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讀書心得體會 >

《歲月如歌》讀後感(精選13篇)

《歲月如歌》讀後感(精選13篇)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1

拉開層層心幕,往事歷歷眼前:教海沉浮,歲月如歌,被白髮欺人奈何,卻道天涼好個秋!久久凝視於漪老師寫在扉頁上的這幾句話,細細咂摸品味,“教海沉浮”是於老師對教學經歷快樂與辛酸的回顧;“歲月如歌”是於老師對教學生涯的經久懷念;“被白髮欺人奈何,卻道天涼好個秋!”是於老師對教育矢志不移,畢生追求的信念!

《歲月如歌》讀後感(精選13篇)

懷着虔誠、敬畏的心,捧讀《歲月如歌》,邊讀邊圈點勾畫,邊作讀書筆記。心若扁舟,沉浮於漪老師如歌的教學歲月,為自己窺見了於老師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智慧的一隅興奮不已。沉甸甸的思考與總結,寫滿心路歷程的諄諄教誨,真是一場深刻的精神洗禮。讀罷,在記錄了一萬四千字的讀書筆記後,我開始思考自己的收穫。

教師責任大如天:

一名教師對學生的人生會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教師的敬業精神、專業能力、人格魅力足可以讓學生懷念一生,追尋一生。

於漪老師從自己的生活、求學經歷出發,回憶了自己的老師用“心”歌唱,喚醒自己的愛國心,讓“一切為民族”鐫刻心中,成為自己鑄造師魂的基因。

老師眼中藏着的對文學的熱愛,對教材的瞭然通透,朗誦的入情入境,教學思路的一清如水,廣博、深邃、浩瀚無邊的知識,口若懸河的才思敏捷,成了於老師心中永恆的懷念。

教師精湛的專業技能,熾熱的教育情懷,讓一個學生多少年後都刻骨銘心,並願以之為高標,奉之為楷模,用一生去追尋,用一生去實踐。

一名好教師足以影響一個學生做人做事的風格。教師責任大如天,教師專業追求永無止境。

一輩子學做教師:

要有怎樣的敬業精神和專業追求,才能促使一個人一輩子學做教師?

尋找語文教學大門。於老師苦苦尋找語文教學的大門,常為此夙興夜寐一燈明,尋尋覓覓。一方面廣為涉獵,豐富自己的語文素養,另一方面管飯尋找借鑑,搜索入門之徑。中學時代語文老師聲情並茂的朗誦、講解,旁徵博引的議論、評析、手勢、神往的表情,一幕幕在腦海中浮現,終於讓於老師頓悟:這就是語文!

思索把握教學目標。制定目標須明確,具體,切實可行,不可千篇一律,不籠而統之。教學內容不能與教學目標脱節,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目標不應隨意改變、隨意轉移。教學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些課文內容,有些語文知識暫時“不為”,放一放,是為了更有所“為”。

錘鍊課堂教學語言。一名語文老師必須錘鍊教學語言,研究語言藝術,使自己用語言彈奏出來的交響樂,能在知音者——學生的頭腦裏迴響激盪,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語文老師要要求自己“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一方面要積極訓練自己的思路,説話之前,動筆之前,都要想好先寫什麼,後在些什麼,如何開頭,如何過渡,如何結尾。想明白,才能説明白,寫明白。

教課時做到“豐而不餘一言,約而不失一詞”。清楚明白的同時,還要做到通俗易懂。為此,須在透徹理解上下功夫,講到精要處,説到點子上。優美生動,不枯燥乾癟,説話要節奏和諧,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依據教學內容的不同,恰當處理。

在行動上下苦功。於老師把上課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然後自己修改,把不必要的字、詞、句刪除,把不合邏輯的地方改掉,然後背下來,然後,再口語化。寫,也是如此,凡是學校要求寫的計劃、總結,包括班主任對學生的品德評語,都認真寫,一絲不苟。學生作文,自己也常偷偷下水。

於漪老師對專業技能孜孜不倦地追求精神,真是讓人動容。

孜孜矻矻以行副名。在被評上特級教師後,於老師是那樣的謙虛誠懇,虛心好學。於老師暗下決心努力縮短“實”與“名”的差距,為此於老師勤於學習,勇於實踐,聚焦反思。反覆學習重要的理論,緊扣一點深入學習,擴開視野廣泛學。

於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向我們闡釋了一個特級教師的責任與擔當,用自己的勤奮踏實在向我們身體力行地示範如何進行專業學習、專業成長。

於老師説自己也是學生。學做合格的語文老師,學做特級教師,學做校長,邊做邊學,邊學邊做,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於老師樂於求知、勤於學習、勇於實踐的精神,真是人民教師的楷模!

教育離不開“人情”:

教育離不開一個“情”字,師生之間有情,有深厚的情意,工作必能有起色;同事之間有情義,就能出方法,出智慧,形成合力,取得理想的效果。

讓師生心絃共鳴。為了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要發自內心的關愛學生,和學生做朋友,充分了解學生,從思想到學習生活,無所不談。“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絃,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同孩子的心絃對準音調。”

拷問感情與責任。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要培育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要練就一副敏鋭的目光,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與潛能,善於“長善救失”,把隱藏的種.種潛能變為發展的現實。

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於老師家訪工作切實具體,瞭解問題,與家長做朋友,形成教育合力。於老師拿自己的錢給學生花,甚至把連家長都放棄的孩子接到自己家裏,耐心細緻教導。正如談家楨先生所言,“於漪老師真正做到了有一份熱,發一分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都獻給了教育,她堪稱是人民教師的驕傲。”

關心愛護同事。於老師對同事、下屬的關心具體入微,發自內心,毫不做作,急人之所急,盡己所能幫助思想上、經濟上有困難的同事。有了這一層情感的温度,方方面面的工作的開展就更容易達成共識。

與同事達成共識。教育要形成合力,不僅要處理好與學生、家長的關係,還要處理好與同事的關係。同事之間感情的交互就是“培育學生”。培育學生的目標是有魔力的,它能凝聚人心,消除不必要的溝溝坎坎。不僅工作上彼此支持,生活、健康、家庭大家也互相關心。

精心培育青年教師。於老師做校長,最大限度地挖掘、發展每個教師的潛能。“你這樣培養不怕她跑了嗎?本領大了,跳出去就方便了”好心的同志提醒她。“跳就跳吧,跳來跳去都在中國。”“跳到國外呢?”“那跳來跳去都在地球上。”她認為,“校長對教師培養與使用,應培養重於使用,起碼培養與使用並重。不積極補充營養,無新鮮血液,課越教越乾癟,無時代活水流淌。學校不但是培養學生成長、成人的場所,也應是培養教師、職工成長、發展的基地。”一個胸懷坦蕩,有如此格局的人,怎能不讓老師心存感激,知恩奮進?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羣人才能走得更遠。合作、團結,仍是集體工作的命門。一個人能多從他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讓教育教學工作多一點“人情”味,達成教育教學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教師應勇於執着:

於老師贏得這麼高的讚譽,為教育事業做出這麼多的貢獻,與她的執着密不可分。

與時俱進,牢記育人培養目標。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會學習;會做事;會共同參與;會生存,會發展的人。那語文教師為此能做什麼呢?

對語文學科性質的認識。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學語文不只是讀幾本教科書的問題,和一個人的認識水平、閲讀積累、生活閲歷等緊密相關。“教”無法代替學生“學”,學生是學習語文的主人,教師是引領、啟發、點撥,使學生開竅的指導者。只有將求知的火焰旺盛起來,課堂上會出現妙思妙言,驚動四座,把討論的話題推向高峯。

教師與時俱進,牢記培養目標,才能準確而有效地把握語文教學的脈搏。

終身閲讀,累絲不止遂成丈匹。語文真不好教,對教師的個人文學素養,文化素養要求極高。任何知識都或與語文有關。在歷史的進程中,中華民族流傳下了那麼多精深的燦爛文化,如果沒有廣泛的閲讀,深入的研究,怎麼能稱得上是一個文化人,怎麼能站在三尺講台,成為一個讓學生仰慕和崇拜的語文教師?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教師有堅持,勇於執着追求,小步走,不要停,哪怕是一個最普通的老師,也終能在自己的三尺講台上照亮自己,照亮學生。

讀《歲月如歌》,一些教育名言總在我腦中翻飛、重組。於漪老師是教育名言的實踐者,她用實際行動來踐行自己對教育的熱愛與忠誠。

於漪老師的教學生涯,正如她自己所説,“孜孜矻矻,上下求索,左右對照,不斷敲打自己,不斷反思、改進。力求有自己的見解,不追風,不沽名釣譽,不亂提口號,不拾人牙慧壯自己聲勢,堅持教文育人的方向,在培養與提高學生理解使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的過程中,撒播做人的良種,薰陶感染,春風化雨。”

強烈的責任意識,追求不息,行動不止的意意志力,凝聚成了於漪老師如詩如歌的教學歲月。有這樣美麗、有滋味的教學經歷,怎能不如歌曲一樣撥動學生的心絃、自己的心絃,迴響在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內心?!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2

假期中我利用空餘時間讀了於漪老師的《歲月如歌》,深有感觸。

《歲月如歌》這本書是我國當代著名的語文教育家於漪老師寫的。了於老師無私奉獻的教學生涯,她真正做到了有一分熱發一分光,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教育,她堪稱是人民教師的典範。讀《歲月如歌》,於老師告訴我太多太多為人師的真諦。

於老師告訴我:“我們要讓學生學得紮實,只有一條路——備課越充分、越紮實越好!”她是這麼説的,也是這麼做的。於漪老師每備一篇課文,總要查清時代背景,推敲詞句,理清作者思路,腦子在課文裏來來回回走。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再從思想內容到語言文字,追根尋源,弄清三個問題:這篇文章寫什麼?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而不那樣寫?三言兩語能夠準確地拎出來,毫不含糊。哪怕是一個詞一個句,也要反覆推敲,咀嚼,從不同角度思考,肯定,否定,再肯定,再否定。她鑽研教材的精神讓我欽佩不已。以此對照自己,感到有着極其遙遠的距離。同樣身為語文教師的我,以“科班出身”自居,踏上工作崗位後,很少再去讀書;備課時不能做到“目中有人,胸中有書”,所以課堂教學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對於語文的教學很少能靜下心來認真反思……

每逢備課,我只是看兩遍課文,然後把能夠找到的教學參考書仔細看一遍,苦思冥想一番後,我才理出屬於自己的備課思路,確定本文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我備課時很少能帶着“學生意識”,想着學生面對這篇課文的時候,會是怎樣的認知狀態和情感態度,作為教師應該怎樣幫助學生達到這個理想目標。

於老師告訴我:身為語文教師,必須有豐富的文化底藴。

一個老師除了舉手投足、衣着服飾等外在或清新、或端莊、或時尚、或雅緻的風格外,最重要的是要有充實的文化底藴。正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有豐富文化內涵的老師一定能引領學生在文學的殿堂裏徜徉,穿插自如,開合有度。20__年省優質課一等獎《馬》的授課者但小梅老師,年紀尚輕,但鼓勵的眼神、得體的舉止,生動的描繪,課堂的結構都給人春風拂面之感。《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的授課老師方燕平,讓聽課的老師都為她的課堂品味、豐富學識、獨到理解而深深折服。這些老師授課如此獨到,如此感人,都源於她們有豐厚的文化底藴。

於老師告訴我:用語言粘住學生。

“好什麼啊?他講了一百五十多個‘這個’,其他我什麼也沒有聽到”,這是一個調皮的男孩子在聽完一位著名專家的報告回答於老師的一句話,這句話讓於老師敏鋭地感覺到了教學語言的重要性。不注意教學語言,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於是,於老師從自己教學語言的不足出發,努力克服了羅嗦、詞彙貧乏、語病。教學語言的改善,使得於老師的語文教學水平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而作為語文老師的我,教學語言也同樣是面臨的問題,太過於專業化的術語,肯定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語文老師的語言要力求精煉,這點我還有許多要改善的地方。

於老師告訴我:要注重教後反思。

於老師在書中寫到:“讀書要會讀,如果終日讀書,學而不思,其實算不得讀書,只是”對書“而已,面孔只對着書,學到的東西是有限的。回顧與反思是我必修的功課之一。課前孜孜不倦地鑽研教材,虛心學校和借鑑別人創造的有益經驗十分重要,而及時並持之以恆地總結自己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教訓也至為重要。”當我讀到這一段文字時,內心為之一震。我常常有這樣的困惑:為什麼我那麼認真的備課,鑽研教材,上課水平總停止不前呢?為什麼我讀了大量的教育理論方面的書,寫論文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呢?此刻我頓悟了:如果我只是“對書”而不思,那就只是勞倦眼睛,收穫不多。如果學而思,學一點,消化一點,即使時間零碎,日積月累,真才實學也必大有長進。今後在教學實踐中,每上完一節課,我都應該問自己幾個問題——這節課我達到教學目標了嗎?用其他方式會不會更好?學生的表現還有哪些問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問題?

感謝於漪老師,感謝《歲月如歌》,讀完此書,讓我一清如水,心無旁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於漪老師,一路笑着走來,一路書聲,一路陽光,她的教育教學生涯正如她説的“生命和使命同行”。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會以於老師的名言為教學的準則和範本,不斷地認清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期待和學生共同成長。

讀了於漪老師的書後,我所感悟到的不是我用語言所能表達得完的。我將在實際工作中用心體會,細細品位,以於漪為座標,一輩子學做教師!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3

收到學校的贈書是在九月,匆匆忙忙裏,三個月的日子也就這麼流淌而去。如果這時候驚心時光的飛逝,想起於漪老師的“歲月如歌”,那我的便是“觸目驚心”了吧!閲讀於漪老師的《歲月如歌》斷斷續續地延綿了三個月,在燈下打這篇讀後感時,回想書中的情景,依舊熱血沸騰,世間竟有如此至真至純之人,活得那麼自我,那麼純粹,用一片熱愛澆灌三尺講台,以一片赤誠教書育人,於漪,真不愧“經過英雄”也!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日寇鐵騎踏中華,家中父老多病痛,這便是於漪老師的童年生活環境。大環境下的恐怖,家中的貧窮,都沒有擊倒作為長女的於漪老師,她説,“奮鬥才能生存”,於是她告別母親去蘇州求學。戰亂紛飛的年代,都德《最後一課》的小弗朗士深深打動了年幼的於漪,炮火擊毀了美好的童年,卻留下了“一切為民族”的心靈震撼,這不僅是於漪老師進入鎮江中學時所學到的校訓,更是鑄造師魂的基因,她説:“這五個大字擲地有聲,鐫刻我心。”是啊,不管生活的炮火有多猛,對教書育人的熱愛與執着,於漪老師的赤誠如滔滔江水,哪管你“東西南北風”,我自笑傲“千磨萬擊還堅勁”!

春風十里,不如有你

於漪老師在書中説:“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學生之於於漪老師,不僅僅是學生,更是朋友,亦是老師。不論是奮力救火的班長小鄭,還是鄭重地説出“我當老師,就一直想到要愛學生”的小肖,於老師在每一個孩子身上都看到了閃光點,她説:“我也是學生”,孩子們的身上折射出來的優秀品質、求知慾都讓於漪老師感動並從中汲取力量進行學習。我想,這也是我們青年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吧,學會與孩子們相處,不僅僅看到他們的“美麗”,還要學習這份珍貴,“春風十里,不如有你”,亦師亦友,我們共進步!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浮士德説:“要有那麼一剎那,對我説:‘停住吧,你是多麼美好!’那時也就敲響了我的喪鐘。”於漪老師的教育夢是虔誠的,她謙虛地向身邊的每個人學習,“帶着虛心求教的願望,處處都是學習的廣闊天地。越學越知不足,越學越有內驅動力”,正是這樣的謙虛,於漪老師的一生是不斷探尋自我的一生。她淡泊名利,拒絕名人之累,她不願談自己的榮譽,始終像一個普通老百姓那樣生活,住着老式的公寓,菜炒得很好吃。但她是知識的富有者,正如她曾説:“我當了一輩子的教師,教了一輩子的語文,上了一輩子深感遺憾的課,我深深地體會到‘永不滿足’是必須遵循的信條”。一名永不自我滿足的教師,何嘗教不出好學生?

於漪老師在書的封面上這樣寫道:“與其説我做了一輩子教師,不如説我一輩子學做教師。”活到老學到老,這樣的教育情懷是值得每個教育工作者敬佩與學習的,成為一個“不知足”的教師吧,我的腦海裏迴盪着這樣的呢喃,如歌的歲月早已走向來時的路,那麼,讓我們向前走吧,活得純粹,活得真誠,向前走啊,向前走!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4

題記

人生如夢,歲月如歌。

每個人在自己的流金歲月裏,都有一段動聽的歌。

本書是一個軍官在盤點自己二十六載的377篇訪記時,譜寫的一首感人之歌。讀過之後有四個字在我的腦海裏反映特別強烈:“感動”,被書中所有人物的故事而感動;“朦朧”,從表層意義講,作者追憶的是自己的一段歲月,然而內容講述的卻是他人的故事,讚美的卻是他人的歌,這種“朦朧”的構思大作,不但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水平之高,而且還突出了一個軍人時時刻刻服務於他人的高尚品德。軍人,不愧為黨和人民賦予的榮號,人民為軍營有這樣的靈魂工程師而感動。

最感人的軍旅之歌

《歲月如歌》,多麼浪漫而又有詩意的書名啊,當我懷着仰慕的心情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不只深深悟到了他有着內涵的分量。同時,也彷彿聆聽了一首具有歷史記載的大合唱名曲。羣英匯聚,唱出了黨情,唱出了軍威,也唱出了眾多英雄兒女的崇高品德。

《歲月如歌》,用一篇篇如詩的標題,講述着一個個真實而又感人的故事,把軍人的那種鐵骨錚錚,堅不可摧,愛國愛民愛藝術和為藝術而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栩栩如生的帶給了讀者,讓人讀後感到:這是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隊伍是藝術文化的珍品,也是藝術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

《歲月如歌》還充分反映了我黨我軍在各個歷史階段為人民培育了大批的優秀黨員幹部和各方骨幹人才(特別是藝術人才)。如:《山高水長》訪沂蒙山老區的素描;《旋轉的紅舞鞋》訪著名舞蹈家、女將軍劉敏;《震撼世界的5分54秒》歲月如歌讀後感訪舞蹈千手觀音編導總政歌舞團團長張繼剛等等感人的訪記,還有訪那些著名歌星、演員以及眾多的藝術人員們。這些既平凡而又偉大的軍旅戰士們,都為推動我國的藝術文化的發展做出了功不可沒的巨大貢獻。而今,這些可敬的老藝術家們仍然還在不同的崗位上肩負着重任,繼續為我國的民族藝術發展傳授者知識,奉獻着自己的經驗。在此,我們稱讚這支隊伍,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藝術楷模,他們用自己的才華譜寫了一曲最感人的軍旅之歌,人民為有這支靈魂的工程隊伍而驕傲,歷史會永遠記載着他們的。

期待

感謝作者——樑祖國先生為讀者撰寫了這麼一部感人的好書,期得着你和《歲月如歌》一書中所有的戰友們,在今後的歲月中,不斷充實你們的歌,把這首《歲月如歌》繼續譜寫下去,讓這支歌匯寫成一首響亮的交響樂曲,奏響祖國,奏響全世界,為推動人類的精神文明之發展,為建設和平和諧的社主義國家再奏輝煌。

最後敬請《歲月如歌》中的每一位幹部戰士和藝術家們,接受我內心深深的崇拜,並真誠的祝願他們,平安!健康!幸福!快樂!。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5

《歲月如歌》是一本自傳體散文,作者於漪。在參加淄博市農村骨幹教師培訓時,曾經聽於漪老師講過課。於漪老師已經年過半百,兩鬢斑白,但依然神采奕奕。兩個小時的時間,她用温潤流暢的語言,智慧而坦誠地解讀了為師者的真諦,贏得了全場的陣陣掌聲。她五十餘載的教育生涯,走出了一條改革和創新之路,碩果累累,被冠以“教師的楷模”,甚至成了當代教育的座標。

在《歲月如歌》這本書中,於老師用她最質樸的語言向我們回顧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畢生從事語文教育的思想軌跡,寫於老師的悲歡和酸甜,寫於老師的成敗與得失,教我們怎麼立志立德,教老師怎樣為人師表,教年輕人如何忠誠敬業,從中可以看到當代教育大師不懈學習、深入思考、勇於實踐、誨人不倦,“一片愛心在玉壺”的風采。歲月譜寫了與漪老師無私奉獻的頌歌,唱出了一首首激揚飛越的歡歌。“和學生的心絃對準音調”、“把握駕馭課堂的主宰”、“用語言‘粘’住學生”、“教師身上要有時代的年輪”、“一輩子學做教師”……書中一篇篇細膩而生動的文字,一個個難忘而感人的故事,讓我讀了獲益非淺,感受頗多。

讀完於老師的《門在哪兒》這篇文章時,我感觸很深。作為一名教師,我真的入門了嗎?沒工作以前以為當教師,只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只要把知識講清楚,把題目講明白,學生有問題問不倒就可以,可如今看來,僅僅如此已經遠遠不夠了。我們要給學生的不僅是一桶水,一缸水,而且是一泓流動的清泉。因此,只有大學裏學的知識,遠遠還不能勝任教育工作。需要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己。這既包括學科知識的補充,也包括教育思想的提升。原來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已經不適應如今的教育形勢,合作學習,學生為主體才是教學的符合教育實際的。於老師還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是為“學”服務的,“教”不是通知統治“學”,也不是代替學生“學”,教師的教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不應從“教”出發,而必須從學生的“學”出發。因此於老師的教學還形成“老師教學生、學生教老師、學生教學生、學生間互學”的立體化有序教學結構,使得於老師的課堂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其次,作為教師不單單只是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愛心。如果我們的教育僅僅停留在講課,聽課,輔導,考試,選拔,從而忽視了學生情感的培養,那麼,我想我們的教育是可怕的,危險的。教師的任務是塑造學生的靈魂,必須堅持“目中有學生”的唯人是教的原則。教學、教學,“教”要在“學生”身上起作用,培育“人”才是教育、教學的大目標,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服從於這個大目標,為實現這個大目標服務。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猶如導演一般。導演的胸中時時有觀眾,目的在於引導觀眾進入劇情,調動自己的感情,展開聯想和想象,從而受到薰陶感染。“愛是永恆的教育理念,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有愛的教育才是豐滿的真正的教育。但是離開了嚴格要求,遷就和縱容學生的愛,絕對不是我們所要提倡的真愛”。“一個學生就是一本豐富的書,一個多彩的世界。學生是活潑的生命體,每個人的成長都是獨一無二的。要培育他們成長、成人、成才,首先得尊重他們,從思想上、感情上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教師要練就一副敏鋭的目光,善於發現每個學生身上的長處與潛力,善於‘長善救失’,把隱藏的種.種潛力變為發展的現實。”教書必須教心,教心必先知心。知心不僅僅是瞭解學生而且是要讓學生了解自己,只有學生信任了你,才會對你袒露出自己的內心世界。

學無止境,只有堅持不懈的充實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6

張愛玲是一代才女,她的人生早熟、奇特、充 滿傳奇色彩,她的性格聰慧、執着、特立獨行、不受束縛,她對周圍的事物有着敏感、深刻、獨到的認識,她的作品悽幽、穠豔、蒼涼,充滿了人性的主題。《金鎖記》是她的早期作品,發表時她不過只有二十三歲,但作品已經是相當成熟,從取材的視角、思想的深度和表現技巧方面,都有突破,當時及後世的評論家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這篇小説題目叫《金鎖記》,為什麼叫“金鎖”呢,我認為是女主人公七巧被金錢套住,為自己帶上了黃金的枷鎖,別個愛她,她愛錢,最後葬送了自己的幸福,就連她的孩子的前程和幸福都葬送了,當然這金鎖也可以理解為封建社會的腐敗。

從這篇小説中也可以讀出一些封建社會的腐朽思想。過去結婚娶親,大户人家講究門當户對,小户貧窮人家想攀附權貴。七巧嫁到姜家,她大哥是高興的。儘管七巧嫁的只是一個殘疾人。姜家卻是打心底瞧不起她這樣一個出身卑微的人,連底下的丫鬟都敢對她議論紛紛。這樣勢力的思想在今天也是存在的。一個人當了官,底下便有許多人吹捧他,一旦這個人沒落了,那些原先吹捧他的人便會煙消霧散。有一句俗語説得好“富在深山有遠鄰,窮在鬧市無近親”。

讀完全文,我七巧的感覺從先前的無理取鬧而厭惡,到後面更多的是同情與可憐。生活在那樣一個沒落的時代是不幸的,七巧所受到的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也不是她能逃避的,所以她只有選擇反抗——以自己的方式。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7

一念花開,一念花落。

願此時平淡,若彼時燦爛。

時光如鏽,歲月成繭。時隔至今,已於舊友長時不見,不由心生思念,想到,該與之安排相聚玩樂了吧。説罷着便約定在今年清夏中時短一見。

歲月靜好,各自安逸。當這些彼此想念的舊友相見時,一股濃情蜜意湧上心頭,彼此互説時長未見的見聞。有些或許不是很如意,卻也在朋友邊可以得到些許安慰,然後重新鼓起旗陣,勇敢自信的重新走上事業的那條崎嶇的道路。既有憂鬱,所亦存有喜悦與歡笑。教育上的事情也是互相告知,在兩者即以上的人羣中得到些許的經驗教訓,補足自己的缺陷,好比一首優美和諧的鋼琴曲,踏板的節奏,黑白琴鍵遊離手指尖,互相協進,終成在美不過的樂章。

浮生若夢,亦不會輕易流逝。聚於不在稀疏的城市中心,所不會發覺到相隔萬里,或許,友誼深進,好比樹與樹葉,形影相隨。秋冬時節,便是葉的逝日,樹卻依舊直立,無法彎下腰去捧起繼續呵護稚枯的嬌葉,心底仿如萬劍穿心。只有到最後的最後,才會把不會再見送給那個曾經陪我一生的朋友。

君子之交談如水。不太懂得這其中的意思,卻也打心底裏感受深處。或許是對朋友之間的談話敬佩亦是否?李白説過,飛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由水構成,既有一絲清水剪不斷,何必又説那宏偉壯大的瀑布?又有誰,可以做到把瀑布一分為二?友情不斷,你我間就會永遠有説不完的話。

願此生會意,若琥珀就這般美仙。

卻不願曇花一現。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8

今天,我看完了《裝在口袋裏的爸爸》這本書,我一邊看一邊哈哈大笑,簡直太精彩了!我真佩服作家楊鵬叔叔野馬般的想象力!

主人公楊歌的爸爸居然有預測未來的本事!也許,你們不相信——他是個拇指大的小人!楊歌的爸爸原來是個五大三粗的大高個,可只要被楊歌的媽媽罵一次,就縮小一點。結果,罵了一百八十遍,就只有一寸高了,所以就只能裝在楊歌的口袋裏,成了裝在口袋裏的爸爸,當然也成了楊歌的學習監督員了。

我最喜歡的兩篇是《預測考試題》和《媽媽的第一桶金》。

《預測考試題》講的是星期一“冷麪殺手”(數學老師)要小測,楊歌很害怕。他説:“爸爸,你真的什麼都能預測嗎?”楊歌爸飛快地點頭:“那當然,不信你試試!”楊歌裝作漫不經心地説:“嗯,預言什麼好呢?對了爸爸,明天數學要小測,老師要出十道題,預測考試題這種事情你行嗎?”楊歌爸拍拍胸脯:“肯定行!”楊歌爸刷刷刷地在楊歌的本子上不停地寫,楊歌一直樂。楊歌爸突然把筆一推説:“考試不能作弊呀!”楊歌説:“爸爸,你放心,我不會因為你預測不出來就説你不是好爸爸!”“誰説我預測不出來?”“哎呀,差點中了激將法!”我覺得楊歌爸早就中了楊歌的激將法,對楊歌來説八道題也就夠了。

楊歌參考了很多書,花了三個多小時才把題目都做出來。考試時,楊歌很快就完成了八道題,最後兩道題就簡單地做了幾步。結果,楊歌竟然考了80分(一道題10分)!

回到家,楊歌高興地把楊歌爸捧在手心,楊歌爸也樂得手舞足蹈,共同慶祝。我多麼希望我的爸爸也能預測未來呀!我也會請他幫我預測考試題,讓我每次考試都得滿分。可是,據我所知,我爸肯定是不同意的,我這叫痴心妄想!

《媽媽的第一桶金》講的是楊歌的媽媽花__元買了股票。爸爸勸她不要投資股票,説後天股票就要全面跌價。他媽媽瞪了他爸一眼,説:“你懂什麼?”可他爸爸的預言果真靈,媽媽的第一桶金不但沒挖到,反而__元全虧了,傷心地流淚。爸爸安慰她説:“現在,股票跌到地板價了!可大家沒想到的是地板下還有地窖,地窖下面還有地獄,大家更沒想到的是,地獄還有十八層!”哈哈,楊歌爸還真幽默!這是我最喜歡的一段話。

大家有沒有動心了?你是不是也想有一個這樣的神仙爸爸呢?你是想讓他替你預測彩票呢,還是替你預測股票,或者預測考試題呢……那就來讀一讀這本書吧。它會讓你異想天開,快樂無窮!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9

故事發生在10多年前,有個名叫于勒的法國青年,他離開自己的祖國,遠渡重洋,希望大發橫財,帶着很多的金錢回到故鄉。結果,他什麼財也沒有發到,成了一個窮水手。約瑟夫全家原以為他發了大財,天天盼着他回來,好讓自己享受榮華富貴。可是有一天,他們全家在一條遊船上偶然碰見了于勒,竟然發現于勒已經成了一個又窮又老的水手。全家人又吃驚又失望,享受榮華富貴就成了一個泡影。約瑟夫的爸爸媽媽,也就是于勒的哥哥和嫂嫂,為了不丟面子,就不肯和于勒相認,更不願意幫助於勒。

我想,一個美好的社會應該人人友好相處,而不是隻看到金錢。約瑟夫的爸爸媽媽以為于勒發了財,就天天盼着他回來,但看到他變成一個窮人時,就那樣的嫌棄他,前後的變化多大啊!這説明在他們心裏只有金錢而沒有親情。這是多麼的悲哀啊!

我又想,在我們今天的生活裏,有沒有像于勒一家發生的情況呢?我曾經在電視裏看過有的人家為了爭奪財產,兄弟姐妹之間都成了仇人。甚至還有人為了金錢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我勸他們讀一讀這篇小説,接受一點教育。要知道親情勝於金錢啊!

希望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少一點于勒那樣的悲劇。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10

這個寒假,我讀了《震動》這本書,這是一部關於汶川 512 大地震的長篇災難小説。這部小説非常感人,讀起來讓人慾罷不能,讀這本書的時候,讓我想起了當年大地震時那些感人至深的場面。

這本書講述了一羣八年級的少男少女們在經歷大地震前後所發生的故事。故事講的事男生黃春榮和鍾雷都喜歡宋佳玲,兩人因此結仇。宋佳玲請另外一位叫元帥的男孩去調解,元帥想出的辦法是:讓黃春榮和鍾雷到郊外決鬥,他和俞前進當裁判。而宋佳玲為了阻止決鬥,和顧芳芳一起趕到郊外製止。就在此時,大地震爆發了!他們全部被困在郊外,沒吃沒喝的,黃春榮的腿被石頭砸壞了,就在這樣困難重重地情況下,他們同舟共濟,共度難關,他們吃樹葉、吃草,掏鳥蛋,喝髒水,甚至還喝過尿液,最終他們決定不能幹等,於是派俞前進出去找人來救他們,最終他們得救了。雖然黃春榮失去了一條腿,顧芳芳需要做手術,但他們卻都活着。並最終戰勝了災難。

故事的主人公中有漂亮的宋佳玲,優秀學生鍾雷,讓老師頭痛的留守少年黃春榮,有點任性的顧芳芳,曾被人誤會為小偷的俞前進,壞小子元帥,還有為了救學生而犧牲自己的何平老師。這六個性格各異的少年,因為種種原因走到了一起。他們中有老師眼裏的好學生,也有讓老師頭疼的壞小子,有被同學輕視的的學生,也有處於叛逆期的少女,但是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災難,把他們推入了絕境,在生與死的考驗面前,他們放棄矛盾,敞開心扉,成為了一個整體,共同面對災難,譜寫了一曲生命和愛的讚歌。

這本書深深地打動了我,地震帶給了我們巨大的災難,不僅僅是財產的損失,還有心靈的創傷。但是在大災難面前,這幾位少年經受住了生與死的考驗,他們沒有被災難嚇倒,而是堅強面對,他們都在災難中成長了!他們直面災難的勇氣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11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是芬蘭女作家託芙·揚鬆創作的,名字叫:《魔法師的帽子》。

這部童話的主人公木民小人,是根據北歐民間童話傳説中一種林中精怪、小矮人創造出來的。活躍在這本童話裏的木民實際上是一羣小孩子,故事圍繞着一頂魔法師的帽子展開。這是一頂木民在木民谷找到的高筒黑禮帽,他們撿回來的時候沒想到帽子是魔法師的,不知其中有魔氣,能產生魔力。但是帽子的奇蹟使他們不能不相信,這是一頂神通廣大的帽子:當他們把它倒過來當字紙簍時,扔進去的蛋殼竟膨脹成五朵小云彩,小夥伴們就駕着雲彩四處飛翔,八方飄遊;小木民鑽進帽子“躲貓貓”,出來就成了誰也認不出的怪物;魔帽能把一隻被小木民誘捕來的小蟻獅變成一隻小小的刺蝟;流進帽子裏的水會變成木莓汁;木民媽媽無意中把幾株植物標本扔進了魔帽,枝條就以神奇的速度在媽媽睡覺時生長起來,最後像厚厚的綠毯子把木民家的房子裹了個嚴實。於是,木民家沒門沒窗,只是密密一大片野草野花。這些綠色的藤條還會開玩笑,把木民頭上的帽子給捲起來,舉到高處……

我非常喜歡那些活潑淘氣,樂觀向上,有樂天性格和歷險精神的小矮人,他們機智勇敢,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冒險王”,我也希望和他們一樣!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12

最近,閒暇之餘看了魯迅先生的《父親的病》,有了很多的感觸。

《父親的病》回憶兒時為父親延醫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幾位“名醫”的行醫態度、作風、開方等種.種表現。揭示了這些人巫醫不分、故弄玄虛、勒索錢財、草菅人命的實質。

《父親的病》故事發生在魯迅年輕時的紹興城,魯迅的父親患水腫,長年無法康復,請了兩位診金高昂的人稱“神醫”的來看。開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如:一對的螞蚱、經霜3年的甘蔗等。卻無一見效,最終父親還是死了。而聽説那神醫還天天坐着轎子,生活好得很。

《父親的病》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騙取他人金錢。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滿懷希望卻有毫無作用。給人看病都只為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

看完《父親的病》,我覺得,那時的社會就像魯迅的父親一樣病重了。魯迅似乎就是在吶喊着,對當時封建、的社會的批判。

《歲月如歌》讀後感 篇13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寫作業不用靠媽媽)的書。其中講述了小綺、英才、以及和希臘神話裏的眾神之王‘宙斯’同音的宙思,有一天他們覺得點子都不翼而飛了而他們也開始找點子。可是,他們還不知道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等着他們。

這本書就像一塊入口即化的巧克力一樣,在我閲讀的時候自然的理解什麼是創造,同時也能瞭解到為什麼造創力對我們而言那麼重要。希望故事中的主角小綺、英才、宙思,以及以後閲讀這本書的所有小朋友,在日常生活中都能持之以恆地培養自己的造創力,朝着夢想不斷的努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dushu/jrn39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