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徵文演講稿 >

“我與祖國共成長”主題徵文:走過的路

“我與祖國共成長”主題徵文:走過的路

“路”,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字典上的解釋為:“道,往來通行的地方”。雖然簡單,但其所包含的豐富含義卻是無法用三言兩語能説清,因為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為我們每天都行走在路上。魯迅先生曾經説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也從一個側面闡述了路的起源:一開始的路,與其它地方沒什麼區別,唯一的是走的人多了。這樣的路,或是泥土,或是亂石,雖説簡陋,但也慢慢成了當代公路的雛形。

“我與祖國共成長”主題徵文:走過的路

隨着社會的進步,路也在不斷地演變。從以前的泥路、砂石路,到現在的水泥路、瀝青路,路的變遷,反映了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公路發展到現在,形成了越來越完善的結構體系,路基、路面、路肩、邊坡等等,還有各類附屬設施,一應俱全。這些,相信都是前人所無法預知的。

記得小時候(上世紀80年代),家門口是一條2米多的泥路,在那時的海寧農村,有很多這樣的路。那是通往田間地頭的小路,在上面通行的只有手拉車和自行車而已。通往集鎮的是一條砂石路,這些路都是沒有人管養的,所以一到下雨天,一路滿是坑坑窪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是當時農村公路的真實寫照。

印象中,唯一有人養護的一條路,是錢塘江邊老的滬杭公路,路不寬,兩邊的樹卻是鬱鬱葱葱。因為這路是去外婆家的必經之路,行走在公路上,經常會看到一輛拖拉機,載着幾個穿戴黃色服帽的工人,手中最惹眼的工具就是一把大大的掃帚。

與公路結緣,應該是從大學時代開始。當初選擇土木工程專業時,沒有目標,沒有喜好,也沒想到自己會和公路如此親密。通過專業課的學習薰陶,慢慢地對公路橋樑產生了興趣,因此在大三專業分流的時候,毅然選擇了交通土建方向。

XX年大學畢業時,機緣巧合來到了紹興市郊公路段,很榮幸成為公路養護戰線上的一員。通過四年多的工作體驗,對公路養護工作有了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公路養護不在是記憶中拖拉機加鐵鍬、掃帚的時代了,科學化、機械化養護越來越普及。

在公路養護施工方面,在近幾年公路段購置了不少大型機械,有維特根的路面銑刨機、凱斯的滑移裝載機、膠輪壓路機、常林裝載機等;在小型機械方面,也添置了手推式路面銑刨機、橋樑專用養護機等;在橋樑檢查養護方面,有裂縫寬度儀、水下攝像頭、數碼照相機等。在XX年也告別了瀝青拌和料需要購買的歷史,擁有了自己的瀝青拌和基地,不僅節約了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多功能養護車的誕生,解決了現場拌和瀝青料的難題;冷補瀝青料的推廣,解決了雨季修補路面的困難。這些變化,對一些老的養路工人來説,是絕對意想不到的。在與他們閒聊當中,也清楚知道了老一代養路工人是如何養護公路的,較為清晰地還原了兒時看到養路工人的情景。

公路養護在不斷進步的同時,也在向環保型、節約型發展。在XX年實施的104國道路面大中修中,首次採用了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技術。這項技術不僅能提高路面面層之間的粘結質量,而且能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由於原路面舊料全部利用,能減少礦山資源的開發,更好的保護環境。同時,公路養護也在不斷嘗試新材料、新工藝,有自粘基層貼縫帶、高強快硬水泥、聚酯玻纖布等等。節能、環保的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這也是公路科學養護髮展的一個必然方向。

隨着公路養護技術的發展,農村公路建設也是如火如荼,一條條水泥路、柏油路通到每個村落,告別了邊遠村莊“外面進不去,裏面出不來”的窘境。在XX年參加的全省農村公路通達情況專項調查中,可以很深切地體會到公路建設的發展成果,路更加平、更加寬了,更加乾淨整潔了。同樣,家鄉的路也在不斷髮展中,通村公路都變成了水泥路,邊上還種上了綠化。就在去年,家門口的泥路也澆上了水泥。車子可以直接開到家門口,“雨天一身泥”的時代過去了。

從一個孩童,成長為公路養護戰線上的一員,對於我來説,人生走過的路不長,但很豐富,而我會繼續向前走,不斷尋求進步。同樣,公路的發展也是如此,也在不斷尋求創新,不斷追求進步。

相信我們的路會越走越寬,越走越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zhengwen/q7w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