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精選16篇)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1

一、尊重學生的“數學現實”。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精選16篇)

在教學分數乘整數之前,其實班裏已經有不少學生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如果再按照一般的教學程序進行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這些知識我早就知道了,沒什麼可學的了。”,從而失去探究的興趣。於是在教學時,我提出:“為什麼結果是9/10?為什麼要把分子與整數相乘?”接下來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帶着“為什麼”去探索。

二、實現教學學習的個性化。

每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面對需要解決的問題,他們都是從自己特有的數學現實出發來構建知識的,這就決定了不同的孩子在解決同一問題時會有不同的視角。在本節課中,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思維方式進行自由的、多角度的思考,學生自主地構建知識,充分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理念。有的學生通過對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的理解,將分數乘整數與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聯繫起來思考;有的學生通過在老師給的練習紙上塗色來得到結果;有的學生講清了為什麼將分子與整數相乘的道理;還有的學生將分數轉換為小數,同樣得到了正確的結果。由此我深深地體會到,包括教師在內的任何人,都不能要求學生按照我們成人的或者教材編寫者的意圖去思考和解決問題,那些單一的、刻板的要求只會阻礙學生的思維發展。

三、對教材進行重組。

本節課時一節枯燥乏味的計算課,因此我利用烏龜和兔子進行智力比賽的方式來刺激學生求知解題的慾望,讓孩子們在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環境氛圍下,不知不覺地完成書本上的基本練習。當然我也對教材的聯繫題目進行了重組和改編。如練一練第一題,我就把4個改成了3個,這樣就使得這題避免約分,先解決不用約分的計算方法,再進行約分的教學。使整節課自然分成兩部分來進行。

四、存在的一些問題。

本節課總體來説比較成功,課堂上的內容都比較順利的完成了,但是在讓學生體會先約分比較簡單時,出現了些問題。在做完例題第二個問題之後,依然有不少學生依然覺得先計算好,於是我就出示了四道題目,其中最後一題數據較大,可以很好的引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但我現在覺得,如果在例題教學完之後就直接完成那個8/11×99,這樣就更加直接了,學生立刻就能體會到先約分的好處了,那麼再做其它需要進行約分的題目就方便了。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2

本節課我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的產生和意義的基礎上教學的,教學分數的產生時,平均分的過程往往不能得到整數的結果,要用分數來表示,已初步涉及到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教學分數的意義時,把一個物體或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也藴涵着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但是都沒有明確提出來,在學生理解了分數的意義之後,教學分數與除法的關係,使學生初步知道兩個整數相除,不論被除數小於、等於、大於除數,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商。這樣可以加深和擴展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同時也為講假分數與分數的基本性質打下基礎。具體説本節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直觀演示是學生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的前提。

由於學生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已經對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比較熟悉,所以本節課教學把一張餅平均分給3個人時並沒有讓學生操作,而是計算機演示分的過程,讓學生理解1張餅的就是張。3塊餅平均分給4個人,每人分多少張餅,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充分操作,體驗兩種分法的含義,重點在如何理解3塊餅的就是張。把2塊餅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應該分得多少塊?繼續讓學生操作,豐富對2塊餅的就是2/3塊餅的理解。學生操作經驗的積累有效地突破了本節課的難點。

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關鍵。

愛因斯坦曾説: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需要教師精心、具體的指導。本節課圍繞兩種分法精心設計了具有思考性的、合乎邏輯的問題串,“逼”學生進行有序的思考,從而進一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比如學生展示完自己的分法後教師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a:你們是幾塊幾塊的分的?

b:每人每次分得多少塊餅?

c:分了幾次,共分了多少塊?(就是3個塊就是幾塊)

d:怎樣才能看出是幾塊?

問題的提出針對性強,有利於學生把握數學的本質。

三、 用發展的思維去理解所學的知識,注重了知識的系統性。

數學知識不是孤立的,而是密切聯繫的,只有把知識放在一個完整的系統中,學生的研究才是有意義的。比如學生在應用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練習時對於0.7÷2=,部分學生會覺着的表示方法是不行的,教師解釋:這種分數形式平時並不常見,隨着今後的學習,大家就能把它轉化成常見的分數形式。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3

第一次月考結束了,成績也發下來了,本以為情緒會簡單一些,但是反而更緊張了。因為成績很不理想,我們是八個班裏的倒數第一,這不僅僅使我疑惑,更使成老師不解。因為在這一個月裏,我們同學沒有做什麼太出格的事,都安安生生的,不是別亂。因此,我覺得這次月考我們發揮失常了。我覺得我們都沒有認真對待這次月考。我總結了一下我考試失利的原因,共有兩點:

第一,複習不嚴密。這次考試中,我發現了許多問題,有些地方我都沒有複習到。

第二,複習方法沒有掌握。這是在國中階段的第一次重要考試,在學習了一個月後,要月考了,心中當然有些緊張,但又不明白怎樣複習,試卷會考哪方面的知識,沒有一個目標,很盲目,所以只有把所有的書都複習了一遍,但所學的知識太多了,有些東西就丟掉了,導致考試時會迷惑。

因此,我要經常複習,踏踏實實地做到日日清、週週清、月月清,並且還要經常複習以前的舊知識,多思考,多問問題。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爭取在期會考試能取得進步。

在這次月考中,我學會了許多,我明白我的不足在哪裏,我明白我還要再努力。也許這次月考的成績不是很理想,但這次月考卻給我上了一節讓我今生難忘的課,這節課中,他教給了我無論是在做事還是生活中,都要做到做好,做到極致,做到精益求精,這樣才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支持自己的人。有一句話説得好:“人之所以成功或失敗,完全取決於對別人和自己的態度”。

因此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對待,都要一絲不苟,都要作完整,不能拖拖拉拉,不論是多麼小的事情都要這樣,就算是把一片爛紙人進垃圾桶,也要認真去做。假如我們人人都明白這次考試告訴我們的道理,教給我們在做實事的方法,並且付諸實踐,我覺得這次考試的成績就不重要了,因為我們獲得的是比成績更重要、更有好處的東西。

這次月考已經結束了,能夠説這次月考試失敗的,但是一次的失敗,不會讓一個勇敢堅強的人爬不起來,反而會讓這個勇敢堅強的人變得更加堅韌、成熟,這個勇敢堅強的人會一次又一次的讓失敗低頭,我們不會在逆境中低頭,我們要在逆境中揚起頭,尋找新的方向和期望。中國人常説“聞過則喜”,意思是聽到自己有過失,就高興。雖然這次我們考試考砸了,但我們從這次考試中找到了不足,有了方向,我們就應吸取教訓。我相信,我們八班必須是最棒的,我們八班必須能夠在期會考試時一舉成功。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4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鞏固題做了千萬遍,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後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層,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怪了。

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罔”即迷惑而沒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例題教學為什麼要進行解後反思了。事實上,解後反思是一個知識小結、方法提煉的過程;是一個吸取教訓、逐步提高的過程;是一個收穫希望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講,例題教學的解後反思應該成為例題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本文擬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些探究。

一、在解題的方法規律處反思

“例題千萬道,解後拋九霄”難以達到提高解題能力、發展思維的目的。善於作解題後的反思、方法的歸類、規律的小結和技巧的揣摩,再進一步作一題多變,一題多問,一題多解,挖掘例題的深度和廣度,擴大例題的輻射面,無疑對能力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是大有裨益的。

例如:(原例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是4,底長為6;求周長。我們可以將此例題進行一題多變。

變式1 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長為4,周長為14,求底邊長。(這是考查逆向思維能力)

變式2 已等腰三角形一邊長為4;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前兩題相比,需要改變思維策略,進行分類討論)

變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邊長為3,另一邊長為6,求周長。(顯然“3只能為底”否則與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相矛盾,這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嚴密性)

變式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求底邊長y的取值範圍。

變式5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X,底邊長為y,周長是14。請先寫出二者的函數關係式,再在平面直角座標內畫出二者的圖象。(與前面相比,要求又提高了,特別是對條件0﹤y﹤2x的理解運用,是完成此問的關鍵)

再比如:人教版九年級幾何中第93頁例2和第107頁例1分別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是一題多解不可多得的素材(AB為⊙O的直徑,C為⊙O上的一點,AD和過C點的切線互相垂直,垂足為D。求證:AC平分∠DAB)

通過例題的層層變式,學生對三邊關係定理的認識又深了一步,有利於培養學生從特殊到一般,從具體到抽象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通過例題解法多變的教學則有利於幫助學生形成思維定勢,而又打破思維定勢;有利於培養思維的變通性和靈活性。

二,在學生易錯處反思

學生的知識背景、思維方式、情感體驗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達方式可能又不準確,這就難免有“錯”。例題教學若能從此切入,進行解後反思,則往往能找到“病根”,進而對症下藥,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這樣一個曾刊載於《中國小數學》國中(教師)版20__年第5期的案例:一位七年級的老師在講完負負得正的規則後,出了這樣一道題:—3×(—4)= ?, A學生的答案是“9”,老師一看:錯了!於是馬上請B同學回答,這位同學的答案是“12”,老師便請他講一講算法:……,下課後聽課的老師對給出錯誤的答案的學生進行訪談,那位學生説:站在—3這個點上,因為乘以—4,所以要沿着數軸向相反方向移動四次,每次移三格,故答案為9。他的答案的確錯了,怎麼錯的?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又怎樣糾正呢?如果我們的例題教學能抓住這一契機,並就此展開討論、反思,無疑比講十道、百道乃至更多的例題來鞏固法則要好得多,而這一點恰恰容易被我們所忽視。

計算是七年級代數的教學重點也是難點,如何把握這一重點,突破這一難點?各老師在例題教學方面可謂“千方百計”。例如在上完有關冪的性質,而進入下一階段——單項式、多項式的乘除法時,筆者就設計瞭如下的兩個例題:

(1)請分別指出(—2)2,—22,—2-2,2-2的意義;

(2)請辨析下列各式:

① a2+a2=a4 ②a4÷a2=a4÷2=a2

③-a3 ·(-a)2 =(-a)3+2 =-a5

④(-a)0 ÷a3=0 ⑤(a-2)3·a=a-2+3+1=a2

解後筆者便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小結.

(1)計算常出現哪些方面的錯誤? (2)出現這些錯誤的原因有哪些? (3)怎樣克服這些錯誤呢? 同學們各抒己見,針對各種“病因”開出了有效的“方子”。實踐證明,這樣的例題教學是成功的,學生在計算的準確率、計算的速度兩個方面都有極大的提高。

三、在情感體驗處反思

因為整個的解題過程並非僅僅只是一個知識運用、技能訓練的過程,而是一個伴隨着交往、創造、追求和喜、怒、哀、樂的綜合過程,是學生整個內心世界的參與。其間他既品嚐了失敗的苦澀,又收穫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他可能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有可能是通過合作協同解決,既體現了個人努力的價值,又無不折射出集體智慧的光芒。在此處引導學生進行解後反思,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和學習動機;有利於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點燃學習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自主探究學習;還有利於鍛鍊學生的學習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養。

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就指出:反思是數學活動的核心和動力。總之,解後的反思方法、規律得到了及時的小結歸納;解後的反思使我們撥開迷濛,看清“廬山真面目”而逐漸成熟起來;在反思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在反思中學會了傾聽,學會了交流、合作,學會了分享,體驗了學習的樂趣,交往的快慰。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5

完成《數軸》這節課的教學,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有幾點還是很欣慰的,比如:

1、能較好的把握住了本節應讓學生掌握的內容:一、通過與温度計的類比認識數軸,會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二、藉助數軸瞭解相反數的概念,知道互為相反數的一對數在數軸上的位置關係。學生上完本節課後,相信對於以上兩點應能靈活掌握。

2、教學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其主動參與到課堂中。比如:情境引入中,由學生模仿温度計,自己設計出能表示有理數的圖形,後教師幫助總結得出數軸的形狀及概念,此過程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其明白數學可來源於實際,以後也許對身邊的事物就會多留意,會去多一層的探索,培養創新意識;其次,為了調節課堂的活躍氣氛,還專門設計了一個遊戲和一系列搶答題,遊戲為:請一列同學所在直線為數軸,任一同學為原點,定好正方向,請其他同學分別説出此列同學代表的數及相反數。這一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變得異常活躍,降低了學生的疲勞感,輕鬆完成了知識的鞏固。再者,在作業的選擇上,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選擇由易到難,層層遞進,也結合了部分第一章的所學知識展開,較為理想。最後,本節課我向學生較好的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為將來數學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另不足之處也不少,如:在數軸的圖形與概念介紹前應讓學生將其模仿温度計設計的數軸展示在黑板上,讓同學們自己總結,就更為完美了;在介紹相反數的概念時,竟將“0”的相反數是“0”忘記強調了。

我覺得本節課的教學讓我再次發覺:學生的潛能是無窮的,我們應多放手、多創造機會讓其充分發揮其主體。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6

時間過得飛快,一眨眼之間開學的第一次月考已經結束了。應對這一張張優而不尖和“絆腳石”似的的分數令我不禁陷入沉思;看看一道道不該錯的題目被打上大大的叉時,心底裏感到無限地自責……

數學的成績確實不能讓自己滿意。數學是開學以來主攻的科目,時間精力的投入收到了必須效果,但是細節與知識的結合還有漏洞,在以前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概念的模糊,都在這份數學試卷中暴露了。壓軸題上不去,細節還扣分,這樣高不成低不就的學習是務必要摒棄的。學習知識就要新舊結合,同時還要鍛鍊思維的嚴謹性,把知識點學透不能摸稜兩個。只有把只是學透了,思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散。還有一些完全是粗心造成的,使那本該屬於我的分數離我而去。學習務必循序漸進。只有地基打牢固了,高樓大廈才不會傾斜;只有走穩了,才會簡單地跑。學習任何知識,務必注重基本訓練,要一步一個腳印,由易到難,紮紮實實地練好基本功,不要前面的資料沒有學懂,就急着去學習後面的知識;更不能基本的習題沒有做好,就一味去鑽偏題、難題。這是十分有害的。

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仍然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保障。我的目標就是在所有考試中不丟讓自己覺得遺憾的分。學習而不思考,等於吃飯不消化,我相信對於學習中的問題,有了好的學習態度,在經過自己的思考和總結必須會提升自己的學習質量。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7

一.在問題的引入上,新課標規定應從實際情景入手,並且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

1.數軸是數形轉化、結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設計的原型來源於生活實際,學生易於體驗和接受,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自己動手操作、經歷和體驗數軸的形成過 程,加深對數軸概念的理解,同時培養學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體出了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抽象概括的認識規律。利用温度計引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 性。

2.教學過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線,教學方法體了特殊到一般,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方法。

二、在問題的探索上:

我採用了師生互動,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產生一種動態效果,使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狀態下,在老師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下,親身參加探索 發現,主動的獲取知識和技能。但在整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概念的得出上學生的總結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再處理時由於怕時間不夠充裕所以學 生出現的問題我給做出瞭解答,其實這裏應由學生自己來解決,這樣對學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三、習題的配備:

整個習題的配備大致是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面向全體學生,採用多種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並且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在講解完例題後,讓學生互 相提問,以促使學生積極踴躍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創造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但我總體感覺習題的量不夠充足,學生的練習機會較少。

四.不足之處:

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畫數軸時原點的位置和單位長度可以實際情況來確定,但由於受課本練習冊數軸圖形的影響,有部分學生認為只有向右的方向才能作為數軸的正 方向,遇到向其它方向為正方向數軸圖形就認為它不是數軸了。這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教學方法使學生加深對這方面的理解。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8

這節課主要是通過以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樂趣,感悟學習知識。使學生在自己的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學習。通過教學來看,效果比較好,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學習興趣濃。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以求取得更好的效果。

1、教學採用通過實踐“感悟”的教學,讓學生從實踐的過程中自覺領悟互相垂直的概念。先採用學生生活中的事例,在生活中抽象出互相垂直的圖形。

從上面的圖形中可以看出互相垂直的直觀圖形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有了很清晰的印象,這是一種為學生提供的憑直覺感悟的過程。從實踐看來學生接受的效果很好。

2、學生實踐,把長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邊形的紙折出兩條互相垂直的線,出現了下面的情況: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學生得出用一張紙先折一次,然後沿摺痕對摺,就可以得到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在折的時候,出現了有的同學折得很複雜,找出了很多組互相垂直的線。

3、學生悟出結論: 要形成互相垂直的必備條件是:在同一平面內相交、交角成直角。

4、這節課成功地採取選擇貼近學生思維的素材,通過學生實踐感悟學習的教學方法,成功地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探究問題的能力着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發現知識。儘管要解決的問題具有挑戰性,探究的過程也有一定的難度,但是由於將解決互相垂直的知識置於生活實踐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被“激活”,因此就能夠在磕磕碰碰的探索中主動完成認知的建構,把直角、相交等知識結合起來。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9

“四則運算”是人教版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第一單元的資料,四則運算是貫穿於國小數學教學全部過程。其資料佔國小教學知識的主要位置,可見計算潛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在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帶給的生活素材,把解決問題與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將探求解題思路與理解運算順序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明確先求什麼,用什麼方法計算;再求什麼,又用什麼方法計算;最後求什麼,用什麼方

法計算。感受混合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運算順序。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1、對四則運算順序的理解

透過學習學生基本能記住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順序,即先括號內,後括號外,先乘除後加減,單一加減或單一乘除要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學生雖説能記住,但在實際的練習中出現了以下的問題或者説是誤解應值得教師注意。

(1)對“先”字的理解,我發此刻很多學生的練習中出現誤解現象,他們認為先算的就就應寫在前面,如計算12+(13-4)-6就會這樣些=9+12-6把先算的括號寫在前面,還如12+5×6-15就會這樣寫=30+12-15,打亂運算的順序。

(2)在理解“先乘除,後加減”時誤認為要先算乘法後算除法,先算加法後算減法,如計算12÷3×2寫成=12÷6=2,計算12-3+6就寫成=12-9=3。而實際所謂先乘除後加減是指乘除哪種運算法則在前九先算哪種,加減也是。

以上兩點對“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現的誤解現象值得教師注意糾正指導。

2、很多學生在解答如“326與290的差去乘18與24的和,積是多少?”一類的問題時,對“與”、“和”兩個字的含義理解出現誤解,個性是“和”的含義。在學生的練習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出現錯誤,不理解其意思導致出現錯誤。“和”在題目中是表示連接兩個數字的關係的連詞使用還是表示運算法則中的加法來使用,老師必須要給學生將清,引導學生區別,正確的理解含義並寫出正確的四則餘混合算式。

3、讓學生用數學語言把算式説出來。(如x除以a減b的差。)這也為學生對文字題的理解打下了基礎。

4、遇到學生錯誤的典型例題時,進行錯誤的辨析,讓學生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經歷

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三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10

首先,給學生創設學習情境,三個圖形的比較,學生通過仔細觀察,發現圓環的特點,(引出圓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了圓環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後通過觀察算式的特點引導出另一種方法。

在課堂評價時,我想了很多鼓勵學生的話,學生在得到賞心悦目的語言評價中得到自信和興趣。

本節課我感覺有幾個思考的地方。1,在試一試做完後,我應該馬上總結出要求圓環的面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兩個半徑)2,出現環寬的兩個應用題,是否簡單,是否要出示。可能直接出示“圓形花園周圍鋪上一條石子小路,求出小路的面積。”更簡單一些。也更形象一些。3,可以利用學生做的圓環來貫穿下面的練習。首先可以讓他們量出他們做的圓環的大小半徑和環寬,這樣就可以形象地讓學生理解環寬的概念。避免了我在練習中涉及環寬的概念而説不清楚的尷尬。然後可以求出圓環的面積,這樣學生就通過實際操作,真正理解了圓環的面積計算。達到理想的效果。4,3.14×(R2—r2)這個公式還是出現比較好.學生可以更清楚地運用這個簡單的運算方法。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11

學生的學習是一種認識活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揭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即數學知識的提出、形成、發展和探索過程。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變被動接受現成的結果為主動經歷思維過程,使思維在過程中展開,能力在過程中發展。

現 代多媒體手段和網絡教學環境為學生動手參與課堂教學、主動的探索、研究問題提供了空間。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教師藉助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機整 合,提高教學中問題導語的有效性,將學生的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融入教學過程,可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教師 在教學中應精心設計問題情境,為學生搭建研究問題的平台,然後採取嘗試指導的方法來啟動、誘發學生的思維,這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教學措施。在《圓和 圓的位置關係》一課我作了以下嘗試。

一.滲透主題、激趣導入,誘發學生探索、研究的慾望

首先,我精心設計了這樣一個 啟始畫面:在色彩明快活撥的版式正中書寫大標題:圓和圓的位置關係,揭示主題;右上角是教學目標:1.理解圓和圓的五種位置關係. 2.探索兩圓的位置關係及兩圓位置關係與兩圓的圓心距、半徑的數量之間的關係,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性和挑戰性. 3.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通過觀察、類比,體會事物間相互聯繫和運動變化的辨證統一思想;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協同合作研究問題的精神,旨在 滲透目標教學;左下角以flash動畫的形式直觀展示兩個圓在相對運動的過程中產生的不同位置關係,並配以零點樂隊的歌曲《相信自己》烘托氣氛,為學生的 主動參與作心理準備。在節奏明快、催人奮進的樂曲聲中有目的、有方向地將學生從課前準備的低谷帶到波峯。使學生產生急切的“願聽其詳”的心境。

二.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啟動學生探索、研究的積極性

人 的學習是一種自主的活動,在學習過程中,活動的需要與動力是首要的,學生對數學有無興趣和求知的慾望是能否積極思維的動力因素。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 知的慾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精心的設計問題導語,創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引起學生對數學知識本身的濃厚興趣,做到“把問題作為教學的出發點”,重視研究能造 成學生迫切學習心理氣氛的課堂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我精心的剪輯了幾段錄像片來創設問題的情境:①卡通片黑貓警長:黑貓警長所騎摩托 車的車輪體現了兩個圓之間的關係;②奧運五環:象徵五大洲團結的奧運五環也是由一些圓組成。③射擊靶子:記錄射擊運動員成績的靶子也是由一些圓組成;④滾 珠軸承:利用物理學原理設計的滾珠軸承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它也體現了圓和圓的位置關係。這些聲情並茂的剪輯片不僅融入了情趣、拼搏、團結、向上的情 感,而且體現了學科間的知識滲透。使學生在上課之前先領會到所學知識。通過這種“未入其文”、“先動其情”的方式,喚起學生無盡的聯想,以觸動學生的內心 深處,激發他們積極想象,從而提高獲得知識的慾望。

三.精心指導嘗試活動,促使探索、研究的活躍性

在數學教學 中,研究性的嘗試活動是一種較高級的思維活動,它主要是為了解決某個數學問題,藉助於觀察、試驗、類比、歸納以及概括、經驗、事實等,形成猜想或假説,在 已經掌握的概念和知識體系基礎上演繹出問題的結論,從中獲得新概念,從而豐富原有的知識體系併為鞏固嘗試探究的結果對新知識進行運用的一系列活動。在教學 過程中,我們應放棄一講到底的做法,試着讓學生通過教師設計的問題導語的引導,去嘗試研究、探索,促使他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嘗 試點選擇較好的課堂上,我深深感到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每個學生都能發揮自己的潛能。

在學習圓和圓的位置關係一課時時,假如照本宣科 説:“我們發現圓和圓之間有五種不同的位置關係”來引課,很明顯是暗示學生接受這一事實,則不易喚起創造性的思維。因此,在教學中我首先借助多媒體以動畫 的形式聲情並茂的展示了直線和圓的位置關係,通過導語喚醒學生舊知識——啟發學生通過觀察體會:直線和圓由遠到近在相對運動的過程中,根據公共點個數的不 同產生並定義了三種不同的位置關係,並且每種不同的位置關係都能通過直線到圓心的距離d和圓的半徑r之間的數量關係揭示出來。進一步啟發學生類比運動的觀 點和形的問題通過數來反映的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利用多媒體網絡進入《幾何畫板》設定的情境,藉助《幾何畫板》數形結合及優良的測算功能,親自動手拖動兩 圓相對運動,去嘗試、觀察、探索、研究;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興奮的操作,激烈的辯論,你爭我搶的上台展示自己的結果。通過類比歸納、互相討論、合作交流, 從而獲得圓和圓的五種不同的位置關係及每種不同的位置關係下對應的圓心距d和兩圓半徑R、r之間的數量關係,達到了參與知識的發現過程。教師此時需要做的 只是在一旁引導協助,保護好他們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激發其創造。同學之間的相互啟發、不甘示弱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欲,使思維處於高度興奮狀態,最容易產生創 造性靈感,一束智慧的火花就這樣被點燃了。

四、積極評價、延伸挑戰,激活探索、研究的期望

在學生探究活動結束後,教師應通過精心設計的問題導語,及時的啟發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引導學生小結反思,讓學生獲得成就感的同時,更進一步激發學習的內在潛能,調動主動發現、探知的期望。

在 本課即將結束時,我藉助多媒體播放了一曲民樂《慶豐收》,伴隨着豐收喜慶的音樂啟發引導學生從三個方面小結:一是知識:對本課所學的知識進行小結;二是方 法:對本課獲取新知識所運用的學習方法進行歸納;三是技能:感受在本課的學習中探究、協作帶來的心理體驗。作業則是針對不同學生精心設計的軟件包,讓學生 可以根據自己的程度在網絡上選擇點擊。這些不同的軟件包涵蓋了基礎性、趣味性、開放性、探究性及生活性應用,並且均配有金鑰匙鏈接自查,必要時 還可以動畫演示。這樣,以開放式的學習實踐衝擊固有的觀念。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既是對社會、自然和人生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同時也是不斷獲得終身發展能 力的過程,延續了挑戰性目標。

這樣的一節課結束了,學生的激情、興奮、積極和好奇給我留下了很強的衝擊,之前準備工作中的多辛勞、瑣碎、 煩惱也一掃而光。我深深的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教師對教材的再創造和加工是多麼的重要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投入到課堂中,享受課堂,教學效果還 會不好嗎?下課鈴聲響了,還有學生不願意離開板凳,眼睛盯着屏幕尋找着、操作着;還有學生圍過來詢問這詢問那,甚至問:老師,您這是怎麼做的?咋讓它動起 來的?這種執着很讓人感動。儘管這一節沒有傳統課堂好操作、好掌控,但是,老師和學生收穫的又其至是一節課的知識?教師達到了預期目標,學生延伸了自我挑 戰!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12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係的科學。數學學習是中學生增長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廣闊天地。而數學學習方法指導是教育者通過一定的教育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誘導、診治,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並靈活運用於學習之中,逐步形成較強的自學能力的方法。

長期以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教學大綱、駕馭教材較多,因此教師鑽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學生對知識的獲得一般都要經過主動探究,小組合作,主動建構過程。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讓感到數學好學,把學數學當成一種樂趣,真正做國中數學的小主人。然後有計劃、有步驟、分階段、分層次、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學習方法。使我們的學生能夠主動地、獨立地學習,達到新課程要求標準。具體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長期艱鉅的任務,抓好學法指導對今後的學習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引導學生預習,細心讀教材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往往不善於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預習僅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在指導學生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堂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讀書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學一個章節內容,先粗粗讀一遍,即瀏覽本章節所學內容的枝幹,然後一邊讀一邊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內容的重點、難點所在,對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記號。然後細細的讀,即根據每章節後的學習要求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節知識的概貌。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覆閲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着疑問去聽課。方法上可採用隨課預習或單元預習。預習前教師先佈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加強互助學習,共同提高

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差生的自信心外,更應該充分利用優等生這個教育資源,進行好生差生配對,這也是合作學習的一種方式,它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關注了差生的發展,構建了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的良好的,和諧的學習環境。同時它也彌補了教師課後輔導時間不足的缺陷。

三、課內重視聽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國中新生往往對課程增多、課堂學習容量加大不適應,顧此失彼、精力分散,使聽課效率下降,因此,重視聽法指導,使他們學會聽,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

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儘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于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儘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絡,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聽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滿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講授時間,使學生聽之有效。這樣,讓學生抓住重、難點,沿着知識的發生發展的過程來聽課,不僅能提高聽課效率,而且能使其由“聽會”轉變為“會聽”。

四、指導學生思考

數學學習是學習者在原有數學認知結構基礎上,通過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的過程。由於這種工作最終必須由每個學習者相對獨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對學生要進行思法指導,教師應着力於以下幾點:使學生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多思、勤思,隨聽隨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五、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但不是爛做搞題海戰術,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

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範、條理要清楚。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六、指導學生記憶。

教學生如何克服遺忘,以科學的方法記憶數學知識,對學生來説是很有益處的。國中新生由於正處在初級的邏輯思維階段,識記知識時機械記憶的成分較多,理解記憶的成分較少,這就不能適應國中學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視對學生進行記憶方法指導,這是國中數學教學的必然要求。

教學中,首先要重視改革教學方法,拋棄滿堂灌,以避免學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於結合數學實際,教給學生相應的方法。總之,對國中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必須與教學改革同步進行,協調開展,持之以恆。要力求做到轉變思想與傳授方法結合,課上與課下結合,學法與教法結合,教師指導與學生探求結合,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結合,建立縱橫交錯的學法指導網絡,促進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同時要理論聯繫實際,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以上這些只是我個人在從事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點心得體會,説出來,與大家共勉。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13

這節課的教學,讓學生進入一個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的、和諧的課堂氛圍。學生興趣高漲,進行了充分的活動,並且自主探索,在充分的體驗中,感悟到了周長的實際含義。教學過程比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這一理念。

1、明暗雙線交融,關注三維目標

以小螞蟻的引領為主線,小螞蟻從“客人”到“同學”,最後到“小螞蟻考一考我們”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小螞蟻――這個使學生平視的形象融合在整個課堂中,從象小螞蟻一樣描邊線,到小螞蟻提出的問題,讓學生關注自己、關注他人――小螞蟻。以周長的認識為暗線,實現過程性和知識目標――經歷周長的認識過程,理解周長的含義。兩條線相互交融,共同着力於學生的發展。

2、動手體驗數學,動腦提煉數學

學生在學習過程,通過自己動手,用手摸物體的邊線一週,用筆描樹葉和圖形的輪廓,測量周長等親身體驗周長的意義與測量方法,學生學習興趣高漲,使學生把周長這個抽象的概念與生活中具體的事例聯繫起來,在親身體驗和經歷中真切的感受周長。同時,在體驗之後動腦提煉周長的含義:選擇一個圖形,比較快地測量出它的周長;測量老師的腰圍時,先讓學生估測老師的腰圍,然後選用合適的工具實際去測量,藉此來估計自己的腰圍。通過這個環節,學生在初步體驗的基礎上上,拓寬對周長意義的理解,實現了對周長的深入建構。

3、鼓勵猜測,激發自主學習熱情

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數學想象,以激起學生飽滿的學習熱情和積極的思維,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如“∠”有沒有周長?這一問題的設計,鼓勵孩子進行大膽猜測。有的孩子説有,而有的孩子説沒有,這一矛盾的激化,孩子們很自然地投入到研究中。在老師的指導下,應用所學知識,通過猜測、思考、討論、表達等數學活動,主動探索出“角”沒有周長,只有封閉圖形才有周長。從而進一步認識周長。

反思至此,我最大的感觸是: 優點與遺憾是每一堂課必經的兩道風景。我這節課的遺憾是:在每一次活動進行總結時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時,要多給學生機會説説。在測量腰圍時,有的學生隔着很厚的衣服從外面測量腰圍,出現了很不準確的估算結果,教師指導不到位。 如果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冷靜珍視每一堂課,化遺憾為經驗,我們的課堂不就達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了嗎?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14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這樣的應用題實際上是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的應用。它是分數應用題中最基本的。不僅分數除法一步應用題以它為基礎,很多複合的分數應用題都是在它的基礎上擴展的。因此,使學生掌握這種應用題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教學中我抓住關鍵句,找到兩個相比較的量,弄清哪個量是單位“1”,要求的量是單位“1”的幾分之幾後,再根據分數的意義解答。在教學中,我強調以下幾點:

(1)、讓學生用畫圖的方式強化理解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

(2)、強化分率與數量的一一對應關係.並根據關鍵句説出數量關係。

(3)、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一個數佔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不同.

對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通過分析關鍵句與線段圖,為後面的新授作鋪墊,並提高學生分析題意、理解數量關係的能力。通過溝通練習題與例題,利用學生解決稍複雜的應用題,並從中理解新舊應用題的不同結構。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15

教師的真正本領,主要不在於講授知識,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全過程中來,經過自己的思維活動和動手操作獲得知識。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學習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悦,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因此,教學設計要促使學生的情感和興趣始終處於最佳狀態,從而保證施教活動的有效性和預見性。

新課程提倡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並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股票、利息、保險、有獎儲蓄、分期付款等經濟方面的數學問題,已日漸成為人們的常識,因此,數學教學不能視而不見,不管實際應用,這樣恐怕就太不合時宜了。

學生學知識是為了用知識。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大多數學生不知道為什麼學數學,學數學有什麼用。因此在教學時,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徵,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創設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切實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代數式"這節課中,由上節課的一個習題引入,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得出一個規律5n+2,由此引出代數式的概念。在舉例時,老師指出,"其實,代數式不僅在數學中有用,而且在現實生活中也大量存在。下面,老師説幾個事實,誰能用代數式表示出來。這些式子除了老師剛才説的事實外,還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嗎?"學生們開始活躍起來,一位學生舉起了手,"一本書p元,6p可以表示6本書價值多少錢",受到啟發,每個學生都在生活中找實例,大家從這節課中都能深深感受到"人人學有用的數學"的新理念。經常這樣訓練,使學生深刻地認識到數學對於我們的生活有多麼重要,學數學的價值有多大,從而激發了他們學好數學的強烈慾望,變"學數學"為"用數學"。

合作探究會給學生帶來成功的愉悦。例:"統計圖的選擇"教學設計和教學中,要求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調查、瞭解生活中各行各業、各學科中應用的各種統計圖,調查、收集你生活中最感興趣的一件事情的有關數據,必須通過實際調查收集數據,保證數據來源的準確。學生或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等媒體,或對他們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調查採訪或查閲資料,經歷蒐集數據的過程,蒐集的統計圖豐富多彩,內容涉及各行各業。學生從中能體會統計圖在社會生活中的實際意義,培養善於觀察生活、樂於探索研究的學習品質及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學生上網查詢,精心設計、指導下,成功地進行了"我是小小設計師"的課堂活動:這節課是以七年級數學上冊第26頁3題的作業為課題內容設計的一節課,以圓、多邊形設計一幅圖,並説明你想表現什麼。事先由老師將課題內容佈置給學生。由兩位學生作為這節課的主持人,其他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並説明自己的創意。最後,老師作為特約指導,對學生的幾何圖形圖案設計及創意、發言等進行總結,學生再自己進行小結、反思。整節課學生體驗了圖形來自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現代數學觀,較好地體現了學生主動探究、交流、學會學習的有效學習方式,同時這也是跨學科綜合學習的一種嘗試。

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模式已被生動活潑的數學活動所取代。課堂活起來了,學生動起來了:敢想、敢問、敢説、敢做、敢爭論,充滿着求知慾和表現欲。

數學分數乘整數教學反思 篇16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教材安排了複習積變化的規律。透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所以,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複習,在教學中卻將它當新知,引導學生髮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以(除以)多少,積就會乘以(除以)相同的數這樣一個變化規律,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1.5×5,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好處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應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0.72×5時,學生不會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説出為什麼,一些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來引導學生思考,推導出應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最後還有將積縮小相應的倍數。

3.突出小數位數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另一個是決定小數的位數,透過用兩道練習來讓學生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課的結尾還安排了頭腦風暴,填寫×=3.6,讓學生體會積的小數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係,擴散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去主動思考,激勵探究。

4.突出口算

教材中並沒有安排小數乘整數的口算,而在實際學習中,口算由於數目比較小,計算結果能夠比較快速地反饋,易於檢驗學生計算的正確與否,同時能夠幫忙學生理清計算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思路,所以在計算中增加了口算練習,讓學生主動説出自己的想法,同時用小數乘整數的好處檢驗方法的正確性。

在本節課的學習中,還有一些做得不足的地方:

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用心地思考,運用發現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困惑的是,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都很流暢,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學生掌握狀況也良好,但並沒有最大化的去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並沒有意識去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沒有讓學生在質疑,討論,交流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再去解決問題,真正去經歷探究的過程,所以到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略顯疲態,所以這節課讓我意識到數學教學活動務必是學生學,師生合作探究,發現的過程。

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務必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再質疑的過程,才能真正實現高效的課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z78wj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