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徵文演講稿 >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無奮鬥,不青春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無奮鬥,不青春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無奮鬥 ,不青春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無奮鬥,不青春

夜晚在鍵盤上敲打着一個又一個故事,白天在奔跑的路上豎起一面又一面新的旗幟。我想,只是因為心存感動,才願留下這些温暖的文字。

我是龐聰琳,重慶工商大學大三學生,回味三年時光,一路走來,或走或停,迷茫過,叛逆過,放蕩不羈地笑過,歇斯底里地哭過,大學得味道,是奮鬥的味道;奮鬥的意義,是青春的真諦。

我來自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是家裏走出來的第一個大學生,家裏除了爸爸媽媽爺爺,還有一個念國中的妹妹和念國小的弟弟。兩年多前接到錄取通知書那刻的場景還記得清楚,我揭開那個紅色的郵遞信封,莫名的緊張和激動,把我的名字望了一遍又一遍,這才急匆匆跑去爺爺的屋裏給他看,説:“孫女考上大學了,我要去重慶讀書了!”爺爺拍拍我的肩膀,激動得説不出話來。

開學前的幾十天,媽媽已開始為我上學的事張羅,想到要去那麼遠的地方上學了,她好像嫁女兒一樣緊張,一天三頭兩次地跑去鄰居嬸嬸家問要帶些什麼,辦理哪些手續,有哪些注意事項。聽説我們這些農村出去上大學的可以去鄉鎮政府辦事處出具貧困證明,到學校申請助學金資助,媽媽便立即帶上我去村委鄉委落實情況並拿到了政府出具的貧困證明單子,一再交待我到學校問清楚老師這件事情。

日子一天天過去,開學之日臨近,在外打工的爸爸也特意趕回來看我,送我上學。姑姑舅舅這些親戚也紛紛來我家看我,囑咐我今後一人在外,好好照顧自己,臨走前還給我留了千百塊錢,説這是對“咱家大學生”的一點心意。要走了,爸爸沒有如約送我,只是把我和媽媽送到車站,我知道他是嫌一百六十塊錢的車費太貴了,儘管他多麼想去我上大學的地方看看,最終他還是選擇早日回到工地,為我多忙碌一天,我的學業就多一份保障。爸爸的話永遠不多,總是那句“好好讀書,爸掙錢供你”。走進候車廳,我不斷回頭,感覺爸爸日漸滄桑了,我不停地揮手,眼淚止不住流。

咕隆咕隆了十八個躲小時,火車抵達重慶,這個美麗的城市讓我感到陌生,重慶北站下來,一位好心阿姨告訴我們要乘輕軌去五公里。“輕軌”這個概念在我腦海裏是模糊的,在河南就算是鄭州那樣的城市,地鐵也只是剛列入城市規劃項目之一,仍未落成。最終,我怯怯地跟隨人羣在人工售票窗口買了票,和媽媽拖着重重的行李照着別人的樣子刷卡、進站、問詢、等車。這次新鮮體驗讓我覺得重慶説那麼魔幻,我是那麼渺小,小到我不知道自己在哪裏。“五公里站到了,請到工商大學、重醫附二醫院學府醫院的乘客在這裏下車”,輕軌站台提示告訴我到了,我拉着媽媽的手下車,出站時已下起大雨,天空像染了墨一樣。我們在出站口買了一把雨傘撐着,雨傘下安靜的一小片廕庇,只有行李、她和我,那刻覺得世界都靜得只剩我們了。

由於還沒到正式報道的時間,我們和另外一個提前入校的新生被提前安置了宿舍,那晚鋪蓋還沒有發放,我和媽媽把衣服拿出來抱着,就這樣互相依偎着睡了一個晚上。

第二天一早新生陸續來學校報道了,我和媽媽一起去領了學生卡、牀上用品等。媽媽幫我鋪了牀,我們就坐在那裏聊天。她説道他們小時候沒有機會讀那麼多書,現在只能靠體力工作,“你是家裏的姐姐,一定要為弟弟妹妹樹立榜樣”她哽咽了一下,“你弟弟妹妹還那麼小,我和你爸把年輕時候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你的身上,你一定要好好讀書改變命運,將來好替我們照顧弟弟妹妹”。那刻,我感到自己是幸運的,對於爸媽這樣一對農村夫婦來説,他們沒有因為我是女孩子而過早讓我放棄學業,而是堅信“知識改變命運”,他們是那樣偉大。

那天下午我把媽媽送上車,急忙趕去開新生班會。我的腳步是那麼急,顧不上去抱媽媽一下,回來的路上我想到媽媽要一個人顛簸那麼久,眼淚就大顆大顆往下掉。班會上,文老師講了新生入學須知和大學獎助體系。我很快按照要求去申請了國家助學金並得到學校審批。接到審批通知那一刻我深深鬆了一口氣,至少對於爸爸來説,他身上的擔子輕了些許。接着我給媽媽打了電話説助學金申請好了,電話那頭她開心極了,一直唸叨着“政策真好,真好”,並又一次叮囑我要好好學。

現如今,我大三了,再也不是那個感覺自己好渺小的小姑娘了。這些日子來,我通過了計算機二級,英語四級,連續四學期獲得綜合獎學金,做了新聞編輯部小記者,宣傳部部長,得到越來越多榮譽與肯定。奮鬥的起點都只是因為爸媽的辛勞、親戚的關懷以及政府的資助,這些都使得讀書在我心中多了份沉甸甸的分量。

若干年後,媽媽的“好好學”依舊會在我耳邊迴響,它一次又一次提醒着我流再多的汗水都是值得的。命運沒有給我一個足夠高的起點,但至少它沒有剝奪我分發向上的信心。而我現在依舊年輕着,我的未來還有一萬種可能。我知道:無奮鬥,不青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zhengwen/8nx0x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