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個人工作計劃 >

國小數學課改方案範文

國小數學課改方案範文

國小數學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的一項重大教育變革,它從根本上改變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大批有個性有創造力,能肩負起課改重任的教師成為學科帶頭人,制定好計劃,以助各項工作的順利有序地開展。下面是本站小編帶來關於20xx年國小數學課改方案範文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國小數學課改方案範文
20xx年國小數學課改方案範文(一)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的教研活動仍然以素質教育為中心,不斷深入課改實驗,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放在首位,嚴格執行“新課程標準”。以課程改革為核心,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業務能力不斷提升為目標,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為根本,加大教學研討力度,堅持科學育人,紮實有序地開展數學教科研工作。

二、教研目標:

1、以黨的先進性教育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教師的職業道德。

2、為教師們學習、交流、提高創設一個良好的研討氛圍,提供一個和諧的研討平台。

3、繼承和發揚我組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愛崗敬業的精神、良好的教風和教學研究的熱情。在全組發揚團隊意識、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形成濃厚的教研之風、互學之風、創新之風。

4、在學習、實踐、研討中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探索,新課程的實踐經驗,進一步提升本組教師的教科研能力。

5、紮實有效地開展課題實驗工作,規範數學教學常規,督促教學質量再上新台階。

三、教研措施:

(一)紮實有效落實課改精神,以課改為核心開展教研活動。

1、認真學習課程標準,研究新課標、新教材。提倡每位教師本學期在小組裏講一節公開課,以新的教學理念來指導教學,積極實踐、探索新課程下的課堂教育教學規律。立足於課堂教學實踐,用好新教材,通過反覆探索、研究、反思、實踐,把課程改革的精神紮實地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

2、細化課改過程管理。在課程改革實驗工作中,加強教材研討、堅持推行聽課制度,加強數學常規課的常規考核,收集、整理優質課件資料,並及時總結課改經驗,確保課改工作落在實處。

(二)開展多樣化教研活動,以教研活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1、採用集中學習、教師自學、網絡學習的方法,使教師及時瞭解最科學的教改信息,擴展教師知識視野,不斷更新教育教學理念,豐富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提升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教研水平。

2、繼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每週一次的教研研討活動,開展課堂教學展示活動,使教學研討進課堂。

4、開展聽課、評課的研討活動,通過互相聽課、説課、評課,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5、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充分利用教師博客、QQ羣、UC論壇進行教學研討,聆聽專家講座等活動。

四、教研組活動安排:

二月份:

1、學習教研組計劃,佈置任務;

2、觀看教育碟片,觀摩優質課件案例及評析。

三月份:

1、講評一年級三個教學班的小組教研課。

2、課後分別點評每節課的成功之處,指出不足之處,以促共同提高、進步。

四月份:

1、講評二年級的小組教研課,課後點評。

2、複習整理以備期會考試。

五月份:

1、講評三年級的小組教研課,課後且點評。

2、觀摩學習優質資源課件、案例。

六月份:

1、整理總結教研組工作。

2、制訂期終複習計劃,迎接期終考試。

20xx年國小數學課改方案範文(二)

一、主要任務

1、解讀、試用和評價數學課程標準。解讀數學課程標準,解析並把握國小數學新課程的內容要點,明確數學學科的教學改革方向;運用數學課程標準理解、把握國小數學新教材,指導新教材的教學;通過解讀和試用,按數學課程標準對教材作評價,提出修改、完善數學課程標準的建議。

2、通讀、試教和評價國小數學實驗教材。通讀並把握國小數學實驗教材的內容體系,將新教材與舊教材對比分析,找出新舊教材的區別和聯繫,發現並把握新教材的“新質”;通過國小數學實驗教材的試用,驗證國小數學實驗教材中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並探索總結使用過程中具有規律性的教法,對國小數學實驗教材內容結構、體系及其應體現的基礎性、整體性、均衡性、前瞻性作出評價,對國小數學實驗教材試用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提出修訂、完善建議。

3、探索研究實施國小數學新課程的教學改革。在實驗過程中組織和引導數學教師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運用現代課程論和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努力探索與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相適應的教學新方式,新方法。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突破口,藉助現代教學手段,構建新的教學模式,形成一套系統的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的,與使用新教材相適應的新的教學思想和方法。

4、探索研究對實施國小數學新課程的評價。在國小數學課程實驗的同時,加強對國小數學新課程的評價研究,在數學課程標準指導下,探索並逐步形成促進不斷提高教學水平的,促進課程不斷完善的評價體系。

5、總結整理一年來本人在課程改革中好的經驗、典型案例、教學設計,並彙編成冊。推廣符合課改精神,具有創新性、示範性的課堂教學模式與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範圍內發揮作用。

二、具體措施

1、集體備課,重點探索課堂教學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設計教案,製作課件。

2、公開教學,上好實踐課,重點探索新課程標準、新教育理念在課堂中的體現。

3、專題研究,重點研究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及新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

4、優秀教學設計、優質課評比活動。

5、定期進行實驗課題的研究活動,組織實驗教師研究探索教學規律。

6、實驗教材的培訓學習,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體現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內部的創造性因素。

7、積極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吸取好的經驗為我們所用。

20xx年國小數學課改方案範文(三)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基準,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指導,以課改理念為先導,以課標教材的學習理解為載體,以新課改達標課、課題實驗為抓手,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宗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

二、任務目標

1、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數學課程應致力於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目標,體現國小數學教學的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面向全體學生,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2、實現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為基礎,注重啟發式和因材施教,處理好講授和學生自主學習的關係,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實現接受性學習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並用的教與學的方式。

3、教與學的活動更加科學,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上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計算等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成為積極參與、富有個性、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計算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最終實現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

4、豐富網絡教研的內容,使其發揮更大作用,現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共同參與的一種教與學的資源平台。

5、名師培養取得新的進展。充分利用現有的特級、名師、能手、標兵等人才資源,實行師帶徒,幫扶式的培養機制。

6、建立起科學的評價體系。改變一張試卷評定學生學習成績的現狀,實現教師、學生、家長多元的評價體系,評價時即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也關注學習過程及數學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將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納入評價範疇,實現足跡式、全過程、立體式的評價。

三、實施措施

1、課堂教學

(1)學習新課標,瞭解新精神,用課改的理念指導我們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修改稿)》將於20xx年上半年頒佈,與原《標準》相比,修改稿又有諸多新變化,如:在“雙基”的基礎上提出了“四基”,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要樹立“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理念。知道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應使學生在獲得間接經驗的同時也能夠有機會獲得直接經驗,要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思考、探索、交流,獲得數學新知,不斷提高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習、理解和落實課標教材。要認識教材編寫特點,瞭解教材體系,掌握知識結構。要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研究教材中體現的數學思想策略方法,研究教材所藴含的情感要素以及本單元(或小節)教材在整套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弄清了這些,才能制定恰當的教學目標,教學時做到有的放失,才能將教材落到實處。對於教材的改動,不論是素材的更換,例題的調整,要做到“形”變“神”不變,要做到外在的變化不影響本質的變化。即改動後的教材要確保:本節教材的知識點不變,策略方法、數學思想、情感要素的培養等教學目標不變。即改動後的教材更加合理、適當、更加優化。

(3)教學方案的設計要以三維目標的落實作為出發點與歸宿。課程標準指出:要挖掘教學內容豐富的教育價值,把“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的目標與“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機的結合,並通過教學活動使這四個方面的目標得以整體實現。設計教學方案時,不僅要關注如何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而且要關注如何引導學生感悟基本思想,通過參加數學活動獲得基本經驗,激發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4)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合理選用教學方式。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除接受學習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體現在:課前設計一個好的教學方案,在課堂上組織好學生有效的學習活動)、引導者(體現在:通過講授使學生獲得知識,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學習,鼓勵學生質疑,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與評價)、合作者(體現在:尊重學生的人格,傾聽學生的意見,師生平等、互動和分享)。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條件,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啟發式,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係。開展探究活動時要做到: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與他人合作交流,給學生自主探索的空間與時間,教師要進行必要的示範,關注自主探索有困難的學生。

(5)重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學習,要注重其產生的背景,注重知識的“生長點”與“延伸點”,把每堂課教學的知識置於國小數學整體知識的體系中,處理好局部知識與整體知識的關係。基本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這裏的訓練不能是簡單的重複,要有一定的針對性。對於相關的知識與技能要做到當堂達標,樹立“堂堂清”的思想,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6)實施“五環節”教學模式。依據課標教材“問題情景——建立模型——拓展應用”的編寫體例,對於新授課來講,我們可將整堂課整合為以下五個教學模塊: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彙報交流,評價質疑——抽象概括,總結昇華——拓展應用,鞏固提高。

(7)挖掘數學思想,注重策略方法。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將教材中所藴含的諸如“化歸(轉化)”、“數形結合”、“建模(數學化)”等數學思想和“畫圖”、“列表”、“操作”等策略方法挖掘提煉出來,並讓學生認識和掌握。

2、教師教學規範

《國小教學常規》對教師教學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數學教師除照此執行外,還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業務學習,促進專業發展。首先做好對數學《課程標準》的學習,領會理念,明確目標,掌握內容,瞭解其實施建議。其次學習好數學教材,領會編寫意圖,掌握體系結構,明確教學目標,感受思想方法。再次通過報刊、雜誌、網絡等途徑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教學方法。通過學習提高自我,向科研型、專家型的教師邁進。

(2)精心預設教學方案。備課一般包括:研究課程標準及教材,蒐集相關教學資料,備好教學所需的教具和學具。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充分考慮知識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態度目標的整體實現。

分析學生的知識基礎與生活經驗,預測學生的學習障礙和應對策略,圍繞從有利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出發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備課的形式既要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又要做到格式規範、綱目清楚。加強集體備課,集思廣益,統一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最大可能地實現教育資源共享。提倡和鼓勵教師進行網絡備課。要及時地對教學進行回顧與反思,寫出教後記。

(3)規範上課,注重利用生成的教學資源。要充分借鑑洋思經驗和杜郎口經驗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認知、情感和行為等方面與學生彼此溝通、互相促進、共同發展。教師創造有利於學生的主動發展、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係和營造寬鬆、和諧、開放、互動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信心和興趣,為每個學生提供參與學習、展示自我的機會。要改革教學方式,營造積極互動的教學氛圍,為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自主評價提供空間。要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加強學法指導,提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加強口算,重視估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要關注個別差異,認真觀察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思想動態和知識生成狀況,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4)作業的設置與批改要科學合理。作業的佈置應力求科學、合理,要精心選擇和設計,重視佈置課外閲讀、觀察、考察、實驗等實踐性、生活化的作業,要用好數學《助學》。嚴禁佈置大量機械重複的練習,不能以做作業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姿勢和作業習慣,作業批閲與反饋要及時,提倡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學生自己或學生之間批閲、評價、修改作業,培養自我檢查,自我訂正的和能力。

(5)加強對學困生的指導。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指導,對學習困難學生的學習輔導,既要及時彌補其知識缺陷,又要幫助他們轉變學習方式,增強學習的自信心,使其學會學習。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外實踐活動,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6)積極撰寫數學博客,發揮網絡教研資源優勢。我們要用好這一信息平台,通過親身參與,與專家交流、與同伴互動、與學生和家長溝通,使其更好的服務於自己的教與學生的學,以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3、學生學習規範

《國小生學習常規》對國小生的學習活動作出了具體的規定,作為數學教師除督促學生按其執行外,還應培養學生如下的學習習慣與規範。

(1)認真和勤奮。認真仔細、勤奮努力是學好數學的前提,要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計算、證明等數學學習活動,培養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和勤奮好學的學習品質。

(2)傾聽與思考。要培養學生集中精力專心傾聽的習慣,既要傾聽教師的講解,又要傾聽同學的發言。要眼、耳、手、口多感官並用,對老師和同學提出的問題,要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3)探究與合作。要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習過程成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經歷數學知識的探究過程。學會與人合作,分享同伴的成果,具有團隊精神與健全的人格。

(4)表達與交流。能用數學語言清楚、明白的表達自己思維,學會與人交流。不懂的問題及時向老師和同學請教,對於老師和同學的發言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用自己的腦子想、眼睛看、耳朵聽、嘴巴説,即要用自己的心靈去經歷、去感悟。

(4)反思與質疑。《標準》對學生學習中的“反思與質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良好學習習慣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的進行培養。

4、教學評價

(1)關於教師的教學評價。一節好的數學課應符合以下幾個方面的要求:

①確定符合實際的內容範圍和難度要求。每一節課都應當是有針對性的,沒有一個適合任何學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學內容的確定因人而異,應更具教師自身情況、學生實際情況、當地的教學條件來確定,每節課的教學內容要適中,難度要適當。

②為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好的課應當有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能在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產生豐富的情感體驗。上板着面孔的課,學生可能會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但他們不會對學習數學產生興趣,也不會有積極主動的探索熱情。寬鬆和諧的環境並不意味着只有遊戲或生動的情境才能實現,教師生動

的語言、和藹的態度、富有啟發性和創造性的問題、有探索性的活動等都可以為學生創造和諧的環境。其標誌為:教師投入,學生興奮,看學生的參與程度。

③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有體驗數學的機會。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為學生提供“做”數學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去體驗數學和經歷數學。特別是新概念、新方法的學習,應當為學生提供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在實際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中去體驗數學。

④尊重學生,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好的課程應當關注學生的差異,尊重不同學生在知識、能力、興趣等方面的需要。應恰當處理學生學習活動中不同類型的反饋信息,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注意傾聽各種學生的回答,相信學生的每一個回答都會對學生自己和別人帶來一些啟示。其標誌為:教師的耐心與傾聽,師生平等、互動和分享。

⑤運用靈活的方法,適應學生的實際和內容的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運用應根據不同年齡和不同發展水平學生的需要,同時也要符合不同的學習內容。探索與發現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但並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應當用這樣的方法。教學新概念、新方法的內容時需要學生去探索,但有些規定性的內容也可以用接受式的方法。

⑥為學生留下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好的課堂教學是富於思考的,學生應當有更多的思考的餘地。而教師的責任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為學生留有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最簡單的一個指標是教師提問以後是否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至少有幾秒鐘的時間讓學生想,而不是急於下結論,判定學生會還是不會。

(2)關於學生學習狀況的評價。

數學《課程標準》對於如何做好學生的學習評價作出了明確的闡述: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評價的手段和形式應多樣化,應以過程評價為主;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採取激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要善於利用評價所提供的信息,適時調整和改善教學過程。

基於課標的要求,評價時應做到:

①關於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基礎知識包括概念、公式、性質、法則等,評價時按照標準中所描述的瞭解、理解、掌握、運用不同的層次要求進行評價。基本技能包括運算、測量、作圖、數據收集與整理等,要從正確性、熟練程度和方法策略方面進行評價。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以學段目標為標準,可採取“延遲評價”的方式。下表是第一學段有關運算的基本要求,這些要求是指學段結束時應達到的目標。

②數學思考和問題解決的評價。評價要結合平時的教學和具體的問題情境進行。數學思考包括對數感、符號意識和空間觀念,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數據分析和隨機觀念,合情推理和演繹推理的評價。問題解決的評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考察:能否從情境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能否探索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和方法;能否有條理的思考問題,清楚地表達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否具有回顧與反思的意識等。

③情感態度的評價。情感態度評價主要包括: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程度,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興趣,獨立思考、實事求是、質疑問難的精神和克服困難的意志等。要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課堂觀察、活動記錄、課後訪談的方式進行。

④關於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數學學習過程的評價包括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學生探索和發現問題的意識,思維的合理性,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⑤評價的主體與方式。評價的主體可採取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家長評價等。評價的方式可採用書面測驗、口頭測驗、課堂觀察、課後訪談、課內外作業、成長記錄袋等。每種評價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可從作業、測驗中

瞭解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課堂觀察可瞭解學生的過程與態度,成長記錄袋瞭解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等。

5、考試評價

考試要以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明確評價的目的、內容,採用開放、多元、多樣的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解決問題能力、學習方法、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發展狀況等方面進行檢測和評價。要淡化評價的甄別、選拔功能,可通過觀察、訪談、問卷、課堂即時評價、特長展示、作業批閲、實踐操作、社會調查、成長記錄等形式考查和評價學生,使評價成為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評語應客觀描述學生的進步、潛能及不足。對學生學習成績評定應採用等級制,不得將學生成績排隊、公佈。

(1)考試的方式。

①口頭考試與書面考試。

②單項考試與綜合考試。單項測試如計算、解決問題、操作等。如對計算的評價,應先求好再求快,以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2)試題的命制。

①基礎性全面性。無論是平時測驗還是階段測驗,都應以各學段的課程目標和四個領域的內容為依據。全面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考察學生的抽象、概括和推理能力能力,考查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探索性靈活性。一張試卷除有計算、填空、判斷、選擇、作圖、解決問題外,應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設計具有現實意義的問題。試卷編制應重視考察學生的探究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挑戰性的問題,設計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題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gerenfanwen/y3zv0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