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心得體會 >

菜根譚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

菜根譚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

菜根譚學習心得體會 篇1

初識《菜根譚》,是在手機上看到一部《一味一人生》的電子書。這本書就是對《菜根譚》的解讀,當時讀的時候就感觸頗深,其中有關修身、處世、待人等方方面面的闡述,給了我很大的啟迪。放寒假之前,一個偶然的機會,在學校的圖書室裏發現了這本《菜根譚大全集》,我如獲至寶。假期裏,每個晚上,夜深人靜的時候,在柔和的枱燈下,輕輕捧起這份沉澱的古老智慧,靜靜地讀着《菜根譚》,讓自己的心靈接受着洗滌,讓浮躁的心安靜下來。

菜根譚學習心得體會(通用5篇)

《菜根譚》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無為思想和釋家的出世思想,深入淺出地講述了關於修身、人生、處世等多個方面的人生智慧,告知後世讀者享受平凡、活出真我,自會覓得人生真味。

《菜根譚》的第一章就是“立德修身——高出立,平處坐,低處行”,將“德”放到了一個至高無上的地位。開篇便提到“潔身自好,棲守道德——棲守道德者,寂寞一時;依阿權勢者,淒涼萬古。達人觀物外之物,思身後之身,寧受一時之寂寞,毋取萬古之淒涼。”一個能堅守道德準則的人,也許會寂寞一時;一個依附權貴的人,卻會永遠孤獨。心胸豁達寬廣的人,考慮到死後的千古名譽,寧可堅守道德準則而忍受一時的寂寞,也不會因依附權貴而遭受萬世的淒涼。這是何等的潔身自好啊!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有多少人因為難以抵禦物慾的誘惑,從而是自己踏上人生的不歸路,留下終生遺憾。一隻只被揪出的“大老虎”還是“小蒼蠅”,不正是驗證了這句話嗎?“潔身自好,棲守道德”,你才會活的坦坦蕩蕩!

而在“天機最神,智巧無益”一則中,則警示人們如何追逐自己的成功與夢想。“貞士無心徼福,天即就無心處牖其衷;險人着意避禍,天即就着意中奪其魄。可見天之機權最神,人之智巧何益?”一個堅守志節的人雖然並不用心去求取福分,可是上天卻在他無意之間引導他完成自己的心願;陰險的人雖然刻意去躲避災禍的懲罰,可是上天卻在他着意逃避之處奪走他的魂靈使其喪失元氣。由此可見,上天運用魔力的手段非常神奇莫測,凡人的智慧再高明又有什麼用呢?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修養、道德以及能力修煉到家的時候,即使我們不急切地追求福分,幸福和幸運也會主動來敲門;當一個人不想着成功,只是朝着那個方向努力時,就會收穫意外的驚喜,正如老子所言“後其身而身先”。做人不可太急功近利,不可為了達到那個目標而不惜一切手段。恰恰相反,當你對於名譽、利益、地位多幾分“無心”,對品德、涵養、能力多幾分“着意”,踏踏實實做好自己該做的事時,我們就會收穫意料之中的驚喜。

菜根譚學習心得體會 篇2

主席讀《菜根譚》時,曾説:“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譚把菜味比做世味,讓人們體會到世間百味,這些名句如“處富貴地,當矜憐貧賤的痛癢;當少壯時,須體會老來的酸辛”,“風斜雨急處,要立得腳定;花濃柳豔處,要着的眼高;路危徑險處,要回得頭早。”讓人耳熟能詳,細細品讀,才發覺自身閲歷尚淺,未曾經歷風雨滄桑,難以得其精髓。其中為人處世、修身正己的方法,如同一把心靈之鎖的鑰匙,時常開啟着我的智慧。

作者洪應明(明,字自誠)真是有心人,蒐集了歷代名言360條彙集成文,每日一條,指導人生。其中一句發人深思:萬物靜觀皆自得,冷眼觀物,冷耳聽語,冷情當感,冷心思理。的確,每個人都應該冷靜地觀察,冷靜地思考,冷靜地做事,冷靜地處世。這冷靜二字聽來簡單,卻不易做到。

記得學生時代,每天虛度青春,浪擲年華。課餘時間總是沉溺於自己的小圈子,除了聽音樂、上網、縱情山水就無所事事,總以為畢業後就能幹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對自己過度自信乃至自負,不料初涉社會就備受挫折,遲遲不能適應角色轉變。最初懷着一顆紅心,滿腔熱血為事業而奮鬥,但工作過程中,卻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總是一副捨我其誰的樣子,從來聽不得半點不同意見,到頭來四處碰壁,舉步維艱。

靜坐反省,忽然想起網絡上流傳已久的一句話:衝動是魔鬼!年輕人感情用事在所難免,但總是遇事急躁衝動,就是還不懂人生。常常感歎歷代先賢能冷靜做人、冷靜處事,而自己卻遲遲讀不懂生活這本百科全書。

冷靜是一個人在飽經磨難,歷盡世事後的領悟。冷靜與否,體現了一個人的定力、膽識和心智。其實人生就是棋局,是一種智慧的拼殺,是一種心態的較量。聰明只有昇華才能變成智慧,人不能面面俱到,想路路皆通,不然就變成膚淺之知。要有所成就必須將全部精力集中於一點,在其他方面做個愚者才行,這或許就是“大智若愚”的最好詮釋。有大智慧的人不執著於形式,面對任何事都能靈活變通,遊刃有餘。

看人紋枰對弈,常有最初處於很大劣勢而最終反敗為勝的情況。這是因為無論處於怎樣的劣勢,陷入如何的困境,智者都能做到處變不驚,臨危不亂,冷靜觀察,沉着應對,最終一舉大獲全勝。對弈如此,做人又何嘗不是呢,在困境中要沉得住氣,堅忍待機,萬萬不可灰心,更不能怨天尤人,一味向平實處用功,韜光養晦,自強不息,必然有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那一天。

菜根譚學習心得體會 篇3

可以説涉世未深的我對這本書的體會和感悟還比較淺薄,不過品讀後着實感覺到這本書的價值所在,其中藴藏的細小而又深刻的道理值得細細品味,所以在此也向各位老師推薦。有人對其評價是:這是一本修身養性的人生教材,能夠淨化你的心靈,啟迪你的智慧。我是在今年的暑假期間與之結緣,翻開品讀一番,受益匪淺,簡練的文字,帶給人潛移默化的力量。

該書總結了為人處世之策略,概括了功業成敗之智慧,指示修身養性之要義,指點生死名利之玄妙,倡導的是悲天憫人,普度眾生,空靈無際的超脱境界。讓人讀後猶如醍醐灌頂,頓感受益無窮。坦白的講,很多言辭我感悟並不深,可能實際的經歷有限。僅就感悟頗深的幾點談起:《路留一步 味讓三分》講的是走路到狹窄處,要儘量留出一點空間,讓別人也能過得去;吃飯吃到美味之時,別忘了省下三分,讓別人也能嘗一嘗。這正是最安全、最快樂的處世立身之道。《心虛明理 心事卻欲》講的是一個人要抱有虛懷若谷的胸襟,只有謙虛才能容納真正的學問和真理;同時一個人又要抱善則善執着的態度,因為只有堅強的意志才能抵抗外來物慾的侵入。舉個小例子,有時候老師在課堂上講得口乾舌燥、花盡心思,學生們還是面無表情,此時你會怎麼做?是暴怒處之還是冷漠的態度置之不理呢?還是……對待學生也要有一種胸襟,所謂律己宜嚴,待人宜寬。要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去解決。

徜徉在此書中,帶給你的是另一種境界,你會發現你所謂的煩惱毫無存在的意義,在體驗真理的同時讓我們一併收穫快樂。該書每一句都藴含着深刻的哲理,無法一一述説,我想説,讀這本書如同與一位智者交談,他似乎明白、理解你的一切,把你的煩惱、你的憂慮在細小的情理中幫你消除。

呈上一句話:讀書能夠給人以快樂、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幹,快樂、光彩和才幹的體現也會因人而異,我們爭取在忙碌的生活和工作中抽取一點時間與書為友,在這位朋友的帶領下去感悟幸福、體驗快樂。總之,讀書就是學習,就是反思,就是進步,也就是成長。爭做幸福的讀書人……

最近一段時間醉心於讀書, 尤其是過去曾讀過的好書. 年輕時好讀書而不求甚解, 至少很多東西都是囫圇吞棗. 而今而立之年過半, 有了些許人生經驗, 更能理解書中的箴言. 很早就想把明 - 洪應明寫的"菜根譚"摘出來, 以教養後輩, 更兼自修. 其實菜根譚已然是中國文化的濃縮了. 作者涵蓋了佛儒道, 再加上自己的理解. 語言簡煉, 本來不需要再編輯, 不過有些觀點過時了, 所以我只揀我覺得適用的抄錄於此.

菜根譚學習心得體會 篇4

夜深了,靜得可以聽見葉落的聲音,柔柔的音樂聲繞於耳際,青花瓷杯中茶葉隨水的沉浮漸漸變成綠色,晶瑩而清澈,杯子裏的光影閃爍着水的靈動,那一刻心兒會明亮清新,恰是林間澗溪緩緩流淌,一日的蕪雜,此刻只有一份久違的寧靜縈繞於心。靜靜讀着《菜根譚》,品味一代偉人毛澤東説的話:“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出世等學問的語錄體文集,共分前後兩集、三百六十則,他以道德格言的形式,將儒釋道三家精髓於一爐,娓娓道出中國式的處世建業之方和修身養性之學。其中積極進取的入世精神、福民治國的宏遠志向、親近自然的隱逸之趣,既富於生活氣息,又充滿詩情畫意。讀着細細回味,如茶在口,潤澤清新。

書的有句話,講的是:“待小人不難於嚴,而難於不惡。”對這句話,我理解為:對品德不好的人報以嚴格的態度並不困難,困難的是對待他們不討厭他們,要做到對事不對人。《菜根譚》中有一句名言,“威宜先嚴,恩宜後濃”,它的意思是説,我們對待別人應該從嚴到寬,如果先寬厚再轉至嚴格,別人就會憎恨你冷酷無情,而恩惠則要從淡轉濃,否則別人容易忘掉你的恩惠。這句話講的雖是修身方面的問題,但用到教育孩子上來,同樣適用。它提示我們對待孩子應該一開始就嚴格要求,時時關注他(或她)身上出現的各種小問題,防患於未然,只有孩子將各種規範轉化為自己內在的自覺行為準則之後才能由嚴轉寬,否則極易產生一種“破窗”現象而引發一系列問題。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詹巴斗曾進行過一項有趣的試驗:他將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分別停放在中產階級社區帕羅阿爾託和相對貧困雜亂的布郎克斯街區,停在布郎克斯街區的那一輛,摘掉車牌、打開頂棚,結果那輛車在一天之內就被人偷走了。而停在帕羅阿爾託的那一輛,擺了一個星期也完好無損。後來詹巴斗用錘子把那輛車玻璃敲碎了,結果呢,僅僅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基於此項試驗,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理論”,該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某個建築物的一塊玻璃,而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時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縱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

我們提倡對孩子寬容,那是指允許他們有不同的想法,允許他們犯錯,但並不是孩子犯了原則性錯誤也不該得到批評,甚至還不適當地獲得激勵。青少年時期是是非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教師和家長得體的嚴厲是完全必要的。如果一味的“寬待”孩子的那些因為主觀意識導致的錯誤,就會助長出現更多的“破窗”,使許多本來完好的玻璃也難以“倖免”。 我們教育孩子不僅要及時更換“被打破的玻璃”,同時對出現細微裂縫的“玻璃”亦採取恰當的補救措施,從而在日常的嚴謹教育中獲得應有的效益。比如學習上,有某一個人懈怠了,往往會影響周圍的其他同學,繼而那一塊學生在學習上都有所放鬆。

菜根譚學習心得體會 篇5

《菜根譚》是一部論述修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集,是作者對人世百態的領悟,是一種人生經驗的沉澱與積累,藴涵深刻的哲理,讀後耐人尋味。

最近我就讀了一段:肝受病則目不能視,腎受病則耳不能聽。病受於人所不見,必發於人所共見。故君子欲無得罪於昭昭,必先無得罪於冥冥。

它的大意是説:肝有病眼睛就會看不清,腎受病耳朵就會受影響。病發於人看不到的地方,卻表現在人所共見的地方。如果君子想成為人上人,就要先在沒人看到的地方做好自己。

如果讓自己道德完善就要慎獨,慎獨就是在別人看不見聽不到的情況下做好一切。做什麼事都不能瞞天過海、矇混過關,因為總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水落石出的。

我有一次獨自在小賣店裏,忍不住拿了幾樣小食品,我一會兒拿起來,一會兒又下。那時有兩個我——一個想拿東西的我,一個不想拿東西的我。突然,我想起一句話“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為”,所以我到了最後也沒有把東西拿走。

孔子説:“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這句話就是説,一有壞念頭,人就變得鬼鬼祟祟。如果不做壞事的人,就會做什麼事都沒有緊張的情緒。

所以,人的一生做任何事,都要胸懷坦蕩,光明磊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xuexi/o3okx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