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書信 >檢討書 >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精選24篇)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精選24篇)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認識,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樹立新的課程觀。如果觀念沒有更新,新教材、新課程都只能是空談,無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課程的實施簡單地被視為換一個大綱、換一套教材、調整一些課程內容。對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進行肢解,使其成為不勝其煩的“知識點”的堆砌,把“Reading”當成講解知識點的例子。教師的教育思想是在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讀”、“勤教”,不以人為本,“應試第一,分數至上”,把學生基本上看成是掙分的機器,對學生“樂學”的潛能幾乎沒有開發,英語教學過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觀念與新課程的要求極不相適應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精選24篇)

1、學生剛學英語時,學生對英語這門課充滿好奇,喜歡學習、模仿,但隨着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產生了消極情感,沒有興趣,甚至厭學。

2、學過的單詞,老師要求背出,學生總是藉口作業太多,沒時間背。

3、上過的新課,相應的配套練習,不自覺去獨立完成,總希望老師和他們一起做。

4、教師面對一些整體學生進教學的態度誤區,教師對學生學習英語要求過於嚴格,不能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

針對以上情況,我體會到,學生學習語言是因人而異的,有差別是正常的,不能以相同的模式來要求學生,另外,我認為關鍵還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

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預習,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

總之,要讓學生明白,學英語並不是什麼很難的事,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__平時的積累。

一、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體現這一理念,教師是否就應該退避三舍、讓出講壇 有的教師不惜大量時間創設情景,讓學生耗費大量精力,一味的體驗和感悟新的語言點,尤其是觀摩課,展示課活動中,只怕評委説自己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觀念陳舊,於是能少講則少講,能不講則不講,儘量讓學生講,讓學生活動,讓學生探究。

課堂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是自主學習與主動探究知識的生動表現,是教師導學的重要依據。然而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課堂氣氛很熱鬧,表面看上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教師以提問的方式“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反覆。

樹立主體意識,造就獨立人格,已成為現代國際教育思想變革的一個重要標誌。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方式,強調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運用語言完成學習任務,通過感知,體驗,實踐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這在客觀上保證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塑造和構建了學生主體,那麼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主體意識。

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興趣的培養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興趣不僅能轉化為學習動機,而且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所以興趣是激發學生進步,開拓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不可缺少的源泉。教師應對學生傾注愛心,注重在平時的教學中全面關心,愛護學生,多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

其次要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傳授的指示只有通過學生的消化,吸收才能轉化為學生的指示。並在運用的同時形成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循循善誘,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樹立主體意識,造就獨立人格。”已成為現代國際教育思想變革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各個教育領域,人們越來越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人們意識到,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習主體的個性特徵。

我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特別強調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求知慾。有時課前3分鐘用美妙的英文歌曲作前奏來迎接課的開始;有時用一些英語笑話、國外趣聞來拓展他們的眼界,也培養了師生間的情感。有時,課前五分鐘有一兩個學生Doduty或者Dailytalk,有三至五人Retell。每節課中都進行全班pairwork和groupwork,讓每個學生有開口練的機會和人人蔘與的機會。課後小結三、四分鐘,仍讓全班學生參與學習討論。通過你一言,我一語的生生活動和師生活動,總結出本課的要點。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2.教師擔當主導作用

英語教師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不看其是否講授知識,而更應看是否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的任務就如道格拉斯布朗所説的“guideandfa-cilitatinglearning,enablingthelearnertolearn,settingtheconditionforlearning.”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當好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出發,研究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引入,呈現、鞏固等不同階段中組織好學生活動。

3.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係和諧。要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舊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度,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而學生則對教師表現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教師對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對學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善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2

在平日的教學中,我深刻的感受到,在新課程的改革中,教學中教師首先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提高認識,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涵,樹立新的課程觀。如果觀念沒有更新,新教材、新課程都只能是空談,無非是“穿新鞋,走老路”,新課程的實施簡單地被視為換一個大綱、換一套教材、調整一些課程內容。對生動活潑的課程內容進行肢解,使其成為不勝其煩的“知識點”的堆砌,把“Reading”當成講解知識點的例子。教師的教育思想是在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形成的,很多人崇尚“苦讀”、“勤教”,不以人為本,“應試第一,分數至上”,把學生基本上看成是掙分的機器,對學生“樂學”的潛能幾乎沒有開發,英語教學過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這種教學觀念與新課程的要求極不相適應

1、學生剛學英語時,學生對英語這門課充滿好奇,喜歡學習、模仿,但隨着學習難度的增加,學生產生了消極情感,沒有興趣,甚至厭學。

2、學過的單詞,老師要求背出,學生總是藉口作業太多,沒時間背。

3、上過的新課,相應的配套練習,不自覺去獨立完成,總希望老師和他們一起做。

4、教師面對一些整體學生進教學的態度誤區,教師對學生學習英語要求過於嚴格,不能注意到學生的差異性。

針對以上情況,我體會到,學生學習語言是因人而異的,有差別是正常的,不能以相同的模式來要求學生,另外,我認為關鍵還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

還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前預習,向課堂45分鐘要效率。

總之,要讓學生明白,學英語並不是什麼很難的事,但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要*平時的積累。

一、充分體現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作用

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為體現這一理念,教師是否就應該退避三舍、讓出講壇 有的教師不惜大量時間創設情景,讓學生耗費大量精力,一味的體驗和感悟新的語言點,尤其是觀摩課,展示課活動中,只怕評委説自己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觀念陳舊,於是能少講則少講,能不講則不講,儘量讓學生講,讓學生活動,讓學生探究。

課堂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或發現問題,是自主學習與主動探究知識的生動表現,是教師導學的重要依據。然而不少教師在課堂上採用簡單的問答式。一問一答,課堂氣氛很熱鬧,表面看上是師生互動,實際上是教師以提問的方式“灌”,學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見解,思維仍在同一水平上反覆。

樹立主體意識,造就獨立人格,已成為現代國際教育思想變革的一個重要標誌。新課程標準倡導“任務型”教學方式,強調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運用語言完成學習任務,通過感知,體驗,實踐與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這在客觀上保證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塑造和構建了學生主體,那麼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我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1.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主體意識。

興趣是學好語言的關鍵,興趣的培養能使學生有高昂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旺盛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興趣不僅能轉化為學習動機,而且能促進學生智能的發展。所以興趣是激發學生進步,開拓學生智力,提高學生能力不可缺少的源泉。教師應對學生傾注愛心,注重在平時的教學中全面關心,愛護學生,多給學生以鼓勵和幫助,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

其次要樹立學生主體意識。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傳授的指示只有通過學生的消化,吸收才能轉化為學生的指示。並在運用的同時形成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循循善誘,幫助學生樹立主體意識。“樹立主體意識,造就獨立人格。”已成為現代國際教育思想變革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各個教育領域,人們越來越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方法。人們意識到,對學習的最終結果起決定作用的是學習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習主體的個性特徵。

我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特別強調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求知慾。有時課前3分鐘用美妙的英文歌曲作前奏來迎接課的開始;有時用一些英語笑話、國外趣聞來拓展他們的眼界,也培養了師生間的情感。有時,課前五分鐘有一兩個學生Doduty或者Dailytalk,有三至五人Retell。每節課中都進行全班pairwork和groupwork,讓每個學生有開口練的機會和人人蔘與的機會。課後小結三、四分鐘,仍讓全班學生參與學習討論。通過你一言,我一語的生生活動和師生活動,總結出本課的要點。從而使學生體會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2.教師擔當主導作用

英語教師是否完成了教學任務,不看其是否講授知識,而更應看是否培養了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教師的任務就如道格拉斯布朗所説的“guideandfa-cilitatinglearning,enablingthelearnertolearn,settingtheconditionforlearning.”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要當好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參與者,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從學生的實際學習水平出發,研究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活動、教學步驟、教學方法,在課堂上引入,呈現、鞏固等不同階段中組織好學生活動。

3.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1)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重視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充分的情感交流。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要使之有效地進行,就要建立起學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師生之間互相理解,人際關係和諧。要改變傳統的師道尊嚴的舊思想,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係。教師尊重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度,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而學生則對教師表現為尊重、信任、積極配合教學。教師對學生要有信心和耐心,尤其對學習有心理障礙的學生更要善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3

轉眼間,2______年即將結束一個學期又要過去了。一年的結束總是意味着的收穫,也意味着對一年的反思和總結。很多時候都會對自己的教學有一些想法,但是靈感一閃而過,我卻由沒有及時地抓住它。下面是我這學期感觸頗深的幾點課堂教學反思。

一、引導學生通過DailyReport進行自我實現。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現狀來着手DailyReport。要引導學生拓展DailyReport的內容(包括廣度和深度)。DailyReport的內容不僅是對周圍環境的觀察和彙報,如天氣變化,學校生活中的大事等。也可以是自己昨天或以前的某段經歷,某種對人對事的感受。還可以是學生對某門學科或技能或社會現象的看法及感受。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如英語學習中碰到的某個不懂的語言現象是如何把它弄懂的。還可以是經驗介紹,如怎樣記單詞,怎樣練聽力,怎樣練會話,怎樣練寫作等。另外學生也可以通過DailyReport對教師的教學、作業和班級管理等方面提出個人的看法和建議。總之,DailyReport的內容沒有大小之分,沒有重要不重要之分;但要求內容有一定的真實性,要求用正確的英語語言表達一定的中心。這樣,通過對DailyReport的準備和進行,使學生達到一種自我定位和自我實現。教師也可以從他們的DailyReport中瞭解他們的學生。

二、通過閲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閲讀能力。

1、設計提問,激發學生的主體思維

問題設計是英語閲讀教學的重要手段,是幫助學生理解、鑑賞文章的切入點。教師設計問題,要遵循循序漸近的原則,要把問題建築在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之上,服務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水平的目標需要。高中英語課文大多篇幅較長。課文內容參透了豐富的審美以及科學教育內容。在這些兼顧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的閲讀課教學中精心設計既有啟發性又能激起學生探討興趣的系列問題,可以啟迪學生動腦,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設計問題時,要緊扣教材,層層推進,要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慾望,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

2、保證學生積極而有效的參與

(1)要營造良好的參與環境,寬鬆、和諧、融洽、平等的學習氛圍。

(2)要留下足夠的參與時間和空間。教學不要“滿堂灌”,也不能“滿堂問”,學生能講的,要儘量讓學生講;學生能動的,要儘量讓學生動。

(3)要創造良好的參與條件,提供合適的參與機會,組織學生獨立思考與集體討論。在閲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互設情景,就他們感興趣的話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展開討論,以達到全員參與的目的。譬如在教學時,可以給學生這樣的話題讓他們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這樣的討論可以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在討論中,同學們暢所欲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鍛鍊了同學們的思維,為閲讀奠定了基礎。

3.培養學生歸納理解

閲讀的目的就是要獲取書面信息。因而閲讀時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語法,而是要快速完成樹材料的閲讀,抓住大意,再深層次地去理解內容。在閲讀時教師可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題材、體裁的閲讀材料採取不同的歸納形式去歸納材料內容,快速、準確地獵取文章信息,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由於閲讀材料題材與體裁的不同,因而在閲讀中還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各種不同的歸納方式去歸納、理解材料內容,如可以歸納動詞,顯示事件過程;歸納文章人物,突出重點人物等等,從而在閲讀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閲讀理解能力。

三、要讓學生養成及時總結錯題檔案(本)的習慣

教師要幫助並指導學生建立錯題本。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養成善於探索、善於研究、善於總結的習慣。特別是對於一些有代表性的題目,做過後要有總結,如命題的思路、解題的方法及一些規則等。將每次做錯的題和不會做的題目記錄在本子上,並將作錯的原因和正確答案一併記錄在案。以後還要不斷地翻閲,加強記憶。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總之,提高高二學生英語成績的關鍵在於教師幫助學生並進行學法指導,只要我們面對現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加強基礎訓練,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成績一定會提高。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4

本學期,我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我不僅在教學上有所提高,在業務水平上也有了不小的進步。立足現在,放眼未來,為使今後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現對本學期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注意高一與國中的銜接過渡

由於我們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大多都是啞巴英語。他們都不敢大聲朗讀課文,因為發音不準或是壓根不會讀,自卑的心理很明顯。新學期伊始我特意花了兩節課學習音標,從根本上幫他們找自信,讓他們認識到英語是一門語言,讀起來很美,和語文一樣,可以欣賞享受的。

另外,通過找學生問話,測詞彙量量等方式,我瞭解到學生在詞彙量和語法上面存在困難。因此,在努力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在課堂上從語言、詞彙、語法、句型等方面系統複習,以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英語教學。

二、注意營造英語氛圍,注意學習方法的輔導

在上課過程中,我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並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下課後鼓勵他們用英語進行交流。一個學期下來,大多同學都能夠表達,而且也沒有膽怯。此外,儘量多講一些關於英美國家的文化,生活故事,並組織學生排演了課本劇,讓他們體會到應用語言的快樂感和成就感。同時根據“抓住閲讀、抓住大學聯考”的成功經驗,大力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以《英語週報》為依據同步進行閲讀培訓。

另外,加強作文訓練,本學期先後共進行了8次作文訓練,每次都努力做到認真批改,認真寫評語,力爭使學生快速提高作文成績。

三、認真批改作業、堅持基礎教學

堅持佈置適量的作業,使學生所學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佈置作業時,堅持做到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形式多樣化。每個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掌握程度,都會在作業中得以直接體現出來。因此,我用《導學案》中的題目進行練習。對於難度較大的題目,學生出現錯誤較多的作業,課上利用時間統一詳細講評每個錯誤;對於學生不該出現的問題,指導學生及時糾正。每隔兩天佈置聽寫任務,對所學新單詞、新短語、好句子進行聽寫。認真及時地批改聽寫。並針對學生的聽寫情況,認真透徹地進行講評,根據其情況不斷改進教法。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只有通過輔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學習方法,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發揮。具體包括:培養學生的預習能力、掌握英語基本知識的能力、學生自己整理所學知識的能力。另外,自學能力的提高還得益於大量的獨立的閲讀,要求學生人人必備一本英漢詞典作為工具書,讓學生勤查字典。

五、做好課後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

在課後,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後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後進生的輔導,並不限於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不打擊、不惡語相向,多鼓勵、多表揚,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提高兩班的英語水平。因此,我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5

一.個人認為句子比單詞重要

中國人學英語,最常用的方法是背單詞,甚至有人以能背出一本詞典為榮,但是詞典上的解釋是死的,語言的運用卻是活的,機械的理解會造成很大的誤解。詞典不是最重要的,關鍵在於語境。可以説,單詞沒有多少實際運用的價值,機械記憶的單詞量再大,也不會真正提高你的外語水平。要養成背誦句子的好習慣,因為句子中既包含了發音規則,又有語法內容,還能表明某個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特定含義。

不要學“古董英語”。任何語言都是活的,每天都會發展,學習陳舊的語言毫無新鮮感,而且基本無處可用。不鮮活、不入時、不風趣幽默的語言不是我們要學的語言,多讀外文報紙、多看原版影視作品才會有助於補充新詞彙。

很多人以為,把單詞拆成一個個字母背熟就可以正確地拼寫出來,其實,科學的方法是把讀音、拼寫和用法融為一體,同步進行,眼口手腦並用,並把它應用到句子裏面去理解。

二、聽不懂也要聽

練習聽力時,許多人抱怨聽不懂,因而喪失了聽的樂趣,往往半途而廢。其實,即使聽不懂也是一種學習,只不過你自己覺察不到而已。雖然暫時聽不懂,但你的耳膜已經開始嘗試着適應一種新的語言發音,你的大腦在調整頻率,準備接受一種新的信息代碼,這本身就是一次飛躍。

所以切記:聽不懂時,你也在進步。

練習聽力,要充分利用心理學上的無意注意,只要一有時間,就要打開錄音機播放外語磁帶,使自己處於外語的語言環境中,也許你沒聽清楚説些什麼,這不要緊,你可以隨便做其他事情,不用去有意聽,只要你的周圍有外語環境的發音,你的聽力就會提高。

三、敢於開口

學英語很重要的一點是用來和他人交流,但開口難也是中國人學英語的一大特點。問題出在以下幾點:

一是有些人把是否看懂當成學習的標準。拿到一本口語教材,翻開幾頁一看,都看懂了,就認為太簡單了,對自己不合適。其實,練習口語的教材,內容肯定不會難,否則沒法操練。看懂不等於會説,把這些你已經學會的東西流利地表達出來,才是口語教材最主要的目標。

二是千萬不要用漢字來記英語發音。學習一門外語如果發音不過關,始終不會真正掌握一門外語,而且最大的害處是不利於培養對外語的興趣,影響下一步學習。現在有人把用漢語發音標註英語,比如把“goodbye”記作“古得拜”,甚至把這種做法作為成果出版,這樣做肯定後患無窮。

不敢開口的第三點是怕語法有錯。沒有具體問題,一般不要去讀語法書。超前學習語法,會使你如墜雲裏霧裏,喪失學習外語的樂趣和信心。

而且,語法好比游泳理論,對於沒有下過水的人來説,游泳理論是用處不大的。同樣,對於語言實踐不夠豐富的初學者,直接學習語法的用處不是很大。所以,一定要結合語言實踐來理解語法,語法是學會語言後的一種理論思考。學語言不存在對錯,只要能説出來,意思讓人家明白就可以了,不用費盡心機考慮用什麼句型,只要能選準一個單詞就行。

學口語最好的辦法,不是做習題,不是背誦,也不是看語法書,而是反覆高聲朗讀課文,這種做法的目的是培養自己的語感,只有具備了語感,才能在做習

題時不假思索、下意識地寫出正確答案。而且,當你熟練朗讀幾十篇課文後,很多常用句子會不自覺地脱口而出,所謂的“用外語思維階段”就會悄然而至。

“盯住”一套教材

現在市場上學英語的材料鋪天蓋地,這給了大家更多的選擇餘地,但處理不好也會帶來不良後果———今天用這個教材、明天換另一種,學習便失去了系統性。正確的做法是選中一套教材,以它為主,其餘材料都作為補充。

還有,目前市面上不少考試材料都以“真題”為賣點,不少考生把希望寄託於做“真題”上,以為這樣就能通過考試。其實,很多正規的考試取材十分廣泛,經過了嚴格的難度論證,使用過的材料絕不可能二度使用。

面對這樣的考試,僅僅以做題備戰顯然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做題只能起到幫助考生了解題型的作用……對考生來説,語言能力的提高才是關鍵。

不要頻繁更換學校不要盲目崇拜外語學院,這些學院確實有很長的歷史和經驗豐富的老師,但是有時也有侷限性,教材陳舊、觀念陳舊、方法陳舊是他們的通病和致命缺點。

四、學習英語沒有“速成”之説。學好英語也沒有捷徑,只有方法的好壞。

比如記英語單詞,低着頭拼命默寫就不是一個好辦法。好的方法是大聲朗讀,反覆訓練發音器官和耳朵,把聲音銘刻在腦子裏。這樣既可以提高聽力,又可以改進口語發音,還記了單詞。默寫只是訓練了眼睛和手,可是它們不能替你聽和説。這就是好學校和普通學校的差別,好學校通過學習方法的訓練,能讓學員在最短的時間裏得到提高,但這還是需要學員的付出和努力的。不要期望高學費能回報顯著的學習效果,付出比較高的學費並不意味着不要學習。

更不要在急用英語的情形下,病急亂投醫,不管學校學習方法是否適合自己,先上着再説,等覺得不合適了再換。這對於孩子尤其不好———英語學習進行不下去,就停止或換班,不但會讓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磨沒了,而且,由於師資水平不一,孩子學到的是“夾生英語”,以後想要糾正過來都比較困難。所以,家長們選擇好、決定好可信任的教學思想、方法和師資之後,不要輕易換來換去,這樣只會給孩子的外語學習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五、尋找一個學習夥伴

學習英語還要有較大的動力。每次你坐下來學習,無論在家裏還是在語言中心,都需要短期動力集中精力讀和聽。但更需要長期動力,保證每天經常做這樣的事情———這是最難的。所以許多人開始學習英語,過一段時間很快就放棄了———我們學習英語不是一個持續的提高過程,而是通過一系列的突然提高以及間隔着似乎沒有變化的階段,這就是所謂“高原效應”。在幾個月的學習中,你都可能注意不到英語的巨大提高,在這些時候,學習者最容易失去長期的動力並放棄學習。

避免“高原效應”的好辦法是,儘量不要完全一個人學習。如果你不能到語言中心學習,至少你應嘗試找一個“學習夥伴”,這樣,你們能夠互相鼓勵和支持。當然,如果能到一個好的語言中心學習就更不錯了。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6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經常會發現:不同班級甚至同一班級的學生英語基礎參差不齊,他們幾乎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或信心,其中特別是不少學生在國中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沒有打好,加上高中課程難度較大,他們對英語學習失去了興趣和信心,難以在高中英語快節奏、高密度的課堂上與教師或同班同學保持步調一致,從而給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對學生、對知識、對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反思與求證,我們就很難進一步發展和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如何進行教師角色的轉變,如何運用合作式手段進行教學,如何鼓勵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大腦的功能由單純的“倉庫”變成知識的“加工場”等問題,如果能得以解決,我們就會實現有效教學,達到課堂教學它應有的目的。

1.英語課程改革教師觀念的轉變

從學習的內涵來看,應該轉變“課堂中學英語”為“生活中學英語”。

語言來源於生活,英語是一門語言,因此,英語來源於生活,又必須迴歸於和生活,語言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賦予活性和靈性。語言強調“communicationandconversation”,因此,我主張在生活中學英語,在活動中用英語,在英語教學中去體驗英語,做到“教中做”、“做中教”、“學中做”、“做中學”,“教、學、做”統一的教學思想。即英語教學應該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變傳統中“單一的課堂中學英語”為“生活中靈活學英語、用英語”。

從學習的形式上來看,變“傳統的灌輸式”為互動式“

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特別重視學生課堂上英語知識的消化,講究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教學中重視課內知識的封閉傳授而輕視課內外方法的開放學習,這種傳統的灌輸式使學生缺乏靈活性和創造性。在課堂上極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機會,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的再現。在聽、説、讀、寫、思維、表達等方面進行訓練,力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教師一律放手,使學生能自學、自答、自測、自做、自評;凡是學生能夠參與活動的,學生必須參與,如:對話訓練、短劇表演等,因此,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方法,讓學生“會學”英語,培養學生和老師互動式學習,這是當今英語教學中重要的方法。

2.英語教學改革與教師角色的轉變

“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情境的設計者、策劃者”

在課堂活動開始之前,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策劃者,他應當確定好教學內容,對於重點和難點做到心中有數;同時他還必須瞭解對象,並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來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精心設計好各種教學活動。一般來説,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比單一不變的灌輸更具有吸引力,更易於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個性特點和知識水平的不同而給學生設計難度不同的任務,不使基礎差的學生因為活動難度太大不能完成而產生挫折感,又不能讓基礎好的學生因為任務簡單而失去興趣,儘量讓所有學生都能從實踐活動中受益。應當説,整個教學活動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策劃。

從“學習的管理者”轉變為“學生學習互動的導演者、參與者、創造者”

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把學生比作演員,教師比作導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領導學習活動。在宏觀上要根據教學大綱的精神進行正確的導向;在微觀上要在每一個教學步驟上進行演示,保證活動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

那麼,下面談一下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具體可實施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程改革以人為本的教育觀念要求我們確立新型的師生觀,即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老師是為了學生的發展服務的。在課堂教學中,師生活動的融洽與否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

(二)創設“我要學”的課堂環境

要發揮能動作用,運用創造性的教學思維,把教材內容激活起來,還原為生活的交際現實,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交際中,體驗、領會、接收教材提供的信息,語言強調“languageimmersion”,讓學生在參與、交流、合作中學習和使用。可以是顯而易見,教學以學生實際生活和興趣為出發點,創設了歡快愉悦、情意盎然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我要學”的濃烈慾望。

3.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運用合作式教學手段

在英語課中如何實現“多信息、快節奏、高密度、勤反覆”這種優化形式呢?合作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形式。合作教學即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之間的合作。恰當運用合作的心理承受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師生合作。

跨世紀的學生處在一個信息的時代,網絡的時代,學生在某些領域擁有的信息量,極有可能超過教師,因此,師生合作是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途徑,更是對古訓“教學相長”的新發展。例如教一個新單詞或新句子前,有些學生己通過其它途徑提前接觸到,我就先請學生讀,當確認他的發音準確無誤後,他就可模仿我平日新授方法,使其它學生學會這個單詞或句子。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精神,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也能開拓教師的思路。

生生合作。

在進行英語授課的過程中,我會根據教學內容把學生座位重新佈局,組為單位,每組六人,組內實行組長負責制,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提出某些問題,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最後合作解決,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表自己看法的機會。這樣可以增加學生間的練習機會,增大密度,培養學生主動思維、大膽實踐的能力。在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既要調動學生個體學習的積極性,又要促進小組組員間的合作,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進行學習,學習就變得更加愉快,從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並且在合作中面向了全體學生,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差別,滿足了學生的不同需要。

4.不斷提高教師個人綜合素質,適應新形勢下的英語課堂教學

在英語課堂改革中,對老師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因此教師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情感素養。

要使學生有飽滿的熱情和樂觀向上的學習態度,,教師就應該注重自身情感素質的培養,不能把自己生活中的煩惱和不如意帶到課堂中,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靈活運用教材,活化教材內容。

新課程標準與以往的教材不同,一是課本量大面廣,靈活性強。要求師生的配合性強,以單元為單位,聽、説、讀、寫較以往皆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若按以往教法是很難在預定的課時內完成教學任務的。二是難度增大,生詞量,閲讀量增加近一倍。針對這一新變化,如何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需有新舉措。須將其內容活化,按交際原貌活化於課堂,形成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師生互動,共同投入。

教無定法,活化教學手段。

學知識,如登山,越往上,越困難。降低學習坡度,化難為易,需活化教學手段,新教材的每個單元都貫徹聽、説、讀、寫四個方面的技能以及這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通過實踐表明:可採用探究性學習,因為疑問最容易引發探究反映,沒有提出問題的意識和熱情,不會提出問題,缺乏對知識的理解和批判意識,就談不上有創新。

4.4擴大知識面,使知識融匯貫通。

面對教材中的知識量大,知識面廣這新要求,教師應適當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就得適當的查找一些與教材有關的材料,可稱之為收集資料。當然,另一方面也可讓學生通過不同渠道收集資料,通過收集資料以求得問題的完滿解決,並將之與己有的知識進行聯繫,鍛鍊學生探求新知識和批判思維的能力。

因此,我們要細心地教學生學會學習,激勵他們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思維創新努力、語言表達努力、互助合作努力等諸多努力。讓我們不斷努力,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塑造我們自己的教學模式,打造我們高中英語教學美好的未來。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7

本人雖工作只有四年時間,但我在教學中卻收穫很多,感受頗深。新課程改革,這對我來説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課改倡導全人教學,強調課程教學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而相對於義務教育階段,高中英語新課程則更強調根據高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發展需要,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着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這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着重從以下幾點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了反思和改進。

一、興趣的培養

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注重情感教學。教師要儘可能地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樂趣,獲得充實感和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性,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不拘一格,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創設符合學生情趣的語言環境,精心設計多種交際活動,讓絕大多數學生都有機會創造性地發揮和運用所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習慣

1、使用工具書的習慣,要有一本好的工具書。

2、預習的習慣,對學生進行精心指導,逐步規範要求。

在預習方法上指導學生按詞、詞組、句、文、疑等進行分析,即先要求學生學會使用英語詞典查單詞,自己解決生詞,對重要詞組、重要短語進行羅列,並能造句,記錄課文結構嚴謹和用詞優美的句子,並讀、抄、背。

3、整理錯題的習慣,提高學生改錯的目的性和自覺性。

4、閲讀課外書和摘抄的習慣,指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水平和興趣的英語讀物。隨身攜帶,閲讀,做好摘記。

三、教學步驟:閲讀課

1、導入,通過問題、討論、情境、表演等目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慾,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通過速讀、略讀和細讀訓練學生的閲讀能力,針對課文情景設計問答、排序或填表形式,並設計一些課類似大學聯考的閲讀理解題,並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分析段落大意。

3、整篇復讀表達輸出,讓學生運用關鍵詞或圖片引導學生復讀課文,運用討論、辯論、表達能力、訓練學生的思維。

四、在課堂上以教師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的生動活潑課堂。

1、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為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差生,我儘量用難度適中的問題問他們,儘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會説“Very good” “Excellent” “Wonderful”,如果回答錯誤我也會説“Thank you all the same. It doesn’t matter.”這樣他們會因為得到鼓勵而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而對優生,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後要多做提高題,增加閲讀量等。

2. 創造寬鬆、和諧的氣氛 。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英語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地説英語,並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這鍛鍊了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也在無形中發展了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3. 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在課前我要求學生先預習,找出語言點;課後整理總結筆記,並發現重難點。

4.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並加以改正。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係,對完成教學至關緊要。在開學一週後我就讓學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給我的教學提意見,下課後我也經常深入學生中詢問他們的聽課效果,學習情況,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

五,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性反思。

1.備課環節中不能忽視情感目標和技能目標的培養。新課標求叫要根據高中學生認知能力發展的特點和學業發展要求,着重提高學生用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特別注重不過提高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表達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明確三維目標(語言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參與教師為學生創設的虛擬情境,培養學生利用已經學到的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解決生活實際的能力。

2.課堂教學中不能過度使用多媒體。不能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量使用圖片,音樂,影像資料等等。教師在使用多媒體的過程中應該把握一個原則:即圖片音樂等較強,較新的刺激設計要圍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進行。

3.課堂教學語言要夠清晰。不能説英語課必須用英語講解一些簡單的指令性語言用英語很好,遇到太難的能用漢語讓學生更明白,就可以使用漢語為英語服務。

4.課堂教學要重視學法指導。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對其進行學法指導,授之以漁,這樣才是真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其保持持久的學習動機,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四年的教學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名好的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而且要把理論和實踐想結合,還應該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能夠使英語課堂教學更富有成效性,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不斷更新觀念,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8

英語報刊選讀課的作用是為學生打好閲讀英語報刊的語言基礎,使他們掌握英文報刊的文體知識、閲讀英語報刊的必要常識以及與時事新聞知識等。我們強調語言能力的培養,並不等於否定語言知識的重要性。語言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缺一不可,而對於英語報刊選讀課來説,新聞英語文體的基礎知識、英語報刊閲讀的基本技能不可削弱,傳授語言知識在報刊選讀課堂教學中仍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基於這根本思路,本學期在高中一年級開設了小範圍的(20 人)英語報刊選讀課,下面我就本學期報刊閲讀的教學實踐作一分析。

1.改進授課形式,變講課為讀報活動課

考慮到報刊選讀課的特殊性,我嘗試了以課內外讀報的形式讓學生獲得報刊新聞文體知識。改變授課方式,並非僅僅換個形式,所謂換湯不換藥。報刊課作為一種新的授課方式,比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更為靈活,我們可以及時捕捉報刊上的重大新聞和時事報道,充分利用英文報刊這一學習現代英語的最佳材料。

事實證明,報刊閲讀課使教學內容變得富有彈性。此外,我借鑑任務型教學法,提前給學生布置任務,預習和複習,以便他們更加自主地學習。課內主要指導學生英語報刊閲讀方法,課外學生將在課堂上獲得的語言知識充分運用。

2.豐富教學形式,更新教學內容

傳統的授課方式是教師與學生人手一冊教科書,這種以課本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枯燥乏味,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報刊課引入課堂變換了語言輸入形式,使學生耳目一新、興趣大增。而且我不拘泥於某一份報紙,根據多種報刊,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選擇材料,課堂中的例子大多從我們手頭最新的英美報刊中選用。例如,在講到“英美報刊新聞標題的作用與特點”時,所用的實例多選自《學生雙語時代》以及《21 世紀報》。

雖然教材在教學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無論多新的教材都與現實有不同程度的脱節。但是報刊選讀課上,我們使用的材料很有時代感。比如説《學生雙語時代》,該報的文章新,很有時代特色,充分體現了語言的活力和時代感。尤其是在當今信息激增的時代,報刊英語反映着日新月異的語言變化和層出不窮的新生詞語。例如,運用縮略語是報刊語言的一大特色,像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執行官),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術),PNTR—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永久正常貿易關係),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無線應用軟件協定)等等,這些在近兩年的報刊上幾乎每日可見的新縮略語有的還未來得及收入字典,我們便在講課中及時介紹英語報刊中出現頻率高的新詞,補充新鮮的外報外刊資料,使課程內容得到不斷的更新。

3.主動、自主式學習能力的培養

報刊課以新的授課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了他們的學習主動性。此外,由於每一次課堂信息量大,內容高度濃縮,學生不可能立即全部掌握報紙中出現的知識,而需要在課後去消化、吸收。課時的限制使他們成為了時間的主人,進而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態度由消極被動趨於積極主動,在課前能進行預習和作一些必要的準備,並能自覺地進行課外英語報刊閲讀實踐,從而形成了課內吸收、課外消化的良性循環。

我們知道,影響外語學習的因素很多,諸如個性(personal traits)、性別(sex)、認知方式(cognitive styles)、學習動機(motivation)、學習策略(1earning strategies)和興趣(interest)等各種因素(劉潤清 1999:8)。由於每個人的遺傳特徵、努力程度等互不相同,處於同一發展階段的不同主體既有共性的相似,也有個性的差異,而教師在課堂上往往很難針對個性差異真正做到區別要求、因材施教。報刊課的實踐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了寬鬆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課外選擇難易適合自己的程度、內容適合自己的興趣的報刊閲讀材料進行自主學習,學習的進度也可以根據各自的需求自我調節。興趣和需要是學好英語不可缺少的因素,符合自己興趣和需要的自主性學習活動的增多對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頗有裨益。因此,課外學習實現了學習過程個別化,增加了語言運用的實踐機會,也是教師實現因材施教、分類指導的重要途徑。

4.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習能力

外語教學要培養成功的學習者,而不是讓學生依附於教師。教育不僅要重視教師的教,而且要重視學生的學,要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使其能夠獨立於教師從事學習。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使學生獲得主動學習的能力,並最終擺脱教師的幫助獨立地學習和掌握語言。 Sara Cotteral 的成功經驗也告訴我們,提高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是使學生對自己的語言學習承擔一定的責任,並在語言學習中發揮主動 性與獨立性(Cotteral 1995:220)。高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髮展均趨成熟,高中階段是學生智力發展的黃金時期。高中學生已具有相當高的思維水平和獨立意識,這是他們自學的有利條件。本課程給學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時間和空間的自由度,使他們能夠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從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5.拓展、探究式學習能力

信息靠語言傳播,語言是信息的載體,而現代社會信息量又非常之大,學生要獲取信息,單靠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英語報刊是學習和掌握現代英語的有效手段,英美報刊選讀課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閲讀實踐。課外學習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促進學生涉獵課本以外的各種知識,拓寬了學習環境,拓展了學習範圍。作為傳播信息的主要媒體之一的報刊知識覆蓋面廣,學生通過大量的課外報刊閲讀,擴大了教材的外延(extens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培養了閲讀英語報刊的良好習慣,提高了報刊閲讀的理解能力。

現代教學理論以認知學習理論為指導,認為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是一個有個性的主體,他們應該通過探索去發現、去建構知識,並注重各種能力的發揮,學會從多角度思考問題(李國祥、張新明 1998:162)。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是學校最活躍的因素,他們有着開放的頭腦、好奇的態度和探索的慾望,課外學習活動培養了他們的自學鑽研精神以及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能夠通過探索和意義建構途徑獲取知識,從而由知識的被動學習者轉變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發現者。可見,英美報刊選讀課的嘗試使學生對報刊學習保持了積極的心理狀態,增強了自學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從而為自己的學習負起責任來。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9

一、 語法教學的重要性

語法教學是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着培養語言技能和提高交際能力的任務。英語技能包括聽、説、讀、寫四個方面,四者與語法都有密切的關係,語法具備生成力,學會一種語法規則可產生出無窮無盡的句子。那麼,掌握語法是提高英語語言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重視語法教學,不斷探索教學方法,提高語法教學質量,為提高英語教學的總體水平打下牢固的基礎。

二、 任務型教學與語法教學

任務型教學強調在“做中學,用中學”,即倡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各種任務活動,讓學生學會用英語做事,並在做事的過程中學習語言,形成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提到:“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發展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展聽、説、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為學生獨立學習留有空間和時間,使學生有機會通過聯想、推理和歸納等思維活動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經驗,增強自信,提高能力。”“要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內外學習活動,使學生在參與交際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交際策略。”

然而,至今仍有部分教師固守傳統的語法教學理念,將大量課堂時間用來講解語法知識,忽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上述做法與新課程的要求是背道而馳的。

因此,正確領會新課程精神,優化語法教學的方法,避免語法教學走極端,是英語語法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我將結合一堂英語語法隨堂課談一點感悟。

三、 兩次語法教學實例的設計與反思

1.教學背景

(1)學情分析:

上課課型:高中英語隨堂課—“倒裝句”語法課

(2)教學內容分析:

人教版NSEFC M5U4的主題是“Making the News”,閲讀課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講述了Zhou Yang在一家英語報社第一天上班時,和上司Hu Xin的談話,引導學生了解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新聞採訪的基本程序以及採訪時要注意的要點等等。文章裏出現了四句倒裝句: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3)教學目標設計:

①教學內容: NSEFC M5U4 Making the News, Grammar: inversion

②教學目標:

learn the two forms of “inversion”— “full inversion” and “partial inversion”;

grasp inversion and learn to use it in various real life situations.

(4)學生基本情況:這是高二的第一個學期,文理平行班剛分不久。高二(16)班是文科班,英語基礎較好,高二(8)班是理科班,英語基礎比較差,能開口講英語的同學寥寥無幾,但兩個班的學生學英語的積極性都是比較高的。而且大部分學生都能主動複習課文My First Work Assignment,記住成長為一名好記者需要的基本素質。同時,根據教師的要求,背誦並默寫文中提到的四句倒裝句(見教學實踐,只讓他們背誦,並未告訴他們這是倒裝句)。

2.第一次語法教學實例

在高二(16)班,我採用了PPP教學法,就是:(Presentation)展示語言材料,(Practice)對語言進行實踐,(Production) 自由運用、產出。

Step one: Lead in and Presentation;

Lead into the topic—“inversion” by going over the text “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especially by asking and answering some basic skills on how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journalist.

While reviewing the major information, present the inverse sentences on the screen.

“Never will Zhou Yang forget his first assignment at the office of a popular English newspaper.”

“Not only am I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but I took an amateur course at university to update my skills.”

“Only if you ask many different questions will you acquire all the information you need to know.”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Present the related sentences in normal order, ask students to compare and discover the differences. Then conclude and lead into “inversion”.

其次,運用演繹法講授倒裝的諸多情況,即羅列大量倒裝句的語法規則,通過多媒體向學生展現,然後再輔以各種練習鞏固,也就是練習階段(Practice)。

最後,我設計相應的學習任務,進而引導學生如何運用該語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就是所謂的輸出(production)。

First, work in pairs and do exercise2 and 3 on page29

Second, now write down some sentences beginning with the adverbs below. Make them into a story. Then finish that story and write one of your own.

There, here, out, in, away, up

There came a loud series of knocks on the door. So I opened it. In the doorway stood a small boy and his father. In front of them was a broken bicycle lying on the ground. “Here’s my son’s bike,” explained the man.

最後,佈置回家作業,要求各個小組完成自編的故事內容,並再次複習倒裝的句型以及語法規則。

我原以為以上的課堂設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不僅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掌握語言知識上,而且更加關注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能夠讓學生在特定的場合和情景中運用語言形式來實現交際的目的;既不脱離教材,又不侷限於教材。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卻出現了一些低效現象,值得反思。

第一:學生主體地位不到位

在呈現大量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時候,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忙着抄寫倒裝的句型、看着呈現的例句,做着重複的習題,沒有時間思考,沒有機會發言,感到十分的枯燥乏味,而且有一小部分基礎差的學生甚至趴在桌上,昏昏欲睡。

反思:出現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師忽略了“以生為本”的教學中心。在教學中,由於我採用了演繹法,即羅列了大量的倒裝句的語法規則向學生展現,然後又輔以各種練習鞏固,學生基本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因此,教師應把語法規律的發現、討論、學習和吸收交於學生自己去進行,語法規則是自己“發現”的,學生才感覺到學習語法的樂趣。所以,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要善於引導學生用腦子想,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説,用手做,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使課堂煥發無限的生命力。

第二:缺乏趣味性

在課堂中,大部分學生都一直在機械地背誦、記憶,然後強化練習,一堂課下來,既沒有高潮也沒有低谷,枯燥無味,老師和學生都累得夠嗆,實際效用無從得知。

反思:出現上述這個現象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師羅列了大量的語法規則,為了教語法而教語法,拼命向學生灌輸語法規則,學生很快就因枯燥乏味而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語法的時候,要重視學生的參與,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才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興趣。

第三:教學任務設計難度偏大

在輸出階段,我提供了文章的開頭和放在句首的幾個副詞,而接下來的都需要學生自己發揮想象空間,自己編寫故事。本以為這樣的開放性作文可以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最終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但在實踐中,卻發現大多數小組的作文了了幾筆,內容貧乏,句式單一,而有一個小組甚至沒有按照倒裝句的要求進行寫作。

反思:這個現象,關鍵在於教師的任務實施設計環節。在任務實施環節,教師所設計的任務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前後貫通,層層深入,構建階梯性任務鏈。只有這樣,才能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在此,要特別注意的是,防止把任務設計得過於簡單,而使學生索然無味,或把任務設計得太難,而使學生產生畏懼感,失去對學習的信心。

第四:學生的互動性相對缺乏

二人活動和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的確增強了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但是多半是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學生在發言,在代表小組彙報;而一些學生卻習慣於作為聽眾,很少甚至不發表個人意見,漸漸地他們對一切語言學習活動都漠不關心。

反思:出現上述現象與教師的教學方式不無關係。不少教師喜歡叫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問題,而且對他們肯定和表揚,漸漸的,基礎較差的學生都習慣做“看客”。 日本心理學家多湖輝曾説過:“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人格和差異,以適合學生特點的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對待每個學生,才能使學生的身心自由地發展,創造性的成長”。所以,小組分工必須明確,力爭使每個學生在活動中都有話可説,有活可幹,任務的結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併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3.第二次語法教學實踐

通過對第一次教學實踐的反思,我對第二次語法教學實踐作了適當的調整。雖然高二(8)班英語基礎比較差,但是大多數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討論,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第二次語法教學設計主要是對第二階段(practice)和第三階段(production)進行了修改:

Step 2: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1)

Rewri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1) Only then did I realize I was wrong.

(Key: I realized I was wrong then.)

(2) Only in this way can we make progress.

(Key: We can make progress in this way.)

(3)Only when we help others do we become happy.

(Key: We become happy when we help others.)

Q: Work in pairs. Compare the three pairs of sentences and discover what usually makes a sentence with “only” at the beginning inverse.

Summary:

“only+ 詞/ 短語/ 從句”位於句首,句子常部分倒裝。

謂語部分結構為:

1. 動詞

動詞 2. +主語+謂語其餘部分

3. 動詞

4.

Practice:

Describe the pictures with “only + adverbial” at the beginning of your sentence. Next, lead into the second form of inversion— “negative words”.

(設計意圖:學生合作,比較正常語序和倒裝語序的三組句子,歸納出only引起倒裝的三種情況,進而推論出部分倒裝句的謂語部分的特點。然後,我選了本班學生的圖片(王旭霞和史陳昌:她們兩位同學上學期成績進步很大,此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用“Only…can you…”的結構面對面去祝賀。通過虛擬情景的練習,學生能夠“現學現賣”,掌握only引起的倒裝句。 )

Step 3: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2)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Shi Chenchang couldn’t succeed, either.)

→Without hard work, Wang Xuxia couldn’t succeed.

(key: Neither/ Nor could Shi Chenchang.)

(設計意圖:繼續運用王旭霞和史陳昌為話題,由“Only…can you…”的結構順利引入新知識—“否定詞位於句首引起倒裝”。同時,以舊引新,印象深刻。)

Summary:

當前面的情況也適用於另一人或事物時,可用結構:

So + 助動詞+主語(肯定句中) Neither/ Nor+助動詞+主語(否定句中)

Exercises:

(1)My cousin is not 19. .

A. So am I. B. Neither am I. C. Neither is I.

(2)I haven’t been to New York. .

A. So haven’t we. B. Nor have we.

(3)Mary can speak English. .

A. So can we. B. So do we.

(4)Bonnie enjoys classical music. .

A. So can I. B. So do we.

(5)Lily went shopping yesterday. .

A. So went Tony. B. So did Tony.

(設計意圖:讓學生做到“在做中學”,快速掌握新知識。)

Well, in fact,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ill not only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Not only (key: will Wang Xuxia and Shi Chenchang work hard at present), but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設計意圖:再次回到王旭霞和史陳昌,道出他們的內心想法:今日多努力,明日多貢獻。同時,通過觀察法讓學生主動去發現並列連詞not only…but also…的倒裝特點。)

Summary:

not only…but also…並列兩個句子時,(not only)分句部分倒裝,(but also)分句不變。

→(Not only)Wang Xuxia(but also) Shi Chenchang will work hard at present, and they will make a greater contribution in the future.

注意:not only…but also…並列(主語)時,句子順序不變。

拓展:

否定詞位於句首,使用部分倒裝。常見的否定詞有: never, not, not only, little, seldom, hardly, in no time, by no means…

(設計意圖:在拓展前,我展示了三位奧運冠軍──郭晶晶、張怡寧和楊威的照片,並在他們的照片上打出他們的“口號” ──“I will never give up!”改寫為“Never will I give up!”運用演繹法,引導學生運用從“特殊”到“一般”概括理論。)

Game:

Work in pairs, rewrite the sentence in inversion. Do it orally. One reads out the original sentence, the other rewrites it. The pair which rewrites the sentence correctly wins a star for the group. And the group with the most stars will win.

(設計意圖: 課間分發紙條任務時,結合學生的英語水平:52位學生倆倆合作,26個小題各不相同。故這個活動從合作教學和交際教學的原則出發,不僅提供情景教學的多樣性,而且讓學生整堂課都處於新鮮感不斷的亢奮狀態中,促進有效學習。)

Step 4: practice and summing up (3)

Here comes the result. (一語道出本節課的最後一個語法——完全倒裝)

Open your mind and find one more example in this unit.

(key: Here comes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Rewrite the sentence above in normal order.

(key : My list of dos and don’ts comes here.)

Group work── Compare the following pairs and find the rule:

(1)①Today many teachers come here. ② Here come many teachers today.

(2)①Mr. Black went there. ② There went Mr. Black

(3)①There is a book on the table. ② On the table is a book.

(4)①He went away. ② Away she went.

(設計意圖:提供四組句子,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探究法、觀察法、發現法等找出每組句子的不同點。從而歸納出下面的結論。)

Summary:

句子中表方向和地點的 (副)詞、(介詞)短語可置於句首,以示強調。主語是(名詞)時,完全倒裝;主語是 (人稱代詞) 時,主語和謂語的語序不變。

Practice: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first normal then inversion.

(1)她已經來了。

(2)我的建議如下。

(3)我們教室前面有一排高高的樹。

(4)前面做着一個老婦人。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用正常語序翻譯,再結合剛才summary中完全倒裝句的特點改寫為倒裝句。符合中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超強的模仿力的特點。)

Step5: consolidation:

Work in group of 4 and do use inversion!

Make up a short story (about 5-8 sentences)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s.

Fairy tale DIY(自編童話版)

Title: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

Help: a small wooden house小木屋

(1) In no time Snow White .

(2)In front of her .

(3) Nearby a river .

(4)Not only Snow White , but also .

(5) (否定詞) (助動詞)Snow White forget this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the seven dwarfs(小矮人也不會忘記。)

Here is the beginning of your story :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One day outside was Snow White swinging. Suddenly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熟悉的“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的故事,貼近學生的閲歷,能迅速調動他們的創作熱情。而且我採用了造句和連句成文的半開放式作文,最後才過渡到作文,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

Step6: homework

Finish DIY your story and write it down in your exercise book.

(設計意圖: 家庭作業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延伸,旨在鞏固學生所建構的知識。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程度,設計了造句、連句成文的半開放式作文,使任務具有可操作性。而且任務的結果能使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併產生繼續學習的動力)。

四、 實踐反思

第二次案例遵循任務型教學在“做中學”的原則,把課堂時間更多地交給學生,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通過體驗、實踐、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全面發展學生的聽、説、讀、寫等語言技能;課堂內容取材於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表現欲;課堂設計的每項任務都有明確目的,層層推進;課堂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包括“表演型任務”,“展示型任務”和“小組討論觀察法”等;從課堂效果來看,學生能夠提高語言實際的運用能力,達到教學的最終目的。

兩次語法教學實踐使我深刻的認識到語法教學的重要位置。作為教師,一定要辨證地處理好語言設計基礎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之間的關係,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活動,注意語法教學與其他方面知識的整合,特別是,要給學生創設一個“做中學”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語法基礎知識,有效地提高其語言交際能力。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0

衡量一個人外語水平的高低,其標準是看他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如何。語言知識是為交際能力服務的,語言知識也只有通過言語交際活動才能得到鞏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語音、詞彙、語法等知識中只要缺一,語言的信息交際就會中斷。語言知識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另外,語言知識的掌握不是靠講,而是靠練,它只有進行言語操練,在情景中加以運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語課是實踐課,它必須要通過聽説讀寫的反覆操練才能形成自動化的習慣。語言形成習慣,也僅僅是掌握運用外語的一個條件,並不等於掌握了語言運用能力。掌握語言知識是外圍,形成語言習慣是中圍,培養創造性的言語交際能力是核心。

教師如果具備了良好的語言基礎知識和紮實的聽説讀寫能力,並且教育理論知識豐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那麼促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向運用能力轉化,亦將不是什麼難事了。教師一口流利得體的英語,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聽到的都是英語,按克拉申的觀點,只有大量可理解輸入才能導致大量的輸出。學生只有英語聽多了,他才能開口説。教師通過運用“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原則,能極大程度地加快學生的語言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進程。傳統的教學存在幾個主要弊端,一個是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語言信息量少。要克服這一點,教師就應增大信息量,多讓學生接觸一些外語材料。一年級的學生可多聽一些生動有趣的小短文,二年級學生可多讀一些簡易有趣的初級讀物,並逐步提高聽讀外語材料的質量。第二個弊端是學生外語實踐的量少和麪窄。如果能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能動性,主動參與課堂中各項實踐活動,就能改變這種消極被動的局面,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操練的機會。第三個弊端是學習和操作的節奏緩慢。快節奏要求教師的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語速正常。學生操練外語的頻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師的提問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學生的回答節奏加快。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富有緊湊感,從而克服從前那種上課懶懶散散,智力活動鬆弛的現象。

由此可見,教師的素質高低,是決定外語教學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同時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語言知識向語言運用能力轉化的一個重要條件。老教材如果説一支粉筆一本書還能勉強對付過去的話,那麼新教材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語言基本功過關,還要具備聽説讀寫演畫多種技能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對那些自身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的教師,可以採取進修或自學或在職提高的方式進行。通過認真備課、鑽研教材、寫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質,還能提高自己的組織教學能力。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1

信息技術教育,首先我們應着眼於教育,其次才是信息技術。不管任何一個學科,教育是根本目的。信息技術教育,就是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使用信息技術的習慣,在信息技術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和交流中,掌握信息技能,感受信息文化,增強信息意識,內化信息理論,培養創新思維,提高實踐能力。這是隻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的教師要充分注意的問題。要在觀念上認清計算機教育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本質區別,徹底擺脱信息技術教育就是計算機技能訓練的舊識,使信息技術教育成為高中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的一部分。這才是高中信息技術教育發展的根本方向。

信息技術課進行得怎樣了?新的課程標準的目標、理念、內容和方法是否已經滲透到了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

從教育行政部門到學校,信息技術課實際不受重視。

一位高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某網站的信息技術教育論壇發表了一個“信息技術的悲哀”的帖子,引起了眾多教師的共鳴。他們普遍認為,受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信息技術在很多學校不被重視。甚至有的教師發出這樣的感慨“我希望高會考電腦,國中考電腦,國小也考。雖然我們會有壓力,但那也是對我們的重視”。我相信這些話都是教師們感情的自然流露,不管是抱怨,還是沮喪,他們希望在教育中體現信息技術課程的價值,並通過它體現教師自身的價值。但大學聯考能解決問題嗎?從現在正在各大信息技術教育論壇上熱烈討論的“我拿什麼拯救你,高中信息技術課?”中,我們似乎讀出了信息技術教師們的無奈和矛盾心理。

從教師到學生,新課改理念尚未深入人心。

雖然新課標已經頒佈幾年了,但教師和學生們對新課標的接受過程卻並非想像中的那麼順利。一方面,教師對新課標的理解和接受還需時間。新課標將信息素養的培養確定為課程目標,改變了原有的“技術本位”的觀念,使信息技術教學理念由原來的混亂走向有序,從隨意走向規範。雖然多數教師認可新課標的思想性和前瞻性,對新課改的積極性也很高,但由於新課改的理念與教師們以往的教學實踐存在着較大的差異,信息技術教師們接受起來遇到很多困難。隨着教師們根據新課標所進行的研究增多,他們關注的層面多元化了後,反而在課堂教學中常常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組織不起正常的課堂教學來。他們期望多一些可供參考的優秀教案。由此可見,對於信息課程標準的理解與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貫徹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另一方面,學生對新課標也存在困惑。學生是新課改的受眾,下面讓我們來聽一下學生們的聲音:“上了近兩個月的課,感覺上課所學內容大部分在國中和國小都學過,所以大部分課都覺得很無聊,自己做自己的。有幾節課講了編程,個人很感興趣,第一次感到在信息技術課學到東西了,而且是很實用的東西。希望老師以後多上編程的課,或其他多媒體制作的內容。”不少學生反映現在的信息技術課是“換湯不換藥”,還沒有改變實質,枯燥、無聊而且過於公式化,學習的不是一些已經學過的知識,就是已經被淘汰了的知識,提不起他們學習的興趣。

從國小到高中,課程教學缺乏銜接性。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制定進一步明確了信息技術課程在高中的目標和任務,但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國家尚未出台國小和國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這給教材的銜接和整個學科發展的系統性、連貫性造成了困難,缺乏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的支撐,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孤掌難鳴。

缺乏根據標準進行的課程建設,使得各個國小、國中信息技術課程開設情況以及教材的使用情況存在很大的差別,直接導致許多學生在進入高中階段以後出現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加大了高中實行新課程標準的難度。如何做好課程的銜接工作,使學生能夠適應高中課程標準的起點要求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教材建設應更貼近實際,到底什麼樣的教材能讓所有的教師和學生滿意,這個問題也很難回答。的確,信息技術學科是一門嶄新的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顯得年輕和稚嫩,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很多的問題,但也毋庸置疑信息技術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以及所帶來的經濟、社會變化。同時,它也是一門快速成長的學科,如果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這個過程,用矛盾發展的觀點來審視信息技術教育所發生的一切,我們就會發現它是在前進的過程中不斷髮展和完善的。

從教師的主觀需求來看,他們是希望接受信息技術培訓的,主要體現在生存需要、終身學習需要和自身專業發展需要三個方面。在我們深入一線教師的採訪中,聽到最多的聲音是“一朝學習,終身受用”的觀念已不能反映當今社會的實際需求,也不能適應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與創新。有近一半的在職教師認為至少5年一次的培訓學習是非常有必要的,並且願意接受這樣的培訓,促使自己不斷學習、提升自我,以適應新形勢下教育發展和工作的需要。我們不僅要具備新的知識,具備適應新需要的技能,而且要終身進行新觀念和新方法的學習,用信息技術改造、創新我們的教學。我們只有具備了信息技術的相關意識與技能,才能真正享受到信息化所帶來的好處和樂趣。

從客觀效果來説,信息技術培訓對於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的確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在初期的幾年,信息技術培訓集中解決了當時教師面臨的技術使用問題,其收效是顯著的。另外,培訓使學科教師掌握了一些計算機知識,一定程度上既緩解了原來由各校計算機教師承擔的培訓任務,也使計算機教師有機會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促進自身的發展。

應試的心態,在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同時,我們的教師培訓卻走不出應試教育的模式。剛開始時,由於授課教師和學員都不知道將來會考什麼內容,所以在培訓過程中,教師講得很細緻、系統,學員學得也很認真,得到的培訓效果也很理想,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經過幾番考試後,題庫的“底”已被摸透了,於是培訓就開始走捷徑了。教師講課時,不再是系統地講課,而只是針對題庫進行目標式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對培訓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種“題庫戰術”也的確讓培訓變了味兒。

信息技術教育的目標,最根本的應該是人的發展,包括人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以及人的全面發展。那麼,信息技術教師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指導思想就應從人的發展這一教育目標而來。開展的信息教育要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未來意識和創新意識,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能力,有利於素質教育的實施。信息技術教師要關注學生的發展,首先要指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在信息技術開放的環境中,自主地選擇學習目標與內容。在這個信息紛繁複雜的時代,我們必須藉助信息技術平台,幫助學生學會選擇,學會思考,學會廣泛而有效的汲取。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2

1. 教材分析

信息技術的學習過程不能是機械的知識傳授過程,而應該是一個充滿體驗、充滿實踐、充滿探究、充滿創造的過程。

高中第一節講信息與信息的特徵,基本上是概念與知識的介紹,缺乏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學內容,較難滲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2. 學情分析

根據以上分析,如果直接從概念講解入手,照本宣科進行概念和理論知識的灌輸,學生往往覺得比較枯燥,很難接受,不但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會影響到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因此必須採取例舉法來講解,吸引學生的興趣,達到教學效果。

3. 教學目標(含重、難點)

(1)感受生活中的信息,認識普遍存在的信息,理解信息的含義;

(2)通過實驗總結信息的基本特徵,瞭解信息對生活和學習的重要性。

1.重點

(1)瞭解信息與人類的關係,理解信息的概念和基本特徵。

(2)瞭解計算機中數據與信息的關係,知道信息編碼方法和度量單位。

(3)瞭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強化信息意識。

2.難點

(1)理解信息的含義和特徵。

(2)理解計算機中表示數據的方法。

4.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請同學們首先一起觀察老師,説出老師的特徵。(學生討論回答:老師的髮型、衣服的顏色,臉型、姿勢等等特徵)。通過觀察老師獲得很多關於老師的信息。

可見信息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在每個人的身上,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裏。那麼,信息究竟是什麼?信息有哪些作用?這就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

二、新課講授

1、信息

展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活動的有關圖片,請學生回答通過觀看以上圖片能得到什麼信息,看到每一幅圖片都想到了什麼。(展示圖片,學生討論併發言)這些圖片向我們傳達各種各樣的信息。請同學們討論並説出,除了這些信息,在我們的生活學習中還能夠獲取哪些信息。

1.1 信息的含義

所謂信息,是指數據、消息所包含的內容和意義。在我們學習、生活、工作中都離不開信息,信息無所不在,無所不有。

1.2 信息的基本特徵

(1)傳遞性。信息的傳遞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2)共享性。信息作為一種資源,通過交流可以由不同個體或羣體在同一時間或不同時間共享。

(3)依附性。各種信息必須依附一定的媒體介質才能夠表現出來,為人們所接收,並按照某種需要進行處理和存儲。信息如果經過人的思考分析和處理,往往會產生新的信息,使信息增值。

(4)價值相對性。信息使用價值的大小是相對的,它取決於接收信息者的需求及其對信息的理解、認識和利用的能力。

(5)時效性。信息會隨着客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如果不能反映事物的最新變化狀態,這的效用就會降低,一旦超過其“生命週期”,信息就失去效用,成歷史記錄。

(6)真偽性。

5.板書設計

一、信息與信息的特徵

1、什麼是信息 2、信息的特徵是什麼

二、開展活動

三、思考題:

隨着科技的發展信息的載體也越來越多,那麼信息還可以從哪些載體中獲取呢?

6.教學反思

採用體驗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綜合應用言語講解和多媒體課件啟發學生,通過聽案例、説想法、看課件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幫助學生理解信息、信息特徵。讓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從身邊的例子談起,讓學生從自己的感性認識中去了解信息這個概念,效果比較好。在討論活動中,學生反應熱烈,發表了很多意見。課後大部分同學在完成作業時都比較認真,雖然講得不全面,但培養了學生獲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了信息意見!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3

回顧一學期的高一語文教學,我覺得有幾點做法讓我頗感欣慰。

1、從文史角度來進行語文教學,大膽創新。對語文課程性質的規定,新課程強調“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索能力”。依據這樣的一條理念,我儘管是在複習課文,但我依然不忘融入語文的審美教育,無論是講《論語》等古典文化,還是講中外名著;無論是上作文課,還是在做語言文字的訓練,我都會力求從語言的角度去引導學生感受漢語的豐富性與生動性;運用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領會語言的靈活性和多變性;從比較的角度引導學生去體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例如,我們在本學期開設的公開課《氓》,這是一篇詩經作品。《詩經》的出現不僅是我國文學發達很早的標誌,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都佔有相當高的地位,尤其是《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文學影響最大。在篇目數量上,選入課文的《詩經》作品僅《氓》與《采薇》兩篇。如何讓學生通過學習這兩篇的詩歌,從思想性與藝術性兩個方面對《詩經》有一個比較全面、清晰的認識,對《詩經》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源頭也有一個線索性的認識,達到“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弘揚祖國優秀文化,提高自學鑑賞《詩經》能力的目的。為此,我教學《詩經》兩首總的教學目標是:以《氓》和《采薇》為教材例子來解讀《詩經》的思想性與藝術性及其巨大的影響,讓學生對《詩經》的認識不是僅停留在局部篇章上,而是有整體的感知,為他們今後學習打下基礎。因此,在“三維目標”的制定上,我是這樣設定的——

在“知識與能力”目標方面,我將結合中國文學史講授《詩經》的產生、內容、藝術手法等知識,努力提高自學《詩經》其他篇章的能力。

在“過程與方法”目標方面,立足於《氓》與《采薇》的內容和藝術手法,立足於品味具體的詩句,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人物形象與人物情感,並結合文學史作適當大拓展,達到“點、面”認識的目的。

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方面,重在從古代婚姻制度及婦女特殊的社會地位上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女主人公的愛情悲劇,把同情的情感上升到對女性的尊重上來。適時聯繫現代社會的婚姻現象,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婚姻家庭觀念,做一個有道德有修養有責任的好男人。

另外,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課文,我在教學時,採用“話外音”,即把現代流行音樂中關於愛情主題的歌詞作摘要引用,以淺解深,通俗易懂,又能激發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講解“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時,我就引用流行歌詞——“愛你沒商量”。同時,為了配合這種教學方法的落實,我把課文內容的解讀設計為五個“樂章”,即“婚姻的第一樂章:我的美麗的追憶”;“婚姻的第二樂章:我的傷心的反思”;“婚姻的第三樂章:我的難平的怨恨”;“婚姻的第四樂章:我的痛苦的吶喊”;“婚姻的第五樂章:我的毅然的決絕”。

2、帶學生去“寫景”,是本學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由於學生閲讀面窄,閲讀量少,平時時間大多被數理化等佔據,對語文接觸較少,多數學生僅僅在語文課上與語文“見面”。因此,每週一篇作文,除了讓學生練筆與練思維之外,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去尋找相關的作文材料,從中積累寫作素材。講評作文最好是與範文相結合。因為範文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這樣,學生在每次作文之後,能獲得更深一點的體會,有助於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同時,如果就拿本班學生的作文作為範文,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還有,對作文寫作的指導,最好是每次講一種寫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學生嘗試着用上這種寫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單元是學習寫景散文,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在寫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觀色彩而異,因此,親近自然、認識自然、欣賞自然、描寫自然、抒發情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學生到自然裏去。不過,在寫作前教師一定要結合第一單元課本的寫作特色先與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這種在親身體會下再結合學過的寫作方法來作文學生是不怕的,而是他們都覺得很有內容可寫,也明白寫景文章該怎麼寫。

3、對文言文的複習,我覺得多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重要篇目更能讓學生產生文言語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淺易的知識。比單純講解古代漢語知識效果顯著。另外,我覺得複習文言最好是貫穿於每天語文課裏,讓學生天天接觸古文,天天培養文言閲讀的語感,有助於今後獨立閲讀古代文化典籍。

4、教師要有一顆鑽研的心,要博覽書籍。教師鑽研不僅指要鑽研教材,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具體的模快要形成一個系統,而不必拘泥於現成的參考書、輔導書或參考答案。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進行復習。例如,我教《蘭亭集序》與《赤壁賦》時,我就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指導學生理解課內容,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而且認識也深入了一些。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4

《雲雀的心願》是四年級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用童話形式,以形象化語言描述了小云雀與媽媽的所見、所聞、所言,從而讓學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不能亂砍濫伐。表達了要保護環境的心聲,目的在於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李華嬌老師上的這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做得不錯:

1、直奔主題。在引入課文後,讓學生説説小云雀的心願是什麼這樣直接而又有效地把學生帶進文本,激起了學生內在的需要,從而我想讀書成為每個孩子的心聲。

2、圍繞“森林實在是太重要了”這一重點進行教學,每個環節的教學都進行小結,讓學生歸納出森林的重要性,抓住重點,突出主題。

3、理解森林為什麼會轉成水庫,學生不但明白了有關森林對環境的作用,還提高了學生的説話潛力。

經過聽課,我想提出一些推薦:

1、朗讀的訓練缺乏有效指導。朗讀的有效是這一堂課做得比較不到位的,個性是雲雀媽媽和小云雀的對話,因為這些對話既是文章資料的呈現方式,同時也是人物情感的寄託之處。我推薦,李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中,能夠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如抓住重點詞品讀,創設情境引讀,聯繫生活實際感悟讀x同時,引導學生在評價朗讀時關注語言的資料、關鍵詞、提示語,甚至能夠聯繫生活實際或自身體驗,真正做到讓學生在自讀自評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推敲。

2、本文能夠進行兩個比較重要的句式訓練。在學習森林是水庫時能夠讓學生以“x能夠x,x能夠x,x能夠x”的句式進行説話;在學習森林是空調器部份時,能夠進行“森林是個巨大的空調器,夏天x,冬天x”的説話訓練。老師能夠在教學過程中出示這兩個句式,讓學生的小組學習後以這樣的句式來彙報學習的結果。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5

長大的感覺是什麼?是驚奇?是欣喜?還是……

我覺得長大彷彿就在一念之間。落雨了,會自然而然的帶一把傘,獨自一人撐一把傘,漫步在迷濛的細雨中,用心去感受着獨特的浪漫與温馨,而不會再像小時候一樣一頭扎進雨簾中嬉鬧,滿不在乎自己被澆成一支落湯雞。當聽到別人誇獎自己時臉上會突然飄來幾朵紅雲,而不像小時候一樣只會歪着腦袋傻笑……哦!長大的感覺是什麼?長大的感覺是雨後萌芽的翠綠的嫩芽,花瓣上滾動的羞澀的露珠兒。

步入花季的我,在無意間已走過了幼稚與成熟的分界線。站在成熟的邊緣上,望望身後那生活在快樂王國裏的我。那裏的我,天真、頑皮而又愛哭鼻子耍賴皮。常常不是惡作劇把鄰居家的大花貓的耳朵貼上雞毛,就是和小朋友上躥下跳踏壞了張大嬸剛栽的小苗,然後又在媽媽的數落下低着頭扶起被踏扁的秧苗。那時的我,往往在風雨裏“豪言壯語”,笑着唱着跑回家,卻竟為媽媽含笑地來的一碗荷包蛋悄悄淌下熱淚。那時的我,愛笑,愛哭。剛才還陽光明媚,一轉眼就陣雨驟至。瞧,那個滿臉通紅,臉上還掛着淚珠卻破涕為笑的小姑娘是誰?那不是我自己嗎?真不好意思。

可是,我此時已站在了分界線的這一邊。那一切美好的回憶,只能將它們統統鎖進粉紅色的日記,放進我記憶寶庫的最深層。我長大了,就應該變得堅強,應該學會笑對人生,面對坎坷與挫折;長大了,就應該收起自己的天真與幼稚,學會深沉,學會冷靜;長大了,還應學會承擔,學會揹負。我感到自己擔負着太多的期望太沉的夢想,於是努力的將迷茫化作一股揮汗如雨的泉源,將彷徨化作一隻照明遠方的明燈。請不要説我已變得世故,其實,我正在走向成熟。

粉色的童年固然美麗,但金色的未來更令我着迷,為了那顆美麗的果實,我只能將天真收起,大踏步地走下去。在前方的路上,面對荊棘,我會流淚;面對坎坷,我會彷徨。但我會用樂觀對待一切。因為在我心中有太多的夢想。

到底長大的感覺是什麼?

長大的感覺,有冰激淋的甜爽,也有青草莓的酸澀……長大的感覺,反正挺好!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6

作為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明確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要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要做到終身受益。 因此,在音樂課上,我們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強調:

1、 通過音樂教學,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 通過音樂教學,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氣氛,在緊張地文化課學習之餘可調節情緒,有利於其他課的學習;

3、 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參與和實踐的能力。比如欣賞我國優秀的傳統民間音樂(民歌、民間器樂、民間歌舞音樂、戲曲和曲藝音樂等)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4、 採用多種方法,針對本校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縣方設法的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其具體為:

⑴ 教材程度深,在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觀看視頻,對各單元的內容介紹,學生以欣賞為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⑵ 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打拍子、打節奏,逐步的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雖然大部分的學生有困難,但是從長遠和整體性來看這是很有必要的。

⑶ 利用多媒體課件和音響設備,向同學們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為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便哼唱旋律,反覆練習,學生的識譜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⑷ 課堂內讓同學上台演唱,培養他們的主體主動的參與,實踐的能力,從而使的學生的情緒高漲,是的音樂課上的更加生動活潑。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需要更加的努力。同學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課堂中學生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同學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出音樂中最純淨的美。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7

人們往往認為數學教學僅僅是公式公理的解説與運用, 其實不然, 數學課堂也有其自身特 的魅力, 以下是我平時教學中的一點經驗體會。

一、明確數學思想, 構建數學思維

隨着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的提升以及各個學科間的知識滲透更加深入和普遍, 學習數學最重要的是 要學 會 數 學 的 思想, 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對於教師來説, 他不僅要能“做”, 而且需要教會學生去“做”, 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能力, 而且更應該有對數學學科的整體理解從而構建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

二、尊重學生的思想, 理解個體差異

以往教育觀點老是忽視學生的認知情感,把學生當作承受知識的容器, 不斷增加新知識,同時又要鞏固舊知識, 導致新舊積壓, 新的學不好, 舊的學不紮實。同時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也是顯而易見的, 同樣的一塊地裏的莊稼也有高低之分, 學生也是如此, 作為教師, 不僅要善於播種施肥, 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學生, 給每個學生充分的發展空間和發展的動力, 不能顧此失彼,這才是真正的以人為本。

三、應用心理戰術, 從教入手

所謂從教入手, 最重要的就是課堂導入, 因為導入新課不僅是新的教學活動的開始, 也是對舊的教學活動的總結和概括, 好的導入往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使學生興趣盎然, 對新知識的渴望也更高, 教學活動當然就進行的更加順暢。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 J. Piaget) 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濃厚的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啟迪智力潛能並使之處於最活躍的狀態。教學中, 由於教學內容的差異以及課的類型、教學目標各不相同, 導入的方法也沒有固定的章法可循。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幾種常用的課堂導入方法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1.矛盾激趣

矛盾即問題, 思維始於疑問, 在教學中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有趣的故事, 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起到啟示誘導的作用。在教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 一位教師講了一個小故事: 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 讀國小時, 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 1+2+3+…+100=? , 老師剛讀完題目, 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寫出了答案 5050, 而其他同學還在一個數一個數挨個相加呢。那麼, 高斯怎麼會算的這麼快呢?正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時, 老師引出了要講的等差數列求和方法的內容。

2.重點、難點設疑

教材中有些內容既枯燥乏味, 又艱澀難懂。如數列的極限概念及無窮等比數列各項和的概念既抽象, 又是難點。為了更好地講解本課內容, 一位教師在教學時插入了一段“關於分牛傳説析疑”的故事。傳説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 臨終前留下遺囑, 要把 19 頭牛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總數的 1/2, 老二分總數的 1/4, 老三分總數的 1/5。按印度的教規, 牛被視為神靈, 不能宰殺, 只能整頭分, 先人的遺囑更必須無條件遵從。老人死後, 三兄弟為分牛一事而絞盡腦汁,卻計無所出, 最後決定訴諸官府。官府一籌莫展, 便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 一推了之。鄰村智叟知道了, 説“:這好辦!我有一頭牛借給你們。這樣, 總共就有 20 頭牛。老大分 1/2 可得 10頭; 老二分 1/4 可得 5 頭; 老三分 1/5 可得 4 頭你等三人共分去 19 頭牛, 剩下的一頭牛再還我!”真是妙極了!不過, 後來人們在欽佩之餘總帶有一絲疑問。老大似乎只該分 9.5 頭, 最後他怎麼竟得了 10 頭呢?這樣, 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探究熱情, 也給教師的導入新課創造了良好的時機, 無形之中將學生帶入自己設計的教學情境之中。另外教學中也要重視教學的延續性, 一堂課的好壞不僅僅體現再前奏合過程, 結尾也同樣重要, 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昇華階段。

曲盡而意存, 課完而回味無窮。在一堂課結束時, 根據知識的系統性, 承上啟下地提出新的問題, 一方面可以將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繫起來,同時又可以激發起學生新的求知慾望, 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我國章回體小説就常用這種妙趣奪人的心理設計, 每當故事發展到高潮, 事物的矛盾衝突激化到頂點的時候, 讀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結局, 而作者卻以“欲知後事如何, 且聽下回分解”結尾, 迫使讀者不得不繼續讀下去!課堂教學如此, 則二者必有異曲同工之妙。

課堂教學作為一門無形的藝術, 有其自身的發揮空間, 如何把握住學生的心理與知識內容的特點, 才是萬變不離其“宗”, 只要教師用心, 科學地將教育教學規律應用於現實的教學之中, 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裏, 感受知識與人文的魅力, 課堂教學必將煥發迷人的色彩。

四、理性與感性疊加, 完善學生的情知模式

言傳身教不只是傳遞知識和技能, 其實更重要的是一種人文的關懷, 情感的共鳴, 傳遞者站在經驗的基礎上使學習者感受以往失敗的挫折感, 同時也有成功的成就感, 這樣的教育才更加有真實性, 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進入到理想的情景中, 品嚐人生的酸甜苦辣, 再失敗與成功中崛起, 再理性與感性中昇華。

不管是數學教學還是其他學科, 我們的教學都不能僅僅停留在已有的基礎之上, 認識教育的新規律並適時地將其應用於實際的教學中, 這樣我們的教學才更有成效, 教育的投入才能真正變為學生的成就, 古人云, 學而時習之,做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理當為了教學而學習新的理論知識, 當然也要時“思”之。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8

優化的語文課堂教學,它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語文課堂教學的“活”,需要靈活的教師引導,鮮活的學生思維,活躍的課堂氣氛。 可對於我來説,還是一個漫長的摸索過程,我覺得要使課堂氣氛”活”起來,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這方面是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十分欠缺的地方。

首先,教師的教學活,帶動的必然結果是學生學法活。教師教的不只是把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給學生多點撥,多直觀,多啟發,多鼓勵;讓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口,老師在課堂中應引導學生創新學習,鼓勵他們的批判精神,允許他們標新立異。

其次運用靈活、恰當的教學手段將教材所設置的情境生動、 形象地表現出來就顯得至關重要。我在教學中經常利用多媒體,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調動學生各種感官,把學生自然而然地帶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多媒體上課,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學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內容,並且能順利解決課文有關問題,準確把握知識要點。

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注重發揮學生的思維功能,鮮活的思維是優化語文課的核心。在教學操作中,有經驗的教師在靈活引導的同時,十分注重鼓勵學生的逆向思維、求異思維,發散思維、聚合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的並用,併力求異新,自覺地讓學生嘗試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決問題,培養思維的靈活性。鮮活的學生思維是智慧激盪的搖籃。我在教學中從不隨意打斷學生的提問和回答,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望。

當然,在實施活化課堂教學活動中,還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二是要對學生的活動多加肯定,表揚。希望我能在以後的教學中有所改進,查漏補缺,師生互動,使課堂氣氛活起來,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高中語文教師。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19

剛開始給學生上音樂課,不僅把作品的作者、創作背景、體裁等介紹一遍,還特別對作品的一些“要害之處”——曲式結構、反覆記號等進行詳之又詳的講解,有時還極其負責的列出了幾道題目考核大家,可學生不是思想不集中就是交頭接耳説閒話,認真聽講者寥寥無幾,四分之三的學生昏昏欲睡……

我們在大學時期的音樂課都是這樣上的:老師在把和作品相關的知識介紹完之後,會對一些“點”進行深入的研究,就像在顯微鏡下看細胞的結構那樣細緻入微,分析透徹。這種講解法確實使我們受益匪淺。因此,在我們腦海中已形成定式,音樂課理應這樣上,但看着學生對自己精心準備的內容如此不感興趣,不由不靜下心來仔細分析一下,能如此簡單地套用嗎?第一,培養方向不同:音樂院校是培養專門音樂人才的,高中音樂課是培養學生音樂的能力,提高其音樂文化修養。第二,基礎不同:音樂院校的學生都接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高中生們幾乎沒接觸過專業音樂知識。認清這些就不難發現,把高中音樂課上成音樂院校純粹的作品分析課,顯然是教學上的一種誤區,是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的罪魁禍首!難以想象,當學生們面對着一堆從來沒見過音樂專業符號、術語的時候該是多麼的痛苦!又怎麼會有興趣聽課呢?長此以往,高中音樂課恐怕要失去其價值了吧?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學習效率和質量的有效途徑。那麼,高中的音樂課該如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呢?筆者認為:高中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知識經驗,有一定的知識面(包括文學、歷史、地理等),對於事物也有自己的認識和觀點。在教學時,如果還照搬照抄原來的老方法,把音樂課上成枯燥的“解剖課”,是絕對行不通的,應在音樂的內容和含意上作更寬泛一些的探索,站在音樂文化的高度上欣賞作品,融入人文色彩,使音樂更貼近學生已有的歷史、地理、文學知識,可能更容易被廣大的學生接受,也較容易激發學生欣賞音樂的興趣,進而培養他們主動參與對作品的感受體驗、分析、理解,即“人文式”取代“顯微鏡”式。

要想採用“人文式”教學,“學科綜合”是至關重要的,也可以説,只有把幾個學科的知識綜合起來,才能實現教學內容的“人文式”。兩者的關係猶如繁花與綠葉,是相輔相成的。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具體做法;

一、 音樂與歷史、地理學科的綜合

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產生風格各異的音樂,這與當時的歷史背景有着很大的聯繫。我在教學中注意把歷史知識貫穿到音樂教學中,讓學生既複習了歷史知識,又掌握了音樂知識。如講到“音樂作品的時代風格”一課中《祝酒歌》時,我講了中國的,十年浩劫,給國家、人民帶來的無法彌補的傷害和損失,結束時,中國人民欣喜若狂的心情無以言表,於是曉光、施光南這兩個不會喝酒的人一夜之間用激情創作了至今還膾炙人口的《祝酒歌》,利用這段學生已學過的歷史,讓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什麼是音樂的時代風格。再如在欣賞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時讓學生自己討論並分析一下我國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然後再聽《黃河怨》《河邊對口唱》等作品,學生內心所受到觸動、所受到的愛國主義教育絕對不是普通説教能比擬的。

欣賞“中國民歌”時,結合各地的地理特點講解各地民歌的不同特點,比如:南方地區氣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景觀秀麗,到處都是楊柳垂岸,小橋流水,連人都長的小巧玲瓏,使得音樂風格也委婉秀麗;北方地區石山崢嶸,藍天下一望無垠的土地,氣候寒冷,人長的高大彪捍,所以民歌的音調也高亢、嘹亮,質樸。學生聽了之後,回想起自己到南方旅遊時的見聞,都認可兩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

二、 音樂與文學的綜合

文學與音樂是姐妹藝術。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加入一些文學知識,有助於學生正確理解音樂作品。 如我在上欣賞課《十面埋伏》時,為了把這場戰爭講得更精彩一些,我引用了項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把項羽在這場戰鬥中面臨失敗的焦慮及兒女情長很好地表現出來。在欣賞馬思聰的《思鄉曲》時,我把中國台灣詩人余光中的《鄉愁》(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用大屏幕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思鄉曲》,一邊朗讀《鄉愁》。名曲配名詩,可謂是珠聯璧合。學生在欣賞過程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複習了那首著名詩篇。再如欣賞“音樂與詩歌”中《陽關三疊》時,我讓學生在瞭解了詩中傷感絕望的離鄉之愁後,從已學過的古詩中尋找和這首詩情緒相反的詩句,這種做法很新鮮,學生們的參與熱情也就很高,連許多平時上課不很積極的學生都在搜腸刮肚的思考,當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薰,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被找到後 ,學生的成就感和興趣陡然提升。

三、 音樂與美術的綜合

音樂與美術也是姊妹藝術。人們常常把音樂稱作“流動的畫面”,把美術稱為“凝固的音樂”在音樂課中,加入一些美術作品,對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欣賞《伏爾加船伕曲》時,我把列賓的油畫《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展示出來,讓學生一邊聽音樂,一邊欣賞這幅世界著名的油畫。學生通過聽音樂、看油畫,更深地理解音樂作品的意義。

“人文式”教學使我們的課更生動,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同時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使音樂課真正達到了“為每個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的目標,當今科學技術和經濟迅猛發展,音樂在促進人的發展和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高中音樂課的“人文式”教學必將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20

一。對數學概念教學的一點反思

對於學生來説,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去了解世界。而對於數學教師來説,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去挖掘數學,他不僅要能“做”、“會理解”,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去“理解”,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辨證的等方面去展開。

下面以函數為例:

1。從邏輯的角度看,函數概念主要包含定義域、值域、對應法則三要素,以及函數的單調性、奇偶性、週期性、對稱性等性質和一些具體的特殊函數,如:指數函數、對數函數等這些內容是函數教學的基礎,但不是函數的全部。

2。從關係的角度來看,不僅函數的主要內容之間存在着種種實質性的聯繫,函數與其他中學數學內容也有着密切的聯繫。

方程的根可以作為函數的圖象與軸交點的橫座標;

不等式的解就是函數的圖象在軸上方的那一部分所對應的橫座標的集合;數列也就是定義在自然數集合上的函數;

同樣的幾何內容也與函數有着密切的聯繫。

……

教師在教學生是不能把他們看着“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裏“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

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一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儘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二。對數學教學方法的幾點啟示

本人從事高中數學教學工作將近30年的時間了。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如何儘可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在課堂上40分鐘的學習效率,這對於剛接觸高中新課改教學的我來説,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要搞好高中數學新課改,首先要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和認識,這樣才能將知識系統化,注意知識前後的聯繫,形成知識框架;其次要了解學生的現狀和認知結構,瞭解學生此階段的知識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處理好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關係。課堂教學是實施高中新課程教學的主陣地,也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教學不但要加強雙基而且要提高智力,要發展學生的創造力;不但要讓學生學會,而且要讓學生會學,特別是自學。尤其是在課堂上,不但要發展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在有限的時間裏,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1。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分為三大目標,即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和動作技能目標。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和媒體,把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備課時要依據教材,但又不拘泥於教材,靈活運用教材。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知識、能力、技能、心理、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2。要能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堂課都要有教學重點,而整堂的教學都是圍繞着教學重點來逐步展開的。為了讓學生明確本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在上課開始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短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講授重點內容,是整堂課的教學高潮。教師要通過聲音、手勢、板書等的變化或應用模型、投影儀等直觀教具,刺激學生的大腦,使學生能夠興奮起來,適當地還可以插入與此類知識有關的笑話,對所學內容在大腦中刻下強烈的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尤其是在選擇例題時,例題最好是呈階梯式展現,我在準備一堂課時,通常是將一節或一章的題目先做完,再針對本節的知識內容選擇相關題目,往往每節課都涉及好幾種題型。

3。要善於應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新課標和新教材的背景下,教師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顯著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課容量,從而把原來40分鐘的內容在35分鐘中就加以解決;二是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四是有利於對整堂課所學內容進行回顧和小結。在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引導學生總結本堂課的內容,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通過投影儀,同步地將內容在瞬間躍然“幕”上,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本堂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對於板演量大的內容,如立體幾何中的一些幾何圖形、一些簡單但數量較多的小問答題、文字量較多應用題,複習課中章節內容的總結、選擇題的訓練等等都可以藉助於投影儀來完成。可能的話,教學可以自編電腦課件,藉助電腦來生動形象地展示所教內容。如講授正弦曲線、餘弦曲線的圖形、稜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都可以用電腦來演示。

4。根據具體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堂課都有規定的教學任務和目標要求。所謂“教學有法,但無定法”,教師要能隨着教學內容的變化,教學對象的變化,教學設備的變化,靈活應用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於新授課,我們往往採用講授法來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而在立體幾何中,我們還時常穿插演示法,來向學生展示幾何模型,或者驗證幾何結論。如在教授立體幾何之前,要求學生每人用鉛絲做一個立方體的幾何模型,觀察其各條稜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各條稜與正方體對角線之間、各個側面的對角線之間所形成的角度。這樣在講授空間兩條直線之間的位置關係時,就可以通過這些幾何模型,直觀地加以説明。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課堂內容,靈活採用談話、讀書指導、作業、練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在一堂課上,有時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無定法,貴要得法”。只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利於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都是好的教學方法。

5。關愛學生,及時鼓勵

高中新課程的宗旨是着眼於學生的發展。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要及時加以總結,適當給予鼓勵,並處理好課堂的偶發事件,及時調整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情況。如在講完一個概念後,讓學生複述;講完一個例題後,將解答擦掉,請中等水平學生上台板演。有時,對於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對他們多提問,讓他們有較多的鍛鍊機會,同時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及時進行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能熱愛數學,學習數學。

6。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着學生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習的領路人。

在一堂課中,教師儘量少講,讓學生多動手,動腦操作,剛畢業那會,每次上課,看到學生一道題目往往要思考很久才能探究出答案,我就有點心急,每次都忍不住在他們即將做出答案的時候將方法告訴他們。這樣容易造成學生對老師的依賴,不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新方法的形成。學生的思維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庫,學生往往會想出我意想不到的好方法來。

7。切實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眾所周知,近年來數學試題的新穎性、靈活性越來越強,不少師生把主要精力放在難度較大的綜合題上,認為只有通過解決難題才能培養能力,因而相對地忽視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學。教學中急急忙忙把公式、定理推證拿出來,或草草講一道例題就通過大量的題目來訓練學生。其實定理、公式推證的過程就藴含着重要的解題方法和規律,教師沒有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沒有發掘其內在的規律,就讓學生去做題,試圖通過讓學生大量地做題去“悟”出某些道理。結果是多數學生“悟”不出方法、規律,理解浮淺,記憶不牢,只會機械地模仿,思維水平較低,有時甚至生搬硬套;照葫蘆畫瓢,將簡單問題複雜化。如果教師在教學中過於粗疏或學生在學習中對基本知識不求甚解,都會導致在考試中判斷錯誤。不少學生説:現在的試題量過大,他們往往無法完成全部試卷的解答,而解題速度的快慢主要取決於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熟練程度及能力的高低。可見,在切實重視基礎知識的落實中同時應重視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培養。

8。滲透教學思想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係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中學數學教材的條章節之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恰當在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靈活運用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課堂40分鐘的學習效率,要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就應該多思考、多準備,充分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學機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21

(一)xx老師的課後反思

週一張主任告訴我,這次讓我講規範月之後的校級公開課,感覺很榮幸。於是,經過再三思考決定講《江南的冬景》,之後又進行了兩天的精心備課和馬老師的細心指導,我在上這堂課時,進程還是比較順利,學生配合得也很好。所以這節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先談一談這次講課的成功之處吧。

首先,課堂的結構安排為:整體感知找出具體描繪江南冬景段落——重點鑑賞品味三幅冬景畫面——總結寫景方法。

其次,把學生當做課堂活動的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透過討論,交流找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副江南的冬景,並且説明自己喜歡的理由;而且讓學生進行美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這樣讓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個性,並且也活躍了課堂。

第三,教師適當的範讀,給學生以示範,並且能透過聲音把學生帶到江南那充滿詩情畫意的冬景中,讓學生真切的體會到江南冬景的魅力,進而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情感,到達了很好的效果,也得到了聽課老師的一致好評。因此,我覺得以後教學過程中教師的範讀還是必要的。

這節課也有一些不令人滿意的地方:

第一,對學生牽的太厲害,控制性強。由於是示範課,所以這節為了不讓學生出太多的差錯,所以我給學生引導的有點多,讓學生緊緊圍繞我設計的題目進行思考,所以我對這節課上學生的生成不是很滿意。

第二,在賞析江南的雪景時,講的有點多,因為那裏引用了超多的詩句,是一個教學的難點,學生有點讀不懂,所以有一些東西直接是我拋給學生的。因此,我感覺如果讓學生課前就引導他們去對難點進行充分的預習,有可能這個地方是這節課最出彩的地方,所以,課前就應有針對的引導學生,這樣課堂上才會有更好的生成。

第三,這節課我設計的題目大多都是開放性的,但是還有時提到一些封閉式的提問,我覺得這一點就應避免。

第四,課堂上對學生的評價不夠。高一學生其實內心還是比較稚嫩,期望受到鼓勵。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對學生的表現及時評價,給學生成功感,有自信感。這樣就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學生能從文中找出詞語來回答問題,能夠表揚他,“他能從文中找出詞語來概括,做的很好;有的學生還能談自己的感受,能夠評價,“他不僅僅能找出關鍵詞,而且能加入自己的理解,水平很高”,等等。

第五,教學無止境,馬老師評課時提到上課的最高境界,就是能這讓這節課自然地推進而看不到雕琢的痕跡,而我這節課很顯然能讓聽課老師聽出這是一節進行了一些雕琢的課堂。我離這一要求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的學習上,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並且也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反思,才能使自己成為真正好處上的用新理念武裝的教師。

(二)組內老師的評價

組內老師的評價

一級部的老師評價:

優點:

1.有激情,導入語言乾淨利索。

2.方法得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

3.賞析到位,示範朗讀做到很好。

缺點:用課件給人感覺影響了課堂的連貫性

二級部的評價:

優點:

1.大膽取捨,重點突出

2.結構設置合理,整體感知環節概括全面,用問題帶動學生的學習和思考,那裏體現了課堂的高效。

3.鑑賞品味環節,分析到位,挖掘深刻,而且對學生進行範讀,到達了很好的效果。

缺點:

應對學生,有時候不能耐心等待學生回答,出現代言的現象。——馬老師

三老師的作文指導課《引教材之水,成秀麗篇章》

(一)xx老師的設計思想:

本堂課為寫作指導課,關於寫作教學,得益於馬老師歷來所倡導的讀寫一體化教學思想,平時的教學中,我一向在對這個課題進行着自己的思考和實踐中的嘗試。接手此刻所任教的兩個班級之後,我越來越發現學生作文狀況很不理想,所存在的問題也因人而異,有的是缺素材,有的是不懂文章的結構佈局,還有的是語言枯竭……總之,形形色色,我甚至找不到從哪裏下手搞突破,這一次講課,處於必修五課文剛剛講完,《唐詩宋詞選修》還沒開課的間隙裏,突發奇想,我選取了“引教材之水,成秀麗篇章”這個課題,目的在於,做好授課銜接的前提下,嘗試用教材去解決學生在寫作方面所存在的五花八門的問題。

設計這一課的教學模式是:引導——探究——歸納總結——訓練提高式。

本堂課由曾冬的一則《唐詩素描》導入,藉助於大學聯考優秀作文語段和我班學生自己的優秀習作,最終歸納總結出六條教材借鑑、作文訓練途徑,即:

1、直接從教材中摘錄優美的語句、語段加以巧妙運用

2、從教材中尋找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加以整合,用於豐富作文資料。

3、深入把握一篇教材文本,一個人物,一個事件,進行多角度解讀

4、依據多篇文本就同一個角度進行歸納整理

(二)組內老師的評價

xx老師:

1.這節課為寫作開闢了一條完整清晰的思路;

2.這節寫作課視角獨特,實用性強;

3.教師的積澱起了很大的作用。

xx老師:

4.寫作課題選的很好,學生很需要。

5.課堂很實用,學生很受用,對下階段《唐詩宋詞選修》很有幫忙。

6.聯繫大學聯考,學生對大學聯考作文有了相對清晰的認識。

7.“記錄我們的精彩”:據我所知,王老師有蒐集、記錄學生作文片段的習慣,足以看出她在教學上的用心。

xx老師:

8.材料選取很用心,尤其課堂一開始的一篇《遊子吟》使課堂教學充滿詩意和温情。

9.引導與訓練相結合,課堂容量大,又具有較強的實用性。

10.教師指導到位,語言乾淨,歸納、總結及時。

xx老師:

11.思路清晰,引導到位,學練結合,循序漸進。

12.寫作大話題,課堂小切入,化難為易,用具體的例子帶動學生,化抽象為具體,學生易於也樂於理解。

13.課堂流程採用歸納演繹法,先了解,再歸納演繹,發散訓練,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14.積累、保存學生寫作成果,對學生寫作用心性無疑會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xx老師:

15.選題頗見匠心,可謂“從課本中來,發散到課堂之外。2、教學思路設計上,每一環都有小結,最後又有一總結,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學生易於理解把握。

16.引學生習作入課的做法,對學生的激勵鼓勵效用很大。

xx老師:

17.教態自然大方,面帶微笑,有親和力。

18.課堂以學生為主,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用心性、創造性。

19.充分利用課內資源,以課內源頭進行挖掘,調動學生的寫作靈感,效果很好。

xx老師:

20.課堂環節疏密有致,針對性訓練與知識運用聯繫密切。

21.課堂活躍,學生反映較好。

22.課堂重點突出,目標達成度高。

xx老師:

颱風、教態很好,導入很有創意,課堂環環相扣,印象最深的是引學生習作入課的做法,很用心,對學生的激勵鼓勵效用很大。

xx老師:

23.對作文王老師積累了很多的素材,對寫作王老師都有着比較深入的研究,聽課本身就是抱着學習的態度去的,很有收穫;

24.設計很新穎,展示與練習相得益彰,課件製作很漂亮

25.在學生參與方面,王老師很好的展示了她極富親和力的一面,很好的調動了起來。

26.對於輕易不願涉及的作文老大難,王老師坦然應對,並且以很巧妙的形式加以呈現。

xx老師:

27.選題創意很好,課堂環環相扣,及時點評總結,實用性很強。

xx老師:

28.對於作文教學,語文老師大都有過借鑑教材的想法,但是,真正的構成系統,納入課堂的並不多,能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準備出這樣的一節課,我想更多的就應是源於平時深厚的積澱,教學的用心也由此可見一斑。

29.這節課教學思路設計,從課前《遊子吟》歌曲的播放,直至課堂結束,設計都頗見匠心,每一環都有小結,最後又有一總結,重點突出,思路清晰,學生易於理解把握。

xx老師:

30.引用教材成秀麗文章,給學生有效的寫作指導。

31.教學中運用學生自己的寫作片段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鼓勵和動力,給學生以鼓勵和動力。

32.學生在課堂上用心思考,動筆寫作,師生互動融洽,知識生成目標達成,課堂環節緊湊,讀寫結合,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

33.探討之處:司馬遷與屈原的寫作材料太老套,難以吸引閲卷老師的眼球,能否用其他材料作為切入點進行訓練。

xx老師:

34.課堂設計較好,從寫作層面上引導學生從教材中獲得更多的東西。

35.教態、颱風較之從前又有了新的提高,從容自然,教學語言簡練乾脆。

36.小問題提示:學生課堂回答完畢忘記及時請坐,語言儘管簡潔乾脆,但類似於“能夠吧”“行不行”等表商量語氣的詞語更多的時候被視為課堂無效語言,課堂上,教師的語言應具有充分的肯定或否定。另外,個別字音不太準確,兒化音很重,普通話發音呈下降趨勢。某些肢體語言不太妥當。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22

送走繁忙充實的X年,又迎來充滿希望的虎年,回顧過去的一年,自己在思想政治素質、專業知識上都有所收穫。現將20xx年的個人工作作如下總結:

一、加強學習,堅定信念,忠誠黨的教育事業。

作為一名中年教師,我自覺加強政治學習,提高政治思想覺悟。平時,我認真學習了xx大精神,仔細體會“三個代表”滲透在教育領域的意義,學習教育戰線中先進人物的事蹟,時刻鞭策激勵自己。

我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我的學生。在工作中能夠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大膽創新、樂於奉獻,努力教好每一堂課,帶好每一次訓練,圓滿地完成本職工作。我能夠師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時時處處做學生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我自己首先做到。此外,我還能夠尊敬領導,團結同事,積極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遵守學校的一切規章制度。

二、深鑽教材,認真教學,圓滿完成任務。

體育課教、學、練三者之間的統一。俗話説:施教之功,貴在引導。教師的教學藝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引導水平的體現。只有教師正確而巧妙的引導,才能在學生的學習中起到“引爆”作用,實現認知、情感、行為三者的統一,獲得教學最佳效果。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內容,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體育運動技能,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在區優質課比賽中,我動腦筋、想辦法,將教材進行分段教學,每段之間都是遞進關係。同時,考慮到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按能力分組,教學因人而異,是每位學生各需所求,各揮其能,各展其才。通過自己的精心設計,合理安排,這節課上的有聲有色,效果很好,獲區優質課一等獎。

學生普遍都害怕長跑50m×8這個項目。為了讓學生達標,必須樹立他們的信心,消除他們的恐懼心理。我給他們講“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的道理,讓他們認識到凡事在於人為,堅持就是勝利。在教學設計中,我安排課課練,學生每節課準備活動中沿操場跑三圈,每位學生每週有兩次練習的機會,一學期結束時,五、六年級的學生達標合格率為98%,效果明顯,從而達到了鍛鍊身體,磨練意志,提高素質的目的。

三、發揮特長,刻苦訓練,辦好女子田徑隊。

我是田徑運動員出身,訓練田徑是我的特長之一。圍繞着把我校田徑隊保住全區領先指導思想,組建田徑隊要從長計議,長要有規劃,近要有打算。在選材時,我要求二年級至六年級都有學生參加,不僅要考慮眼前隊伍的適用構成,而且要考慮隊伍的後繼有人。在訓練時,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素質能力,制定了合理有效的科學訓練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狠抓隊員的基本功訓練,要求每個隊員動作規範,從小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在訓練中,我不僅對隊員們嚴格要求,而且對自己也嚴於律己,要求隊員做到的,我也必須做到。無論是冰冷的寒冬,還是炎熱的夏季,我都能堅持訓練,每次都提前早早到校為隊員們做好訓練前的準備工作。此外,我還經常找隊員們談心,增加師生之間的瞭解,關心她們,愛護她們,為她們排憂解難,讓每位隊員都能感受到田徑隊就是自己的家。

在訓練中,我給予了誠摯的愛生之心,端正了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採取了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運用了多種多樣的工作方法。正因為如此,在參加區組織的田徑運動會中獲團體總分第四名好成績,受到了學校領導、教師及家長的好評。同時,為在周邊社會上樹立了良好形象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23

新課程以來,圍繞新理念、新課標組織教學,歷史課堂中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通過一學期的歷史教學,對歷史課堂中某些教學行為進行總結和探討。

一、在三維目標達成的過程中不能忽視知識目標

基本的歷史知識包含重要的歷史史實和基本歷史線索兩部分,知識是基礎,是依託,是載體,是學生髮展的雙翅。學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歷史線索和具體的歷史知識的同時,才能形成歷史學習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學會學習,才會產生愛國主義情感、正義感、社會責任感以及正確的生活態度、做人態度和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再創造的過程,通過師生的活動,最大限度地充實和豐富教科書所設計的歷史基礎知識的框架,使文字知識"活"起來。

二、實現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不能走“形式”

歷史課程標準提倡多樣化的教學形式。在課堂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給學生學習歷史營造一個興趣盎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老師們積極探索多種教學形式,組織了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在這些活動中,讓學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參與教學,師生、生生之間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三、創造互動式課堂不能丟掉秩序和規則

新教育觀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日常的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建立起新規則,培養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組織,真正地使學生在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不斷產生新的想法。同時學會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共享他人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在追求課堂的民主,開放的同時,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規則。.

四、確立學生主體地位不能輕視教師的作用

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已經成了廣大歷史教師的共識,除了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外,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掌握學習策略。同時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情感,與學生一起去尋找真理,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嚮導。

五、實現教學手段現代化不能走進多媒體教學的誤區

我認為,歷史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應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明確目的。使用多媒體教學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從頭到尾地演繹課件,很難突出教學重點,淺化難點,學生也只是被動地接受信息,且很難在稍縱即逝的信息中把握一節課的知識結構,線索及要達到的目標。其次,要合理安排。多媒體所用的時間過長,頻率過快,不利於實現師生互動。教師沒有時間蒐集學生反饋來的信息,學生要不停地調動自己的各種感官去適應,來不及對知識內容做深入細緻的思考,事實上他們真正參與課堂的機會被多媒體剝奪了。再次,要調動學生。任何教學手段的使用都要儘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有利於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總之,多媒體教學不是萬能的。

總之新課程改革才剛開始,需要我們不斷去努力,不斷去學習,更好的使我們的課堂活躍起來。同時還應該牢牢的把握課改的方向。這樣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才不會亂,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高中英語教學反思 篇24

多數高三學生都參加了月考,正是這一次小小的考試,打亂了很多學生複習節奏,這幾天也見了一些學生和家長,從和他們的交流來看,多數人對月考成績非常重視。因此很多學生整個假期都想着月考的事情,有的期待,更多是心裏沒有底氣。那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視覺來看待月考成績呢?考試對高三的學生來説,可以説是家常便飯,但是國慶前後的這次月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進入高三以來的學習情況。因此需要我們慎重的總結,因為後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考試最終目的是自我完善。

這個道理每次考試前後提及到,可是現實中多數學生拿到成績後的表現可看不出是自我完善之後的那種靜心、理性、更有效率的學習。而是一種焦慮、急躁、甚至對自己失望。當然這樣的“靠後綜合症”僅僅持續了幾天時間,他們又被捲入都茫茫的備考大軍中去了,依然沒有效率,甚至盲目的複習,隨波逐流,甚至迷失了自己,這樣一來,一直到大學聯考,都是這樣循環着——學習——緊張——考試——失落——學習——緊張——考試——失落。雖然現在高校招生錄取率相對比較高,但是想去好學校,好專業難度還是很大,因此説大學聯考之後,絕大多數人對自己成績還是有失落感。那麼我們回過頭來,是不是我們不能做得更好,當然不是。因為每一次考試都給我們提供了一次機遇,如果説僅僅為了考試而考試,有可能失去了機遇。

1.建立大學聯考備考日誌

一份完整的《備考日誌》做好包含以下內容:

(1)隨着考試時間的臨近,你的心態發生了哪些變化?

有的學生越到臨近考試,越緊張,甚至在考上外還加班加點的看書,打算考試的時候能對到一些題目,心理不斷的暗示自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其實抱有這樣想法的人,往往都是對自己丟失信心。有的考生考試之前盲目的士氣高漲,覺得:”反正考試還沒有考,什麼都可以發生,我這次考試肯定能打翻身仗。“結果很多人事與願違。還有的指望通過這次證明自己,也有人覺得這次沒有複習好,考試肯定完了,考試之後再好好努力吧、那麼你是哪樣的心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一面,那麼就在考試之後把它寫下來吧,把幾次考試的日誌放在一起比較一下,你會收穫得更多。

(2)考試時,你對各科試卷的感覺如何?

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相對優勢的學科,特別時自己最拿手的一科,有時候卻沒有得到令自己滿意的分數,那麼考試時對試卷的認知最為重要,是不是你考試中對某科,某個題目意識決定了你考試中出現的一些不足?所以説不管你每科成績怎樣,你在考試中肯定對每科都有不同的認識,那麼在考試之後就應該把這些認識記錄下來,看看在接下來的複習中,你能發現些什麼?

(3)考試結束後,你感覺如何?

考試結束之後,學校一般都會放兩天假,那麼在這兩天的時間裏,你是否忘記了考試?如果沒有忘記,那麼你最擔心的是什麼?為什麼會擔心?如果你能忘記考試給你帶來的不快樂,是哪些方面給你的力量?不管你是否忘記這次考試,你肯定屬於自己的感覺,下一次考試還會如期的到來,為了有更多的收穫,你也應該把考試結束後的感覺寫下來。有人心裏沒有底氣,有人怕第一時間見到分數,也有人盼望着早點知道成績,更有人對成績抱有幻想....

(4)拿到分數時,你的感覺如何?

拿到各科成績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感覺肯定不一樣,考好的人往往春風得意,一切在眼裏都是美好的,考不好的人對自己灰心失意,不知怎麼面對才好。都説分數是命根子,在現實中往往有一些人拿到分數的時候,對自己不滿意,發誓學習,結果沒有堅持幾天,就忘記了這事情,下次考試一樣如此,結果大學聯考敗得很慘。你是否有一種”在成功的喜悦中歡天喜地,不在失敗的苦痛中呼天搶地“然後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完善,最後做一個真實、最好的自己,那麼也就擁有自己了。因此説,拿到分數之後,你應該記錄下你的感覺。

(5)在備考中,你做哪些事情對你這次考試有了很大的幫助?你做了哪些事情,阻礙了這次考試的發揮?

這一條很重要,學習過程中,最摧殘人的就是做了很多無用功,並且找不到做有用功的方法。例如很多學生都把時間留給作業,把自己折騰的身心疲憊,結果學得東西考試沒有考,考得東西沒有學到。還有用一些資料,都是一些老題、舊題甚至錯題,那麼你就在這次考試過後有新的認識了,知道什麼資料好,什麼作業好,平時做哪些事情才能有益於學知識,同時適應考試。很多人考不好,就想找課外輔導班,或者找一對一,其實你不對你的實際情況進行總結,並且沒有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那麼盲目的報班,請老師,效果肯定不好。

(6)對下一次考試有什麼期待?

很多人都期待下一次考多少多少分,而不去想下一次考試絕對不能出現哪些錯誤,同時在現實中一些學生眼高手低,制定的學習計劃,還有下一步的目標很不合理,到頭來什麼願望都沒有實現。那麼你對下次考試有什麼期待?在這次考試之後詳細的寫下來,下次考試驗證一下,看看你制定的計劃和目標是否合理,這能折射出你備考過程是否合理。

2.對複習策略進行必要的調整:

每週都會有很多人@我,多數人都想求一個特別適用的學習方法,由此可見,處於迷茫中的學生並不少,有的自己不清楚自己做哪些事情最合理,甚至總是期盼着有一天,他得到某種學習方法,成績就迅速提高,事實上,一直到大學聯考,這樣的現狀也不會有太多的改變。因為沒有自己的策略,更不要説是適合自己的方法了。這次考試,無論是對高三的認識上,還是對自己複習策略上,都是促進的好機會。

(1)認識上的改變

進入高三,但是沒有認識高三,有的覺得還有很多機會在後面,甚至是自己會考時就沒有怎麼努力,知道衝刺階段用功就考一個好高中,那麼大學聯考也是如此;有的人覺得時間長着呢,考試畢竟是開始,夢想的學校始終沒有改變,例如説每年都會遇到很多學生目標建立在非現實的基礎上,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了,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説,月考能讓更多的學生清醒,認識一下什麼是高三的考試,離大學聯考的差距有多遠,離目標學校有多遠,等等。

(2)想法上的改變

先有認識,再有想法,通過考試發現一些事情與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好的結果不是期待來的,那麼是不是以前的學習心態、做法有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方面是否需要改變?只要有改變的想法,那麼這才具有改變的前提。

(3)做法上的改變

不想失敗,夢想成功,以前的做法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那麼要想下一次考試取得好成績,學習計劃、方向、時間分配都得做一定的調整,那麼肯定有學生會問,如何調整?現實中,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改變的前提就是認識自己,我每年都會遇見一些學生,問的問題很大,例如:數學怎麼學?英語怎麼學?等等,其實他們都看到是狀態,數學或者英語不好是一種現實中的狀態,那麼要想解決問題,是不是先靜心全面的思考一下,你的現狀是如何造成的?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想達到什麼程度等等。找到自己問題所在,明確方向,並且在一定的時間內努力實踐了,最後結果不盡人意,那樣可以求助別人。最起碼我們在做,努力的做,而不是獲得某種安慰或者方法再去做。

關於各科備考策略和方向問題,我會寫大篇幅的文章詳細的敍述。

二、月考試卷有自身的不足:

任何一次考試,試卷都存在自身的不足,但總體上對一份試卷的評價,就是“匹配”,就是是否與大學聯考要求相匹配?是否與你存在的實際問題相匹配?是否與某個階段的知識內容等方面匹配?所以説,月考成績決定不了學生的未來,原因如下:

1.月考是階段性的考試,知識點涵蓋面不廣。

不少學生在高三開學就考一次試,但是有的學校,開學考試只是對暑假作業做檢測,如果哪個學生暑假作業沒有完成,直接導致考試沒有考好。那麼在一定程度上,月考只比開學考稍微完善一些,但是知識點覆蓋面較小,從側面講離綜合性的考試還有很大差距。

2.月考試卷題型、試題質量有一定的侷限性。

我已經分析過一些學生的月考試卷,試卷中的題型設置不一定合理,甚至試題質量與大學聯考要求不匹配。因為本身就是一次檢測而已,一般都是由學校命題,沒有聯考,沒有一些學校聯合起來統一命題,無論是命題人數,還是命題時間都與統一命題不能比,所以試題存在一定的缺陷是正常的。

當然各地教學情況不同,月考出發點也不盡相同,如果我們要總結,還是把問題放在主觀方面上。

如果説非得給月考附加一個意義的話,那麼可以説月考雖然只是一次檢測,但也是學生們一次自我完善的機會,也是一次嶄新的開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shuxin/jiantao/n0rv9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