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文祕 >會議發言稿 >

關於人力資源會計有關問題的探討大綱

關於人力資源會計有關問題的探討大綱

關於人力資源會計有關問題的探討

關於人力資源會計有關問題的探討大綱

【摘要】人力資源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新興的重要分支學科。它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本文首先論述了在我國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然後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與計量問題作了一些探討,並對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和人力資源價值會計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在我國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設想,包括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原則,帳户的設置,人力資源會計的報告和人力資源財務比率。最後論述了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在關於員工流動、關於工資、關於人力資源部門的性質和地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關鍵詞】人力資源會計、人力資源成本會計、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確認、計量、人力資產、人力資本

 

人力資源會計是會計學的一個嶄新的分支,是鑑別和計量人力資源數據的一種會計程序和方法,其目標是將人力資源誣陷變化的信息提供給企業和有關人士使用。自從1964年,美國密西根大學的郝曼森首次提出人力資源會計這個概念之後,通過一大批會計學者堅持不懈的研究,到今天,人力資源會計逐漸建立起一套較完善理論體系,特別是知識經濟時代的的到來,更為人力資源會計的推廣創造了歷史性的契機。

一、我國建立人力資源會計的必要性

世界高新技術革命的浪潮,已經把世界經濟的競爭從物質資源競爭推向人力資源的競爭,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管理將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制約因素。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信息,必然離不開人力資源會計。在人口眾多,而人口素質相對較差的我國,推行人力資源會計更具有必要性。

1、是科學技術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需要。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推動着生產力的快速發展。在世界經濟發展到知識經濟時代,在我國知識經濟初見端倪的今天,一個企業是否具有競爭力,是否具有發展前景,決定因素已不僅僅侷限在其經營規模的大小,財產物質的多少,而是取決於其是否擁有豐富的人力資源,是否持續地對人力資源投資。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人力資源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也越大,人才成為經濟資源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企業財富的真正象徵和源泉。因此,將人力資源作為企業的資產,運用會計的方法對其加以確認、計量和報告,以滿足企業管理者和企業外部有關人士對企業信息的需求成為時代的必然要求。

2、國家宏觀調控的需要。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使人力資源有更多的經濟特徵,要求確認人力資源的成本和價值。對人力資源開發的經濟效益進行研究分析,通過人力資源會計報告,國家可以掌握各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維護現狀,從而採取相應的宏觀調控手段,促進人力資源的供求平衡,確定人力資源開發方向,引導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在宏觀上優化人力資源的配製。

3、是企業提高效益的需要。市場經濟下,誰爭取到合理的高素質人才,誰就會在市場經濟中立於不敗之地。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為了獲得更好的人才,加大了人力資源投資,包括提高物質待遇、改善人際關係、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提供在職培訓等。而投資的效益如何,這是企業管理當局所關心的問題,相應地就要求會計上對人力資源的收益與成本進行核算,考察其經濟效益。隨着我國經濟體制和用人制度的不斷完善,這種對人力資源進行核算的動力將會逐漸加大。

4、財務會計核算原則的要求。事實上,單從會計核算原則考慮,現行會計對人力資源的處理也有諸多不妥。一方面,將人力資源投資計入當期費用,違背了權責發生制的原則。企業在人力資源投資上的投資支出,其收益期往往超過一個會計期間以上,屬於資本性支出,應先予以資本化,然後在分期攤銷,而現行會計卻是將其全部作為當期費用入帳。另一方面,將人力資源支出費用化,必然使各期盈虧報告不實,導致決策失誤。同時,當企業大量裁員時,尚未攤銷的人力資源投資支出應作為人力資源流動的損失,計入當期費用,但現行會計並不能反映出這種損失,不利於經營者進行正確決策。所以,從遵循會計原則的角度而言,實行人力資源會計也很有必要。

二、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與計量問題

(一)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

談到人力資源會計,我們必須先明確一個前提條件,即人力資源能否作為會計資產。這一點歷來是會計學者爭論的焦點。因為這一問題是關第到人力資源會計能否存在的關鍵,所以,筆者認為有加以論述的必要。

所謂資產,根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下的定論,必須具有以下三個要素:(1)必須是一項經濟資源,未來可提供收益;(2)為企業所擁有或控制;(3)可以用貨幣計量其價值。下面我就從這三個方面來分析人力資源是否可以作為資產。

首先,人力資源以人為載體,通過生產活動可以體現其價值,人力資源可為企業創造經濟價值,提供未來收益。有些學者認為人力資源對企業所提供的未來利益難以像固定資產那樣加以合理的預計與確定,所以人力資源不是資產。我認為,提供的未來利益的確定性並非是一項經濟資源被確定為資產的必要條件,事實上無形資產所帶來的經濟利益就無法事先準確的確定,但我們仍將其視作資產,那對人力資源為何就不能同等對待呢?

其次,人力資源能夠用貨幣進行計量。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經濟資源,就需要企業進行取得、開發與使用,而取得與開發需發生相應的成本支出,使用要形成資源耗費,這種成本支出與資源耗費都是能以貨幣計量的。

最後,人力資源也是企業可以實際控制的。持反對意見的學者認為:人力資源是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其所有權歸勞動者所有,而企業無法擁有對勞動者的所有權,從而也就無法擁有和控制人力資源。人力資源的所有權屬於勞動者個人,勞動者具有流動性,但是,一旦勞動者被聘用為企業員工,企業即取得了對職工受聘期間的勞動能力資源的使用權,企業也並不需要擁有對勞動者人身的所有權。所以,人力資源是可以為企業所擁有和控制的。

綜上所述,企業在人力資源的載體--人身上的投資是企業付出的可以用貨幣計量的投資,是可以取得預期收益的權力,是企業能夠控制和利用的,因而可以定義為資產。

(二)人力資源會計的計量

將人力資源資本化,就涉及到人力資產的計價問題,而對人力資產的計價主要有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對人力資產應按照其獲得、維持、開發過程中的全部實際耗費人力資源投資支出作為人力資產的價值入帳,因為這些支出是實實在在的,籍此入帳,既客觀又方便,這種方法稱為成本法;另一種方法認為,對人力資產應按其實際價值入帳,而不應按其耗費支出入帳,因為企業獲得、維持、開發人力資源的過程中的支出往往與人力資產的實際價值不符,對人力資產應按其實際價值入帳,該方法稱為價值法。上述兩種觀點經過多年發展,成了人力資源會計的兩大分支--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和人力資源價值會計。下面對這兩大分支分別加以介紹。

1、人力資源成本會計

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特點是通過單獨計量人力資源招聘、選拔、安置、培訓等成本,將有關人力資源取得和開發的成本進行資本化形成人力資產,然後按受益期轉作費用。對於人力資源成本的計量主要採用三種方法,下面分別作出介紹。

(1)歷史成本法

此法是以人力資源的取得、開發、安置、遣散等實際成本支出為依據,並將其資本化的計價方法,歷史成本法操作簡便,數據確鑿,具有客觀性和可驗證性。但人力資源的實際經濟價值與歷史成本有較大的差異,人力資源的增值或攤銷並不直接與人力資源的實際生產能力相關聯,擁有相同生產能力的職工所分攤的招聘、培訓等歷史成本可能並不相同,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力資源計價的可比性和真實性,此法運用於一般企業。

(2)重置成本法

此法是在當前的物價條件下,對重置目前正在使用的人員所需成本進行計量的計價方法。它包括兩個部分:一個是由於現有僱員離去導致的離職成本;另一個是取得、開發其替代者的成本。該方法提供的信息更具有決策上的相關性,但由於對什麼是相同的人力資源,重置成本到底有多大等問題的確定標準主觀性過強,從而限制了其應用範圍。

(3)機會成本法

此法是以企業員工離職使企業蒙受的經濟損失為依據進行計量的計價方法。這種計價方法接近於人力資源的實際經濟價值,但與傳統會計模式相距較遠,導致核算工作量繁重。適用於僱員素質較高,流動性較大且機會成本易於獲得的企業,如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

2、人力資源價值會計

人力資源價值會計主要不是以投入價值而是以產出價值作為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基礎。這使得對人力資源價值的計量不可能絕對準確,而只能採用推算的方法。目前常見的計量方法有經濟價值法、商譽評價法、工資報酬折現法、拍賣價格法等。但不論哪種方法,不是主觀判斷及估計性較大,就是晦澀難懂,費時費力。例如,以未來工資貼現法確定人力資源價值,工資只是人力資源的補償價值,與人力資源價值在數量上並非相等,且預期工資支出與效率比率完全憑主觀判斷而已。另外,人力資源價值還受到許多因素,如工作條件的好壞、職工工作態度的影響,所以除了貨幣計量外,還需大量應用非貨幣計量的方法,方能較為確切地計量。

上面分別介紹了人力資源成本會計和人力資源價值會計的基本內容,那麼他們在會計實務中的相應關係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個人認為,通常情況下,對人力資源的資本化應採用人力資源成本會計的方法。這是因為,一方面,成本法數據的獲得較為方便,獲取的數據較為客觀,能防止經營人員利用處理方法的主觀性篡改數據,粉飾報表;另一方面,會計遵循穩健主義原則,人力資源價值會計所含主觀因素較多,結果也因人而異。而且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公平競爭所形成的人力資源價格能較大程度的貼近人力資源的價值,再者,人力資源會計需融入現行會計體系,根據目前會計制度,無形資產的計量是按實際取得成本計量的,人力資源屬於無形資產,也應按實際成本來反映。但人力資源價值會計也並非一無用處,它能夠避免成本會計低估人力資源價值的弊端,同時也能促使企業管理當局更注重於人力資源的開發和投資。因此人力資源價值會計在財務評價、企業經營決策中的用途,較之人力資源成本會計更為廣泛。

三、建立我國人力資源會計制度的設想

(一)人力資源會計核算原則

1、重要性原則。人力資源是企業的重要經濟資源,應重點加以體現,尤其是那些不可替代人力資源的信息、數額巨大的培訓項目等。

2、配比性原則。當人力資源數額較大,涉及多個會計期間時,應遵循配比原則對其價值進行合理攤銷。

3、歷史成本原則。將招聘、培訓和開發人才等一切人力資源方面的支出均作為人力資產和成本,其數據是根據原始發生時的金額歸集的。

4、相關性原則。作為企業主要職能部門之一的人事管理部門,它對於職工的管理不僅是看其工資發生額的大小,而且重要的是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資源,所以要求人力資源會計提供的信息應體現相關性原則。

5、效益成本原則。人力資源會計在很多方面發揮了較大的作用,但在核算時還應考慮對那些核算成本較高,對決策意義不大的核算項目可不予揭示。

6、劃分資本性支出與收益性支出原則。將遞延資產中的職工培訓費、費用中的職工教育經費、數額較大的培訓費、招聘廣告費、稀有人才離職損失費予以資本化,將工資福利費等各期發生額均衡的支出計入費用,作為收益性支出。

(二)人力資源會計核算需設置的帳户

1、"人力資產"帳户,總括反映人力資產的增減變動情況。其借方反映人力資產的增加,貸方反映人力資產的減少,餘額一般在借方,反映現有人力資產的歷史成本和重置成本,本帳户按職工類別設置明細帳户。

2、"人力資產累計攤銷"帳户,其貸方反映按一定的攤銷率計算的人力資產攤銷額,借方反映因退休、離職等原因退出企業的職工之累計攤銷額,餘額表示現有人力資產的累計攤銷額,本帳户應按照對應的人力資產明細帳設立相應的明細帳户。

3、"人力資產取得成本"帳户和"人力資產開發成本"帳户,這兩個帳户是成本計算性質的過渡帳户,用以分類彙集企業在人力資產上的投資,借方反映投資支出的實際數額,貸方反映轉入"人力資產"帳户的金額,期末餘額在借方,表明對尚處於取得和培訓階段的職工投資。

4、"人力資本"帳户,該帳户用來反映當從有關方面無償調入職工時,作為"人力資產"的對應帳户反映投資來源,當職工離開企業時要同時轉出。該帳户屬於所有者權益類帳户,當人力資源評估增值時記入其貸方,評估減值時記入其借方。該帳户期末餘額在貸方,表示企業現有人力資源中由其它方面的擁有的份額。

如果認為"人力資本"帳户不好理解,也可以用"資本公積"帳户來代替,在"資本公積"下設明細帳户"人力資源",用來核算無償受贈高科技人才而增加的人力資產價值,人力資產評估增值等內容。

(三)人力資源會計的報告

對人力資源會計報告,我認為應當分兩部分:對內報告與對外報告。下面分述之。

1、對外報告。人力資產在財務報表中如何列示,目前有兩種觀點:其一認為應將人力資產列於遞延資產之後;其二認為應將人力資產列於長期投資和固定資產之間。我比較傾向於第二種觀點。因為人力資產的列示,應使管理者注意到人力資源的價值問題,為提高人力資源而設計並執行最佳的管理決策。人力資產由於對人力資源進行投資而形成,持續期往往大於一年,而且一般會短於某些固定資產的經濟壽命,考慮到其流動性,應列示於長期投資和固定資產之間。將人力資產攤銷列在人力資產項目之後,體現出人力資產淨值,將人力資本項目列在實收資本之後,以完整反映企業所有者權益。

另一方面,應在附註中,從動態和靜態兩個方面詳細揭示人力資源的狀況。從動態方面,應揭示報告期內追加的人力資源投資總額、投資方向、佔本期總投資的比重等數據,從靜態方面,應報告人力資源佔企業總資產的比率,企業員工的學歷構成、職稱等情況,以展現企業人力資源的全貌。

2、對內報告。內部報告的內容應分兩部分,一部分是非貨幣信息,主要是企業現在的人力資源組成,分配及利用情況,特別對於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應重點揭示。另一部分是貨幣信息,主要是企業各責任中心人力資源的現值,人力資源投入產出比,對於一些高成本引入的重要人才,應單獨分析成本與其創造的效益,以確定其投資收益率。

(四)人力資源財務比率

1、人力資產比率。其公式為人力資產與企業全部資產的比值。該指標用來反映企業管理者對人力投資的重視程度以及企業的發展潛力。

2、人力資產利潤率。其公式為企業利潤總額與人力資產的比率。該指標用來反映企業佔用一元的人力資產所創造的利潤額。不能簡單地認為該項財務指標值越大越好,因為這可能預示着企業沒有後勁。

3、人力資產增長率。其公式為期末人力資產額與期初人力資產額之差與期初人力資產額的比值。該指標大小可以用來評價企業在提高人力資源素質方面所作的貢獻。

四.關於人力資源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在理論界的許多人士苦心研究人力資源會計的同時,在實務界,人力資源會計在我國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發展,使其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不盡人意。人力資源會計在目前究竟能為企業管理者,特別是人事主管提供什麼幫助呢?筆者試就此類問題談談淺見。

(一)關於員式流動

從管理角度講,適度的人員流動可以促進職工之間的競爭,增強企業活力。但流動率過高對企業也有消極的影響。在目前的人事管理方式和會計核算模式下,高流動率僅反映員工對企業的低滿意度和職工的低士氣,而不能使人事主管們看到頻繁的人員流動的經濟性質和結果,加上目前勞動力總量供給大於需求,企業較易得到替代者,所以很從企業員工的高流動率並沒有引起過多關注。人力資源會計可以從兩個方面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幫助:(1)人員流動的經濟損失披露;(2)説明該索取多大數額的賠償才能避免或減少人員變動所帶來的損失。

例:某公司為獲得一名合適的財務主管,以生了以下成本:取得成本20萬元,培訓成本萬元,其初始價值100萬元,預計任期5年,年薪10萬元。假定所有支出均按直線法在任期內攤銷,則其在任期內各年的資本價值如下:基年125萬元、第一年130萬元、第二年140萬元、第三年150萬元、第四年160萬元、第五年170萬元。基年價值指培訓完成後開始為企業服務時的價值,各年資本價值=基年價值+年薪累計-取得和培訓成本攤銷。

由此可見,如果這名經理在任期一年後辭職,他將給公司人力資產帶來130萬元的損失。如果他主動辭職,不但需賠償尚未攤完的20萬元,還需承擔由此造成的空職成本,即由於離職任務沒有完成而造成的間接成本,其數值視具體情況而定。

(二)關於工資

企業應開多高的價招募人才,才能吸引到優秀人才,又不至於使人力資源成本過高呢?在一個正常的、成熟的人才市場上,各類人才的薪金即人力資源的使用價格由市場決定。人力資源的價值是由生產、發展、維護和延續勞動力所必須的生活資料價值所決定的。

在當前階段,對人力資源的價值計量主要採用貨幣性計量方式,其中最有代表意義的是以工資為基礎的"未來工資報酬折現模型",即人力資源價值為其最初為企業提供服務起至退休或死亡止工資總和的折現價值。但這種模型至少有三個侷限:(1)它是事後的計算結果;(2)它忽視了職工除因死亡或退休外退出企業和改變角色的可能性;(3)未考慮企業收益的差別是由於人力資源的差異造成的。其最大的侷限是它顛倒了人力資源價值與工資的關係,認為工資的折現價值決定人力資源的價值,這正如由商品的價格決定其價值一樣令人費解。況且工資受諸多非經濟、非市場因素的干擾,高低懸殊,波動很大,這樣就使價值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所以筆者認為,應將人力資源價值歷史計量模型由產出法改為投入法,並理順價值和工資的關係,建立起由價值決定工資的新機制。即一個人的經濟價值由形成其目前的身體狀態的知識技能水平所投入的各種生活資料價格、健康保健投資、教育培訓投資及所放棄的收入等決定。其工資的收入,特別是基本的工資收入應由構成人力資產價值的不同項目分別採用不同的時限折算之後的總和來決定。以上述財務經理為例,假定其初始價值為100萬元,其中生活資料、健康保健的投資60萬元,專業培訓的投資40萬元。由於前者在今後較長的時間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所以可以採取較長的回收期(如30年),則每年應收回2萬元,對於後者,由於專業知識須不斷更新,所以有一個週期問題。假定財務知識的更新週期為10年,則每年應收回4萬元,這樣其基本年薪為6萬元。

(三)、關於人力資源部門的性質和地位

在傳統觀念中,人力資源部門只花錢卻不創造利潤,因此其地位極其低下,甚至可有可無。其實這是極其錯誤的。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績效儘管多是無形的,如使員工士氣提高、認同公司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它通過比同行業其他員工更高的勞動生產率體現出來,間接地為企業創造出巨大的利潤。我們經常可以發現這樣的例子,兩個經營品種相同、規模相同、員工構成類似的企業,其經營業績可能有天壤之別;同一個職工在某一企業碌碌無為,或者在創造負效用,而在另一個企業可能成為效率最高的明星。其中奧祕就在於人不是機器設備,而是活的資源,其工作效益受組織管理方式的影響極大,一個良好的機制可能使他創造出百倍以上的工作績效,一個良好機制的核心是有效的激勵機制。這取決於管理者對員工的瞭解,薪酬的設計和考核體系的建立,這正是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內容。

隨着經濟的發展,企業從經營技術、經營資本發展到目前的經營各種資源,如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從這個意義上説,人力資源部門不僅應成為一個利潤中心,而且必將成為一個肩負更大責任的投資中心。其考核指標可以是:人力資產比率、人力資產利潤率、人力資產增長率等。另外還可以採用對職工心理、身體素質、技術水平、對企業滿意度等非財務指標進行定性分析,以綜合評價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績效。

參考文獻:

劉仲文著《人力資源會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

張文賢主編《人力資源會計制度設計》,立信會計出版社

中國會計學會主編《人力資源會計專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美]弗蘭霍爾茨著《人力資源管理會計》,上海翻譯出版公司

[美]加里·s·貝克爾著《人力資本》,北京大學出版社

翟文瑩著《試論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基本問題》,現代財經,1999.3

徐勇、嶽欣等《關於我國實施人力資源會計的探討》,對外經貿會計,1999.12

曹世文著《試探人力資源會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財會月刊,1999.8

徐國君、劉祖明著《人力資源會計研究述評》,財會通訊,1999.11

張磊、陳偉著《略談人力資源會計的幾個問題》,財會月刊,1999.8

袁曉勇著《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若干問題》,財會通訊,1999.11

安明碩著《對人力資源會計研究的幾點思考》,財會月刊,1999.1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wenmi/huiyi/z3z66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