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精選24篇)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精選24篇)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採取了先學後教的教學方式。同學們利用五分鐘的時間通讀一遍教材,結果是學生是一無所獲,關於這一課的教學 ,我認為必須採取教師指導的方式,於是我就給了同學們一些問題,同學們帶着問題有針對性的去看教材,收穫甚佳。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精選24篇)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我真正認識到課堂教學的藝術和效果。當我在上第一堂的時候,按着我備課的思路去講,學生的接受效果不好,特別是相應的違法行為應受到什麼樣的制裁,學生掌握的一塌糊塗,當我上第二課的時候,改變了策略,我從本節課的根源説起,違法應從法律開始,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到法律的類型,特別是憲法,教材中僅僅已連接的形式提到一嘴,但是也得讓學生知道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我國的最高法律。同學們知道了法律的類型,就很容易的針對相應的案例去判斷相應的違法行為,知道了違法的行為就很容易的知道會得到相應的處罰,行政處罰教材中只在案例中體現,但是,學生提出了異議問:“老師,一般違法就不用受懲罰了嗎?”這時我才注意到行政違法和民事違法的懲罰是刑事制裁和民事責任,即受到警告、拘留、罰款等懲罰。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2

1、導學案的設計採用以活動貫穿全過程,學生在活動中探究、體驗、感悟,打破了傳統單向信息傳遞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較好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因七年級學生對法律知識只有一節課的儲備,因此對一些專業性的知識教師講解在課堂中就顯得尤為重要。

2、教學過程中安排了“聯繫案例,學法踐行”等活動體現了課程的實用價值。

3、教學中雖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但在課前材料蒐集環節仍存在學生沒時間和對政治課興趣不濃的矛盾,還需要在以後教學中探索具有實用價值的方法,真正把學生課前課堂課後有效地融為一體,真正起到對學生素質教育的作用,活化教材中所藴含的德性精神,激發學生的道德法律需要,煥發學生道德生命活力的作用。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3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師生對於違法及犯罪的含義及相關知識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感受到了法律的尊嚴以及法律護我成長的重要性,從而學會做一個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在教學中,感覺到教學資源挖掘得不夠,知識性的講解偏多,這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總之,每上一節課,我都能得到一些收穫,我們一定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成長,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讓自己在成長中進步。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4

本課我主要通過體驗學習和律動教學讓學生感受十六分音符的節奏速度特點、以及“7”的音高唱名手勢。

在這堂課上,我先採用圖片導入的方法,通過一個簡短的小故事讓阿凡提正義勇敢的形象深入同學們的內心。再創設情景教學模仿阿凡提來到班級和大家一起唱歌跳舞,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拓展延伸部分,學生欣賞了一段優美的維吾爾族舞蹈《花兒為什麼這樣紅》,最後在歡送阿凡提快樂的歌聲中結束了這節課。

我認為這節課中最大的不足之處,就是學生對於節奏的概念不夠清晰。在導入的部分,我引導學生用一段十六分音符的節奏向阿凡提問好,並通過“跑、走、爬”的形式讓學生更加形象的區分十六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然而教學效果並不是特別理想。黃曉陽老師也提出,一次性的向學生灌輸太多的知識,會讓他們的思維更加混亂,對於十六分音符節奏的教學,應該更具有針對性。在拍打節奏時,我採用的是幾個音符拍幾次手的方法,老師也提出,直接採用2/4拍的節奏特點來打拍子,學生對節奏的速度特點會更加明確。這個環節的失誤也導致了後面朗讀歌詞和歌曲演唱的時候出現節奏錯誤和歌聲不整齊的現象。在以後節奏型的教學中,我也會改進我的教學方法,可採用讀一句節奏型帶一句歌詞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節奏的同時學以致用,也許會有更好的效果。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5

《誰説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從詩歌的內容看,作者選材於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守規則的場景:“往狗熊嘴裏扔餅乾、糖果”;“翻越界欄橫穿過街”;“把果皮往長椅上一擱”;“硬擠亂插”……這些素材都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很容易理解。因而也就從反面告訴人們遵守規則的必要性,進而認同: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人人樹立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有四個小節,結構相同,語言貼近學生生活,便於學生模仿創作。讓學生學習創作詩歌,理解現代詩不受字數和押韻的侷限,而自由表達的特點。

從學習角度看,雖説詩歌的內容和結構通俗易懂,較好把握,但是由於學生生活閲歷少,如果在課堂上閉門造車,學生思路封閉,會造成內容單一,千篇一律。要想達到教育學生遵守生活中的規則的目的,就必須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社會實踐中切身體會到規則與每個人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及其重要意義。因此,在教學本課的前兩天,我讓學生到生活中搜集相關的規則,調查人們遵守規則的情況。經過兩天的調查,學生們知道了社會生活中的許多規則,如:紅燈停,綠燈行;節約用水;嚴禁下河游泳;請勿吸煙等,也發現了許多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如“不許缺斤少兩”,卻有人在秤上作手腳;“請愛護家鄉河流”,卻有人往河內扔垃圾、排污水;“不準踩草坪”,卻有許多人在草坪上悠閒自在地走着……同時也發現了不守規則帶來的許多危害,如交通事故的增加,生活環境的髒、亂、差,河水的嚴重污染等。進而認識到了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收穫到了知識,收穫到了應做一個自覺遵守規則的人。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6

用教材教:有的放矢地展開"任何一個過程,包括每個細節都是’全息’的,這既是展開的條件,也為展開提供了選擇的機會。"以探究為主的科學教學,無法迴避展開的問題。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裏,對每個探究環節都展開探討是不實際的。這就要求我們根據課程目標,考慮如何有的放矢地展開。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本課展開的部分是在對雨量器的設計上。圍繞"怎樣準確地知道雨量的多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展開爭論,逐步明白了雨量器的工作原理,及相關的製作標準。意識到科學並不神祕,自己也可以設計製作雨量器,也可以親自觀察、研究降水量了。這個過程的展開,是富有成效的。對學生創造思維的發揮,良好個性的養成,及科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有較大的積極意義。這種展開充分體現了劉默耕老師所説過的,"一英寸寬,一英里深"的思想。

學習方式變革:探究在爭論中發展引導學生圍繞探究中產生的問題展開爭論,是一種重要的探究教學策略,也是寶貴的"教學資源"。在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的時候,教師要有意識地挑起學生思維中的矛盾,引發爭論,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之效。學生如果不認真聽,不作認真地思考,是爭論不起來的。上述案例中教師挑起學生的爭論後,在旁觀的同時,又不失時機地點撥、引導。真理越辯越明,學生智慧的閃光和創造的火花將會在爭論中時時閃現。學生"累了",但"累"背後的收穫是巨大的。愛因斯坦説過:"科學是探求意義的經歷。"顯然,思辯和爭論將主導着學生的探究行為,積極而理性地去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這種過程,對學生科學素質的形成和發展有着重要意義。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7

1、以持續發展為着眼點,重組教材,引導探究。|||

按傳統數學教材,周長的概念描述為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它的周長。但我從數學新課程空間與圖形的整體目標出發,從學生持續、和諧的發展出發,加強了周長與日常生活聯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對周長的理解,並一一進行充分肯定,這樣教學,充分反映了我對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認識。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以學生為探究主體,儘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我感悟,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參與者。在策略的比較中,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和圖形周長推理能力的發展,體現了跳出數學教數學的教學思想,充分地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化和再創造的學習探究過程,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2、 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準則,強調算法的多樣化

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計算圖形周長中的一種特例。它是經過人們的不斷總結而獲得的。它的特點是計算簡便、迅速。但對初次接觸的國小生來説,是把重點放在周長公式的結果上,還是注重引導學生在測量具體圖形中探索周長的過程,則是兩種不同教育觀的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我並沒有採用傳統的公式─例題─習題的教學結構模式,而是採用新課程努力倡導的問題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驗證與解釋─應用與拓展新型教學模式進行的。

3、採用多種有效策略,調控探究進程,做到自由而不散亂

新課程強調算法的多樣化,就必然要引導學生。但放手讓學生進行討論時,又可能出現吵吵鬧鬧、課堂氣氛嘈雜甚至失控的現象。因此,面對新課程的教學,如何讓學生充分討論,又保證學習進程的順利進行呢?對於這些情況,我認為首先能夠有一顆平常心,同時有一些容忍,即在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有一些吵鬧是難免的,但有兩點原則必須把握好:一是吵鬧的東西必須是討論話題相關的,二是吵鬧要不影響別人和教學進程。違反了這兩個原則,教師就不能再坐視不管了。

但這節課中與探索新知中似乎有重複的地方,而且僅僅就這幾個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説對周長的理解效果不一定好,這節課不能僅限於書上或教師給出圖形和實物,完全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摸、畫、量、算身邊熟悉的物體或圖形,通過大量例子感知各種物體的周長。還有,在推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中,我急於歸納公式,而忽略了過程。在今後的教學中,既要強調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但又不應該追求任何強制的統一。在類似的計算周長教學中,學生會有各種不同的算法,對他們的不同算法,教師不要急於歸納到公式中去,可以讓他們説説算的道理。在多次的測量和計算的過程中,學生自己逐步會掌握用周長公式計算的方法。而是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究與計算的過程,自己會去體會他喜歡或者能夠理解的算法,真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當然,對一些不善於用周長公式計算的學生,也不必強求統一,隨着計算周長經驗的積累,他們慢慢也能悟出周長公式的意義的。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8

在探究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原料時,教師根據學生已學的知識,組織小組討論下列問題: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判斷下列固體與液體相互可能發生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是哪幾組物質。固體:二氧化錳(MnO2)、四氧化三鐵(Fe3O4)、氯化鈉(NaCl)碳酸鈉(Na2CO3)、碳酸鈣粉末(CaCO3)、大理石(CaCO3)、,液體:稀鹽酸(HCl)、稀硫酸(H2SO4)。學生們對這個問題會展開激烈的爭論,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在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的原理,同學們很快就能得出結論是:稀鹽酸分別與碳酸鈉、碳酸鈣粉末、大理石反應或稀硫酸分別與碳酸鈉、碳酸鈣粉末、大理石反應都可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然後再以小組為單位對六組藥品進行實驗,要求認真觀察實驗、記錄現象、討論分析找出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理想原料。

學生們通過實驗觀察、對比分析、討論交流從反應速度的快慢、是否便於收集等因素展開討論得出:稀鹽酸與碳酸鈉粉末反應太快、難以控制、無法收集;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剛開始有氣泡產生一會兒反應停止,不能收集到氣體;稀鹽酸與大理石混合反應速度較快、易於控制,所以它們是製取二氧化碳氣體的理想原料。有的同學甚至還會提出能否用濃鹽酸代替稀鹽酸呢?對此教師可出示一瓶濃鹽酸打開瓶蓋讓同學們觀察、討論找出答案。接着教師再提出問題:“通過上面學習要求大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怎樣才能製取並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並聯系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內容進行觀察對比,思考討論選擇氣體發生裝置與收集裝置應考慮哪些因素?”根據前面已學知識進行對比發現製取這兩種氣體所用原料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都不相同,這兩種氣體的密度與溶解性也不一樣,所以它們所採用的發生裝置與收集方法也是不同的。討論得出:選擇裝置應考慮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生成物的物理性質(密度、溶解性)等因素。在對比觀察中認識到實驗室製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瞭解了氣體制取裝置的選擇依據。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9

這篇課文是個感人的故事,娓娓道來,耐人尋味。“老人和鳥”的故事,實際上就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故事。文章脈絡清晰,情感發展自然:老人通過充滿誠摯愛心的行動,使鳥兒由懷疑到信任,直至與老人親密無間。文章語言生動,優美,富有詩情畫意。讀着這篇文章,不由自主地走進了一股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妙畫卷中。

課前問學生是否讀過這篇文章時,竟有學生告訴我,假期看這篇課文的時候,讀了好幾遍,居然讀哭了。多麼善良的孩子啊!作為教師,我更多的將設計教學放在了首位。

孩子的話讓我重新審視這篇故事,重新投入故事的理解中,最終設計了教學過程,並與孩子們共同學習了課文。

我把精讀的過程設計為:朗讀理解如何建立信任之後感悟課文最後鳥兒們對老人的懷念;再朗讀理解親密無間之後再次體會文章最後鳥兒們對老人的悼念;然後再體會老人與鳥之間心靈相通的感情之後再來感悟最後鳥兒對老人的深切哀思。每一部分之間的情感是層層深入的遞進關係。這樣的設計,使學生們較好的感受到了老人與鳥之間相處的和諧,情感的深厚。同時,在這三部分的理解當中,我分別選擇了不同的側重點。在理解信任這一部分是,我側重引導學生結合文中詞句及生活經驗來體會老人的無私勇敢和體貼,同時滲透了比喻句的好處。在理解親密無間時,除了結合文中重點詞句理解之外,我重點讓學生展開想象下出文中沒有寫出來的故事,達到了讀寫結合。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0

“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有着廣泛的內涵。課堂是學生的課堂,不是老師的。很多老師認識不到這一點。老師就是加以引導和評價,我們往往忽視這一點,硬要拉着學生走。學生會不會老師不管,還叫什麼以學生為主?老師不一定非要完成自己的什麼教學任務,關鍵要看學生會多少,這是評價一節課的唯一標準。

第三點我想説的是課堂語言。乾淨利索的課堂語言是非常難得的。説話囉囉嗦嗦,重複,信口開河,都是課堂語言的通病。我一直注意這個問題,但一直不滿意。有時還搶話頭,唯恐學生忘了自己。我看不乾淨的課堂語言不僅沒用,反而是一種罪孽!學生能説,老師就不要説,學生説不出或者説不好,我們再説。

最後簡單説説駕馭。很多老師認為自己能夠駕馭課堂,但是,你講課時別人説話了,説明你沒有駕馭住課堂;你講課別人聽不懂,説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學生聽明白了,你還在講,説明你沒用駕馭住課堂。領着學生進入境界,學生理解,有收穫,那才叫駕馭課堂。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1

期會考試已經結束,綜觀學生的試卷,我發現:從整體上看,學生的卷面書寫得乾淨、整潔,基礎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但由於一年級學生初次接觸考試,題比較活,因此對於理解能力差的學生解決起來有一定的困難。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過於馬虎,不認真審題,在應用數學中出現漏題、將數抄錯、計算時得數出錯的現象比較嚴重,因而失分較多。

看來,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國小生來説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從入學之日起,進行訓練。習慣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在生活中形成並逐漸穩固下來的。中國人能把筷子運用自如,而且也非常愛用筷子,卻不習慣用刀叉,這既是長期鍛鍊的結果,又是長期習慣了的緣故。但人生下來並不能把筷子運用自如,沒有愛用筷子的習慣,這説明習慣的後天可培養性。

中國有句老話:積千累萬,不如有個好習慣。習慣養得好,終身受福;養得不好,則終身受累。印度有一句古諺語:“播種行為,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青少年學生正處於身心快速發展階段,也是培養良好的習慣的最佳時期。一個教師教給學生的知識是有限的,而培養一個良好習慣的受益卻是無窮的。

今後,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習慣培養:

1、培養學生 認真審題、認真思考、認真檢查的好習慣。

2、加強學困生的輔導,培養他們不懂就問的習慣。

3、平時為學生多準備一些開放性的題目,培養學生靈活思維的習慣,做到活學活用。

4、在應用題方面應密切聯繫生活,加強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習慣。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2

本文用精練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為了不雷同,我對每段的教學方法的選擇各不相同,雷雨前用欣賞美文的方法“讓孩子説説哪些景色寫得好,為什麼?”,雷雨中則用“你能提出什麼問題考考大家?”,雷雨後用畫畫的形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讓自己感觸最深的是教學第二段,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最大限度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每位學生都想提出有難度的問題考倒同學,在問題的反饋上來看,學生確實是作了思考,提出的問題跟自己備課時想得一樣,而且有些好的同學提出了“字詞推敲”的問題,如:“往窗外望去”為什麼不寫成“往窗外看去”?有什麼不同?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還應該多嘗試這樣的教學。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3

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還是很成功的,讓學生做一回戰地攝影記者,抓拍感人場景這一語文活動,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能引領學生深入品味作品的感人之處、意藴豐富之處,收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學生不僅得到了心靈的感動和淨化綠色圃中,而且對於精彩的細節描寫也留下了刻骨銘心的記憶。學生的潛能被很好地挖掘出來了,他們的回答可以説是精彩紛呈。這不由讓我想到:很多時候,我們總抱怨學生上課不配合,總覺得學生對稍難問題不願做深入的思考,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我們沒能調動起他們研討的興趣,沒能給他們一個思維的具體的觸發點,沒給他們提供發揮創造性思維的平台。

如果課堂中只是簡單地問:“你們覺得本文哪些地方感動你?為什麼?”估計很多學生會覺得索然無味,老生常談。所以,能巧妙地運用各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讓每個學生都能自主地投入學習,去和作品及作者認真“對話”,親身體驗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在新課程環境下的語文課上就顯得尤為重要和關鍵,否則,充分體現“以學為主”的新課程理念就會成為空中樓閣。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4

教學是一門永遠需要學習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也有些不足之處:比如第二小節小鳥與鳥媽媽見面後的情景,它們之間的交流沒有處理好,還可以讓學生演一演,情境再現,讓課堂氣氛跟活躍些,學生的理解跟深入些。

總的來説,我雖然做的還不是很好,但學習效果反饋回來的點滴,卻使我今後能自信、從容地走進新課程的課堂,爭取以後做的更好。教學是一門永遠需要學習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也有些不足之處:比如第二小節小鳥與鳥媽媽見面後的情景,它們之間的交流沒有處理好,還可以讓學生演一演,情境再現,讓課堂氣氛跟活躍些,學生的理解跟深入些。

我雖然做的還不是很好,但學習效果反饋回來的點滴,卻使我今後能自信、從容地走進新課程的課堂,爭取以後做的更好。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5

教學的切入口非常靈巧。利用“喚醒了什麼”和“説了什麼”這兩個問題把學生一下子帶進了詩歌的 教學氛圍中,直達詩歌主題。

縱觀整節課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這主要是對詩歌的講解還不夠深入,一些板塊的講解還沒有充分展開。例 如:在“品雨”這個環節沒有深入講解“雨為什麼要教兒童們‘勇敢’地笑?” “為什麼要兒童們‘笑 ’?” 在“賞雨”這個板塊中,對“嘗試背誦最欣賞的一、兩節詩歌,並説説欣賞的理由”這個問題的 處理時,對學生所欣賞的詩句沒有加以深入的分析。在“看雨”和“聽雨”的兩個環節中,對“看看這雨 ,她喚醒了誰?”和“聽聽這雨,她説了什麼?”這兩個問題也沒有深入的講解“為什麼要喚醒這些事物 ”、“為什麼要説這些話”。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6

相信自己:平時的課堂教學,慣用傳統的方式,以老師講授為主,雖然學生當時成績很好,但到期中期末考試就忘掉大半,更不用説會考了。所以我就想嘗試進行教學改革,想方設法讓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想方設法讓他們對重大事件產生很深刻的印象。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膽嘗試情境體驗式教學:也就是引導學生處在當時的歷史情境中,親身經歷、體驗當時的事,開展模擬表演、討論、辯論等一系列歷史活動。這樣,課本枯燥的文字知識就變成了學生自己生動的體驗,學生自然喜歡上歷史課,也加深了對重大事件的印象。

相信學生:一開始老擔心開展歷史活動,學生會不配合,或者他們無話可説,那樣會費時費力,事倍功半。實踐證明,只要老師能正確引導、啟發,學生深入情境,學生就會展開豐富的想象,再加上他們固有的敏鋭的思想,善辯的言辭,往往會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表現。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7

在教學〈金色的草地〉一課時,我主要抓住一條線作者 講的兩件事。

第一件事讓學生通過讀、演、體會出玩得有趣,在這裏與作文相結合,讓學生體會作者又是怎麼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語言,把這麼一件事描寫得有趣生動,這個環節學生能夠投入其中,在表演時學生的創造力沒有激發出來,除了課文反映的情境,學生自行增加的不多。

第二件事小作者的發現,學生通過讀兩次不同的發現,體會到了仔細觀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學生還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

最後一段是總結,有的學生説最後一段“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愛的一種花”説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間發生了很多事,他們產生了感情,所以特別喜愛。有的學生説:“它和我們一起睡覺,和我們一起起牀”説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來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是進步了不少。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對文本的解讀能力是終身學習必備的知識技能.課堂上許多同學思維活躍,積極主動地閲讀理解,在討論中獨立思考,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從而達成了共識.在相互切磋中加深理解,共同提高.這既是一種合作化學習,也是一重個性化閲讀.但在這次的閲讀中,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只是聽他人言,面對問題低頭,膽怯,茫然……自己並沒有進入到積極主動地學習狀態.未上戰場之前,就懼敵於千里之外,定然不戰而敗,古時曹劌的擊鼓論可以給我們很好的啟發.閲讀理解比較靈活,學生經驗不足,以至於處理問題的時候猶豫不決,心理一緊張,考慮不周全,思維一混亂,就會有不少的學生對於閲讀失去耐心與信心,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習慣於被動的狀態,能力的提高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方法的運用必須由外到內逐步轉化,這種被動狀態對提高他們的閲讀能力,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是無益的.我們老師在教給學生一定的閲讀理解方法的同時,更應該不時地鼓勵,幫助他們樹立戰勝困難的自信心,讓他們要有成功感.

以上是我通過這次閲讀教學所引發的一點不甚成熟的反思.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努力做好導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架起一座橋樑,在閲讀教學中,使學生在獲取語文知識的同時,提高他們的能力,進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8

本課是由單韻母到複韻母的過渡,我有些擔心孩子們一時之間找不到感覺,就像剛開始教拼讀時一樣。所以一開始上課我就從複習單韻母開始,由舊帶新,讓學生有一個適應過程,然後由圖入手,由圖意找相似發音,再由漢字切入韻母,孩子們一下子找到了學習的方法,從ai到ei ui,他們都自覺地用這種方法來學,而且能用帶有這三個韻母的漢字來組詞造句。為避免形式的單一,我在學習這三個韻母過程中穿插了兩個小遊戲,一個是掰手腕,一個是打電話,孩子們在玩得開心的同時又學到了知識,一舉兩得。在講到給音節加聲調時,我又靈機一動,給他們編了個“拼音媽媽和六個韻母寶寶”的故事,他們聽得津津有味,相信這樣的方式比起生硬性地告訴他們該怎麼加聲調,更能讓他們記得更牢固些。鞏固環節,也是在孩子們喜歡的遊戲“摘果子、猜謎”等遊戲中度過的。我在教學的時候還不停地用聲音、手勢、語言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學得真認真啊,讓我很感動。才一年級的小朋友,連續學了這麼久都還很有熱情,看來教師的榜樣作用真的是巨大的!這些設計,不僅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體現了兒童學習漢語拼音,是一個從言語實踐中來,又回到言語實踐中去的過程。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語言表達、創新等能力,促使學生想學、樂學。( 勵志天下 ww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19

《酸的和甜的》是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的一篇閲讀課。它既生動有趣又寓意深刻。剛從課堂上走下來的我仍然充滿了激情和自信。回想起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同時也激動不已。現在,我將結合課堂教學環節,談談我的本課設計中想體現的教學思想:

一、把握生字學習的時機,分散識字

“蒙養之時,識字為先”。低年級的新課程改革也正以此思想推行。死記硬背的識字方式已悄悄退出教學舞台。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並掌握識字的規律,從而提高自身學習生字的能力。課前交流時,我讓學生猜猜我最喜歡的水果是什麼?接着出示“葡萄”圖片及詞卡。“葡萄”是形聲字,而且考慮到這兩個字不能分開使用,因此,沒有把它們分開進行教學,而是整體認讀、識記。告訴學生上面的草字頭就像高高的葡萄架,下面的部分,就像沉甸甸的葡萄。這樣,學生對生字有了大致的輪廓和印象。“串”是象形字,我引導學生從像什麼的角度去識記,自然而然地就和一串串的事物的樣子聯繫了起來。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了象形字的特點,初步學會象形字的識記方法。在識記“猴”、“狐”、“狸”三個生字時,我先讓學生觀察這三個生字有什麼共同點,並出示甲骨文中“犭”的寫法。像一條蹲坐在地上的小狗,學生自主習得“犭”愛和動物交朋友。

二、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新課標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創新意識以及實踐能力。於是,我努力將這一理念體現在識字和閲讀教學中。在學習“轉來轉去”一詞時,我告訴學生“轉”是一個會變魔術的多音字,表示繞圈子的時候讀“zhuàn”,由此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中,判斷出“轉”在本課中的正確讀音。並能舉一反三地得出“電風扇會轉”、“大風車會轉”……

在閲讀教學中,我大膽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把難讀的句子劃下來,並鼓勵多讀幾遍,把句子讀準讀好。這樣,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創設情境,感悟語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可通過創設情境,激發閲讀興趣,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尊重獨特感受。整個讀書過程為弘揚學生個性,激發學生靈性服務。我努力將以上思想運用教學實踐中。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讓學生體驗小狐狸的角色,問問小狐狸在葡萄架下幹什麼,並讓學生演一演小狐狸在葡萄架下轉來轉去動腦筋想辦法的樣子。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悟了詞語的感彩,朗讀時,自然能做到聲情並茂。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20

《借生日》是一篇新課文,講的是小云過生日時,媽媽送一隻布熊給她並祝她生日快樂,而小云得知媽媽從來不過自己的生日時又把禮物送給媽媽。同時也把生日借給了媽媽,體現了母女的真情。

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觸很深。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記得在剛接手這個班的半個學期,學生們常常為了一張紙,先喝一口水……而爭吵不休。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從來都是別人關心,照顧着他們,而他們也理所當然的接受着別人的關心,照顧他們的愛心也就被淹沒了。上課前休息時,我對班上學生的生日進行調查,沒想到才一年級的學生竟然有一半以上記得自己的生日,説得有板有眼,有的雖然説不上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但都記得自己的生日媽媽是如何給過的。

在教學小云問媽媽:"您怎麼從來不過生日"媽媽説:"我忘了。"讓學生討論媽媽是不是真的忘了自己的生日時,全班同學竟一致認為媽媽就是忘了。而在問媽媽為什麼會忘記時,學生都説是因為媽媽工作很忙所以會忘記自己的生日。我接着問,為什麼媽媽忙得忘了自己的生日卻沒有忘記孩子的生日時,學生都理所當然地認為孩子是家裏的寶貝,很重要的,媽媽當然不會忘記。

於是一個想法在腦中閃過,一定要讓他們的愛心顯露出來,並且發出熱,發出光。我告訴學生,生日是每個人都有的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日子,媽媽是不會忘記自己的生日的。媽媽"忘了"自己的生日卻一直把孩子的生日掛在心上,記着送孩子生日禮物,祝孩子生日快樂,從中你能體會出什麼再讓學生回憶一下自己成長過程中爸爸媽媽給予的關愛,讓學生進一步懂得父母愛子情深的含義。

引導學生朗讀課文再討論:如果你是小云,除了把生日借給媽媽,還會為媽媽做點什麼這下孩子們有話可説了,會幫媽媽端上一杯水,幫媽媽洗碗,給媽媽捶背,為媽媽唱一首歌,畫一幅畫送給媽媽等。於是,在學生們學唱《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學讀詩歌《媽媽的愛》裏體會母愛情深。不用多説,我想此時此刻,每個學生都在用心感受純純的,濃濃的母愛,我在心裏默默地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感受到媽媽的愛。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21

今天第三節是我班的公開課,上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三節《社會行為》。説句實話,感覺這節課不適合進行公開課,感覺本節課表演性不強,或者説老師不好上。但是教學進度恰好在這裏,只好就這一節課的內容,畢竟課堂主人是學生。

121課改模式改變以前教師的講為主,注重學生的學,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是組織者,參與者。課堂節奏感覺還不錯,一節課還比較順利。但是感覺這節課還是有不滿意的幾個地方。

一是概念講解不到位。本節課有兩個重要的概念:社會行為的特徵和通訊。書中用了兩個事例來説明“社會行為的特徵”,事實上是不夠的。如果學生課前收集一些具有社會行為動物的資料,在課堂上與其他小組的學生進行分享,或者老師列舉一些事例,在這個基礎上,得出社會行為的特徵,可能會更好一些,在此基礎上拓展出分工、合作和競爭意識等。在講解“通訊”這個概念的時候講解不夠透徹。沒有注意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講完以後並舉例説明哪些屬於動物的通訊,那些不是動物的通訊,在進一步探討信息交流的方式會更好。二是難點突破不是很好。本節課的難點是:闡明動物羣體中信息交流的意義;認同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兩個突破不是很好,後來想一下可以通過小品形式(學生看到詞語用比劃的形式來讓另一個學生猜測的意思,一個學生往下一個學生傳遞)來説明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互動性、效果會更好。

三是在設計導學案中有兩個地方需要商榷。就是預習案中有一個題:6、研究動物行為的方法多種多樣,教材中探究“螞蟻的通訊”和P42科學家的故事“珍妮·古多爾和黑猩猩交朋友”分別主要運用了 和 。這個題難度偏大。第二個題就是檢測案中:9、傳説當年西楚霸王項羽行軍至烏江,天色已晚,只見岸邊沙灘上有幾個由螞蟻組成的大字“霸王死於此”。項羽心想:這是天意,遂大喊一聲:“天絕我也!”即拔劍自刎。原來這是劉邦手下軍師用蜜糖寫的幾個大字,招來許多螞蟻,項羽不知是計,而中計身亡。

(1)、螞蟻能夠按人的設計圍成幾個大字,這與螞蟻的食性有關,螞蟻喜歡。

(2)、螞蟻之間靠 傳遞信息。當偵查蟻發現食物後,會在返巢的路上留下,返巢後向其他螞蟻做出動作,其他工蟻收到這種信息後,會沿路尋着去搬運食物。難度有點大學生不好答。

(3)、螞蟻是靠頭部的觸角嗅到氣味的,若把一隻工蟻的觸角剪去,它還能搬運食物嗎? ,原因是 。

(4)、一窩螞蟻由不同的成員組成,螞蟻是具有明顯行為特徵的動物。

最後是為了符合121課改模式,後面檢測案中時間稍顯較多,時間分配不合理。

正因為有不足,才有下一次做得更好。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22

1、在字詞得教學中,節奏不夠緊湊,花的時間過多。生字組詞朗讀的時候,可以學生先組詞,學生不能組詞的,教師再補充,這樣更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組詞應該將詞語板書,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看着生字讀詞語,有一定的難度。

2、課前準備沒有做好,孩子們在讀的時候並不是很順暢,速度比平時要慢幾倍,就是平時讀得好的孩子也是嗑嗑巴巴的,本應該是課前的功夫全用到課上來了,所以課進行的很慢,不能按正常的進度進行。

我想,在常規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還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改進,讓孩子們能更加輕鬆愉悦地上好每一堂課,學好每一個知識點。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23

在學生自學結束後,全班交流。此時,我重點引導孩子們分析了寫大拇指的自然段。在學生歸納出大拇指特點的基礎上,我讓他們細讀了這個自然段。抓住句子“身體愛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人家有兩個關節,他只有一個。”去體會作者的風趣幽默,把大拇指當成人來形容,不但使文章顯得更加生動具體,而且使文章顯得活潑。學習“例如拉胡琴,總是其他四指按弦……卻輪不上他。”這個句子,學生知道了這是用舉例子的説明方法來説明大拇指的用處,而且這裏還用了排比的修辭的手法,把大拇指的作用描寫的淋漓盡致。總之,我覺得雖然是略讀課文,我們教師也應該抓住有效的訓練點,讓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接着,孩子們把學習寫大拇指這個自然段的學習方法遷移,自學課文的寫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的自然段。學生分成小組自學,並在書上進行批註。課文本身有趣,學生的學習趣味也就濃。孩子們的自學討論熱烈而有效。

然後我讓學習課文的開頭和結尾的兩個自然段,談談得到了什麼啟示。孩子們基本都眾口一詞“團結就是力量”。這時我在想為什麼的感悟驚人的一致呢?大概是沒有認真思考,人云亦云吧。

最後我和孩子們一起欣賞了閲讀鏈接裏的小詩《手》,談談收穫和體會,並有感情地誦讀。

這篇課文教完,我給孩子們佈置了這個星期的週記,仿照課文的方法寫“五官”。

法不可違教學反思 篇24

七年級學生,之所以忽視美術學習,是他們認為只要文化課學好就行了,美術課學好與否無所謂。其實,美術學科是門基礎課,與其它課緊密相關。二者同屬社會意識形態。其起源、反映形式、作用都是一樣的。美術水平的高低,直接關係着美術鑑賞、創作能力的提高和打好專業基礎的問題。就對美術作品的鑑賞而言,它大致經過感覺、知覺、聯想和想象三個階段。憑藉一般的直觀藝術感覺,對作品做出“象不象”、“美不美”的評價是很不夠的,還必須具有綜合、判斷、想象、聯想的能力,並具有一定的思想水平、認識水平,這些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學習美術獲得。

美術和文學作品一樣,都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現實生活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只不過是表現形式各異罷了。東漢王延壽在著名的《魯靈光殿賦》中説:“圖畫天地,品類羣生,寫載其狀,託之丹青。千變萬化,事各謬形。隨色象類,曲德其情。”這説明美術創作不僅是描繪可視的事物形象,也同文學作品一樣,還要描繪出事物的“形”、“神”、“情”。西歐有些名畫,多是取材於文學名著。中國有些山水畫珍品也汲取古詩詞的意境、神韻。評鑑作品善用“詩情畫意”一詞,説明好的詩文要含有畫意,而好的畫又何嘗不飽藴詩情呢!在歷史上名畫家兼為文學家的有之,如王維等;文學家的畫在繪畫史上佔有要位的也為不鮮,如蘇東坡的《墨竹圖》就是一例。讓學生明白美術與文化課的關係,會極大地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

2、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

我認真地分析國中美術教材的編寫特色及體系,懂得了國中美術必須要求掌握的學習內容,瞭解學生原有的知識技能的質量,他們的興趣、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知識可能會有哪些困難,然後就有的放矢地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進行素描、色彩、工藝的練習。每次備課時,我都細心地備教材、專心地備學生。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課堂上穿插於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增強了學生的美術學習熱情和興趣,使我的美術課成為學生的受歡迎課。

3、做好課後輔導工作,培養了美術帶頭人

加強了課後輔導工作,培養了一批美術帶頭人。通過他們的示範作用,帶動其他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熱情。由於學生的基礎差、起步慢,且沒有接觸過此類的專業訓練,故訓練必須從零開始。我在課中着重抓基礎訓練,並根據各自的性格特點和掌握基礎的層次不同而採用多種訓練方法,盡能使他們感覺到在快樂的玩耍中掌握技術和技能,即樂教樂學。並巧用啟發思維,讓他們能體會到舉一反三,做到有所領悟和創新,掌握一定的訓練規律。總之,訓練過程嚴格按照循序漸進的訓練原則,做到精講多練,處處體現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在課中對他們進行思想規律的教育,培養他們的意志品質,鍛鍊他們的性格特徵,做到抓素質訓練,促進全面發展,突出一技之長。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課堂語言平緩,語言不夠生動,平時示範較少。

總之,在美術教學中我的不足之處也是在所難免的,重要的是發揚優點,改正缺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戒驕戒躁,各項工作都能以更大的起色去博得家長挑剔目光的讚許、同仁敬佩目光的羨慕,領導欽佩目光的認同是我的奮鬥目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7rdm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