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通用16篇)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通用16篇)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1

夜深人寂,於無聲處,孑然於點點思緒。懶坐一縷昏黃的燈光下,輕捧起一份沉澱的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着《菜根譚》,以一顆樸實的心靈,來品味那一絲難言的青澀與甘苦。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通用16篇)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是融儒,道,釋意藴於一體的智慧結晶和萬古不變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我眼中的《菜根譚》,是一部難得的人生奧祕和為人處世的書籍。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宇宙間的大妙,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但更令人驚歎的是作者那天馬行空般的思辨以及深邃精妙的處世哲學。

處世之道,先在於為人,後顯於行事。《菜根譚》以簡練明雋,兼採雅俗的文字,如雲端之飛鳥,似清溪之流水,讓我們在陶醉於其間之時,留以人無限的遐想和一次次的心靈上的洗滌。

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練才能獲得。《菜根譚》用最賦予生命的言語,向芸芸眾生闡釋了人生的真諦和生活的萬千智慧。

修身,乃人之始也。書中有言:一點不忍的念頭,是生民生物之根芽;一段不為的氣節,是撐天撐地之柱石。故君子於一蟲一蟻不忍傷殘,一縷一絲勿容貪冒,便可為萬物立命、天地立心矣。生命的底限與高度,在於生,在於立。唯有生存,萬物方可擁有成長的機遇與挑戰。唯有直立,萬物才能頂天立地,尊嚴地追求更高的境界。善待

周圍的事物,善待生活中的你我,以一顆質樸的善心去看待世間的一草一木,去享受人與人之間純美的情感,一個人才能樹立起敢為天下擔當的氣概,去承擔天下為公的責任。

養性,人之昇華也。“晝閒人寂,聽數聲鳥語悠揚,不覺耳根盡徹;夜靜天高,看一片雲光舒捲,頓令眼界俱空。”這更是一種嶄新的境界。“心事浩茫連廣宇,於無聲處聽驚雷”,生活並不缺少喧囂浮華,我們所缺少的,是漫漫紅塵中,那一份心靈的淡定與堅持。現代社會,處處瀰漫着物質財富的慾望和地位名望的渴求。忙碌的我們,停下匆匆的腳步吧!平靜喧譁的靈魂,回首曾經的過去;放下沉重的負擔,重新定位未來的道路。在利慾薰心的社會中要想在心中獨留一份清新,糊塗中則必須有一顆耐得住寂寞的心。人生需要寂寞。獨守一份寧靜,甘受一份寂寞,卻是新的人生啟程。

正確地對待世間萬物,自古是人們的最高追求。“天地景物,如山間之空翠,水上之漣漪,潭中之雲影,草際之煙光,月下之花容,風中之柳態。若有若無,半真半幻,最足以悦人心目而豁人性靈。真天地間一妙境也。”天地之間最妙之境,非榮華富貴,非高官厚祿,亦非夢想成真。自然萬物之所美,入之以眼,感之以膚,悟之以心。此刻的美麗,定然不是最美的。但是如果我們保持一顆感悟的心,一顆真誠的心,一顆享受美的心,我們就能在大千世界中領略到無盡的美,享受更迷人的美。

《菜根譚》中每條的字數都不多,但卻融入了人生的最為真切的感悟。遨遊其中,不單單的是一種清新,不單單的是一種覺悟,心頭那份無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字裏行間,藏着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在他那沉甸甸又帶着暖意的警策下,必然心有所悟且有所得。

今夜,再坐燈旁,用心來品味那一份人生的表白。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2

我很慶幸大學這幾年看了幾本書,可惜教材沒看好,所以説到學習,我不得不慚愧,一臉難過。後悔已經晚了,但是我的壞習慣很難改變。這兩天在期末考試的壓力下愛上了《菜根譚》,於是趕緊換掉了之前的牀頭書。越看越覺得有趣,捨不得放下。然而,由於考試的壓力,我不得不抽出時間來享受一下。《菜根譚》是學生用書,當然只能慢慢看。人生就像一場“修行”。

《菜根譚》是一本和處事哲學有關的書。中國古代這樣的書太多了,因為中國人,尤其是古人,特別注重自省,要求“我住三省,我住自己身”,做人很重要。在眾多的書籍中,修身養性、待人接物的書籍是很難窮盡的。

比如儒家《中庸》,其實早就有人説《中庸》要求人不要走極端,不是一邊倒,但它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和稀泥。當然也有人喜歡《道德經》。孫子兵法和後世的求索之術都是從中發展出來的,沒有好壞之分的書。但是,有些人堅持用一些陰謀來拿定主意,把別人當成地獄。這恐怕已經不稀罕了。

那些企業的'老闆把這些書當寶貝,花大價錢去聽國學講座,就是為了賺錢更好的修身養性。至於那些有幸聽了那些賣成功學的人對這些傳統文化的解讀的人,很難讓人信服,但還是有很多人熱情高漲,離修養越來越遠。

《菜根譚》不好説,全是儒釋道。可以看到《中庸》的影子,也可以看到《道德經》的影子,禪意也貫穿其中。這樣的書也有糟粕,但完全可以去其糟粕,慢慢啃其菜根。

就生活而言,如果你讀到“人的缺點,就應該把它彎成裂縫;如果是暴力的,那就是又短又短。人是固執的,要善於教學;生氣生病,就是固執。”每個人都有缺點,要機智的彌補別人的缺點。然而,當有爭議和衝突時,人們往往喜歡取笑別人的缺點。用短暫的攻擊來暴露對方的缺點並不少見。

當然,人也有固執的時候,尤其是年少年老的時候。他們年輕,沒有經驗,所以容易固執。當他們老了,覺得自己很有經驗的時候,也容易固執,越老越容易固執。學生的頑固錯誤必須受到老師的憤怒指責和批評。至少我以前的老師都是這樣,但是結果不理想。好的引導對固執的老人和沒有經驗的青少年是對的。但是,縫完之後,舌頭和舌頭有了爭執,或者遇到一個沒有道理的人,就偷偷告訴自己,不能短視,不能固執。那就是智慧。

再比如讀“害人之心不可少,防人之心不可少。這個戒指不小心;被人欺騙總比被別人欺騙好。這個警察傷害了督察。第二語言共存很聰明,很有朝氣。雖然大家都希望時代的人是善良的,但那時候絕對有可能。所以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和一顆防禦的心。畢竟最美的是人性,最邪惡的是人性。所以,善良的人需要提防別人,因為善良的人更容易被忽悠,後半句明顯有中庸之道的味道。警覺性高的人不需要被欺騙

再比如讀書:“君子要洗眼,小心不動心。”無論發生什麼,他都需要保持冷靜的態度,仔細觀察。不要輕易發火。否則,他不會解決問題,而是取自己的姓。社會再複雜,一個人的內心是不可或缺的,但一雙冰冷的眼睛更是不可或缺的。對我們來説,有勇氣草率行事並理解“艱苦的戰鬥”是明智的。

書中有無數美好的東西,美好的生活是為了更好的人際交往。但是,讀者在一本書裏喜歡什麼或感覺到什麼警醒,是與讀者的性格和修養相一致的,當然也有不同的偏好。

在談論生活和與人打交道時,我們不應該忽視幾個簡單的原因,那就是人的情感大部分是在需要和被需要中產生的。當我們需要被滿足的時候,我們也是需要的,可以體驗你的價值。在一定程度上,我們仍然在滿足自己的需求,這很容易產生快樂的感覺

緒,而需要得不到滿足或者別人的需要讓你覺得很累沒有價值拖累了你,那麼產生的情緒就是負面的,幾乎所有的關係和行為都可以用需要和被需要來解釋,因此不吝嗇自己掌聲和讚美之言,真心為別人的成功鼓掌,《人性優點》幾乎整本書都在講這個道理。這個道理對於人際關係和談戀愛都一樣使用。

還有一個道理就是,人的性格不同,只是體現為不同的特點,絕無好壞之分,一個人討厭你的某一方面可能另外一個人正喜歡你這一點。討厭是發自內心的,喜歡可以假裝,但討厭不可以,如果有一個人很討厭你,絕對不是因為你做錯了某一件事,有句話叫做在一個不需要你的人哪裏,你的呼吸都是多餘的,只要不是你周圍的人都討厭你,沒有不要去為誰改變,因為你做錯了一件事只是討厭你的人的爆發點,再此之前他已經討厭你了。當然是你的惡習,比如從不洗澡讓人不爽,你你就改洗澡去了。性格只有特點,沒有優缺點,但習慣定有好壞之分。就如細心的人多不果斷,温柔的人可能偏向於柔弱。自信可能會死在細節上,但是惡習就是噁心習。

還有一條是,不管是否談戀愛的人都有一個誤區那就是容易忽略對方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特別是小情侶,往往錯誤的希望對方按自己的想法來做,要把對方變成“另外一個自己”,這個時候就大錯特錯了。

總之,做人處世這門學問是活一天學一天,既要有性格的自信還要有改掉壞習慣的毅力。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3

自古以來,擁有財富的多少是衡量一個人社會地位大小,甚至是家庭地位大小的標誌之一。“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句話寫出了世態炎涼與人生無奈。

在戰國時代,縱橫家蘇秦對此就深有感慨。他曾學縱橫之術,前往秦國遊説秦王,書十上而秦王不用。最終窮困潦倒,耗盡資產而歸家。看到蘇秦回到家了,妻子不下織機,嫂子不去做飯,父母不與他説話。這都是因為蘇秦在外多年,一事無成,沒有求得任何功名而遭家人冷落鄙視。

所幸蘇秦大受刺激,發憤讀書,甚至夜半瞌睡時,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腳,以保持清醒。終於他學有所成,遊説山東六國獲得成功,權傾天下。再次回到家時,父母遠遠地迎接他,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以示恭敬,嫂子向他跪拜表示謝罪。

家人尚且如此,更何況他人呢?名人經歷如此,普通人更不會例外。

做為平民百姓,如果能夠有很高的收入,自然會有相應的地位,那其實是一件幸運之事。大部分人,能夠生存下來已實屬不易,還談何地位呢?手中無錢,自然會感覺低人一等。

一個人如果真的這樣想,那麼這輩子他就真的地位低下,經常受人白眼。

如何改變這樣的局面呢?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思想與觀念,因為人本身就是觀念動物,自己的行動完全受於自己的思想觀念支配。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段話: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會位的公相;士夫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的乞人。意思是:老百姓如果願意儘自己的能力,廣積恩德,廣施恩惠,那麼即使他沒有公卿相國的名位,也會受到世人的景仰;那些有高官厚祿的士大夫如果一味地爭奪權勢、貪戀名聲,那麼就算他擁有公卿爵位,也仍然像乞丐一樣可悲。

如果誰能理解這段話,並真正這樣想,這樣做,註定會成為了不起的人。人窮志不可短,如果自身沒有什麼錢財,內心世界又一片荒蕪,就會覺得自己沒有用處,處處比不上他人。

所以要想改變現狀,可以這段話為參考,改變內心,修正行為,不以錢財多少論英雄,唯以施德行善為目標。

這樣你的價值觀就不再是金錢至上,即使遭遇仍和以前一樣,但會有了自信與從容,然後通過一點點的努力,改變現狀,最終達到想要的目標。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4

從懵懂幼年到現在書生意氣的今天,關於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文化,聽得最多的,也是最令人感慨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每每聽之,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且百聽不厭!感慨之餘,幸而未忘激勵自己努力的去接觸中華之偉大的傳統文化。有一天,當我從圖書館將《菜根譚》捧回宿舍,看完其前集的第一篇後,我徹底的被她的魅力所折服!從此往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我的潛意識裏逐漸的走出朦朧,有了較為確切的輪廓,然而就算我窮盡眼力,仍舊不能看到她的邊際,在世間的所有事物中難以找到任何一件事物與之相媲美。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愛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語言精煉雋永,對於道德的堅守與否的後果,一語道破。讀罷,我便陷入了沉思對於人生的道理進行闡述的書籍,名人等數不勝數,但能夠像此句話一樣將人生道理道的如此深入的少之又少!此後,便無可救藥的被她的魅力迷上了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的語錄集,是融儒,道,釋意藴於一體的智慧結晶和萬古不變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義修身,養性育德有着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在閲讀的過程中,我積極的咀嚼着菜根,細細的品味。有道是性定菜根香

夜深人寂,靜下心來,投入到這本書中後,慢慢的從苦澀的菜根中品出了淡淡的甘甜,如同從雪山上滲透下來的清泉在口中輕輕的滑過,絲絲的清甜的同時又帶來一種清涼至及的感覺,讓人久久地回味,不由自主的再次陶醉於書香

處世之味

很多人都説:90後的年輕人總是裝成熟。我是一個90後的學生,對於這句話的體會尤其深刻。以前在同學甚至在父母,老師的面前總有一種要表現的很有能力處理事情的樣子,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裝成熟吧。很多次的經歷後,我也就漸漸的明白,其實自己一直都在做着一件很是滑稽的事情在積極的表現成熟的同時,卻毫無保留的表現出了自己的無知,自己的涉世淺的特點。與其練達,不若普魯;與其曲謹,不若疏狂着實讓我對以前的種種想法,表現感到無比的羞愧,對於朋友,親人的寬容,大度更是感激之至。見識廣,老成練達在處理世事人情方面的確很有用處,但是也常常令人圓於世故,掩沒了率真的天性,會讓自己獲得很累,更有能失去別人的信任。這其中所滲透的處世智慧因該是一種糊塗處世的智慧。糊塗處世並非真的糊塗,而是懂得謙虛,圓融,懂得在適當的時候表現自己,保持沉默和敢於自我批評。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5

這段時間,閒時一直在看從女兒那兒拿來的一本《菜根潭》,它是明朝末年隱士洪應明所著。菜根潭三個字表達了作者“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的至高心境。它講述了作者對人生的的領悟,包含了許多的人生哲理,讓你讀後會豁然開朗。無論你身陷人際困局還是職場是非中,它都會給你一把智慧的鑰匙幫你打開煩惱的大門。不僅如此,它還能讓你開闊思想、修養身心、讓你成為一個懂事理、明大義的人,這是本難得的、助人一生的好書。

常言道,人生不順之事十有八九。只要你還在人世間生存,就不可避免的涉入人情,不可避免的與各種各樣的煩心之事攪和在一起。“君子之心事,青天白日,不可使人不知。君子之才華,玉隱珠藏,不可使人易知。”闡述了,做人要光明磊落,象晴天白日一樣,人們都説“君子坦蕩蕩”“明人不做暗事”。對於才能來説呢,不易急於展示自己的才華,以免遭人嫉妒。在坦露自我的同時,我們要心存善意的帶上面具,不同的面具去面對形形色色的人。展現才華的時候不要不分時間,不分場合。這樣不僅不能讓你矚目,還可能遭到嫉恨的眼光。因而做人要低調些,這不是世俗眼中的軟弱,而是一種修身之法,是一種充滿智慧的處世之道。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那是因為他比所有的河流都要低!

“做人無甚高遠事業,擺脱俗情便入名流,為學無甚增益工夫,減除得物累,便臻聖境。”做人不是非要成就一番偉大事業,只要擺脱世俗的功名利祿,就能躋身於名流,做學問也沒有什麼訣竅,只要擯除外物的誘惑,便可以達到至高無上的境界了。如果我們沒有被名利所左右,便專心致力與一項事業,只要能擺脱俗情物慾。做到淡泊明智,志存高遠。如果追求華服美食,這些貪圖物質享受的做法還在繼續,那我們就是真的活着沒什麼意義了。真的沒有必要去屈膝奉承,一切隨遇而安。

“晴天白日的節義,自暗室漏屋中培來,旋乾轉坤的經綸,自臨身履薄處出。”像晴天白日般的光明磊落的節操,是從貧困艱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而扭轉大局的雄才偉略是從謹慎的行事態度中磨練出來的,我明白了“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並且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態度來行事。在讀書中靜靜的思考過程也即是生活的過程,若要真正的讀懂一部書,必須要保持一顆融有真實,真誠,真情的心,並可以為你所控,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釋放出來,讓周圍的人們感受的到你的真實,真誠與真情。讀書也就是品味人生真諦的過程,一本包含智慧的好書,讓人感覺就是如沐春風,《菜根譚》中每條的字數都不多,但卻融入了人生的最為真切的感悟。當這些集古賢人智慧於一體的文字從舌尖劃過時,不單單的是一種清新,心頭那份無法言喻的快感更是另一番情趣。《菜根譚》成功的融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從而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為人處世之道,既讓人有積極的對待人生之態度,又有超然於名利之外的情懷。我“悟性淺”,對於書中的智慧,只能“淺嘗”,結合自己以前對待人生的想法,感悟最為深刻的就是“糊塗處世”及如何耐得住寂寞。《菜根譚》的智慧印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另一方面上,我也找到了一條排遣寂寞、煩惱的曲徑——在夜深人靜時,翻開一本名著,靜下心來,走入文字的世界,用心來品味“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6

這天,當我們還在為慾望而掙扎,為慾望而勾心鬥角,為慾望而忽視身邊平淡的幸福,為慾望而拋棄自己純真的信念,為慾望而苦惱的時候,很多很多的道理,在很早以前我們的先人們就已經悟出來了

還是在這天,當我們還在煩悶於紛繁複雜的人際交往時,當我們應對工作消極懶惰時,當我們還在為衣食住行勞心勞力時,很多很多的思想,在那古老淳樸的年代裏,在那個慾望還沒有埋沒靈魂的年代裏,我們的先人早就有所交代了。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三十二個字就是《菜根譚》的開場白。作者洪應明先生在書裏闡明“性定菜根香”的真義,因為萬味皆由根處發,“厚培其根,其味乃厚”。

説到人的慾望,大到能夠吞噬宇宙,沒有幾個人能滿足於一碟菜根。還記得在孔子的七十二個弟子裏,顏回的道德是孔子所推崇的,《論語·雍也篇》中,孔子讚美顏回説:“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意思是顏回過着粗茶淡飯的清苦生活,住在簡陋的房子裏,但他卻能自得其樂,絲毫不受外界的物慾困擾,所以被後人稱為“亞聖”。“君子憂道不憂貧”,“一簞食,一瓢飲”這些古老樸素的道理,闡述了怎樣的人生境界,描繪了多麼平淡的幸福畫面。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7

已經很久沒有翻閲類似於《菜根譚》這樣的著作了。初讀此書,腦中不禁想起了高中語文課中的《論語》,雖不可與之相媲美,但《菜根譚》同樣以篇篇簡短的語言,為我們呈現了應該怎樣修身養性,如何為人處世,語淡味長,歎乃奇書經典之作!

翻開前言,大至瞭解《菜根譚》濃縮了儒、釋、道三家的文化精髓,將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融合為一體。讀一遍下來,竟無初想時的枯燥無味。因借到的書是圖文版,在原文的基礎上,圖文版的《菜根譚》不僅加註了譯文,還通過歷史上的經典事例讓讀者瞭解其深遠意旨,文章中的那些插畫也使得文圖意趣暗合,相得益彰。這些都讓文章讀起來更明白易懂,久久回味起來,書中智慧之光照亮迷茫的心,精闢之語也讓人頓悟不少。

當今社會的浮躁之氣無處不在,在大學生中更是常見。或許是因為社會發展的日新月異,或許是因為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也就因為這無處不在的浮躁之氣,現在很多人都難得靜下心來去品閲書中的世界,更少有人能寫出傳頌天下的文章了。記得舒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説過,現在的大多數人特別是大學生寫出來的文字都是蒼白無力的。

《菜根譚》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寫出了很多簡而易懂的道理,不僅教會了我們如何為人處世,還教會了我們該如何去致力學業。“人生百年,不可虛度”,人的一生,轉瞬即逝,大學四年,光陰有限,“天地有萬古,此身不再得”,我們應該好好的把握這四年,不能白白虛度,抓住青春的尾巴,去充實自己的人生。

慢慢品讀下來,《菜根譚》呈現給我們太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如“退後一步,清淡一分”,當今是個競爭的世界,物慾橫流、爾虞我詐並不誇張,若懂得進退自如,那麼你也能在以逸待勞中逢凶化吉;如“身放閒處,心安靜中”,競爭很殘酷,現實很殘忍。

由此可見,競爭實在是“慘不忍睹”,平均88比1的競爭力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有那多人去爭一碗所謂的“鐵飯碗”,可是又有多少人“空手而歸”。這個比大學聯考更加“悲壯”的競爭,是得要有多寬的心態去面對其中的得失,又得怎樣去衡量這種現象的利弊。心閒自然閒,心亂自然亂,在世事沉浮之中,主要是在於你有寧靜致遠的心境,它可以讓你不為利慾所動,不至於沉迷萬物,讓你獨具慧眼,冷眼觀世,同趨真境。那考上與考不上都只是結果,更重要的是讓過去成為過去,背起行囊繼續向前走,得意與失意盡在你的行動之中。

“人情世態,倏忽萬端”,人世間的冷暖炎涼瞬息就會發生變化。今年三月,日本發生了大地震和海嘯。我很清楚的記得那些日子上網時日本的這些災難消息充滿了幾乎所有網頁的版面。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竟然有些所謂的“憤青”標榜着“愛國之心”,在幸災樂禍的“慶祝”日本人歷此劫難,這讓我也吃驚不已。即使他們過去侵略過我們,不尊重我們的歷史,但在天災面前,我們應該尊重生命,而不是在這個時候去標榜自己的愛國之心。《菜根譚》中説“心曠,則萬眾如瓦缶;心隘,則一發似車輪”。

就像劉春説過的那樣“他侵略過你,你要仇恨,他跟你老磕磕碰碰,你可能反感,他雞地屁地被你趕超,你可以顯擺。但是,在天災面前,你必須同情,作為人。而透過防災抗災救災,透過建築國民和政府所折射的文明程度,你只能慚愧,作為鄰居。拜託,別再二了,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吧”。心胸寬闊,不只是在於不斤斤計較,而是能拿的起放的下。在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日本也派過救援隊,社會民眾也曾募捐物資給汶川災區的人民。而且,在此次的大地震中,日本全國危機處理機制的效率,民眾對災難發生的態度,冷靜有序,疏導有方,政府沒太多的行政命令指引,但各個救急系統運行、訊息傳遞的有效?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知足則仙,善用則生”告訴我們當“知足常樂”;“心閒日長,意廣天寬”告訴我們心即宇宙,自由行走,就有機閒之所在?古人説“書中自由黃金屋”,細細品嚐中華五千年文化中的精髓,如《菜根譚》,能讓我們的內心得到淨化,得到昇華,在未來的生活裏它更像是一盞指明燈,為我們前行的路照亮了方向。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8

我讀《菜根譚》,是從“孤雲出岫,去留一無所繫;朗鏡懸空,靜躁兩不相干”這句話開始的。書中彙集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的人生哲學,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以精練明雋、雅俗共採的文字道出了富含哲理的寶訓。

“譚者,談也。性定根香”。花果香可以用鼻口來品味,而根香卻需要用一顆智慧的心靈來品味。當你沉浸於融道德與哲理於一體的字句中時,就似和風細雨滌盪着你的心靈。“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體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水滴石穿,鐵杵成針”等至今仍是我們處事勵志的格言。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鍛來”,“立功建業,事事要從實處着腳,若稍計功效,便落欲塵”,《菜根譚》告誡世人:在艱難險惡的環境中磨練意志,砥礪情操,處處腳踏實地,不能急於求成,是每一個建功立業者成功的必由之路。

時尚的東西往往只能曇花一現,而恆久不變的,是那些簡潔樸實的格言警句。對於一個人來説,物質的需求是無限的,卻不能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數,要活得充實,就要有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和道德觀。讀了“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讓我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保持良好的心態;讀了“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讓我懂得了人心不可以不謙虛,謙虛才能讓正義真理進駐心中;人心不可以不充實,充實才能使貪念物慾無法入侵,這就是“謙受益,滿招損”的道理所在。無論每個人在做學問或為人處世中,都要善於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克服自己的不足之處,保持“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提高自己,才能有所進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就要做到慎獨,慎獨就是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做好一切。做什麼事都不能欺上瞞下、混水摸魚,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現在我們的生活節奏加快,日子被永無止境的忙碌所填塞,彷彿稍微停下腳步,就會落後別人一大段路,我們究竟為何辛苦為何忙?為了改善生活、為了獲取成就……相信每個人都自有其答案。但是否想過,當我們一味疾步前行時,是不是已經錯過了欣賞沿途景緻的機會。如何平衡和緩減那些壓力呢?幸福從某種角度來説,就是人心有真境,非絲竹而自恬愉,不煙茗而自清芬。須念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9

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四者可謂層層遞進,君子當如此。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決心和毅力去前進,故世間出現了省身格言,其短者寥寥幾字,長者也不過三五十字,卻往往能直擊人心。因此,似乎世上每個人都會有一句自己的人生格言。正像明人陳繼儒的《菜根譚》也是通過短短話語來體悟自身的修養處世之道,與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是極為貼合的。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這是《菜根譚》開篇修身篇的第一句,全書我也最喜歡這一句。話語簡單,思想鮮明,它沒有直接告訴了你成功要怎麼做,但給你指明瞭一個大方向,這個方向便是你應去努力奮鬥的方向。中國有句俗話:“真金不怕火來煉”,只有自己的內核強大才不會懼怕任何事。什麼叫精金美玉,精金美玉是古人眼中最寶貴,最具有價值的物品,一個人的人品是要多麼的高尚,才能配被稱為精金美玉的人品。這是天生的嗎?不是,這是從烈火火煅來的,這是通過重重磨礪得來的,是別人崇慕卻無法奪去的。同樣,下半句揭露了成大事者要該怎麼做,是“大行不顧細謹”還是“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作者給的答案是須向薄冰上履過。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在作者眼中可能就是笑話,當然兩者都有對錯。但在自身的修煉上,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總是好的。千萬不能無所在乎,要知道一念過差,足喪生平之善;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通讀《菜根譚》是無用之功,須細細評讀才能體悟人生道理。人生百態,亂如漫天星河變幻莫測,人在紅塵中走一遭,總是想過得瀟灑快活些,這就需要我們修煉自身,懂得該做什麼,該如何去做,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撞。這本書,可能就會給你提供一些為人處世的好建議和經驗,為人處世自是要圓滑但不是沒有準則。這本書便是講那修身、入世、處世,人生短短,一定要活得瀟灑快活而不是寸步難行,內心苦悶。

願大家在“遍閲人情,始識疏狂之足貴;備嘗世味,方知淡泊之為真”後,依舊自然灑脱。你走過千山萬水,歸來時仍是青衣少年。(孫高星)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10

《菜根譚》中有句名聯:“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觀天外展雲舒。”簡單的一句話,道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遇事要淡泊話往往説出來容易,但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卻很少,但有一位大師卻做到了,他就是齊白石。

不論是譽還是罵,都能做到聽之任之,這屬於一種超脱的人生境界,如此一來,便逃出了自我的約束,走出了自我封閉,於是,拳腳大展,專心於自我的事業,不為名所擾,更不為利所煩。這種不求名利之心,喚起了精神上的覺醒,反而會成就一番大事。

對於他人對自我的讚譽,能夠淡然視之的人固然有,但應對他人對自我的謾罵,又有幾人能夠“一笑而過”呢

所以,人活在世上,要學會用一顆簡單淡薄之心入世,不要總活在他人的議論之下,不管是應對着他人的稱讚,還是別人的誹謗,不必大費口舌與他人爭執。古話説的好“清者自清,濁着自濁”,所以清濁自有定數,只求問心無愧便可。

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的,可是心理專家還是給出了我們兩點提議和方法,具體如下:

別把自我看的太重

有的時候,在特定的某個環境中,我們不要把自我看得太重,太把自我當回事。應對他人的讚美之詞時,必須要堅持清醒,自我真正的水平僅有自我明白,不能把他人的話全部信以為真,這樣只會迷失自我。有時候假如把自我看的太重,就是容易以自我為中心,心理再也難以裝下他人,也就更容不得他人對自我只言片語的負面議論之詞,暴露自身的狹隘心胸。

事過心隨空

無論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還是處在人生的低谷,我們要時刻堅持一種低調的態度。遇事不大肆張揚,遇悲事不盲目急躁,並且不要時刻放在心上,事過心隨空。如果只是陶醉於自我取得的一點小成就上,只一心期待得到別人的了誇讚,很容易盲目自大,不思進取。所以,要想做到寵辱不驚,首先要學會低調為人處事,這樣能夠有助於到達“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的人生境界。

最終我感受最深的就是要想做到這一切,可能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事過心隨空”如果能夠做到這點,那麼就沒什麼煩惱呢。努力的去改變吧!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11

夜深了,靜得可以聽見葉落的聲音,柔柔的音樂聲繞於耳際,青花瓷杯中茶葉隨水的沉浮漸漸變成綠色,晶瑩而清澈,杯子裏的光影閃爍着水的靈動,那一刻心兒會明亮清新,恰是林間澗溪緩緩流淌,一日的蕪雜,此刻只有一份久違的寧靜縈繞於心。靜靜讀着《菜根譚》,品味一代偉人毛爺爺説的話: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等學問的語錄體文集,共分前後兩集、三百六十則,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將儒釋道三家精髓於一爐,娓娓道出中國式的處世建業之方和修身養性之學。其中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國的宏遠志向、親近自然的隱逸之趣,既富於生活氣息,又充滿詩情畫意。讀着細細回味,如茶在口,潤澤清新。

書的有句話,講的是: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對這句話,我理解為:對品德不好的人報以嚴格的態度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對待他們不討厭他們,要做到對事不對人。《菜根譚》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嚴,恩宜後濃,它的意思是説,我們對待別人應該從嚴到寬,如果先寬厚再轉至嚴格,別人就會憎恨你冷酷無情,而恩惠則要從淡轉濃,否則別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這句話講的雖是修身方面的問題,但用到教育孩子上來,同樣適用。它提示我們對待孩子應該一開始就嚴格要求,時時關注他(或她)身上出現的各種小問題,防患於未然,只有孩子將各種規範轉化為自己內在的自覺行為準則之後才能由嚴轉寬,否則極易產生一種破窗現象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他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中產階級社區帕羅阿爾託和相對貧困雜亂的布郎克斯街區,停在布郎克斯街區的那一輛,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結果那輛車在一天之內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羅阿爾託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完好無損。後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玻璃敲碎了,結果呢,僅僅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基於此項試驗,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某個建築物的一塊玻璃,而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我們提倡對孩子寬容,那是指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允許他們犯錯,但並不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也不該得到批評,甚至還不適當地獲得激勵。青少年時期是是非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和家長得體的嚴厲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寬待孩子的那些因為主觀意識導致的錯誤,就會助長出現更多的破窗,使許多本來完好的玻璃也難以倖免。 我們教育孩子不僅要及時更換被打破的玻璃,同時對出現細微裂縫的玻璃亦採取恰當的補救措施,從而在日常的嚴謹教育中獲得應有的效益。比如學習上,有某一個人懈怠了,往往會影響周圍的其他同學,繼而那一塊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放鬆。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12

伏魔先伏自心,馭橫先平此氣

降魔者先降自心,心伏則羣魔退聽;馭橫者先馭此氣,氣平則外橫不侵。

大意是,要想制服邪惡必須先制服自己內心的邪惡,自己內心之惡制服之後,一切其他邪惡自然都不起作用。要想控制不合理的橫逆事件,必須先控制自己容易浮動的情緒,這樣所有外來的橫逆之事自然不會侵入。

當讀到這段時,想起幾年前聽天津魏大夫講的一個故事,因伏心而避災。故事的詳述見下:

一個婦女見快到中午了,孩子馬上就要放學回來了,她就趕緊去炒菜,炒的時候發現沒有醬油了,於是關了火,跑下樓去買。由於她過於匆忙着急,沒有看路,把一個男子撞倒了。她心想:我太着急了沒看見人家撞上了,便趕緊認錯説:我錯了,都是我太着急了,把您給撞了。那男子惡狠狠地看了她幾眼後,走開了。當天晚上這名婦女在看新聞時,有報道稱有一男子因瑣事與人爭鬥,殺人跑了,現正在通緝中。她留心仔細打量照片後,發現正是今日午時撞倒的那個男子。她暗暗心想,如果我不先道歉認錯,那男子可能就會殺我。這個婦女因接觸傳統文化,知曉遇事不怨天尤人,不指責別人,要先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認不是,才使她躲過這一劫。

其實我們仔細思量,“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就是在細微之處受用。現實生活中當我們遇到事情,尤其是後果不堪忍受時,若是不關照自己,一味指去責別人,自己的情緒和身體往往會隨着言詞的激烈而熱血沸騰,十之有九會失去自我控制。若是雙方相互指責,勢必會由口角引發起肢體相搏,從而造成無法補救的後果。

從另一方面來説,當情緒起伏不定的時候,對於事物觀察力、判斷力和把控力也是下降的。首先是觀察力,當一個人專注於一件事上時,對於其他與本事件無關的都可以忽略,就像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一個戰士在戰鬥中腸子都出來了,還在衝鋒,他一點也沒有疼痛的感覺,但當戰鬥結束後,有人告訴他你負傷了,他才意識到疼痛。其次是判斷力下降,就像我們打乒乓球時,上場一緊張該接的球接不住,就是因為緊張情緒使得判斷力失誤。當一個人在氣頭上犯了殺人等都是把控力不夠造成的。相反當一個心平氣和的人去處理一件事情時,會觀察出別人不易察覺的蛛絲馬跡,通過推理,做出正確地判斷,採取更合乎情理的措施,使事情的發展處於更可控的狀態。

回頭再來看看這名婦女躲過一劫的原因,其實是她在心裏告訴自己,這是由於自己太着急了把別人撞倒了,才趕緊認錯。假如她習慣性思維自是人非,那把別人撞了,自己先窩火怨人去,便可能會認為:活該,誰讓你走路不長眼睛。若那樣的話,她早晚也會有劫難的。這名婦女想到道歉説的:我錯了,就是先克服了自己內心的邪惡。那個正找茬的嫌疑男子也就因無茬可找,而放她一馬。

由此可見,要降服自己的傲慢蠻橫相當重要,得先從降服自己內心氣血不平,情緒上頭開始。不種善因,結善緣,就不可避免惡果來臨啊。我想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禍福自背啊。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13

很久以前,我聽到一位朋友提到《菜根譚》一書,朋友對這本書推崇備至,譽為修身養性、《智慧》,我也想在業餘時間認真閲讀,但世俗繁忙,一直找不到時間來閲讀欣賞。

《菜根譚》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集修身、生活、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

之所以叫菜根譚,原因各不相同,大多數人認為這是從宋代學者的一句古話“人能咬根,百事能做”得來的。通過這本書,作者藉此書表現了甘於清貧的淡然態度和平凡超脱的生活理想,值得後人景仰和學習。

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每天都忙於我的工作和生活。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失敗,挫折,困惑和心結,這往往留下陰影和傷疤在我的心裏。

《菜根譚》中的語錄都讓我感觸頗深,受到啟發,每天讀幾段,每天都有一些新的思考,新的感悟。在閲讀中,我打開心門,讓這些醒世的語錄,喚醒包圍我的心靈,改變着我的心態,我的生活,改變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貧得者雖富亦貧,知足者雖貧亦富。貧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受侯,權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於膏粱,布袍暖於狐貉,這句話對當今社會追求財富和榮譽的人來説,對相互攀比的思想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

在過去,我也迷失在對物質的慾望中,不斷地嚮往更好的物質條件。結果,我的心從來沒有滿足過。與別人相比,我總是想要一些超出我能力的東西,我的生活是浮躁和虛榮的。

現在,我知道,對物質的追求是無止境的,雖然我沒有奢侈的物質條件,但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我有一份穩定可靠的工作,雖然我的生活很平凡,但我的精神是幸福的,是豐富的。知足是對幸福的追求,這是一種心態,也是一種人生哲學。

生活就是這樣,要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幸福,要能在榮譽面前保持警惕,在挫折面前學會堅持。《菜根譚》教會我如何面對生活,面對工作,面對生活。

一本《菜根譚》,一本警示書,希望你也能偷一點閒暇,找到它,打開它,讀它,讓心隨着文字飛翔,讓生活隨着閲讀進入另一個境界。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14

《菜根譚》是明代萬曆年間的學者洪應明所撰,書中內容糅合了儒家的中庸、道家的無為、佛家的出世和作者自身的生活體驗,形成了一套處世為人的方式,表現了中國古人對人性、人生和人際關係的獨到見解。

這本書剛出的時候讀過,那是還是學生,差不多同學都是因為老師的推薦才看的。那時對書中的內容並沒有太深味體會,更別説全面理解了,只是大概知道這本書寫的是些什麼內容,就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説愁”那種吧。

現在重讀這本書,感觸全然不同了。有了一些生活的體驗,懂得了一些人情世故,明白了在這個社會上不是社會和周圍的人來適應你,而是自己得學會去適應周圍的人周圍的事。“君子守操履,不可露鋒芒”“心事使人知,才華應隱藏”這些道理我是在付出生活的代價之後才體會到的。想起自己畢業那會兒,多天真,充滿着人生的各種幻想,對社會對世人充實了友好和信任。雖然貌似弱女子,即有鐵肩擔道義的豪情和責任感。為員工打抱不平,為工作獻計獻策,敢説敢做,敢作敢當,年少氣盛,意氣風發,鋒芒畢露,又自命清高,不喜歡與同事們一樣閒來打牌工作時偷懶還有上班時間吃東西聊天。以為那樣就身正不怕影子斜。其實不然,如果不懂得與各種人相處好,怎麼可能在那環境呆得好?果然,棒打出頭鳥,遭到小報告還有排擠,説人才金字塔是斜坡一樣的,可是我卻在坡裏異軍突起。那時我才有所感悟,難怪革命時代的口號都是要與羣眾打成一片呢。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沒那麼純粹沒那麼簡單,那是一門藝術,我除了要學會做好工作還要學會做人,與誰都要相處得好同時又不能無全自己的個性。經過了一年又一年的工作,閲人無數之後,才一點一點的懂得一些。

我想這本事並不合適學生讀,你們欠缺生活基礎,更適合有一些社會經歷之後的人讀,至少工作一年半載後,有了現實生活的比照,有了人際關係的考驗,才能理解一些書中的道理。最後是多讀幾遍,隔一年半年的,就拿出來再讀一讀,感觸又會多一些深一些,就像是鏡子,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菜根譚》為鏡可以明白做人的道理處世的方式。我覺得自己重讀這本書的時間間隔太長了一些,如果早一二年讀,日至今日,心理的成熟和為人處理的進度想必還更多一些,也就是説做人做事還會更成功一些。

《菜根譚》是明代還初道人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對於人的正心修身,養性育德,有不可思議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菜根譚》博大精深,妙處難以言傳,須有心人在工作之餘,沏一杯清茶,靜靜的品位,菜根會越來越香,心智會越來越高。細味此書,一則重温人間那種已被淡忘了的真趣,二來清醒一下被金錢燒灼得暈頭轉向的頭腦,尋找的修身養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準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

《菜根譚》的文字簡煉明雋,更是叫人含咀無窮,它亦駢亦散,融經鑄史,兼採雅俗。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且有雨餘山色,夜靜鐘聲,點染其間,其所言清霏有味,風月無邊。

中國人的處世哲學中有一股韌勁,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任何艱難險阻都能被以柔克剛地化解;中國人人生態度中有一種達觀,總是相信人性善的光輝會將自家的惡跡掩埋;中國人的應世妙方中有一種率真,飲食男女,人生欲存,醇酒婦人,淺酌低唱,也不失為人生本來面目。 《菜根譚》能告訴我們的事情很多很多,在今天,現代化的城市喧囂已經湮沒了古代風情並帶給我們與日俱增的焦慮、煩躁、不安乃至一天天的失眠和縱慾時,《菜根譚》如一溪清泉,能滌去我們焦燥的塵灰,化解我們心中的積煩。

菜根譚的含義:“菜根”比喻艱難困苦,“譚”通“談”表示對這種意志的探討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15

近來喜歡閲讀短篇文章,尤其喜歡上《菜根譚》這本書,談不上對這本書的理解,感悟,只是覺得這本書中猶如一劑良藥,每當自己心情不好,或有一些解不開的心結時,泡上一杯茶,聞着綠茶的清香,捧起這本書,坐在家裏陽台上的藤椅上,輕輕搖晃着藤椅,讀上一兩段,慢慢的在心中回味一下,頓時心中的不快便會煙消雲散。

這本書是明代洪應明的一本語錄作品,在我國民間廣泛流傳。這本書很奇特,它不僅有許多古文,還有很多故事,每一篇文章後面都有一個故事,藉故事來譬喻古文的道理。真可謂是:人心有真境,非絲非竹而自恬愉,不煙不茗而自清芬。

曾讀到文中這段話:“撥開世上塵氛,胸中自無火炎冰競;消卻心頭鄙吝,眼前時有月到風來。”也就是説撥開心中的煩惱和誘惑,心中就會平靜,消除心中的狹隘,眼前就會出現美麗的風景。在我們周圍會有這樣一些人,在聊天時會聽到其不停的抱怨,其實他們所抱怨的事都是生活中的一些瑣碎的小事,但是習以為常,便會覺得世事不公,而又無法改變,把自己的心情弄得很糟。其實,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只要我們常想一二,便能做到坦然面對,該放就放,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學會知足常樂,知足是一種智慧,常樂是一種境界,不把小事總堆積在心裏,其實生活中很多瑣碎的小事大家都會遇到,不管是家裏的,還是工作中的,但是明智的人一笑了之,因為有些事是不可避免的,能補救的就盡力補救,無法改變的也就坦然接受。遇到不順時,讓我們去抬起頭看看月亮,再美的月亮也會有陰晴陽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情,自然就會成為一個快樂的人。

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讓我們懷着一顆知足感恩的心去享受幸福,感受快樂!

菜根譚的讀書心得 篇16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工作是為了生存,讀書是為了進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在空閒的時候通過讀前人的書而思考而總結而進步,六月份讀了明代洪應明著寫的《菜根譚》一書。

《菜根譚》是一本以文言文的形式所編著的書。似語錄,而有語錄所沒有的趣味;似隨筆,而有隨筆所不易及的整飭;似訓誡,而有訓誡所缺乏的親切醒豁。該書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的語錄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結晶,和萬古不易的教人傳世之道,為曠古稀世的奇珍寶訓。

讀到“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讓我知道了做事不要任憑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要帶着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才會少走彎路。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因為感性的熱情是乾柴上的火,響起來是比比剝剝的,但片刻就會燒盡;理智卻是沉默的煤炭,能夠放出持久的光和熱。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

書中一句“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獨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憂,可以消燥急之念。”它的意思是隱伏的久的鳥飛的一定高,盛開得早的花朵必然謝得也早,知道這個道理就可以免去失勢的憂慮,可以消除燥急求功的念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

兼濟天下,做人本來就應該如此,厚積才能博發,就像青蛙一樣,每一次成功的跳躍都是先把身軀沉下去,任何有心之人於事,都必須先充實自己,成功與不成功,不必在乎於結果,而關鍵在於自己的準備充足與否,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執着於結果不如把過程的每一項工作都做好做完美。

博大精深的《菜根譚》還需要我們繼續去讀它瞭解他細細的品她,在工作之餘拿來細細品味一番,清醒一下被工作忙得暈頭轉向的頭腦,澆灌一下那久已乾涸的心田,尋找修生養性的途徑、待人處事的準則,學會高瞻遠矚,學會達觀人生,將書中精華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mg03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