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工作計劃精選 >

在教研室主任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

在教研室主任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

在教研室主任工作研討會上的講話

一、XX年工作簡要回顧

XX年在市縣兩級教育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市縣兩級教研部門着力解決教研觀念更新、教研方式改革、教研隊伍加強、教研製度創新、教研作用發揮等問題,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從10個方面簡要概述一年來的工作。

1、素質教育實施力度加大,一些規範性要求越來越具有操作性。

2、課程改革不斷深化,高二選課走班積極推進,校本課程建設逐步進入個性化階段。

3、課堂改革繼續深化,高效課堂研究更加紮實有效。寧陽縣在全縣中國小推行了“課前抓預習、課堂抓達標、課後抓作業”的統一要求;東平縣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加大課堂改革力度,以新湖鄉為代表的先進單位,會考成績從中下游上升到全縣第一,這充分説明早改早受益,真改真受益。

4、聯片教研不斷擴展,活動方式不斷創新,深受基層歡迎。去年在泰山區召開了專題會議,新泰市的聯片教研活動已經形成常規,開展的活動豐富多彩、紮實有效。

5、教學視導實現制度化、常態化,指導服務越來越到位。岱嶽區各學段每季度一次的教學視導工作非常深入,教研人員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在課堂,形成了在基層解決問題的有效機制。

6、重點問題研究機制初步形成,部分學科開始從論文評選向課題研究轉變,部分縣市區的研究成果受到上下共同關注。肥城市的校本教研的實踐探索成為全國80多個實驗基地之一,為全省提供了專題會議現場,經過教研人員和學校的共同努力,出版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這就是我們所倡導的課題研究。

7、質量意識進一步強化,兩級教研室在質量問題上始終沒有搖擺和動搖,儘管我們目前的質量觀和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不十分吻合的地方,但我們必須在尊重現實的基礎上不斷髮展不斷完善。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對人才培養的戰略性要求,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戰術性要求,因此,離開素質教育談教育質量是片面的教育質量,離開人才培養談素質教育是空洞的素質教育。

8、網絡教研開始起步,兩級教研室都納入了工作議程。泰山區的網站建設、管理和作用發揮的很好;市教研網站兩年多時間點擊量已於 2月1日超過了100萬人次,受到越來越多教育管理人員和廣大教師的關注。

9、自身建設得到加強,機構建設,組織管理,人員配備,政治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泰山區的《泰山教育》《課改報》,新泰市的《新泰教研論壇》,肥城市的《教研論壇》,等等,都發揮了總結、推廣、宣傳的重要作用,肥城市的《教研論壇》把外出學習的成果變成講座形式,既是對學習者的高要求,也是為未能外出學習的提供一次間接學習的機會,這個錢花得太值了。肥城的回顧與展望我每年收到一次,有每個學段和每位教研員的詳細總結,也有每個學段的工作日記,還有每個學段下一年的精細打算,這是一本總結計劃,更是常規管理嚴細實恆的結晶,讓教研員在總結中得到了提高、發展和昇華,這本身就是一種課改精神,就是一種科學的管理,是很值得學習借鑑的。

10、對教研工作的重視程度進一步提高,市縣兩級都隆重召開了課程與教學工作會議,市裏的會議是近幾年召開的規格最高的一次教學工作會議,會議直接召開到鄉鎮教辦主任和部分鄉鎮中心中學、中心國小,會議下發轉發了10份文件,表彰了128個先進學校和1700名先進管理個人、班主任和先進個人,局長要求班子全體成員和科室負責人都要參加,提出業務工作人人都要了解,人人都要關係支持。教研室機構建設主要領導高度關注。

二、XX年及今後一段時間教研工作面臨的形勢

1、各學段教學質量面臨空前壓力。

2、質量監測機制創新重新建立考驗教研智慧。

3、制度創新、亮點、品牌等工作亟待加強。我們在這三個甚至多個方面的工作不但有差距,而且有很大差距,每位管理人員和教研員都要把這幾項工作納入年度計劃和年度總結之中。

4、職能定位和工作方式亟待轉變。全國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工作研討會,對教研室的作用作了充分肯定,會議一致認為教研機構是促進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專業支撐力量,陳小婭副部長指出“八年來課程改革推進得比較順利,這其中凝聚着教研隊伍的辛勤勞動,各級教研機構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探索,為平穩健康有序地推進課程改革做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貢獻。” 她同時指出,教研系統仍存在一些不適應的地方,教育理念、職能定位、隊伍建設、服務水平和能力等都有待提高,要求提高專業化服務水平,聚焦課堂主陣地,通過區域、連片、網絡等方式加強溝通和聯合以及資源共享,把教研部門建設成當地教學研究中心、課程發展中心和教學資源中心,她認為,教研部門身負重任,大有可為。陳小婭副部長還指出,深化課程改革,提高教育質量是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

5、自身建設受到挑戰。

三、XX年工作安排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市教育局整體工作部署,以實施新課程、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為工作中心,牢固樹立“圍繞中心、服務學校、發展教師、成長學生”的思想意識,堅決落實“規範行為不走樣,深化課改不懈怠,確保質量不動搖”的行動要求,學段、學科都要找準工作的着力點和關注點,努力把教研室建設成教學研究中心、課程發展中心和教學資源中心,不斷提高教育發展的核心競爭力,為打造高質量、有特色、人民滿意的教育作出應有的貢獻。

㈠圍繞中心,引領教育健康發展。

1、認真貫徹落實好省、市、縣課程與教學會議和幾個重要文件精神。《泰安市素質教育質量效益雙高工程評價方案》、《泰安市中國小教育質量檢測實施方案》和《泰安市中國小教師考評指導意見》。

2、組織開展好全市中國小素質教育質量效益雙高工程。各縣市區要拿出具體的實施方案,明確年度目標、任務和措施,確立責任人,要用“雙高”作為檢驗活動成效的最終結果,今年的表彰主要標準就是“雙高”這個結果。

3、義務教育段借鑑高中分層管理經驗實施分層管理。按照學校的辦學規模、辦學水平、辦學特色、師資圖書等條件、規範化學校的類別等多項指標,將學校分為一、二、三個層次,對不同層次學校分別制定不同目標、任務和要求,實行動態管理,能上能下,高中、國中每年根據評估結果調整一次,國小每兩年調整一次。把工作重點放在二、三層次,各項政策要更加有利於二、三層次學校的發展,努力縮小層次差距,促進均衡發展。

4、按照《泰安市中國小教育質量檢測實施方案》,建立市縣質量監測中心,制定監測方案,全面開展對中國小教學質量的監測評價。

5、繼續做好培植典型工作。建立教研員聯繫學校制度,重點幫助學校規範辦學行為、推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提升學校管理水平和辦學層次。把培植典型的數量和質量納入年度評估內容和考核目標,努力培植學校、學科、教師等多個層面的典型,並積極發揮教學示範校、學科基地和優秀教師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倡樹典型,打造品牌,促進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水平。

㈡服務學校,引領學校實施品牌戰略。

1、重視個性特色建設,引領創建品牌學校。幫助學校在管理特色、德育特色、教學改革特色、課程實施特色、社團建設特色、隊伍建設特色、學校文化建設特色等方面明確定位,力爭XX年每縣國小、國中、高中各推出1所具有全省有影響力的教育品牌學校,積極改善千校一面的局面。

2、建立“名校聯盟”,帶動集約化發展。國小以建設“雙百示範校”活動為載體,建設100所教學標準化學校,100所特色鮮明學校,80%的指標放在農村學校,全面提升農村國小辦學水平,促進國小教育均衡發展水平的提升。國中以開展“雙50強發展提高”活動為載體,建設個性發展50強學校,教學創新50強學校,加強國中的基礎性、規範性、個性化建設。高中以開展“雙十”活動為載體,建設10所實施課程改革示範學校,破解制約普通高中發展的10個重大教育教學問題,把這10所示範學校建設成實施素質教育、規範辦學行為、推進課程改革、深化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等各個方面的示範,引領全市高中學校健康協調發展。形成國小、國中、高中3個“名校聯盟”,在市、縣教研室的統一協調下,開展學校發展戰略論壇、校長論壇、教師沙龍、相互訪學、同課異構、聯合監測、課題攻關等活動。

3、突出抓好本級,發揮示範帶動作用。泰城、縣城各學段要成為真正的教育教學工作示範。建立市區教研一體化,完善市區聯合教研製度,在縣市區個性化工作基礎上,由市教研室牽頭,組織開展主題性、系列化教研活動,形成經驗共享、比學趕超、競相發展的市區教研新格局。落實市縣教研員聯繫學校制度,使每個聯繫學校至少有一個方面的突破,促進學校特色建設。各學段建立月調研與專項調研製度,每學段每季度組織召開1次由市教育局領導幾個學校校長參加的工作交流研討會,強化工作調度,確保工作落實。

4、緊緊圍繞教育教學關鍵問題搞好課題立項,積極探討教研工作課題化、專題化、系列化、精品化的道路,突出教研活動的實效性。繼續深入研究和實踐“一段一模”、“一科一題”、“一校一品”、“一師一格”、“一人一長”的教研工作策略。“一段一模”即:幼教、國小、國中、高中四個學段確立各具特色的主流課堂教學模式;“一科一題”即:形成由市學科教研員牽頭組織的每個學科的主導性研究課題;“一校一品”即:每所中國小、幼兒園建設具有本校特色的、真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高品質校本課程;“一師一格”即:每位教師要形成自己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特色;“一人一長”即:每個學生至少熟練掌握一項終生髮展所需的愛好特長。

㈢發展教師,引領教師昇華職業追求。

1、不斷創新培訓模式,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在培訓內容上,突出優質高效課堂教學設計與研究,在培訓形式上,適當引進跟進式、參與式、現場觀摩培訓,教學論壇交流、深度反思匯談等形式;充分發揮山東教師遠程教育平台和本市網絡教研平台的作用,引入培訓資源和高端智慧,通過網絡培訓,實現互動與交流,拓展培訓時空,提高培訓效益。

2、搞好校本教研,促進教師自主發展。引領學校建立校本教研製度,引領教師同伴互助和開展小課題研究等行動研究,打造研究性教師隊伍。兩級教研部門要重點培植“輕負擔、高質量”的教師典型。

3、積極推進網絡教研工作。藉助省教研網絡平台,進一步完善《泰安教研》網站,建立縣市區獨立的教研網絡平台,逐步擴大教學資源庫的容量,推動學科帶頭人和教學能手博客建設工程,探討網絡集體備課、在線交流等活動,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服務教育教學的能力,搭建促進全市教師專業成長的網絡平台,用網絡平台創造教師展示自我、共享資源的新生活。實施教研員學科網絡教研負責制,建立任務驅動機制,加強對學校網絡教研工作的督導。

4、深化“兩名”建設,引領教師職業發展。加大名校長、名師培養力度,以學科為主,設立服務團隊,組織開展思想研討、課堂觀摩、經驗推廣等活動。

5、組織開展教師大比武活動。這次活動,不分年齡、性別、工作時間長短,也不看過去獲得的任何稱號,只有在職教師都能參加,給所有教師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公平平台,讓青年教師脱穎而出,中年教師展現成熟魅力,老年教師展示老辣嫻熟的教學技藝。

6、推薦讀書篇目,提升教師職業品位。給教師提供優秀的課堂系列、人文素養系列、生活品位系列等讀本,引導教師在提升專業水平的同時,提升人生境界,提高生活質量,享受職業幸福。

㈣成長學生,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1、明確培養目標,重視階段特點。國小是根基教育,以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為主要內容,重點解決如何培養學生持續濃厚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方法,形成終生受益的基本素質;國中是公民素養教育,應以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個性品質和人生規劃指導為主要內容,重點解決如何讓學生掌握適應終生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問題;高中是自主發展教育,應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民主精神、創新實踐能力、自主合作意識、公民責任意識和健康的生活、審美情趣為主要內容,重點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問題。各學段要根據各自的教育目標和側重點,形成不同的教育系列,細化教育目標與教育內容,指導學校有計劃、有重點地達成教育目標。

2、搞好生活教育、閒暇教育與自主教育。要深入理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教育思想,引領學校改變“課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師中心”的傳統教育觀念,全面規劃校園新生活,實行“為生活準備”的教育。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挖掘校內、家庭、社會教育資源,整合生活教育的校本課程,通過課程實施,實現素質教育與質量提高的雙贏局面。深入研究和指導學生充分利用雙休日、節假日、晚自習等自主支配時間的科學安排好生活與學習,發現和總結閒暇教育的典型經驗,做好推廣、促進與引領工作。建立自主學習、自主管理目標體系與評價機制,引領學校採取多種形式真正把自主教育目標落到實處。

3、加強領導指導,深化新課程實施。提高各級教研部門領導和指導新課程的能力,學前階段糾正國小化傾向;義務教育階段在開齊、開好基礎上,重點抓好農村義務教育學校音體美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高中在全面落實課程方案基礎上,重點突破“選課走班”、分層次教學和校本課程開發實施。

4、搞好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引領學校根據目標多元、方式多樣、注重過程的評價原則,對學生進行發展性評價,逐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切實發揮評價促進發展的教育功能。

㈤落實“十要十不準”,規範行為不走樣。

一要執行國家頒佈的課程計劃,開齊課程、開足課時;不準隨意刪減或擠佔教學計劃規定的課程和課時。二要按照課程標準組織教學;不準隨意撥高或降低教學要求和增、減教學內容。三要保證國家規定的學制年限和在校學習時間;不準提前結束新課、利用雙休日、節假日統一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或上新課,不準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安排早、晚自習。四要按照“三統一”(統一徵訂書目,統一發行渠道,統一審核督查)要求,徵訂、使用教材和教輔資料;不準濫編、濫訂、濫印、濫發教學資料。五要按照教學要求嚴格控制作業總量;不準佈置超量課外作業。六要按規定進行質量檢測、規範考試、提大學聯考試質量和效益;不準頻繁統考和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未經批准的競賽、讀書、評獎活動。七要熱情幫助後進學生,使全體學生都有進步;不準侮辱學生人格,對學生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歧視、排斥差生或強迫差生退學、轉學,侵犯學生的合法權益。八要執行平行編班制度、均衡配備任課教師;不準編快、慢班和辦重點班。九要按照屬地管理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實行分級管理,公辦中國小校只能在相關教育行政部門劃定的區域內進行招生,民辦中國小可按有關規定跨區域招生;不準公辦國小招生與入園、入班(學前班)掛鈎,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校均不得組織升學考試,不能以文化考試的方式選擇新生。公辦高中招收擇校生嚴格執行限人數、限分數、限錢數政策。十要依據學生基礎、提高程度和素質教育的全面質量標準,綜合評價教育教學質量;不準偏面以考試成績,特別是優秀率、升學率等指標評價學校和教師的教學工作。

㈥突出“十大重點”,深化課改不懈怠。

一是開齊課程,嚴格按課程設置編制課程表,任何學校不得改變課程設置和擅自增減課時;二是加強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義務教育地方必修課程、德育、藝術體育類課程的管理,不能降低此類課程的教學要求;三是繼續推進高中“選課走班”教學,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同發展潛能學生選擇課程內容的需要;四是紮實推進研究性學習,運用多樣化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動手操作、創新思維的能力;五是重視校本課程建設,充分發揮凸顯辦學特色、發展學生的特長和發揮教師的特點的重要作用;六是繼續推進校本教研製度建設,把校本教研作為轉變教研方式、改進新課程培訓、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的重要舉措;七是狠抓作業教學改革,精心設計作業,精心批改作業,精心反饋作業,書面作業全批全改;八是深入進行考試改革,規範考試、提大學聯考試質量,使教師能用雙向細目表來命題和分析學生考試結果。九是積極探索評價改革,實行“低重心運行”策略,最大限度地關注中下游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考核評估結果做到“一評四掛”,即考核結果與教師的獎金掛鈎、與教師的評優掛鈎、與教師的職務評聘掛鈎、與教師的外出參加學術活動掛鈎;十是完善課程網絡管理平台建設,逐步提高課程保障、實施和監控整改能力。

㈦八項措施,確保質量不動搖。

新形勢對教學質量的影響是表面的,其本質是對質量增長方式的挑戰,管理體制機制的挑戰,教學方式的挑戰。

1、樹立科學的教育教學質量觀。明確學校一把手是教育教學質量的第一責任人。通過推進素質教育轉變質量增長方式,引領學校由原來主要依靠“時間+汗水”轉到遵循規律、規範辦學行為、科學施教、“輕負擔、高質量”的內涵發展之路上來。

2、明確多層次的學校質量目標及標準。明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目標,包括教育全過程各主要環節的質量目標,如學生培養目標、教師發展目標、各個年級、學科、課堂質量管理的目標、學校管理目標、後勤服務目標等。明確質量標準,包括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質量標準、教師的教學工作質量標準、後勤人員的工作質量標準等。通過各項質量標準的制定,使全體人員明確各自在質量改進過程中的職責,以便能夠在日常工作中實施並實現質量改進。

3、優化學校資源管理。確立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育手段現代化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學校永恆的重點,採取多種有效措施,把教師隊伍建設成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技藝精湛、滿足素質教育發展要求的優秀團隊。充分利用學生個體與羣體資源、差異性與互補性資源,探索學生資源的教育教學價值研究,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

4、努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通過優化課堂教學設計,強化課堂管理,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為一體,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積極推進教育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相互交流,實現師生的共同發展;落實好課堂教學雙向反饋監督機制,發揮好教師對課堂學習情況以及學生對課堂教學情況的反饋調節作用。

5、着力拓展豐富有效課外生活。要制定明確的課外拓展規劃,努力實現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融合,把學校教育進一步延伸拓展到家庭、社會。把學科教學延伸拓展到課外、校外,把書本知識延伸拓展到實踐操作,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個性學習需求。積極改革課外作業,實現由量到質的轉變,大力提倡探究性、實踐性、教育性、服務性作業。

6、加快實現辦學特色多樣化。鼓勵學校積極探索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辦學模式和辦學個性,儘快改變高度統一化和單一化的辦學模式,加快實現辦學特色多樣化,努力滿足人民羣眾接受多樣化教育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個性發展的差異性需求。

7、健全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不斷完善學校教學質量管理監控體系,完善校內的教學質量檢查項目及指標,強化各項制度的執行和落實。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對家長的口碑、學生的反饋及公眾的評估,逐步形成學校的品牌效應。學校及時瞭解、關注有關信息反饋的情況,瞭解社會對學校的要求,及時調整學校的教育教學行為,提高質量保證的可信性和規範性。

8、發揮評價的動力引擎作用。落實質量檢測文件,建立檢測機制,實現質量檢測工作常態化,制定科學合理、檢測內容與檢測日程明確的質量檢測方案,適時進行檢測,為反饋、矯正教學行為和進行教育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搞好學科命題人員培訓,組織好檢測試題抽查,確保檢測試題的質量。實行“低重心運行”策略,最大限度地關注中下游學生,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把教學質量作為教師考核的重要指標,將教師的日常行為規範、教學常規檢查、學生評教、教學信息反饋等各個方面均與教師考評掛鈎,將教師考評與教師評優樹先、職務聘任、晉升職稱掛鈎,發揮教師考評的動力作用。

㈧加強自身建設,建設學習型和諧團隊。

1、落實教研工作規範,進一步完善內部管理機制。落實省教育廳《關於印發〈山東省基礎教育教研工作基本規範(試行)的通知〉》要求,根據各自職責,進一步調整完善各項工作流程與規章制度,進一步深化崗位聘任制等內部管理制度,建立有利於事業發展和個人發展、適應新課程與素質教育要求的教研工作新機制。

2、積極探索兼職教研員的管理辦法。市縣兩級教研室要根據實際需要,聘任一定數量高素質的兼職教研員,制定管理辦法,明確責任義務,確保發揮作用,形成專兼職結合的素質優良的教研隊伍,努力發揮教研室專業引領和支撐的作用。

3、內強素質,外樹形象。規劃全市市縣兩級教研員全員培訓。完善教研員聯繫學校制度。建立教研員督學責任區。實行網絡教研考評制度和重點工作月報制度。不定期編輯教研簡報,全市教研系統內部交流,為兩級教育局領導提供有價值的信息。實施教研人員“一字”工程,即:每人主持或參與一項科研課題研究,每學期讀一本教育專著,每年提交一篇有份量的調研報告,每年撰寫一篇省級刊物以上發表或省市級會議交流的學科論文,每年舉辦一次學術研討會,每年聽課一百節以上,每年推出一批有影響的先進學校和個人。鼓勵教研人員積極參加培訓、進修,著書立説。推行半年“教研工作懇談會”,着力構建一個學習型和諧團隊,進一步密切市縣教研室的工作聯繫,攜手推動我市教育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jingxuan/83l7w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