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心得體會 >經驗交流材料 >

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材料

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材料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在實施課改過程中數學科目的變化最大,剛剛實施的時候出現了“老師教不了,學生學不會”的現象,後來經過不斷的培訓學習這種局面漸漸的沒有了,推開教室的門走進課堂,發現數學課上少了示範課、研討課、交流課、合格課的浮躁與繁雜,大部分老師正在嘗試着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不同程度的速度與新課標接軌,同時許多老師積累寶貴的經驗。但是,我們也遺憾地看到:儘管新課程倡導的理念反映了時代的要求,最終的迴歸點是最好的那張試卷,但相對於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來説,一些先進的理念還過於抽象和概括,許多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了一系列具體的問題,產生了種種的困惑和誤區。今天我將就如何立足教材,把握流程,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效果等內容與大家一起討論學習。

國小數學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材料

翻開我們的教材,大家會發現無論是第幾學段,教材在很大篇幅上是圖畫,編者為什麼設計這麼多圖畫呢?這是由於學生的年齡特點所決定的,也是新課改體系所必須的。

新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儘管學生個體中存在一定的生活經驗,但如果單純從學生個體誘發仍然比較困難。第一學段的學生認識事物正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認識事物表現最突出的階段,也就是由實物向具體的數的概念抽象的過程,因此我們在講授一節課時一定要從圖畫開始,讓學生在圖畫中發現數學信息,用已經看明白的數學信息來學進一步學習數學。

很多老師在講課時,直接培訓孩子們發現數學信息的能力,直接提出“在這幅圖畫中你看懂了哪些數學信息?”這是非常好的做法,也是我們數學課上所缺少的東西,只有長期培養了學生的這種認識數學信息的能力,學生們才會遇見任何問題都會處理,然後在探索的基礎上看能夠學會多少,千萬不要一切都代替。老師講例題的做法,就像壓題的性質是一樣的,我們應該先放開手腳讓學生學,再在學生學的基礎進行點撥和引導。

當孩子們找到了數學信息後,讓學生學會採集歸納,儘量往本節課所設計的目標上靠,在學生髮現不了的情況下,教師才點撥和引導。一定要先點撥,點撥達不到要求時再引導。這兩個詞的概念是不一樣的,點撥的程度要輕一些,原本的意思是“指點”;而引導的的程度是比較重的,原本的意思是“帶領或帶着某人向前進”,大家看,程度是一樣嗎?是不一樣的,因此在運用時要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

無論是點撥還是引導,在學生對數學信息已經徹底弄明白後,就應該進入自主探究階段,所謂“自主”就是“自己作主”,願意怎樣學就怎樣學,根據已有的不同方法去學;而“探究”則是“探索研究”的意思,這也是有一個層次問題,先自主後探究,探究的過程就是讓學生合作的過程,在自己得出結果的基礎上與別人對一對,比一比,看一看彼此的不足,這是一節數學課的第二個環節。

下一個環節是彙報,彙報的結果應該是多樣的,此時教師的工作就是認真聽,協助其羅列所有結果,當學生把自己的結果統統彙報出來後,讓學生髮表觀點並且找到規律,這個過程是教師協助其完成,還是點撥和引導,量力而行,據況而定,教師協助尋找最簡捷最優秀的那個答案,這個答案就是規律,告訴學生以後我們就按照這種簡單的方法去做這樣的題。

最後鞏固訓練延伸。這個環節不多説,我們的老師們做的都不錯。

其實,流程是及其簡單的,就是:立足生活文本 → 總結數學信息 → 自主探究合作 → 彙報總結規律 → 鞏固應用延伸。

在立足文本,把握流程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①、數學信息,呈現開放。

現行教材中的數學信息都是通過圖畫,圖表等配以簡練的文字敍述來呈現的,每一條信息都是有順序的,因此讓學生學會按順序採集數學信息,然後逐個處理所呈現出來的條件,有時所有的條件學生都是用得上的,有時部分條件就是多餘的,是用來迷惑學生的,通過多餘條件來檢查學生對事物規律的探索掌握情況,這與現實生活是接軌的,現實中的信息傳遞是多途徑的,電視、報紙、對話等都可以帶來條件和問題,呈現形式可能是文字的、圖表的、聲音的,信息也許是雜亂無章的、可能是多餘或不足的,需要重新篩選、梳理、結合。因此,無論是教材還是我們平時的訓練必須讓數學信息應儘可能開放,“讓學生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進行歸納、類比與猜測,發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②、解題策略,呈現開放。

在現在的數學教學中,一定要適度引進解題策略多樣化的開放題,為學生全方位地積極參與創造條件,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

通過開放性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大部分學生都能想出至少一種方案,這些方案的出台勢必會有對有錯,有簡有繁,無論什麼樣一定要考慮問題是否有序,也就是這個問題的提出的淵源在那裏。此時老師的點撥尤為重要,經過篩選比較後,那一個對的,那一個簡單些,那一個是解決問題的捷徑,老師就要重點點撥那一個,而此時老師站出來稍加點撥,學生就會感悟真諦,而比老師滔滔不絕大講一通強的多的多。這樣,使得智力水平相對較差的學生也能着手解決問題,品嚐成功的喜悦;而對於智力水平較好的學生來説,為他們提供了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主,真正體現了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的新的教學理念。

③淡化模式,呈現創新。

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為了追求“高效”,教師往往會總結出了一些解題模式,如“把結果或規律提前出示”“大數-小數=相差數”,而學生也喜歡用這些模式或規律直接去套題,從而導致學生思想僵化沒有創新意識。這是最失敗的數學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避免進行機械的程式化訓練。因此,在新標準的指導下,我們應該實施開放教學。

隨着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不斷更新,人們對傳統的東西將更多地投以審視的目光,企圖擺脱傳統的束縛,而有所創新,有所發展。我們在着手課堂教學時,要充分地認識到教學觀念的更新和教學策略的變換,綜合地處理好下列關係,通過這些關係的協調,來進一步提高課堂效果。

1、處理好“尊重教材”與“靈活處理教材”的關係

“靈活處理教材”或者説“創造性使用教材”已經為廣大教師們所認同,於是不用教材的例題,自行編纂,這有一定的好處,但是我們一定不要脱離教材的本意,在靈活處理時一定要現弄懂編排意圖,然後在編纂,而隨意的不加思考的發揮想象,其結果或許是背道而馳和南轅北轍的。因此,教師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把學生作為教學的基本出發點重新處理教材,做到尊重教材與靈活處理教材相結合,確定符合實際的內容範圍和難度要求。每一節課都應當具有針對性,沒有一個適合任何學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師在設計一節課具體的課時,實際上就從事着一項創造性的活動。

2、處理好過程與結果的關係。

結論與過程的關係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對十分重要的關係。從教學角度來講,所謂教學的結論,就是目的或結果;而教學的過程,就是達到目的和結果的經過,通過在過程中的一系列的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分析、類比、概括等活動,尋找到數學中本來就存在的共同規律,如果沒有求異的思維過程和多樣化的認知方式,沒有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這個共同規律就學生難以獲得,也難以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鞏固。更重要的是,沒有以多樣性、豐富性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所以,必須重結果,更重過程,在過程中尋求規律,在過程中尋求結果,切莫盲目把規律結果提前出示。

3. 認清“新理念”與“舊方法”的關係

課程標準提出了一些基本理念是:讓學生們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後得出數學內在的規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評價不僅關注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建立信心。而過去以教師講授為主,先揭示規律,讓學生拿着規律去套用,於是學生就不用去思考去探究了,整個一個課堂在套用中完成。事至今天我們當中的許多教師還沒有轉變觀念,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地方,還沿用傳統的方法和方式進行教學,一堂課下來基本上是老師牽着學生走,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探究學習和算法多樣化等新理念,小組合作學習只是走過場。總是怕學生學不會,於是嘮嘮叨叨,羅裏羅嗦,吐液橫飛,滿堂生講,老師們只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觀點,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組合作學習,才能使我們的數學教學處於不敗之地,那時成績自然會遙遙領先,名列前茅的。那時唯一值得高興的地方就是:大家都輕鬆了,不累了,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4. 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係

學生的合作與成人的合作是有所不同,成人已經完成了上學打基礎的任務,他們合作的最主要的目的是:在用自己已有的知識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問題,而不關心每個人發展得怎麼樣;而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知識經驗,解決各類問題。因此,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係。在合作學習之前要讓學生先獨立思考,每個學生有了初步想法後再進行探究、交流,共同解決問題;這樣做給不愛動腦思考或學習有一定困難的學生提供了進步的機會,對提高這部分人的學習是有幫助的。小組合作學習與傳統的教學形式不是替代的關係,而是互補的關係;不要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而把傳統的教學形式説得一無是處。不講原則的過多的合作學習也可能限制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對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也是不利的。

5.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係

數學課堂一定要處理好形式和目標的關係。任何形式都是為目標服務的,學生學會各種知識要通過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來實現。教師的一切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歸宿都是為了讓學生學會知識,簡而言之就是期末考試的一張試卷。因此除了讓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外,一節課要達到什麼目標,讓學生學會什麼,且不要只重視了豐富多彩,繁雜紛紜的形式,而忽視了最終的目標。

總之,數學教學仍然在嘗試和探索中,不可能一朝一夕、立馬追擊就能達到一個什麼程度,它需要教師通過頑強的拼搏,持之以恆,常抓不懈。在平日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成績,還要善於發現和發展學生各方面的潛能,並及時給予鼓勵與培養;既要了解學生在發展中的需求與困惑,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心,還要重視綜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基本數學素養的培養,以逐步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科學的價值觀,所有的這一切,切不可急於求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xinde/jingyan/pye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