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計劃 >德育工作計劃 >

中學德育工作體系(討論稿)

中學德育工作體系(討論稿)

一、德育工作體系

中學德育工作體系(討論稿)

一、指導思想

以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為指導,根據寄宿制封閉式學校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學生最基本的素質人手,以學生日常行為、點滴小事以及學習為切人點,以“夯實基礎,塑造人格”為目標,、進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德育目標

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於學習,積極進取的精神和誠實堅毅、自立自強的心理品質,樹立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做一個遵紀守法,熱愛生活,快樂成長的好孩子。

三、德育內容

根據各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以及掌握知識的程度,選擇不同的切人點進行不同內容的主題教育,以體現教育的層次性。

七年級:

針對學生從國小階段過渡到中學階段,重點開展養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以培養健全的人格,樹立足夠的信心,規範不良行為,為今後的發展打下基礎。

八年級:

重點開展生命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較強的自控能力、強烈的責任意識和使命感,為培養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幫助。

九年級:

重點開展勇於拼搏迎接會考、誠信、快樂成長,為當年的會考做好準備,為升入理想的高一級的學校創造條件。

為此根據以上特點,學校重點開展養成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努力拼搏樂於奉獻教育,同時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人生理想教育,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愛心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四有人才。

四、德育途徑

封閉式寄宿制學校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徑是學科滲透教育、日常生活,社會實踐活動和德育主題活動教育。

l、學科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課堂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師和學生溝通思想的主要場所,是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陣地,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新課堂各學科滲透德育教育、校本讀物(海量閲讀)等豐富的優美文章,文史資料和教育事例,培養學生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高尚正直的情感和道德品質,樹立自立自強、自信的意識。

2、生活、實踐活動中體驗德育教育

德育作為一種後天教育行為,要通過不斷的情境體驗促進學生道德情感的形成,進而使學生具有自律、自覺的道德行為能力,這必須把學校道德教育的觸角延伸到學生的吃飯、睡覺、日常生活及社會實踐中去,通過廣泛開展的共建活動、服務活動、志願者活動、學校組織的外出活動及假期社會實踐活動、德育實踐周活動以及校內外鍛鍊等,培養學生的自我責任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培養為社會服務的良好素質。

3、課堂教育中感悟德育教育

德育工作是面向全體學生進行經常性的思想教育的重要環節,因此,要立足全體學生,着眼學生全面發展,充分利用政教課、班隊活動課、政治教育課等集中教育時間,開展各類行之有效的專題教育,深入細緻地做好全體學生的教育引導工作,以培養良好的班集體,創建優良的班風、學風。

4、校園文化中陶冶德育教育

校園文化,作為一種隱性的教育資源,對人的教育引導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文明優美的校園環境和正確的輿論導向,對青少年的思想觀念、心理情緒、行為習慣都能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良好的教風、校風、校訓則能起到對學生羣體的激勵和引導。因此要深入挖掘隱性課程的育人功能,積極打造“六種文化”,竭力開展一些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創設有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環境,讓環境來薰陶學生,從而起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5、家庭、社區教育中完善德育教育

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是密不可分、相互交融的。因此,在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過程中,學校教育是核心,家庭教育是基礎,社區教育是有效的依託。要充分利用家長會、家校聯繫冊、德育基地、社區共建活動及共建單位的教育資源,完善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完善全社會共同關心、共同參與,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齊頭並舉的教育格局。

五、積極推進四大工程

1、德育課程規範化工程

加強封閉式寄宿制學校德育課程建設。在充分發揮《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思想品德》課等德育課程的主導作用的基礎上,編印具有時代特色、滿足班主任教育需要、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德育校本教材系列,把寄宿制學校重點開展的教育內容如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法制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融為一體,有計劃、有層次、按不同年級的特點開展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引導,使學校德育教育課程更趨完善、更趨實際。

2、德育實踐活動深入日常生活工程

在構建學校德育課程體系的同時,根據封閉式學校學生的客觀實際設計有效的德育實踐活動,使活動內容規範化、多樣化、序列化,要充分結合“六種文化”建設打造文化藝術節、重大節日、傳統節日和重要儀式的文化內涵,突出校園文化活動的知識性、趣味性和實踐性,提高主題教育話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深化寄宿制學校德育實踐周、勤工儉學和外出社會實踐的功效,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德育的感受,並把思想感受內化為自覺的行為;充分利用學校共建、社區活動、志願者服務和學生自治組織深入社會、深入學生生活中間的契機,鍛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為德育實踐活動的深入開展創設良好的活動平台。

3、身心導航普及工程

全面普及寄宿制學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以感恩教育和生命教育為依託,重點開展心理健康指導,加強青春期教育、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建立心理輔導室,配備一定數量的兼職心理教師,加快心理輔導教師專業化培訓和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識的指導,使廣大教師樹立心理教育的理念,使寄宿制學校的心理輔導工作輻射到每一個課堂,涉及到每位學生。重點做好有行為偏差學生的教育轉化工作,積極營造有利於學生身心發展的健康文明的校園環境。

4、隊伍建設健全工程

加強德育教師特別是班主任隊伍建設。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班主任培訓計劃和班主任助理制度,班主任考評制,加強對值班教師、中青年骨幹教師和新上崗的年輕班主任教師的培訓指導,形成培訓機制,提升班主任隊伍的自我發展能力和專業化水平,提高整體素質;定期開展“優秀班主任”的評選表彰活動,切實提高班主任的地位和工作津貼,完善以優秀班主任為核心的名師孵化機制,讓更多更好的中青年教師加入到班主任隊伍中來,積極構建一支自身師德修養好,既懂得管理,又擅長教育,既能掌握全局,又能揣摩學生心理的

德育管理隊伍,為德育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jihua/deyu/q9qvm.html
專題