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精選27篇)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精選27篇)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

餘華的《活着》這本書是通過同事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同事對我説這本書是一本描寫死亡的書,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所以,我也就一直未看這本書,直到前天看到華商報連載餘華的《兄弟》,而且當天看到許多報紙都提到《活着》這本書,突然想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歎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精選27篇)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徐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父親氣恨而亡。窮困之中的富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裏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為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為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踴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濕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接二連三地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説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書中有幾個場景讓我覺得很感動,至今想起仍感悲涼。第一個場景是福貴為生活所迫把啞巴女兒鳳霞送人後,鳳霞自己跑回家的事情。福貴雖不忍,仍是堅持把鳳霞送回那户人家那去。那一路走得不僅讓福貴難受,我心裏也很難受。鳳霞是個啞巴,她心裏怎麼想我無法從他們的語言中得知,可是作者在這裏描寫的父女之間的動作表現充分的表達了父親的不忍和女兒的不捨。其實很多時候文章催淚不一定要那種浩大的抱頭痛哭的場面,只需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竟能表現的淋漓盡致。"鳳霞是個好孩子,到了那時候也沒哭,只是睜大眼睛看我,我伸手去摸她的臉,她也伸過手來摸我的臉。她的手在我臉上一摸,我再也不願意送她回到那户人家去了。背起鳳霞就往回走,鳳霞的小胳膊勾住我的脖子,走了一段她突然緊緊抱住了我,她知道我是帶她回家了。"就是這樣一個摸臉的動作,徹底的打動了福貴的心,也打開了讀者心靈的缺口。這個場景在我腦海中深深的定格了。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樣一個場景,《活着》還稱不上悲痛的故事。我覺得全書最感人的場景應該是福貴的兒子有慶因縣長的老婆生孩子大量失血而獻血的時候抽血過多,最後結束了幼小的生命。我明白福貴看到有慶屍體的那一霎那所產生的殺人的念頭,也痛心當他發現自己的仇人就是曾經的戰友春生的那種矛盾。在那麼短的時間裏,福貴從悲痛到無奈,經歷了最孤立無援的日子。福貴強忍悲痛,每天善意的欺騙妻子家珍兒子病了。傍晚的時候騙家珍説去城裏醫院看望兒子,其實是到兒子墓前陪伴兒子至半夜。妻子終於覺察到些什麼了,那時候妻子的身體不好,福貴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兒子有慶的死亡而過去了。可是妻子比福貴想象中堅強,她可能察覺到自己快不行了,叫福貴揹她去看看兒子。福貴把妻子背到村頭,妻子説到村尾去,"福貴,你別騙我了,我知道有慶死了。"她這麼一説,我站在那裏動不了,腿也開始發軟。我的脖子上越來越濕,我知道那是家珍的眼淚,家珍説:"讓我去看看有慶吧。"我知道騙不下去,就揹着家珍往村西走,家珍低聲告訴我:"我夜夜聽着你從村西走過來,我就知道有慶死了。"我驚歎於這個女人的承受能力,要知道無論什麼時候孩子都是父母的命根兒,是父母的全部生命,尤其是女人,女人是脆弱的,可是有時候女人比男人還要堅強,尤其是作為一個母親的時候,沒有人比女人更為勇敢,更為堅強偉大。

我始終沒有想到可憐的苦根竟然是活活的撐死。可憐的苦根,剛出生就沒有母親,父親在他四歲那年被板車活活夾死,剩下一個苦命的外公。與外公相依為命的日子不長,每天被外公叫起來割草,苦根身上有着有慶的影子,填補了福貴生命中的遺憾。但是作者沒有讓幸福眷顧福貴:一次苦根病了在牀上養病,福貴心疼苦根,煮了半鍋豆子給苦根。待富貴回到家發現苦根嘴半張着,能看到裏面有兩顆還沒嚼爛的豆子。"苦根是吃豆子撐死的,這孩子不是嘴饞,是我家太窮,村裏誰家的孩子都過得比苦根好,就是豆子,苦根也是難得能吃上。"其實我寧願苦根是病死的,也不希望他是撐死的。是命運,是貧窮,是什麼造成苦根的死亡?諷刺啊,這樣的一個命運的諷刺竟然從一個孩子的身上表現出來,在這個情節的安排上可以説作者對苦根是十分殘忍。既然苦根的出生已經奪走或者説代替了鳳霞的位置,那麼至少也應該讓苦根完成他的使命——陪伴福貴這個可憐的命運的玩伴。苦根撐死這個悲劇讓福貴的生活以及情感的再次受到重創,也是最後一次的重創,從此以後福貴的生活的情感再也不會有致命的打擊了,因為所有的親人都已經離他而去了,活着的福貴只是一種形式,一個例行公事了。

這本書,沒有轟轟烈烈的情節,可是在那麼多死裏面,讓我們看到了活着的艱難,活着的困惑,面對那麼多人的死亡,讓我們理解了活着的可貴,活着的必要,在眾多親人的死亡面前,讓我們堅持活着的毅力和信心。生命是如此的脆弱,隨時可能離開我們充滿生命力的世界;但是生命又是如此的剛強,隨時抵抗着命運的捉弄與嘲笑。死了就是死了,這的確是我們不能改變的事實。但是活着的終究是活着。餘華在書中説"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裏難得的温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2

《活着》這本書中的福貴讓我產生了很大的觸動,他的一生是那麼坎坷,他的父親在他賭博賠光家產的時候離世,這無疑是一種雙重打擊。他的母親在他被抓去當壯丁的時候離世,他的兒子因為血被抽乾離世,他的外孫吃豆子離世……最後,只剩下他與一頭老黃牛為伴。這種種看起來是那麼不可能同時發生,可全都真實地發生在了他的身上。

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談話。讀《活着》,我好像身臨其境一般,走進了福貴的人生。他生活在“全民大鍊鋼鐵”“人民公社化運動”的貧困時代,吃不上好飯好吃,為了供兒子上學,曾把女兒送給別人。我不禁捫心自問,現在的我,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如果還不努力學習,怎麼對得起那些勞苦百姓呢?在打仗時,老全被子彈打中,可見戰爭是多麼殘酷啊,你永遠不知道死亡在何時何地等着你。“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和運動”給福貴帶來了無情的打擊,但他仍然沒有屈服,默默忍受着這一切。我認為,他是堅強的,是無謂的。

或許,從我的角度看,福貴的一生是坎坷的,因為在他的一生中,除了困難就是苦難。但是,如果從福貴自己的角度出發,他可能不會這麼認為。也許,當他多年以後的某天,回味自己的一生時,他會感到幸福和快樂:他有着幸福的家庭,並與他們擁有美滿的生活,儘管親人們都已離他而去,但回憶仍是美好的。他不會忘記浴血奮戰的日子,更不會忘記和親人聚在一起共享天倫之樂的日子。他不會忘記生活的點點滴滴……

《活着》像一支古老的歌謠,在向我們講述着一個生命的脆弱與頑強、歡喜與哀傷的真相,讓我們懂得卑微生命中藴含着細微的如金子般的光芒,讓我們懂得人性的温情能一步步把無邊的苦難變成繼續前進的力量。

其實,自己的生活別人難懂,別人的生活也不必刻意去懂。在這個時代中,我們要好好活着無需懼怕死亡和時代的侷限,只需真實的活在當下。

在最後,“老牛與牛漸漸遠去,炊煙在農舍的屋頂裊裊升起,女人吆喝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這體現了一種平靜,愜意而又自然的鄉村生活。此時的福貴與這頭老牛一樣,只有一個簡單的目的——活着。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3

初讀餘華的《活着》,感慨頗深。在這本書中,主人公福貴一直在忍受着,忍受生命賦予他的責任,忍受現實帶給他的各種苦難和逆境。最後,連唯一的親人苦根也因意外撐死而離他而去時,他在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家人了。福貴的一生很悲慘,家道衰落,失去親人,這些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難發生在了他的身上。但他沒有氣餒,依然“活着”,他的活着好像就是在向我們證明的生命到底有多麼堅韌。更為可貴的是,儘管經歷了這麼多苦難,他活着也並不僅僅是為了消耗難熬的日子,還有希望、熱愛和慰藉。

活着這件事向來不易,家族的衰敗和親人的離去讓福貴難以釋懷卻也無力回擊,但他在面對苦難時的生活態度值得我們學習。對於命運接二連三的捉弄,他沒有怨天尤人,相反是自己慢慢消化、獨自適應。這讓我想起那些和福貴一樣經受過苦難卻熱愛生活的人,作家史鐵生便是之一,失去了雙腿後又被查出尿毒症,他的人生是艱難的。可他最後卻拿起了一支筆,用羸弱的筆尖勾勒出了生命最真實的樣子。這羣人只是看似在逆來順受卑微地活着,實際上並沒有屈服,而是在用另一種方式反抗着,等待生命的爆發,讓“活着”更有意義。

這本小説也將我拉進了對現實的思考,庚子初的疫情讓“活着”成為了每一個人平凡到極致的追求。或許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苦難,工作的煩悶,愛情的失意,家庭的瑣事,無休止的“難題”,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嘗試重新接納生活並努力去改變現狀!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4

平凡,但不平庸。  ——題記

活着或死亡都是年輕生命難以駕馭的題目,這薄薄的一本書卻花費了我好長時間,這讓我更加切身體會的讀懂了這本書的含義

《活着》從一個旁聽者的角度導出了一個普通人平凡但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貴生活在那個紛亂有特殊的時代。經歷了戰爭。殺伐以及一系列動盪的的生活,經歷了家庭的幸福到衰落,身邊的人陸續的死去。在他們的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東西,失去金錢,失去親人,最後只剩下一頭頭瘦骨嶙又險些被人宰割的老牛與他為伴。

最讓人心痛的莫過於福貴的兒子抽血過多死了,那麼天真的一個孩子,遇上了一個“醫術高明”的醫生,為了救縣長的老婆,沒想到那縣長還是跟他一起飽受戰難的春生。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此了吧,你總會面對到一些不想接受的現實。

這個世界確實不公平,有人可以享盡榮華富貴,而有的人卻只能像福貴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揮灑着汗血過完一生,面對這樣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勞,甚至我也不知道到底該怎麼做,我只能面對現實,或者依靠努力打破現實,但不管怎樣,我始終希望自己能對世界友好,因為你很難改變世界,但世界改變你卻易如反掌。

回到書本,福貴做到了不被世界改變,就算經歷什麼大起大落,他總是能無動於衷,依照着自己的意願進行下一步的打算。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容易。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5

《活着》是一部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説,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後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後還能頑強地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終於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裏,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是生者的讚譽或是悲哀,之於他我更多的同情卻又不得不為他的淡然而新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着他內心的波濤洶湧。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去了一個城裏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的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的父親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地主位置被一個經常借錢給福貴的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救母親的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名黨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福貴的兒子也被牆砸死了。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人,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裏那時就像被刀割般的痛割的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的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作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是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失去結束自己的命。

亦有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的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是啊!活着真好,更何況是活在幸福之中。一直以來都是個平凡的人,也曾幻想過不平凡,也曾希望自己的日子過的轟轟烈烈,然而我的父母告訴我,平凡最好。平凡了就會淡然,就會寵辱不驚的學會淡然,學會堅強。老師説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讀書,在浮躁中積澱,成長。朋友也説,平凡了就能每天過得充實滿足。平凡好,平凡了自己成就了別人是一種幸福。

活着,承載了多少意義,情感和力量呢?是進行時,是生命的持續狀態,是靈魂的永恆追尋。想想關於“活着”,這樣廣大而沉重的話題,似乎每一個語向都顯得蒼白,每一聲歎息都顯得無力;然而,活着,是進行時,是你我此刻正在經歷的狀態,無從逃避,直至那一天,你我在神的審判台前,而從那一天起,我們將活在永恆的國度裏。而活着和永恆,有人只看到了一部分,於是沒有永恆的方向,迷茫的活着。

當我們聽故事的講述者——福貴將自己的經歷娓娓道來,感覺着他活着的狀態一點點變化。年少無知時,萎靡的活着,無視妻子的艱辛,無視父母的關切,無視現實的責任。風雲突變後,掙扎的活着,戰場上經歷生存的殘酷抗爭,生活中面臨着底線挑戰,情感上體會為父為夫的角色的擔任,看盡生死後,麻木而樂觀的活着,無牽無掛,無淚無述,也無慾無求。少年去放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我們會默默發現,活着是一種狀態,僅僅一個詞,悲慘,亦或苦難,淒涼,無奈,無法展現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們都無法深入觸及。小説以時間為主線,講述了福貴如何從遊混於社會的闊少年變成一無所有的佃農。如何從剛開始無所事事的敗家子,到最後持家生活的頂樑柱,如何從剛開始的淡漠親情,到後來飽嘗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

作為一個冷酷的作者,餘華不動聲色的讓我們跟隨他的冰冷筆調。目睹少年福貴的荒誕破產和艱難,繼而又假惺惺的讓我們看到一點點美好的希望,讓有慶得到長跑第一名,讓鳳霞嫁人懷了孩子,讓某些時刻有了温情脈脈,有了簡陋的歡樂。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餘華絲毫未猶豫,讓角色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

因為遠離那些動盪的歲月,因為並未有過艱難和困頓,這個故事讓年輕的我們不禁有些戰慄,薄薄的十二萬字,籠罩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只是合上書本之時,內心似乎多了一些超越世俗慾望和紛爭的平靜。現實生活的無情與殘忍,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寬廣;而活着,縱使要擔當諸多難以承納的苦痛,但是依然要忍耐,堅強。這應當便是活着的證據。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6

讀着餘華的《活着》,我的腦子裏一直閃着一個問題:他為什麼還能活着?主人翁福貴所遭受的苦難可謂是人世間苦難的總合了。從腰纏萬貫到傾家蕩產;從一個遊手好閒的富家子弟變為每日為三餐奔忙的窮苦農民,又被拉去當了壯丁;好不容易回到家,母親也不在人世了,女兒卻變得又聾又啞,又不得不面對生存的壓力;兒子剛懂事,卻被醫生抽乾了血而死;為女兒找到了一個很好的伴侶,她卻在生孩子時大出血而死,留下了一個剛出生嬰兒;接着妻子生病而亡,女婿搬運時被壓死,僅剩爺孫倆相依為命;外孫卻因為吃豆子被撐死!一口氣讀完,久久思考的還是這個問題,那麼多的苦難沒有使福貴輕生,而是更加堅韌地活下去,他晚年養了一頭老牛相伴,生活似乎還更滋有味呢。

他,為什麼活着?我想,應該是愛。福貴曾經擁有他當時想擁有的財富、地位和女人,他沒有珍惜,他失去了這一切。但是父親儘管很生氣卻替他還了所有的賭債,還債的過程等於給他的人生上了最生動的一課,這是一種深沉的父愛。母親也依然愛他,毫無怨言的和兒子過起了貧農的生活,無私的母愛使他懂得了愛,沒有過什麼感傷的意念,沒有今非昔比的慨歎,他辛勤勞作,終於贏得了妻子對的他忠貞不二。至此他也深深的愛上了這個世上最好的女人。當他被抓了壯丁以後,正是對家人深深的愛使他堅持活了下來,並回到了家中。他愛自己的家人,因此他也擁有他的孩子、女婿對他的尊敬和孝順。儘管生活使他一次次撕心裂肺,但是希望破碎後的痛楚使下一個希望更加真摯,使得來得幸福更加珍貴。人生來就註定要伴隨悲傷,但正是悲傷使他更清醒地活着。在暮年,福貴以“好死不如賴活着”的姿態,與一頭老牛相依為命。他喚老牛為“福貴”,在與老牛的對話中,他屢次提到“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地”。對親人深深的愛,使逝去的親人,依然存活於他的生命中。無疑,這正是他頑強地活下去的精神源泉。

正如餘華説的:“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只要活着就有希望,生命畢竟不可以拿來開玩笑,珍惜自己的生命。堅持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誰的一生可以無風無浪?不活下來有怎麼知道前路沒有希望呢?正因為愛,你才有很多的希望,因為愛你才有活下去的勇氣。活着並不完全為了自己本身,還為了我們所愛的人,愛我們的人,也正因為他們,我們更應該勇敢、堅強地活着……

故事中的春生自殺了。他為什麼不活了?福貴的兒子有慶因他妻子生孩子大出血為其獻血,被醫生盲目地抽血致死。福貴並沒有因此而遷怒於他,而且在“”爆發後,春生因為難以忍受無休止的和拷打而決定自殺的時候整夜開導他,他的妻子最終也原諒了他。春生夫妻這種無私的大愛使他放棄了當時自殺的念頭,但是,,一個月後,還是傳來了春生自殺的消息。他遭受的苦難遠沒有福貴之多,為什麼他最終放棄自己的生命呢?我想,在那更是非顛倒的年代,春生因為而失去了生命的尊嚴。一個生命如果失去了尊嚴,生不如死啊!儘管他擁有人間如此無私的大愛,他還是決然而去。

由此我想到,我們不僅要懂得愛,更要學會愛,做為老師首先要尊重學生,給學生以生命的尊嚴,才能使他們感受到生命帶來的愉悦。餘華説:“人是為了活着的本身而活着。”我並不同意,我認為:人,因愛而活着,因希望而活着。

生命,因愛而堅韌,因尊嚴而愉悦,因希望而活着。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7

故事的主人公叫福貴,是一名富家少爺,生活過得算是相當闊氣,但他不務正業,終日沉浸於嫖賭之中,輸掉了家中所有的田地。他有一個妻子,叫做家珍,也是一個闊綽人家的千金,但她卻沒有一點富家少女的脾氣。這是個好姑娘,即使福貴做再多過分的事,她都任勞任怨,對感情忠貞如一。他們有一對子女,女兒大一點,叫鳳霞,兒子叫有慶。福貴傾家蕩產後,他的父親便過世了,不久母親又病重了,他進城買藥,不料卻被抓住,強行當了國民黨手下的大頭兵,後來歸入共產黨的隊伍,才有幸回了家。經歷過生死劫的福貴體會到了思鄉的情愫,安分了許多。福貴回到家後,才發現母親早已過世,家中只剩下了妻子和一雙兒女。至此以後,福貴開始安心耕田,可喜的是,兒女都很懂事,幫了家裏不少忙,可家珍卻得了軟骨病,能幹的活越來越少了。兒子有慶在一次給縣長老婆獻血的活動中因失血過多意外身亡,這無疑對福貴的家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於是,夫妻倆決定一定要讓女兒過得好一點。鳳霞長大後,家裏給她尋了個婆家,男方叫二喜,人老實,厚道,對鳳霞也好。沒過多久,鳳霞懷孕了,但到了生產的時候,由於難產,鳳霞離開了人世,只留下了孩子苦根。鳳霞走後不久家珍也走了,好好的一個家,只剩下了福貴,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二喜是從事搬運工作的,在一次工作事故中被水泥板夾死。二喜死後,苦根又染上了病,福貴給染病的苦根煮了許多豆子,原想着讓他恢復身體,卻不成想苦根居然吃豆子撐死了。一家人到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在田埂間與老黃牛為伴……

這就是《活着》,一部反映現實的偉大著作。它的題目簡單,內容質樸而平凡,但內涵卻發人深省。什麼是活着?是柴,米,油,鹽,醬,醋,茶。還是吃,喝,拉,撒,睡。活着看似是這樣的,但在福貴的人生裏,卻充滿了戲劇性,充斥了太多的心酸和無奈。但即便如此,福貴也都一一堅持下來了。讀完這本小説讓我感覺世上怎有如此堅強的人,也讓我深深感覺到當時的社會對平凡百姓的摧殘,讓我體會到現在的生活是多麼美好。活着也許可以平凡,但絕不會簡單。

命運多舛,痴迷淡然是我覺得對這篇小説最精煉的一個概述。面對自己的人生,你曾痴傻,也曾迷茫,但你還要一直堅持活着,最後看淡一切,平凡度過此生,這彷彿是每個人必經的人生軌跡,但這就是活着。人生來就是為了活着而活着,活到最後,也許你會發現,你終是孤身一人,沒有離不開的人,也沒有過不去的事,一切都是淡如水的。福貴的人生就是這一切的真實寫照,他見證了一家人的相繼離去,當他孤身一人坐在田埂旁,呆呆看天,目空一切的時候,這一切顯得是無比心酸,但這也許就是活着的本質吧。

經歷人世滄桑,

終是空淡一場,

回望流年往事,

笑談變故神傷,

夕陽流水田邊,

孤身獨自吟唱。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8

“若沒有勇氣面對死亡,那就心靜如水的活着”。這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感覺。看《活着》之前,一直在想這本書會講一個什麼故事,是通過一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好好活着還是要為自己或是別人活下去。都不是啊!沒想到《活着》竟是一本充斥着死亡與悲哀的悲劇小説,而小説的主人公富貴是這一切的見證者。從他的父親母親到他得朋友龍二、老全;從他的妻子家珍兒子有慶,女兒鳳霞;甚至是還有女婿二喜和外孫苦根一個也沒少。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和一頭叫富貴的老牛,孤獨的,好好的活着。主人公福貴從小就過着優越的生活,然而他對自己的放縱使他一夜之間傾家蕩產,父親也被活活氣死,面對如此的打擊,他的生活彷彿失去了意義。但生活的責任讓他不得不繼續“活着”,揹着敗家的惡名,扛着生活的重擔,忍着親人逝去的悲痛,懷着對過去的懺悔,頂着的時局,他白手起家,正如成語“千鈞一髮”般,憑藉着他堅強的意志,以“一根頭髮”頂住了千鈞之力而頑強地始終不斷。至今福貴那黝黑的身影仍不時浮現在我的眼前,透過他瘦弱的身軀,我卻看到了一顆堅如磐石的心。在逆境和苦難排山倒海般向他撲來時,福貴的毅力和勇氣讓他忍受了這一切,並頑強地克服了它們。那股精神已勢不可擋地透出他的身體,流出書本,衝入了我的心中。也許與富貴的遭遇相比,我們平時在抱怨的一切都算不了什麼。當我們在面對任何一切不管多大的困難時,想想富貴吧!即使他遭遇了失去父親的處境,即使他背上了不孝的罵名,可他依舊是對生活充滿着希望,他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因為,他的活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他自己而活。馬克思説“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也許在你遭遇不幸的時候,“忍耐”是最好的良藥。但是忍耐並不單單只是消極的承受,忍耐是要將消極的承受轉化為堅強的動力。難道不是嗎?記得“小巨人”姚明在登陸nba的第一年中,他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困難,他用意志苦苦地忍着,默默地把壓力化為動力,終於在“沉默中爆發”,震撼了全世界。“活着”這兩個字,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好吧!我承認,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的確沒有富貴如此堅韌的毅力,我也沒有去默默忍受的勇氣。而是抱怨,就只是抱怨,也只有抱怨,似乎我的生活中,抱怨佔了極大的一部分。也許富貴在晚年的時候除了一頭牛就沒有親人陪在他得身邊,但是他還有過往的回憶,那些回憶,那些承載痛苦和堅強的回憶是我所沒有的。故事的末尾我毫不驚奇於富貴對於死亡的坦然!他説:“我也想通了,輪到我死得時候,就安安心心的死,會有人來埋我的,他們會把我和家珍埋在一起的……”《活着》就是那樣一本薄薄的書,但卻如“活着”兩個字一樣充實而鏗鏘有力,鼓舞着我們去尋味生活,感悟生命,磨練出堅強的意志,永遠“活着”。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9

這本書講述的是老農民福貴遇到一個遊客後,敍述自己的一生。

富貴,名字富貴,實則命運給予他的是富貴還是災難,這似乎是一個無從解答的問題,是諷刺還是現實。

在他身上真正的展現了命運給予一個人一生的“圓滿”,似乎在他一個人的身上承受了所有的災難。在他還是地主階段的時候,堵博敗光了家產,氣死了父親,對婚姻的不忠,到最後的流落街頭,被抓去打仗期間,母親臨死也沒能見上最後一面,對於雙親以這樣的離恨離開人世,相信這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範圍,但是福貴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繼續為了活着的人而繼續活着,他這一生最慶幸的是有一個患難與共,不離不棄的妻子。

為他生了一兒一女,由此,命運對他是公平的,在讓他失去的同時也得到了人世間最圓滿幸福的家庭。以為惡運就此到頭。但這似乎只是不幸的開始。

女兒因為生病成了聾啞人,福貴再一次的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繼續為了生活而活着。雖然這期間忍受了各種因為大自然以及這個社會的變遷而帶來的種種磨難,但是他們都頑強的一一戰勝命運給予的苦難與折磨。

為了活着,可以更堅強,為了活着,他們依然繼續保持着最原有的初心,為了活着,忍受着內心的麻木,為了活着。而繼續的前行着。命運似乎就是這麼任性的無情的在考驗着一個人在困難面前所能承受多少的重量才能折腰屈服,妥協,再一次的向富貴伸出了惡運之手—奪走了他最疼愛的兒子。

富貴是絕望的,但並沒有為此妥協,努力的前行着,為了活着的人,他有使命,有責任。繼續接受了命運的安排。當他們以為命運就此放棄“光顧”他們的時候,命運再一次帶着友善前來關照。

這此應該是幸福使者來臨吧,當他們以為自己聾啞的女兒要一輩子獨守時,命運安排了一個近乎完美的守護者來守護他們的女兒,這一切似乎真的很完美。完美到不真實。但卻又真實的存在,前面有多美好,後面就會有多殘酷,本是帶着美願來卻又留下滿地的心碎而返。

女兒難產致死,妻子病情加重也離世,女婿一次意外出工被傷亡,留下的可愛外孫本以為可以相依為命,卻也不幸離去,看着至親至愛的人一個個的先他而去,這份悲傷,這份絕望,普通的人又如何能承受,對福貴而言。他這一生,圓滿了。

在他一個人身上經歷了所有人所經歷的過往,接受了命運給予的一次次安排。就如他所説,想起來的時候,有時候傷心,有時候塌實,至親的人都是他送走的,當他有一天要走了,心無牽掛,沒有牽盼,這種內心的坦然,這種人性的境界,不是藝術又是什麼。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0

《活着》,一個悲慘的故事。雖然不會像看郭敬明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時哭得稀里嘩啦的,但看《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

這書看過很久了,但餘華那淡淡的文字,平凡的故事,還是令我難忘:一個小村,一座小城。還有主人公福貴。

這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是地主的兒子,娶了城裏一個有錢人的女兒,過着無憂無慮的生活,每天都進城裏的賭館賭錢。賺得不多,輸了的不少。終於有一天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一次福貴爸上茅廁時死了。也許這是報應,他是地主,是敗家子。

地主位置被一個以前經常借錢給福貴賭博的人坐了。一貧如洗的福貴因為為救母病去城裏抓藥,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拉去當兵。在戰場上九死一生,當他幸運歸家時,女兒卻已經成了啞巴,母親死了,家裏一窮二白。

福貴的兒子意外身亡;後來女兒好不容易嫁了出去卻因產後失血過多而亡;妻子中年病死;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時死了。福貴老了,故事結束了。

福貴經歷了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底那時就像在被刀割般地痛,割得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依然樂觀豁達地面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亦有些人,在碰到丁點兒大的困難時,選擇了後退,後來他們覺得退縮也不是解決方法時,於是他們也與世界説了聲再見,然後揮手而去了。

小時候,我曾想過自殺。自殺,現在一想,咳!一個驚心動魄的詞語!

那是國小時,我的數學糟透了,每天都要被數學老師罰留堂。我寫的作文在語文老師的眼裏永遠都是次等貨。那段日子真令我活得心驚膽戰的,每天都期待着可愛的老師們不要當着全班五十多位同學的面對我一個人實行鞭策,但老師們還是這樣做了。

我沒了面子,沒了自信心,沒了立足之地,沒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沒了一切。世界沒有了任何色彩。但我還有一條生命,活生生的。我想結束她,結束了她我就可以逃開一切。

但當我站在家裏陽台向下望時,當我一步一步爬上長城時,我突然發覺,我並不想死。若我想死,我早就可以跨出陽台上的欄杆一躍而下,在長城上可以將扶緊欄杆的兩手鬆開,往後一躺......那是多麼觸目驚心哪!我不想死了。

後來我找回了自信心,找回了面子,有了立足之地,大家對我有了幾分羨慕,自然有了表現自我的機會。我的心情如同擁有了一切一樣興奮。慶幸當初我沒有做愚蠢事兒啊!

是啊,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1

無論發生什麼事,活着,因為總有愛你的人,總有你牽掛的事。

主人公福貴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己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在閲讀這部小説的過程中,我幾度落淚,並不是因為作者的寫作手法有多麼煽情,事實上,這部小説從頭到尾都一直用一種平實得近乎冷漠的筆調進行冷靜的敍述。然而正是這種樸實、平淡的語言,卻能帶給人們一種極大地感染力和震撼性。給我印象最深的一段話是家珍病重,自知時日無多時對富貴説的話:“我不想死,我想能天天都看見你們”。不想死,不是為了榮華富貴,也不是為了功名利祿,只是不想離開自己的親人,只是怕死後再也見不到他們。這樸實的話語所表達的,不正是最真實的最感人的情感嗎?

在我們這個年紀,現在擔憂的無非是現在生活中的瑣事罷了,不過是戀人朋友矛盾爭吵離開分手,學習成績工作不理想,別誇張了一點挫折,我們有吃有穿有錢花,沒病沒痛沒災禍,我們正是青春奮鬥的年頭,我們憑什麼不快樂,我們憑什麼整天怨天尤人,我們憑什麼説別人幸運我們沒他們好彩。其實活着很簡單,特別是我們現在這個時候,有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永遠無條件支持我們,有那麼幾個閨蜜好友來分享快樂分擔憂愁,我們正可以全心全意奮鬥的時候,所以,別總是放大那些瑣碎的小事,讓他們佔據了你生活中心,更應該把自己的心思更多的放在值得的事情上。

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雖然不用總把自己的不幸自己的苦難跟別人比較,也沒這個必要,可當你意志消沉,覺得活着真辛苦現在的日子不理想的時候,請別放棄,一旦放棄了,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沒意義了什麼都不可能。勇敢活下去,遇到什麼不開心的事,挺過來,已經是一種很勇敢的活着了。加油,正在掙扎正在糾結的人們,加油!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2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着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福貴當年是個二世祖,每日揮霍家裏的積蓄,不知哪修來的福氣討了個賢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貴依舊吃喝嫖賭,不僅輸光了家產,還氣死了爹,老婆連同肚子裏的孩子也被孃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兒鳳霞相依,這時的福貴才第一次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萬幸的是,家珍在產下福貴的第二子之後帶着兒子有慶回到了他身邊。然而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福貴在為病重的母親抓藥的途中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聾啞,兒子雖機靈活潑,後來也因為縣長夫人輸血而意外死去。

之後福貴經歷文革、大躍進、自然災害,鳳霞和其丈夫先後死去,鳳霞產下的一子苦根也沒有逃過命運的魔爪,最後只剩下福貴一個人,和一頭與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遠,頗有些孑然一身的蕭瑟。夕陽的餘暉裏,已然垂暮的老人駕着牛漸遠,沙啞的歌聲在土地的盡頭緩緩升起——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濕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為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3

我已經很久沒有讀書了,每天將自己用看電視來麻醉自己,我也很佩服自己怎麼能將一部500多集的電視劇,用幾天時間就看完了。昨天,我剋制住看電視的慾望,將《活着》這本書看完了。我想看這本書,源於某天早上起牀看到微博上推送的一篇關於《活着》的觀後感,文中句句透漏着《活着》的主人公的人生的悲慘,這樣的悲慘人生刺激了我去想要去看這本書。我的內心很痛苦,我期待看到更痛苦的人生讓自己的內心平衡,不再認為自己是最苦的,也許這就是人性黑暗的一面吧。

我用了一天時間將這本書看完,本來想寫一下讀後感的,但是由於我的文學水平太低了,醖釀了一天我還是無法深刻的理解作者的意圖。我看了很多其他的書評和介紹,才算是瞭解了這本書的含義。

作者餘華説: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想説:如果人只是為了活着而活着,不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那活着還有意義嗎?主人公可以做到不為任何事物所活着,是因為他別無選擇,他的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已經一無所有的他還能有什麼期待或寄託呢?

如今,我們生活在這個富足的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得到極大的滿足,親人、朋友、愛人都圍在自己的身邊,我們現在的活着還怎麼能做到為了活着而活着呢?我們現在更多的是為別人活着,連為自己活着都很難做到,我們為了讓父母更有面子,而努力學習考上名牌大學;為了讓家人生活過的更好,我們拼命賺錢;而我們想要做自己,卻不敢告訴家人。

很多人都在讚美《活着》中的主人公——富貴的樂觀精神,有那麼多的痛苦經歷卻還是可以平靜的活下去。而我卻並不贊同他的做法,既然人生已經無望為什麼還要繼續下去呢?為了能理解主人公,我試圖將那些悲慘的遭遇放在自己身上:假如我經歷了所有親人都離我而去,我是否還能平靜的活下去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不能,因為生活不再有希望,那樣的生活也將是沒有意義的。現在的我是為了什麼而活着?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還是為了家人,不讓父母擔心?説實話我也不知道。也許,現在的我不適合看《活着》,去聽作者説: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而是應該去想想《哈姆雷特》裏面的一句名言:Tobe or not to be,thats a question?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問題。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4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識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將近花了三個半小時,讀完了餘華的《活着》。讀這本之前,我一朋友説叫我不要看這本書,説小説內容太悲慘,很多讀書看完之後,眼淚會不期而至。

活着的意義是什麼呢?我想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

有人活着是為了享受物質,有人活着是為了追求精神,有人活着是為了親情與愛情。讀完《活着》我感到的是一種低沉的怒吼,無聲的震撼,感受到的是作者對當時那個年代痛苦的寫實,但是心中依然懷抱着對這個世界的善意。小説中沒有精心雕琢的文字,沒有蓄意煽動的悲情,甚至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和波瀾壯闊的人生。

故事情節很平淡甚至有點普通,但卻很真實的牽動着讀者的心。小説以第三人稱的視角讓我看到了在卑微的草根中所藴含的令人心驚的力量。

讀這本的人都説,這本書慘,冷血,黑暗。我不覺得,反而覺得從始至終貫穿在故事裏的是生命的力量,平凡又炙熱的愛情,無聲又濃烈的親情,簡單又真誠的友誼,無比温情。

當在,命運對富貴是慘忍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從有錢地主家的敗家子,再到娶妻生子,敗光家底一貧如洗,母親病重求醫路上被抓做壯丁,後又被解放軍俘虜,回家鄉後遭遇一系列變故,女兒不幸變成啞巴,兒子活潑可愛……

本來以為生活慢慢開始好轉,卻沒想到真正的悲劇正慢慢上演……妻子家珍換病,兒子因與縣長夫人血型相同,為救縣長夫人被抽血過多而亡,女兒嫁個同樣身患殘疾的男人生孩子的時候大出血去世,緊接着不久女婿也因為意外身亡,外孫隨福貴一起回到鄉下,本以為爺孫相依為命結果為了讓外孫苦根吃頓好的煮豆子吃,沒想到苦根吃豆子撐死……命運對他是何其慘忍,希望一次又一次的被現實似的粉碎,最後的富貴只能和一頭老牛度過年老時光。

但我同時又覺得富貴是幸福也是幸運的,他有不離不棄的糟糠之妻,有着可愛乖巧懂事兒女,也有講義氣的兄弟,他的一生也有過很多幸福的時光,我認為造成這些悲劇的並不是他本身,而是時局和時代。我認為餘華先生的《活着》不是刻意堆砌的悲劇。

首先,《活着》並不是悲劇;其次,福貴的一生並不是作者刻意堆砌出來的悲劇。福貴的一生幾乎經歷遍了中國這幾十年的大事件。書的後半部分,親人都以非正常速度死亡,這些與時局變化都有着密切的關聯。

餘華先生在《活着》的韓文版序中這樣寫到,“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看完《活着》,我並沒有沉浸在書中主人公悲慘的世界裏面,我看到的是作者縱使經歷過命運痛苦的衝擊,依然懷抱着對這個世界的善意,依然樂觀堅強的活着!心裏默默感歎着,活在21新世紀的我們是何其的幸運和幸福!好好珍惜這麼好的時代給我們的饋贈吧,懷抱着善意對看待這個世界!

最後以餘華先生的一位讀者寫的作為結尾:善良的人同情一切苦難,同時也反對假借命運之名的自暴自棄。善良絕不僅僅是悲傷軟弱的眼淚,而更應該是對所有美好高尚事物的關懷與肯定。它舉重若輕地保護着我們的心,在艱難世道里保持熱情與希望。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5

早年就聽弟弟説了讀過此書,還大概與我分享了下內容,只是我並未在意,粗略知道了大概,也許人會越活越通透吧,從前忙得只為生計,奔波勞累,頭腦簡單,遇事碰壁之後才覺疼,不多想,愛依賴,沒主見,碰壁多了才醒悟,人需三思而後行。

很久以前就常常會胡思亂想,感概人生百味,遺憾無從説起,總也徘徊在開頭難以續言,就算試寫一篇文章,都要反覆校對,生怕出錯,而就在意識完全遊離於密密麻麻的文字間時,時間也悄無聲息地溜走,等完成時已經是凌晨五六點了,天啦,竟然不知不覺花了一個通宵的時間寫作了。

進而聯想到那些優秀的編劇、作家等,真心不容易,每一本書、故事的作者;電視劇、電影的編劇等,他們都是用心創作出來的作品是多麼地值得珍惜和細細品味。曾經我是看書不到兩三頁就會如同被催眠般的,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已經睡着了,從來都看不完一整本書,或者直接翻到最後幾頁就看完了;真的是每一個年齡階段看待事物都會發生改變;如今的我看電視電影也好,從不過於期待結果,而是細細品味過程;台詞和人物神態某一細節都不放過,特別看書也是字字句句細讀,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然而收穫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轉換。

人生就像電視劇,自編自導自演的一部長篇小説劇,意識也會隨着年齡的增長而想象空間越來越大,時不時地收拾起記憶的碎片整理放映,就好像自己獨坐私人影院,細細回味着自己是主角的這部劇。這次閒於家中,書架上的《活着》這本書誘我細讀起來......

《活着》這本書中的主角人物福貴的一生是嚐盡了人間煙火,由衣食無憂的“闊少爺”徹底變成了“窮酸樣”!而這一切就是福貴本人一手造成,所以萬千悔意不得不有所悟,反思反思再反思,一切都得從零開始,苦字迎面來,看清開始認,這就是命。當福貴身邊的朋友,家人,上至父母,下至兒女,再有愛妻,乃至女婿,外孫都一個一個意外地離去時,那種撕心裂肺的痛……也許人最傷心的時候是心碎到淚水已隨時光流逝而熬幹,哭也沒有眼淚了,替而代之的是笑,其實那是心在滴血以笑的形式展現罷了。

福貴最後就是一個還“活着”的孤家寡人,牽着一頭老牛如同自己般連起個名字也叫福貴。遇到作者他能坦然面對,足夠清晰詳細地面對作家餘華講述自己的一生,從不避諱,才有了《活着》名作問世,真是感人感己!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6

《活着》這部小説所講述的,是一個荒誕卻又真實的故事。説它荒誕,是因為這部小説內容是在一段精簡化了的歷史階段裏將整個中國社會的各種問題誇張化地集中到一個家庭中來表現;説它真實,是因為它所反映的是真實存在的社會問題。這部小説的許多內容還充滿黑色幽默的意味,對官僚主義、大躍進運動和等方面都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如富貴的兒子給縣長老婆獻血卻被抽血過量而死等內容,然而這種諷刺卻是絕望的、無奈的、令人心酸的。  至於這部小説的主題與,一直是一個很有爭議的話題,許多人都認為這部小説太過於消極,過於沉重,對讀者可能會產生負面的影響。會有這樣的評論也是難免的,因為的確,這部小説從頭至尾都浸沒在一種悲劇的氣氛中,主人公富貴的一生是痛苦的,悲慘的,他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他生命中那些難得的温情一次次的被死亡撕扯地粉碎。讀者讀完整部小説,合上書本,看到封面上小説的題目——“活着”二字時,都會思索:活着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是否像主人富貴一樣,活着就是為了承受活着的痛苦?另外,小説的結局——富貴和老牛一起生活,似乎也暗示着一種消極的觀點:人和動物的生命價值是一樣的,並沒有什麼區別,存在在這個世界上僅僅是一種“活着”的狀態而已。  然而我認為上述觀點並不完全準確,主人公的生命如此悲慘,但他從未放棄,一直堅持活下去,無論或者是多麼辛苦。因此我認為作者想要告訴我們的,是這樣一個道理:活着雖然充滿了苦難,但路還得走下去。餘華在書中寫道:“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失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責任,是活着的意義,也許生命有些事你無法預料,無法改變,但是更多的是需要你去負責,去擔當。因此不論活着多麼痛苦,你都要活下去,為了你愛的人和愛你的人,活着這件事本身也是你的責任。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7

《活着》是一部講述從解放戰爭後期到七十年代末期是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書中的故事告訴我們如何去承受巨大的痛苦;其中也折射出眼淚的內涵和親情友情的可貴。作為讀者,我卻灑下了數不清的淚水,有感動,有憤恨,有同情,更多的是觸動我心靈的人生真諦。從此我知道了, 活着 如此一個簡單的字眼,卻承載着太多太多,更多的是滿滿的幸福感。

主人公福貴年輕時頑劣不羈,嗜賭成性,十年如一覺,他享受到了世間的温柔與富貴,棄家人的苦心勸説於不顧,終於將將家產全部敗光,隨之而來是父親去世,母親病重的噩耗。生活的殘酷與窘迫讓他徹底從虛無縹緲的夢境中驚醒過來,卻又被國民黨抓了當壯丁,經受過槍飛彈打的痛苦,在福貴心中,家鄉的月亮才是最圓最亮的。

有幸他於戰場上苟全了性命,正想回家好好生活,而破敗不堪的生活卻讓苦難繼續上演,親人們的相繼離世成為他心中永遠流血的傷口。

我無法想象他是怎樣用那雙佈滿老繭的雙手撥開一片黃土地,將親人連同自己的絕望埋葬在地下。暮年之時,與一頭老牛相守,在一抹燦爛的夕陽中引吭高歌, 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這正是對福貴一生的最佳詮釋,聽起來是多麼的淒涼與不堪。世間的温暖多情,冷漠與悽苦讓他留戀忘懷;動盪和苦難,平靜和快樂的一生正是我們每個人走過的一生,無需過多的解釋,只要好好的活着。

書中還有許多觸動心靈深處的情景,想起年僅12歲的鳳霞被父親送到富人家做傭人時,我忍不住淚流滿面,也許是因為同情鳳霞坎坷的命運,也許是感激我們現在擁有美好陽光的生活;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忍受過 面朝黃土背朝天 的艱辛生活,更不知道為了生存而不顧一切拼搏的辛酸。

我們應該慶幸,活在了這個嶄新的時代,在新的時代裏,我們展現給他人更多的應是積極與不解的奮鬥。眼淚只會增加我們前行的重量,而豁達坦然的接受才是人生快樂的信條。

羅曼、羅蘭曾説過: 人生應該有兩盞燈,一盞是勇氣的燈,另一盞是希望的燈我真心覺得福貴是苦難中的倖存者,他心懷這兩盞明燈,指引着他堅定的走下去。無論是有慶輸血時蒼白的面龐,還是鳳霞被迫送走時簌簌的淚水,一切的不幸都被放下,埋藏在心靈最深最靜的角落裏。

福貴經歷過的苦與痛猶如一杯苦不堪言的苦丁茶,入口時是掩蓋不了的苦澀瀰漫在嘴角;當回首滄桑年月時,會感覺到清香與甘甜,就像剎那間盛開的花朵,散發出香氣。就是這樣美妙,福貴用行動向我們闡釋了生活的真理:人生的道路,即使坎坷難行,你也只有一如既往的走下去,最終無悔而去。

餘華用一位農民淒涼的一生告訴我們人世間的可貴,生命的窘迫絲毫不會降低親情友情愛情的濃度,最重要的是擁有了快樂,多快樂一分鐘,生命就少了一分遺憾。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8

寒假裏讀了餘華的《活着》,這本書非常有意義。《活着》會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一種不膚淺的感覺,一種看了讓人深感悲涼悽慘的感覺。

故事講述了福貴的一生。他沒有因為親人的離去而結束自己的生命,因為活着是為了讓死去的人安心。其實福貴並不知道什麼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這樣,經歷一下酸甜苦辣,有錢就賭一賭,沒錢就種種田。活着就是這麼簡單。

人活着為了什麼?人活着不為什麼,只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不是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而世上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幸福,只為了愛情,只為了養家,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做官,只為了別人。當他們達不到目的時就跑去結束自己的生命。

有些人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於是他們也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

人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只有硬着頭皮活着!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19

《活着》,講述的是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的故事……

他是一個出身良好的富家子弟,但卻因為賭博、上妓院,而輸光了祖上留下的一百多畝地,把祖祖輩輩住的大房子也抵了出去。他的父親因為兒子的不爭氣,氣得病重,最後因為從村口的糞缸上掉下來而摔死。自此,他從一個富貴人家的少爺變成了一個要從別人手中租田的佃户;他開始有悔改之意,便想踏踏實實地用自己的雙手養活一家人。

他的母親也老了,最後病重。他的妻子拿了幾塊銀圓讓他去城裏請郎中。可郎中沒請成,卻被一個國民黨的小小的連長逼去拉了大炮,成了一個沒天都不知自己能否見到明天太陽的炮兵。

炮兵的生活是艱苦的,他們的糧食都要爭搶着吃。好在認識了兩個朋友,生活也就不會太過乏味。

他們這一連的炮兵從不打仗,卻也每天有成批成批的人死去。好不容易他和他的另一個朋友春生捱到了全國解放,他領了共產黨團長給的盤纏,踏上了歸家的旅途。

他回家了。在這兩年玩命似的時間裏,他無時無刻不想着這個小茅房。他看見了他的女兒、他的兒子,還有他日思夜想的妻子。當天晚上他夜不成眠,摟着妻子在門口看着星星想了一整夜:我回來了。

悲慘的生活從此開始。

他的母親在他離開的兩個多月以後就死了,現在他要和妻子一起養活兩個孩子。可是他的兒子徐有慶畢竟要讀書,家裏的口糧就成了問題。他的女兒徐鳳霞因為小時發高燒,留了後遺症,從此變成了聾啞,不然到了出嫁的年齡不會沒人來提親。因此,他和妻子商量把女兒送人。

他的妻子雖然不捨,卻也被生活逼迫,把女兒送給一個老夫婦那裏幹活。他的女兒偷偷跑回來了,可他送女兒回城裏,就快到時,他卻忽然心疼他的女兒了:他的女兒很懂事,他不捨得送人。於是,便揹着女兒回家。當晚,他告訴他妻子:“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

他們一家靠者微薄的收入,艱難地生活着。雖然貧窮,但他始終不拋棄人性中最使人温暖的那一面。

可是,噩耗卻緊接着傳來。他的妻子得了當時無法醫治的軟骨病,漸漸地幹不動活,又變得走不動路,最後連一根針都拿不牢了。他的妻子本以為她會先行離開家人。但沒有想到的是,他們的兒子才10歲,小小年紀便魂歸西天。

他們村的縣長的妻子因為生孩子時大出血,急需輸血。但卻沒人的血型對得上。碰巧,他的兒子的血型正好相同,於是,醫生便開始抽血。本來現在未成年人是不允許獻血的,且獻血的血量有一定的限制。可是當時的醫生是極度不負責任的,可以説是根本沒有道德。這血一抽上就停不下來了。他可憐的兒子徐有慶就這麼被活活地抽乾血,死了。

埋了他兒子,他始終不敢告訴他妻子。但最後他的妻子還是知道了,哭得傷心欲絕。時間是治癒心病的最好良藥,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20

如果我們有更多選擇,就不會有這麼多咄咄逼人的想法。但是我們只能沿着這條狹窄的小道,麻木地走過去。不得不説,這也是一種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應該積極樂觀的處世至理,讀餘華的小説《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特別大的改變。要説收穫,則無非是在感歎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應該知足。

我認為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為人的軟弱,因為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面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己走向新生,使自己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己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己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為物質的困境使自己忙於無意義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接受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為曾經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21

早上泡在圖書館看完了餘華的《活着》。我不知道該怎樣去評價福貴這個人,説他不幸,他卻度過了最為漫長而黑暗的一夜,樂觀而堅強地活着;説他幸運,他又親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親人,只剩一頭比他年紀還大的病牛陪伴着。其實,福貴的人生代表了那個時代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途:從身為地主的浮華到敗家後遭壓迫;從被國民黨逼迫去打仗到遇到解放軍回家團聚;經歷了人民公社化運動、大鍊鋼鐵和……

書中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但現在一直盤旋在我腦海中的是福貴的兒子有慶給鎮長的女兒獻血時被活活抽死的場景。我彷彿看到有慶嘴脣發烏,臉色鐵青地呢喃着頭暈,我好像觸摸到他想要抽出那被醫生死死握住的全是骨頭的手。我似乎就在那樣一個場景中,想要上去幫一把有慶,卻被什麼阻擋着,只能眼睜睜看着,心發憷。其實有慶是不是代表着那個年代想要拯救中國的有志之士呢,他們一腔熱血被時代活活抽乾,成為有權階級的美食。共2頁:

畫面一轉,是老人福貴和他的老牛福貴。我看到兩個福貴一樣黝黑的脊背在餘暉中發光,聽到老人用渾濁的嗓音在空曠的田野間響起: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整本書以老人的敍述為主,作者和我都是旁聽者,坐在下午的山頭上,聽老人默默細數。正如作者所説,很少有人能這麼詳細地講述自己的一生,我想這大概是因為福貴這大半輩子都用在回憶過去了,一個人守着7個人的人生,不斷在腦海中放映,無論鉅細。就像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老人福貴“責罵”老牛福貴道:“今天有慶,家珍耕了2畝田,苦根還小,也耕了1畝田,你呢,我知道你年紀大了,也就不説出來羞你了。”我不解,明明這裏就只有一人一牛,哪兒來的那麼多名字?福貴得意地解釋説,:“如果它(牛)知道只有它在耕作,就會偷懶的。”呵,多麼有趣而憂傷的畫面,其實福貴和他的牛一樣,他們都假想着自己的親人還在,所以從來不曾忘記。

故事的最後,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我久久停留在故事中,眼前一會兒是少年時飛揚跋扈的少爺福貴,一會兒是得了軟骨症不能幹活而哭泣的家珍,一會兒又是餓的撐死的苦根。我彷彿是想要哭出來的,但卻又覺得連福貴自己都從未哭泣過,我又在這裏流着誰的眼淚呢?

原來,《活着》便是最好的幸運,亦是最大的勇氣。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22

合上書本的那一剎那,似乎福貴就在我眼前,他坐在田埂上,佝僂着背,瘦骨嶙峋的身子比田邊的殘葉還要更單薄一些,滿是泥土的褲腳被捲了起來,一長一短,兩隻腳踩在地上。老牛福貴回過頭來“咩咩”地叫了一聲,眼睛裏閃露着悲涼的亮光。

人越是活得艱苦,就越是艱苦的活着。用“悲慘”二字來簡單概括福貴的一生也算貼切,他一如既往地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用稀鬆平常的語氣講述着他鮮為人知的一生。人活着不就是希望風光時有人羨慕,成功時有人有人分享,落魄時有人扶持,失敗時有人安慰嗎?每個人活着都有或大或小、或遠或近的目標,有奮不顧身甚至傾盡所有想要追求的理想,若只是單純的餵飽自己,在這個世上安安靜靜地活着,別説日新月異的社會不會允許,就是自己也會因受不住太多的_而去拼搏、去努力、去得到、去充實地活着。

世界變化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光年來計算的光速了,身在動盪的四、五十年代是福貴無法選擇的時代背景,解放戰爭、人民公社、_還有包產到户,細數大大小小的各種革命,富貴總是歸在“受害人”的那一類,或許正是這數不清的苦難,讓他仍能用知足常樂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一生和細心感受在夾縫中生存的幸福。

《活着》最觸動我的並不是福貴崎嶇不平的生命軌跡,而是福貴本身,他是《活着》的靈魂,他已經成為一種意志,一種信念,讓我覺得自己所認為的苦難的悲慘的經歷,原來都是芝麻綠豆大的事,讓我發現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軟弱的皮囊。熟不知生命常有缺憾,成長總有遺憾,福貴像一劑清醒劑,注射在血管裏,融化在血液裏,級或者每一根毛細血管,讓我學會用另一種心態去看待生活。

世人總説“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_”,可是我想真正常足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苦事憾事的人是極少的。世上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都在於周圍的世界接觸周旋,明爭暗鬥,都有自己的掙扎,當你開始抱怨社會越來越不近人情,世界越來越冷漠之時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是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差了呢?你貪於安逸,貪慾享樂,才會在受到一點傷害時覺得世界不公,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活得離主流越來越遠。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容易。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23

“這輩子想起來就這樣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宗耀祖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這樣的命。年輕的時候靠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差點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説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餘華《活着》

《活着》是一篇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説,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本後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人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後還能頑強的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終於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裏,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是生者的讚譽或是悲哀,之於他我更多的是同情卻又不得不為他的淡然而心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着他內心的波濤洶湧。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是呀活着真好,更何況是活在幸福當中。一直以來我都是個平凡的女孩,平凡的家世,平凡的樣貌,平凡的日子波瀾不驚,也曾幻想過不平凡,也曾希望自己的日子能過的轟轟烈烈,然而父母告訴我,平凡點好,平凡了就會淡然,就會寵辱不驚學會獨立學會堅強;老師説平凡好,平凡了就能一心一意的讀書,平凡了才能在一派浮躁中沉澱、成長;朋友亦説,平凡好平凡了就能每天都開心得沒心沒肺。平凡好嗎?我對着鏡子問那滿鏡的平凡,鏡子裏的朦朧玻璃後的水銀説,平凡好,平凡自己成就了別人是一種幸福。

於是某天,在那窄窄的閣樓,我在散發微微黴氣的書架上尋覓的時候,那本薄薄的小書兀自闖入我的鏡片,泛黃的書頁,向我傾訴着它的不簡單,那個叫做餘華的人,用一種近乎冰冷的筆調娓娓敍説一些其實正常卻也不正常的故事,福貴於是闖進了我的生活,情緒在那娓娓敍説的過程中起了漣漪,《活着》就是這樣,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完成的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縱使餘華不是一個擅於煽情的作家,然而與平常之處的發掘,那漫不經心的筆觸卻直擊讀者的心靈。

人之處總是單純得像杯白開水,那時候的自己不知道什麼是平凡什麼是轟烈,那時的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強烈的目的,也許是一時的好奇也許是一時的氛圍讓自己有了瞬時的衝動。於是,那個時候的自己總與“半途而廢”相伴,也總會為了搭幾塊積木而拒絕吃飯——這一切,全看興趣的大小。在現在看來小時候的行為是那麼的脆弱,因為背後支撐這一行為的唯有興趣,全沒有什麼“崇高的信仰”抑或“理想”。然而那個時候的自己也從不會迷茫不會對自己的生命感慨萬千,於是,那時的生命也是最有韌性的——活着,僅僅是為了活着。

很多時候,遠離親人遠離朋友的日子裏,感覺幸福一下子遠行,孤獨與寂寞,傷心與難過,許許多多的想法在夜深人靜的時候襲來,有過快樂的憂傷,也有憂傷的絕望,揚起的嘴角,是那麼的倔強,沒有淚水沒有過多的話語,只有心痛。一個人的堅強,那種超負荷的難捱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然而所有的悲觀在遭遇到福貴時變得一文不值,所有的失落在遇上福貴時變成了有幸。我不是不快樂,而是還沒有適應快樂。所以如果有幸我要自己承擔安慰有時候捉襟見肘,自己不堅強也要打着堅強,還沒有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我沒有資格難過,我還可以把快樂寫得源遠流長。

好好享受每一天的點滴,好好活着,為了自己也為了關心自己的人,為了這更長更遠的明天好好活着。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24

“活着”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主人公“福貴”怎樣“活着”?前半生仗着老子一百多畝田地為所欲為,老丈人見着了都要躲得遠遠兒的,倫理綱常壓根兒沒放在眼裏,跟老子對罵也是常事,在村裏人眼中丟淨了臉面,儘管從小過慣了村裏人眼中“奢侈糜爛”的生活,好歹只作賤了自己,沒有傷到別人,居然乖乖的還了賭債。

他不是好兒子、好丈夫,甚至好鄰居都算不上,而一切在他輸光了自家所有田地的那一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開始在意爹、孃的感受,在意家珍、鳳霞喜怒。以前是別人對他的忍受,趾高氣揚,從不低頭;現在是他忍受着別人,唯唯諾諾,陪着笑臉。只為“活着”。他黑髮時,送走了白髮人;他白髮時,送走了黑髮人;他和他的那頭老牛在田埂上依然頑強的“活着”。

誰能想到當年不可一世的“公子哥”在田埂上居然講出做人的道理來,也算一件奇事。《活着》講述了部分中國人在那物質貧乏、精神困頓的幾十年是如何熬過來的,我不能把主語更換為中國人或人,這是不準確的,有人肯定不是這樣“活着”的,隨着經濟發展、物質豐富,以後的人很大程度上也不會這樣“活着”,但人性總會在這樣的小人物身上影射出來,我們應該致力於思考“我們怎樣活着?”。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25

當代作家餘華的作品《活着》演繹的對活着的理解,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當我再次翻開這本書時,似乎還能感覺到夾雜在書頁裏那滄桑和悲哀的味道。

多年後,那個坐在田埂上的老人,髮梢似乎都帶上了一絲蒼涼。陽光映在他已經發白的頭髮上,發出耀眼的光澤。夕陽下他蒼老落寞的背影,已經絲毫找不出當年春風得意的影子。這樣一個恬淡温和的老人,誰又能想到他的曾經?

曾經的他——徐福貴,是徐家的闊少爺,在同村人的眼中,可謂是上帝的寵兒,過着極盡奢華的生活,享受着榮華富貴所帶來的快意。但是金錢與物質的薰陶,往往會讓人恃寵而驕,迷失自我。福貴沉醉於充斥着銅臭味的賭場,沉溺在雜亂不堪的生活中。嗜賭成性的福貴最終輸光了家產,不得不過上普通人平凡而又艱難的生活。福貴的妻子是一個勤勞又樸實的人,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她都沒有離開福貴,可是福貴卻在母親病重時,因為抓壯丁被迫離開了家,過上了顛沛流離,惶惑不安的生活。槍林彈雨,食不果腹,一層一層的絕望和恐懼使得福貴非常想家。

曾經,戰場上,作為徵用民工的他,被子彈在身後穿梭不止,但又奇蹟般地地活了下來。當他歷盡艱辛再次站在自家媳婦家珍的面前時,家珍已經老了許多,她眼角溢出的淚水讓人心酸。

對福貴的人生打擊,正如秋雨一般,接二連三,無休無止,使福貴幾乎痛不欲生。兒子有慶,女兒鳳霞的死,再加上一直對福貴不離不棄的家珍的離開。最終,她的女婿,孫子也相繼死去。福貴親眼見證那麼多親人在他身邊死去,而最後只剩下他一個人,這是什麼樣的生活遭遇?

我似乎還能聽到風中飄蕩着福貴對老牛的輕聲細語。結局悲歡離合散盡,時間細數了他鬢角的白髮,磨平了他曾尖鋭的稜角,福貴曲折坎坷的一生使人心酸。他的經歷發生在中國大轉折大變化的時期,那時,人們把幸福看得如此簡單,吃飽穿暖被人們視為一件最幸福的事。可這樣的幸福卻顯得極其難得,家珍因為一小把米要心疼好一陣子,當時真的很窮苦!

誰不曾活着呢?可是誰又能真正瞭解活着的意義?瞭解人生的意義?我們都不曾對活着有深刻的理解,而福貴一步步的蜕變,他一次次痛苦的經歷,帶給他的,是對“活着”最盡然最透徹的感受。可能極少有人再可以像福貴一樣活着了罷,也可能極少有人能比福貴更有資格談活着的真諦了吧?

書中流淌在文字中的純粹與書中刻畫的最鮮活的靈魂,代表的都是不可撼動的追求。活着,是可貴的,是幸福的,也是不易的。有人説,《活着》,是生活最真實的寫照,我信之,且我還要説:《活着》是一部用深刻而強大的內心繪出來的作品,它對“活着”進行了最透徹的詮釋。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26

好朋友向我推薦了餘華的《活着》這本書,當時讀的時候沒有太多的思想,只是在閒暇時才拿起它,當翻開後,我的內心被激起了如此大的波瀾,我完全被震撼了,卻也真的放不下了,是一口氣讀完的,也是滿眼淚水讀完了它。

這是一部血淚寫就的文章,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人間一切慘劇,從腰纏萬貫到傾家蕩產……福貴的活着好象就是為了看着身邊的人一個個的死去。在這出死亡的戲劇上演之前,他夜以繼日的吃喝嫖賭,終於在一夜之間由闊少爺變成一個窮光蛋,而他的父親,在親手處理掉所有的田產後,死於由老宅遷到茅屋的當天。父親的離去,福貴萌生了罪惡感,初體會到作為男人的責任,想為這個家承擔所有,但卻沒有想到他的命運並沒有因他已經承受的懲罰而有稍許的減輕,痛苦還在繼續。母親的離去他沒有親見,母親在盼着他歸來中,無望而平靜的死去,讀來不會過於沉痛,可我卻不忍讀有慶的死,那個孩子的死,幾乎令我窒息。於是,我落淚了,我從來沒有想過一個人的生命和另一個人的生命可以做這樣的交換。

接下來鳳霞的死和家珍的死只能讓人感到無奈和歎息,再接下來,我讀到了二喜的死,便又一次經歷了內心的傷感,又一個人的生命在偶然而必然間瞬間消失。隨後苦根的死已不能再讓我有感覺,死神連他年僅7歲的外孫子都不放過,居然因為吃豆子而撐死了!身邊的親人一個個相繼死去,他親手埋葬了自己的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和外孫。在開篇看到,老人為了讓老牛好好耕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我想富貴自己心裏大概也是這樣,假裝着二喜,有慶,家珍,鳳霞,苦根並沒有離去,而是一直與他相依,那些音容笑貌也確實從不曾消逝,而是會在記憶中永存,這樣他才可以堅強得抗住他經歷的所有苦難,平靜地安詳地甚至依然幸福地度過上天給他留下的日子。只要活着就能感受生命,也只有活着,體會着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才能明白世上沒有什麼是比活着更有價值的。

這是一本沉重的書,能讓每個鐵石心腸的讀者落淚,生命雖然是脆弱而無常的,但是生命的堅強在這本小説中卻得到了最充分的體現。作者説過,人是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這讓我想到生命的離去也是容易到在一瞬間,想到了地震、礦難、洪水等自然的災害帶走了無數人的生命,也讓我們活着的人更加珍惜生命,更加體會生命的意義。現實中卻有成千上萬的人始終不明白,他們總以為活着只是為了過得舒服,只為了愛情,只為了權力,只為了金錢,只為了名利,只為了享樂。

當達不到目的時就會悲觀、失落,也有些人總覺得自己的命不好,自己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對自己前途不懷有任何希望,甚至選擇了在這個世界上消失。不管生命賦予我們的是快樂還是悲傷,幸福還是不幸,都要去忍受。當你擁有生命的那一刻起,就有責任走完生命的歷程。幸福美滿,生離死別都是其中的小插曲,別説找不到活着的理由,自己就是最好的理由,不為別的,就只要活着,感受生命的過程就是每個人的責任。

餘華作品《活着》讀書心得 篇27

人生難以一帆風順,定會跌宕起伏。這起伏,可能對生命的旅途無關痛癢,諸如作業被批,小考失利;亦可能改變你的人生軌跡,諸如大學聯考、從業……

但是,無論大喜,亦或大悲,只有活着,你才能感知這一切,才有機會去細品人間甘甜,才能去遍嘗人間疾苦。

書中,春生,書裏一個自殺而不是為外界因素而死亡的人,卻給我留下了很深的灰冷的印象。被拉去當兵,他沒想過自殺;為了搶一兩個大餅而鼻青臉腫,他沒想過自殺;一次次逃走又被抓回,他亦沒想過自殺。他知道,戰爭終究會結束,即便周圍一片黑暗,在那遙遠的地方,仍有一絲微茫光明。他熬過了戰爭,終選擇了自殺。或許,是從縣長位置跌落又為萬人所指,身心飽受摧殘,或許,是十年_,心中的光明比戰爭的結束來得更遙遙無期,無論怎樣,正如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中所説“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是的,一切好的、壞的、樂的、悲的,只要我們都還活着,這一切的一切都會被時間的長河,衝散到天涯。

本書的主人公,福貴,給人的,則是一種渡盡劫波仍積極向上的人生色彩。他家道中落,一個地主家的公子哥兒淪為無家可歸,親人都離他而去,甚至和他相依為命的外孫苦根也死了。前路悽苦,他為什麼要活着?人生黯淡,為什麼還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為什麼還要苟延殘喘地活在這個令你身心俱疲的世界上呢?看完《活着》以後,這個問題曾一直一直在困擾着我,無解。苦根死後,他,沒有隨着已故的親人,一起奔赴那虛妄遠方,而是天天和老牛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獨嘗世態炎涼。

生命是享受一切的基礎,是創造有意義人生的前提。福貴嚮往着以後的日子,對將來的未知充滿憧憬,經歷諸多磨難,不屈不撓,即便在他親人都離他遠去剩下孤零零的自己,即便只剩下一頭和他一樣蒼老的牛。他堅定地、堅定地要活下去,希望這頭牛會成為他人生旅途中的最後一位伴侶,在他心裏,還有一片沒有被那種磨難所塗黑的大光明。福貴渡盡劫波依然仰起頭來微笑的頑強,永遠不會被困難_的堅韌,對生存對生命的難以描述的的渴求,給我心靈的震撼。

活着,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只有活着,才有機會斟酌悲喜;只有活着,才有資格評點成敗;只有活着,才有心境品味榮辱;只有活着,才有精力參悟生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lqlv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