係的簡單,心靈就擁有了廣闊的空間和美好的寧靜。一個人如果太看重物質的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的代價。繁忙中清淨的片刻是一種享受,而閒散中緊張的創作就簡直是一種幸福。俗人有卑微的幸福,天才有高貴的痛苦,上帝的分配很公平。勞作僅能帶來外在的利益,唯有創造才能獲得心靈的快樂。

每個人都想讓自己處於更適合自己的生存狀態。周國平先生過着適合自己的生活---處於安靜的生活狀態。從讀書和寫作中獲得了靈魂的享受,在親情和友情中獲得了生命的享受。親情和友情使他遠離社交場的熱鬧,讀書和寫作使他遠離名利場的熱鬧。人最寶貴的兩樣東西,生命和靈魂,在這兩件事情中得到了妥善的安放和真實的滿足。所以他享受着這種安靜的富有創作氛圍的生活。

祝福周國平先生,希望他的智慧可以引領更多的人,早日找到幸福的真諦,撫慰滋養人的靈魂。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2

最早認識周國平是一次幫同事的女兒買周國平的書,瞭解了他的人和書。然後從圖書館借了周國平的《生命的品質》,有散文,有斷片,文體較多,所以沒有很深的印象;再有老師送我一本精緻小巧的書《風中的紙屑》,裏面的文字和書一樣的精美;但讓我真正瞭解和喜歡周國平的應該是老公買回來的《智慧引領幸福》。

雖然這本書不知道為什麼是毛邊書,給人感覺是用一隻大老粗碗吃現代精緻的小菜,給人有點不搭調的遺憾,但這不影響文字的閲讀,不影響思想的深刻,不影響對作者的崇拜和對這本書的喜愛。

拿到一本好書,我喜歡先跳躍式的翻閲,就象在大海中嬉戲,隨手掬起的就是一朵潔白的浪花,而我知道還有更多的浪花在海里跳躍。而這種片斷式的文字更適合如此的看,看那一段都是浪花的翻躍,珠珠晶瑩,朵朵美麗,讓人不忍掬起,又不捨放下。有時會對某段文字,字字品位,句句感悟,遐思萬千;有時會感覺某段話就好像是寫給自己的,給迷茫的自己指點迷津,給憂傷的自己鼓勵安慰,給膽怯的自己信心和勇氣;有時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的驚喜,這就是我想説的話,只是我還沒想明白,他就説明白了;有時看到一句話似曾相識,好像在那看過或者誰曾説起,我又非常的贊同和認可。

這種跳躍式的閲讀直到一本書基本都翻閲完了,我才開始從頭到尾仔仔細細地毯式的閲讀,生怕錯過那句經典。而第二遍的閲讀又是一番感受,這種經過人生的積澱,又從心靈流淌出的文字,讀多少遍都覺得滋味猶在,依然引起思想的震撼,依然感受到生命的呼喚。

讀這本書感覺如遇智者,他説了你想説卻總也説不明白的話語;他解答了你一直耿耿於懷的疑惑;他化解你了心中時隱時現的糾結。一句話或讓你豁然開朗、或讓你會心一笑、或讓你悵然若失,如此的文字讓你覺得你懂了作者或者説作者讀懂了你。

或許從看《風中的紙屑》開始,我也喜歡上了這種片斷式的文字,開始了自己片斷式的思考和記錄。這種寫作方式讓我感受到了一種自然的抒發,一種隨意的思考,一種細緻入微的發現自我。《智慧引領幸福》讓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這種片斷式的記錄需要一種智慧,一種思想,一種厚積薄發的功底才能引人深思,促人自省。在這樣有着生命的文字中,感受豁達,感悟釋然,體會人生,體味真情。而要擁有這樣的智慧,要寫出這樣的文字,需要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無法行萬里路,但幸好我可以讀萬卷書來充實自己,讓讀書來引領智慧,讓智慧來引領幸福。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3

一直認為周國平作為一個作家,每每新書上市總是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凡事總是過猶不及的,宣傳本是好事,可這樣商業化的運作之下,總讓人覺得這刻意得來的盛名之下,真實寫作功底頗令人生疑。正是為此我極少看他的書。也是機緣巧合,今年單位讀書活動居然是他的書。既來之,則安之吧。反正既然已經在手邊,看上一看也無妨。

初始翻閲並無太大驚喜,一言概況就是周國平是在用出世的心做着入世的事,於他思想比較接近的大概還有豐子愷,但豐子愷的出世思想更加堅定單純,也許是因為他是真正的佛家弟子吧,儘管並未剃度,也在俗世間有自己的事業,但他總是對佛門清淨地有着最最深沉的眷戀。相比而言,周國平的思想中宗教的思想並不如此濃厚,但他用一種“自我”的概念來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在紛繁複雜的世事當中保持住內心的平靜坦然。

在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儘管世上有過無數片葉子,以後還會有無數片葉子,儘管一切葉子都終將凋零,我仍然要抽出自己的嫩芽。看到此處驀然開朗,原本一直糾結於自己的生活平靜如水,波瀾不驚,每天每天都如此雷同的讓人生厭,漸漸不知生活的意義何在了。看周圍的人亦是如此,工作結婚生子,似乎大家都在重複着既定的軌道,平凡無趣,我常在想到底為什麼都要人云亦云的或者呢?越想越感覺悲涼,陽光暗淡,草木生戚,盤旋在心中的死衚衕原地打轉難以走出。其實換個角度想想,這又何必呢。的確,我們的生活都非常相似,人生的大事也就這麼幾樣,大家的時間也都相差不大,但正像看起來片片相似的葉子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不同的個體。我與他在細微之處差異巨大,我閒來無事便可於箏相伴,指尖輕撫琴絃,泠泠之音便將心中浮躁拂去。繁忙的工作之餘,我也可以準求自己的興趣愛好,書法,舞蹈這些小時候沒有條件完成的夢想現在都可以慢慢實現啊,我的生活和別人的生活在輪廓相似的條件之下還是可以有自己最獨特的脈絡。

另外,在書中還有一段文字非常觸動人心。他説:一個人怎樣才能算擁有自我呢?一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興趣,亦即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他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其中,並感到內在的愉快和充實。如果有,便表明他正在實現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個性,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二是看他有沒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做人處事的原則,那是他的精神上的座標軸,使他在俗世中不隨波逐流。如果有,便表明他擁有自我,這個自我是指他的靈魂,一個堅定的精神核心。

一個人如果沒有了自我那必然迷茫彷徨,不知所措,擁有了一個安身立命的事業才能為自己提供一個人生的支點,除了物質上的保證,更重要的是事業可以讓人心有所皈依,每天早晨睜開眼睛知道有事情等待自己去做,也許有的時候真的很忙很累,也有時會有些怨言,但假期最初的新鮮感過去之後,每天這樣的無所事事反而更讓人心浮氣躁,我想作為一名教師,在突然空閒下來的假期這樣的感覺比常人體會的更深。有了事業並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這樣的生活是幸福的,充實的。作為教師,每日事物繁蕪,起牀的時候依舊天還未亮,晚自習放學的時候早已是萬家燈火,有時難免傷心。但這時卻不會有無所事事之後,心中失落,惶惑不已的感覺。雖然平時對工作是有抱怨,但在全心全意的投入其中時卻是最開心的時候,這時全然忘記生活中的煩惱和不快,腦海中平靜一片,只專注於工作,把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做好,常常感覺時間飛速流逝,不覺已是休息時間。伸個懶腰,疲憊卻滿足。

至於自己的真信念和做人處事的原則,有的時候會隱藏的很深甚至自身都難以察覺,但隨着生活閲歷的增加,這些蟄伏已久的信念會慢慢浮出水面。我們在日常待人接物的過程中,心中的信念都會有所反應,或者歡喜或者厭惡,諸般來自內心深處的反應都會使我們在不斷髮現心靈深處的真我過程中逐漸拋卻外界加諸的干擾,找到當初遊蕩的靈魂在投入凡胎之前的愛憎。內心的真我抖落迷茫的灰塵,逐漸顯現出來,它就是我們在入世的過程中應該堅守的原則。與人相處也好,處理事務也罷,不要盲從世俗眼光,不要理會閒言碎語,堅持聆聽內心的聲音,違背責任和良知的事情堅決不要去做,因為它背離了心靈的指引。人之初,性本善,內心的真我總是在人們內心不斷掙扎的時候告訴你該怎麼做,該做什麼,可歎的是,世俗的喧囂總是如此強大而嘈雜,遮掩住了心靈給我們的指引。

以前曾經聽人説過,每天都要抽出時間來和自己對話,聽聽自己心靈的聲音,當時還內心暗笑太過於理想化。但現在忙忙碌碌一段時間之後,卻不知道自己的目的是什麼,自己奔忙的價值又何在。這時無盡的失落就會湧上心頭,而此時正是應該回顧生活,回顧自己,迴歸本真,與自己心靈對話的時間了。我在做什麼呢,我的目的是什麼呢,到底我不斷追求的是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東西。也許你會驚訝,詫異於自己居然這麼久的時間都如此渾渾噩噩,只追求那些因為大家都爭搶而實際上並沒有那麼重要的東西,忙於這些,便忽視了真正重要應該真正珍惜的一切,比如家人,比如朋友,比如心靈的棲息。人生如此短暫,分清主次便顯得尤為重要了。真我永遠都是自己最好的導師,最貼心的朋友,它最知道你真正想要的事什麼,只要你願意每隔一段時間都安靜下來,靜靜的聽聽內心深處的聲音。

提筆總是言未盡而意已深,每每心中思緒萬千,但想把這種種心緒傾注於筆端卻總是感覺文字在此時此刻變得如此蒼白無力,反而不斷出現佛家的幾句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此刻大約這首詩可做最好的註解。不能不感歎佛家的大智慧,多麼蕪雜的事物心緒佛家都能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出來,並給與最深沉慈悲的指導。萬般煩惱皆自取,何不靜坐春風,聆聽心間花開的聲音。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4

艾青在《光的讚歌》中這樣寫道:“光在召喚我們前進/光在鼓舞我們、激勵我們/光給我們送來了新時代的黎明”。讀完《艾青詩選》,艾青筆下那一句句充滿力量,振奮人心的詩句,讓我更加相信,只要心中有光,前方便有希望。

1933年,艾青由於從事革命文藝活動,不幸被捕。他在獄中寫了不少詩,《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其一。在這首詩中,艾青寫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他讚美她,讚美這位善良、勤勞、簡樸,但卻命運悲慘的農村勞動婦女;他感謝她,感謝她對詩人的悉心照料,感謝她給予詩人的温暖,感謝她為詩人付出的那份最無私的母愛。

但是,艾青更敬重大堰河。大堰河作為千千萬萬深受舊中國黑暗社會壓迫的勞動婦女之一,她承受了“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但她並沒有因此向生活妥協。艾青敬重她,因為獄中的艾青希望自己也能像大堰河一樣堅忍,而不向生活妥協,真正做到“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此時,大堰河便是艾青心中的光,伴他度過了獄中的幾年。

有人説,艾青寫的詩大多是憂鬱的。確實,隨便讀幾首《艾青詩選》中的詩,便可以感受到艾青筆下的那種淡淡的憂愁。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裏,艾青描寫了大雪中的中國農夫、蓬髮垢面的少婦、無數的土地的墾殖者,和自己流浪和被監禁的悲慘命運。每一個畫面都刺痛讀者的心,讓人產生一種無力感。這就是所謂“憂鬱”。但這種情緒是來源於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悲憫同情和對中華民族所受種.種苦難的真情關切。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5

每一次讀孫老師的書都會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這一次也不例外。之前只聽説過青春期,更年期等,對於兒童敏感期還是第一次瞭解。原來兒童的成長是由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構成的,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兒童的心智水平就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而敏感期發展的好壞直接決定了一個孩子能否成長為一個正常的,優秀的人。

以下是我根據此書對哥哥的女兒——睿嫣,處於兒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進入口腔敏感期時,睿嫣喜歡在牀上抱着大可樂瓶翻滾,並嘗試用嘴咬開瓶蓋。當時她還不到一歲,做這個動作有些費勁,但她並不氣餒,可以持續做十幾分鍾,時常把自己累得氣喘吁吁;睿嫣有一隻黃色的小熊,每次給她小熊,她都會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時,也是抓過來咬一通;有一次,家裏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睿嫣抓起來就往嘴裏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馬上做出難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裏的東西往外吐。哈哈哈,小傢伙口的功能已經建立並獨立起來,正在用口來認識世界呢!

睿嫣一歲左右時,恰好家裏的沙發破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洞,她發現了,便開始用手指去摳。小洞被摳大了,棉絮露了出來,她便把棉絮往外掏,於是那段時間她總是專注於這份工作,樂此不疲。接下來我發現她對紙箱子很感興趣,於是便把她放到紙箱子裏,她時而蹲下,時而站起,有時還會扶着箱子不停地搖晃,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搖晃得太厲害了,她就面朝地板摔了個大馬趴,繼而哇哇大哭。無奈,我開始為她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後我發現,每次打開洗衣機時,睿嫣都喜歡往洗衣機裏扒拉,但是她個子夠不着,什麼也看不到。於是我把她抱進去,當然我事先拔掉了電插頭。進入這個空間,睿嫣有時手舞足蹈,有時又安靜得出奇,她可以自己在裏面玩上30,40分鐘。很顯然,她對這個空間很滿意,這種狀況持續了一個星期左右吧。當時,我只是想帶她的時候省些力氣,沒想到恰好滿足了她在空間敏感期時對空間探索的要求。

3歲左右,睿嫣到了剪紙敏感期。每次握起剪刀,她都會拿起紙張剪個不停。我們會拿一些廢報紙給她剪,有時她會要求要一些白紙,我們提供的條件應該是滿足了她的需求,所以她並不會拿剪刀去剪衣服啊,窗簾之類的東西。其實,我並沒有認真看過她剪的過程,只是每次剪完,她都是一副很滿足的樣子,我覺得這樣就夠了。但我媽媽是個愛乾淨的人,面對睿嫣剪了一地的紙,媽媽會不高興,會不允許。但我不這麼想,因為小時候我也喜歡剪紙,我喜歡把紙張先剪成一條一條的,不完全剪斷,然後再一排一排的剪下去,剪得碎碎的。我喜歡聽剪刀剪在紙上的“沙沙”聲,讓我覺得很舒服。我不知道睿嫣是出於什麼目的來剪紙,但我看得出剪紙帶給她的愉悦感。於是,為了保護我們感同身受的愉悦感,我和睿嫣約定,自己收拾掉廢紙是允許她剪紙的唯一條件。睿嫣爽快答應了,也如約做到了。就這樣,我倆共同幫助了她自己度過這段剪紙敏感期。

以上是我對睿嫣處於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記憶,但是當時自己是沒有兒童敏感期這一概念的。完全是處於保護孩子愛好的心理。因為,小時候,媽媽總是限制我做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會忘記。所以,我不希望哥哥的女兒和我一樣,在沒有自由的環境中成長。於是,我會盡量滿足她的想法和要求,這麼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彌補自己兒童時期的遺憾。沒想到,卻誤打誤撞的幫助了睿嫣。真是讓人欣喜。

很感恩能讀到這本書,使自己有機會探索兒童成長的祕密。從前不明白哥哥的女兒為什麼那麼喜歡玩沙子?不明白哥哥的兒子為什麼那麼喜歡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兒子為什麼每天早晨起牀都要看同一集奧特曼?現在總算是揭開這層神祕的面紗了。當然這些都不足以讓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導處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麼。但至少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有更多的寬容和愛意去善待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順利度過一個又一個的敏感期,最終長成正常的,快樂的人,感恩!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6

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開篇有一段話,“勞動是醫治百病的良藥,工作能夠克服人生的磨難,讓你的命運獲得轉機。”這段話讓我感悟頗多。

工作的真諦在於磨礪

稻盛和夫先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成長曆程告訴我們,工作不僅僅是養家餬口的手段,更是對心靈的一種磨礪,對人生的一種經歷,對人格的一種錘鍊!

稻盛和夫先生認為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工作,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道選擇題,可以選擇腳踏實地、忘我奉獻,也可以選擇投機取巧、消極怠工,更可以選擇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當面對這道選擇題時,我們必須明白,這不僅僅只是決定了你對工作的態度,更決定了你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態度。

我們每個人處在這個社會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承擔了不同的責任。

面對這種種責任,我們該如何抉擇,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腳踏實地、忘我奉獻,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熱情,讓工作成為自己人生中的一道風景線,讓工作成為自己人生的磨刀石。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終於一天,我們會在工作中體會到人生的價值。

工作的本質在於堅持

工作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礁石,有漩渦,有鯊魚,更可能有海盜。這些困難,我們該如何面對?

稻盛和夫先生告訴我們:苦難就是考驗,已經不行的時候,才是真正的開始。面對工作中的種種困難,我們唯有堅持,我們唯有迎難而上,我們唯有絕不退縮,我們才能見到風雨後的彩虹,我們才能登上成功的頂峯。

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經説過,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曉得的唯一方法是從那些荊棘上面迅速踏過。不要因為摔過跤而不敢奔跑,不要因為風雨而詛咒生活,不要因為迷路而忽視一路的美景,更不要因為一點點困難而討厭工作,這都是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若樹不堅持,如何能挺直樹幹,收穫那一片陽光雨露;若竹不堅持,如何能咬定青山不放鬆,而受人敬仰;若梅不堅持,如何能凌寒獨自開,錚錚鐵骨,綻放人間;若人不堅持,如何能屹立不倒,終飲那成功的美酒?

工作好比在沙灘上行走,我們可以走得很艱難,雙足傷痕累累,但只要堅持往前走,不停下自己的腳步,不放慢自己的腳步,我們終能看到大海的波瀾,此時回頭再望,身後那一排排歪歪曲曲的腳印,記錄着我們成功的足跡。

工作的價值在於創新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很容易讓人產生疲憊感,讓人感覺工作很無聊,很苦悶。此時稻盛和夫先生告訴我們,如果每天我們都能創造性地工作,在最細小的工作中尋找創造的價值,工作將變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變成一件充滿樂趣的式。

“自新應似長江水,日夜奔流無歇時。”自古以來,創新都是社會發展最強大的推動力。創新可以使一個民族從弱變強,創新可以使一個企業起死回生,創新也可以使一個人從失敗變成成功。

創新,猶如跳動的精靈,出沒於世間,出沒在我們身邊,永遠是那麼的捉摸不定,當你想抓住她的時候,她卻隱匿不見了。唯有通過一次次在工作中的嘗試,才能捕捉到創新的身影。

如何在工作中做好創新,需要有紮實的理論基礎,敏鋭的觀察能力和踏實的工作態度,缺一不可。創新來源與學習,學習前人的經驗,學習失敗的教訓,學習他人的長處,才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工作中實現創新。學習的方式有多種,以下4種是我們必不可缺的:

問題學習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數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

提出問題,預示着新的發現、新的突破。沒有問題的提出,就永遠不可能解決問題。

問題學習,不僅指提出問題,還包括解決問題。解決問題,能夠最好地鍛鍊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同時解決問題的學習,還最能激發人思維、創新的積極性。

批判學習

進行批判學習,發展批判思維,避免“所知障”,避免現有知識的負作用,在擁有豐富知識的同時能夠擁有自由飛翔的頭腦。

研究學習

停止當學生,馬上開始研究。人們認為研究必須要經過十幾年漫長的學習才能做到,甚至認為要經驗豐富的兩鬢斑白的人才能幹好。可是,事實充分證明,連幾歲的孩子也有研究能力。美國的孩子,從上國小低年級開始就搞起了“研究”,進行研究式學習。

國小二年級的小孩子竟然敢研究《中國的昨天和今天》、《我怎麼看人類文化》之類的大課題,每個課題都能用微機寫出幾十頁的小冊子,能夠熟練地在圖書館利用計算機和微膠片系統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種文字和圖像資料……從決定題目,到蒐集資料,到研究寫作,從始至終都處於獨立研究狀態。

在這種獨立研究過程中,可以最好地培養創造精神、創造能力。大量事實都表明,美國人從小就教孩子做“研究”,這不僅是完全可行的,而且正是美國人的創造性、創造力勝於我們的重要原因。

自主學習

有了自學能力,就可以自主、獨立地掌握創造所需的任何新東西、新本領。並且,自學能力是一種綜合性極強的能力,它包括獨立閲讀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自我組織能力、自我監督能力,包括高度的主體精神、自主精神、自強精神。而這些都是創新所需要的,與創新有着內在的同一性。

很多富有創新性的傑出人才,並非學校所造就,他們很少獲得正規教育的“滋養”,但卻通過自主學習而成功。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7

讀完《幹法》後,我受益良多。不得不驚歎佩服日本人的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品質。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二戰後受到重創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幾二十年恢復經濟,乃至發展成為發達的科技和經濟強國。

從稻盛和夫這個人,再到這個行業,再俯瞰整個日本,正是因為這種專業,創新,追求完美的大的競爭氛圍下,人家的企業才逾越成為世界上頂尖企業,人家的國家才成為富裕發達的強國。

當代我們這些年輕人真的很缺少工作的熱情以及積極的人生態度,至少,我身邊的朋友很少有。他們對於工作,僅僅停留在為了解決温飽而工作,為了工作而工作。

曾幾何時,我也在不斷的問自己,到底工作是為了什麼 生命的意義是為了什麼 看了《幹法》後,我似乎從中找到了些許想要的答案。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實現,這是我所追求的答案。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對工作沒有什麼熱情,相反對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激-情,對生活的態度沒有積極,同樣工作也不會好到哪去。工作給我們的感覺時常是枯燥的無聊的,時常讓人感覺到壓抑煩躁,這是大多數的人的體會。

恰恰無聊是最讓人墮落的根源,這是我的老師對我説的一句話,無聊是因為你對事物失去了熱情,失去了興趣,而無聊也會導致沒有了積極的人生態度,最終導致一個人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前途,一生默默無為,平凡的結束自己的一生,要嚴肅對待這個問題,警惕這個問題。像和盛稻夫一樣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找的並不是一個好的工作,跟他一起參加工作的差不多都走了,因為年輕,想法很多,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當中,是選擇離開那家企業,重新尋找更好的工作,還是繼續忍受寂寞,無聊,枯燥的工作,埋頭苦幹,積極進取呢 其實我們沒個人都處在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當中,不想抉擇又不得不去面對,怎樣才是對,怎樣才是錯,沒有人去教你怎樣做,畢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事,別人也幫不上。

這時,當自己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時就要認真思考了,三思而後行,做出的決定就一定要貫徹始終,不要回頭,相信自己。很多時候就是錯了,也不要後悔,有些人後悔當初要是那樣就好了,要是不選這樣或許會更好,這些都是事後無用的後悔,人生難免會有錯,只要不重複犯錯,就對了。曾經看過一本書,書上説現代年輕人很浮躁,城市也很浮躁,歸根到底是心浮躁,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冷靜,戒焦戒燥,學會沉澱。前幾年我一直很浮躁,很迷茫,生活的很消極,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想法,現在的我開始慢慢找到些方向,開始朝着自己的目標在邁進,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缺少目標和夢想。把目標設置的太大,不容易實現,我就把目標變的小些,時間短些,待實現了一個再接着一個。我過的很充實,不再那麼浮躁和迷茫了。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8

讀稻盛和夫《活法》,明白了人應該怎麼活,需要敬天愛人;讀稻盛和夫《幹法》,明白了應該怎樣工作,就是把工作和自己融為一體。作為把商業和哲學融合如此之高的企業家,可以説已經聞達天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幹法》這本書給我們講述了:

一、人為什麼要工作

真正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已的心志,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

勞動的意義不僅在於追求業績,更在於完善人的內心。

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磨鍊自己靈魂,鑄就美好的心靈。有了美好的心靈, 就會很自然地去想好事,做好事,為社會、為他人着想,並落實在行動中,你的命運就一定會向好的方向轉變。

二、如何喜歡自己的工作

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夢想,還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

熱愛工作,就不會單純按照上司的指示辦,就會有自己製造漩渦的,自主努力的衝動。縱使是自不量力的夢想,是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標,還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這個目標,並堅持不懈地在同仁展示這個目標,這一點非常重要。

請為自己的每一步小小成功而感動,並把它當作動力,更加努力的工作。

愚直地,認真地,專業地,誠實地”投身於自己的工作,長此以往,人就能很自然地抑制自身的慾望。此外,熱衷於工作,還能鎮住憤怒的心,也會無暇發牢騷,而且日復一日努力工作,還能一點一點提升自己的人格。

三、如何高目標、持續地、完美的、創新工作

每天堅持認真地、不遺餘力地工作,應該是我們做人最基本、必要的條件。

一心一意地投身於工作,聚精會神,孜孜不倦,精益求精,這本身就是磨鍊人格的修行,這樣做就能磨鍊我們的心志,促進我們成長。

對今天做過的事,老老實實地進行反省,發誓從明天起認真改進。這樣度過反省的每一天,我們不但能避免工作上的失敗,而且有利於在人生中提升心志。

要完善一個產品,99%的努力是不夠的。一點差錯,一點疏忽,一點馬虎都不能允許。任何時候都要求100%的完美主義。完美主義不是更好,而是至高無上,這就是我在工作中不斷追求的目標。

第一,必須注意細節。第二,比道理更重要的是重視經驗。第三,不厭其煩、持續、專業地工作。

想要成就某項事業,就應該時時描繪這一事業的理想狀態。同時,對於實現這個理想的過程也要反覆思考。直到“看得見”這個過程為止。

持續改善:即便是平凡簡單的工作,只要不斷地鑽研創新,也會帶來飛躍性的進步。在每天的工作中時刻思考這樣做是否可行,帶着“為什麼”的疑問,今天勝過昨天,明天勝過今天,持續不斷地對工作進行改善與改良,最終定能取得出色的成就。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積極向上、具有建設性,善於與人共事,有協調性,性格開朗,對事物持肯定態度;充滿善意;能同情他人,寬厚待人,誠實、正直、謙虛謹慎;勤奮努力,不自私,無貪慾,有感恩心,懂得知足,能剋制自己的慾望。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9

艾青(1910年~1996年),現代詩人。本名蔣海澄,字養源,筆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華人。艾青早期的詩歌,以現實主義手法,深沉憂鬱地唱出了祖國的土地和人民所遭受的苦難和不幸,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悲慘命運,同時他的詩篇又激勵着千千萬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為神聖的國土不可侵犯而英勇鬥爭。由於詩歌這一特殊的文學形式所表現的內容要高度概括集中,在表達上,要求有飽滿強烈的感情和豐富飛騰的想象,因而採用豐富多彩的意象可使形象更加豐滿生動。所謂意象,就是能寄託出某點感覺的事物、景色,是經過了主觀再創造的形象,是“具體化了的感覺”。由此可見,詩的形象化離不開具體生動的描寫,也離不開作者的主觀感受。艾青早期的詩歌,注重通過描寫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引起感覺、發揮聯想、捕捉和選擇意象以凝結成形象,形成了他早期詩歌藝術最顯著的特徵之一。

在閲讀艾青早期詩歌中,我發現,艾青所採用的意象,其外延相當豐富,就是説,他的詩歌中以現實主義手法對生活作真實的再現,所攝取的物象品種多,表現的範圍廣,象徵的東西豐富。譬如一九三七年初的作品《太陽》一詩有這樣幾句:“震驚沉睡的山脈,若火輪飛旋於沙丘之上,太陽向我滾來。”就是一種光明來臨的具體化感覺,它暗示着光明時代的到來那種不可阻擋的雄偉氣勢。作為《太陽》起點的《春》這首詩一開頭就説:“春來了,龍華的桃花開了。”大家知道,龍華是蔣介石在上海屠殺革命者的刑場,那裏淤積着無數革命烈士的鮮血,詩人在這裏發現了詩,激起了詩情,展開他的藝術構思,採用了一系列的意象向我們啟示:龍華的桃花是在“東方的深黑的夜裏”爆開的,那些深黑的夜是“血斑點點”的,那些也裏“沒有星光”、“颳着風”,人們“聽着寡婦的咽泣”。烈士的殷紅的鮮血爆開了龍華桃樹上的蓓蕾,孕育了江南的春天。這一從“墓窟”中走來的春,是詩人透過暗夜與血跡對象徵自由、勝利的春天的呼喚,是詩人生活信念的結晶。再如《死地》裏有句“大地已死了……它死在絕望裏;臨終時依然睜着枯乾的眼,巴望天頂落下一顆雨滴……”這就是以大地作象徵的形象,刻畫出人民在大旱之年痛苦絕望的情緒。艾青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更是運用意象的典範,全詩多處運用意象表現某些感覺的事物景色,給人以情景交融的感覺境界。在詩中,詩人開門見山地點出了大堰河與“我”的特殊關係後,引入了對大堰河的回憶,集中描述了她一生悲苦的經歷:“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壓着的草蓋的墳墓,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園地,你的門前的長了青苔的石椅……”幾個意象分別以墳墓、瓦菲、荒園、石椅這些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10

一開始讀這本書時覺得挺無聊,心不在焉翻看了大半本,在百度上搜了下艾青這個人,才對她有了些許瞭解。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她的成名之作,所以在詩集中排於首位,這首詩是艾青真正把思想感情融入民族生活大地的重要轉折點。我認為大堰河就像中國農民的化身,就像一個寬厚、仁愛、純樸、堅韌的母親,生來無名,被套枷鎖,仍將最無私的愛給予了她的乳兒,艾青從她愚昧與善良、勤勞與卑微相交織的歷史性格中,深刻洞見了中國農民的宿命,並且由此激發出了對人類普遍生存境遇的巨大憐憫。

我比較喜歡艾青的《向太陽》,我認為這首詩充分表現了詩人的高度熱情和對光明、未來的追求和信心,全詩貫穿着一個總體的象徵形象,那就是太陽,以太陽來象徵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希望,從“我”——一個飽經憂患的知識分子的角度,採用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手法,抒發抗戰高潮到來時的激奮之情。

我發現艾青的詩歌都注重通過描寫具體可感的事物來引起感覺,發揮聯想以凝結成形象,比如在《雨巷》中,通篇描述意象,用詩人飽含深情的筆墨,給人以強烈的畫面感與視覺衝擊感。

讀艾青之詩,品艾青之心,贊艾青之情,《艾青詩選》——你值得擁有。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11

《幹法》一書是日本稻盛和夫經營之聖又一力作,這本書體現的工作觀和《活法》完全相反,但並不矛盾,東方和西方管理理念的差別。

誰來拯救我們的工作?現在就 《幹法》一書體會我自身的感想,本書前言幸福的工作法,稻盛和夫把工作當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思考和體驗,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收穫,讓我每一天的生活充滿價值,同時工作又是萬病良藥,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和考驗,工作中體會樂趣,就向人們常説的樂在工作。

人為什麼要工作?我以前的理解就是能有口飯吃,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得他人認可的價值。《幹法》書中説人生的工作是最尊貴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為,日復一日的工作鍛鍊了我們的心志,提升了人性,磨礪了人的思想。

在人生中想要提高自己的信心,説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不管人怎樣一心思善,行善,但不知不覺仍會做出出格的舉動,不能把思善,行善始終如一,努力的思善和行善,一但有了不好的念頭,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虛心的自我反省,通過自我反省的不好的念頭消失在萌芽之中,每提反省,時時刻刻反省有利於提高自信心,全身貫注於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磨練自己的靈魂,鑄就美好的心靈,自己的命運一定會向好的方面轉變。

如何能夠真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就要改變心態,心態能改變一切是最有道理的,每天對自己的心態的調整有利於一天的工作,無論任何事情都要向良性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把工作當成一種苦差事,與其找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現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幻想,更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只要是喜歡上了,就能不辭辛苦的工作,不把困難當做困難,一心去想怎樣工作,自然就會有好的收穫,一定能做出成績,有了成績就會獲得身邊人的好評,你就會更加愛上自己的工作良性循環也就開始了。

挑戰自己是生命中的動力,在公司每年 每季度 每月 每週都會有銷售計劃和任務,前幾年為了提升業績,公司領導帶頭表態,如果完不成任務會如何如何懲罰自己,我相信自己能做到什麼什麼等等,外人看來這是一羣瘋子,但是我相信這是對自己的挑戰,向更高目標更高理想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

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後感_周國平智慧引領幸福讀書筆記 篇12

物象的直觀表現烘托出詩人對保姆大堰河悲慘身世的感念。我們知道,艾青出生在一個地主家庭,自幼被寄養在一位貧苦的農婦家中,直到5歲才回到自己家中,這使他從小就感受到了農民的艱苦生活並把自己的命運同農民聯繫在一起。因而,當他在這天清晨,透過監獄的窗口看到了漫天的大雪,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想起了家鄉,也想起了曾經用自己的乳汁哺育過他而今已埋進了“被雪壓着的草蓋的墳墓”的保姆--大堰河。這些意象注入了作者的主觀感受,融入了詩人的情與感,經過艾青的主觀再創造,使我們讀起他的詩,感受到艾青筆下的意象描寫已經不是單純的寫實了。

採用豐富多彩的意象表現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抒發深沉憂鬱的感情,使抒情形象更加豐滿生動,充分體現了艾青獨到的藝術特色。五四啟蒙時代的郭沫若,他的詩也常用比喻、象徵等手法,藉助某一形象抒發感情,但他的詩中所表現的自然景物,表現的意象,大都被人化和神化了,藉以直抒胸臆地表現自我感情。這與艾青將意象與情與感交融、主觀與客觀有機結合的表現手法是不同的。與艾青同一時代的臧克家,他的詩執着於現實,取材於現實,他比較注重以客觀的準確意象代替主觀情緒的直接發泄,從現實生活中捕捉具體可感的畫面構成意象時,更傾向於單純寫實。

艾青詩歌意象的外延豐富多彩是與其的深刻相一致的。同樣是寫太陽、春天、黎明、夜晚,同樣是寫某一具體可感的事物,艾青能夠賦予它深刻的思想內容,從而使其詩歌在藝術與思想內容方面形成了有機的統一。例如在《雪落在中國是土地上》這首詩一開頭就創造了一種富有象徵意義的陰冷、悽愴的氣氛和意象:“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着中國呀……”接下來用擬人的手法寫道:“風,/象一個太悲哀的老婦,/緊緊地跟隨着/伸出寒冷的指爪/拉扯着行人的衣襟,/用着象土地一樣古老的話/一刻也不停地絮聒着……”這裏的“風”和“雪”既是對大自然景象的如實描寫,又是對當時慘遭戰亂的現實作的藝術寫照,不僅僅表現了自然界寒冷,更是對政治氣候和民族命運的暗示,表達了深刻的思想內容,為詩篇後面傾訴心曲,抒發憂國憂民的深情作了鋪墊。再如《乞丐》一詩,為了表現中國勞動人民在日本帝國主義鐵蹄蹂躪下流離失所至於淪為乞丐的慘狀,對乞丐的神態和一些特徵性的動作做了細緻的刻畫:“在北方乞丐用固執的眼/凝視着你/看你在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齒的樣子。”我們從這些意象中可以感受到乞丐那種飢餓的痛苦和渴求食物的慾望,同時使我們對日本帝國主義入侵後的舊中國黑暗現實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標籤: 讀後感 周國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wmkvj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