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精選 >

菜根譚心得體會(通用3篇)

菜根譚心得體會(通用3篇)

菜根譚心得體會 篇1

夜深了,靜得可以聽見葉落的聲音,柔柔的音樂聲繞於耳際,青花瓷杯中茶葉隨水的沉浮漸漸變成綠色,晶瑩而清澈,杯子裏的光影閃爍着水的靈動,那一刻心兒會明亮清新,恰是林間澗溪緩緩流淌,一日的蕪雜,此刻只有一份久違的寧靜縈繞於心。靜靜讀着《菜根譚》,品味一代偉人毛澤東説的話:“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等學問的語錄體文集,共分前後兩集、三百六十則,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將儒釋道三家精髓於一爐,娓娓道出中國式的處世建業之方和修身養性之學。其中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國的宏遠志向、親近自然的隱逸之趣,既富於生活氣息,又充滿詩情畫意。讀着細細回味,如茶在口,潤澤清新。

菜根譚心得體會(通用3篇)

書的有句話,講的是:“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對這句話,我理解為:對品德不好的人報以嚴格的態度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對待他們不討厭他們,要做到對事不對人。《菜根譚》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嚴,恩宜後濃”,它的意思是説,我們對待別人應該從嚴到寬,如果先寬厚再轉至嚴格,別人就會憎恨你冷酷無情,而恩惠則要從淡轉濃,否則別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這句話講的雖是修身方面的問題,但用到教育孩子上來,同樣適用。它提示我們對待孩子應該一開始就嚴格要求,時時關注他(或她)身上出現的各種小問題,防患於未然,只有孩子將各種規範轉化為自己內在的自覺行為準則之後才能由嚴轉寬,否則極易產生一種“破窗”現象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他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中產階級社區帕羅阿爾託和相對貧困雜亂的布郎克斯街區,停在布郎克斯街區的那一輛,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結果那輛車在一天之內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羅阿爾託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完好無損。後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玻璃敲碎了,結果呢,僅僅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基於此項試驗,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某個建築物的一塊玻璃,而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我們提倡對孩子寬容,那是指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允許他們犯錯,但並不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也不該得到批評,甚至還不適當地獲得激勵。青少年時期是是非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和家長得體的嚴厲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寬待”孩子的那些因為主觀意識導致的錯誤,就會助長出現更多的“破窗”,使許多本來完好的玻璃也難以“倖免”。 我們教育孩子不僅要及時更換“被打破的玻璃”,同時對出現細微裂縫的“玻璃”亦採取恰當的補救措施,從而在日常的嚴謹教育中獲得應有的效益。比如學習上,有某一個人懈怠了,往往會影響周圍的其他同學,繼而那一塊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放鬆。

菜根譚心得體會 篇2

教育以育人為本,育人以育德為先。作為一名教師首先應該有崇高的師德,為人師表、身正為範。這樣才能更好地教書育人。通過對《菜根譚》的學習,我發現能在這本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像,同時也能找到一種人生的寧靜。見其文字就如同與他本人對話,一句話,一輩子。有時候書中的一句話就能夠改變你命運中的很多東西。這就是《菜根譚》,好書《菜根譚》。她淡雅的眉目下藏着的卻是一雙透視人世的慧眼,這是一部讓歷史永遠不能忘卻的奇書。培訓中提到,明代洪應明所著的這本書,被後人翻印過無數次,可見喜歡此書的人之多。新中國的創始人——毛澤東也喜歡此書,他對此書的評價是,“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可見這本書給人的教益,非同一般。

《菜根譚》全書,上至治國、平天下,下至修身、治家,人世中的大道無所不包。政治家可以從其中找到經邦治國的謀略。比如“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任事者,身居事中,當忘利害之慮。”商人可以找到機智,一種進退的機智,一種以仁取勝的機智;僧侶則會發現博大和寬柔,喜歡它的更多的是喜歡作者的思辨和處世哲學。比如,“子生而母危,鏹積而盜窺,何喜非憂也?貧可以節用,病可以保身,何憂非喜也?”有了這樣的辨證,就有了柔度,在生活中才會適可而止,才不至於被逆境擊得粉碎。用這樣透視的眼光去看人生歷史,人才不至於輕得像一顆纖塵,隨世風飛揚,而是始終保持一顆冷靜的心。面對權貴呢?他是這樣説的,“趨炎附勢之禍,甚慘亦甚速;棲恬守逸之味,最淡亦最長。”何謂真君子?他告訴我們,“君子處患難而不憂,當宴遊而惕慮,遇權豪而不懼,對煢獨而驚心。”

我決定在暑期裏好好讀懂《菜根譚》,體味人生的百種滋味,做到“風斜雨急處,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着得眼高。路危徑險處,回得頭早。”

菜根譚心得體會 篇3

可以説涉世未深的我對這本書的體會和感悟還比較淺薄,不過品讀後着實感覺到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其中藴藏的細小而又深刻的道理值得細細品味,所以在此也向各位老師推薦。有人對其評價是:這是一本修身養性的人生教材,能夠淨化你的心靈,啟迪你的智慧。我是在今年的暑假期間與之結緣,翻開品讀一番,受益匪淺,簡練的文字,帶給人潛移默化的力量。

該書總結了為人處世之策略,概括了功業成敗之智慧,指示修身養性之要義,指點生死名利之玄妙,倡導的是悲天憫人,普度眾生,空靈無際的超脱境界。讓人讀後猶如醍醐灌頂,頓感受益無窮。坦白的講,很多言辭我感悟並不深,可能實際的經歷有限。僅就感悟頗深的幾點談起:《路留一步 味讓三分》講的是走路到狹窄處,要儘量留出一點空間,讓別人也能過得去;吃飯吃到美味之時,別忘了省下三分,讓別人也能嘗一嘗。這正是最安全、最快樂的處世立身之道。《心虛明理 心事卻欲》講的是一個人要抱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只有謙虛才能容納真正的學問和真理;同時一個人又要抱善則善執着的態度,因為只有堅強的意志才能抵抗外來物慾的侵入。舉個小例子,有時候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口乾舌燥、花盡心思,學生們還是面無表情,此時你會怎麼做?是暴怒處之還是冷漠的態度置之不理呢?還是……對待學生也要有一種胸襟,所謂律己宜嚴,待人宜寬。要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去解決。

徜徉在此書中,帶給你的是另一種境界,你會發現你所謂的煩惱毫無存在的意義,在體驗真理的同時讓我們一併收穫快樂。該書每一句都藴含着深刻的哲理,無法一一述説,我想説,讀這本書如同與一位智者交談,他似乎明白、理解你的一切,把你的煩惱、你的憂慮在細小的情理中幫你消除。

呈上一句話:讀書能夠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快樂、光彩和才幹的體現也會因人而異,我們爭取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取一點時間與書為友,在這位朋友的帶領下去感悟幸福、體驗快樂。總之,讀書就是學習,就是反思,就是進步,也就是成長。爭做幸福的讀書人……

最近一段時間醉心於讀書, 尤其是過去曾讀過的好書. 年輕時好讀書而不求甚解, 至少很多東西都是囫圇吞棗. 而今而立之年過半, 有了些許人生經驗, 更能理解書中的箴言. 很早就想把明 - 洪應明寫的"菜根譚"摘出來, 以教養後輩, 更兼自修. 其實菜根譚已然是中國文化的濃縮了. 作者涵蓋了佛儒道, 再加上自己的理解. 語言簡煉, 本來不需要再編輯, 不過有些觀點過時了, 所以我只揀我覺得適用的抄錄於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xuan/6dg3e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