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快樂的節日》反思回顧(精選5篇)

《快樂的節日》反思回顧(精選5篇)

快樂的節日》反思回顧 篇1

《快樂的節日》選自同名歌曲,整篇詩歌生動活潑,韻律歡快優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充滿了節日歡慶的氣氛。

《快樂的節日》反思回顧(精選5篇)

在這堂課中,我主要是抓住了“快樂”這二個字進行展開,讓學生們想一想,找一找,讀一讀的方式去學習課文。

揭題之後,我請同學回憶了一下自己知道的節日,並説説你最喜歡的節日是哪一個,為什麼最喜歡這個節日呢?學生們知道的節日還是不少的,有兒童節、建軍節、教師節、母親節、元旦、春節、國慶節、聖誕節等,大部分學生都比較喜歡“兒童節”和“春節”,他們説因為在這一天裏能夠盡情地玩,還能收到各種各樣的禮物。在課文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説説自已喜歡的節日,目的是想在他們説的過程中,同時回顧自己過節時那種咱快樂的情緒,從而更容易進入課文。

接下來的學習課文我與往常有所不同,平常我都是在自己範讀或是學生自讀的過程中請他們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在今天,我播放了《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曲,然後請同學們伴着歌曲,一邊看課文,一邊找一找課文裏哪些地方讓你感到快樂了。由於這種方式是一種新的嘗試,學生們表現得比較有興趣,聽得很認真,找得也很多。

《快樂的節日》反思回顧 篇2

許多老師常説,當低年級老師容易,教材內容淺顯,根本無須備課,只要在課前花上幾分鐘看看教參就能搞定。我想,如果持這種思想上課,教出來的可謂是真正的“低年級學生”。教師,尤其是一名語文教師,須站在學生髮展的角度,從大語文的角度,認真地研讀教材,做到“深入”繼而“淺出”,引領學生在文本的世界徜徉,在語文所創設的人文的世界走一個來回,何愁你的學生不會給你意外的回報!

在教學《快樂的節日》學生識字學文之後,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節日的快樂。學生或讀或畫或演或唱,語文與音樂、美術有機結合起來,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得到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健康審美情趣得到較好的培養,實現了語文教學的目標多元化。

學習在現在已經不再是單一的學會知識而是要學會學習的方法,這就需要老師給予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真正會學,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在課上自己讀書的同時,我出示了相關的學習小建議,讓學生們在讀書時明確目標,清楚重點,知道現在的讀書任務是什麼,然後按照建議中的步驟進行自主學習,學習效果顯著。在初讀課文時,我在小組學習之前出示了“學習小建議”,第一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能夠順利的進行學習活動,第二是讓學生學會自學的方法,是一個學法的指導。在學文時,穿插了説話的訓練和詞語的積累,在快樂的氛圍中發散學生的思維,開闊他們的想象空間,從知識、能力的維度進行學習。遺憾的是,我過高的估計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這一要求提得稍高,以至於學生沒有很好的理解,自然預設的教學效果沒有達到。由此我深刻的體會到,課堂上老師要根據學情靈活地及時地修改教學設計。

每一次開課前的準備都是痛苦的,每一次的磨課過程都是辛苦的.上完課有輕鬆,也有可惜,知道了自己在教學上的不足和需要探討的地方,也看到了課堂上的閃光點,足以讓我開懷了。課堂常常不會完美,可我們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學會了很多。

《快樂的節日》反思回顧 篇3

《快樂的節日》這篇課文實際上是以歌曲《快樂的節日》的歌詞為內容的詩歌,語言很優美,是極適合一年級學生朗讀的,所以本課的重點便是指導朗讀和背誦。詩文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反映了少先隊員們歡慶自己節日的快樂、幸福和自豪的心情,表達了他們長大後決心報效祖國的志向。通過學習對學生進行珍惜今天,熱愛生活,憧憬未來的教育影響。

上課伊始,我先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的節日有哪些?你們最喜歡的節日又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引起了同學們的“熱議”,教室裏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我適時引出另一問題:你們在幼兒園是怎麼過兒童節的呢?在小朋友們回憶“節日趣事”的時候,我又問:過兒童節,你們快樂麼?生:

“快樂!”接着,我就直接揭題。在國小裏的第一個兒童節馬上就要到來了,今天我們就提前來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板書課題)。

這樣的導入比較自然,而且學生把快樂的回憶拿出來了,快樂洋溢在他們的臉上,為學習這篇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

《快樂的節日》反思回顧 篇4

《女媧造人》這一課主要的任務一是整體感知課文;二是培養想象力。

一般教學上,教案大多寫,感知課文,然後通過幾個問題達到這個目的:比如:女媧為什麼造人?女媧怎麼造人?可是,我不太喜歡這樣的教法,原因是這些問題來自老師,而不是來自學生自己。所以,這一課我從題目入手,讓學生對題目提問,學生提了幾個問題:

一,女媧是誰?

二、誰造了女媧?

三、女媧為什麼要造人?

四、女媧怎麼造人?

果然由於問題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學生對從課文中尋找答案就顯得很積極,除了第一個第二個問題沒法子自己解決之外,三和四兩個問題很快的就解決了。

《快樂的節日》反思回顧 篇5

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國小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通過想象,才能瞭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麼是想象?對於低年級的國小生來説,想像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再閲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從詞句的比較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比如講《黃山奇石》一文,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仙桃石像天上飛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上有一個桃子似的大石頭。怎樣讓學生體會想象的含義呢?於是我問學生:“這塊石頭的樣子像桃子,可以稱它為‘桃石’,為什麼前邊還要加一個‘仙’字呢?”這一問,學生們開始動腦筋了,有的説:“加了一個‘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的説:“加里一個‘仙’字,表明它有靈氣。”還有的説:“加一個‘仙’字説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裏的吧!”抓住這個機會我總結説:“看,這麼一個普通的桃石,前邊家了一個‘仙’字,會使我們產生了這麼多的聯想,而這些聯想都是我門根據這個桃石,想出來的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來的,有靈氣,神仙放到那裏的)這就是想象。”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飛來得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石上”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學生很快發現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飛”和“落”兩個字。於是我抓住這兩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問學生“桃石會飛嗎?這塊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頂上是靜止的。用“飛”和“落”兩個詞語描述它,變靜為動,把這塊桃石寫活了,寓於了神氣的色彩,作者就是這樣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就這樣,我從品味詞句入手讓學生聯繫實際理解理想像的含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l897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